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章 东汉辞赋、散文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东汉辞赋
东汉时期,文人往往直接或较间接地取材 突出的社会问题。以抒情赋为主抒发感情, 辞赋风格深邃冷峻、平正典雅,句式骈俪 对偶。
第一节 京都赋的崛起
西汉末东汉初,汉赋在思想内容和 审美情趣方面表现出新的迹象与发 展趋势。京都赋的崛起是其中的一 个鲜明标志。 京都赋起源于扬雄的《蜀都赋》。 光武帝定都洛阳,而不回迁长安, 为文学家普遍关注。 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 的创作格局,为后世效仿。
蔡邕的《述行赋》亦是叹治乱的作品,其感情 波动由弱到强。 班固的《通幽志》和张衡的《思玄赋》很大程度 地推动了抒情小赋的勃兴。 张衡的《归田赋》代表了抒情小赋的诞生。其 艺术魅力在于“真”。 东汉末,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弥衡的《鹦 鹉赋》也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东汉抒情赋以知命为解脱,在不时出现出隐逸 倾向的同时,又积极参与现实,关心时政民生。
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 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得《离骚》之神韵, 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 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 诗成熟的标志。这三首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
在东汉的政论散文中,王充(27-96?) 的《论衡》从内容到表述方式 都别具一格。创作 目的是要使语言的表 达轻重得体,合乎实际,提 出辨别真伪的标准, 从开始的《逢遇》篇到 《物势》篇共14篇, 围绕着自身的困扰而展开。 这些专论体现了王充 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又流露他对于人类的终 极关怀。 最能代表王充疾虚宗旨的是“九虚”、“三 增”、《论死》、《订鬼》诸篇。
• …… • 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不骑,步牵马, 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去平地二十 里,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阙,如从谷底仰 观搞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 , 如无道径通,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为白厂, 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 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斋酒脯。处处有朱 水,目辄为之明。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 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其道旁山 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仰视岩石松 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 可见丈尺。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
班固(32--92)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初继其父班彪 从事《史记后传》写作,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 狱。弟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 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二 十馀年,修成《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 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形式,并开创 了 “ 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善作辞赋,有 《两都赋》等。又曾编撰《白虎通义》,记录章 帝建初四年在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永元元年 (公元89年)从大将军窦宪击匈奴,为中护军。 后宪因擅权被杀,遭牵连,死于狱中。所著后人 辑有《班兰台集》。
第二节 《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 赵晔撰。其书今存十卷,主要 叙述吴越争霸的故 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 《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 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吴越春秋》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吴越春秋》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 的浪漫色彩。这主要来源于吸收了许多神话传说 和民间故事。 《吴越春秋》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书中的几 位主要人物都写得很成功,个性非常突出,尤以 伍子胥的形象最为丰满。
《论衡》一书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 型散文。作者用事实说话,援引历史和现实生活 中的事例批驳各种虚妄之论。 《论衡》的用词朴实无华,不重雕琢,文不摹 拟前人,完全根据 内容的需要组织文辞,富有创 新精神。 《论衡》一书以疾虚妄为宗旨,但是,由于历 史条件和认识上的原因,其中也有许多局限。
张衡《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 模仿《两都赋》,但其创作动机是 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 下莫不逾侈”。 《二京赋》中:“苟好剿民以媮 乐,忘民怨之为仇”, 凝聚了作 者的创作宗旨。 《二京赋》中理性精神和充实的 社会内容结合完美,超越前人。 新鲜内容:1、令人叹为观止的 民俗事象;2、充满诗情画意的景 物描写。
《史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汉之际的战将和 谋士。《汉书》最出色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 他们的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许多人的遭遇 却是富有戏剧性的。 《史记》除《世家》外基本以写单人为主;《汉 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庭的历史,以家庭的 兴衰显社会变迁。 《史记》悲剧色彩浓郁,《汉书》悲剧人物数 量不如《史记》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 苏武的传记悲剧气氛很重。
王符的《潜夫论》和王充的《论衡》都成书于东汉中期, 也是一部愤世嫉俗 之作,对当时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及不 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切中时弊。在议论 政治上的得失时, 往往采用正反对照和排比的笔法,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 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东汉碑文和秦代刻石铭文有渊源关系,但东汉 碑文不像秦刻石铭文那样凝重 呆板,而是不时有 清丽之作。 蔡邕的碑文在东汉成就尤高。《郭有道碑》和 《陈太丘碑》是蔡邕碑文的代表作,历来受人称 道。其文学价值在于从人物鉴赏的角度撰写碑文。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 的游记,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 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 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rè n), 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 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 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 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 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 把椎锁绳纆(mò 绳索),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 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 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 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 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 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 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订鬼》)
• 门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 迤,名曰环道,往往有更索,可得而登也。两 从者扶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 如画重累人矣。所谓磨胸 石,扪天之难也。初 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 步一休,蹀蹀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 目视而两脚不随。 (《封禅仪记》)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 诗歌 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东汉 文人诗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 在赋 的结尾,作为赋的一部分而保存到今天。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 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 一事。 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 言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 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他很 大程度上是以史学家的笔法写五、七言诗,都 以叙 事为主。 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七言诗的著名 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他 的《同声歌》是 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 具一格。
《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 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 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 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 各种制度的演变,强化了叙事的力度。 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 安排有自己的特殊 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凡属 传闻 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很少有例外 者。 总之,《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自己固定的叙事规则, 以谨严取胜,从而 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东汉的另一部历史散文《越绝书》的许多内容 和《吴越春秋》相同,区别在于,《越绝书》各 篇之间不是连贯的故事,而是独立成篇, 显得比 较松散。除讲述历史故事外,中间还有地理、占 气等方面的专章,给人以 驳杂之感。 吴越之民重剑轻死,信巫淫祀, 这两部历史散 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荒幻的神话传说、强烈的 复仇意识和崇武尚 勇的义侠形象,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中,《汉书》和《吴越春秋》在 历史散文中有很高文学成就;政论散文以 《论衡》和《潜夫论》为代表。游记与碑 文等新形式也开始出现。
第一节 《汉书》
班固编撰的《汉书》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与《史记》并称。 《史记》最精彩篇章是 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 物传记,而《汉书》的精 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 物的生动记叙。
同声歌
张衡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慄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烝尝。 思为宛篛(ruò ,“箬竹”)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 帱(帐子),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清香。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北朝民歌《折杨柳辞》中就有一首: “腹中愁不乐,愿为郎马鞭。出入环郎臂,蹀座郎 膝边。”
• 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其先出自有周,王 季之穆有貌叔者,实有懿德,文王咨焉。建国命氏,或 谓之郭,即其后也。 • 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友温恭,仁笃慈惠。夫其 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 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 时。遂考览六经,探综图纬;周流华夏,随集帝学。收 文武之将坠;拯微言之未绝。于时缨緌(ruí 古代帽带打 结后下垂的部分)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 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尔 乃潜隐衡门,收朋勤海,童蒙赖焉。用袪其蔽,州郡闻 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群公休(美)之,遂辟司徒 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将蹈洪涯之遐迹,绍巢许之 绝轨。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禀命不融,享年 四十有二,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 • ……(《郭有道碑》)
《两都赋》与《二京赋》的异同: 异: 1、 《两都赋》题旨比较复杂,《二京赋》相对 集中;2、 《两都赋》用回环往复的笔法写长安 景物(2次循环), 《二京赋》只外内,内 外。 同: 1、用理性态度描写京都,在民俗事象与朝廷礼仪 的处理上持相同的态度;都有审美判断和道德道 德相疏离和矛盾的倾向。2、均采用主客问答的方 式,主方象征尊重客观事实,客方则隐入虚妄, 故作者皆抑客扬主。
《两都赋》在艺术表现方面吸收了司马相如和扬雄 的成功经验(如上下篇相对比、主客问答、划分畛 域、逐次铺叙展开等)。同时其创新在于: 1、突破了 “劝百讽一”的模式,其下篇《东都赋》 通篇是讽喻、诱导。 2、详略有致,别具匠心。既有总体概括,也有局 部细描。作品的风格同其所描写的内容契合无间, 并大量运用对偶句式。 《两都赋》在按空间方位铺陈时,用回环往复的笔 法,第一次:外内,内外;第二次:内外
在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作品中,较具特色的 作品还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鲁灵光殿赋》前一板块铺陈宫殿的本体特征, 后一板块叙述宫殿的功能效应,两者之间贯穿灵 异怪诞之气。
第二节 述行赋和抒情小赋
纪实性述行赋产生于西汉末,作者皆为作家兼 史学家,有漫游经历,且所游地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积淀。述行赋所载地域连续密集、感情相对集 中和文章有各自投射焦点的特点。 从性质分,衰世汉治乱,乱世叹兴亡,治世叹 存没。 刘歆的《遂初赋》是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 关注社会治乱。 班彪《北征赋》乱世叹兴亡。 班昭《东征赋》是则探讨“身既没而名存”。
东汉时期,文人往往直接或较间接地取材 突出的社会问题。以抒情赋为主抒发感情, 辞赋风格深邃冷峻、平正典雅,句式骈俪 对偶。
第一节 京都赋的崛起
西汉末东汉初,汉赋在思想内容和 审美情趣方面表现出新的迹象与发 展趋势。京都赋的崛起是其中的一 个鲜明标志。 京都赋起源于扬雄的《蜀都赋》。 光武帝定都洛阳,而不回迁长安, 为文学家普遍关注。 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 的创作格局,为后世效仿。
蔡邕的《述行赋》亦是叹治乱的作品,其感情 波动由弱到强。 班固的《通幽志》和张衡的《思玄赋》很大程度 地推动了抒情小赋的勃兴。 张衡的《归田赋》代表了抒情小赋的诞生。其 艺术魅力在于“真”。 东汉末,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弥衡的《鹦 鹉赋》也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东汉抒情赋以知命为解脱,在不时出现出隐逸 倾向的同时,又积极参与现实,关心时政民生。
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 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得《离骚》之神韵, 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 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 诗成熟的标志。这三首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
在东汉的政论散文中,王充(27-96?) 的《论衡》从内容到表述方式 都别具一格。创作 目的是要使语言的表 达轻重得体,合乎实际,提 出辨别真伪的标准, 从开始的《逢遇》篇到 《物势》篇共14篇, 围绕着自身的困扰而展开。 这些专论体现了王充 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又流露他对于人类的终 极关怀。 最能代表王充疾虚宗旨的是“九虚”、“三 增”、《论死》、《订鬼》诸篇。
• …… • 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不骑,步牵马, 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去平地二十 里,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阙,如从谷底仰 观搞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 , 如无道径通,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为白厂, 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 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斋酒脯。处处有朱 水,目辄为之明。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 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其道旁山 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仰视岩石松 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 可见丈尺。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
班固(32--92)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初继其父班彪 从事《史记后传》写作,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 狱。弟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 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二 十馀年,修成《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 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形式,并开创 了 “ 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善作辞赋,有 《两都赋》等。又曾编撰《白虎通义》,记录章 帝建初四年在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永元元年 (公元89年)从大将军窦宪击匈奴,为中护军。 后宪因擅权被杀,遭牵连,死于狱中。所著后人 辑有《班兰台集》。
第二节 《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 赵晔撰。其书今存十卷,主要 叙述吴越争霸的故 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 《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 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吴越春秋》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吴越春秋》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 的浪漫色彩。这主要来源于吸收了许多神话传说 和民间故事。 《吴越春秋》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书中的几 位主要人物都写得很成功,个性非常突出,尤以 伍子胥的形象最为丰满。
《论衡》一书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 型散文。作者用事实说话,援引历史和现实生活 中的事例批驳各种虚妄之论。 《论衡》的用词朴实无华,不重雕琢,文不摹 拟前人,完全根据 内容的需要组织文辞,富有创 新精神。 《论衡》一书以疾虚妄为宗旨,但是,由于历 史条件和认识上的原因,其中也有许多局限。
张衡《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 模仿《两都赋》,但其创作动机是 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 下莫不逾侈”。 《二京赋》中:“苟好剿民以媮 乐,忘民怨之为仇”, 凝聚了作 者的创作宗旨。 《二京赋》中理性精神和充实的 社会内容结合完美,超越前人。 新鲜内容:1、令人叹为观止的 民俗事象;2、充满诗情画意的景 物描写。
《史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汉之际的战将和 谋士。《汉书》最出色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 他们的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许多人的遭遇 却是富有戏剧性的。 《史记》除《世家》外基本以写单人为主;《汉 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庭的历史,以家庭的 兴衰显社会变迁。 《史记》悲剧色彩浓郁,《汉书》悲剧人物数 量不如《史记》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 苏武的传记悲剧气氛很重。
王符的《潜夫论》和王充的《论衡》都成书于东汉中期, 也是一部愤世嫉俗 之作,对当时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及不 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切中时弊。在议论 政治上的得失时, 往往采用正反对照和排比的笔法,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 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东汉碑文和秦代刻石铭文有渊源关系,但东汉 碑文不像秦刻石铭文那样凝重 呆板,而是不时有 清丽之作。 蔡邕的碑文在东汉成就尤高。《郭有道碑》和 《陈太丘碑》是蔡邕碑文的代表作,历来受人称 道。其文学价值在于从人物鉴赏的角度撰写碑文。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 的游记,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 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 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rè n), 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 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 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 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 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 把椎锁绳纆(mò 绳索),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 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 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 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 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 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 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订鬼》)
• 门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 迤,名曰环道,往往有更索,可得而登也。两 从者扶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 如画重累人矣。所谓磨胸 石,扪天之难也。初 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 步一休,蹀蹀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 目视而两脚不随。 (《封禅仪记》)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 诗歌 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东汉 文人诗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 在赋 的结尾,作为赋的一部分而保存到今天。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 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 一事。 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 言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 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他很 大程度上是以史学家的笔法写五、七言诗,都 以叙 事为主。 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七言诗的著名 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他 的《同声歌》是 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 具一格。
《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 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 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 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 各种制度的演变,强化了叙事的力度。 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 安排有自己的特殊 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凡属 传闻 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很少有例外 者。 总之,《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自己固定的叙事规则, 以谨严取胜,从而 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东汉的另一部历史散文《越绝书》的许多内容 和《吴越春秋》相同,区别在于,《越绝书》各 篇之间不是连贯的故事,而是独立成篇, 显得比 较松散。除讲述历史故事外,中间还有地理、占 气等方面的专章,给人以 驳杂之感。 吴越之民重剑轻死,信巫淫祀, 这两部历史散 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荒幻的神话传说、强烈的 复仇意识和崇武尚 勇的义侠形象,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中,《汉书》和《吴越春秋》在 历史散文中有很高文学成就;政论散文以 《论衡》和《潜夫论》为代表。游记与碑 文等新形式也开始出现。
第一节 《汉书》
班固编撰的《汉书》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与《史记》并称。 《史记》最精彩篇章是 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 物传记,而《汉书》的精 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 物的生动记叙。
同声歌
张衡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慄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烝尝。 思为宛篛(ruò ,“箬竹”)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 帱(帐子),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清香。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北朝民歌《折杨柳辞》中就有一首: “腹中愁不乐,愿为郎马鞭。出入环郎臂,蹀座郎 膝边。”
• 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其先出自有周,王 季之穆有貌叔者,实有懿德,文王咨焉。建国命氏,或 谓之郭,即其后也。 • 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友温恭,仁笃慈惠。夫其 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 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 时。遂考览六经,探综图纬;周流华夏,随集帝学。收 文武之将坠;拯微言之未绝。于时缨緌(ruí 古代帽带打 结后下垂的部分)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 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尔 乃潜隐衡门,收朋勤海,童蒙赖焉。用袪其蔽,州郡闻 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群公休(美)之,遂辟司徒 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将蹈洪涯之遐迹,绍巢许之 绝轨。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禀命不融,享年 四十有二,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 • ……(《郭有道碑》)
《两都赋》与《二京赋》的异同: 异: 1、 《两都赋》题旨比较复杂,《二京赋》相对 集中;2、 《两都赋》用回环往复的笔法写长安 景物(2次循环), 《二京赋》只外内,内 外。 同: 1、用理性态度描写京都,在民俗事象与朝廷礼仪 的处理上持相同的态度;都有审美判断和道德道 德相疏离和矛盾的倾向。2、均采用主客问答的方 式,主方象征尊重客观事实,客方则隐入虚妄, 故作者皆抑客扬主。
《两都赋》在艺术表现方面吸收了司马相如和扬雄 的成功经验(如上下篇相对比、主客问答、划分畛 域、逐次铺叙展开等)。同时其创新在于: 1、突破了 “劝百讽一”的模式,其下篇《东都赋》 通篇是讽喻、诱导。 2、详略有致,别具匠心。既有总体概括,也有局 部细描。作品的风格同其所描写的内容契合无间, 并大量运用对偶句式。 《两都赋》在按空间方位铺陈时,用回环往复的笔 法,第一次:外内,内外;第二次:内外
在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作品中,较具特色的 作品还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鲁灵光殿赋》前一板块铺陈宫殿的本体特征, 后一板块叙述宫殿的功能效应,两者之间贯穿灵 异怪诞之气。
第二节 述行赋和抒情小赋
纪实性述行赋产生于西汉末,作者皆为作家兼 史学家,有漫游经历,且所游地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积淀。述行赋所载地域连续密集、感情相对集 中和文章有各自投射焦点的特点。 从性质分,衰世汉治乱,乱世叹兴亡,治世叹 存没。 刘歆的《遂初赋》是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 关注社会治乱。 班彪《北征赋》乱世叹兴亡。 班昭《东征赋》是则探讨“身既没而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