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分子运动论2
大学物理(第三版)热学 第二章
一、 理想气体的微观图象
1. 质点 P nkT P 0
在 T 一定的情况下 n 值小 意味着分子间距大 2 .完全弹性碰撞
3. 除碰撞外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f=0
范德瓦耳斯力(简称:范氏力)
f
斥力
合力
r0
O
s
10 -9m r
d
引力
分子力
气体之间的距离
r 8r0 引力可认为是零 可看做理想气体
第3步:dt时间内所有分子对dA的冲量
dI dIi ix 0
1 2
i
dIi
nimi2xdtdA
i
dIi
2ni mi2xdtdA
第4步:由压强的定义得出结果
P
dF dA
dI dtdA
i
ni
m
2 ix
i dA
ixdt
P
dF dA
dI dtdA
2.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双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
i3 i5 i6
二、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条件: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下 1.每一平动自由度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
1 2
kT
1 3
3 2
kT
1 2
m
1
3
2
1 2
m
2 x
1 2
m
2 y
1 2
m
2 z
每一平动自由度的平均动能为 1 kT
2
2.平衡态 各自由度地位相等
每一转动自由度 每一振动自由度也具有 与平动自由度相同的平均动能 其值也为 1 kT
分子动理论2(玻耳兹曼分布范氏自由程)
程
目录
• 引言 • 玻耳兹曼分布 • 范氏自由程 • 玻耳兹曼分布与范氏自由程的关系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玻耳兹曼分布
描述气体分子在平衡态下,分子 速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范氏自由程
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所走的 平均距离。
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物理学
气体分子运动论、热力学、统计物理等领域的基 础理论。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探索更深 入的理论和模型。
2
我们需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将分子动理 论与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科研人才,加强 科研队伍的建设,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提供 有力的人才保障。
03
范氏自由程
范氏自由程的定义
01
范氏自由程是指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所走的平均距离。
02
它与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分子的平均热运动速度有关 。
03
范氏自由程是分子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气体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特性。
范氏自由程的推导
01
通过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分子的平均热运动速
范氏自由程则可以用来研究气体分子的输运性质,如扩散、 热传导和黏滞等现象。通过对范氏自由程的研究,可以深 入了解气体分子的微观运动规律。
对微观世界理解的意义
01
玻耳兹曼分布和范氏自由程对 于我们理解微观世界具有重要 的意义。
02
通过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运动规律,从而深入探究物 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这个分布函数描述了分子在某一特定速度v下的概率密度,反 映了气体分子速度分布的概率特征。
《分子运动论》课件
分子光谱的应用
01
02
03
化学分析
通过分析物质的分子光谱 ,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 成和结构。
环境监测
利用分子光谱技术可以监 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 分布。
生物医学研究
分子光谱技术可以用于研 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05
CATALOGUE
分子力学的应用
分子力学的物理意义
分子力学可以用来模拟药物分子的结 构和性质,从而优化药物的设计和开 发。
材料科学
通过分子力学模拟,可以预测新材料 的性质和行为,为材料的设计和改进 提供指导。
化学反应动力学
分子力学可以用来模拟化学反应过程 中分子的结构和运动,从而深入理解 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速率。
生物学研究
分子力学可以用来模拟生物分子的结 构和行为,从而揭示生命过程的奥秘 和疾病的发生机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量达到平衡状态。
04
CATALOGUE
分子光谱学
分子光谱的分类
发射光谱
物质通过某种方式获得能量后 ,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再从 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释放出的
光谱。
吸收光谱
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后,电 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再回 到基态时吸收的光谱。
转动光谱
分子内部的原子或分子的转动 产生的光谱,通常在远红外波 段。
总结词
介绍分子动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分子动理论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学反应动力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 通过研究分子的运动规律,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为各个领域的科学研 究和技术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同时,分子动理论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之
分子运动论-2+
k
1 2 mv
2
3 2
kT
温度是平均平动动能量度
2、
pV
M
RT
k
3 2
kT
§4 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个别分子的速率是偶然的,大量分子速率 分布是稳定的 N个分子,在平衡下 , 速率大小分布在
分子是一个直径为10-8cm的弹性小球. *平均碰撞频率 Z : 每个分子平均在单位时间内与其它分子相碰次数. 思路: 相对平均速率 V r
考虑某个分子相对于其它分子以 V r 速率运动,其它
分子静止不动。 分子间碰撞是弹性, 每碰撞一次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以分子的有效直径为半径 d
2
B
RT
*理想气体内能 = 总动能+总弹性势能
Ek M t r s
RT
E
2
p
M s
2
RT
E内
M t r 2s
RT
2
E内
M t r 2s
RT
2
*理想气体内能决定于分子的自由度和气体的绝对温度. 理想气体内能变化与状态量T有关,与过程无关.
例:理想气体的内能
1 1
N
1
2 2
N
2
i i
N
i
分子速率的实验测定--伽尔顿实验和兰眉尔脱测量
个别分子的速率是偶然的 大量分子速率分布是稳定的
v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课件
物理中所说的分子指的是: 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规律的微 粒,包括组成物质的原子、离 子或分子。
新知讲解
阿伏加德罗常数NA:1摩尔(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叫
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6.021023 mol1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扩散 布朗运动 热运动 引力
斥力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 三册 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课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 三册 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课件
板书设计
分子动理论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布朗运动
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演示:向A、B两个量筒中分别倒 入5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再将A量筒 中的水倒入B量筒中,观察混合后液 体的体积。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 三册 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课件
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 三册 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课件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演示实验:用显微镜追踪炭粒的运动。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 三册 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课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 三册 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课件
新知讲解
①什么是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B.0 ℃的物体中的分子不做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
C.热运动是单个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D.热运动是大量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论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相信,物质具有不同于微观粒子的更高级的形式。
牛顿的经典力学已经将宏观物体的运动完全解释清楚了,然而新的物理学必须从研究微观粒子开始。
1949年,美国科学家汤姆生和英国科学家薛定谔提出:微观粒子的运动,可以用波函数(即分子轨道)来描述。
它说明粒子不仅在空间中的位置会变,而且在时间中也是不断地改变的。
这种波函数是一个复数,在复平面上取极坐标,极坐标是空间中的三维坐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为了能够定量地描述粒子的运动,他们把电磁波引进了这个新的复数,从此,就产生了波动方程,或称薛定谔方程。
生物化学的分子运动论是在总结了电化学的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13年,俄国物理学家弗洛伊德等人建立了“电解质溶液”的概念,把电解质看成是在溶液中溶解的原子和分子的集合体。
他们设想电解质中存在着这样的微粒群,并在每一个微粒群中假定相应的电磁场。
他们还做了如下的假定:在微粒群之间充满着连续的分布电导,其数值大约是当时可测得的最小电阻值的一万亿分之一。
由于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限制,他们认为这样的场是不存在的,但实验证明电导的存在是正确的,并且发现,它只不过是一些像离子的小颗粒而已。
这种假定所涉及的问题还很多,例如,如何把溶液看成一个整体,如何解释扩散现象,等等。
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刚刚开始,量子力学的发展又把电化学的分子运动论推向前进。
“分子动力学”(即经典力学和热力学在高温下体系的复杂状态中的综合),已经开辟了分子物理学的新天地。
20世纪初,人们发现,对于许多极其微小的物体来说,外界对它的作用不仅要通过力,而且还要通过热的形式才能实现。
这样,热传导的特性就成为微观粒子普遍具有的一种运动特征。
因此,人们推测,在分子内部除了受到分子间的作用力外,还存在着不同于分子间的某种强度较弱的力。
物理学家们根据经典物理学理论和统计力学的方法,研究和探索分子的内部结构,逐步形成了分子运动论。
后来,又加入了量子力学,这就组成了分子运动论,它几乎包含了当时物理学中关于分子的各种理论。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例题】解释扩散现象,并计算两种不同浓度气体混合后的扩散速率。
【解析】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遵循分子动理论。扩散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_diff = (D * (c_1 - c_2) / L) / 2
其中,D是扩散系数,c_1和c_2是两种气体的初始浓度,L是两种气体之间的距离。将给定的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到两种不同浓度气体混合后的扩散速率。
1.分子动理论的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思维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布朗运动的视频,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速度分布等核心概念。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中分子热运动的表现。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通过动画、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形象地展示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
3.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将分子动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对于分子动理论的抽象思维,可以通过比喻、类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论(也称为统计力学)是一种解释物质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之间关系的理论,它试图描述分子和原子内部的动态运动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
19世纪初,得到旋转分子动理论的布朗、威也尔特与光散射十分相关的瑞利与斯托克斯,分别在不同的研究领域逐渐奠定了分子运动论。
直到19世纪中期,基于测量逸散运动微粒作用的声学现象和热力学 observations ,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物质中存在着微观的自由粒子运动。
分子运动论认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表示固体或液体的物质由分子或原子间的吸引力和相应间距的保持而保持,而气体则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和运动来定义。
在这个理论中,分子和原子具有动力学属性,例如质量、速度和动量,它们可以自由移动和相互交互。
分子运动论解释物质的热性质和热状态,例如温度和热容量。
温度被视为分子或原子运动动能的平均值,而热容量则是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比例。
分子运动论还可以解释物质的传导性,电导性和扩散性质。
分子运动论在化学、物理学、工程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有效的预测和解释物质的微观和宏观行为的工具,例如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反应动力学。
分子运动论也引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如动力学理论和量子力学,这些理论扩展了分子运动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
分子运动论课件
速率 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 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dN f (v)dv N
v--v+dv内分子数占总分子数 的百分比。
v2
v1
N2
f(v)dv
N1
dNN NN
v1--v2内分子数占总分子数
的百分比。
f(v)dv=1
归一化条件
0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f(v)42m k T3/2v2em2v/(2kT )
B
B << A, A 改变很小,TA 基 本是原来体系 A 的温度
热胀冷缩特性,标准状态下,冰水混合, B 上留一刻痕, 水沸腾,又一刻痕,之 间百等份,就是摄氏温标(oC)。
10-1-3 理想气体温标
用水银或酒精的热胀冷缩特性,温标不准确 用理想气体的波义耳定律,可以给出理想气体温标
PV=const.(温度不变)理想气体严格遵守波义耳定律
kT
n2k
T
总压强为 PP 1P 2 N V 1k TN V 2k T
n 1k T n2k T
例1:如图所示,求容器最后的压力。
1
V1
P0 1atm 2
V2
t1 1000C
V1
t2 00C V2
t0 270C
V1 5l V2 2l
'11 '22
P0V1 1 RT0
P1V1'1 RT1(1)R1T
------称为热力学。
优点:可靠、普遍。 缺点:未揭示微观本质。 2.微观法.
物质的微观结构 + 统计方法 ------称为统计力学
其初级理论称为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动理论)
优点:揭示了热现象的微观本质。 缺点:可靠性、普 遍性差。
003分子运动论2
2
v2
v1
∫
f (υ ) dυ =
v2
v1
∫
dN N
v1
v dv
v2
v
速率在v1—v2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3) 曲线下的总面积 ∞
∫ f (υ ) dυ
0
∞
=
∫
0
∞
dN N
=1
∫
0
f ( v )dv = 1
归一化条件
三、物理量的平均值
1) Nf (v )dv = dN 速率v附近dv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
3 3 ε k = kT = × 1.38 × 10 − 23 × 273.15 = 5.65 × 10 − 21 ( J ) 2 2
[例5-5] 三个容器内分别储有1mol氦气, 1mol氢气和 1mol氨气。将它们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若它们 的温度都升高1K,则三种气体的内能的增加值分别是多 i i 少? Δ E = RΔ T E 解: mol = RT 2 2 3 H e : i = 3 ΔE = RΔT = 12.5( J ) 2 5 H 2 : i = 5 ΔE = RΔT = 20.8( J ) 2
Nf (υ ) ——速率υ附近单位速率区间的分子数 Nf (υ ) dυ ——速率υ附近dυ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 1859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得到的理想气体速率分布定律:
∫
∞
0
f ( v )dv = 1
速率分布函数 f (v ) = 4π ⎛ m 0 ⎞ v e ⎟ ⎜
2
3
⎝ 2πkT ⎠
m0v 2 − 2 2 kT
归一化条件
各种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 称为概率的归一化条件。
分子运动论的三项主要内容
分子运动论的三项主要内容
分子运动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描述了微观世界中分子的运动方式。
以下是分子运动论的三项主要内容:
1.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是分子在空间中移动的距离,反映了分子在空间中的运动范围。
根据分子运动论,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是分子克服表面阻力所做的功,而分子势能则是分子在空间中所处的势能状态。
2. 分子的相对运动
分子的相对运动是指分子相对于其他分子或参考系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方式。
根据分子运动论,分子的相对运动可以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来描述。
这些相互作用力包括电磁力、引力和斥力等。
3. 分子的宏观运动
分子的宏观运动是指大量分子在宏观世界中的运动方式。
根据分子运动论,分子的宏观运动可以归结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的随机运动。
在宏观世界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通常被看作是物体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而分子的随机运
动则导致了物体的宏观运动。
分子运动论提供了一种描述微观世界中分子运动方式的理论框架,也为人们对分子运动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此外,分子运动论还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的宏观运动方式,并为现代物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分子运动论的三项主要内容
分子运动论的三项主要内容分子运动论是自然科学中的一种理论,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运动的规律。
一、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分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组成的。
根据分子运动论,物质是由大量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分子构成的。
这些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它们以高速度作无规则的直线运动,并且不断地发生碰撞。
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运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静电力和化学键等。
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子可以形成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的物态。
在固体中,分子间的引力较大,分子间的距离较小,分子的运动较为有序;在液体中,分子间的引力较小,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的运动较为无序;在气体中,分子间的引力几乎可以忽略,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的运动非常自由。
三、分子运动的规律根据分子运动论,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分子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布朗运动和扩散。
布朗运动是指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不断地做无规则的、不可预测的运动。
这种运动是由于分子的碰撞和推动所导致的,它是分子运动论的重要实验证明之一。
扩散是指分子在浓度梯度作用下的自发性运动。
当浓度差存在时,分子会自发地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直到达到均一分布。
分子运动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运动的规律是分子运动论的三个主要内容。
通过研究分子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基础。
分子运动论的发展
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分子运动论是热学的一种微观理论,它是以分子的运动来解释物质的宏观热性质。
它理论的依据是有两点:一个是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另一个是热现象是这些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1658年伽桑狄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假设;1738年,D .伯努利发表了《流体动力学》一书,并用专门的篇幅讨论了分子运动问题,得到了比玻意耳定律更普遍的公式。
1850年,克劳修斯发表了热力学方面的首篇论文,他从热和功的等当性认识到热是分子运动形式的体现。
范德瓦耳斯发展了玻意耳、伯努利、克劳修斯等人的研究成果,这些实验结果为他的工作提供了实践基础。
1、分子运动论的早期研究分子运动论的兴起,与原子论的复活有密切联系。
1658年伽桑狄(Gassendi )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他假设分子能向各个方向运动,并由此出发解释气、液、固三种物质状态。
玻意耳(Boyle Rober ,1627~1691)在1662年从实验得到了气体定律,并从分子的角度提出压强的概念。
他把气体粒子比作固定在弹簧上的小球,用空气的弹性解释气体的压缩和膨胀,从而定性地说明了气体的性质。
牛顿对玻意耳定律也作过类似的说明,他认为: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的原因是由于气体粒子对周围的粒子有斥力,而斥力的大小与距离成反比。
胡克(Hooke Robert ,1635~1703)则把气体压力归因于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
到18世纪和19世纪初,由于热质说的兴盛,从而决分子运动论受到了压抑。
早在 1716年,瑞士人赫曼(J .Hermann ,1678—1733)对热是一种运动的确定数量关系提出一个理论认为:“成分相同的物体中的热是热体的密度和它所含粒子的乱运动的平方以复杂的比例关系组成。
”这里的“乱运动”就是分子的平均速率,这里的“热”就是指的压强;他的观念可以表述为一个公式:2υρK p =,其中p 为压强,υ为分子平均速率,ρ为密度,K 为一常数,仅仅取决于物体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三种速率
⎛ m0 ⎞ f (v ) = 4π ⎜ ⎟ ve ⎝ 2πkT ⎠
2
3
m0v 2 − 2 2 kT
f (v)
1) 最概然速率 (最可几速率)
q (v) = ∫ q (v) f (v)dv
0
∞
vp =
∞
2kT = m0
df (v ) =0 dv
2 RT RT ≈ 1.41 M mol M mol
av 0 + av 0 = 1 ∴ a =
2 v0
2v 0
v
① ②
表氧的分布函数的曲线为:
v
o
(1) 曲线 ① (2) 曲线 ②
[例5-13] 图示的曲线分别表示了氢气和氦气在同一温 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的分布情况。由图可知,氢 f(v) 气分子的最可几速率为( B) (A) 1000m/s (B) 1414m/s (C) 1732m/s (D) 2000m/s
混合前的总内能为:
混合后,气体的温度变为T,总内能为: ⎛ 3 5T1 ⎞ 3 5 E = ν 1 RT + ν 2 RT = ⎜ + ⎟ν 1 RT 2 2 ⎝ 2 2T2 ⎠ 由于混合前后总内能相等,即E0=E,所以有 8T1 8 3 5T1 = 284 K ν 1 RT1 = ( + )ν 1 RT ⇒ T = 3 + 5T1 / T2 2 2 2T2
§5-4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 一、自由度 — 确定一物体的空间方位所需的独立坐标数 1、质点的自由度 3个
火车:被限制在 一曲线上运动 自由度为1
轮船:被限制在 一曲面上运动 z 自由度为2 (经度、纬度)
飞机:自由度为3 (经度、纬度、高度)
γ
β α y
2、刚性细杆的自由度
5个 x
cos2 α + cos2 β + cos2 γ = 1
质心 3个 平动自由度 转动 2个 转动自由度
o
非刚性细杆 刚性细杆自由度加一个振动自由度 6个 3. 不规则刚体的自由度 6个 z o x 平动t 转动r 总自由度i 单原子分子 刚性双原子分子 刚性多原子分子 3 3 3 0 2 3 3 5 6
质心 3个 平动自由度 转动 3个 转动自由度 4. 刚性分子的自由度
y
※刚性CO2分子自由度为 5
二、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3 1 2 1. 推导:分子平动动能 ε k = 2 m0 v = 2 kT 1 3 2 2 2 即: m 0 (v x + v y + v z ) = kT 2 2 1 1 1 2 2 2 2 2 2 1 m 0 v x = m 0 v y = m 0 v z = kT ∵vx = vy = vz 2 2 2 2 1 kT 各平动自由度具有相等的平均平动动能 2 2.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温度为T 的平衡态下, 1 气体分子每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为 2 kT
o
v (m/s)
1000
[例5-14] 处于平衡态的理想气体,其分子的速率分布 Δ 曲线如图所示。设 v p 表示最概然速率, N p / N 表示分布 在 v p → v p + Δv 之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 当温度降低时,则( C ) f(v) Δ (A) p 减小, N p / N 也减小 v Δ (B)v p 增大, N p / N 也增大 Δ (C) p 减小, N p / N 增大 v v (m/s) o v p v p + Δv Δ (D) p 增大, N p / N 减小 v
1 i i i N 2 mu 2 Nmu = ν RΔT = RΔT = NkΔT ΔT = 2 2 NA 2 5k 2
§5-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概率
补充:
概率 概率
统计平均值 统计平均值
分布函数 分布函数
在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中,某种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的大小。 概率定义式 在很多次的试验中
某事件X 出现的概率 事件X出现的次数 试验总次数 若可能事件有 种 试验总次数
3 3 ε k = kT = × 1.38 × 10 − 23 × 273.15 = 5.65 × 10 − 21 ( J ) 2 2
[例5-5] 三个容器内分别储有1mol氦气, 1mol氢气和 1mol氨气。将它们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若它们 的温度都升高1K,则三种气体的内能的增加值分别是多 i i 少? Δ E = RΔ T E 解: mol = RT 2 2 3 H e : i = 3 ΔE = RΔT = 12.5( J ) 2 5 H 2 : i = 5 ΔE = RΔT = 20.8( J ) 2
f (υ )
T1
T2
vp =
T3
2 RT = M mol
2kT m0
o υ p υp υ p 1 ∴ m1 > m 2 2) T 相同的两种气体 υ p ∝ f (υ) m1 m0 m2 同一温度下,气体分子质 量越小,速率大的分子数越 多;分子按速率分布越均匀。
1
2
∴ T3 > T2 > T1 对同一气体,温度越 高,速率大的分子数越多; 分子按速率分布越均匀。 υ
υp
2) 平均速率
υ
υ2
v
8 RT 8kT RT = ≈ 1.60 v = ∫ vf (v)dv = πm πM mol M mol 0 0 3) 方均根速率
v 2 = ∫0 v f (v )dv
2
∞
3kT = m0
v
2
=
v p< v < v 2
3kT = m0
3 RT ≈ 1.73 RT M mol M mol
0
2
v2
v1
∫
f (υ ) dυ =
v2
v1
∫
dN N
v1
v dv
v2
v
速率在v1—v2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3) 曲线下的总面积 ∞
∫ f (υ ) dυ
0
∞
=
∫
0
∞
dN N
=1
∫
0
f ( v )dv = 1
归一化条件
三、物理量的平均值
1) Nf (v )dv = dN 速率v附近dv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
1) M mol 相同, v p ∝ T
3
0
υp υp
1
2
υ
3) 不要问速率刚好等于某一值的分子数多少,没有意义。
五、分子速率的实验测定 自己看书 [例5-9] 已知f(v), 求v>vp范围内分子的平均速率表达式。 解:υ
=
=
大于v p的分子速率和 大于v p的分子个数 ∞ ∞ ∫ υ dNυ N ∫ υf (υ )dυ
v2
1
∫ 5)
v2
v1
q ( v ) Nf ( v )dv
v2 v1
∫
∫ =
Nf ( v )dv
∞
6) q (v ) = ∫0 q(v ) f (v )dv 物理量(q量)的平均值
q(v ) f (v )dv 速率在v —v 范围内 v1 1 2 v2 的分子的q量平均值 f (v )dv ∫
v1
v2
6 NH 3 : i = 6 ΔE = RΔT = 24.9( J ) 2
[例5-6] 一容器被中间的隔板分成相等的两半,一半装 有氦气,温度为250K;另一半装有氧气,温度为310K。 二者压强相等。求去掉隔板两种气体混合后的温度。 解:混合前,对He气:PV1 = ν 1 RT1 对O2气:P2V2 = ν 2 RT2 1 ν 由于 PV1 = P2V2 所以有: 1T1 = ν 2T2 1
说明 1) 内能是气体状态的单值函数 理想气体: E = E(T)
2) 在实际上当T =0时, E≠0 量子力学可以证明, 仍有零点能存在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机械能是一种宏观能,取决于物体的宏观运动状态; 内能是一种微观能,取决于物体的微观运动状态
[例5-4]求 0oC时氧分子和氦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解:此时二者平均平动能是相同的. t = T − 273.15
归一化条件
各种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 称为概率的归一化条件。
的统计平均值
p( x ) 分布函数
一、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随机的, 理想气体处于 单个分子速率不可预知, 平衡状态时,其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 遵循统计规律 ——满足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1. 速率分布的描述: 1) 将速率空间分为无数等间隔速率区间 υ → υ + dυ 2) 其中速率υ附近dυ 速率空间内的分子数为 dNυ 3) 则 dNυ / N 是速率υ附近dυ速率区间内的分子个数 占总分子个数的百分比, 应与υ和dυ的大小有关。 dN υ 4) 取 = f (υ )dυ f (υ ) :速率分布函数
3 5 8 E0 = E1 + E 2 = ν 1 RT1 + ν 2 RT2 = ν 1 RT1 2 2 2
[例5-7] 在标准状态下体积比为1:2的氧气和氦气 (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相混合,混合气体中氧 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B ) (D) 10 : 3 (B) 5 : 6 (C) 5 : 3 (A) 1 : 2 1 P1V1 = ν 1 RT1 ν :ν = 1 : 2 P1 = P2 T1 = T2 V1 = V2 1 2 2 P2V2 = ν 2 RT2 i1 i2 5 ν 2 RT2 = 5ν 1 3ν 2 = E1 : E 2 = ν 1 RT1 2 2 6 [例5-8] 一容器中的气体包含N个氢分子, 每个分子的 质量为m, 容器以速率u 运动, 容器突然停止, 问:气体 的温度升高多少? 容器突然停止, 气体整体定向运动的动能转化 解: 为 气体热运动的内能,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