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浓度作用细胞株后生长曲线的绘制

合集下载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五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一、实验目的学习了解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学习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学习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计数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涂片计数2、活菌菌落计数法3、滤膜法细菌生长曲线将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不补充营养物或移去培养物,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可画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篇二: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器具24孔细胞培养板、微量加样器、eppendorf管、吸头、吸头盒、显微镜、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吸管、试管架、普通显微镜、细胞悬液、0.4%台盼蓝。

三、实验方法1. 培养细胞:首先在24孔细胞培养板内分别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胞,计数并记录接种的细胞悬液密度,接种时间记为0小时。

2. 计数细胞密度:从接种时间算起,每隔24小时计数3孔的细胞密度,算出平均值。

为提高准确率,对每孔细胞可计数2-3次,如此操作至第七天结束。

3. 绘制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胞密度为纵坐标,将全部结果在坐标纸上绘图,即得所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

篇三: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实验材料:1,5%FBS-L-DMEM, 5x104个/ml细胞悬液,5mg/mlMTT溶液,DMSO,0.01M PBS,2, 96孔板共7个,酶标仪,50ml离心管,1.5ml离心管,0.22μm滤膜,锡箔纸,MTT工作液实验步骤:1,分别选取生长良好的P1、P3、P5代BMSCs消化后制备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x104/ml。

接种到96孔板,每孔接种200μl 细胞悬液进行培养。

2,培养16-48后,每天选择6个培养孔各自加入MTT溶液20μl,37℃继续孵育。

MTT线性图制作

MTT线性图制作

MTT线形图的制作
1.重新建立横向表格:横向为药物浓度组,纵向为各时间段的细胞抑制率
例如:
LO2细胞抑制率
0 0.625 1.25 2.5 5 10 20 24h 0.000 9.1 17.1 23.9 40.4 42.8 44.5 48h 0.000 13.1 19.2 42.6 46.9 56.7 60.2 72h 0.000 2.0 26.0 62.4 65.9 67.3 68.8 2.选数据:从第二排第一列开始一直到最后一排最后一列(如图,第二排第一列一定是空的、
而且必须选中)
3.建图:插入—线形图—二维线形图,带数据标志的
4.横坐标格式:左击坐标轴上的数字—右击,设置坐标轴格式—坐标轴选项:位置坐标轴、
在刻度线上(这样横、纵坐标轴的0点就一致了)
5.纵坐标格式:左击坐标轴上的数字—右击,设置坐标轴格式—坐标轴选项:最大值,固定
100;主要刻度单位,20;主要刻度线类型,内部或无;坐标轴格式- -数字:
类别,数字;小数位数,0
6.去除网格线:点击纵坐标上数字-设置主要网格线格式—实线,白色
7.更改图例:右击图例—选择数据—点击图例一—编辑—填写系列名:24h……--确定(可以
不用做)
更改图例位置:布局—坐标轴标题(不用做)
1.添加坐标轴标题和图表标题:布局-图表标题、坐标轴标题
2.显示数据表:布局--数据表
3.添加趋势线:布局--趋势线
4.添加误差线:布局—误差线
5.更改图表类型:设计—更改图表类型
13保存。

14. 最好把图片直接复制到Word文档里,EXCEL的图片换到window xp的电脑里颜色会变。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实验报告抗生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使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受到抑制。

但某些细菌对抗生素表现出抗性,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改变,产生能抵抗抗生素的性状。

在自然情况下,细菌的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想要获得有抗性的细菌是很困难的。

当给与适当的物理条件时,其突变率会大大增加。

如当用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线、微波等物理因素辐射时,能够促进遗传物质突变。

DNA对紫外线(UV)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为敏感。

紫外线引起DNA 结构变化的形式有DNA链断裂、碱基破坏、胸腺嘧啶二聚体等。

因此,紫外线通常作为诱变剂,用于微生物菌种选育。

一般细胞分裂越旺盛,诱变剂量越大,突变率高,诱变最有效的波长253~265 nm。

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对于获得较高突变率十分关键,过高或过低的辐射剂量会导致菌株死亡或诱变不充分而降低诱变效果。

在紫外线诱变下,菌株发生不定向的突变,想要得到需要的特向变异必须对诱变后的菌株做筛选。

本实验想要得到的是能够抵抗抗生素的菌株,因此可以用抗生素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对菌种进行筛选。

若菌株没有发生定向突变,则该菌株不能在抗性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只有发生了定向突变才可能在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紫外线对于菌株有诱变作用外,对菌株还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因为紫外线改变了菌株的基因结构导致菌株无法正常生长繁殖。

因此,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在合适的照射剂量的设置下,比较不同不同照射剂量下的致死效果和突变率,并初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在分析死亡曲线和诱变率曲线的基础上,能了解诱变育种的机理和方法,为做进一步的诱变实验做准备。

2.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菌种:大肠杆菌仪器:超净台、离心机、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磁力搅拌器、培养皿、涂布器、移液管、移液器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相关试剂、硫酸卡那霉素水溶液(50mg/ml)、生理盐水2.2实验方法2.2.1制备培养基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400ml):牛肉膏5g蛋白胨10g Nacl 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Ph7.0 按配方配制好培养基后置于灭菌锅中115℃15min,倒平板,4皿*15ml*5组+2皿*15ml=22皿*15ml=330ml筛选培养基(200ml):含抗生素50mg/L。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细胞生长曲线拟合、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的简化计算解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细胞生长曲线拟合、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的简化计算解析
1.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2.细胞生长曲线的拟合及细胞群体倍 增时间的简化计算
1.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2018/10/31
细胞生长曲线
• 细胞生长曲线是测定细胞绝对生长数的常用方法,也 是判定细胞活力的重要指标,是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 的基本参数之一。
一般细胞传代之后,经过短暂的 悬浮然后贴壁,随后度过长短不同 的迟缓期(潜伏期),即进入大量 分裂的对数生长期。在细胞达到饱 和密度后,停止生长,进入稳定期, 然后退化衰亡。
t 24h( Lg 2 / [ Lg (a eb t ln 2 ) Lg (a eb t0 ln 2 )] t 24h( Lg 2 / [ Lg (a 2 ) Lg (a 2
bt b t0
)])
t (24h( Lg 2 / b((t t0 ) Lg 2)
t[24h( Lg 2 / (b t Lg 2)]
• 1.标准曲线的测定:
• 例如:用培养液将待检细胞重悬,得到 细胞悬液,按照4x10^4/ml细胞密度梯度 ,分 别接种于 96孔板 ,每孔 100μl,重复 3孔;采用 MTT法测量吸光值A值,同一浓度下测得的A值 为该浓度下3孔的平均值。 依检测结果 ,得到吸光值 A值与细胞浓度 的对应关系,绘出标准曲线。
2018/10/31
• • •
2.细胞生长曲线拟合及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的简 化计算
2018/10/31
• 曲线拟合
• 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是指选择适当的曲线类 型来拟合观测数据,并用拟合的曲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由美国斯坦 福大学的三位研究生Norman H. Nie、C. Hadlai (Tex) Hull 和 Dale H. Bent于1968年研开发成功, 同时成立了SPSS公司,并于1975年成立法人组织、 在芝加哥组建了SPSS总部。 • 1984年SPSS总部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统计分 析软件微机版本SPSS/PC+,开创了SPSS微机系列 产品的开发方向,极大地扩充了它的应用范围, 并使其能很快地应用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 2018/10/31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范文2篇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范文2篇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范文2篇An experimental report on the drawing of cell growth c urve编订:JinTai College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范文2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文档2、篇章2: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文档篇一:实验五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一、实验目的学习了解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学习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学习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计数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二)细菌生长曲线将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不补充营养物或移去培养物,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可画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rve)篇章1: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文档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器具24孔细胞培养板、微量加样器、eppendorf管、吸头、吸头盒、显微镜、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吸管、试管架、普通显微镜、细胞悬液、0.4%台盼蓝。

三、实验方法1.培养细胞:首先在24孔细胞培养板内分别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胞,计数并记录接种的细胞悬液密度,接种时间记为0小时。

2.计数细胞密度:从接种时间算起,每隔24小时计数3孔的细胞密度,算出平均值。

为提高准确率,对每孔细胞可计数2-3次,如此操作至第七天结束。

3.绘制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胞密度为纵坐标,将全部结果在坐标纸上绘图,即得所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

微生物生长曲线

微生物生长曲线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四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调整期特点:生长速率常熟为零、菌体粗大、RNA含量增加、代谢活力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下降。

成因:微生物刚刚接种到培养基之上,其代谢系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同时要合成酶、辅酶、其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等,所以此时期的细胞数目没有增加。

2、对数期特点:生长速率最快、代谢旺盛、酶系活跃、活细菌数和总细菌数大致接近、细胞的化学组成形态理化性质基本一致。

成因:经过调整期的准备,为此时期的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同时外界环境也是最佳状态。

3、稳定期特点:活细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总细菌数达到最高水平、细胞代谢产物积累达到最高峰、是生产的收获期、芽孢杆菌开始形成芽孢。

成因:营养的消耗使营养物比例失调、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值EH值等理化条件不适宜。

4、衰亡期特点:细菌死亡速度大于新生成的速度、整个群体出现负增长、细胞开始畸形、细胞死亡出现自溶现象。

成因:主要是外界环境对继续生长越来越不利、细胞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继而导致大量细菌死亡。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明确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对生产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故根据对数期的生长规律可以得到培养菌种时缩短工期的方法:接种对数期的菌种,采用最适菌龄,加大接种量,用与培养菌种相同组成的培养基。

有如,根据稳定期的生长规律,可知稳定期是产物的最佳收获期,也是最佳测定期,通过对稳定期到来原因的研究还促进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创建。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OD-Monitor振荡比浊法---一种在线实时自动非接触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新方法细菌生长曲线根据不同的要求有多种测定方法,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

比浊法测定原理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冬凌草甲素抗乳腺癌作用及机理研究

冬凌草甲素抗乳腺癌作用及机理研究

冬凌草甲素抗乳腺癌作用及机理研究一、内容概述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具有抗乳腺癌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旨在系统地分析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采用MTT法测定了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细胞株A549和MCF7的生长抑制率,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这一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本文探讨了冬凌草甲素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技术,观察了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细胞株中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可以下调乳腺癌细胞株中ER、PR和Ki67等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上调BRCA1和BRCA2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

此外本文还对冬凌草甲素抗乳腺癌的可能靶点进行了初步筛选,发现了多个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靶点。

本文总结了冬凌草甲素抗乳腺癌的作用及机理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冬凌草甲素抗乳腺癌作用及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作为一种新型抗乳腺癌药物的潜在优势,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背景和意义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241万例乳腺癌病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的近四分之一。

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其中荷尔蒙水平异常是乳腺癌的重要诱因之一,冬凌草甲素(Vitex agnuscastus extract,简称VAE)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已被证实对乳腺癌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因此研究冬凌草甲素抗乳腺癌的作用及机理,对于揭示其在乳腺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丁酸钠和丙酸钠对工程CHO细胞生长

丁酸钠和丙酸钠对工程CHO细胞生长

丁酸钠和丙酸钠对工程CHO细胞生长代谢和嵌合抗体表达的影响*马军董艳秋邹珉程联胜刘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27)摘要抗p185 erbB2基因工程抗体是一种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

以稳定表达抗p185嵌合抗体的重组工程CHO细胞株为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丁酸钠(0~2mmol/L)和丙酸钠(0~10mmol/L) 对处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处理,在连续5d的培养过程中,每隔24h取样测活细胞数量,并用ELISA检测上清中抗体含量,5d后结束培养用FACS检测细胞周期。

同时还用丁酸钠和丙酸钠处理长至90%满度的细胞,然后每隔12h取样一次检测葡萄糖和乳酸的含量。

结果表明丁酸钠和丙酸钠可以有效地提高嵌合抗体在工程CHO细胞中的表达,表达量最高时可达58.3~59.6mg/L,是对照组的 1.5倍。

同时抑制细胞生长和阻断细胞周期在G1期,并且可减少培养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和乳酸的生成。

和丁酸钠相比,丙酸钠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是一种有潜力的替代品。

关键词丁酸钠丙酸钠CHO细胞嵌合抗体收稿日期:20050429修回日期:20050712* 国家“863”计划资助工程(2004AA215260)** 通讯作者,电子信箱:jliu @CHO细胞的蛋白表达加工能力较强,因而常用来表达外源重组蛋白。

有研究表明,一种小分子短链脂肪酸-丁酸钠可以提高多种外源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量,比如凝血Ⅷ因子[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3]、人血小板生成素(hTPO)[4]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5]等。

表达量提高的程度因表达产物的不同而有差异。

同时研究还显示丁酸钠可以抑制细胞生长,阻断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

另有报道,同属于短链脂肪酸的丙酸钠也可以提高CHO细胞中外源蛋白的表达量,比如Ⅷ因子[6]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AAT)[7]。

p185是由癌基因HER-2/ebB2编码的分子量为185kDa跨膜蛋白,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

MTT法绘制生长曲线

MTT法绘制生长曲线

MTT法绘制生长曲线一细胞生长曲线:A、目的:学习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方法,观察细胞生长基本规律。

B、背景知识细胞生长曲线是观察细胞生长基本规律的重要方法。

只有具备自身稳定生长特性的细胞才适合在观察细胞生长变化的实验中应用。

因而在细胞系细胞和非建系细胞生长特性观察中,生长曲线的测定是最为基本的指标。

原理(选填项目):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一般可利用细胞计数法进行。

C、材料(一)仪器1. 净化工作台2. 离心机3. 恒温水浴箱4. 冰箱(4℃、-20℃)5. 倒置相差显微镜6. 培养箱(37℃、5%CO2、饱和湿度)(二)玻璃器皿1. 吸管(弯头)2. 培养瓶3. 玻璃瓶(250ml、100ml)4. 废液缸(三)塑料器皿1. 吸头2. 枪头3. 24培养板4. 胶塞(四)其他物品1. 微量加样枪2. 红血球计数板(五)试剂1. D-Hanks液2. 小牛血清3. RPMI16404. 双抗(青霉素、链霉素)5. 0.08%胰酶(四)、操作步骤1. 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采用一般传代方法进行消化,制成细胞悬液;2. 计数,精确地将细胞分别接种于21~30个大小一致的培养瓶内或培养孔(以24孔培养板为宜),每瓶或孔细胞总数要求一致,加入培养液的量也要一致。

3. 每天或每隔一天取出3瓶(孔)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均值。

培养3~5d常要给未计数的细胞换液。

4. 以培养时间为横轴,细胞数为纵轴(对数),描绘在半对数座标纸上,连接成曲线后即成该细胞的生长曲线。

9(五)、注意事项1.细胞生长曲线虽然最为常用,但有时其反映数值不够精确,可有20~30%的误差,需结合其它指标进行分析。

2.现在很多实验室利用培养板采用MTT法进行生长曲线测定,较为简便。

3.标准的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一般在传代后第一天细胞数有所减少,再经过几天的潜伏适应期,然后进入对数生长期,达到平台期后生长稳定,最后到达衰老。

4.在生长曲线上细胞数量增加1倍时间称为细胞倍增时间,可以从曲线上换算出。

藻类的接种培养和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目的

藻类的接种培养和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目的

藻类的接种培养和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研究藻类的接种培养和生长曲线的绘制,以了解藻类的生长规律和适宜环境条件。

一、藻类的接种培养实验步骤及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藻类培养物:选择适合实验目的的藻类菌株,如绿藻、硅藻等。

- 培养基:根据不同藻类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 培养器具:包括试管、烧杯、移液管、显微镜等。

2. 准备培养基- 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取所需药品,并按比例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

- 调节pH值:使用pH计检测溶液pH值,并根据需要调节至合适范围。

- 灭菌处理:将溶液装入试管或烧杯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3. 藻类接种- 选择健康活跃的藻类细胞进行接种。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藻类细胞形态和运动情况来判断。

- 使用无菌技术将藻类细胞转移到培养基中。

可以使用移液管或吸管等工具进行操作。

- 接种密度:根据实验需要和藻类特性,确定合适的接种密度。

4. 培养条件控制- 光照:根据藻类的光需求,选择适当的光照条件,如自然光、人工灯光等。

- 温度:根据藻类的耐温范围,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

- 搅拌:对于一些需要较好氧化还原条件的藻类,可以提供适量搅拌以增加氧气供应。

5. 培养观察和维护- 定期观察培养物中藻类细胞的生长情况。

可以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 维持培养物状态良好:定期更换培养基、控制污染源、保持合适的环境条件等。

二、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步骤及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藻类培养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已经培养好的藻类菌株。

- 培养基:根据藻类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 培养器具:包括试管、培养皿、显微镜、计时器等。

2. 接种培养物- 从已经培养好的藻类菌株中取适量细胞,进行接种。

可以使用移液管或吸管等工具进行操作。

- 根据实验需要和藻类特性,确定合适的接种密度。

3. 培养条件控制- 光照:提供适当的光照条件,如自然光或人工灯光,并保持恒定。

不同药物浓度作用细胞株后生长曲线的绘制

不同药物浓度作用细胞株后生长曲线的绘制


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做好这第一步是下 面进行正确统计推断的先决条件。SPSS的许多模块均可完 成描述性分析,但专门为该目的而设计的几个模块则集中 在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中,最常用的是列在最前 面的四个过程: 1.1 1.2 1.3 1.4 Frequencies过程的特色是产生频数表 Descriptives过程进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 Explore过程用于对数据概况不清时的探索性分析; Crosstabs过程则完成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统计描 述和一般的统计检验,我们常用的X2 检验也在其中
包括的四个子菜单:
3.1 Univariate子菜单:四个菜单中的大哥大,绝大部分的 方法分析都在这里面进行。 3.2 Multivariate子菜单:当结果变量(应变量)不止一个 时,可用他来分析。 3.3 Repeated Measures子菜单:顾名思义,重复测量的数据 就要用他来分析;用前两个菜单似乎都可以分析出来结果, 但在许多情况下该结果是不正确的,应该用重复测量的分析 方法才对。 3.4 Variance Components子菜单:用于作方差成份模型的
SPSS Analyze统计菜单功能介绍





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 均数间的比较--Compare Means菜单 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菜单 相关分析――Correlate菜单 多元线性回归与曲线拟合―― Regression菜单 对数线性模型——Loglinear菜单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Classify菜单 因子分析与对应分析——Data Reduction菜单 信度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Scale菜单 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菜单 Survival菜单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精确绘制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精确绘制

微生物生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是以微生物数量(活细菌个数或细菌重量)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画得的曲线。

一般说,微生物(细菌)重量的变化比个数的变化更能在本质上反应出生长的过程。

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率上升阶段(对数生长阶段)、生长率下降阶段及内源呼吸阶段。

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延滞期(适应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4 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特点是:停滞期:(1)细胞物质开始增加;(2)有的细胞开始不适应环境而死亡;(3)细菌总数下降;(4)停滞期末期,细胞代谢活动能力强,细胞中RNA含量高,嗜碱性强。

对不良环境条件较敏感,呼吸速度、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速度接近对数细胞,并开始细胞分裂。

对数期:(1)菌体以几何数增加,增长速度快;(2)细胞代谢能力最强;(3)细菌很少死亡或不死亡。

稳定期:(1)生长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2)细胞数达到最大值,新生的细菌数和死亡的细菌数相当。

衰亡期:(1)死亡率增加,细菌少繁殖或不繁殖;(2)细菌常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型,有的会产生芽孢。

实验九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注意事项。

3.学习液体种子和固体种子的不同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4.利用细菌悬液浑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

[仪器和材料]1.实验材料(1)大肠杆曲,枯草杆曲培养液及大肠杆菌平板。

(2)牛肉膏蛋门胨葡萄糖培养基(150ml/250ml 三角瓶X 4瓶/大组),配方: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 5g,葡萄糖10g,加水至1000ml,pH7.5。

2.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μl,1000μl,200tμl 各一支);培养箱.摇床,722s分光光度汁;1000μl 无菌吸头100个;5000μl 无菌吸头2个;1ml或4ml玻璃或塑料比色皿4个,共用参比杯一个。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图9 1)。

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

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

微⽣物典型⽣长曲线知识点:微⽣物⽣长曲线情境:灭菌技术任务:微⽣物⽣长曲线课程:⾷品微⽣物技术微⽣物⽣长曲线⼤肠杆菌⼀个细胞重约10 –12克,平均20分钟繁殖⼀代。

24⼩时后:4722366500万亿个后代,重量达到:4722吨48⼩时后:2.2 ×10 43个后代,重量达到2.2 ×10 25 吨相当于4000个地球的重量!微⽣物⽣长曲线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条典型的⽣长曲线可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1)延滞期将少量菌种接⼊新鲜培养基后,在开始⼀段时间内菌数不⽴即增加,或增加很少,⽣长速度接近于零,也称迟缓期、适应期。

特点:细胞形态变⼤或增长,例如巨⼤芽孢杆菌,在迟缓期末,细胞的平均长度⽐刚接种时长6倍。

⼀般来说处于迟缓期的细菌细胞体积最⼤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快,易产⽣诱导酶。

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迟缓期出现的原因:微⽣物接种到⼀个新的环境,暂时缺乏分解和催化有关底物的酶,或是缺乏充⾜的中间代谢产物等。

为产⽣诱导酶或合成中间代谢产物,就需要⼀段适应期。

在⽣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段:(1)通过遗传学⽅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迟缓期缩短;(2)利⽤对数⽣长期的细胞作为种⼦;(3)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4)适当扩⼤接种量(2)对数⽣长期以最⼤的速率⽣长和分裂,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细菌内各成分按⽐例有规律地增加,表现为平衡⽣长。

特点:对数⽣长期的细菌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理特性等均较⼀致,代谢旺盛、⽣长迅速、代时稳定,所以是研究微⽣物基本代谢的良好材料。

它也常在⽣产上⽤作种⼦,使微⽣物发酵的迟缓期缩短,提⾼经济效益。

影响微⽣物增代时间(代时)的因素:1)菌种,不同的微⽣物或菌株的不同代时也不同2)营养成分,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长代时短3)营养物浓度,⽣长速率与营养物浓度呈正⽐4)温度,⽣长速率与培养温度呈正相关在细菌个体⽣长⾥,每个细菌分裂繁殖⼀代所需的时间为代时,在群体⽣长⾥细菌数量增加⼀倍所需的时间称为倍增时间。

深圳大学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细胞生长曲线拟合及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的简化计算

深圳大学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细胞生长曲线拟合及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的简化计算

Y a 2 ln 2b t b t ln 2 a e a e b k (其中k t ln 2) a e
b t
• 从而能使用SPSS中的函数拟合模型进行曲线拟合。
1/17/2019
• 原始数据
1/17/2019
• 曲线1. 培养天数 X ln2
k t ln 2
Ya e
b k
• 曲线2. • 进入对数生长期天数 X ln2
• 1.标准曲线的测定:
• 例如:用培养液将待检细胞重悬,得到 细胞悬液,按照4x10^4/ml细胞密度梯度 ,分 别接种于 96孔板 ,每孔 100μl,重复 3孔;采用 MTT法测量吸光值A值,同一浓度下测得的A值 为该浓度下3孔的平均值。 依检测结果 ,得到吸光值 A值与细胞浓度 的对应关系,绘出标准曲线。

活细胞的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能够使外源性 的MTT还原,同时在细胞色素C 的作用下,生成不 溶于水的蓝色(或蓝紫色)络合物甲臜。 • 按照时间间隔,通过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 (或570nm)波长处测定甲臜 的光吸收值(A值)。 • 在通常情况下,甲臜生成量与活细胞数成正比, 因此可根据光吸收值推算出活细胞的数目。 • 由于死细胞中不含琥珀酸脱氢酶,因此加入 MTT 不会有反应。 • 1/17/2019
1/17/2019
• • •
2.细胞生长曲线拟合及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的简 化计算
1/17/2019
• 曲线拟合
• 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是指选择适当的曲线类 型来拟合观测数据,并用拟合的曲线方程分析两 变量间的关系。
• SPSS
• 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由美国斯坦 福大学的三位研究生Norman H. Nie、C. Hadlai (Tex) Hull 和 Dale H. Bent于1968年研开发成功, 同时成立了SPSS公司,并于1975年成立法人组织、 在芝加哥组建了SPSS总部。 • 1984年SPSS总部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统计分 析软件微机版本SPSS/PC+,开创了SPSS微机系列 产品的开发方向,极大地扩充了它的应用范围, 并使其能很快地应用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 1/17/2019

菌株生长曲线

菌株生长曲线

菌株生长曲线
菌株生长曲线是指将菌株在特定的生长环境中生长的情况绘制
成图形,通常包括菌落大小、菌落形态、菌落颜色等指标。

菌株生长曲线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菌株的生长特性,研究菌株的遗传特性和代谢途径等。

绘制菌株生长曲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菌株在不同时间段取样,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后观察菌落大小和形态。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菌株的生长情况,但是需要较大的样本量和较长的观察时间。

另外,还可以通过测量菌株的细胞密度、DNA 含量等指标来绘制菌株生长曲线,这种方法更加精确,但是需要更高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

菌株生长曲线的研究对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菌株的生长特性和代谢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新的药物和食品添加剂等。

同时,菌株生长曲线的研究还可以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打开 File==>Open==>Data/output
数据的增删、复制、剪切、粘贴等
数据的排序,Sort升序或降序
数据的搜索,Go to Case或Find
数据的编码,对于一些连续变量如 年龄等可通过recode等进行编码
进行数据的计算,Compute
文件的拆分 ,Select cases(物理) 和split(形式)
内容





概述 SPSS13.0的界面的认识 变量的定义和数据的输入 数据常用的一些编辑 常用统计学方法 曲线的绘制
变量的定义和数据的输入

Name Type Width Decimals Label Values Missing Columns Align
文件的合并 ,Merge
数据的加权
weight
数据加权是对观测数据赋以权重,常用于频数表资料。加权后
的数据被解释为频数。请选择菜单Data
动加权对话框。如图。
Weight Case命令,启
数据文件的保存, 可转换为excel等格式
内容


概述 SPSS13.0的界面的认识 变量的定义和数据的输入 数据常用的一些编辑 常用统计学方法 曲线的绘制
在医学统计中的简单应用
内容



概述 SPSS13.0的界面的认识 变量的定义和数据的输入 数据常用的一些编辑 常用统计学方法 曲线的绘制
概述



SPSS的全称是: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程序。该软件 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之一。 作为统计分析工具,理论严谨、内容丰富,数据 管理、统计分析、趋势研究、制表绘图、文字处 理等功能,几乎无所不包。本次讲课以SPSS for Windows 13.0为蓝本,以医学领域的相关资料 为例子,简单明了地介绍我们可能用到的常用使 用方法。 优点 使用简便,不用编程(SAS需编程);同 excel转换、强大的统计功能等
SPSS Analyze统计菜单功能介绍





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 均数间的比较--Compare Means菜单 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菜单 相关分析――Correlate菜单 多元线性回归与曲线拟合―― Regression菜单 对数线性模型——Loglinear菜单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Classify菜单 因子分析与对应分析——Data Reduction菜单 信度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Scale菜单 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菜单 Survival菜单
变量名 变量类型 变量宽度 小数点 变量标签 变量值标签 缺失值 变量显示宽度 变量对齐方式
内容





概述 SPSS13.0的界面的认识 变量的定义和数据的输入 数据常用的一些编辑 常用统计学方法 曲线的绘制
在SPSS中,数据文件的编辑、整理等功能被集中 在了Data和Transform两个菜单项中,这两个菜单 的内容如下所示:
Data菜单项 Transform菜单项
数据的编辑


数据的打开 File==>Open==>Data/output 数据的增删、复制、粘贴,insert、cut或clear、copy 数据的排序,Sort升序或降序 数据的搜索,Go to Case或Find 数据的复制,Copy或paste 数据的编码,对于一些连续变量如年龄等可通过recode等进 行编码 数据的计算,Compute 秩和检验中计算秩次,Ranks-Mean 文件的拆分 ,Select cases(物理) 和split(形式) sex 文件的合并 ,add或Merge 对于频数表资料(2 检验 )要进行加权,即Weight 数据文件的保存, 可转换为excel等格式 奇异数据的发现和检查 可用Frequencies或Explore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菜单
1、File:文件管理菜单,有关文件的调入、存储、显示和打印等; 2、Edit:编辑菜单,有关文本内容的选择、拷贝、剪贴、寻找和替换等; 3、View:视图; 4、Data:数据管理菜单,有关数据变量定义、数据格式选定、观察对象的选择、 排序、加权、数据文件的转换、连接、汇总等; 5、Transform:数据转换处理菜单,有关数值的计算、重新赋值、缺失值替代 等; 6、Analyze:统计菜单,有关一系列统计方法的应用; 7、Graphs:作图菜单,有关统计图和表的制作; 8、Utilities:用户选项菜单,有关命令解释、字体选择、文件信息、定义输出 标题、窗口设计等; 9、Windows:窗口管理菜单,有关窗口的排列、选择、显示等; 10、Help:求助菜单,有关帮助文件的调用、查寻、显示等。
内容



概述 SPSS的界面的认识 变量的定义和数据的输入 数据常用的一些编辑 常用统计学方法 曲线的绘制
SPSS的界面
SPSS的主窗口名为SPSS for Windows ,包括:
1、主菜单,包括10个项目 2、快捷编辑菜单 3、数据管理窗口,包括变量的定义和数据的输入 4、状态栏,窗口底部即SPSS Processor is ready 5、此外,还有一个输出窗口,即OUTPUT,是非活动窗口

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做好这第一步是下 面进行正确统计推断的先决条件。SPSS的许多模块均可完 成描述性分析,但专门为该目的而设计的几个模块则集中 在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中,最常用的是列在最前 面的四个过程: 1.1 1.2 1.3 1.4 Frequencies过程的特色是产生频数表 Descriptives过程进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 Explore过程用于对数据概况不清时的探索性分析; Crosstabs过程则完成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统计描 述和一般的统计检验,我们常用的X2 检验也在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