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测算说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标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是用来评估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指标。
它可以反映教育资源的分布是否均衡,以及教育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的标准及其分析。
1.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来计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
这些数据包括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的教育资源、学生数量、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教育部门、统计局、学校等渠道获得。
2.计算方法:一般来说,计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按照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的教育资源进行排序。
步骤2:计算累积百分位数和累积相对人口比例。
百分位数表示某个数值所处的百分比位置,累积相对人口比例表示在某个教育资源下的累积人口比例。
步骤3:绘制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反映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曲线,横坐标表示累积相对人口比例,纵坐标表示累积百分位数。
步骤4:计算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平等分配曲线之间的面积比例,它的取值范围为0到1,0表示完全平等,1表示完全不平等。
基尼系数越大,意味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程度越高。
3.标准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可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进行评估和分析。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被认为是较低的差异,0.2-0.3之间为中等差异,0.3以上为较高的差异。
-较低的差异:说明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各地区或各群体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接近,教育公平性较高。
-中等的差异:表示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衡,一些地区或群体的教育发展水平较低,需要加大投入和改善教育条件,提升教育公平性。
-较高的差异:说明教育资源分配非常不均衡,一些地区或群体的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滞后,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性。
4.政策建议:根据差异系数的分析结果,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测算均衡发展差异系数的两种方法lcz
测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的两种方法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
差异系数用来度量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程度,当指标差异系数的越大说明不均衡程度越大,反之不均衡程度越小。
其差异系数测算公式为:其中,CV 为差异系数, 为均衡指标体系中某指标的全县平均值,S 为标准差。
测算方法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实质上是以县域小学、初中学生个体享有教育资源均衡程度为对象的,县域教育资源的分布是按学校分组的,同一学校学生个体享有教育资源是均等的,标准差按分组频数计算(统计理论可参见湖南省教育督导室向宏业主编的《现代教育督导学》P142-145)的公式为:标准差 其中, 为第i 个学校该指标的原始值, 为第i 个学校的在校生数, = / 表示第i 个学校该指标的生均值。
= i X = 为某指标全县总值。
, 为全县初中(或小学)在校学生总数。
, 表示该指标的全县平均值。
S 100%CV X ⎛⎞=×⎜⎟⎝⎠i x i P i X X1ni =∑i x 1n i =∑i P N P X =1N n i i P P ==∑N P 1n i N i X x P ==∑XS =i x i P测算步骤1、按小学、初中分别计算8项指标县级总和 ;2、计算平均值:(1)每校的生均值 (2)按小学、初中分别计算全县的8项指标平均值 ;4、计算5、按小学、初中分别计算8项指标差异系数 6、计算8项指标差异系数加权平均值。
即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综合差异系数。
均衡发展的综合差异系数达标要求,小学小于0.65(65%)和初中小于0.55(55%)。
测算方法二: 由于 (X i - )2 P i = X i 2P i - 2 X i P i + 2 P i = X i 2 P i - 2 P N + P N 2 = P i X i 2 - P N 2 则有如下可采取原始值直接求标准差的等价计算公式:标准差 S=√ P i X i 2/P N - 2 “测算方法二”与“测算方法一” 仅3、4步不同,“测算方法二”是采取原始值直接求标准差的方法。
均衡发展计算差异系数填表说明
均衡发展计算差异系数填表说明表内数据单位:用房面积单位(㎡)、体育场单位(㎡)、教学仪器单位(万元)、计算机(台)、图书(册)、师生比(教师数)、规定学历(教师数)、职称(教师数)。
(1)“生均建筑面积”,省定标准为小学生均不低于5.2㎡,初中生均不低于 6.4㎡;全寄宿制生均初中、小学分别不低于13.13、15.31㎡。
小学生均:(6班8.25㎡、12班6.8㎡、18班5.9㎡、24班5.5㎡、30班5.2㎡、36班5㎡)。
初中生均(12班7.9㎡、18班7.1㎡、24班6.7㎡、30班6.4㎡、36班6㎡)。
(2)运动场地:(一)非完全小学。
设置60米直跑道田径场地一块和200平方米游戏场地一块。
(二)完全小学体育场地配置要求见表5。
表5 完全小学体育场地配置要求(三)初级中学体育场地配置要求见表7。
表7 初级中学体育场地配置要求注:1.300米以上的环形田径场应包括100米的直跑道,200m的环形田径场应至少包括60米直跑道。
2.田径场内应设置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长25~45米)。
环形田径场内应设置为足球场所。
3.器械场地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配备。
4.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
(3)“小学(初中)数学、科学(理科)仪器”,根据我省《实施办法》规定,省定标准:小学、初中均为《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一种配备方案规定标准。
小学科学实验室:(1个标准实验室)一、台凳4万元,二、仪器柜30个,2.4万元。
三、小学科学、数学仪器6万元,总计:12.4万元。
小学科学实验室配备标准:6-18班1个实验室,24-36班2个实验室。
初中理化生实验室:(1个标准理化生实验室)一、物理台凳4万元,化学、生物台凳各4.5万元,计13万元。
二、仪器柜91个,7.3万元。
三、理化生、数学、地理仪器24万元,总计:44.3万元。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测量方法对比分析——差异系数CV、基尼系数G、均衡指数J
教育装备论丛作者简介:艾伦,教授,本刊特约撰稿人。
首都师范大学,100048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测量方法对比分析—差异系数CV 、基尼系数G 、均衡指数J艾 伦摘 要:用差异系数CV 、基尼系数G 以及均衡指数J 分别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标进行测量,比较三种不同测量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其优劣,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且特别指出由于均衡指数J 的非线性特性和非对称性特性而在测量上所具有的优势。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均衡指数义务教育均衡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还是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两个文件中,义务教育均衡化都被列为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重要工程。
义务教育均衡性的测量评价也就成为一个必须给予充分重视与科学实施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2012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的评估内容与标准称为基本均衡指标;2017年4月,教育部又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该办法规定的评估内容与标准被称为优质均衡指标。
两个评估办法的具体内容和指标参数详见表1。
表1中的差异系数是衡量县域校际均衡性的具体指标参数,即反映一个县范围内各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或初中)之间教育资源配备的均衡性。
二、均衡性指标的测量方法在教育领域通常进行均衡性水平测量的方法有三种:差异系数法、基尼系数法和均衡指数法。
以下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的算法和意义。
1.差异系数法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 ariation ,常用CV 表示)法是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表1 基本均衡与优质均衡指标评估内容基本均衡优质均衡教育资源内容物力资源:生均教学与辅助用房、生均体育场馆、生均仪器设备、生均图书册数物力资源:生均教学与辅助用房、生均体育场馆、生均仪器设备人力资源:师生比、生均高学历教师、生均高职称教师人力资源:生均高学历教师、生均骨干教师、生均体音美教师教育信息化(含智力资源):生均计算机数教育信息化(含智力资源):生均网络多媒体教室其他内容政府推进工作、公众满意度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教育资源条件达到本省(区、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生均高学历教师(人)小学:≥4.2%初中:≥5.3%生均骨干教师(人) 小学:≥1% 初中:≥1%生均体音美教师(人)小学:≥0.9% 初中:≥0.9%生均教学与辅助用房(m 2)小学:≥4.5 初中:≥5.8生均体育场馆(m 2) 小学:≥7.5 初中:≥10.2生均仪器设备值(元) 小学:≥2 000 初中:≥2 500生均网络多媒体教室(间) 小学:≥2.3%初中:≥2.4%差异系数小学:≤0.65,初中:≤0.55小学:≤0.50,初中:≤0.45教育装备论丛法》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中规定的测量方法。
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差异系数
浅析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差异系数————————————————————————————————作者:————————————————————————————————日期:浅析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差异系数作者姓名:吴斌供职单位:武夷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摘要: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
2010年颁布实施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目标。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教育部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分别与31个省(区、市)签署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备忘录,制定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
本文所讨论的均衡差异系数,即是这个评估办法中的一个评估点。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差异系数一、义务教育均衡状况差异系数产生的背景“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意见”明确要求必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教育部在落实国务院“意见”的要求时,不是采用惯常的“定性评价加定量评分”的评估办法,而是采用了,从教育统计报表上直接提取数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标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标准是用于评估各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差距程度的指标体系。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解释:一、背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不同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和质量应当具有相对平衡的状态,以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为了评估和监测各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其中差异系数是一个常用的评价指标之一。
二、差异系数的定义:差异系数是一种用来衡量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之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
在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差异系数可以用来衡量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分配和教育质量的差异。
三、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时,通常采用以下步骤:1.确定评估指标:选择一些与义务教育发展相关的指标,如师生比例、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设施等。
2.收集数据:收集各地区的相关数据,如各地区的师生比例、教育经费投入等。
3.计算平均值:计算各指标在全国或某一较大范围内的平均值。
4.计算差异系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差异系数:差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100%四、差异系数标准的制定: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差异系数标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一般而言,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层面的标准:根据全国范围内的数据,确定国家层面的差异系数标准,以评估不同省市之间的发展差距。
2.地区层面的标准: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该地区的差异系数标准,以评估不同县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3.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给予不同指标相应的权重,以计算综合的差异系数。
五、差异系数标准的应用:差异系数标准可以用于义务教育发展的监测、评估和政策制定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的差异程度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均衡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标准是评估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的重要指标体系。
通过科学合理地计算和应用差异系数,可以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申报材料6:江城县关于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系数计算说明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关于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差异系数计算的说明差异系数也叫离散系数或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并将学校规模与均衡程的影响作为调节因素。
它是反应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一种计算方法。
2013年,是江城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督导评估年,江城县人民政府根据《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和《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细则(试行)》等相关文件,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信息进行采集,并进行了相关差异系数的计算,现将计算情况作一简要说明。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情况2013学年,江城县完小以上义务教育学校30所,全部为公办学校。
其中小学22所,初级中学8所(其中2所为完中、职高的附设初中部)。
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数为13225人,其中小学9338人,初中3889人。
二、未纳入差异系数计算学校情况根据《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与教育事业报表相比较,我县有4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点)未纳入此次差异系统计算。
它们是江城县国庆乡新寨小学、江城县嘉禾乡中会小学、江城县曲水乡拉珠小学、江城县宝藏乡板河小学。
根据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相关规定及要求,我们把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1—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作差异系数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完全中学所有指标均按“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进行拆分,再将其初中部分按一所学校纳入计算。
本次差异系数计算方法为:“差异系数=标准差÷全县平均值”三、差异系数计算结果及达标情况说明我县22所小学、8所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8项指标差异系数依次分别是:(一)小学差异系数计算结果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差异系数为0.43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差异系数为0.38;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差异系数为0.59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差异系数为0.37;生均图书册数差异系数为0.23;师生比差异系数为0.26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差异系数为0.35;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差异系数为0.5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适龄儿童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儿童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2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
小学适龄儿童年龄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6-11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2 岁,逐步过渡到 6-11 岁。
2、在申报适龄儿童入学率时,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小学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小学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
在辖区外同一级小学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
3、适龄儿童中小学已毕业在校外或在中学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小学校外的适龄儿童不能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
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适龄少年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少年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3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
初中适龄少年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12-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13-15 岁,逐步过渡到 12-14 岁。
2、在申报适龄少年入学率时,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
在辖区外同一级初中阶段学校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
3、适龄少年中初中已毕业在校外或在高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初中校外的适龄少年不能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一)差异系数计算方法: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
当考虑到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时,其计算公式表示为:S CV X ⎛⎫= ⎪⎝⎭,CV 为差异系数,s 为标准差,X为全县平均数。
式中,S =i X 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中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某个指标值,i i iX x P =, i x 为该指标第i 个学校的原始值,i P 为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的在校生数;X 表示该指标的区县平均值,其中1n i N i X x P ==∑, N P 为区县内所有初中(或小学)学校的在校生数,1N n i i P P ==∑。
(二)数据提取来源: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的相关数据可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
独立设置的小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独立设置的初中、完全中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 学生指标说明: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表,[行01,列4]。
初中(包括独立设置的初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表,[行01,列3]。
2.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标说明: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面积之和。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减去体育馆面积,[行04,列1]-[行10,列1]。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七项差异系数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七项差异系数义务教育是指国家实施的为期九年的基础教育,它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对于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均衡是指义务教育的目标,即要求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而七项差异系数是评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指标之一,通过分析这七个方面的差异系数,可以了解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程度。
教育投入差异系数是衡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投入包括财政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建设等方面,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投入情况存在差异。
通过计算教育投入差异系数,可以评估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均衡,是否能够满足各地区、各学校的需求。
教育质量差异系数是评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质量包括教师素质、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计算教育质量差异系数,可以了解到不同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的均衡性。
第三,教育机会差异系数是评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机会包括学校招生政策、升学渠道等方面,不同学生的教育机会存在差异。
通过计算教育机会差异系数,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生教育机会的差异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教育机会的均衡性。
第四,教育资源差异系数是评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资源包括教育设施、教育设备、教材等方面,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差异。
通过计算教育资源差异系数,可以了解到不同学校教育资源的差异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第五,教育服务差异系数是评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服务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辅导等方面,不同学校的教育服务存在差异。
通过计算教育服务差异系数,可以了解到不同学校教育服务的差异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教育服务的均衡性。
第六,教育公平差异系数是评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指标之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说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说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实现城乡、贫富地区、不同民族、残疾人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平衡发展。
为了评估和监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指标进行计算和衡量。
下面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指标的计算方式进行说明。
1.学校基础设施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
计算方式包括统计各类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并计算每个学生所拥有的设施资源的平均值。
例如计算学校的教学楼指标,需要统计教学楼的建筑面积、防火设施、教室数量等,并计算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教学楼面积。
2.师资力量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估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包括教师数量、学历、职称等。
计算方式包括统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并计算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教师资源的平均值。
例如计算学校的教师数量指标,需要统计教师的人数、教师的年龄和教龄等,并计算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教师数量。
3.学生入学率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估学校的招生政策和学生入学的公平性。
计算方式包括统计招生人数和宣传政策的透明度,并计算学生入学率的比例。
例如计算学校的学生入学率指标,需要统计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并计算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的比例。
4.教育经费支出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估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包括教育经费总额、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等。
计算方式包括统计教育经费的数额和比例,并计算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教育经费的平均值。
例如计算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指标,需要统计教育经费的总额、教育经费的占比和学生的数量,并计算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教育经费金额。
5.教育质量评估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计算方式包括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结果等。
例如计算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需要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并计算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分数。
总结起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指标的计算方式都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根据具体的计算公式进行统计和计算。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系数计算方法简介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系数计算方法简介
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
差异系数越大说明县域内校际间的不均衡程度越大;相反,差异系数越小则县域内校际间不均衡程度越小。
当考虑到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时,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S 100%C V X ⎛⎫=⨯ ⎪⎝⎭,CV 为差异系数,s 为标准差,X 为全县平均数。
式中,S =i X 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中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某个指标值,i i i X x P =,i x 为该
指标第i 个学校的原始值,i P 为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的在校生数;X 表示该指标的区县平均值,其中
1n
i N i X x P ==∑,N P 为区县内所有初中(或小学)学校的在校生数,1N n i i P P ==∑。
1、计算8项指标县级总和:每县按小学、初中分别计算;
2、计算平均值:
(1)每校的生均值i
X ; (2)每县的平均值(X ):分别按小学、初中计算;
3、计算
计算:(i X -X )
2i P
4、计算:S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差异系数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差异系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也逐步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和消除教育差异。
在这个问题上,研究和衡量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差异系数是非常重要的。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差异系数是一种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和教育资源均衡程度。
这个指标首先考虑了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包括教育投入、课程设置和教师资源。
然后,它还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果。
通过比较这两个方面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差异系数。
第一步,确定计算指标。
教育质量包括教育资源的输入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两个方面。
需要明确所选用的指标,例如教师资源、学生人均教育投入、学生学业成绩等等。
第二步,收集数据。
收集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相关数据,如教育投入、教师数量、学生数量、学生学业成绩等。
需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核实和筛选,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三步,计算指标。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分析,计算所选用的指标和教育质量指数。
第四步,比较和评价。
将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评价,评估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和教育资源均衡程度。
需要对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和地区进行帮扶和支援,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均衡程度。
一方面,教育质量的衡量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条件和情况不同,不能简单地采用全国平均数计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指标和具体计算方法。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差异系数也受到考试制度和学校评价体系的影响。
当前的教育考试制度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尤其是不能过度强调学术成绩,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差异系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和教育资源均衡程度。
也可以为消除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导致了全国范围内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问题的不断突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其相关测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教育公平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越来越 强烈。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等法律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 教育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010203资源配置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城 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 较大,优质教育资源分布 不均衡。
要点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
该纲要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实施措施 和政策建议,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
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等方面的均衡 发展,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其 相关测算方法
2023-11-04
目录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测算方法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案例分析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
01 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现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
国家战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 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战
的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 教育质量,有助于培养更多高 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可持
续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 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缓解社 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依据
要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该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性质、目标、实施范围、经费保 障等方面的内容,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简称均衡发展系数(EDC),是一个用于衡量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指标。
它是通过对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考察和综合评估而得出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必须受到的9年免费教育,是人民群众受教育最基本的权利。
为了保障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系数成为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工具。
均衡发展系数的计算方法通常包括教育资源利用率、人均教育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等多个指标的综合考察。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量化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具体的数值,代表着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均衡发展系数的计算和评估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它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教育资源配置计划,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高教育公平性和质量。
同时,均衡发展系数也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改进自身发展的参考方向。
通过分析自身的均衡发展系数,学校可以发现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然而,均衡发展系数的计算和评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需要科学合理且具有代表性,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均衡发展系数只是一个衡量标准,无法直接改变教育资源分配和发展的现状,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总结而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用于衡量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
它为政府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努力。
然而,评估结果仅仅是一个参考,要实现真正的均衡发展,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七项差异系数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七项差异系数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质均衡是保障每个学生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为了评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程度,可以采用差异系数进行衡量。
差异系数是统计学中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指标,其数值越小,表示数据的差异越小,即优质均衡程度越高。
在义务教育中,优质均衡的七个方面可以通过差异系数来进行评估。
这七个方面分别是: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育经费、教育设施、教育环境、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下面将分别对这七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是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义务教育的核心,优质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
差异系数可以通过衡量不同学校的教师水平和教师资源配置情况来评估师资力量的优质均衡程度。
如果不同学校的教师水平和资源配置相差较小,差异系数较低,则说明师资力量的优质均衡程度较高。
其次是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教学资源的优质均衡程度。
如果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差较小,差异系数较低,则说明教学资源的优质均衡程度较高。
第三是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是保障义务教育的重要保障。
通过衡量不同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可以评估教育经费的优质均衡程度。
如果不同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差较小,差异系数较低,则说明教育经费的优质均衡程度较高。
第四是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包括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
通过对不同学校的教育设施进行比较,可以评估教育设施的优质均衡程度。
如果不同学校的教育设施相差较小,差异系数较低,则说明教育设施的优质均衡程度较高。
第五是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环境、课堂氛围等。
通过衡量不同学校的教育环境,可以评估教育环境的优质均衡程度。
如果不同学校的教育环境相差较小,差异系数较低,则说明教育环境的优质均衡程度较高。
第六是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衡量义务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比较,可以评估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差异系数测算说明
一、测算范围
差异系数测算的对象为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小学、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不含省(市)直属学校、民办学校、小学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
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五项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将小学部、初中部占有部分分别作为小学、初中数据;完全中学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进行拆分,将初中部占有部分作为单独一所初中学校数据;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1:1.32”的比例进行拆分,将其小学部、初中部占有部分分别作为小学、初中数据。
二、测算指标及数据提取来源
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评估,依据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进行差异系数的测算。
差异系数测算涉及8项指标,分别为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
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学生”均指“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
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表[行01,列4]、“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表[行01,列3]和“基础基314高中学生数”表[行01,列3]。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和语音室面积之和(不含体育馆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基础基512表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04,列1]减去[行10,列1]。
(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指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体育馆面积取“基础基512表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10,列1];运动场地面积取“基础基522表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3]。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教学仪器设备值”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数据提取来源:“基础基522表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
办学条件”表,[行01,列9]。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计算机”指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用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数据提取来源:“基础基522表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6]。
(5)生均图书册数
“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
数据提取来源:“基础基522表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4]。
(6)师生比
“师”指专任教师,即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小学和初中教学工作的人员。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专任教师取“基础基422表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01,列1],初中专任教师取“基础基422表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10,列1]。
(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高于规定学历教师”,小学是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是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取“基础基423表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表,[行04,列1]+[行05,列1]+[行06,列
1],初中取“基础基424表中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表,[行05,列1]+[行06,列1]。
(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小学是指具有小学高级职称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初中具有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取“基础基422表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04,列1]+[行05,列1],初中取“基础基422表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13,列1]+[行14,列1]。
三、测算公式
差异系数的测算公式为:
%100⨯⎪⎭⎫ ⎝⎛=X S CV ,CV 为差异系数,S 为标准差,X 为全县
平均数。
式中,()∑-⨯=n i i N i X X P P S 2
)/(,i X 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中第i 个学校某个指标值,i i i P x X /=,i x 为该指标第i 个学校
的原始值,i P 为第i 个学校的在校生数;X 表示该指标的区县平均值,其中,N n i i P x X /1∑==,N P 为区县内所有学校的在校学
生数,∑==n i i N P P 1。
所有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测算完成以后,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即得出全县(市、区)综合差异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