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WORD教案7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3章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3章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第1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能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应用.(重点)3.能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应用.(重点)4.会运用公式和速度—时间图象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重点、难点)5.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速度变化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特点: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a为一恒量.(3)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增加.②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反向,速度减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1)速度公式:v t=v0+at,若v0=0,则v t=at.(2)速度—时间图象①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②图象提供的信息:一是直观反映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二是可以求出某时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物体达到某速度所需要的时间,三是可以利用图线的斜率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即v =v 0+v t2.2.位移公式的推导 (1)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推导v =v 0+v t 2――→s =v t⎦⎥⎥⎤s =v 0+v t2tv t=v 0+at ―→s =v 0t +12at 2(2)位移—时间图象(s ­t 图象)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根据实际数据选单位、定标度、描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到s ­t 图象.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位移是时间的二次函数,其图象是一个二次函数的部分曲线,如图所示.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t =v 0+at s =v 0t +12at 2→v 2t-v 2=2as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2)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3)公式s =v 0t +12at 2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4)由公式v 2t -v 20=2as 可知在一定时间t 内,运动物体的末速度越大,位移就越大.(×)(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越大,相同时间内位移越大. (×)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相同时间内位移越大.(√)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 ,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经1 s 后,其末速度( )A .一定为3 m/sB .一定为1 m/sC .可能为1 m/sD .不可能为1 m/sC [由v =v 0+at ,得vv =v 0+at 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区别a 是正还是负,即物体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3.(多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加速度a 、初速度v 0、末速度v t 、时间t 、位移s 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 .s =v 0t +12at 2B .s =v 0tC .s =12at 2D .s =v 0+v t2t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A 正确.B 为加速度为0时的位移公式,即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C 为初速度为0时的位移公式,故B 、C 均错误.D 为用平均速度表示的位移公式,故D 正确.]4.(多选)下列选项图为四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图象,那么由图象可以看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BC [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选项A 中图线平行于时间轴,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错误;选项B 中图线斜率不为零且不变,加速度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所以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B 正确;选项C 中图线斜率不为零且不变,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C 正确;选项D 中图线的切线斜率越来越大,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则D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0+at(1)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该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中的v 0、v t 、a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规定正方向后(通常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都可以用带正、负号的代数量表示.(3)速度公式的两种特殊形式.①当a =0时,v t =v 0,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当v 0=0时,v t =at ,说明物体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v -=v 0+v t2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只能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st计算.【例1】 汽车以54 km/h 的速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0.5 m/s 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 时速度能达到多少?(2)若汽车以3 m/s 2的加速度减速刹车,则3 s 时速度为多少?6 s 时速度为多少? 思路点拨:先选取正方向,明确汽车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减速运动. [解析]v 0=54 km/h =15 m/s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由v =v 0+at 得,v 1=(15+0.5×10)m/s=20 m/s. (2)设历时t 0汽车停下,t 0=Δv a =0-15-3s =5 s 由v =v 0+at 得3 s 时速度v 2=[15+(-3)×3]m/s=6 m/s因为t =6 s >t 0=5 s ,故6 s 时速度为0. [答案] (1)20 m/s (2)6 m/s 0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题目的步骤(1)规定正方向(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加速运动,a 为正值;减速运动,a 为负值. (2)明确初速度v 0、末速度v t 、加速度a 和时间t 及各量的正负.(3)将已知量代入公式求未知量,若所求量是矢量,要说明方向.1.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当车头到达某一路标时,火车的速度为3 m/s,1 min 后变成15 m/s ,又需经多长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18 m/s?[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关系式v t =v 0+at 可知:15 m/s =3 m/s +at 1又t 1=60 s ,则a =0.2 m/s 218 m/s =15 m/s +at 2, 故t 2=15 s. [答案] 15 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1)s =v 0t +12at 2;(2)v 2t -v 20=2as . 2.公式的选用原则公式s =v 0t +12at 2和v 2t -v 20=2as 共包含v 0、a 、t 、v t 、s 五个物理量,已知其中的任意三个,可求另外两个,公式的选用原则:(1)若问题不涉及末速度,一般选公式s =v 0t +12at 2.(2)若问题不涉及时间,一般选公式v 2t -v 20=2as .【例2】 一辆汽车刹车前速度为90 km/h ,刹车时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求: (1)汽车开始刹车后10 s 内滑行的距离s 0;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 m 所经历的时间t ; (3)汽车静止前1 s 内滑行的距离s ′.思路点拨:刹车问题的位移计算应首先由t =-v 0a确定“刹车时间”,再去比较研究的时间与“刹车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解析] (1)先算出汽车刹车经历的总时间.由题意可知,初速度v 0=90 km/h =25 m/s ,末速度v t =0 根据v t =v 0+at 0及a =-10 m/s 2得t 0=v t -v 0a =0-25-10s =2.5 s <10 s 汽车刹车后经过2.5 s 停下来,因此汽车刹车后10 s 内的位移等于刹车后2.5 s 内的位移,可用以下两种解法求解.方法一:根据位移公式得s 0=v 0t 0+12at 20=错误!m =31.25 m方法二:根据v 2t -v 20=2as 0得s 0=v 2t -v 202a =0-2522×(-10)m =31.25 m.(2)根据s =v 0t +12at 2得t =-v 0±v 20+2as a=-25±252+2×(-10)×30-10 s解得t 1=2 s ,t 2=3 st 2表示汽车经t 1后继续前进到达最远点后,再反向加速运动重新到达位移为30 m 处时所经历的时间,由于汽车刹车是单向运动,很显然,t 2不合题意,应舍去.(3)把汽车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过程可反过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求出汽车以10 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1 s 的位移,即s ′=12at ′2=12×10×12 m =5 m.[答案] (1)31.25 m (2)2 s (3)5 m应用位移公式的解题步骤(1)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2)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确定各已知物理量的正负. (3)将各已知量连同符号一起代入公式进行代数运算.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所求矢量的大小和方向.2.飞机着陆后以6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为60 m/s ,求: (1)它着陆后12 s 内滑行的位移s 的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静止前4 s 内飞机滑行的位移s ′的大小. [解析] (1)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有a =-6 m/s 2飞机在地面滑行的最长时间t max =Δv a =0-60-6s =10 s 所以飞机12 s 内滑行的位移等于10 s 内滑行的位移. 由v 2t -v 20=2as 可得s =-v 202a =-6022×(-6)m =300 m.(2)v -=Δs Δt =s t max =30010m/s =30 m/s.(3)静止前4 s 内飞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成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s ′=12a ′t 2=12×6×42 m =48 m.[答案] (1)300 m (2)30 m/s (3)48 mv ­t 图象1.v ­t 图象的两点提醒(1)v ­t 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无法描述曲线运动.(2)v ­t 图象描述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运动规律,并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2.v ­t 图象的应用通过v ­t 图象,可以明确以下信息: 图线上某点的纵坐标 正负号 表示瞬时速度的方向 绝对值 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 图线的斜率正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图线与坐标轴的纵截距表示初速度交点横截距表示开始运动或速度为零的时刻图线的拐点表示运动性质、加速度改变的时刻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的时刻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横轴上方位移为正值,在横轴下方位移为负值【例3】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曲线为一正弦曲线的上半部,则在0~t1这段时间内( )A.质点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质点在t1时刻离出发点最远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图中正弦曲线是质点的实际运动轨迹思路点拨: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B[v­t图象的纵坐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质点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选项A错误;速度的方向不变,故质点在t1时刻离出发点最远,选项B正确;v­t图象上各点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该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在0~t1这段时间内,图象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错误;v­t图象(或者s­t图象)描述的都是直线运动,图中图线都不表示质点的实际运动轨迹,选项D错误.]由v­t图象巧得四个运动量(1)运动速度:从速度轴上直接读出.(2)运动时间:从时间轴上读出时刻,取其差.(3)运动加速度: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4)运动的位移: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一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第四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3.(多选)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运动时的加速度为-1 m/s 2B .乙运动时的加速度为4 m/s 2C .从开始计时到甲、乙速度相同的过程中,甲的位移为250 m ,乙的位移为50 mD .甲、乙沿相反方向运动ABC [在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故a 甲=20-3010-0 m/s 2=-1 m/s 2,选项A 正确;a 乙=20-010-5 m/s 2=4 m/s 2,选项B 正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相同时,s 甲=12×(20+30)×10 m=250 m ,s 乙=12×5×20 m=50 m ,选项C 正确;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都为正值,故运动方向相同,选项D 错误.]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 .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为负值的运动 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D .速度先减小再增大的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时间的一次函数,但不一定成正比,只有在初速度为零时成正比,所以A 项错;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设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是否是减速运动还要看速度的方向,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即为减速运动,所以B 项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与所需时间成正比,即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也可用速度图象说明,所以C 项对;匀变速只说明加速度是恒定的,如后面将学习到的竖直上抛,速度就是先减小再增大的,但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恒定,所以D 项错.要说明的是,不存在速度先增大再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0 m/s ,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2 s 时的速度大小为( )A .1 m/sB .2 m/sC .5 m/sD .9 m/sB [将物体的运动看作反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 2 s 时的速度为v =at =2 m/s ,故选项A 、C 、D 错误,选项B 正确.]3 .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物体( )A .初速度为0 m/sB .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C .5 s 内的位移为0 mD .加速度大小为1.5 m/sB [由图象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 0=5 m/s ,末速度v =0,由公式a =v -v 0t 可得a =0-5 m/s5 s=-1 m/s 2,A 、D错误.由v =5-t 知,2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 ,B 正确.由于5 s 内v ­t 图象面积不为零,所以C 错误.]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t 1时间内,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同B .在0~t 1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C .在0~t 2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同D .在0~t 2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A [图象的斜率对应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在0~t 1时间内,图象斜率都为正值,因此加速度方向相同,选项A 正确;乙的斜率大于甲的斜率,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选项B 、D 错误;0~t 2时间内,乙先沿负方向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反向(沿正方向)加速运动,选项C 错误.]word - 11 - / 1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表达式。

3. 学会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表达式。

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际问题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直线运动知识。

2. 提问: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表达式。

3. 通过实例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纸上完成。

2. 题目包括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检验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5分钟)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2. 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六、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15分钟)1. 通过分析实际运动场景,如运动员百米冲刺、物体自由落体等,引导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

2. 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并解释解题过程和结果。

七、实验与观察(15分钟)1. 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新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新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第1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科,网Z,X,X,K]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3.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从表格中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应用数学工具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教学难点1.注意数学手段与物理过程的紧密联系.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3.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两个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工具,作图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本节,我们仅讨论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进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P 33的实例并合作讨论表31的数据.从数据中可知:小车速度不断增大,但是加速度保持不变.得出结论:物理学中,称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而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一恒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人们通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或其中一段运动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v-t=v 0+at速度公式:a=tv v t 0-⇒v 0+at (由加速度定义推导) 其中v-t 为末速度(时间t 秒末的瞬时速度)v 0为初速度(时间t 秒初的瞬时速度)a 为加速度(时间t 秒内的加速度)讨论:一般取v 0方向为正,当a 与v 0同向时,a>0;当a 与v 0反向时,a<0. 当a=0时,公式为v-t=v 0当v 0=0时,公式为v-t=at当a<0时,公式为v-t=v 0-at (此时a 只能取绝对值)可见:v-t=v 0+at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一般表达形式(只要知道v 0和a 就可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象:(1)由v-t=v 0+at 可知,v-t 是t 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2)由v-t 图象可确定的量: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可求出t 时间内的位移. 例如:根据图3-1-1我们可以求出:图3-1-1(1)甲的初速度为2 m/s ,乙的初速度为12 m/s ;(2)在第2 s 末甲、乙瞬时速度相同,均为6 m/s ;(3)甲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 2;乙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 m/s 2;(4)甲、乙前2 s 内的位移分别为:s 甲=(2+6)×2/2 m=8 m s 乙=(12+6)×2/2 m=18 m.三、位移—时间关系1.平均速度公式v =20t v v + 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它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2.位移—时间关系s=v 0t+21at 2. 教师精讲1.推导因为s=t v ,v =20t v v +,所以s=20v v t +×t s=21(v 0+v 0+at )t=v 0t+21at 2. 2.讨论:当a=0时,s=v 0t ;当v 0=0时,s=21at 2; 当a <0时,s=v 0t-21at 2(此时a 只能取绝对值). 3.位移公式s=v 0t+21at 2也可由速度图象推出. [例题剖析1]如图3-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1-2A.前10 s 的加速度为0.8 m/s 2,后5 s 的加速度为1.6 m/s 2B.15 s 末回到出发点C.前10 s 的平均速度为4 m/sD.15 s 物体的位移为60 m解析:a 1=0.8 m/s 2 a 2=-1.6 m/s 215 s 末的速度为零,但是15 s 内的位移为60 m 前10 s 内的平均速度为40/10 m/s=4 m/s15 s 内的位移为21×8×15 m=60 m. 答案:CD[例题剖析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s=(5t+2t 2) m ,则该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_____.解析:与标准方程相比较一次项系数为初速度,二次项系数的两倍为加速度,v 0=5 m/s,a=4 m/s 2,s=18 m.答案:5 m/s 4 m/s 18 m[例题剖析3]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开始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试求:(1)汽车在第3 s 末的速度为多大?通过的位移为多大?(2)汽车开始刹车后的最大位移.(3)汽车通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解析:(1)由公式v-t=v 0+at 可知v 0为8 m/s,加速度a 为-2 m/s 2,3 s 末的速度为2 m/s由公式s=v 0t+21at 2可知s=15 m. (2)汽车最大滑行位移为16 m.(3)汽车滑行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为4m/s.答案:(1)2 m/s;15 m (2)16 m (3)42 m/s教师精讲位移—时间关系s=v 0t+21at 2 另一种推导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来推导(微元法).图3-1-3意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数值上等于速度图线下方梯形的面积.思考:若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还适用吗?图3-1-4课堂小结速度公式v-t=v 0+at 和位移公式s=v 0t+21at 2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在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可用“+”“-”号表示其方向.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与v 0的方向相同为正,与v 0的方向相反为负.布置作业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s=4t+2t2,s和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4 m/s与2 m/s2B.0与4 m/s2C.4 m/s与4 m/s2D.4 m/s与02.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则刹车后6 s内汽车的位移是( )A.30 mB.40 mC.10 mD.03.试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v=20 vv t.(利用速度和位移公式或者用v-t图进行说明)板书设计匀变速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v-t=v+at讨论:一般取v0方向为正方向,当a与v同向时,a>0;当a与v反向时,a<0.当a=0时,公式为v-t=v;当v=0时,公式为v-t=at;当a<0时,公式为v-t=v-at (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速度—时间图象:(1)由v-t=v+at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图3-1-5(2)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 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可求出t 时间内的位移.[:Z|xx|k]二、位移—时间关系s=v 0t+21at 2.。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内容选自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变速运动,是研究变速运动的基础,在本章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以后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面对学生为高一学生,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有一定的知识储。

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数学公式及推理较多,对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及图象分析能力较高。

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2. 会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相关公式解决物理问题;3.体会数学方法及图象在物理中的优越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

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推导,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问: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用v-t图象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直观明了。

那么大家先来回忆一下,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观察下列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讨论一下物体的运动情况?提问:(1)两个物体分别在做的位移相同。

由位移公式x =vt,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可得: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x 在数值上等于v-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矩形面积。

六、板书设计§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加速度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2.特点:加速度恒定不变,v-t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1.公式:v=v0+at2.v-t图象的几点说明(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关系1.公式:x=v0t+at22.说明:(四)、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速度的关系1.公式:v2-v02=2ax(五)、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和中间位置瞬时速度的表达式1.平均速度:V=(v0+v t) /22.中间时刻瞬时速度:v=(v0+v t) /23.中间位置瞬时速度:v=七、作业设计1.课堂上穿插的练习题2.完成书上的课后习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职业应聘模拟大赛策划书3篇篇一职业应聘模拟大赛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职业应聘成为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和职业素养,我们特举办此次职业应聘模拟大赛。

二、活动目的1. 提供一个模拟真实应聘场景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应聘技巧。

2. 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招聘流程和要求,增强对职业市场的认知。

3.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4. 增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四、参与对象全体在校学生五、活动流程1. 报名阶段([报名时间])发布活动通知,介绍比赛规则和流程。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报名表格,提交个人简历。

2. 初赛阶段([初赛时间])对报名学生进行简历筛选,选出优秀者进入初赛。

初赛采用面试形式,由专业评委进行评审。

评选出若干名选手进入决赛。

3. 决赛阶段([决赛时间])决赛包括自我介绍、案例分析、现场问答等环节。

邀请企业 HR 担任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进行打分。

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4. 颁奖仪式(决赛结束后)举行颁奖仪式,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和奖品。

邀请企业代表发言,分享招聘经验和职业建议。

六、活动宣传1. 在学校官网、公众号、宣传栏等发布活动通知和宣传海报。

2. 邀请各学院辅导员进行宣传推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举办宣讲会,介绍活动详情和参赛注意事项。

七、活动准备1. 邀请企业 HR 和专业教师担任评委。

2. 准备比赛所需的场地、设备和道具。

3. 组织志愿者进行现场服务和秩序维护。

4. 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和比赛规则。

八、奖项设置1. 一等奖[X]名,二等奖[X]名,三等奖[X]名,优秀奖若干名。

2. 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3. 优秀选手有机会获得企业实习或就业推荐。

九、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评委酬金:[X]元3. 奖品费用:[X]元4. 宣传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总计:[X]元十、注意事项1. 活动期间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

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

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

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

本教材根据,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并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

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鲁科版必修1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鲁科版必修1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鲁科版必修1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熟悉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相关概念;3.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4.能应用规律计算相关物理量。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时,速度以相等的加速度变化。

2. 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记作 $v=\\frac{\\Delta s}{\\Delta t}$,单位是 $\\rm m/s$。

3. 直线运动的位移概念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位移,记作 $\\Delta s=s_{\\text{结束}}-s_{\\text{初始}}$,单位是 $\\rm m$。

4.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概念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记作 $a=\\frac{\\Delta v}{\\Delta t}$,单位是 $\\rm m/s^2$。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 $v\\sim t$;•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 $\\Delta s\\sim t^2$;•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即 $\\Delta v\\sim t$;•加速度的恒定。

6. 计算相关物理量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Delta s=v_0t+\\frac{1}{2}at^2$;•加速度公式:$a=\\frac{v-v_0}{t}$。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熟悉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相关概念;•能应用规律计算相关物理量。

2. 教学难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掌握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详细地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讲解时要运用丰富的实例;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主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达成一定的共识;3.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公式和规律。

(word完整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word完整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教学难点(1)各点的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物理规律的探究。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关系(4)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5)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6)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的理解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及变化方向的物理量,定义: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又是用比值法定义);矢量:方向与v Δ方向一致。

加(减)速直线运动时,a 方向与v 方向相同(相反)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tva ΔΔ=,在SI 中,单位是2/s m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tvΔΔ叫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

加速度与速度的联系与区别: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并无直接的关系;联系:加速度大小与速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t v -图像斜率的绝对值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t v -图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的化规律引入: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来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我们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看看小车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设计实验:1、先让学生回顾上一章是打点计时器计时原理2、 引导学生探讨设计实验,老师阐述相关实验器材及步骤(实验过程参考提示:⑴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模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⑵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砝码,启动电源,然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⑶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处理数据: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了若干纸带,采集了第一手的数据,选择所打纸带中点迹最清晰的一条,舍弃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选择相隔0。

1s,即中间空四个点的时间间隔的若干计数点.如下图有两个计数点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可参考课本第31页表格。

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WORD教案5

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WORD教案5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运动、空间和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按如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2)熟悉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进程与方式(1)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从熟悉的和已知的生活情景动身,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露参考系在肯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体会用坐标方式描述物体位置时刻与时间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熟悉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育学生酷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重难点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转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于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难点。

三、教学活动(一)多媒体显示引出课题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车辆行驶,火箭发射,卫星飞行,电子绕核运动……归纳:1. 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2.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的转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二)如何描述机械运动?1. 运动的相对性讨论(师生)(1)静止是绝对的吗?(2)描述一辆列车的运动,甲说它向北行驶,乙说它向南后退,这可能吗?引出参考系概念: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讨论坐在行驶的车中的乘客以车箱作为参考系——静止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运动多媒体显示4、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在不同参考系中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繁简程度不一样,因此,选取参考系应以观察和研究问题方便为准.如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取地球为参考系;研究行星的运动,应选取太阳为参考系.(三)如何描述空间位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肯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转变,若是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如何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转变.1.如何选坐标轴和正方向?2.如何选择坐标原点?3.如何肯定坐标轴上刻度值?(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运动的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选取通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v 0+at ,s=v 0t+21at2,v 2-v 20=2as ,v -t 图。

(Ⅱ)二、命题落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如例1。

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

如例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交通运输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如例3。

4.追及和相遇问题。

如例4。

【典例精析】例1:如图2-2-1所示,物块以v0=4m/s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经A 、B 两点,已知在A 点时的速度是B 点时的速度的2倍,由B 点再经0.5 s 物块滑到斜面顶点C 速度变为零,A 、B 相距0.75 m ,求:图2-2-1(1)斜面的长度。

(2)物体由D运动到B的时间。

解析(1)物块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设A点速度为vA、B点速度vB,加速度为a,斜面长为s。

A到B: vB2 vA2 =2asAB ①vA = 2vB ②B到C: 0=vB + at0 ③解①②③得:vB=1m/s ;a= 2m/s2D到C 0 v02=2as解得斜面长度 s= 4m(2)从D运动到B的时间:从D第一次到B: vB =v0+ at1 t1=1.5 s从D到C再回到B:t2 = t1+2t0=1.5+20.5=2.5(s)答案:(1)4m;(2)1.5 s或2.5 s例2:(2005年全国理综Ⅰ)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

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

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

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m d 50.01=,“竖直高度”m h 0.11=;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m d 00080.02=,“竖直高度”m h 10.02=。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m 50.0,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的直线运动,要有从描述中提炼出物理模型的能力,先加速上升,再减速上升,要注意其中的两个距离。

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7(鲁科版必修1).doc

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7(鲁科版必修1).doc

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7(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匀变速百线运动的v-t图象的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彖和利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图彖中找出规律进而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能力。

(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语言、图象、公式等)表达同意规律的科学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由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匀变速直线运动,再以课本上小车匀加速行驶为例,由学生观察表3-1的数据,讨论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引导学生分别从公式和v-t图象中得出速度公式,总结速度公式在应用屮主要应该注意什么。

3.组织学生讨论v-t图彖.理解其意义以及根据图彖解决有关问题。

4.巩固练习。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复习引入]:前面一章内容我们讲述了机械运动,以及与其有关的一些概念,如位移、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了解到许多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会发牛变化。

比如……(有学牛举例)。

有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没有规律,而有些是具有规律可以探究的。

当一个做肓•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这个物体的运动有那些特点和运动规律呢?[自主、合作、探究]1.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看到课木上的实例,观察表3-1,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①小车的速度均匀增加,即每隔和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值相等,从而得岀加速度a 为一恒定的值。

物理学中,称物理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叫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与v的方向一致。

高中物理 第2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案1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2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案1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⑵ 会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根据纸带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⑶ 能分析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针对误差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实验,证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存在。

⑵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⑵ 通过共同探讨和实验,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作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 重点:怎样利用纸带分析加速度。

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推导,加深印象。

2、教学难点及教学策略:
难点:用公式t
v v a n
n -=
+1计算相邻段加速度的值时,怎样计算瞬时速度v n 。

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公式推导得出结论:2/t v v =。

三、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从探究学习的要求出发,通过学生阅读课文、集体讨论、数学推导等手段,使
学生逐步掌握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误差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怎样减小实验的误差。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长木板、纸带、小车、低压交流电源、垫块(垫在长木板一端,使长木板形成斜面)、导线若干等。

2、演示器材:投影仪。

五、教学设计
六、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鲁科版必修11、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得给他让路。

2、成功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3、奇迹,就在凝心聚力的静悟之中。

一、“静”什么?1、环境“安静”:鸦雀无声,无人走动,无声说话、交流,无人随意出进。

每一个人充分沉浸在难得的静谧之中。

以享受维护安静环境为荣,以影响破坏安静环境为耻。

2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

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情绪稳定,效率较高。

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考常考查的知识点】1、静力学的受力分析与共点力平衡(选择题)此题定位为送分题目,一般安排为16题,即物理学科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具有规范的受力分析习惯,熟练运用静力学的基本规律,如胡克定律、滑动摩擦定律与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等,可涉及两个状态,但一般不涉及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也不至于考查相似三角形法等非常规方法。

不必考虑计算题2、运动图象及其综合应用(选择题)山东卷对物理图象的专门考查以运动图象为代表,立足于对物理图象的理解。

可涉及物理图象的基本意义、利用运动图象的分析运动过程、用不同物理量关系图象描述同一运动过程等。

以宁夏、海南为代表的利用运动图象考查追及、相遇问题尚未被山东采纳。

专题设计为选择题,尽量多涉及不同的图象类型。

3、牛顿定律的直接应用(选择、计算题)与自感一样,超重失重为Ⅰ级要求知识点,此题为非主干知识考查题,为最可能调整和变化的题目。

但对牛顿定律的考查不会削弱,而很可能更加宽泛和深入,可拓展为具体情境中力和运动关系的分析(选择)、直线、类平抛和圆周运动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计算题的一部分)。

此专题定位在牛顿定律的直接应用,针对基本规律的建立、定律物理内涵的理解及实际情境中规律的应用,可涉及瞬时分析、过程分析、动态分析、特殊装置、临界条件,以及模型抽象、对象转换、整体隔离、合成分解等方法问题。

高一物理: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2课时 教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一物理: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2课时 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3.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在解答中可以通过图象形式,帮助我们了解、描述所研究的运动过程,从而根据过程特征去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必须注意其物理意义.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v t 2-v 02=2as s=t v v t 20+ 教学难点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t v <2s v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t=v 0+at ①s=v 0t+21at 2 ②上述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v 0、v-t 、a 、s 、t.前四个是矢量,t 是标量)(知三求二)推进新课1.请同学们推导下列公式:v t 2-v 02=2as ,s=20t v v +t (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1)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 (2) 2t v =20t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t v =2220t v v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t v <2s v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v=gt,s=21at 2,v 2=2as,s=2v t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前1 s 、前2 s 、前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可推广为前1T 、前2T 、前3T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2)第1 s 、第2 s 、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可推广为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比(3)前1 m 、前2 m 、前3 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可推广为前s 、前2s 、前3s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4)第1 m 、第2 m 、第3 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3-2)∶…… 可推广为第1个s 、第2个s 、第3个s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3-2)∶……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地运用这些规律.(从后往前用)5.一种典型的运动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用图3-1-12描述该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图3-1-12s ∝a 1,t ∝a 1,s ∝t① v 1=v 2=v =2v .②[例题剖析1]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3-1-13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图3-1-13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教师精讲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明显的是做匀速运动.由于t2及t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3、t4之间,因此本题选C.[例题剖析2]火车以36 km/h的速度行驶,因故中途停车,停留1 min.已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0.5 m/s2,启动时加速度为0.4 m/s2,求火车因此延误的时间.教师精讲联系实际问题要靠实践经验,还可借助图象方法,使抽象变得具体,变得形象.如第2题可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画图如3-1-14,求出S的面积,再通过面积法求出延误时间t=S/v)图3-1-14课堂小结计算题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3)写出已知条件.(4)列方程(基本公式)(5)解方程(注意提醒学生,解题步骤的重要性)布置作业。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案2 鲁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案2 鲁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案2 鲁科版必修1一.教学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⑵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

在知识上要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量替换、图象法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如何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速度、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计算公式。

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即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⑴简要地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一、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3.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特点以及位移、速度的变化规律。

4.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规律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加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2.能根据平均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3.会用公式法和图象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了解微积分的思想,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领略运动的艺术美,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学习内容与任务及教学流程说明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变化规律、位移变化规律。

在研究中应用公式和图象两种数学方法,而考虑到图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对突出了图象的应用。

教学过程应使学生通过推导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两个常用推论,以及对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推导和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与应用。

学习难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明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学习任务驱动,问题分析和公式推导为方式,以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运动图象物理意义为核心,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公式推导、图象分析和对问题的交流讨论,会用公式法和图象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了解微积分的思想,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教师个人主页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和交流讨论区,在着重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内延外拓,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和协作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对匀速直线运动有一定的了解,有简单的运用公式的能力,但对于应用数学方法综合解决物理问题的知识与技能还是第一次真正涉及,整体的较大的难度。

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较高,能初步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生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小组交流能力与协同讨论学习能力的,还是能完成上课时教师布置的协作学习任务的。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1.学习环境选择(打√)(1)Web教室()(2)多媒体教室(√)(3)室外活动()(4)校园网(√)(5)Internet(√)(6)其它2、学习资源类型(打√)(1)课件(网络课件)(√)(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6)题库()(7)网络课程()(8)个人主页(√)(8)其它()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司南版物理1教科书与配套学习手册教师个人主页下学习资源:包含知识归纳、课堂练习、课后交流、拓展研究及Flash交互性网络课件等课程学习材料。

网址(.38/www/index.asp?id=czs)。

四、学习情境创设1、真实性情境(√)2、问题性情境(√)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视频。

用flash制作的一系列教学软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有怎样的变化规律?五、学习活动的组织类型相应内容使用资源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自主协作学习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后练习物理教材、演示实验、课后练习题教师个人主页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相关的物理学习网站。

分析、操作、小组协作讨论、总结、提交结论。

独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问题情景的创设,问题的提出。

学习资源获取路径的指导。

问题解答和咨询。

六、教学过程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课堂准备1.准备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视频。

2.制作教学辅助ppt、flash课件。

3.指导学生登陆教师主页。

1.作好课前准备。

2.熟悉教师主页的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辅助学习,拓展学习空间。

情境导入通过视频课件展示各种物体的运动,提出问题1:物体的速度变化、位移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涵的规律?引出从最简单的匀变速运动入手进行研究。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小组讨论分析。

体会物理学研究由简单到复杂的思想,理解应从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开始研究。

引导学生通过对运动实例的观察与思考。

操作讨论问题2:什么样的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视频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加速度是恒量(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即任意相等时间的速度增量相同。

问题4:什么叫匀加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不变且与速度同向时,物体的运动叫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不变且与速度反向时,物体的运动叫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怎样的变化规律?由tvva t0-=得atvvt+=当0=v时atvt=一般以v方向为正方向,a与v同向时,取0>a,物体匀加速;a与v反向时,取0<a,物体匀减速。

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描述方法,引出问题6:如何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速度时间图象tv-图:通过tv-图可以确定物体任一时刻的速度,可以求出某一段时间的位移,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tvka∆∆==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的速度变化数据,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加速度,分析讨论,尝试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

运用加速度定义推导速度公式,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与符号的关系。

学习作出速度时间图象,讨论交流利用tv-图计算加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方法。

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点,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和速度变化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使学生学会推导速度公式。

理解速度公式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书本中讨论与交流栏目的内容进一步理解用tv-图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θO tvvt操作讨论加速度时间图象介绍ta-图:引导学生对书本方法点拔讨论分析。

问题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tsvvv t=+=20。

位移公式:2021attvs+=。

当0=v时,221ats=。

拓展一步:位移公式的tv-图推导。

位移s等于tv-图象与时间坐标所围成的面积。

问题8:如何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ts-图: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ts-图:引导学生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22tt vtsvvv==+=asvvt222=-认识理解ta-图。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推导位移公式。

思考理解微积分思想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分析讨论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的ts-图,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s-图。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公式或图象描述物理规律时应考虑其适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推导位移公式。

理解平均速度和位移公式的应用方法。

学习微积分的思想,拓展视野。

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含义,进一步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物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推导能力,进一步理解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应用,和平均速度公式的适用范围。

O taattOsO ts课堂小结1.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tvvt+=2021attvs+=22tt vtsvvv==+=asvvt222=-2.分析应用实例。

回顾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思考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关系与公式中符号的确定。

学习运动规律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强归纳与总结,使学生全面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外创新1.分析讨论书本讨论与交流栏目。

2.书面作业P37 2,3,4,5,6,7。

3.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4.考虑在知识应用中的配置不同层次的例题和练习:如⎪⎪⎪⎩⎪⎪⎪⎨⎧)、创新作业(课外完成)、网上练习题(较难题)、书面作业题(普通题)、随堂练习题(较易题、例题(教师讲解)543211.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学生进入教师个人主页的讨论区,进行探讨研究。

1.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反馈。

2.教学要求具有层次性,才能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3.充分利用网络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自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