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6 时间研究

合集下载

国际比较ch06-1 国家咨询委员会报告

国际比较ch06-1 国家咨询委员会报告

Douglas H. Clements
Douglas H. Clements is Professor of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viously a kindergarten teacher for five years and a preschool teacher for one year, he has conducted research and published widely in the areas of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eometry,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ideas, and the effect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on learning. He has published over 100 refereed research studies, 8 books, 50 chapters, and 250 additional publications.
Wade Boykin
Wade Boykin is a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Graduate Program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Howard University in Washington, D.C. From 1994-2004, he served as Co-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Placed At Risk (CRESPAR). CRESPAR continues at Howard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it of Capstone Institute. CRESPAR/Capstone's mission is to formulate, implement, research, evaluate and disseminate 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 and school improvement initiatives according to a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 of schooling.

ch06工作曲线法测定芦丁含量讲解

ch06工作曲线法测定芦丁含量讲解

芦丁的测定(标准曲线制备与芦丁测定一起完成) 精密移取芦丁标准溶液0、1.0、2.0、3.0、4.0、 5.0ml和样品液3.0ml置10ml容量瓶中→各加30%乙醇 使成5.0ml→各精密加入亚硝酸钠溶液(1→20) 0.3ml,摇匀,放置6分钟→各加硝酸铝(1→20) 0.3ml,摇匀,再放置6分钟→各加氢氧化钠试液4ml, 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 在510nm波长下测定各瓶溶液的吸收度(以第一瓶 作空白)以浓度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绘制 标准曲线。测定样品的浓度。
要使得测定浓度准确 应当考虑影响测定准确的因素: 1 显色反应的完全程度(取决于): 介质的pH 显色剂的用量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2 吸光度的物理测定条件
如何确定反应最佳条件
在建立方法时,需要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反应 条件,为此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例如介质的 pH值暂时固定其他因素,显色后测量相应溶 液的吸光值,通过吸光度-pH曲线确定反应 的酸度范围,其他几个影响因素的适宜值也 可以按这一方法分别确定。
实验六 工作曲线法测定芦丁含量
可见分光光度法
内容
一、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二、可见分光光度法与紫外的区别 三、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的原理 四、工作曲线法测定芦丁含量 五、本次实验注意事项
六、仪器的操作
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包括紫外和可见)
分光光度法与其他测定方法比较有这样一些特点 1、首先,它的应用广泛,在国际上发表的有关分析的 论文总数中,分光光度法占28%,我国约占所发表论 文总数的33%。 2、灵敏度高,由于新的显色剂大量合成,并在应用研 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得测定物质的灵敏度提高。 3、选择性好,目前有些元素只要控制适当的显色条件 就可以直接进行光度法测定。 4、准确度高,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在1~3%范围 5、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

ch06 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ch06 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第六章 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重点内容
1、掌握同步电机组的转子运动方程式; 2、掌握同步电机的原始基本方程; 3、掌握Park变换和dq0坐标系下的同步电机 方程; 4、同步发电机的电动势和电抗及等值电路。
1
第一节 同步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
• 同步发电机组的机械运动特性即指发电机 转子作旋转运动的特性。
18
ia,ib,ic三相不平衡时,每相中都含有相同的零 轴电流i0。三相零轴电流大小一样,空间互差 120°,其在气隙中的合成磁势为零,只产生与 定子绕组相交链的磁通,不产生与转子绕组交链 的磁通。 派克反变换的特点---交直互换 a,b,c系统中的直流分量和倍频交流分量对应于 d,q,0系统的基频分量; a,b,c系统中的基频交流 分量对应于d,q,0系统的直流分量。 派克反变换的意义 原来静止不动的定子abc三相绕组可以用和转子 一起旋转的的dq0三个绕组代替,其作用完全相 同即在空间共同形成一个以基频沿转子运动方向 19 旋转的综合电流相量。
当发电机以同步机械速度旋转时, 转子所具有的动能为:
1 2 2 WK JΩN J 2WK /ΩN 2
d M J J dt
dΩ 2WK dΩ M J 2 dt ΩN dt
基准值:MB=MN=SN/N----------- S N N dt
0 0 Rc 0 0 0
0 0 0 Rf 0 0
0 0 0 0 RD 0
a 0 ia ib 0 b 0 ic d c 0 if dt f 0 iD D R d iQ Q
d q 0 id i 0 q q d 0 i0 d 0 0 0 if dt f 0 0 iD D 0 R d iQ Q 0

CH06 带禀赋的选择

CH06 带禀赋的选择

CH6 带禀赋的选择、需求弹性与消费者剩余一、基本模型的扩展和应用:带禀赋的选择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始终假设消费者的收入是实现给定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收入来源于销售他们所拥有的一些东西——劳动、积累的资本、生产的产品。

我们将消费者所拥有的这些物品成为“初始禀赋”。

下面,我们来看看考虑到这种情况以后,前面的模型会有何变化。

1.模型和求解 基本模型假设消费者一开始拥有两种商品的禀赋12(,)w w ,商品的价格为12(,)p p ,消费者的收入为1122I p w p w =+。

于是,消费者的优化问题为1212,11221122max (,).. x x U U x x s t p x p x p w p w =+=+预算约束也可以表示成:111222 ()()0p x w p x w -+-=。

需求量12(,)x x 称为总需求,1122(,)x w x w --称为净需求,表示消费者在市场上实际购买或销售的量。

如果净需求为正,那么消费者就是该商品的净购买者;如果净需求为负,那么消费者就是该商品的净提供者;预算线对预算约束全微分,得2112dx dx p p =-,因此,预算线的斜率仍为12p p -。

预算线的位置可以由下面这个简单的事实加以确定:禀赋束总是在预算线上。

(1)预算线 (2)禀赋变动 (3)价格变动在前面我们说过,仅仅因为一个消费束比另一个消费束的费用更高,并不意味着对这个消费束的偏好就胜过对另一个消费束的偏好。

如果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商品,那么他总是偏好于较高价值的商品而不是较低价值的商品。

这是因为较高价值的商品束可以使他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得到更多的消费可能性。

求解求最优解,我们仍然可以得到:1212MU MU p p λ==; 111,222MU p MRS MU p == 最优解可以表示为:111212221212*(,,,); *(,,,)x x p p w w x x p p w w ==2.价格变化考虑以下情形:在初始价格1ap 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位A 点,他是商品1的净购买者,现在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1cp ,其最优选择记为C 点。

《半导体物理学》【ch06】pn 结 教学课件

《半导体物理学》【ch06】pn 结 教学课件
如设势垒高度为0. 7eV , 则该处的空穴浓度为
pn 结及其能带图
05 pn 结的载流子分布
6.1.5 pn 结的载流子分布
可见,在势垒区中势能比n区导带底高0.1eV 处,价带空穴浓度为p 区多数载流子浓度的10 -¹°倍, 而该处的导带电子浓度为n 区多数载流子浓度的1/50 。一般室温附近,对于绝大部分势垒区,其 中杂质虽然都已电离,但载流子浓度比起且区和p 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小得多,好像已经耗尽了。 所以通常也称势垒区为耗尽层,即认为其中的载流子浓度很小,可以忽略,空间电荷密度就等于 电离杂质浓度。
pn 结及其能带图
01 归结的形成和杂质分布
6.1.1 归结的形成和杂质分布
1. 合金法 用合金法制造pn 结的过程,把一小粒铝 放在一块a 型单晶硅片上,加热到一定的 温度,形成铝硅的熔融体,然后降低温度, 熔融体开始凝固,在口型硅片上形成一含 有高浓度铝的p 型硅薄层,它与n 型硅衬 底的交界面处即为pn 结(这时称为铝硅 合金结〉。
pn 结及其能带图
01 归结的形成和杂质分布
6.1.1 归结的形成和杂质分布 合金结的杂质分布如图6-3 所示,其特点是:n 型区中施主杂质浓度为ND ,而且均匀分布;p 型 区中受主杂质浓度为NA ,也均匀分布。在交界面处,杂质浓度由NA(p 型)突变为ND(n 型〉, 具有这种杂质分布的pn 结称为突变结。设pn 结的位置在x =xi ,则突变结的杂质分布可以表示为
根据式(3 56 )、式( 3 57 ),令阳、均分别表示n 区和p 区的平衡电子浓度,则对非简并半 导体可得
pn 结及其能带图
04 pn 结接触电势差
6. 1. 4 pn 结接触电势差
上式表明,Vo 和pn结两边的掺杂浓度、温度、材料的禁带宽度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突变结 两边的掺杂浓度越高,接触电势差Vo越大;禁带宽度越大,m越小,Vo也越大,所以硅pn结的Vo 比锗pn 结的Vo 大。若NA =10¹7cm-³, No = 10¹5cm-³,在室温下可以算得硅的Vo=0. 70V , 锗的VD=0. 32V 。

CH06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assessing control risk(审计学,英文版)

CH06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assessing control risk(审计学,英文版)

4.2 Control objectives and assertions
• 控制目标与财务报表认定紧密相关。
• 控制目标与五项管理声明的联系如表6-6
• P200
4.3 Control procedures
控制程序: • 一般控制程序 • 技术性责任分离 • 错误检查程序
•P201 E6-6
Chapter 6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assessing control risk
5. Phases of control evaluation • Phase 1: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 phase 2:assessi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e control risk • phase 3:performing test of controls audit procedures
Docu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elements
• 问卷、叙述和流程图。
• Internal control questionnaire and narrative • 对调查表的回答不能作为控制如何有效的最终的 和确定性的证据。通过访谈 —— 调查表形式获得 的证据只是“道听途说”,因为证据的来源是个 别人士,即使是知情人士,但不实际执行控制。 • 支持内部控制调查表的观点认为,审计师不大可 能忘记一些重要的控制点。这样,如果问题的回 答是“否”,则表明内部控制存在某种缺陷或控 制缺失,这样就使得分析变得更加容易。
控制类型测试方法证据检查穿行实验实地观察实物控制控制发生的频率建议测试的样本数量每月一次24每旬一次38每周一次410每日一次1015全年次数在1000次以下2550全年次数在1000次以上50100符合性测试样本数量表controlevaluation内部控制需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力扬PLC操作手册CH06

力扬PLC操作手册CH06

第六章 A/D 模块 Ex1n2AD←←← 介 绍←←←1) 此型号Ex1n2AD 模拟输入模块(在此之后简称为Ex1n2AD)转换2点模拟输入值 (电压输入,电流输入)为数字值,并发送至PLC 主机模块。

2) 此模拟输入是电压输入或电流输入是从端子连线来选择。

←←← 外 部 尺 寸←←←单位 : mm←←← 接 线 图←←←←←← 与 可 编 程 控 制 器 连 接←←←1) 此模块不占用任何点数。

2) 适用的PLC : Ex1s, Ex1n, Ex2n 系列。

3) Ex1n2AD 由排线于主机左边与主机连接。

←←← 规 格←←←(请参阅可编程控制器说明书)。

电流输入电压输入X00 -X17 X20-X27 X30 - X47*1使用双芯、扭转、防护线作为模拟输入线,并将其与其它动力线分离。

*2若输入有电压纹波或外部接线有干扰,连接约0.1 to 0.47 μF, 25 V 的电容器。

*3对于电流输入,确定将“Vn+”接头及“In+”接头短路(n:输入电路号码)。

*4确定连接 接头至PLC 主机模块的 接头。

←←← 范 例 程 式←←←♦电压模式 M8002 [MOV K0 D8120] 使能模拟模块 M8000 (M8112) : 选择CH1 (M8110) : 电压模式M8110=0CH1数字值是由模拟值转换而来并储存在D8112。

CH1实际电压输入 = 10V ⨯ (D8112/2000) CH2实际电压输入 = 10V ⨯ (D8113/2000)若数字值欲直接以–10,000V ~+10,000V 的范围内显示,由下述程序转换。

D100 = 10,000 ⨯ (D8112或D8113) ÷ 2000♦电流模式M8002[MOV K0 D8120] 使能模拟模块M8002[MOV K0 D8114] : CH1 offset 值M8000(M8112) : 选择CH1(M8110) : CH1为电流模式,M8110=1CH1数字值是由模拟值转换而来并储存在D8112。

CH06 - DSP片内外设

CH06 - DSP片内外设

第6章 DSP片内外设教学提示:TMS320C54x DSP的片内外设是集成在芯片内部的外部设备。

本章将以C5402 DSP为主详细介绍其可编程定时器、串行口、主机接口、通用I/O以及软件等待状态发生器和分区转换逻辑。

教学要求:掌握可编程定时器、标准同步串行口、标准8位主机接口、通用I/O的特点和操作过程,能够应用。

了解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8位增强主机接口HPI-8、软件等待状态发生器和分区转换逻辑。

6.1 DSP片内外设概述TMS320C54x DSP的片内外设是集成在芯片内部的外部设备。

CPU核对片内外设的访问是通过对相应的控制寄存器的访问来完成的。

外部设备集成在芯片内部主要有以下优点:(1) 片内外设访问速度快。

因为片外外设必须通过与程序、数据总线共用的外部总线来访问,访问速度慢,而片内外设的访问或操作速度大大快于外部I/O空间中的片外外设。

(2) 可以简化电路板的设计。

如将A/D转换、D/A转换、定时器集成在片内。

(3) 提供一些必须的特殊功能。

这些特殊功能必须以片内外设的方式来实现,如JTAG 口、等待状态发生器等。

TI公司将相关的片内外设分为两大类:片内外设和增强型片内外设。

其中片内外设主要包括串行接口、定时器、通用I/O引脚和标准主机接口(HPI8)。

增强型外设主要包括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主机接口(8位增强HPI-8、16位增强HPI-16)、DMA控制器。

所有的C54x DSP的CPU结构及功能完全相同,但是片内的外设配置多少不同。

任何一款C54x DSP拥有的片内外设都只是以上列举的片内外设的一部分。

片内外设的操作是通过相关的控制寄存器来实现的,寄存器被映射到数据存储空间的第0页(地址20h~5Fh)。

具体的映射关系如表6-1所示。

表6-1 C5402外设存储器映像寄存器地址(十六进制) 名称描述McBSP0数据接收寄存器220 DRR20McBSP0数据接收寄存器121 DRR10McBSP0数据发送寄存器222 DXR20McBSP0数据发送寄存器123 DXR10定时器0寄存器24 TIM定时器0周期计数器25 PRDDSP技术及应用·164·续表地址(十六进制) 名称描述定时器0控制寄存器26 TCR27 ―保留软件等待状态寄存器28 SWWSR块切换控制寄存器29 BSCR2A ―保留软件等待状态控制寄存器2B SWCRHPI控制寄存器2C HPIC2D~2F ―保留定时器1寄存器30 TIM1定时器1周期计数器31 PRD1定时器1控制寄存器32 TCR133~37 ―保留McBSP0 串口子块地址寄存器38 SPSA0McBSP0 串口子块数据寄存器39 SPSD03A~3B ―保留通用I/O引脚控制寄存器3C GPIOCR通用I/O引脚状态寄存器3D GPIOSR3E~3F ―保留McBSP1数据接收寄存器240 DRR21McBSP1数据接收寄存器141 DRR11McBSP1数据发送寄存器242 DXR21McBSP1数据发送寄存器143 DXR1144~47 ―保留McBSP1串口子地址寄存器48 SPSA1McBSP1串口子数据寄存器49 SPSD14A~53 ―保留DMA通道容许与优先控制寄存器54 DMPRECDMA子块地址寄存器55 DMSA带子块地址递增的DMA数据寄存器56 DMSDIDMA子地址寄存器57 DMSDN时钟模式寄存器58 CLKMD59~5F ―保留·164·第6章 DSP片内外设·165·6.2 可编程定时器C5402有两个片内定时器,主要用来产生周期性的中断。

Ch06 典型机电控制系统仿真实例

Ch06 典型机电控制系统仿真实例
平面倒立摆是在可以做平面运动的运动模块上装有摆杆组件,平面运 动模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XY 运动平台,另一类是两自由度SCARA 机械臂;摆体组件也有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很多种。如图 3 所示
图 3 平面倒立摆系列
7
4.倒立摆的特性
虽然倒立摆的形式和结构各异,但所有的倒立摆都具有 以下的特性: 非线性 不确定性 耦合性 开环不稳定性 约束限制
⎨ ⎩(I
+
ml2 )θ&&+ mgl sinθ
+ ml&x&cosθ
=
0
θ = π + φ 在φ=0附近微小变化,cosθ≈-1,sinθ≈-φ , 线性化得:

⎧(m + M
⎨ ⎩(I
+
ml
)&x&+ bx& − mlφ&& = u 2 )φ&&− mglφ = ml&x&
14
6.1 倒立摆系统仿真实例
P

mg
=
m
d2 dt 2
(l
cosθ
)
即 : P − mg = −mlθ&&sinθ − mlθ&2 cosθ
−Pl sinθ − Nl cosθ = Iθ&&
13
6.1 倒立摆系统仿真实例
一级倒立摆系统建模(3)
系统运动方程:
⎧(m + M )&x&+ bx& + ml cosθ ⋅θ&&− ml sinθ ⋅θ&2 = u
3g(M + m)

运筹学ch06

运筹学ch06
四*、非线性规划
第6章
无约束问题 第7章 约束极值问题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清华大学出版社
引 言



在科学管理和其他领域中,很多实际问题可归结为线性 规划问题。但也有很多问题,其目标函数和(或)约束条 件很难用线性函数表达。如果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含 有非线性函数,就称这种问题为非线性规划问题。 解这类问题需要用非线性规划方法。目前,非线性规划 已成为运筹学一个重要分支,在最优设计、管理科学、 系统控制等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般说来,由于非线性函数的复杂性,解非线性规划问 题要比解线性规划问题困难得多。而且,也不像线性规 划那样有单纯形法等通用方法。非线性规划目前还没有 适于各种问题的一般性算法,各个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 适用范围。
(6 14)
13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节 基本概念

1.3 凸函数和凹函数

1. 什么是凸函数和凹函数
设f(X) 为定义在n维欧式空间En中的某个凸集R上的函数,若对任 何实数α(0< α<1)以及R中的任意两点X(1)和X(2),恒有
f ( X (1) (1 ) X (2) ) f ( X (1) ) (1 ) f ( X (2) )
T
ai j wi / ,可得 wj
2 n n min ai j w j wi i 1 j 1 n wi 1 i 1
5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节 基本概念

2.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常表示成以下形式
min f ( X ) h i ( X ) 0, i =1, 2, m g j ( X ) 0, j 1, 2,…, l

ch06马尔可夫信源

ch06马尔可夫信源

Review of the last lecture
问题2&3:
• H(X)/矢量熵= H(X1X2…XN-1XN)/联合熵表示平均发一个消息 (由N个符号组成)提供的信息量。 • 平均符号熵:信源平均每发一个符号提供的信息量为
H N (X ) =
1 N
H (X1X 2 … X N )
• 极限熵:当N→∞时,平均符号熵取极限值称之为极限熵 或极限信息量。用H∞表示,即
• 这里利用了m阶马尔可夫信源“有限记忆长度”的根本特 性,使无限大参数N变为有限值m,把求极限熵的问题变 成了一个求m阶条件熵的问题。 • 状态一步转移概率p(ej /ei)是给定或测定的。求解Hm+1条件 熵的关键就是要得到p(ei)(i=1,2,…,nm) 。 p(ei)是马尔可夫 信源稳定后(N→∞)各状态的极限概率。 • 有限状态的马尔可夫链:状态空间的状态是有限的。 • 可列状态的马尔可夫链:状态空间I是{0,±1,±2,…}。
k =1
由图中看出: P( S = e / X = x , S = e ) = 0 ⎧ l 2 l 1 l −1 1
⎪ P( S = e / X = x , S = e ) = 1 l 1 l 1 l −1 1 ⎪ ⎪ ⎨ P( S l = e2 / X l = x2 , S l −1 = e1 ) = 1 ⎪ P( S = e / X = x , S = e ) = 0 l 3 l 2 l −1 1 ⎪ ⎪ ⎩
H ∞ = lim
N →∞
1 N
H (X1X 2 … X N )
Review of the last lecture
• 极限熵的存在性:当离散有记忆信源是平稳信源时,从 数学上可以证明,极限熵是存在的,且等于关联长度 N→∞时,条件熵H(XN/X1X2…XN-1)的极限值,即

金融工程学CH06-期权定价的离散模型——二叉树模型(上财)

金融工程学CH06-期权定价的离散模型——二叉树模型(上财)
衍生品的价值等于其在风险中性世界的期望收益以无风险利率贴 现的贴现值
Su
S0
VTu
V0
Sd
VTd
书上例子回顾
Su = 22 ƒu = 1 S ƒ Sd = 18 ƒd = 0
p是风险中性概率 20e0.12 ´0.25 = 22p + 18(1 – p ); p = 0.6523
或者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出:
期权V的空头和D份基础资产S组成组合P
DSTu – Vu
P DS -V
DSTd – Vd
假设存在D使得P是无风险的,即使得PT= DST –VT无风险,即P的收益等于 无风险的债券的收益
PT P0
BT B0
PT
P0 DST
- VT
P0
求解D和V0
形成方程组 解得:
DS0u -VTu DS0 -V0
举一个例子,某人投一次硬币。那么样本空间就是正 面和反面。此外如果该硬币是工整的,那么这个试验, 也就是投一次硬币的概率测度就可以确定了。它是: Prob({正面})=Prob({正面})=0.5 Prob(空集)=0 Prob({正面,反面})=1
概率测度Q
定义新的概率测度Q
qu =ProbQ{ST
DS0d
- VTd
DS0
-V0
D VTu - VTd
S0 u - d
V0
-
1
PT
DS0
1
u
-d -d
VTu
u u
-
d
VTd
d u
股票预期收益的无关性
当根据股票价格为期权估值时,我们不需要考 虑股票的预期收益
风险中性定价
VT =e-rT [ p VTu + (1 – p )VTd ] 变量 p 和(1 – p )可以解释为风险中性的上涨和下跌概率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模拟部分ch06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模拟部分ch06
AV f ( )
输入
放大电路
输出
前两章分析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时,是假设电路中所有耦合电容 和旁路电容对信号频率来说都呈现非常小的阻抗而视为短路;FET或 BJT的极间电容、电路中的负载电容及分布电容对信号频率来说都呈 现非常大的阻抗而视为开路。
5
华中科技大学 张林
6.1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为简化分析,设低频区内,有
1
Cs Rs
则Rs可作开路处理
Cb1 g
. d Id

Rsi .
+ Vi Rg . Vs -

+ . Vgs -
s
. gm Vgs
Rd Cs
Cb2 RL
Cb1 g +
Rsi
+ . Vs -
. Vi Rg -

. Vo

. d Id
Cb2


. Vgs
. gm Vgs

. d Id
Cb2


. Vgs
. gm Vgs
- s
Rd
. RL Vo
Cs -




Vo

RL


Rd
1

gmVgs


Rd

RL

jCb2

由前两个方程得
gmVgs 1
1 1

Rg 1 Vs

gm jCs
Rsi Rg jCb1
19
华中科技大学 张林
幅频响应 AVL
1 1 ( fL / f )2
当 f fL 时,
1
AVL

CH06 用例图

CH06 用例图

• • • • •
用例和用例驱动开发 如何阅读用例图
如何绘制用例图
用例图应用说明 本章小结
用例模型的运用方法


用例
预订房间
增量开发的用例模型
模型的无缝转换
用例实现 类
确定:系统范围 标识:关键用例 描述:基本描述 标识:大部分用例 详细描述:关键用例 简单描述:其它用例 开发:关键用例 详细描述:重要用例 确定:优先级
用例驱动开发过程


知名的“用例驱动”的开发过程有两个,一个就是重型 的RUP,另一个则是“离地1000公尺”的ICONIX

在这些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首先捕获客户的需求,并 以用例的形式组织成用例模型。然后分析并设计系统来 满足这些用例,因此在用例模型之后就是分析模型,接 着是设计模型和实施模型。在实现了整个系统之后,还 将根据用例模型设计出测试模型来对系统进行验证
…… 3.事件流: 3.1 基本事件流 1)图书管理员向系统发出“新增书籍信息”请求; 2)系统要求图书管理员选择要新增的书籍是计算机类还 是非计算机类; 3)图书管理员做出选择后,显示相应界面,让图书管理 员输入信息,并自动根据书号规则生成书号; 4)图书管理员输入书籍的相关信息,包括:书名、作者、 出版社、ISBN号、开本、页数、定价、是否有CDROM; 5)系统确认输入的信息中书名未有重名; 6)系统将所输入的信息存储建档。 3.2 扩展事件流 5a)如果输入的书名有重名现象,则显示出重名 的书籍,并要求图书管理选择修改书名或取消输入; 5a1)图书管理员选择取消输入,则结束用例,不做存储建档工作 ; 5a2)图书管理员选择修改书名后,转到5) 4.非功能需求:无特殊要求
UC02.修改书籍信息 UC0.查询外借信息

Ch.06 总供给

Ch.06 总供给
将方程(3b)、方程(7)和方程(8)三 个方程放在一起,可得
Y Y * Pt 1 P Pt Y*
e t 1
(9)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
Pt 1 P 1 (Y Y *) (10)
e t 1
该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如果本期的产出高 于充分就业的产出Y*,那么,下一时期供 给曲线就会上移到AS‘。如果本期的产出低 于充分就业的产出,那么,下一时期供给 曲线就会下移到AS”。(见图6-10)
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高度,即预期通货膨 胀水平,面对厂商和工人预期的变动,随 着时间的推移上下移动。
当较高的总需求促使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 斯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通货膨胀就会发 生。如果通货膨胀持续发生,人们会开始 预期未来将发生通货膨胀,从而短期菲利 普斯曲线向上移动。
菲利普斯曲线
e
(4) (5)
(u u*)
e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特征:
预期通货膨胀全部变成实际通货膨胀。 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失 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
图6-7给出了 1980年代初 期和2000年 代初期(通 货膨胀一直 以大约2%速 度上升的时 候)程式化 的菲利普斯 曲线。
供给冲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变动的另一原 因。
油价上涨:供给冲击的一个典型例子。 油价上涨(不利的供给冲击)直接导致企业 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上升,总供给曲线左移, 物价上升,产量减少(失业增加),菲利普 斯曲线右移。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供给冲击的作用
图8 供给的不利冲击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供给冲击的作用
第06章 总供给

食品可追溯体系ch06se01(02)

食品可追溯体系ch06se01(02)
7
三、耳标
1、畜禽标识: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 禽信息的标识物。 2、耳标:加施于牲畜耳部,用于证明牲畜身份,承载 牲畜个体信息的标志物。由畜禽种类代码、县级行政 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条码(二维 条码)组成 。
8
四、电子耳标—RFID技术的使用
一、
射频识别标签
对于活体动物而言,采用RFID动物耳标,既具有其标识的全球唯 一性,又具有标识的防破坏性,已经广范地被发到国家所采用。 例如在澳大利亚,由政府监管部门建立互连网畜牧公共监管平台,并 向农民优惠提供具有唯一识别编码的RFID电子耳标。农民用RFID标签 每标识一头饲养的动物,就上专门的网站进行注册登记一次,并随后 记录该动物在饲养过程中各种重要信息,该信息将成为日后农民进行 活体动物交易时买主最为关注的信息之一。在饲养阶段,必须实现动 物个体标识,实行个体管理才能实现有效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基于中国目前的国情,一些大型肉类企业为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基 本实行了“公司+基地+农户”式的产业化经营。
6
3、建立牲畜的养殖记录档案
一、 ■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 出场日期; ■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 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畜禽养殖代码 畜禽养殖代码由6位县级行政区域代码 和4位顺序号组成畜禽养殖代码由县级 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备 案顺序统一编号,每个畜禽养殖场、养 殖小区只有一个畜禽养殖代码
第六章 利用RFID技术实现在食品可追溯
第一节 RFID技术
1
一、RFID的基本原理
2
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简单 PTS法
特点
适合的 作业
精度
作为宽裕 率的方法
其它
现场自行 分析时也 适用
容易学,分析效 所有周期作业,虽然不太高, 不使用 率高,不必定额 但是,周期短、但在作业要素 同一作业要素 出现的种类多 重复多次时不 时较好。 适用。 时间值的测定 不使用 精度极高。有 必要通过小组 定额来提高定 额精度
75分法
1.观测时间为18s 你的评比为100 正常时间= 18x100/75=24s 2.观测时间为16s 你的评比为112 正常时间= 16x112/75=24s 3.观测时间为28.8s 你的评比为63 正常时间= 28.8x63/75=24s
4、评比时的注意事项 、 ☆有效操作 ☆用力大小 ☆困难操作 ☆需要思考的操作 5、决定正常时间的代表值 、 1)、整个操作的正常时间为每个操作单元的观测时间乘 以每个单元的评比百分率(时间研究人员的评比/正常评比) 相加,并除以观测次数:
40 60 80
50 75 100
67 100 133
3.2 4.8 6.4 8.0 9.6
100 125
167
120 150
200
3、单元观测时间与正常时间的关系 、
研究人员的评比值 每个操作单元的观测时间× 正常评比
研究人员的评比值 式中: 正常评比
称为评比系数,正常评比
正常时间=
为60分法为60分,100分法为100分研究人员的评比即研究人 员对操作人员所给予的分数。举例如下:
由于计算 机技术的 应用,采 集数据很 容易。
第三节 时间研究的步骤
标准时间 = 平均操作时间×评比+宽放 • 第一步:收集资料 (表9-1, 9-2, 9-3) •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⑴易于分辨的起终点 ⑵单元时间越短越好 (>=4DM, 1DM=1min/100) ⑶人机操作分开 ⑷尽量分解单元人工操作为基本动作 ⑸可变与不变单元的分开 ⑹规则单元、间歇单元和外来单元分开 ⑺特定的说明
选择研究的作业
• 新作业,过去没有标准时间; • 原有作业方法和材料发生变化,必须修订原有的 标准时间; • 生产中出现瓶颈,要研究改进措施; • 配合方法研究,确定更合理的作业方法; • 为实施新的工资奖励制度做准备; • 某些作业成本过高,要研究改进措施。 • 选择操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间研究的工具
• 秒表(停表、马表):时间研究用以计时的工具多
∑ (单元观测时间× 单元评比百分率) = ∑ 单元正常时间 正常时间(代表值) =
第六章 时间研究
只有尊重时间规律,才能驾驭时间
第一节 概述
时间研究的定义
• 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 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 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 时间 • 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操作者必须是一个合
格的工人,该工作适合他做。操作者对该项工作必须受 过完全训练。工作速度正常,无紧张感,也不能故意拖 延时间,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
• 第三步:时间测量 1、测时的方法及时值的记录 1)归零法:第一单元开始,开动秒表,第 一单元结束时,即
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表针回复到零位。次一单元开始, 再开动秒表。
2)累计测时法:象下棋时对二人的计时。 3)循环测时法:参照上一章秒表计时方法。 4)连续测时法:当第一单元开始时,开动 秒表,在整个测时
工作抽样 把工作抽样法 法 和定额法组合 起来,求净时 间。制定效率 高。 PTS(定额 不必定额,但 时间标准 在分析时需要 体系) 时间。
不经常用 不太高。虽然被 定额精度所左右, 但与秒表法相比, 定额更困难 精度和稳定性高。 不使用 根据对象作业也 有精度不高的时 候。
如果容易制定 定额,这是一 种很使用的方 法 作业开始前能 估计标准时间
评比举例
60分法
1.观测时间为18s 你的评比为80 正常时间= 18x80/60=24s 2.观测时间为16s 你的评比为90 正常时间= 16x90/60=24s 3.观测时间为28.8s 你的评比为50 正常时间= 28.8x50/60=24s
100分法
1.观测时间为18s 你的评比为133 正常时间= 18x133/100=24s 2.观测时间为16s 你的评比为150 正常时间= 16x150/100=24s 3.观测时间为28.8s 你的评比为83 正常时间= 28.8x83/100=24s
为1/100的分秒表,表面有100个小格,长计每分钟转1 周,1小格即代表(1/100)分钟。短针表面分30格,每 半小时转1周,1格代表1分钟。
• 观测板:观察板主要用来安放秒表和时间研究表格 • 时间研究表格:记录一切有关的资料 • 其他工具:
第二节 标准时间制定方法
方法
秒表法
特点
使用秒表,容 易实现
剔除了异常值后,每一操作单元所有时间值的算术平均 数,即为该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即: 每一单元的 平均操作时间=
∑(观测时间值)
观测次数
• 第四步:评定正常时间 第四步:
1、评比与正常时间 、 上述平均操作时间为该操作者的平均操作时间,因此 人的动作可能比标准动作快,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以 还不能作为标准时间,必须利用“评比”予以修正,使其 成为不快不慢的正常时间。 所谓“评比”,就是时间研 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 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比较。因此,时间研究人员必须 能在自己头脑中建立一个理想的速度(正常速度),然后 再根据这个理想速度去评比操作者动作的快慢。 关于正常速度请参阅(ch8-时间研究概述)
i
1 7
2 3 5 6
4 5 8 7
6
7 8 6
9 10 合计 6 7 65 429
∑ xi
6 7
( ∑ xi)2 49 25 36 64 49 36 49 36 36 49
代入公式得: 2 N = 40 10X429-(65)2 65 =24.6=25(次)
已测了10次,需再测15次。
4、决定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N = 40
n
xi2-( ∑ xi)2 i=1 i=1

n
n
n

2 xi
i=1
xi---每一次秒表读数
; n--试行先观测的次数
例如,某一单元试行观测10次,结果如下: 7,5,6,8,7,6,7,6,6,7 平均误差 5% ,可靠度95%,问需观测多少次? n n 先求 ∑ xi和 ( ∑ xi)2 ,列表如下: i=1 i=1
微细动 记录在媒介质上,短周期作业、 但是周期短、 作的影 成本较高 同一作业要素 像研究 重复多次时不 法
适用
分析时耗 费时间
数学方 如果能收集好数 作业条件变化 由于一般使用 往往包括 据,则是最经济 多的作业,事 没定额的数据,宽裕率 法
迅速的方法。有:物工作,作业 所以精度不很 多重回归、LP、 场地不固定的 高 实验逐渐逼近法。作业
时间研究的用途
决定工作时间标准,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 制定标准时间作为工资制度的依据 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 决定标准成本,并作为标准预算的依据 决定机器的使用寿命,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 的平衡。 • 对于新作业,用于制定标准时间。 • 对于旧作业,因原有作业方法或材料发生变化, 用于修订原有标准时间。 • • • • •
外来单元在某单元内任何时间发生:在该单元的T栏内 记下英文字母,其他同前(见第5 周程)。 外来单元时间很短:则同单元时间一起记录在 该单元时 间内,同时在该单元T栏内记一英文 字母,并于说明栏内 说明该单元情况(见第6周 程)。
3、剔除异常值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某一 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超出正常范 围的数值”。 剔除异常值的方法有多种,此处介绍最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如下: 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 x1,x2,x3,---xn 则平均值为: ∑ xi x1+x2+x3+---+xn
适合的 作业
精度
作为宽裕 率的方法 不经常用
其它
普及率最高
全体周期作业, 中等精度,几乎 月产量100以上, 被定额的精度所 循环期在50DM 左右 以下时,PTS法 或细微动作法有 时也适用。 非周期作业、小 组作业、周期长 的作业、间接作 业 在短周期作业中 重复多的作业, 50DM以下的作 业
过程中不使秒表指针回零,而任其继续走动,仅当每一单元完毕 时看指针并记录其表面时间(R值)。待全部记录完毕,再将两相邻 单元的表面时间相减,以求得每一单元时间(T值)。
1 T R T
2 R
3
4
5
T R T R T R 09 09 06 15 13 28 04 32 8 40
2、现场情况的记录
• 如测时来不及记录某一单元的时间,则应在该单元“R”栏中记 “X”或“M”,表示失去记录。(见223页图9-4中第1周程) • 如在操作中发现操作者省去某一单元,则应在该单元的“R”栏 中划一斜线“/”,表示省去。(见第2周程) • 如操作者不按照单元的顺序进行,则在该单元的“R”栏内划一 横线“一”,并于横线上记完毕时间,横线下记开始时间。( 见第3周程) • 外来单元的发生可能有三种情形: 正巧在某一单元完毕时发生:此时,于次一单元的“T”行 内注英文字母,如第一次发生记A,第二次发生记B,如此 类推。同时,于时间研究表右边“外来单元”R栏的横线下 方记入外来单元开始时间,横线上方记入完毕时间,其完 毕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即为该外来单元的时间,记入“外 来单元”的T栏,并将内容记入“说明”栏内(见第4周程 )。
操作水平与评比值 评 比
正常 =60 正常 =75 正常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