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强度理论dou-lan-2009

合集下载

08强度理论dou-lan-2010

08强度理论dou-lan-2010

3 Effect of stress state brittle material
σ1 ≥ m { σ 2 , σ 3 } cross section ax
First Strength Theory
σ1 = σ2
longetudinal section Second Strength Theory = 0 Testing directly 45 °inclined section Third or fourth Strength Theory
C)The third(Maximum shear stress)strength theory ) ( ) Yielding occurs when τ max reaches ultimate value τ max = τ 0 σs σ1 − σ 3 σ1 0 τ = τ max = τmax = 2 2 2 Strength σ1 −σ 3 ≤ σ s n = [σ ] widely applicable to Criterion various ductile material D)The fourth(ASR shear stress)strength theory ) ( ) 0 Yielding occurs when τ m reaches ultimate value τm =τm
τ0
n
n
σ 0 :σ s ,σ b τ 0 :τ s ,τ b
}
直接实验并不可行 分析破坏原因 分清破坏形式 分离破坏因素 宏观破坏现象 塑性屈服 破坏原因 剪切应力 强度理论
}
σ1 ,σ 2 ,σ 3
复杂 多变
实验 确定
简单可靠方便可行
}
总结 破坏 规律 脆性断裂 拉伸应力

压力容器设计审核人员答辩考试

压力容器设计审核人员答辩考试
压力容器设计审核人员答辩考试——标准要点、总结归纳最新
目录
1 钢板 ................................................................................................................................................................ 5 GB150.2 4....................................................................................................................................................... 5 1 钢管 ................................................................................................................................................................ 6 1 锻件 ................................................................................................................................................................ 7 1 螺柱 .....................................................................................................

混凝土的断裂和传统强度破坏理论

混凝土的断裂和传统强度破坏理论

混凝土的断裂和传统强度破坏理论混凝土作为一种材料,在空间各种简单或复杂应力作用下,存在宏观表象上不同的破坏现象,有拉裂破坏、压溃破坏、剪切破坏等不同表现形式。

传统的强度破坏理论包括:(1)最大拉应力强度准则。

按照这个强度准则,混凝土材料中任一点的主拉力达到单轴抗拉强度时,材料即达到破坏。

(2)莫尔-库仑强度准则。

按照这个强度准则,当某一截面上的剪切应力达到剪切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材料即达到破坏,但剪切强度与面上的正应力有关。

(3)Tresca强度准则。

Tresca提出,当混凝土材料中一点应力达到最大剪应力的临界值K时,混凝土材料即达到极限强度,如式(1.1)所示。

(4)Von Mises强度准则。

按照这个强度准则,当混凝土材料中一点应力达到最大剪应力的临界值K时,混凝土材料即达到极限强度,如式(1.2)所示。

除此之外,还有Ottosen强度准则、Reimann强度准则、Hsich-Ting-Chen 四参数强度准则等。

上述传统的强度准则都是以均质连续介质假定为基础的,工程实践和试验表明,在构件没有宏观裂缝的情况下,这些传统的强度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行性。

但是一旦结构出现宏观裂缝,裂缝将如何扩展,对于这一类问题,传统的强度理论是无能为力的。

另外,更深入的研究表明,混凝土不同破坏现象的深层原因均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先天存在的大小不同的微裂缝引起,这些内部众多的微裂缝在荷载作用过程中不断扩展汇合,是混凝土宏观断裂和解体破坏的深层机理。

显然,传统强度理论无法考虑这种先天的微裂缝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正如本书第2章线弹性断裂力学中所述,这些先天裂缝在一定程度上将产生强度的尺寸效应。

与均质连续介质不同的是,混凝土的破坏往往可以表现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通常为砂浆和骨料结合面的破坏,此时结合面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微裂缝扩展现象,众多的微裂缝开始稳定、缓慢地发展。

在此之前,可以认为混凝土具有弹性性质。

第二阶段往往是砂浆的破坏,此时由于结合面上的裂缝开始扩展汇合进入砂浆,使得硬化水泥浆内部裂缝开始稳定、缓慢地发展。

csmar政治关联变量解释

csmar政治关联变量解释

csmar政治关联变量解释摘要:以2008-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上市公司高管的政治关联与过度投资行为以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结果表明,政治关联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

进一步检验发现,从解决就业角度分析,过度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然而从税收贡献分析,政府基于增加当地的税收水平而引发企业过度投资的行为是低效率的。

研究发现,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有效、适度地抑制企业投资过热的社会问题,利用这把双刃剑真正的解决民生问题。

关键词:过度投资;政治关联;社会效益一、引言政治关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社会资源而与政府形成的一种“关系”。

目前,有很多学者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研究政治关联的影响。

Claessens等(2008)[1]研究发现,在巴西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比没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更易获得优惠的银行贷款,而这些资产带来的投资效率却很低。

Faccio(2006)[2]研究发现,在陷入财务困境时,政治关联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

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对社会的资源配置力度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政治关联作为投资者保护制度不完善的替代机制而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追捧。

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更容易进入政府管制行业——房地产行业(罗党论等,2009)[3],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余明桂等,2010)[4]以及更多、更长期的银行贷款(Fanetal。

,2006)[5]。

企业的投资行为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一个热门话题。

管理层的教育水平、平均年龄(姜付秀等,2009)[6],上市公司的薪酬结构(辛清泉,2007)[7],管理者的过度自信(Malmendieretal。

,2005)[8],公司的股利政策(魏明海等,2007)[9],负债融资(童盼等,2005)[10]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投资行为。

上述研究都只是单独地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的投资行为。

汶川MS8.0级地震诱发崩滑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参数对应关系初析

汶川MS8.0级地震诱发崩滑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参数对应关系初析

第31卷 第9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1 No.9 2009年 9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ept. 2009 汶川M S 8.0级地震诱发崩滑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参数对应关系初析王秀英1,2,聂高众1(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2.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摘 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M S8.0级强震诱发了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

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受发震断层影响明显,而且在断层两侧不对称分布。

分析表明汶川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烈度存在相关性,但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与震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关系较为密切。

利用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获得的近40个台站的强震记录,对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存在正相关性;水平向地震动水平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更大;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存在0.2g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崩滑明显增多。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地震诱发崩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诱发崩滑;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震级;地震烈度中图分类号:TU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9)09–1378–06作者简介:王秀英(1972–),女,河北邢台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震灾害学。

E-mail: xiuyw@。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s induced by Wenchuan M S 8.0 Earthquake and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ir relations with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WANG Xiu-ying1, 2, NIE Gao-zhong1(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29, China; 2.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 China Earthquake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5, China)Abstract:The M 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which occurred on May 12th, 2008, induced large scale landslides which distributed across wide areas and caused great losses in both economy and casualty.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e fault and distributed asymmetrically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faul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 have some relation but not a definite relation with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However, there does exist an obvious relation between these landslides and earthquake magnitude or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A basic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and PGA parameter is given on the basis of the near 40 groups of records distributed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s. The conclusion is: there exists a normal relation between earthquake induced-landslides and PGA;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s is affected more by the horizontal records of the ground motion; and there is a 0.2g boundary among the PGA records with which greater PGA causes more landslides around the Longmenshan faults and its neighbourhoo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t is useful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o study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with PGA.Key words:Wenchuan Earthquake;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earthquake magnitude; earthquake intensity0 引 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 S 8.0级强震。

JTGE51-2009-T0808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PPT课件

JTGE51-2009-T0808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PPT课件
5
6
(2)测形变装置 圆形金属平面加载顶板和圆形金属平面加载底
板,板的直径应大于试件的直径,底板直径线两侧 有立柱,立柱上装有千分表夹,也可以直接利用直 径152mm击实筒的底座。
7
(3)千分表(1/1000mm): 2只(或相同精度的位移传感器,2个),也
可采用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荷载传感器(1个)、 位移传感器(2个)、荷载计数器以及数据采集仪。
件,粗粒式混合料成型φ150mm×150mm试件。 (2)按照击实法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佳含
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0
(3)试件数量 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应制备不少于
6个试件,并要求模量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不超过 10%;
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应制备不少于 9个试件,并要求模量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不超过 10% ;
到0.5min时记录千分表的读数,施加第2级荷 载(为预定最大荷载的2/5),同前,待荷载作用 1min,记录千分表的读数,卸去荷载。
卸载后达0. 5min时,再记录千分表的读数, 并施加第3级荷载。如此逐级进行,直至记录下最 后一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
17
5.计算 (1)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l。 l=加载时读数一卸载时读数 (2)以单位压力p为横坐标(向右)、回弹变形
15
(5)将带有试件的测变形装置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 验仪的升降台上(也可以先将测变形装置放在升降台上 再安置试件和千分表),调整升降台的高度,使测力环 下端的压头中心与加载板的中心接触。
(6)预压 先用拟施如的最大载荷的一半进行两次加载卸载预
压试验,使加载顶板与试件表面紧密接触。 每两次卸载后等待1 min,然后将千分表的短指针
8
(4)标准养护室。 (5)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 (6)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g;量15kg, 感量0.1g。 (7)机油:若干。 (8)球形支座。 (9)适合测试范围的测力计。 (10)圆形钢板。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通通 e 书网

(6) 激励理论
介绍过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后,作为公司的管理层是否可以在员工既有的各种背景因素之下,去改变员 工的表现?这就涉及激励的理论和它的应用了。
(6.1) 激励概念
差不多所有自觉性的行为都是来自本身的激励(motivation)。激励实际上包括三方面:(1)需求(needs), (2)为满足需求而争取的目的或目标(goal),及(3)为实现目标而作出的行动(action)。由此可见, 激励是为满足需求的历程。
在工商机构中,要避免或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必须常常补充“保健因素”。例如员工本身有定期调整薪 酬的需求,即使他们的工作成果没有增加,这一期望亦不会降低。但是,如果要真正达到激励他们的目 的,必须用“激励因素”,给予员工富挑战、有创意和有事业发展机会的工作。只有增强员工的工作意义 和责任感,使员工感到自已的重要性,自我激励便得以发挥。
望不能满足,个体将产生驱力,进而有寻求满足的行为。内容理论包括需求层次理论、X 理论和 Y 理论、 激励-保健理论、ERG 理论和麦克莱兰德(David McClland)的需求理论过程理论则强调心理过程,讨论
人如何由需求和欲望的不满足而达到满足的过程。过程理论包括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
1. 生理(physiological)的需求 — 包括饥饿、口渴、蔽体、性,及其它身体上的需求。
2. 安全(safety)的需求 — 即保障身心不受到伤害的安全需求。
3. 社交(social)的需求 — 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求。
4. 尊严 (esteem) 的需求 — 包括内在的尊重因素,如自尊心、自主权与成就感,以及外在的 尊重因素,如地位、认同、受人重视等。
论、公平理论和期待理论。

水泥石的工程性质

水泥石的工程性质

2、水泥凝胶产生强度的原因
第一种类型——物理吸引
水泥凝胶的比表面积约20万m2/kg, 胶粒间距很小,约 15-30埃。通常把这种现象归于范德华力。
第二种类型——化学键
这种结合较范德华力强的多。但化学键仅在胶粒的一小 部分界面上发生。 注意:象水泥凝胶这样大的比表面积,并不是产生高 强的必要条件。不能对物理和化学的两种结合分出主次, 但是两者对水泥石的强度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这是无疑 的。
3 、变形
1、弹性变形 2、收缩变形
3 、徐变
4 、耐久性
抗冻性 抗渗性 抗化学侵蚀性
谢谢观赏!
XA—水化水泥在水泥石体积中填充的程度,介于0~1之间。
(4)其他理论
近年来不少学者相继提出以下强度与水泥石孔
隙率的半经验公式: σ=σ0(1-P)B σ=σ0exp(-CP) σ=D.ln(P0/P) σ=σ0(1-E.P) 式中:σ—水泥石抗压强度
0
σ0—水泥石假想能达到的最大抗压强度 P—孔隙率 P0—最大孔隙率 —断裂应力
E—弹性模量
γ —单位面积的材料表面能 C—裂缝长度
(2)结晶理论
内容: 硬化水泥浆体是由钙钒石的针状晶体和多种形貌的C-S-H、以 f 及六方板状的氢氧化钙和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等晶体交织在 一起构成,它们密集连生,交叉结合、接触,形成牢固的结 晶结构网。水泥石的强度主要决定于结晶结构网中接触点的 强度与数量。 理论公式:(A.Φ 巴拉克曾提出 )
水泥石的工程性质
强度理论
水泥凝胶产生强度的原因
变形
耐久性
1、强度理论
脆性材料断裂理论 结晶理论 孔隙率理论 其他理论

(1)脆性材料断裂理论

水泥强度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进展论文

水泥强度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进展论文

水泥强度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进展论文水泥强度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水泥强度影响因素很多,其中熟料的矿物组成是其显著影响因子。

将众多水泥强度影响因子作为输入变量,通过不同的预测模型,可预测水泥28d强度。

其中组合模型预测方法结合了不同预测模型的优点,可提高水泥强度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水泥强度;影响因素;预测按照水泥行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水泥强度的检测龄期为28d,其28d强度也是判断水泥标号的主要依据,这个要求给现场施工进度带来了困扰,也给水泥生产企业库存和资金带来压力,因而众多水泥生产和使用单位都在积极探索水泥28d强度的预测方法。

1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预测水泥28d强度的方法是基于常规的化学和物理指标,应用数学的方法建立强度和其影响因子的经验公式,对28d强度作出预测。

因此,要准确预测水泥强度,必须了解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

水泥强度是水泥物理性能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很多:熟料的矿物组成和矿物形态,水泥细度(或比表面积)和颗粒级配、混合材、石膏、碱含量、游离氧化钙含量等。

1.1矿物组成和矿物形态不同水泥品种规定了熟料在水泥组成中的比例,熟料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矿物组成和矿物形态,熟料则是水泥产生强度的源头。

熟料四种主要矿物组成为: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和铁铝酸四钙(C4FA),当其含量改变时,水泥的物理性能也随之改变。

一般说来,C3S的水化产物对水泥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起主要作用,C2S的水化产物对水泥早期强度贡献较小,但对水泥后期强度起重要作用,C3A对水泥早期强度起一定作用,C4FA水化后强度不高,但对水泥的抗折和抗冲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水泥熟料中的矿物形态也会对水泥强度有一定影响,熟料矿物晶体发育良好,晶体尺寸适中,晶体自形好,则水泥强度相对较高。

1.2细度和颗粒级配一般来说,水泥细度小,比表面积大,水泥早期强度越高,水化热也较大。

水泥颗粒分布对强度影响的研究显示:3~30μm的水泥颗粒是担负强度增长的主要粒级,0~3μm的颗粒主要对早期强度有利,但3μm以下颗粒对后期强度仍有一定贡献,而3μm以上颗粒对早期强度同样具有一定贡献。

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参数取值研究及其工程应用_概述及解释说明

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参数取值研究及其工程应用_概述及解释说明

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参数取值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旨在对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参数取值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进行概括性说明。

本文将探讨hoek-brown强度准则及其参数背后的原理,并重点研究各个参数取值对工程结果的影响因素。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hoek-brown强度准则在岩石力学分析中的应用案例,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参数取值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原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第二部分将介绍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基本原理和含义,以便读者了解这一准则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背景;第三部分将讨论hoek-brown强度准则在工程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案例介绍详细说明该准则的具体应用;第四部分将阐述hoek-brown强度准则参数取值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原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确定合适的参数取值;最后一节将总结本文内容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参数取值研究及其工程应用的深入探讨,提供读者对该准则的全面了解。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理解hoek-brown强度准则原理及参数含义,以及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此外,本文还将介绍一些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原理,帮助读者进行相关研究,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获得关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参数取值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参考信息。

2. 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参数取值研究2.1 hoek-brown强度准则简介与原理解析hoek-brown强度准则是一种常用的岩石力学分析方法,旨在描述和预测岩石的破坏行为。

该准则建立在岩石强度与保存率之间的关系上,并考虑了地应力、岩性特征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hoek-brown强度准则基于Mohr-Coulomb准则,但加入了对岩石具有韧性以及塑性变形能力的考虑。

强度理论概述

强度理论概述

[(σ1
σ2)2
(σ2
σ3)2
(σ3
σ1 )2 ]
1
6E
2σs2
强度条件:
1 2
[(σ1
σ2
)2
(σ2
σ3
)2
(σ3
σ1 )2 ]
[σ]
六、相当应力(Equivalent stress)
把各种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写成统一形式 σr [ ]
r 称为复杂应力状态的相当应力.
r1 1
σr2 σ1 μ(σ2 σ3 )
基本假说:最大伸长线应变1 是引起材料脆断破坏的因素.
脆断破坏的条件:
1
σb E
最大伸长线应变:
1
1 E [σ1
(σ2
σ3 )]
强度条件:
σ1 (σ2 σ3 ) [σ]
五、第二类强度理论
(The second types of failure criterion)
1.最大切应力理论 (第三强度理论)
会沿最大拉应力所在截面发生脆断破坏.
基本假说:最大拉应力1 是引起材料脆断破坏的因素.
脆断破坏的条件: 1 = b
强度条件:
1 [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Maximum-normal-strain criterion)
根据:当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过大时,其危险点处的材料就会
沿垂直于最大伸长线应变方向的平面发生破坏.
强度理论概述(The failure criteria)
一、强度理论的概念(Concepts of failure criteria)
1.引言 (introduction)
正应力强度条件
轴向拉压
σmax

08al极限强度

08al极限强度

08al极限强度摘要:1.08al 的含义2.极限强度的定义3.08al 的极限强度4.影响08al 极限强度的因素5.结论正文:1.08al 的含义08al 是一种铝合金,其中“08”代表了这种合金的成分,即铝含量为99.5%,其余0.5% 为铜。

铝合金因其良好的抗腐蚀性、可塑性和强度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汽车、建筑等。

2.极限强度的定义极限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当材料受到拉伸应力时,其内部结构会发生改变,直至无法承受更大的应力而断裂。

极限强度通常用来评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3.08al 的极限强度08al 铝合金的极限强度一般在400-600MPa 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加工工艺、热处理状态等因素。

这种合金的极限强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晶格结构和合适的成分。

4.影响08al 极限强度的因素(1)成分:除了铝和铜,08al 合金中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如镁、锌、锰等。

这些元素的含量对合金的极限强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适量的镁和锰可以提高极限强度,而过量的锌会降低极限强度。

(2)加工工艺:合金的加工工艺对其极限强度有很大影响。

例如,铸造、锻造和热轧等不同加工方法会导致合金内部结构的差异,从而影响极限强度。

(3)热处理状态:08al 合金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力学性能。

不同的热处理状态会导致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极限强度。

5.结论08al 铝合金具有较高的极限强度,受到广泛关注。

其极限强度受成分、加工工艺和热处理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

混凝土的波动性能测试标准

混凝土的波动性能测试标准

混凝土的波动性能测试标准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而混凝土的波动性能测试则是评估混凝土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波动性能测试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波动性能测试的目的混凝土波动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为混凝土材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的目的包括:1. 评估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刚度和变形等力学性能;2. 评估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包括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耐久性和耐久性等;3. 评估混凝土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力学和耐久性能,为混凝土材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三、混凝土波动性能测试的内容混凝土波动性能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压强度测试:采用标准压力试验机进行测试,测试样品为直径为150mm、高度为300mm的圆柱体或者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

2. 抗拉强度测试:采用标准拉力试验机进行测试,测试样品为直径为150mm、高度为300mm的圆柱体或者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

3. 弹性模量测试:采用标准弹性模量试验机进行测试,测试样品为直径为150mm、高度为300mm的圆柱体或者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

4. 刚度测试:采用标准刚度试验机进行测试,测试样品为直径为150mm、高度为300mm的圆柱体或者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

5. 变形测试:采用标准变形试验机进行测试,测试样品为直径为150mm、高度为300mm的圆柱体或者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

6. 抗冻性测试:采用标准冻融试验机进行测试,测试样品为直径为150mm、高度为300mm的圆柱体或者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

第三第四强度理论

第三第四强度理论

态下,不易发生破裂.例如深海海底的石块,虽承受很大的静水压
力,但不易发生破裂.
特别鸣谢
讲课人:汪丁
PPT制作:李学章、田宏润
托:钱志成
感 谢 聆听
第五组出品
第一第二 强度理论
实例应用分析
应当指出,不同材料固然可以发生不同形式的失效,但即使同一材料,在不同 应力状态下也可能有不同的失效形式。
失效形式还与 应力状态有关
无论是塑性还是脆性材料,在三向拉应力相近的 点击此处添 点击此处添 情况下,都将以断裂的形式失效,宜采用最大拉 加描述文字 加描述文字 应力理论。在三向压应力相近的情况下,都可引 起塑性变形,宜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
max
s 2
第三强度理论
由前面的公式有:
1 3 max 2
1 3 s 2 2

于是得屈服准则:
将换成许用应力,得到按第三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是:
1 3
第三强度理论
σ1
当σ1 和σ2 正负号相同时,最大切应力为│ σ1 /2 │或│ σ2 /2 │
这一点相信大家在 材料力学实验都应该 深有感触
强度理论发展历程
背景简介
1.伽利略播下了第一强度理论的种子; 2.马里奥特关于变形过大引起破坏的论述,是第二强度理论的萌芽; 3.杜奎特(C.Duguet)提出了最大切应力理论; 4.麦克斯威尔最早提出了最大畸变能理论,这是后来人们在他的书信出版后才知道的. (1) 第一类强度理论—以脆断作为破坏的标志 包括: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2)第二类强度理论—以出现屈服现象作为破坏的标志 包括:最大切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实例分析
p

强度度效果论

强度度效果论

强度度效果论
第一强度理论又称为最大拉应力理论,其表述是材料发生断裂是由最大拉应力引起,即最大拉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材料发生断裂。

在简单拉伸试验中,三个主应力有两个是零,最大主应力就是试件横截面上该点的应力,当这个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强度时,试件就断裂。

第二强度理论又称最大伸长应变理论。

它是根据J。

-V。

彭赛列的最大应变理论改进而成的。

主要适用于脆性材料。

它假定,无论材料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如何,只要材料内该点的最大伸长应变ε达到了单向拉伸断裂时最大伸长应变的极限值ε,材料就发生断裂破坏,其破坏条件为:
第三强度理论又称最大剪应力理论或特雷斯卡屈服准则。

法国的C。

-A。

de库仑于1773年,H。

特雷斯卡于1868年分别提出和研究过这一理论。

该理论假定,最大剪应力是引起材料屈服的原因,即不论在什么样的应力状态下,只要材料内某处的最大剪应力τ达到了单向拉伸屈服时剪应力的极限值τ,材料就在该处出现显着塑性变形或屈服。

第四强度理论又称最大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它是波兰的M。

T。

胡贝尔于1904年从总应变能理论改进而来的。

德国的R。

von米泽斯于1913年,美国的H。

亨奇于1925年都对这一理论作过进一步的研究和阐述。

纤维化学与物理

纤维化学与物理

第一章纤维素纤维1、画出棉纤维的横向形态结构图,并标示出其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物质组成,描述纵向结构横向形态结构初生胞壁:主体是纤维素,但含较多杂质。

次生胞壁:主要是纤维素。

胞腔:原生质残渣(沉积在纤维内壁上),蛋白质,矿物盐,色素。

棉纤维的纵向形态:扁平带状,有天然扭曲,6-10捻/毫米,纤维越细,捻数越多2、麻纤维形态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横向:椭圆形或多角形,内有胞腔;纵向:有竖纹或横节(麻节)。

3、写出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式,指出其分子结构特征分子结构特征:1.由卩-d-葡萄糖剩基通过1,4-甙键连接而成,含大量甙键(缩醛性质)。

2.相邻葡萄糖环倒置,在纤维素大分子上对称分布,形成晶格;无定形区可以有阶梯式。

3.重复单元数不等于聚合度(以倒置式代表纤维素的结构式)DP=n,重复单元数=(n-2)/2。

4.含有大量羟基,可发生醇类的反应。

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仲羟基伯羟基甙羟基(潜在醛基)左端31中间21右端2114、比较棉、丝光棉、麻、普通粘较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包括无定形部分、结晶度、取向度、适用的聚集态结构模型)棉、麻:可用缨状原纤维模型。

它们的无定形区是由原纤之间由一些大分子联结起来形成的。

普通粘胶纤维:适用缨状微胞模型,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无规卷曲且相互缠绕,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不能截然分开,同一根分子链可能穿过晶区和非晶区。

麻纤维:聚合度高,结晶度高,取向度高。

棉纤维:聚合度高,结晶度高,取向度较高。

粘胶纤维:聚合度低,结晶度低,取向度低。

丝光棉比普通棉取向度大,结晶度小。

5、画出棉、麻、普通粘较纤维的S-S曲线,比较棉、麻、粘胶的S-S曲线的差异(模量、断裂强度、断裂延伸度、屈服点等)并从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

粘胶低高有低软弱虽棉中中无中硬强麻高低无高硬脆强度: 延伸度:屈服点:初杨氏模量评价:从结构来分析:①一般取向度越高,结晶度越高,强度越高,模量越大,断裂延伸度越小。

②断裂肌理不同:棉麻(天然纤维素纤维)断裂肌理:由于大分子排列的不整齐性,纤维上存在薄弱环节,当纤维受力时,会在此处首先断裂,这是共价键先断裂。

钢纤维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的实验研究_王林

钢纤维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的实验研究_王林

式( 6 ) 表明, 在自由端压缩应力波反射一波形相同 方向相反的拉伸应力波。 压缩波在自由端反射形成拉伸波只是一个前提, 能否发生层裂还要取决于是否满足某种动态断裂准 [13 ] 则 。这里我们采用最大拉应力瞬时断裂准则, 按此 一旦拉应力 σ t 达到或者超过材料的动态抗拉强 准则, 度 σ t, 即 σ t σ t, 材料即发生断裂而破坏。 d, d 时,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 该方法包含两个假定: ① 材 料为线弹性力学行为, 即具有很小的拉压比 ( 抗拉强 度 / 抗压强度) , 这样混凝土材料在承受压缩脉冲时不 会发生破坏; ② 一维应力波有效, 此处半无限长杆的 前提并非是必须的。 只要长径比足够大, 即可近似为 [14 , 15 ] 。 一维应力波, 其运动方程便可由式( 1 ) 表示 1. 3 实验描述 我们对三种体积率钢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层裂 试件为 Φ60 mm × 1 000 mm ( l / d = 16 . 7 ) 的 实验研究, 杆状试件。 实验在炮兵学院先进材料动 力 学 实 验 室 Φ75 mmSHPB 实验系统上进行, 示意图如图 2 。实验系 统由子弹、 入射杆和混凝土杆试件组成, 通过调整支 , 、 座 使得子弹 入射杆和混凝土试件轴线位于同一直线 上。杆弹由高压气体驱动撞击入射杆, 产生的压缩应 力波沿杆向前传播到达入射杆 / 试件界面, 部分应力波
Dyanmic tensile strength tests for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WANG Lin,HU Xiuzhang,HUANG Yanlong,LI Yongchi
( Department of Modern Mechanic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7 ,China)

材料强度学-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材料强度学-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10.1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10.2强度准则
§10.3层合板拉伸试验及数值结果对比分析
第十一章材料的抗断裂设计Fracture control design of materials
§11.1结构完整性保障
§11.2损伤容限设计
§11.3复合材料的可靠性设计
教材:材料强度学(作者:陈建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武汉。
章节目录第一章固体的破坏fracturesolids11理论破坏强度12破坏类型与机理13固体脆性断裂特征第二章位错与晶体的强度dislocationcrystals21位错与剪切强度22位错的应力场23多晶体屈服强度第三章材料破坏的能量条件energybalancefracture31能量释放率32griffith公式第四章断裂力学分析方法fracturemechanicsmethod41裂纹尖端应力场42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因素43弹塑性断裂力学基础第五章材料的断裂韧性及其测试fracturetoughnessitsmeasurement51断裂韧性52断裂韧性测试第六章金属的脆性和延性破坏brittleductilefracturemetals61解理断裂62微孔洞汇聚和延性破坏机理第七章材料的高温强度materialsstrengthelevatedtemperatures71蠕变变形机理72持久寿命预测第八章疲劳破坏fatigue81疲劳断裂特征82疲劳裂纹扩展83断裂力学在疲劳裂纹扩展中的应用第九章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的强度strengthceramics91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92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行为93时间温度等效原理94蠕变曲线及应力一寿命图第十章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strengthfiberreinforcedplastics101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特点102强度准则103层合板拉伸试验及数值结果对比分析第十一章材料的抗断裂设计fracturecontroldesignmaterials111结构完整性保障112损伤容限设计113复合材料的可靠性设计教材

矢量场环量强度方向特性的一种证明过程_徐慧婷

矢量场环量强度方向特性的一种证明过程_徐慧婷

0
概念
引言
旋度是 “电磁场 ” 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
[1 ]
。由于定义比较抽象且数学描述复杂, 旋度
“电磁场 ” 这一知识点属于 课程中的难点内容之一。 , 《电磁场 》 通常 教材引入旋度的逻辑顺序为: 矢量 场的环量( 闭合曲线积分 ) —环量强度 ( 或环量面密 度) —环量 强 度 的 方 向 特 性—旋 度—斯 托 克 斯 定
如图 1 所示,ABCD 四点连成一个正方形。 点 P 为正方形的中心点, P2 , P3 及 P4 分别为正方 点 P1 , 向的四条边的中心点。 e n 为一单位矢量, 其方向满 足与正方 形 所 在 的 平 面 垂 直, 并与有向闭合路径 ABCDA 成右手螺旋关系。e t1 为点 P 到点 P1 的连线 e12 为点 P 到点 P2 的连线方向的 方向的单位矢量, y, z) , 单位矢量。此外, 我们假设点 P 的坐标为 ( x, 正方形的边长为 a。 按照环量强度的定义, 矢量场 F 在点 P 处沿法 向方向 e n 的环量强度可表示成 fot n F = lim( Γ / a )
[25 ]
。方式②以 “高等数学” 课程中已证明的斯托克
图1 环量强度推导示意图
斯定理为基础( 该定理的证明不需要借助旋度的概 念) , 通过该定理将环量强度定义式中的环路积分 转换成面积分, 进而可直接得出环量强度的表达式 [67 ] 。 和方向特性 从理解上来说, 方式②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只不 过它与电磁场教材中更偏好的“环量—环量强度— 旋度—斯托克斯定理 ” 逻辑顺序, 即把斯托克斯定 理当作旋度的后续导出内容的逻辑顺序相背而已 。 笔者认为, 从环量强度的定义式中难以直接看 如果仍要在 出环量强度具有上述方向特性。 因此, 形式上坚持从旋度到斯托克斯定理的逻辑顺序 , 就 有必要给出一种关于环量强度方向特性的解释或证 明过程, 能从环量强度的定义出发导出任意法向方 向下环量强度的表达式。 一旦得出了该表达式, 方 向特性也就不言而喻。这类似于从标量场方向导数 的定义式出发, 导出任意方向的方向导数, 从而发现 方向导数的方向特性并进而引出梯度的概念 。 本文直接从环量强度的定义式出发, 针对任意 给定的法向方向, 通过构造正方形回路详细推导了 环量强度的表达式, 从而得出环量强度的方向特性 和旋度的概念。本文可当作一道综合性较强的矢量 分析和场论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2 σr4 = (τ +τ +4 2) = 3τ ≤[σ] τ 2
[ ] = 0 5 7[ ] τ . 7 σ
τ ≤[τ]
τ 通常取 [ ] = (0.5−0.6)[σ]
第一强度理论 第二强度理论
σr1 =σ1 =τ ≤[σ]
[ ] =[σ] τ
[ ] =(0.8 ~ 0.83)[σ] τ
σr2 =σ1 −µ(σ2 +σ3) = (1+µ)τ ≤[σ]
一般脆性材料 µ = 0.2 ~ 0.25
τ ) 通常取 [ ] = (0.8 ~1 [σ]
l =3 0 m 5m
F
1 0
3 51 0 z
例8 - 3
已知: 已知
[σ] =160M a P
F = 50kN
8-2 Common Typical Strength Theories A) The first(Maximum tension stress)strength theory ( ) Fracture occurs when σ reaches ultimate value σ 0 =σ 1 applicable to Strength σ1 ≤σ0 n =σb n =[σ]+ tension failure of Criterion brittle material B) The second(Maximum tension strain)strength theory ( ) Fracture occurs when ε reaches ultimate value ε 0 = ε 1
ε1 =
1 [σ1 −µ(σ2 +σ3)] E
ε1 =
σ1
E
ε =
0
σb
E
Strength Criterion
σ1 − µ(σ2 +σ3 ) ≤σb n =[σ]+
applicable to frecture of brittle material on the particular states of stress
8-3 强度理论的应用
(一)相当应力
σr2 = σ1 − µ(σ2 +σ3) ≤[σ]+ =σb n σr ≤[σ] σr3 = σ1 −σ3 ≤[σ] =σs n
σr1 = σ1 ≤[σ]+ =σb n
σr4 =
1 [(σ1 −σ2)2 +(σ2 −σ3)2 +(σ1 −σ3)2] ≤ 2
(二)材质的影响 第一、 脆性材料 第一、第二强度理论 第三、 塑性材料 第三、第四强度理论
Section 8
Theories of Failure (Strength)
8-1 Concept of Failure (Strength) Theories Simple state of stresses
Single tension(press) σ ≤[σ] = Pure shearing τ ≤[τ] =
按第四强度理论
1 σr4 = (87.52 +87.52 +1752) =151.6M a P 2
例8-2 从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讨论 许用切应力与许用拉应力之间的关系。 许用切应力与许用拉应力之间的关系。
τ
第三强度理论 第四强度理论
解: 剪切强度条件 主应力
σ1 =τ ,σ2 = 0, σ3 = − τ σr3 =σ1 −σ3 = 2 ≤[σ] τ [ ] =0 5[σ] τ .
2 2 2 τm = (τ12 +τ23 +τ13) 3 τm =σ1
6
τ 0 =σs
6
1 σ1 −σ2 2 σ2 −σ3 2 σ1 −σ3 2 ) +( ) = ( 2 ) +( 3 2 2
适用于各种 1 σs 2 2 2 [(σ1 −σ2) +(σ2 −σ3) +(σ1 −σ3) ] ≤ =[σ] 塑性材料 2 n
C)The third(Maximum shear stress)strength theory ) ( ) Yielding occurs when τ max reaches ultimate value τmax =τ 0 σs σ1 −σ3 σ1 0 τ = τmax = τmax = 2 2 2 Strength σ1 −σ3 ≤σs n =[σ] widely applicable to Criterion various ductile material D)The fourth(ASR shear stress)strength theory ) ( ) 0 Yielding occurs when τ m reaches ultimate value τm =τm
8-2 常用经典强度理论
(一)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 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
脆性材料断裂的主要原因是最大拉应力。 脆性材料断裂的主要原因是最大拉应力。 σ
0
=σ1
=σb n =[σ]+ 拉伸应力破坏 σ1 ≤σ n 第二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 (二)第二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 脆性材料断裂的主要原因是最大拉应变。 脆性材料断裂的主要原因是最大拉应变。 ε 0 = ε1
≤[σ] =
观察变形 观察断口
σs
n
(三)应力状态的影响
脆 纵向开裂 第二强度理论 性 σ =σ =0 1 2 斜截面开裂 直接实验 σ ≤[ ]− σ 材 料 σ1< ,σ3<σ1 , τmax = σ1 −σ3 > s 第三强度理论 0 τ <
2
σ1 ≥ m x{ σ2 , σ3 } a
2 2 2 τm = (τ12 +τ23 +τ13) 3 τm =σ1
6
0 τm =σs 6
1 σ1 −σ2 2 σ2 −σ3 2 σ1 −σ3 2 ) +( ) = ( 2 ) +( 3 2 2 Strength Criterion widely applicable to various ductile σs 1 2 2 2 [(σ1 −σ2) +(σ2 −σ3) +(σ1 −σ3) ] ≤ =[σ] material 2 n
强度条件
0
适用脆性材料
1 ε1 = [σ1 −µ(σ2 +σ3)] E
ε1 =
σ1
E
ε =
0
σb
强度条件
E
σ1 − µ(σ2 +σ3) ≤σb n =[σ]+
适用于脆性材料特殊应力状态
(三)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 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
塑性材料屈服的主要原因是最大切应力。 塑性材料屈服的主要原因是最大切应力。 τmax =τ 0
simplicity and reliability convenient and easily Confirmed assumption about cause of damage
can not measure directly by testing Failure phenomenon
Yielding of Fracture of ductile brittle material material Shear Normal Failure (Strength) Theories stress stress
8-3 Application of Strength Theories
1 Correspounding stresses
σr1 = σ1 ≤[σ]+ =σb n
σr2 = σ1 − µ(σ2 +σ3) ≤[σ]+ =σb n σr ≤[σ] σr3 = σ1 −σ3 ≤[σ] =σs n
σr4 =
τ 圆轴扭转 τ ≤[ ] =
τ0
n
σ0 :σs ,σb τ 0 :τs ,τb
}
n
直接实验并不可行 分析破坏原因 分清破坏形式 分离破坏因素 宏观破坏现象 塑性屈服 破坏原因 剪切应力 强度理论
}
σ1 ,σ2 ,σ3
复杂 多变
实验 确定
简单可靠方便可行
}
总结 破坏 规律 脆性断裂 拉伸应力
提出破坏假设, 提出破坏假设 通过实验验证
µ = 0.2 ~ 0.25 [ ] =(0.8 ~ 0.83)[σ] τ
brittle material [ ] = (0.8 ~1 [σ] τ )
作业 8-2 8-3 8-7
第 8 章 强度理论
8-1 强度理论的概念
简单应力状态
单向拉压 σ ≤[σ] =
复杂应力状态
σ
0
三个主应力 加载顺序 应力比值
complicated state of stresses
σ0
n
3 principal stresses
τ :τs ,τb
0
σ0 :σs ,σb
}
τ0
n
loading sequence changeable strsses proportion and difficult
}
σ1 ,σ2 ,σ3
Measured by testing
3 Effect of stress state brittle material
σ1 ≥ m x{ σ2 , σ3 } cross section a
First Strength Theory
longetudinal section Second Strength Theory σ1 =σ2 =0 Testing directly 45 °inclined se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