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贷款风险分类和不良贷款的管理

贷款风险分类和不良贷款的管理

贷款风险分类和不良贷款的管理
贷款风险分类贷款风险分类指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一般先进行定量分类,即先根据借款人连续违约次(期)数进行分类再进行定性分类即根据借款人违约性质和贷款风险程度对定量分类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贷款风险分类应遵循不可拆分原则。

即一笔贷款只能处于一种贷款形态而不能同时处于多种贷款形态。

贷款形态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银行业资格考试正常贷款鲁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不良因素或借款人未正常还款属偶然性因享造成的。

关注贷款:借款人虽能还本付息但已存在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

次级贷款暑借款人的正常收入已不能保证及时j全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对外借款、保证人、保险人履行保证、保瞄责任或处理抵(质)押物才能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可疑贷款暑贷款银行已要求借款人及有关责任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处理抵(质)押物预计贷款可能发生一定损失但损失金额尚刁能确定。

银行业资格考试损失贷款暑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履行保证、保险责任和处理搁(质)押物后仍未能清偿的贷款及借款人死亡或依照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未还清的贷款。

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规程

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规程

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规程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规程一、概述贷款风险分类是指对贷款项目进行风险程度划分的过程,以明确风险等级,为银行决策提供依据。

贷款风险分类既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衡量贷款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和流程,确保分类结果客观准确、合理合法。

二、操作流程1. 贷款风险评估银行通过对贷款项目的风险评估,获取项目的风险指标数据。

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分析、抵押物评估、个人或企业信用评级等数据指标的综合分析,以判断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

2.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贷款风险评估的结果,将贷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一般情况下,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3. 风险等级确认风险等级的确认需要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确认依据是风险评估的综合结果。

确认风险等级时需要考虑贷款项目的风险性质、资产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

4. 风险等级调整在贷款项目的生命周期内,风险等级可能发生变动。

当风险等级发生变动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并重新评估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的调整需要经过专业人员审核确认后才能执行。

5. 风险分类报告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风险管理部门应编制风险分类报告。

报告包括风险分类的统计数据、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等内容,并将报告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

三、操作要求1. 严格执行评估标准贷款风险评估应按照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评估标准应包括贷款项目的财务指标、信用评级、抵押物情况等内容。

2. 分级标准清晰明确风险等级的划分应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以保证分级结果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分级标准应包括风险等级的名称和对应的风险指标范围,便于操作人员判断风险等级。

3. 风险等级调整程序规范风险等级调整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和确认,确保调整结果的客观合理。

调整过程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将调整的依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用来评估和分类贷款风险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通过对贷款项目的风险进行准确分类,银行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确保贷款业务的稳健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背景和意义,并分析其在贷款业务中的应用。

一、风险分类的背景1.1 金融风险的概念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贷款业务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1.2 风险分类的必要性风险分类是评估和管理风险的基础,通过将不同风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识别和量化风险,为金融机构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对于贷款业务而言,风险分类可以帮助银行识别高风险贷款,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1.3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出台为了规范贷款风险分类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于X年发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该指引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风险分类标准和操作指南。

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内容2.1 风险分类标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明确了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主要包括贷款的偿还能力、担保方式、行业特点等因素。

根据这些标准,银行可以将贷款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和可疑贷款等不同风险等级。

2.2 风险分类操作指南指引还提供了详细的风险分类操作指南,包括贷款风险评估方法、贷款分类的时间要求、风险分类的报告要求等。

这些指南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贷款风险,并及时报告和公示。

2.3 风险分类结果的应用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进行分类,银行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加强风险监控、提高贷款审查标准、加大拨备金准备等措施,从而降低贷款风险。

三、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意义3.1 降低风险损失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可以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是金融机构与个人或企业之间的一种金融活动,通过向借款人提供资金,金融机构可以获得利息和其他费用。

然而,贷款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评估贷款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本文将详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内容和作用。

一、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基本原则1.1 适用范围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适用于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

它的目的是帮助金融机构识别和分类贷款风险,确保风险管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1.2 风险分类标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抵押品价值、贷款用途等因素,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等五个风险等级。

这些等级反映了贷款的违约风险程度,有助于金融机构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1.3 风险分类的时机和频率贷款风险分类应在贷款发放前进行初步评估,并在贷款期间进行定期评估。

金融机构应根据风险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加强监控、提高贷款利率、要求增加抵押品等。

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作用2.1 促进风险管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帮助其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贷款风险。

通过将贷款进行分类,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了解风险暴露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2.2 优化资本分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优化资本分配。

根据贷款的风险等级,金融机构可以将更多的资本用于高风险贷款的覆盖,以减少潜在的损失。

这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2.3 促进市场透明度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通过公开披露贷款的风险分类结果,金融机构可以增加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其贷款风险管理能力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

三、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挑战3.1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然而,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的挑战,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和更新的困难。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梦发表日志: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作为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信贷风险的手段,紧密结合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建立的信贷管理机制,对实现信贷资金的最大保障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贷款风险识别预警、风险抵补等等。

对分类后的贷款,要根据风险状况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一)对正常贷款,要注意加强风险预警,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因素。

(二)对关注贷款,要密切跟踪潜在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其对贷款安全的影响。

对于未办理贷款担保措施的,要补办贷款担保或进一步强化原有的担保措施。

在风险因素未好转之前,一般不增加贷款。

(三)对次级贷款,要加强贷款本息的催收,保证贷款诉讼时效,密切注意贷款保证及抵(质)押物情况的变化,必要时对债务实施重组,并尽可能地压缩贷款。

(四)对可疑类贷款,要利用法律措施催收,依法追究担保人责任和行使低押权,并加强对借款人资产的监控,密切注意与借款人有关的合并、重组、托管等不确定因素,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防止借款人资产的流失。

(五)对损失类贷款,要及时足额申报债权,依法参与破产清算,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清收,尽可能地减少贷款损失。

对确实已造成损失的贷款,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核销。

分类的管理一、分类的管理农村信用社应明确五级分类过程中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分类结果的认定程序及报送要求,以及贷款风险分类的监测、考核意见。

农村信用社的五级分类工作,应在县级联社的统一部署下,由信贷管理部门牵头,会计、内审等部门和信贷员紧密配合,将五级分类的有关职责落实到各部门和岗位。

县级联社主任对全辖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负总责。

农村信用社主任对全社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真实性负总责。

(一)总体要求落实责任定期分析动态监测科学考核(1)落实责任,及时认定信用社主任、联社营业部经理是贷款风险分类的第一责任人,信贷员是第二责任人,在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中,共同对本社(部)的贷款风险的真实性负责。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7]54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现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二00七年四月三日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信贷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指的贷款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通过贷款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四条贷款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

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指引第五条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指引,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办法适用范围所有分,支,行目录第一节总则 2第二节风险分类的标准 2第三节风险分类认定程序 6第四节统计与报告 7第五节监督检查 8第六节罚则及附则 81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及时、客观、真实地反映我行资产质量,规范我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根据监管机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贷款包括表内外对公信贷资产。

表内对公信贷资产包含各类自营贷款,含透支,、贸易融资、贴现和各类垫款等。

表外对公信贷资产包括开出信用证、承兑和担保,含保函、备用信用证,等。

第三条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按照贷款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类别的过程。

贷款风险程度的评估主要通过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担保和我行信贷管理等因素,综合评估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以判断贷款本息及时足额收回的可能性。

贷款风险分类要根据贷款风险程度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条贷款风险分类要坚持“客观真实、标准统一、动态分类、授权管理、严格保密”的原则,达到揭示贷款风险程度、客观反映贷款质量、降低贷款损失、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等目的。

第五条贷款在存续期间,应视授信的最新变化情况,依据分类原则及时对贷款分类进行调整。

第二节风险分类的标准第六条在逐笔测算折现现金流的基础上,根据贷款风险程度的不同,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七条风险分类级别应根据各类别的核心定义,同时参照各风险类别的主要特征确定。

如分类特征与核心定义存在冲突,以核心定义为准。

第八条正常类贷款定义,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一,主要特征21、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经营效益良好,财务管理规范,主要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结构合理,2、借款人还款意愿强,在我行和他行还本付息正常,信用记录良好,3、借款人没有出现重大预警信号,4、借款人的主要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组织管理结构未发生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5、担保完整有效,保证人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正常,抵/质押物完好无损,6、信贷档案和重要文件保存完整,7、借款人结算往来正常。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担保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内容:1. 风险分类的背景和意义1.1 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1.2 还款能力的评估1.3 担保情况的评估2. 贷款风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2.1 风险等级划分原则2.2 评估指标和权重的确定2.3 风险分类的方法和流程3. 风险分类的具体指引3.1 优质借款人的分类标准3.2 中等风险借款人的分类标准3.3 高风险借款人的分类标准4. 风险分类的应用和效果4.1 风险分类对贷款审批的影响4.2 风险分类对贷款利率的影响4.3 风险分类对贷款担保要求的影响5. 风险分类的监管要求和控制措施5.1 风险分类的监管要求5.2 风险分类的控制措施5.3 风险分类的监测和评估6.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局限和改进6.1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局限性6.2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改进方向6.3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作为金融机构管理贷款风险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担保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然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数据分析的应用,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将更加精准和有效,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中国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建设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建设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建设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公布日期】1999.08.29•【文号】建总发[1999]107号•【施行日期】1999.08.29•【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建设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1999年8月29日建总发[1999]107号)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苏州、三峡分行:现将《中国建设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印发你行,(以下简称《规定》,见附件),请结合以下要求一并贯彻执行。

一、对各类授信业务的风险状况进行风险分类和评价,是实施信贷风险监控、强化贷后管理、防范系统性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信贷政策、落实贷款责任制和考核各级行信贷管理等级的基础,对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行领导要高度重视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加强对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领导,注意协调,做到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与剥离不良资产工作两不误;协调好信贷经营部门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分类工作中的关系,使分类工作有序进行;要选拔优秀人员到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岗位上来,充实分类工作人员。

二、各级行要处理好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中日常监控管理与综合评价的关系,保证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人员合理配置,各阶段工作量分布均衡,把日常性的风险分类做得扎实可靠,确保综合评价结论的准确性,避免期末突击完成任务。

三、上级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对下级行的分类制度执行情况和分类质量要进行检查。

检查时除本行人员外,还应从下属非检查行抽调人员一同进行。

检查结果与被检查行认定的结果如偏离过大,检查组要责成被检查行返工重新分类,视情况予以通报,必要时要求该行作出书面说明。

总行要组织对分类工作的检查,原则上,1999年各行对分类工作的抽查面应达到如下比例:一级分行抽查的机构数应不少于二级分行总数的20%,抽查的客户不少于客户总数的5%;城市分行抽查机构数不少于经办行总数的50%,抽查的客户不少于客户总数的8%。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风险是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金融机构和借款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贷款风险的分类和指引,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贷款风险的概念和特点1.1 贷款风险的定义:贷款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可能面临的借款人违约、资金流动性不足、市场波动等导致的潜在损失。

1.2 贷款风险的特点:贷款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不对称性和时序性等特点,需要金融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

2. 贷款风险的分类方法2.1 按照借款人信用状况分类:将借款人按照信用等级分为优质、良好、一般和风险四个等级,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水平。

2.2 按照贷款用途分类:将贷款按照用途分为个人消费贷款、房地产贷款、企业经营贷款等,以评估不同用途贷款的风险特征和潜在风险。

2.3 按照贷款期限分类:将贷款按照期限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以评估不同期限贷款的偿还能力和风险水平。

2.4 按照担保方式分类:将贷款按照是否有担保分为有担保和无担保贷款,以评估担保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和保护程度。

2.5 按照贷款金额分类:将贷款按照金额分为小额、中额和大额贷款,以评估不同金额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

3.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作用3.1 评估风险水平:通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金融机构可以对不同类别的贷款进行风险评估,了解风险水平和潜在损失。

3.2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结果,金融机构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风险并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3.3 优化贷款业务结构:通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金融机构可以优化贷款业务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贷款业务的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

4.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应用案例4.1 银行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和准备金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银行业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在金融领域,贷款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但贷款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规范贷款风险管理,制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

一、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概述1.1 定义: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指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将贷款进行分类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1.2 目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金融机构准确评估贷款风险,科学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1.3 重要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原则2.1 风险定性原则: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等因素对贷款进行分类,明确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管理要求。

2.2 风险定量原则:通过贷款风险评估模型等工具对贷款进行量化评估,科学确定贷款的风险等级。

2.3 风险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市场环境等因素,动态调整贷款的风险分类,及时应对风险变化。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3.1 基于信用评级: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信用评级等信息,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3.2 基于还款能力:根据借款人的收入水平、资产状况等因素,评估其还款能力,确定贷款的风险等级。

3.3 基于担保方式:根据贷款的担保方式(如抵押、担保等),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降低风险。

四、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措施4.1 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审核,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贷款发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2 风险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贷款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4.3 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贷款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五、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效果5.1 降低不良贷款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

银行信贷管理第九章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银行信贷管理第九章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五级分类法的特征
(1)正常贷款 • 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
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 贷款会遭受损失。 (2)关注贷款 • 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潜在的不利 影响因素。
– 关注类贷款的特征包括:
a. 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的 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例如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呈下降趋势;
备金
备金
贷款组合余 贷款内在损 贷款专门组

失程度
合和类别
列为资本的 从资本基础 从资本基础
性质
中扣除
中扣除
与贷款规模 针对贷款损 针对贷款的
大小相关 失程度
集中风险
二、不良贷款管理
《贷款通则》中不良贷款指呆帐、呆滞和逾 期贷款;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意见》中 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四类称为有问题贷
款或受批评贷款 次级、可疑和损失称为不良贷款 损失类贷款称为坏帐或呆坏帐
• 二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 即以期限为依据,把贷款分为正 常和受损害(impaired)两类。
• 三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做法,这 些国家的监管当局一般不对金 融机构的资产分类做出规定。
贷款分类的原则: 1、揭示资产的价值和风险程度。 2、反映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 3、据以计提呆账准备金。
我国对贷款的分类
• 答:该借款人经营农场已处于半停产状态,且 抵押物价值不高、难于变现,即使执行担保, 也要造成较大损失,故认定为可疑类。
贷款风险分类与呆账准备金
1)呆账准备金的含义和种类 A. 普通呆账准备金:普通呆账准 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 例计提的。 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内蒙古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内蒙古精储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信贷管理制度及规程》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指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把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其核心定义分别为:1、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理由表明能够按期足额偿还债务.2、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务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三条通过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二)为提取减值准备提供依据.第二章企业贷款分类标准第四条正常类贷款特征包括:(一)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二)贷款未到期;(三)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四)如有国债、金融债券、银行存单、100%保证金作为质押,贷款逾期未超过3个月(含).符合规定的低风险信贷业务,可直接认定为正常类贷款。

第五条关注类贷款特征包括:(一)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二)借款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本公司债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三)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不利变化;借款人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且新任管理层的还款意愿较差,可能削弱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四)借款人的一些关健财务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五)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六)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标题: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是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但贷款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银行需要对贷款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指引。

本文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匡助银行更好地管理贷款风险。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目的1.1 确定风险程度:通过分类,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每笔贷款的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1.2 便于监管:贷款风险分类可以匡助监管机构更好地监督银行的风险管理情况,确保银行合规运营。

1.3 保护资金安全:通过分类指引,银行可以更好地保护资金安全,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依据2.1 借款人信用: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是贷款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信用良好的借款人风险相对较低。

2.2 抵押物价值:抵押物的价值也是贷款风险分类的考量因素,价值高的抵押物可以降低贷款风险。

2.3 贷款用途:贷款用途的合理性和风险性也会影响贷款风险分类,风险较高的贷款用途需要更严格的分类。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3.1 内部评级模型:银行可以建立内部评级模型,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抵押物价值和贷款用途等因素进行评级分类。

3.2 外部评级机构:银行也可以委托外部评级机构对贷款进行评级,借助专业机构的评估来确定贷款的风险分类。

3.3 综合评估:综合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结果,银行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贷款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四、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措施4.1 风险控制: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暴露。

4.2 风险分散:通过贷款风险分类,银行可以实现风险分散,避免集中在某一类贷款上。

4.3 风险预警: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

五、贷款风险分类的监督和评估5.1 监管要求:监管机构会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银行符合监管要求。

5.2 自查自纠:银行也需要建立自查自纠机制,定期对贷款风险分类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城贷[2009] 12 号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贷款管理,提高贷款资产质量,防范化解贷款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结合《东营市东营区城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贷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分类对象是本公司发放的各类贷款.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质量;(二)发现贷款经营、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贷款管理,化解经营风险;(三)贷款风险分类要坚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规范运作的原1则.第二章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第四条贷款风险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评估公司贷款质量,即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五条正常贷款核心定义: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借款人各方面情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公司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二)借款人即使存在消极因素,但是不影响贷款本息按期全额偿还。

第六条关注贷款核心定义: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贷款本息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60天(含);(二)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三)借款人或有负债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四)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五)借款人还款意愿差;(六)借款人或保证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公司债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七)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八)借款人的管理层,特别是法定代表人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九)贷款抵押物、质物价值下降,或公司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十)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

XX小贷公司风险分类管理暂行办法

XX小贷公司风险分类管理暂行办法

XXX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贷款风险分类管理,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根据监管要求和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贷款风险分类,是指由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贷分类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对贷款质量进行评价,并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形态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过程。

第三条贷款风险分类的目的:(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二)发现贷款经营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信贷管理,化解风险;(三)为计提损失准备金、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

第四条贷款风险分类原则:(一)准确性原则.分类人员应充分评价贷款的风险状况,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及标准,准确地划分贷款形态级次,真实反映贷款形态,不得弄虚作假,人为调整分类结果。

(二)及时性原则。

分类人员应根据贷款风险程度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贷款形态,不得滞后集中认定。

(三)规范性原则.分类人员应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分类,不得超权限、逆程序操作。

第二章核心定义第五条贷款按不同的风险程度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五个级次,后三类均为不良贷款.第六条正常类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第七条关注类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但是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必要时通过执行担保,能在规定期限内足额收回贷款本息。

第八条次级类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第九条可疑类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第十条损失类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三章操作程序第十一条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信贷部门初分、风控部门审查(必要时,应经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审议,以下简称风控会)、有权审批人审批、信贷部门按分类结果进行管理.第十二条信贷部门在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方法,依据分类标准,提出初步的分类意见.第十三条风控部门对信贷部门提交的分类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模版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模板一、前言为了有效地管理银行贷款风险,保障银行贷款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维护银行的稳健经营,银行建立了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该制度按照风险评估结果将贷款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等五个分类,针对各类贷款资产采取不同的管理和处置方式,确保贷款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本文旨在为银行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提供一份模板,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风险分类原则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时,应根据以下原则:(一)以业务性质和客户特征为依据,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保障措施等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产风险等级;(二)以客户的贷款资产为基础,综合考虑其历史表现、当期表现和预期表现等因素,进行贷款风险评估;(三)应按照贷款风险等级的高低,实行差别化管理和审慎管控,落实分级分类措施。

三、风险分类标准风险分类标准应根据实际风险情况和业务特点进行制定,应充分体现对不同风险级别的贷款进行严格、科学、客观的评估。

标准应考虑以下因素:(一)客户的信用状况,包括客户的还款记录、还款能力、财务状况、行业背景等因素;(二)业务的风险程度,包括业务的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因素;(三)资产的风险程度,包括资产的质押率、偿付能力、变现能力等因素;(四)其他与风险评估相关的因素。

下表为一个风险分类标准的示例:分类标准 | 贷款风险等级---|---正常| 无历史逾期记录,当前表现良好,信用风险低,资产风险低关注| 有一定的逾期记录或被判有还款不能力情况,资产状况一般,信用风险中等,资产风险一般次级| 有较长时间逾期记录或已被逾期债务清收部门认定为可回收但有一定损失的逾期贷款,客户经营不佳,信用风险高,资产风险较高可疑| 贷款已发生损失或存在较大损失可能,信用风险极高,资产无法变现损失| 贷款已经全部或部分计提损失准备,资产价值极低,不再对外发放新贷款四、分类管理与处置(一)正常类贷款资产对于正常类贷款资产,银行应加强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强对贷款客户的经营状况监管,及时发现风险,进行调整和处理。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西安市碑林区民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完善信贷风险监控措施,遵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和本公司的贷款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等相关规定,结合业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ﻩ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是依据借款人、担保人的还款意向和还款能力的变化,以及贷款本息到期收回的可能性,或贷款本息发生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类别,进行风险管理的工作措施。

第三条ﻩ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的:(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二)发现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强风险监控,保全信贷资产价值;(三)将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区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分类管理的成效;(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业务考核提供基本依据。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应及时、动态地根据贷款风险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在影响分类结果的诸多因素中,要以本办法第八条的核心定义作为重要标准,进行关键因素的评估,确定贷款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从严确定其分类级别。

(五)客观性原则。

贷款风险分类实行以逾期时间和担保方式相结合的脱期法为基础,分析判断认定为辅进行分类。

第二章分类对象第五条分类的对象包括:由本公司承担风险、贷款余额不为零的各类贷款资产,都应当按照本办进行风险分类,评估和反映贷款质量。

委托贷款可以参照本办法,但暂不作具体要求。

第六条贷款风险分类以单笔信贷业务为基本单位,不进行拆分分类。

即一笔分期还款的个人贷款如果部分已逾期、部分尚未到期,则应将整笔贷款余额评估风险做统一分类。

第七条贷款风险分类的对象限于贷款资产的本金,无本纯欠息资产无需进行风险分类.由信贷资产孳生的应收利息等须按非信贷资产进行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办法适用范围所有分,支,行目录第一节总则 2第二节风险分类的标准 2第三节风险分类认定程序 6第四节统计与报告 7第五节监督检查 8第六节罚则及附则 81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及时、客观、真实地反映我行资产质量,规范我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根据监管机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贷款包括表内外对公信贷资产。

表内对公信贷资产包含各类自营贷款,含透支,、贸易融资、贴现和各类垫款等。

表外对公信贷资产包括开出信用证、承兑和担保,含保函、备用信用证,等。

第三条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按照贷款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类别的过程。

贷款风险程度的评估主要通过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担保和我行信贷管理等因素,综合评估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以判断贷款本息及时足额收回的可能性。

贷款风险分类要根据贷款风险程度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条贷款风险分类要坚持“客观真实、标准统一、动态分类、授权管理、严格保密”的原则,达到揭示贷款风险程度、客观反映贷款质量、降低贷款损失、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等目的。

第五条贷款在存续期间,应视授信的最新变化情况,依据分类原则及时对贷款分类进行调整。

第二节风险分类的标准第六条在逐笔测算折现现金流的基础上,根据贷款风险程度的不同,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七条风险分类级别应根据各类别的核心定义,同时参照各风险类别的主要特征确定。

如分类特征与核心定义存在冲突,以核心定义为准。

第八条正常类贷款定义,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一,主要特征21、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经营效益良好,财务管理规范,主要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结构合理,2、借款人还款意愿强,在我行和他行还本付息正常,信用记录良好,3、借款人没有出现重大预警信号,4、借款人的主要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组织管理结构未发生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5、担保完整有效,保证人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正常,抵/质押物完好无损,6、信贷档案和重要文件保存完整,7、借款人结算往来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碑林区民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完善信贷风险监控措施,遵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 号)和本公司的贷款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等相关规定,结合业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是依据借款人、担保人的还款意向和还款能力的变化,以及贷款本息到期收回的可能性,或贷款本息发生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类别,进行风险管理的工作措施。

第三条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的:(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二)发现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强风险监控,保全信贷资产价值;(三)将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区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分类管理的成效;(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业务考核提供基本依据。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应及时、动态地根据贷款风险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

在影响分类结果的诸多因素中,要以本办法第八条的核心定义作为重要标准,进行关键因素的评估,确定贷款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从严确定其分类级别。

(五)客观性原则。

贷款风险分类实行以逾期时间和担保方式相结合的脱期法为基础,分析判断认定为辅进行分类。

第二章分类对象第五条分类的对象包括:由本公司承担风险、贷款余额不为零的各类贷款资产,都应当按照本办进行风险分类,评估和反映贷款质量。

委托贷款可以参照本办法,但暂不作具体要求。

第六条贷款风险分类以单笔信贷业务为基本单位,不进行拆分分类。

即一笔分期还款的个人贷款如果部分已逾期、部分尚未到期,则应将整笔贷款余额评估风险做统一分类。

第七条贷款风险分类的对象限于贷款资产的本金,无本纯欠息资产无需进行风险分类。

由信贷资产孳生的应收利息等须按非信贷资产进行风险管理。

第三章分类准则第八条根据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贷款应当依据风险程度划分为五类,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如下: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贷款: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小于25%)。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大于25%,小于50%)。

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需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大于50%,小于100%)。

第九条根据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应综合考虑客户、业务和公司等方面因素,主要包括:(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五)贷款的担保;(六)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贷款人的信贷管理状况。

其中,重点在于第一还款来源,即以借款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和还款记录为核心。

其次以贷款抵押担保为还款来源。

第四章分类方法第十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主要采取脱期法,根据贷款逾期时间,同时结合抵押担保因素,参照贷款逾期天数风险进行分类。

第十一条对参照贷款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某笔贷款质量状况的,可以通过分析判断认定,结合贷款业务的具体风险特征进行上下调整,确认该笔贷款的风险分类,以真实反映贷款的实际质量状况。

第十二条贷款风险分类采取分析判断认定,必须符合以下规定:(一)依据核心定义、风险分类,结合特别规定进行分类。

核心定义是最基本和最终的判断标准,风险分类是主要的分类方法,特别规定是参考标准。

(二)应当逐级上调或下调,一般而言分析判断认定结果不得跨级调整。

但是按照公司监管部门的要求、下调明显问题的贷贷款以及准备核销的贷款除外。

(三)分析判断认定的贷款至少每3 个月必须进行一次重新分类,当借款人或贷款发生重大变化时立即进行重新分类。

(四)对于分析判断认定上调的贷款,如果3 个月内没有消除风险因素、降解逾期,则必须重新分类,并永远不得再次进入上调程序。

(五)对贷款的分类不得随意采取分析判断方式,简单的确定和变更分类结果。

第十三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分析判断认定的特别规定如下:(一)符合下列情况的贷款应该认定下调,并须逐笔列出明细清单报备:1.经认定为“假贷款”应当分类至不良类。

出现下列情况可认定为“假贷款”:借款主体不真实(例如虚假身份、虚假签名),虚构交易事实,涉嫌诈骗且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贷款。

2.下列贷款应归入关注类或以下:借新还旧贷款;改变贷款用途的贷款;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贷款;借款人有利用离婚、转移隐匿资产、企业改制等形式恶意逃废债务嫌疑的贷款;同一借款人在本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部分债务已进入不良的贷款。

3.重组贷款在6个月观察期内至少应归入次级类,但若采用足额质押的则可不受观察期限制。

重组贷款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债务,则应归入可疑类或以下。

重组贷款是指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做出调整的贷款,并同时具备以下特征:借款人属于问题客户,原贷款属于不良贷款;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及其从属合同,借款用途是归还原贷款;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所做的调整对贷款人而言具有让步性质;尚无证据表明贷款已经脱离危险。

4.符合贷款核销条件、准备启动核销程序的贷款应归入损失类。

(二)分析判断认定分类结果上调的贷款必须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并须有相应佐证材料。

形成逐笔明细清单报备。

1.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能够联系上借款人,借款人出具书面承诺三个月内清偿逾期贷款,累计已还款金额达贷款金额30%以上,担保方式为抵押或质押,担保物无处置障碍及瑕疵,经评估足值能覆盖风险敞口。

2.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本公司已取得保全实效,预计三个月内能够全面化解风险,清偿逾期贷款,包括处置抵押物或其他有效资产足以还款,或追加保证金、变现能力强的抵质押物等足额低风险担保。

(三)对于三个月内有足够把握消除风险因素、降解逾期风险的贷款,可以对贷款分类认定结果上调,但是必须报经公司贷款审查委员会审议通过,同时必须形成逐笔明细清单报备。

第五章分类流程第十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审查审批流程如下:(一)申报:贷款经办客户经理(申报人)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填写《贷款风险分类认定审批表(单笔)》(详见附件),说明认定的依据,充分分析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还款记录、担保状况等贷款风险信息,列明初步分类结果,报送下一步审查。

(二)审查:审查人(信贷业务部负责人指定的客户经理)审查申报材料和分析判断情况,复查申报的分类结果是否准确合理,提出同意或修改分类结果的意见,并陈述理由。

(三)审批:审批人(信贷业务部负责人)审阅审查资料和分类结果,提出同意或修改的意见并陈述理由。

(四)审议:审议人(风险管理部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查议定分类资料真实性、完全性、准确性,再分批报公司贷款审查委员会集体议定,审议议定通过形成最终分类结果。

上述四个环节意见不一致时,以公司贷款审查委员会审议意见为准。

(五)报备:每月末汇总当月分类结果,编制报表全面完整的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及其结构状况。

(六)留档:专夹留存保管贷款分类相关的材料原件备查。

申报人负责按月留存《贷款风险分类认定报备表》原件,单笔贷款还需另附《贷款风险分类认定审批表(单笔)》和相关佐证材料,以及公司贷款审查委员会会议记录。

第十五条当贷款风险状况变动时,应重新分类。

对审定状态的贷款分类结果,维持不变直至审定调整为止。

各类贷款每季度需要重新分类。

第十六条每月应当对截至月末有余额的所有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进行确认。

确认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确认分类结果是否有效,确保月末没有未分类的贷款。

(二)确认分类结果符合规定的频率要求,确保任何一笔贷款在最近一个季度之内至少进行了一次分类更新。

(三)确认评级结果符合核心定义,确保分类结果能够反映贷款质量的真实情况。

(四)确认分类流程符合制度规定,确保分类过程符合规定的申报、审查、审批和审议要求。

第十七条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确定后,必须按月分析贷款风险分类变动情况,揭示风险变化特征、原因、程度、主要受险品种等,形成贷款质量监控制度,并且对不同风险类别的贷款制定不同的管理要求和目标,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正常类、关注类贷款的管理重点是确保正常收回本息;(二)次级类、可疑类贷款的管理重点是减持和盘活,提高质量,调整结构;(三)损失类贷款的管理重点是要尽早拟定处理方案,积极保全,尽可能减少损失。

第十八条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风险拨备),以弥补必要的信贷资产损失。

计提标准:正常类贷款:按正常类贷款余额的1%计提;关注类贷款:按关注类贷款余额的2%计提;次级类贷款:按次级类贷款余额的25%计提;可疑类贷款:按可疑类贷款余额的50%计提;损失类贷款:按损失类贷款余额的100%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必须专户储存,除用于弥补贷款损失,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章组织管理第十九条信贷业务部是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具体负责部门,组织客户经理进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

主要职责:(一)制定和修订有关贷款风险分类的制度、办法;(二)组织和协调客户经理,及时完成贷款风险分类日常操作;(三)运用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高信贷资金产质量;(四)负责汇总有关贷款风险分类报表,撰写分析报告。

(五)定期检查贷款风险分类的真实、合规、合理性,指导贷款分类工作。

(六)开展贷款分类工作的培训,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掌握分类的核心定义和标准,提高贷款风险分类的工作质量。

第二十条内部审计要把贷款风险分类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督内容,并进行定期现场检查和评估。

(一)检查贷款风险分类的制度建设和审批流程的执行情况,评估分类结果的真实性;(二)检查重点是贷款风险分类级别上调、分类频度、跨级调整、不良贷款的分类认定等;(三)检查结果反应问题的整改情况;(四)检查频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第二十一条根据不良贷款率和贷款分类结构的变动,经办客户经理、信贷业务部、总经理要做好汇报和沟通,及时反映研究问题,及时拿出意见和工作措施,及时组织贯彻落实,尽早消化和化解风险。

第二十二条本公司贷款风险分类工作,自觉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监管和审计机关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

第二十三条对于违反贷款风险分类有关规定,致分类结果严重失实和分类工作严重失职等,将根据有关制度进行问责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