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的影响
玛尼昆仑山大震对青藏川滇块体系统稳定性影响数值模拟
作者信箱 :zc e @ma . cs c n ah n ii a. . l ̄ a c
1 2
资料震源 反演 的结果类似;最大差应 力变化等值线图与由星载 D-NS R 技术获取 的地表形变场图像相似 ;地 I A
表垂直位移表 明地震断层面略向北逆冲 。 ( )位于东昆仑 断裂带上 的昆仑 山地震两个相邻 、长度分别为 30k ( )及 10k ( )的子发震断 3 0 m 东 2 m 西 层发生了左旋走滑错动 ,最大水平位错大约 7 m。模拟计算获得的大 震前后最大剪应力变化等值线图显示 ,发 震断层南北两侧 的最大剪应力变化 的量值和梯度具有 明显不对称性 ,南侧 明显大于北侧 。与前人的 GP S研究及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获的西南 段,也有较大库仑破裂应力增加 。其中龙 门山断裂带西南段 增加 幅度相对前 者略小,不过是唯一 同时具有危险度 较高及前面大震对其产生正 的库仑破裂应力影响两个特 点的地 区。看来 , 对于危 险度较高且接近破裂强度的地区,相对较小 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也可能加速 该断层 的失稳 ,起到促进
玛尼 昆仑 山大震对 青藏川滇块体 系统 稳定性 影响数值模拟
陈祖安 ¨ 林邦慧
2 )中 国 地 震局 地 球 物 理 研 究 所 , 北京 10 8 001
白武明 ¨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 究所地球 ,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 2 009
用三维流变非连续变形与有 限元相结合 ( DA F M)的方法 ,在青藏川滇地 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 的 D +E
界断层的危险度较高容易失稳的地段 多数与近几十年来发 生的 7级大震区域基本一致 。包括 1 9 9 7年玛尼 7 . 9级 大震,2 0 年昆仑 山 81 01 . 级大震及 2 0 0 8年汶 川 8 . 0级大震的发震 断层 。 ( )玛尼发震断层两侧发生左旋走滑错动 ,最大水平位错大约 7m;垂直 断层面上位错分布 ,与用地震波 2
《地震研究》2008年(31卷)总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 国华 ,张晓 东,张风霜 ,杨
44 1
地
震
研
究
3 1卷
《 震研 究》 20 地 0 8年 ( 1 ) 总 目录 3卷
第 1期
17 96年唐 山 7 8级地震震 区现今地震震源 机制 分析 …………… 张宏志 ,刁桂苓 ,陈祺福 ,胡新亮 ,王晓 山,张跃刚 (1) .
利用长周期体波反演 20 0 3年伽师 6 8级地震及其前后中小地震矩 张量 … ……… 屠泓为 ,王海涛 ,赵 翠萍 ,罗国富 ( . 7) 甘孜地震 台水氡观测资料 的干扰识别 和短 临异 常分析 … …… …… …… ……………………… 刘仕锦 ,李 学川 ,吴 伟 (4 1) 福建及邻近地 区地震 烈度 衰减关 系研究 ……………………………………………… 蔡辉腾 ,韦永祥 ,郑 师春 ,欧 秉松 ( 0 2)
………………………………………… 曾完伟 ,赵 卫明 ,盛菊琴 ,莘海亮 (4 ) 12
粒子群算法在主震断层 面参数估 计巾的应用 ………………………………… ……………… 王福 昌,万永革 ,胡顺 田 (4 ) 19 地磁 台站建设 中的材料磁性检测 …………………………………………………… ………… 赖加成 ,游永平 ,罗开奇 (5 ) 15 埃及东部沙漠 Gac so天然气公 司工程场地大地构造参数和地震灾害评估 ( 英文 ) … K ma A dl a ma 1 ae (6 ) a l b e— h nE一 yd 10 R S
昆仑山8.1级地震破裂
二、昆仑山8.1级地震破裂昆仑山走滑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的重要活动断裂和地震构造带,构成昆仑活动地块与可可西里活动地块的边界。
沿昆仑山活动断裂百余年来曾发生1971年3月24日托索湖6.8级地震、1963年4月19日阿拉克湖东7级地震、1937年1月7日花石峡7.5级地震和1902年11月4日阿拉克湖西7级地震。
2001年11月14日沿昆仑山走滑断裂西侧库赛湖活动断裂发生8.1级强烈地震,称为昆仑山8.1级地震或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库赛湖附近,仪器记录震中位于布喀达坂峰地区。
昆仑山8.1级强烈地震在地表产生长达350-426km的地震破裂,穿切青藏公路、通讯光缆、青藏铁路施工便道等工程设施,导致昆仑山雪崩和西大滩房屋破坏(中国地震局,2003;吴珍汉等,2005),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
昆仑山8.1级地震破裂主要由北西西向左旋走滑主地震破裂、北东东向张扭性分支地震破裂、地震鼓包、张扭性裂陷规律性组合而成(吴中海等,2004)。
地震鼓包长5-30m,宽1-15m,高0.2-2m。
地震裂陷宽30-50m、长25-40m,深0.5-6m。
在青藏公路西侧,河流高河漫滩、河床、山麓斜坡上的小型冲沟被地震断裂左旋错动2.6-4.8m,人工水坝被断层左旋错动3.2m。
在青藏公路东侧,光缆和铁路施工便道被地震断裂左旋错动3.5m,河流阶地和河漫滩各左旋错动4.3m和3m。
地震破裂的空间产状、破坏方式、工程危害与地表地质状况、岩土结构组成、工程设施力学性质存在密切关系。
PART 2 SEISMIC FRACTURES OF THE Ms 8.1 KUNLUN EARTHQUAKEThe Kunlun strike-slip fault, a boundary between Kunlun and Hohxil blocks, is a major active fault and an important seismic zone, along which occurred Ms 6.8 Tuosuohu earthquake on March 24, 1971, Ms 7.0 eastern Alaghu earthquake on April 19, 1963, Ms 7.5 Huoshixua earthquake on January 7, 1937, Ms 7.0 western Alaghu earthquake on November 4, 1902, and Ms 8.1 Kunlun (Kusaihu) earthquake on November 14, 2001. The epicenter of Ms 8.1 Kunlun earthquake is located in Kusaihu according to seismological survey or near Bukedaban Peak according to seismograph records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2003). The Ms 8.1 Kunluan earthquake formed seismic fracture zone as long as 350~426km, resulted in ~4m offset of highway, communication optical cable and railway line and avalanche of south Kunlun Mts., and destructed some buildings in Xidatan, however no one was killed by this very intense earthquake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2003; Wu et al., 2005).Seismic fracture zone of Ms 8.1 Kunlun earthquake is consisted of NWW-trending strike-slip major fractures, NEE-trending en-echelon branch fractures, pressure ridges, pull-apart basins and seismic depressions. Pressure ridges are 5~30m long, 1~15m wide and 0.2~2m high, and seismic depressions are 25~40m long, 30~50m wide and 0.5~6m deep in both sides of the Golmud-Lhasa Railway and Highway. In west side of the Highway, sinistral offset of dam is 3.2m and sinistral offset of stream ranges in 2.6-4.8m. In east side of the Highway, sinistral offset of optical cable and road is 3.5m and stream offset reaches to 3-4.3m. Seismic fracture pattern and intensity of destruction and hazard of the Ms 8.1 Kunlun earthquak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urface geologicalcondition, rock type, soil 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ngineering facilities.图8 昆仑山南部活动断裂分布图图中,F6为西大滩左旋走滑断裂,F7为昆仑山南缘(库赛湖)左旋走滑断裂,两者斜接复合构成昆仑山活动断裂(西段)。
川滇地区近期地壳运动的应变积累
ae nf s i efi n r y a c mu ain man y. e sr i n r c u l t n a p a so i u l n t e An i — r a ma ie t l n e e g c u lto il Th ta n e e g a c mu a i p e r bvo sy i h nng s y o
Zh n ,Z n x n” W a g S ua g u , a g Xio in ¨ a g Xi ha g Sii n h n x Zh n a l g a
,
,
L i g o g )a d W a g W e pi uM n yn n n n ng )
关 键词 负位错模型 G S和区域水准资料 跨断层形变 应变积累 川滇地区 P
中图分 类号 : 3 5 7 5 P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o N STRAI ACCUM ULATI N N o oF RECENT CRUST M o VEM ENT N CH UAN . I SI YUNNAN AREA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4 7 期
20 7年 8月 0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OURN F GE ES AND G ODYN AL O OD Y E AMI S C
V0 . 7 No 4 12 . Au ., 0 g 20 7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强震趋势研讨
另外,同样计算 了中国西部及邻区 (o ~ 0 , 4 一1 。 2。 5。 7。 0 )的地震能量释放时间分布 图,其形态 与 8 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分布图类似,即地震能量的主释放段 的时间分布相同。仅在幅度上有差异 。主要表现 在上一 个强震 时期 中 的地 震 能 量 主 释放 段 ,即 17 93年 ~17 地 震 能量 释 放 量 偏 低 ,没 有 8级 地 震 。 99年
地震能量主释放段 7 年 8 年计算 ,目前仍处于地震能量的主释放时段 。若将每个强震时期 中地震能量 主释放段 前作 为为平 静期 或地 震能量 预释 放段 ,则第 1 至第 6个强 震 时期 中的平 静期 或地 震 能量 预 释放
段 分别 为 :19 85年 ~19 89年 ( 5年 ) 97年 ~11 ,10 98年 (O年 ) 97年 ~13 1 ,12 90年 ( ) 92年 一 4年 ,14 1 6年 ( 年 ) 9 1 9 4 5 ,16 年 17 年 (1 ) 93年 一19 91 1 年 ,18 96年 (4年 ) 1 。可见 ,各 强震 时期 中地震 能 量 主 释放段 的时 长稳定 ,为 7年 ~8年 ,而强震平 静期 时长 或能量 预释放 时段则 差异 大 。
画 和理解 。
将 历史 地震 能量按 4年 时窗 ,4年时 间滑动 计算 ,得 到中 国大陆及 邻 区 (o 一5。 4一15)历 史 2 。 o,7。 3o 地震 ( >6 肼 )的能量释 放 的时 间分 布 见图 2 自 19 85年 以来 中 国大陆 及邻 区地震 的能 量分 布 呈现 了明 显 的 5个强震 时期 ,第 1 个强 震时期 为 19 年 ~10 85 96年 ,其 中地 震 能量 的主释 放 时段 为 10 90年 一10 96 年 ( 年) 7 。第 2个强 震时期 为 10 97年 一12 ,其 中地震 能量 的主 释放 段 为 11 96年 99年 一12 95年 ( ) 7年 。 第 3个强震 时期 为 12 97年 ~14 年 ,其 中地 震能 量 的主释放段 为 13 年 一13 年 ( ) 91 91 98 8年 。第 4 强 震 个 时期 为 14 92年 一16 90年 ,其 中地震 能量 的主释 放段 为 14 97年 一15 93年 ( ) 7年 。第 5 个强 震 时期 为 16 91 年 ~18 ,其 中地 震能 量 的主释放段 为 1" 92年 92年 一1" 1 98年 ( 年 ) 因此 ,各 强震 时期 中地 震 能量 的主 1 7 。 释 放段 的时长 ,均为 7 ~8 年 年 目前 地震时期 为第 6强震 时期 ,从 18 年 至今 。 目前此 强震 时期,至 20 年 新 疆 若羌 8 1 地 震 已持续 5年 ,按 历 史 97年 . 01 .级
地壳形变与强震地点预测问题与认识
西安
鼎新
第 二 剪 应 变 时 序 变 化
Ra 为 实 际 计算 值 ; S w L C为 最 小
二 乘 配 置 拟 合 推估 曲线
第 一剪 应 变 时序 变 化
Ra 为 实 际计 算 值 ;L C为 最 小 w S 二 乘 配 置 拟合 推 估 曲线
进 一 步用 D HA( L 德令 哈 ) 站及与 之较 近 的 D N( 新 ) NI 西 宁 )3个站 来 计 算 XI 鼎 、X N( 应变参 数 时间序 列 ,图 3给 出了第一 剪应 变 ( 北东 向左 旋及 北西 向右旋 剪切 变 形 ) 参数 的时 间序列 ( NI 站 2 0 年 4月 天线移 动通 过估计 参数 做 了扣除 ) 从 长趋 势来看 ,昆仑 山 口 X N 01 。 西地震 破裂 带东 北侧 的这 3个 GP S站计 算 的第一 剪 应 变参 数 为 持续 增 大 ,在 昆仑 山 口西 地震 前近 1年有呈 现停滞 状态 , 映 DI 反 HA 站正 常情况 下相 对另 两站是 向西 运动 的 , 在 但 震前 这种相 对运 动有停 滞 迹 象 。这 种 异 常 的变 化 与发 震 破 裂 过 程 引起 的变 化 方 向是 反 向 的 ,可理 解 为左旋 扭 动变 形受 阻 的一种 显示 。 前 的这种 变 化也 显示 长期应 变 积 累的地 壳 震
观 测 反 映 的 龙 门 山 断 裂 带 断 层 活 动 速 率 低 的 特 点 ,甚 至 有 人 说 是 G S观 测 结 果 误 导 了 我 P
们 的认识 。 文 主要通过 GP 本 S观测 所反 映 的伴 随 昆仑 山 口西 、 川两次 8级地震 孕 育 、发 汶
生 过程 的不 同尺度 地壳形 变特 征 的分 析 , 结合 回顾 过去几 十 年来对 地震 孕育 过 程地 壳形 变 的有关 基本认 识及 其发 展 ,讨论 和提炼 了从 多时 空尺度 分析 孕震地 壳 形变 动态 特 征 的一些
昆仑山8.1级地震后效应探讨与地震异常分析
关键 词:81 . 级地震 ;震后效应;两大特点
中图 分 类 号 :P 1 . 3 35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7 — 0 7 2 0) 0 _ 0 8 o 6 38 4 (0 8 1 o 1_ 7
An An l sso h fe to a y i ft e Ef c fKun u M o nt i Ea t ua f8 1 M a niude l n u a n r hq keo . g t a a o o eAn m a y nd Re s nsf rt o h l
c u i g a 3 0 k l n u f c u t r , d r l a i g g a n r y J n h u S im c S a o b e v d t e e rh u e a sn 5 ・ m g s ra er p u e a e e s n r t e g . i z o es o n e e i tt n o s r e a t q a i h k wa e f r 1 o r . h at q a e ma c ee ae t e sr s c u lt n a d p o o e mo a t q a e n t e v o 0 h u s T e e rh u k y a c lr t te s a c mu a o r v k r e rh u h i n e k s i h v cn t d e e it t r a . so y r c r ss o t a es ca t i e f r d a trs o g e rh u e , e i i i a v ni d s e s Hi r o d h w t imi c v t sb o a f t n a t q a s t yn n n a a t e h s i i e en e r k h d f r t n a do h r h sc l n e e r o l u . s  ̄ ab l a tr f a t q a ep e a a o e d e o mai t e y ia d x sa ea mao s Asar u , o d p t n o rh u k r p r t ni i n e . o n p i n e e e i sn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引起的地下流体远场响应研究
在 青藏 块 体 发 生 的又 一 次 巨大 地 震 ,也 是我 国 具 备 一定 测 震 、前 兆 等 监 测 手 段 且 全 面 开 展地 震 监
测预报后 ,我 国大 陆发生 的首次 巨大地震 。由于 此次 地震 发 生 在人 迹 罕 至 的青 藏 高 原 ,即 使 是 距
离震 中最 近 的格 尔 木 地 震 台 震 中距 也 达 3 0 k 3 m,
维普资讯
第3卷 第3 1 期
2 0 年 7月 08
地
震
研
究
Vo. 1 No 3 13 . .
J RNAL OF S I M O OGI L ES A H OU E S L CA R E RC
J1 u.,2 0 08
昆仑 山 口西 8 1级 地震 引起 的 . 地 下 流体 远 场 响 应 研 究 术
杜 方,吴 江
( ll IJ 省地震 局 ,成都 6 0 4 )  ̄l 10 1
摘要 :通过对 20 年 1 月 1 01 1 4日中国西 部昆仑山 口西 8 1级地震 引起 的川滇块 体内 四川地 区地 下流 体远场 响应 . 的分析研究 ,得到 了地下流体在 1 J 地区表现出的远震响应的分 区特征 。探讨 了lJ 地 区地下流体远场 响应与 区 7i ]l t aq t 域构造 、活动 断裂 以及 断裂带 间相互 作用 和昆仑山 口西 8 1 . 级地震远 场构 造的相互 联系 ,分析 了四川地 区地下流 体远场响应表现出的对远震的孕震 、震时和震后响应 的阶段性 特征 ,认 为地 下流体 远场 响应 所包 含的远 震 “ 孕 震响应” 震时 响应 ”和 “ 、“ 震后响应”,正是 昆仑 山 口西 8 1 . 级地震在孕育一发展一发 生的全过程 中在 震源外 的
昆仑山Ms8.1地震对川滇地区地壳运动影响分析
oN CRUS TAL o VEM ENT N CH UAN . M I SI YUNNA N REGI oN
F n ig,Ja gZ ie n o u agYn in as na d Gu Gu h a
(ntue fE r q a eSi c ,C A, e n 10 3 ) Is tt o at u k c ne E B  ̄ g 0 0 6 i h e i f Ab t a t T ecr l inbt encutl eo t ni i u nY n a g na dK nu o na 8 1 s r c h or a o e e rs fr i Sc a . u n nr i n u lnM u ti Ms . et w a d ma o n h eo n
关 键 词 G S昆仑 山大地震 ; P; 变形场 ; 分分 析方 法 (C )川滇地 区 主成 PA ;
中 图分类 号 - 3 5 7 P 1 .2 5
文献标 识码 : பைடு நூலகம்A
I L NCE oF KUN N oUNT N Ms . AR HQUAKE NF UE LU M AI 8 1E T
m e t ta p r o n sa a fGPS sai n n S c u n. n a r a a tsainsa o nd t e e ie t ro h n u o n an t t t si ih a Yu n n a e nd a tto r u h p c n e ft e Ku l n M u ti o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主要异常及预报过程反思
成这种 不足 的主要原 因 : 一是预报 人员 未经历 过 8级 巨震 , 其前 兆特 征 缺 乏认 识 ; 对 二是 对 中国大 陆地震第 5 跃期是否 结束存 在 一定 的分歧 ; 活 震前 青海 局一 直 将库 玛 断裂 带作 为近 几年 的主要危 险区 , 对震级 的估计 上只提 到 7级 , 但 将发 震 的危险区划在库 玛 断裂 带
级地震 。本次地震 位 于东 昆仑断裂 带 的西 段 , 即库 赛 湖断裂 。东 昆仑 断裂 带是 1 条大 规 模 的活动 走滑 断裂 , 也是青 藏 块体 南北 的分界 ,90年 以来发 生过 3 7级地震 。18 ~ 10 次 96 19 9 0年青 海省 地震 局 和中 国地震局 地壳 应力研究所 共 同对库赛湖 以东 约 1 0 k 0 m的地 区 O 进行 了实 地 调查 和综合 研究 … , 现 l 古地震 遗迹 , 提 出在 整 个断裂 带 中库赛湖 断 发 2次 并 裂 是全新 世 以来平 均滑动 速率最高 的 l , 条 其地 震 危 险性较 高。据 青海 省 地震 局 地震 现 场考察 队提供 的资料 , 本次 8 1 . 级地震 形成 的地 表破 裂带长 约 30 m, 5 k 呈分 段 雁列式 排 列 , 向为 N 走 WW, 破裂东端 点大致 位于 3。2N 9 ̄8E 其东段 也是 5 其 53 ,44 , 级强余震 和 中小 余 震 集 中 分 布 的地 区 。
81 . 级地震 前 的异常现 象 . 对预报 的过程 进行较 为客观 的回顾 和反思 , 推动 地震 预报 学 对
科 的发展 将是有益 的 。
怀来台昆仑山8.1级地震体应变观测报告
的钻孔 内,钻孔岩性为花 岗片麻岩 。台站观测环境较好 ,地貌环境地表为黄土覆盖。 T — 体 应变 仪 灵 敏 度 为 8 5 ×1 /m JI C . 3 0 。 ,仪 器 工 作性 能稳 定 ,应 变 固 体潮 曲线 规则 , 4 m
资 料 精度 M2 调 和 分析 结 果 如 表 l 波 。
一
6 3—
维普资讯
怀 来 台 是应 力 观测 较 早 的 台站 。 17 年 由中科 院地 球 所 安装 压 磁应 力观 测 。18 91 9 8年 由 中 国地 震 局地 壳应 力研 究所 安 装 体应 变 仪 , 19 于 9 0年 1月投 入观 测 。 器 安 装在 6 .8 深 仪 35 m
表 1 怀 来 台体 应 变 固 体 潮 M 波 调 和 分 析 计 算 结 果 2
二 、青海 81 . 级大震 的 同震变化
’
20 年 l 01 1月 1 4日 l 7点 2 6分 , 东 昆仑 山断 裂 西 部发 生 了 81 大 地 震 , 是 自 15 在 .级 它 91 年 西 藏 当雄 8级 大地 震 后 相 隔 5 的 又一 次特 大地 震 , 2 0年 是 0世 纪 以来 我 国大 陆地 震 活动 的 重大 事件 。我 台体应 变 数 字 化 观测 记 录 到 了 81 . 级地 震 的 同震变 化 ,如 图 2 。从 图 2中看 到 , 同震 异 常 阶 变 明显 。 曲线 变 化 幅度 达 1 7 0 。 . ×1一 9
15 2 1. 。,海拔 高程 6 0 图 1。 5 5 m( )
图 I 怀 来台的地理位 置
怀来 台是始建较早的台站 。是 由 16 9 8年石油部建设的沙城地磁 、水化观测站与 17 91 年 中科院地球所选建的应力、测震观测站在 17 年合并组成。台站主要观测项 目流体学科 98 有水氡 、 水汞 、 气象色谱气体 ( 、氦、氮、甲烷气体 ) 2 0 年首都 圈改造后增加了气氡、 氢 。 01
攀枝花台昆仑山8.1级地震分量应变观测报告
区域 构 造应 力场 的特 征 是 : 川西 地 区 的 I
最 大主 压应 力 的方 向是 北 西 西 向 ( 杜平 山等 ,2 0 )( 1 。 0 0 图 )
图 1 Jl I 西地区的最大主压应 力示 意
我 台 R B 1 仪器 就 是 在这 一 区 域 内安装 的 ,经过 多 年 的观测 记 录 ,历经 云 南武 定 、丽 Z一 型 江 6 5 . 地 震 的检 验 , 器 的稳 定 性 、资料 的可信度 及 映震情 况 都 是较 好 的 。钻 孔应 力 . 、70级 仪
新 的高值 。其 变 化 幅度 为 2 6一 。 1E 8 ( )3 元件 (w 从 20 年 l 月 9日的 18 变化 到 l 月 l 3 号 E) 0 1 1 57 1 4日的 15 , 降 了 5 1- 。 0 6下 3E 8
四、 临震异 常
20 年 l 月 l 01 1 4日 7 8时 之 间 3号元 件 (w 应变 值在 一 个 小 时 内连 续变 化 了 8 - , ~ E) 2E 8 这 个现 象 在有 的论 文 中被 称 为 “ 地 震 ”现 象 。而 在这 次 “ 地 震 ”现 象 之前 的 7 小 时 内 慢 慢 个 水位 观 测 值 的变 化 ( 3 图 )引起 了我们 的注 意 。一 般地 ,攀 枝 花地 区在 该季 节无 雨 水 ,而此 时水 位 突 然 发 生 波动 ,波 动 幅度 为 3 ̄ 4m ,这 一 现象 是 自记 录 开 始 以来 从未 出现 过 的 , 0 0m 并 且雨 水 季 节 也 未 出现 过 。该 次地 震 时 也有 波 动 ,但 幅度 没 有震 前 的大 。
维普资讯
攀枝 花 台昆仑 山 8 1 地震分量应 变观测报 告 .级
张晋 川 I
地震对地表地貌的影响
地震对地表地貌的影响地震是一种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地球现象,它对地表地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地震的频率、强度以及震源位置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地震对地表地貌的影响:地壳变形、地表破裂、地震云、地震引发的其他地质灾害。
地壳变形是地震对地表地貌影响最直接和显著的表现之一。
地震产生的巨大能量会使岩石发生显著的变形,导致地表隆起、下陷等现象。
随着地震的发生,地壳的变形会导致原本平坦的地表形成断裂、褶皱和破碎的地形。
褶皱地形是最常见的地震变形表现,它形成于地壳的挤压或拉伸作用下,使得地表出现了山脉、峡谷等地貌特征。
而某些强烈地震还会导致地壳的下沉和隆起,进一步改变了地表地貌。
地表破裂是地震对地表地貌的另一个重要影响。
当地震发生时,地球表面会因为地壳剪切断裂而形成破裂带。
这些破裂带通常沿着地震的震源断层线上发展,对地表产生了明显的改变。
例如,地震断层破裂会引起地表地形的抬升或下沉,同时也会使得地表出现岩石断裂、岩石块体位移等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地震还会产生地表地貌的破裂崩塌、滑坡等现象,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地震云是一种地震引发的神秘现象,对地表地貌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能量释放,形成巨大的震波。
这些震波会通过地下岩石的振动传播到地表,产生地震云。
地震云通常呈现为地球表面上一瞬间出现、迅猛上升的云状物体,其形成与地壳中的岩石颗粒扬起有关。
尽管地震云的出现时间非常短暂,但它们给地表地貌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除了上述直接的影响外,地震还会诱发其他地质灾害,进一步改变地表地貌。
例如,强烈地震会引发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灾害,这些灾害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的破坏和变化。
此外,地震还可能导致地下水位表面升降,引发地下水涌出、干涸等地表地貌现象。
因此,地震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地震本身,还与其他自然灾害相互作用,对地表地貌的影响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综上所述,地震对地表地貌的影响可以从地壳变形、地表破裂、地震云以及地震引发的其他地质灾害等方面来分析。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分布
第43卷 第6期2021年12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3,No.6Dec.,2021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1.06.015万永魁,沈小七,刘瑞丰,等.2021.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分布[J].地震地质,43(6):1614—1637.WANYong kui,SHENXiao qi,LIURui feng,etal.2021.PresentslipandstressdistributionofblockboundaryfaultsintheSichuanYunnanregion[J].SeismologyandGeology,43(6):1614—1637.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分布万永魁1,2) 沈小七2) 刘瑞丰1) 刘 峡2)郑智江2) 李 媛2,3) 张 扬2) 王 雷4)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 300180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4)山东省地震局,济南 250014摘 要 基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及断裂构造现有认知,文中构建了包含块体主要边界断裂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利用1991—2015年长期GPS观测结果,采用“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块体边界带现今的运动,得到了断裂滑动速率和应力分布。
结合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对川滇地区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滑动速率分配、传递与应力转换的关联,局部区域正断型震源机制解的构造机制以及红河断裂南、北段地震活动性差异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主要结论包括:1)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由NW向转变为近SN向,断裂强烈转折区吸收了部分走滑分量并转化为应变积累,呈高应力分布特征。
2)受小江断裂左旋剪切的影响,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右旋走滑兼微弱挤压运动为主,并牵引断裂北段右旋走滑,与金沙江和德钦-中甸断裂共同构成右阶斜列右旋剪切变形带,正断型震源机制解多分布于该变形带的构造拉分区内。
地震引发的地貌变化
地震引发的地貌变化地震是地球内部的应力释放引起的地壳震动,它不仅会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会对地球表层地貌造成显著的改变。
地震引发的地貌变化包括地表的裂隙、山峰的抬升、地面的沉降以及地形的变化等。
一、地表裂隙地震震源处的高能量释放导致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形成了地表的裂隙。
这些裂隙往往呈线状或带状,延伸数公里甚至数百公里。
裂隙的形成对地貌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地面拆分成不规则的碎片,形成各种大小、宽度不一的裂谷,破坏了原有的地表形态。
二、山峰抬升地震震动会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其中山峰的抬升是地震引发的地貌变化中比较明显的一种。
当地壳发生断裂时,地震能量沿着断层传播,促使山脉中的岩石断裂并上升。
这种抬升会改变山脉的高度和形态,使其更具雄伟和陡峭的特点。
三、地面沉降地震引发的地貌变化还包括地面的沉降。
当地壳发生断裂或错动时,地震能量会使地面下沉,特别是在震源附近。
这种地表的沉降对周围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造成地面的坡度改变、河流的流速变化等。
地面沉降还可能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地形变化地震还会引发地形的变化,包括地面起伏的变化和地形特征的改变。
地震能量释放导致地壳断层错动,改变了地壳的形态,特别是在断层周围地区。
这种地形变化表现为地势的剧烈抬升或下降,使原本平缓的地形发生明显的变化。
地形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产生重要影响。
地震引发的地貌变化不仅对人类生活和经济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也给地球表层的生物环境带来了变化。
地震引起的地貌变化需要我们重视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灾害和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地震引发的地貌变化包括地表裂隙、山峰抬升、地面沉降和地形变化等。
这些变化不仅对地球表层地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加强对地震地貌变化的研究,以提高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防范能力,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震地震造成的土地变形现象
地震地震造成的土地变形现象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经常发生在地壳运动剧烈的地区。
地震的能量会引起地壳的震动,并可能导致土地的变形。
在地震发生后,土地往往因为地壳的位移、地表的破裂等原因而发生变形。
本文将探讨地震造成的土地变形现象以及对人类生活和建筑物的影响。
一、地震引起的平移到在地震过程中,地壳板块会出现位移,这种位移会导致土地发生平移到现象。
平移到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块体沿着断层面的滑动,造成断层两侧岩石的相对位移。
这种平移到现象在地震中尤为明显,会导致土地的变形,例如地表的裂缝、地质断裂的形成等。
二、地震引起的隆升和塌陷除了平移到,地震还会引起土地的隆升和塌陷现象。
隆升是指地震过程中地壳板块上升,塌陷则是指地壳板块下降。
地震引起的隆升和塌陷现象会导致土地表面的高程变化,使地面发生凹凸不平的现象。
三、地震引起的滑坡、倾斜和滑动地震会破坏土壤和岩石的结构,导致土地出现滑坡、倾斜和滑动现象。
地震能量的释放会引发山体岩石结构的破裂和岩石层间滑动,进而导致土地塌方、滑动和倾斜,使土地的原有形态发生改变。
四、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震造成的土地变形现象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引发的土地隆升、塌陷和平移到现象会破坏地表的平整性,导致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的受损和不稳定。
其次,土地滑坡、倾斜和滑动会导致山体崩塌、滑坡等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
此外,地震还可能引发地面液化现象,使土地失去支撑力,进而导致房屋的倒塌和损毁。
五、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地震造成的土地变形现象对建筑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土地的隆升、塌陷和平移到现象会破坏建筑物的稳定性,使其承受不均匀的力量,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倾斜、破裂甚至倒塌。
因此,在地震活跃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结构强度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总结:地震引起的土地变形现象包括平移到、隆升和塌陷、滑坡、倾斜和滑动等。
这些变形现象对人类生活和建筑物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震对土地变形的危害,需要加强地震监测,提高抗震建筑的设计水平,进一步加强震后灾害的防范和抢救措施,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昆仑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形变场的影响
昆仑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形变场的影响
崔笃信;王庆良;王文萍
【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卷),期】2008(028)003
【摘要】根据震源区及其附近地震前后的形变观测数据以及震后考察结果,用Okada模型反演发震断层模型参数,模拟2001年11月14日昆仑8.1级地震的同震位移,获得扣除同震形变后的速度场.结果表明:1)昆仑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西部地壳变形影响显著,同震位移在德令哈一带可达40 mm左右;2)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速度场比GPS原始速度场能更真实地反映地震后区域地壳运动状态和应变状态.
【总页数】8页(P1-8)
【作者】崔笃信;王庆良;王文萍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2+5
【相关文献】
1.昆仑山Ms8.1地震对川滇地区地壳运动影响分析 [J], 方颖;江在森;顾国华
2.昆仑山与汶川强烈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及应变积累的影响 [J], 张希;王双绪;张晓亮;崔笃信;王文萍;张四新;薛富平
3.昆仑山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水平形变影响的讨论 [J], 杨国华;江在森;张风霜;刘峡;韩月萍
4.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对中国东部地壳形变场的影响 [J], 郝明;庄文泉
5.汶川8.0级和芦山7.0级地震对区域地壳形变场及应力场的影响 [J], 刘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 国地 震 局 第 一 地 形 变 监 测 中 心 , 天津 市 河 东 区一 号 桥 耐 火路 7号 2 )中 国地 震 局 地 震 预 测 研 究 所 , 京 10 3 北 006 30 8 0 10
的 主 应 变 场 基 本 为 近 东 西 向 显 张性 、 北 向 显 压 性 , 以张 性 为优 势 ; 后 四 J 地 区 基 本 上 为东 南 且 震 I I 西 向 压 、 北 向张 , 以压 性 为优 势 , 南 地 区北 东 向张 、 西 向 压 , 以张 性 为 优 势 ; 震 前 面 南 且 云 北 且 ④
维普资讯
1 期
杨 国华 等 : 仑 山 81 地 震 对 川 滇 地 区地 壳 水 平 形 变 的影 响 昆 .级
5 7
越趋 于清 晰与 完整 : 次地 震最 初两 周 内断层 蠕动 位 移 约 占观 测期 间 ( 1年 ) 该 近 总位 移 量 的 4 %, 后半 年多 的时 间 内断层蠕 动位移 量不 到总 观测 量 的 4 % , 5个 月 的时间 断层蠕 动 7 其 0 后 位移 量 只 占总 观 测 量 的 1 %, 时认 为地 震 地壳 形 变 的 范 围 大致 为 8 。 7E 3 。 8 N 3 同 8 ~9。 、2 ~3 。 ( 金卫 等 ,0 5 。 任 20 )
杨 国华 、 在 森 、 风 霜 等 ,07, 仑 山 8 1 地 震 对 川 滇 地 区 地 壳水 平 形 变 的影 响 , 国 地震 ,3 1 ,6—6 。 江 张 20 昆 .级 中 2 ( )5 4
昆 仑 山 8 1级 地 震 对 川 滇 地 区 . 地 壳 水 平 形 变 的 影 响
摘要
为 了从 整 体 上 ( 大 尺 度 ) 踪 区 域 应 变 场 的 时 空 变 化 , 更 客 观 地 描 述 区 域 运 动 较 跟 并
场 , 中在 区域 无 旋 转 的基 础 上 使 用 了 以提 取 中低 频 应 变 信 息 为 主 的 连 续 非 线 性 应 变 模 型 。 根 文 据 《 国地 壳 运 动 观 测 网络 》 于 川 滇 地 区 G S测 站 所 产 生 的 复 测 资 料 (99年 一20 年 ~20 中 位 P 19 01 04 年 ) 以 19 , 99年 20 年 的 运 动 为 基 本 参 考 ( 01 阶段 性 形 变 背 景 )从 20 年 和 20 , 01 04年 两 期 资 料 中 分 离 出 了 2 0 年 昆仑 山 8 1 地 震 对 其 产 生 的 主 要 影 响 量 。 结 果 表 明 : 昆 仑 山 8 1 地 震 对 01 .级 ① .级 川滇 地 区 产 生 了 可识 别 的影 响 , 形 变 的 方 式 与 形 变 背 景 既 有 一 定 的 相 似 性 又 有 一 定 差 异 ; 且 ② 震前运动场非常有序 ; 后的位移场有序与杂乱并存 ,P 震 G S测 站 的 位 移 量 一 般 为 数 毫 米 ; 震 前 ③
应变 以 膨 胀 为 主 , 缩 区基 本 位 于 川 滇 块 体 的 东 界 及 附 近 地 区 ; 后 四J 地 区 为 面 收 缩 地 区 ( 收 震 I I 越 往北 越 大 )南 部 为 面膨 胀 地 区 。从 整 体 上 看 , 仑 山 81 地震 对 川慎 地 区 能 量 的 积 累 有 积 极 , 昆 .级 作 用 , 点 应 注 意 西 昌 一东 川 段 及 附 近 地 区 。 重
关键 词 : 昆仑 山 8 1级 地 震 川 滇 地 区 GP 水 平 运 动 与 应 变 . S 地 震 危 险 性
[ 章 编 号 】10 .632 0 )1 5 . 文 0 1 8 (0 7o. 60 4 0 9
[ 图分 类 号 】P 1 中 35
[ 献标 识 码 】A 文
0 引言‘
形成了长达 46 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 2k 最大地表同震左旋水平位移达 64 最大垂直位移 . m,
为4 m。地表 水平位 移 沿地震 破裂 带走 向出现 6个峰值 , 每个 峰值 之 间存 在相 对独 立 的 衰 且 减序列 , 明该震 具有 多点破 裂 的特征 ( 表 陈杰 等 ,0 3 。 由 G S剖 面监 测 资料 发 现 , 后发 20 ) P 震
【 目类 别 】地 震 科 学 联 合 基 金 课 题 ( 0 0 ) 国家 科 技 支 撑 “ 震 监 测 预报 技 术 研 究 ” 目。 项 A 7 ̄ , 强 项
[ 者 筒 介 】 杨 国 华 , , 于 15 作 男 生 97年 , 究 员 , 期从 事地 壳 形 变 与 地 震 预 测研 究 。 研 长
20 年 1 01 1月 1 4日昆仑 山 口西 (0 9E 3 .。 ) 生 了 8 1级 大地 震 ( 国地 震 局 监 测 9 .。 6 2N 发 . 中 预报 司 ,0 2 , 20 ) 这是 近半个 世纪 以来我 国大 陆发 生 的 最大 地 震 事件 。该 地 震 沿 东 昆仑 断 裂
维普资讯
第 2 卷 3
第 l (6 4 期 5 —6 )
中 国 地 震
E R H U K E E R H I H N A T Q A ER S A C C IA NVo . Fra bibliotek NO. 12 1
20 0 7年 3月
M a . O0 r2 7
震 断裂 带南 盘明显 向东 移动 , 且未来 地震 活动 有 向东迁移 的 可能 ( 乔学 军 等 ,0 2 。随 着监 20 )
测 资料 的积 累 、 科学 考察 成果 的丰 富和研 究 的进 一 步深入 , 该地 震 的地 壳 形变 响应 也越来 对
[ 稿 日期 】2o.O3 ; [ 定 日期 】2O .卜1。 收 o61.0 修 O7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