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冠心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a6c7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3.png)
冠心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治疗方法引言:冠心病,又称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对于冠心病的病因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机遇。
本文将对冠心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冠心病病因的研究进展1.1 高血压与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诱因,许多研究表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高血压通过增加心脏负荷、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机制,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引发冠心病。
1.2 高血脂与冠心病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认为,高血脂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进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和心绞痛。
1.3 吸烟与冠心病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活化等,进而诱发冠心病。
1.4 糖尿病与冠心病糖尿病增加了患冠心病的风险。
高血糖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二、冠心病病因研究的新进展2.1 基因与冠心病近年来,基因研究逐渐成为冠心病病因研究的热点。
科学家通过大规模的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多个与冠心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变异与脂质代谢、血压调控、血小板功能等相关。
这些研究成果为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2 炎症与冠心病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最近的研究发现,慢性低度炎症的存在与冠心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等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针对炎症的干预也成为新的治疗策略。
2.3 微生物与冠心病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最新的研究表明,某些微生物群落的失调可能导致炎症反应的亢进,加速冠心病的发生。
因此,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可能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fe2f60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1.png)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一、简述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危险因素既包括传统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也涵盖了一些新兴的非传统因素,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心理压力等。
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还能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和深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一些非传统危险因素,如脂肪组织分泌的内脂素、脂蛋白a等生物标志物,以及基因多态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这些新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也为冠心病的个性化治疗和精准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到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因此难以用单一因素来解释其发病过程。
不同人群对危险因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存在差异,这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探索更加全面、深入的发病机制,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策略。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新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也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冠心病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现状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
其核心机制在于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以及胶原纤维增多等病理过程,这些病理改变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得血管狭窄或闭塞,严重影响心脏的正常供血功能。
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e778f0b5f0e7cd184253686.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导语:1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人们普遍易患的一种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可损伤动脉内皮,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并加
1.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人们普遍易患的一种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可损伤动脉内皮,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并加述动脉硬化进程。
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硬化引起的危害,最常见的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间歇性跛行。
研究表明,舒张压的水平与日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呈明显正相关;收缩压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与舒张压相似,收缩压越高,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2. 血压水平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
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病与血压水平呈正曲线相关。
收缩压21.3kpa ( 160mmHg )和(或)舒张压12.7kpa ( 95mmHg )者,其冠心病的发病是正常血压者的2~3倍。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采用临床对照试验证实。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逐年升高,目前约有1亿高血压患者。
我国学者对北京首都钢铁公司所作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收缩压或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心绞痛、心肌梗塞或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也明显增加。
此外,舒张压和收缩压对冠心病发病的危险相似,而且舒张压和收缩压引起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大于发病的危险。
需要强调的是,患高血压的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所表现出的危害大于单纯的血压升高。
血压升高通常伴有高血脂症、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升高和心电图不正常,这些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对北京首钢工人的调查资料表明,控制血清胆固醇后,临界高血压与确诊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fd9772f46527d3240ce01c.png)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摘要:当今,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各种死亡原因中的百分比由1960年的10.0%上升到2010年的42.4%。
心脑血管病中主要致残、致死的原因是脑卒中、各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而高血压病在上述临床病征的发病机制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20世纪的60年代至世纪末,高血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长达数十年的流行病学及各种大型临床试验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发生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高血压与冠心病、糖尿病等的相互影响,高血压对靶器官特别是心、肾、脑的损伤机理,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
提出了延缓和逆转靶器官损害的概念,各类药物的新长效剂型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Ⅰ)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A)的发展等众多的成就,使我们几乎每5~10年需要更新知识。
关键字:高血压收缩压冠心病1998年9月29日~10月1日在日本召开了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的高血压大会,在此次会议上确定了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WHO/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这一指南的颁布被认为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里程碑,它是20世纪高血压防治研究的总结,又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高血压防治工作的纲领。
指南突出之点有:(1)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水平。
(2)治疗高血压不仅要达到目标水平,而且还要参考靶器官损伤程度及与高血压密切有关的临床病征确定危险度。
(3)特别要重视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
(4)明确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将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与否及其发生频率紧密地和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相连。
(5)全面提出了高血压的防治方案。
可以认为在各类心血管病已有的对策(或指南)中,这一指南是最为全面的一个防治方案。
1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也就是说140mmHg/90mmHg是不正常的。
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a6aa0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4.png)
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通过对病例进行观察,我们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案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观察结果表明,病人的血压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心功能也有所提升。
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这一疗效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未来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的长期疗效及机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临床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别容易导致冠心病等多种并发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小的威胁。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其中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降压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如何,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本研究旨在观察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和冠心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
吲达帕胺是一种有效的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有望提高治疗效果。
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更为迫切,因为冠心病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在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症状、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依据。
高血压与冠心病ppt
![高血压与冠心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49b1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0.png)
钙桔抗剂与利尿剂比较,总心血管事件二者相似 (INSIGHT)
非二氢吡啶类CCB组中风率较低 (NORDIL);CCB 较利尿剂心衰和心梗发生率具增高倾向(INSIGHT, NORDIL)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后较高心 血管病发生率:降压幅度不足
脑卒中
↑ 11% (P=0.52) ↓ 44% (P=0.013)
心肌梗塞 微血管病变
↓ 16% (P=0.052) ↓ 21% (P=0.13) ↓ 25% (P=0.0099) ↓ 37% (P=0.0092)
UKPDS Group. BMJ.1998;317:703-713
INSIGHT
INSIGHT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in 4 clinical trials in China
Fatal events Non-fatal events 500
400
300
276
174
200
201
136
100
73
103
0 Stroke
16 36 CHD
15
139
病人数
1200
1000
637
800
C
600 403 T
400
533 458 C
T
T = 治疗 C = 对照
1041 C
827
T
602 502
非致死事件 致死事件
794 809 TC
200
255
140 0
脑卒中 对比下降% 39%
CHD 16%
心血管疾病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810c43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0.png)
心血管疾病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它们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也愈发深刻,相关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1. 高血压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到某一水平,会导致心血管、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一种疾病。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但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饮食习惯、身体情况等。
因此,针对高血压的新研究和治疗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最近,一种名为“智能健康计划”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被证明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该计划主要针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体育运动、情感因素进行干预,通过端到端的自动化系统实现跨区域的针对性干预。
此外,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手术治疗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
比如,通过肾动脉狭窄的修补手术,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
对于一些难治性的高血压患者,可采用神经调节器进行手术治疗。
这些技术不仅缓解了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而且使高血压的治疗方式更加多样化。
2. 心律失常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心律失常是指心跳的节律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中风等严重后果。
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房颤有助于预防这些后果的发生。
新研究表明,针对房颤的冷冻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冷冻治疗使用冷却装置对心房进行冷冻,并使心房组织凝固和硬化,从而消除心脏出现房颤的原因。
相比之下,传统治疗方法使用高能量电击形式对心脏进行治疗。
虽然传统治疗可以帮助恢复心跳正常,但是对心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而冷冻治疗可以更加安全、精准地治疗房颤。
3. 冠心病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脏缺血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
针对冠心病的新研究和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改善心脏供血以及治疗狭窄的冠状动脉。
近年来,心脏支架的应用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aeac3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3.png)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胡保奎,王玮,戴敏摘要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其对血脂代谢和左心室重构的影响㊂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 2022年5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入组病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49例)与非洛地平组(45例)㊂两组均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非洛地平组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均持续治疗3个月㊂比较两组主要终点事件(临床疗效)和次要终点事件[总胆固醇(TC)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㊁三酰甘油(TG)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㊁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㊁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不良反应]㊂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㊁非洛地平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㊁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㊂治疗后,两组TC㊁LDL-C㊁TG㊁NLR㊁SBP㊁DBP和LVM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低于非洛地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高于非洛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㊁非洛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与8.89%,P>0.05)㊂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疗效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血脂代谢㊁炎症水平㊁左心室重构㊂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非洛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血脂代谢;左心室重构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23.17.022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饮食结构和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增多,高血压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逐年递增㊂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化病变所引起,会导致病人动脉管腔狭窄㊁痉挛,继而诱发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1-2]㊂高血压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高血压常被认为是冠心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病人血压长期偏高使血脂呈现异常,进而加重冠心病病人临床病情,严重者可能导致病人死亡[3-4]㊂因此,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控制病人血压和血脂水平至关重要㊂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对于降脂㊁控制血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均有良好效果,联合常规治疗药物可以优化治疗效果[5]㊂非洛地平是一种对动脉平滑肌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高离子拮抗剂,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活性和冠状动脉扩张作用达到较好的降压㊁扩张血管效果,且不增加负性肌力,兼具缓解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症状的优势,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激素调节剂,内含有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No.202104j07020059);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21yf66)作者单位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通讯作者王玮,E-mail:******************引用信息胡保奎,王玮,戴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21(17):3217-3220.坦,对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排钠利尿㊁舒张血管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改善心室重构[6]㊂既往诸多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主要用于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7-8],但仅限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失代偿改善方面㊂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临床治疗策略制定提供参考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 202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9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㊂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入组病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与非洛地平组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71.88ʃ9.18)岁;非洛地平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72.53ʃ11.63)岁㊂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临床防治指南[9];2)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㊂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者;2)哺乳期㊁妊娠期妇女;3)肝肾功能严重损伤㊂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准则㊂1.2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43,规格:每片10mg)10 mg口服,每日1次,晚上服用,根据血脂调节剂量,最大剂量为20mg,并在医师指导下清淡饮食㊁适量运动和健康作息㊂非洛地平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5,规格:每片5mg)5mg口服,每日1次,晨起服用,并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内为达标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予以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新加坡Novartis Singapore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Private.Ltd.,国药准字J20190002,规格:每片100mg),初始剂量每次25mg (每日2次),最大剂量为每次200mg(每日2次),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为达标㊂两组病人均持续治疗3个月㊂1.3观察指标1.3.1主要终点事件在治疗3个月后参考穆万丹等[10]研究评价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临床治疗效果㊂显效: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ȡ10mmHg,恢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降低>20mmHg,心绞痛发作频次降低80%以上;有效: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10mmHg,或收缩压较治疗前降低10~20mmHg,心绞痛发作频次降低50%~79%;无效:治疗后病人血压控制水平和心绞痛发作频次均无明显改善或呈加重趋势㊂1.3.2次要终点事件1)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电子病历信息,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㊁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㊂2)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㊁淋巴细胞,并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㊂3)测量血压水平,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㊂血压测量:病人静坐,连续测量3次右侧手臂肱动脉血压,每次间隔5min,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取平均值㊂LVMI测量:采用GE VividE9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测量室间隔厚度㊁左室后壁厚度㊁左室舒张末内径,参考Devereux等[11]的计算公式计算LVMI㊂4)于治疗期间,记录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不良反应(恶心㊁呕吐㊁腹泻㊁头痛㊁心率增快)发生情况㊂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㊁非洛地平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㊁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㊂详见表1㊂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4920(40.82)27(55.10)2(4.08)47(95.92)非洛地平组4515(33.33)22(48.89)8(17.78)37(82.22)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629,P=0.031㊂2.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TC㊁HDL-C㊁LDL-C和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TC㊁LDL-C和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明显低于非洛地平组,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明显高于非洛地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2㊂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xʃs)单位:mmol/L 组别例数时间TC HDL-C LDL-C TG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49治疗前 1.90ʃ0.26 1.05ʃ0.22 2.59ʃ0.30 4.34ʃ0.56治疗后 1.32ʃ0.29①② 1.52ʃ0.28①② 1.52ʃ0.25①② 2.46ʃ0.67①②非洛地平组45治疗前 1.92ʃ0.25 1.08ʃ0.20 2.57ʃ0.29 4.31ʃ0.72治疗后 1.64ʃ0.27① 1.33ʃ0.23① 1.76ʃ0.24① 3.39ʃ0.78①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非洛地平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㊂2.3两组治疗前后NLR水平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㊁非洛地平组治疗前NLR水平分别为1.72ʃ0.35㊁1.74ʃ0.38,治疗后NLR水平分别为1.50ʃ0.22㊁1.64ʃ0.20㊂两组治疗前NL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LR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明显低于非洛地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2.4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与LVMI比较两组治疗前SBP㊁DBP和LVM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SBP㊁DBP和LVM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明显低于非洛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3㊂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与LVMI比较(xʃs)组别例数时间SBP(mmHg)DBP(mmHg)LVMI(g/m2)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49治疗前155.32ʃ6.3499.02ʃ9.64126.25ʃ16.58治疗后125.56ʃ7.83①②78.17ʃ8.23①②102.37ʃ15.83①②非洛地平组45治疗前157.70ʃ6.6598.86ʃ9.88125.94ʃ17.16治疗后132.64ʃ6.01①82.44ʃ5.59①114.59ʃ16.27①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非洛地平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㊂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㊁非洛地平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与8.89%, P>0.05)㊂详见表4㊂表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率增快合计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491(2.04)0(0.00)1(2.04)2(4.08)1(2.04)5(10.20)非洛地平组450(0.00)1(2.22)1(2.22)1(2.22)1(2.22)4(8.89)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㊂3讨论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中老年病人常见慢性疾病,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高发疾病,死亡率较高㊂尽管如此,高血压与冠心病的控制效果仍不容乐观,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2]㊂二者互为因果,其中高血压病人因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导致病人伴不同程度内皮功能损害,使血管屏障功能异常,以此诱导冠心病疾病进展[13]㊂本研究主要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病人血脂代谢㊁LVMI的影响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非洛地平组的82.22%,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病人临床疗效㊂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目前临床多将药物作为临床首选干预方案,非洛地平缓释片作为临床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常被用作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可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其钙离子通道,而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进而舒张血管平滑肌实现降压效果[14],联合阿托伐他汀类药物可以控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疾病进展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脑啡肽系统,具有舒张血管㊁抑制交感神经活性㊁利尿排钠和逆转左心室重构的作用,可有效调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血压水平,逆转病人心脏为减少心室壁张力以短暂保障心脏泵血功能出现的心室重构,有效提高治疗效果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治疗后TC㊁LDL-C 和TG水平均低于非洛地平组,HDL-C均高于非洛地平组㊂TC㊁LDL-C㊁TG和HDL-C均是评价机体脂质代谢的常见检测指标,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升高时,血液对周围血管的剪切力升高,容易损伤动脉内膜,进而促进LDL-C对周围血管的沉积㊁氧化㊂既往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类治疗药物可以抑制机体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能力,并促进LDL-C受体增加,降低TC㊁LDL-C水平[15]㊂本研究也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方案可以发挥协同降脂的效果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治疗后NLR水平明显低于非洛地平组,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体内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机体氧化应激所致的损伤㊂机体长期高血压状态可能促进动脉粥样形成,发生血管内皮功能损伤㊂NLR是外周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检测指标㊂其中中性粒细胞可以分泌炎性介质和氧化应激反应损伤细胞内皮功能,导致内皮功能紊乱和脂质沉积,而淋巴细胞减少使机体抗炎症反应减弱,加速粥样化和内皮损伤㊂既往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具改善血管内皮功能㊁抗纤维化和延缓斑块进展的药理效应,可以降低主动脉僵硬程度[16]㊂本研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治疗后NLR水平低于非洛地平组,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通过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㊁抑制神经内分泌功能和缓解机体炎症程度达到降低NLR的作用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常累及心脏等靶器官功能,长期高压负荷容易导致病人出现左心室肥厚,发生左心室重构㊂LVMI是目前临床评价左心室肥厚水平的重要参数,可以较好反映病人左心室重构程度[17]㊂陈玲等[18]研究显示,左心室重构程度越严重,LVMI水平越高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治疗后SBP㊁DBP和LVMI均低于非洛地平组,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方案有利于病人维持稳定的血压状态,改善心肌功能并防治心室重构,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以抑制冠状动脉与周围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内流,促进周围血管与冠状动脉扩张,进而达到降压㊁调节心肌供血的效果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㊁非洛地平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会增加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㊂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疗效显著,可以改善病人血脂代谢㊁炎症水平㊁左心室重构㊂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远期疗效,且随访时间较短,后续仍需加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㊂参考文献:[1]KATTA N,LOETHEN T,LAVIE C J,et al.Obesity and coronaryheart disease:epidemiology,pathology,and coronary arteryimaging[J].Current Problems in Cardiology,2021,46(3):100655. [2]MUSCELLA A,STEFÀNO E,MARSIGLIANTE S.The effects ofexercise training on lipid metabolism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Heart and CirculatoryPhysiology,2020,319(1):H76-H88.[3]兰谋,马丹娜,尹娟,等.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分散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伴发心绞痛患者的疗效[J].西北药学杂志,2022,37(2):105-110.[4]史亚非,祝善俊,牛丽丽,等.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及其拮抗激素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4):308-309.[5]ZHANG L,ZHANG S,YU Y,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rosuvastatin vs.atorvastatin in lowering LDL cholesterol:a meta-analysis of trials with East Asian populations[J].Herz,2020,45(6):594-602.[6]CHEN C,WU X,LI Y F,et al.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bisoprolol combined with sacubitril valsartan sodium tablets inth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combined with left heart failure after 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J].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2021,10(5):5455-5461.[7]于虹,赵天淼,刘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5):3620-3622.[8]司金萍,陈艳伟,杨洁,等.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6):477-483.[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10]穆万丹,黄丹,何渝.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6):641-644.[11]DEVEREUX R B,ALONSO D R,LUTAS E M,et al.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comparison to necropsy finding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Cardiology,1986,57(6):450-458.[12]FUCHS F D,WHELTON P K.High blood pressure andcardiovascular disease[J].Hypertension,2020,75(2):285-292. [13]SATOH M,OHKUBO T,ASAYAMA K,et al.A combination of bloodpressure and total cholesterol increases the lifetime risk of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epoch-JAPAN[J].Journal of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2021,28(1):6-24.[14]辜晓惠,窦畅.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Salusin-β㊁Apelin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9):2055-2058.[15]潘玥,何泳,金晶,等.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心肌梗死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9,34(3):211-214. [16]陈黔宾,陈鸿钰,王玉蓉.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NT-proBNP㊁Gal-3及MAU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3):241-244.[17]李娜,古丽孜热木㊃阿布都马那甫.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7):1223-1227.[18]陈玲,吕湛,何文风,等.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325-3328.(收稿日期:2022-12-21)(本文编辑郭怀印)。
高血压伴冠心病病例分析
![高血压伴冠心病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fea7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9.png)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 血管事件风险。
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等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血管事 件的发生。
非药物治疗
健康饮食
适量运动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 惯,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高血压伴冠心病病例分 析
目 录
• 病例概述 •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 • 诊断过程 • 治疗方法和效果 • 病例分析和讨论 • 总结和建议
病例概述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 张先生
年龄:62岁
身高: 170cm
体重: 80kg
性别:男 家族史:无
就诊原因和病情简介
就诊原因
张先生因反复出现胸闷、胸痛症 状就诊。
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预防高血压伴冠心病的发生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控制 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 式、控制体重、保持心理平衡等。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联性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 险。
高血压和冠心病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 人的体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
诊断过程
03
实验室检查和仪器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实验室 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生理指标和生 化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 方案。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关联性研究报告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关联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b316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c.png)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关联性研究报告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若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以提供预防与干预的依据。
1. 引言高血压是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十亿人口患有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等,是高血压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2.1 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张,增加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同时,长期高血压还会对血管壁产生损伤,使血管变得不弹性,易于发生动脉硬化等病变,增加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2.2 心血管疾病对高血压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脑卒中可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使血压难以控制。
心血管疾病本身对循环系统造成的损害,如血管狭窄、血流受阻等,也会促使血压升高。
3.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机制3.1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在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儿茶酚胺增多,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而血压升高又能进一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3.2 氧化应激与血管损伤氧化应激是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关联性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长期高血压能导致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进而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血管舒张功能下降,血管壁变脆。
这种氧化应激引发的血管损伤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4.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发展的预防与干预策略4.1 高血压的控制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要措施。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配合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4.2 早期干预与管理对于高血压患者,及早干预和管理至关重要。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https://img.taocdn.com/s3/m/7a0fd5f4bcd126fff6050b53.png)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姓名:张西南指导老师:学号:201003021专业:药学班级:2010级药学(3)班实习单位:完成日期:2014 年 5 月 1 日目录1 前言 (5)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6)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7)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7)3.2 Ca2+通道阻滞剂 (7)3.3 利尿药 (8)3.4 交感神经抑制药 (8)3.5 血管扩张药 (9)3.5.1 直接扩血管药 (9)3.5.2 钾通道开放药 (9)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 (10)5 总结 (11)参考文献 (12)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在高血压百年的认识过程中,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
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研究进展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one hundred, suffered high blood pressure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limi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bu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gether, genetic syndrome, can be call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drug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hypertension;anti 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status;research progress1 前言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将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病以及肾脏损害,其危害更甚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的关键。
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报告
![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4ee4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7.png)
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报告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受到其困扰。
它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能够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本报告将探讨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并提供一些预防和管理的建议。
一、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
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这是因为高血压能够损伤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造成血管狭窄和堵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二、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 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也是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高血压使心脏负荷加重,增加了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高血压还可能导致心脏细胞的死亡和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2. 脑卒中脑卒中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被称为“心脑血管病”的头号杀手。
高血压使脑血管受损,增加了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的概率。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壁的破裂和破坏,造成脑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三、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1. 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同时,在服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饮食调节保持健康的饮食对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
减少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脂肪乳制品的摄入。
同时,合理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3. 锻炼和体重控制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管理高血压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
此外,保持适当的体重也是降低高血压风险的重要措施。
4. 戒烟和限制饮酒吸烟和饮酒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都是不利因素。
尽量避免吸烟,限制饮酒量,或者最好是戒烟和戒酒。
冠心病疾病研究报告
![冠心病疾病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7838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f.png)
冠心病疾病研究报告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不断上升。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冠心病的研究进展、病因和治疗方法,以及与该疾病相关的健康问题。
一、冠心病的定义和病因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变。
它通常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动脉壁厚度增加,导致冠状动脉内腔狭窄或闭塞。
这种情况下,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从而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冠心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
遗传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
此外,生活方式也是冠心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高胆固醇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吸烟和酗酒等习惯都会增加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
二、冠心病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于冠心病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的兴起为研究冠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许多研究集中在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早期发现和诊断冠心病。
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是基因、蛋白质或代谢物,通过对它们的检测,可以预测冠心病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一些研究还尝试利用新的影像学技术,如心脏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来评估冠心病的病情。
除了病因的研究,冠心病的治疗也在不断进步。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例如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的进展。
此外,冠脉血管成形术和搭桥手术等介入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
三、冠心病与其他健康问题的关联冠心病与许多其他健康问题有关联,包括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等。
冠心病和这些疾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共同促进了心血管疾病发展。
因此,预防和管理这些健康问题对于降低冠心病的风险至关重要。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负荷过重,进而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因此,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趋势
![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6e598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f.png)
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趋势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趋势。
1. 基因与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基因研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学家们发现,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通过基因检测,人们可以提前了解自己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而针对特定基因的干预治疗也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方向。
2. 心血管疾病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和规律锻炼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明显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未来,科学家们将进一步研究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为人们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指导。
3. 创新治疗方法的发展随着医学技术和药物的不断创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等方法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例如,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和心脏移植等技术的应用,让那些原本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重获新生。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例如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
4.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与干预早期预警和干预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标志物和风险评估模型,以便尽早发现和干预心血管疾病。
例如,通过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提前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
同时,智能医疗设备的兴起也为早期预警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智能手环和智能家居设备可以监测人体生理状态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5. 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5f5532beff9aef8941e06ea.png)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者:孙文栋孔令阁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10期【摘要】研究表明控制危险因素即可明显降低CHD发病和死亡。
除了CHD家族史、高血压、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外,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等这些非传统因素近年来被发现并阐述。
本文就传统危险因素以及新发现的危险因素两方面展开。
【关键词】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0..02冠心病(CHD)所致的心肌梗死是世界上首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
CHD可防可治,多项研究表明控制危险因素即可明显降低CHD发病和死亡。
目前CHD家族史、高血压、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已在临床工作中已被重视并干预治疗。
但研究表明有6~20%的CHD患者并不伴有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而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等这些非传统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就传统危险因素以及新发现的危险因素两方面进行综述。
1 传统危险因素(1)CHD家族史大量研究已经证实,CHD不仅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同样也受到了遗传因素影响。
CHD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是CHD发病的高危人群并且 CHD家族史儿童血脂水平可预测成年后发生 CHD 的危险性[3]。
(2)吸烟卫生部在2012年初次发表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中明确提出吸烟会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能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使动脉管腔变窄,动脉血流受阻,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1]。
除此之外,吸烟还能够导致血小板的粘附以及聚集,增加血栓形成[2]。
(3)高血压1961年,著名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对实验者进行了长达6年的随访实验明确了高血压为CHD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以及血压水平不仅可以影响CHD发生以及预后,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80%~9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表现出其他危险因素,且独立于血压升高以外。
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f750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7.png)
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1T09:34:37.9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刘玮[导读]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刘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21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他们分为两组:a组98例,单纯高血压;b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检测两组患者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que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b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UACR)、同型半胱氨酸和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a组(p < 0.05)。
但两组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着差异(p > 0.05)。
回归物流分析表明,高灵敏度、同型半胱氨酸和UACR反应蛋白c含量高是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而HDL-C含量低是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当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UACR和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提高,HDL-C明显下降时,我们应高度警惕冠心病的出现,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引言高血压(EH)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尤为密切,EH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促使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肌缺血或坏死诱发CHD。
然而CHD伴EH患者血压控制率不足70%,对者预后病情转归形成较大威胁。
高血压是一种在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由多因素引起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且不断处于进展状态中。
冠心病(CHD)是指因冠状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一类缺血性心脏病的总称。
科普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科普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99efcc7769dc5022aaea00d9.png)
科普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郑春美(冕宁县人民医院;四川冕宁615600)作为一种影响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
而相关的研究更是告诉我们,在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这一疾病的发病原因当中,高血压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不管是临床上在老年人当中最为常见的脑卒中这一疾病,还是冠心病这一疾病,其发病的基础都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当前相关的研究还不足以帮助我们完全明确和了解这一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原因,但是在具体的研究情况当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是导致这一硬化情况出现的一个不容小觑的因素。
每10个冠心病患者当中就有6、7个患者同时存在着高血压的症状。
而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相比于普通的疾病,出现冠心病的概率是普通的3倍甚至4倍之高。
尤其是对于我国居民来说,一旦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那么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也会随之而提高。
在统计诸多样本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血压水平的升高和冠心病发病概率的增加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一、衡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脉压当前,脉压这一指标已经成为了衡量每一个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警示器。
所谓的脉压水平,指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距。
如果脉压水平较高,那么则可以说明我们动脉的弹性水平较差。
在相关研究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随着脉压水平的不断升高,患者出现冠心病这一疾病的概率也在随之而提高。
这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十分明显。
所以要想衡量我们患上心血管类疾病的概率,就要关注脉压这一警示器。
二、引起冠心病的因素除了血压升高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有可能共同作用于我们的身体,进而导致冠心病发生概率大大提高。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整合这些因素,共同看待。
而高血压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指标,在导致我们出现冠心病等这些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又是有差距的。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各方面的因素来判断一个人出现冠心病的可能性。
1.年龄:因为冠心病主要的发病人群就是老年人,而男女性出现这一疾病的概率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把男性的55岁和女性的65岁这两个界限来作为判断一个人出现冠心病可能性的指标之一。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33c39d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e.png)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新进展
奚银艳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9(29)9
【摘要】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临床研究证实长期血
流动力学异常可导致心肌肥厚、动脉粥样硬化加快等。
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病程、舒张压以及年龄与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密切联系已经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治疗难度较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需要采用特殊药物进行
治疗,氨氯地平以及β受体阻滞剂即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常用、专用药物。
笔者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更好的治疗冠心
病合并高血压提供依据。
【总页数】2页(P191-192)
【作者】奚银艳
【作者单位】长沙市第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R544.1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新进展
2.阿托伐他汀与氨氯地平合并治疗6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分析
3.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情况—
—评《临床心血管疾病综合治疗学》4.《特殊类型高血压临床诊治要点专家建议》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降压治疗推荐5.阿司匹林合并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压升高,冠心病发病率升高;高血压显著增加冠脉的狭窄;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从而影响冠脉病变的支数;高血压可能影响心脏结构,导致冠脉的严重狭窄;高血压与其它因素共同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生及进一步加重。
因此认为高血压严重影响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应加强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综述
高血压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大量纵向随访资料证实,高血压最终将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病变。
高血压同时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与冠心病(CAD)的关系极为密切。
1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
高血压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大量纵向随访资料证实高血压最终将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病变。
高血压同时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首都钢铁公司职工的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患者心肌梗塞患病率与冠心病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 2.8~3.5倍。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已由Framingham研究所证实,这些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在任何年龄、性别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连续的、逐步升高的关联性。
美国联合方案(Pooling Project)由5个前瞻性研究人群组成,研究表明舒张压的水平与日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呈正相关,收缩压(SBP)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与舒张压相似,收缩压越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越大。
我国北京首钢5298名男工冠心病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显示:随着收缩压或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值得提出的是,SBP在120~139 mmHg冠心病的发病相对危险比SBP 0.05);不同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血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
有研究认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与左房及左室内径呈正相关。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主要与左室形态及构型有关,不对称型的左室肥厚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11]。
5 多因素分析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
鲍百丽等[4]以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无为应变量,分别以高血压的有无、收缩压异常、舒张压异常及性别、吸烟史、年龄、甘油三脂、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高血压的有无、收缩压异常及年龄因素均进入模型(P<0.05)。
其OR值分别为2.593、2.813、1.062,均大于1,说明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性是无高血压者的 2.593倍,其中收缩压异常和冠状动脉狭窄有关,舒张压与之无关。
年龄因素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性越大。
这与我们前面单因素分析结果相同,进一步证实了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异常及年龄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6 结语
以上分析再次印证了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高血压及血压水平与冠心病的病变狭窄支数及狭窄程度亦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控制高血压、使血压达标是我们治疗冠心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针对高血压及血压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及其程度的详尽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予以更完善的论证。
参考文献:
[1] LINCOFFA. Does stenting prevent diabetes arterial shrinkag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J]. Circulation,1997,96:1374-1377.
[2] 张小平,姜红,赖建峰,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49-51.
[3] INOUET, OKUK,KIMOTOK,et al. Relationship of cigarette smoking to these verity of coronary and thoracicaorticatherosclerosis[J].Cardiology,1995;86(5):374-379.
[4] 鲍百丽.原发性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研究[J].高血压杂志,1999,7(3):209-12.
[5] 龚卫琴,赵连友,郑昌柱,等.老年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冠脉狭窄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高血压杂志,1997,5(3):2057.
[6] 李淑梅,钟世顺.高血压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动向[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1,22(1):4-7.
[7] 王宏宇,李志明,张维忠,等.高血压大动脉扩张性与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J].高血压杂志,1999,7(3);209-12.
[8] 钟宏,苏海,赖衍莉,等.高压培养对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431.
[9] ARONOWWS,AHNC,KRONZONI,etal. Association of plasma venin activity and echocardiographic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ith frequency of new coronary events and new atherothrombotic brain infarction in older persons with systemic hypertension[J].AmJCardiol,1997,79(11):1543-1545.
[10] EATONJD,BLACKBURNH,JACOBSD,et al. Serum cholesterol and mortality findings for men screened in the mulitiple risk Factorintervention trial[J].
ArchInternMed, 2008,152(7):1490-1500.
[11] 黄聪,曹辉,秦永文,等.冠状幼脉狭窄与左心形态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89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bstract:Hypertensio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the increase in blood press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cidence increased; Hypertens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tenosis of coronary; Hypertension lead to cardiac hypertrophy, thus affecting the number of coronary artery branches Hypertension that lead to cardiac structure may affect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Hypertension and other factors led to the occurr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e further increase rate. Therefore we considers that the Hypertension seriously affect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Hypertens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Cor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