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三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 具体内容见P56-57 • 通过分工与 贸易,每国都可消费生产可 贸易, 能性曲线以外的商品组合, 能性曲线以外的商品组合,即突破了贸 易前PPF对消费的约束 对消费的约束, 易前PPF对消费的约束,获得更大的福 利。 • 3。国际贸易下的相对均衡价格: 国际贸易下的相对均衡价格: 国际贸易下的相对均衡价格 就是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相对 价格。 注意 注意: 价格。(注意:需求状况会影响价格的确 定和利益的分配) 定和利益的分配)
第三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从机会成本不变到机会成本递 增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三种情况 机会成本不变( 形状?) • 1。机会成本不变(PPF or PPC形状?) 机会成本不变 形状 • 2。机会成本递增 。 • 3。机会成本递减(PPF形状?) 形状?) 。机会成本递减( 形状

机会成本不变的PPC 机会成本不变的
• 1。A、B两国分别在 和Y的生产上具有 。 、 两国分别在 两国分别在X和 的生产上具有 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 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分别作出两国的 PPF。 。 • 2。边际转换率(MRTxy): 每多生产一单 。边际转换率( 而少生产的Y数量 位X而少生产的 数量。也是 的边际成 而少生产的 数量。也是X的边际成 其大小用PPF上点的斜率表示。 上点的斜率表示。 本。其大小用 上点的斜率表示
七、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
• 1。贸易所得分为 贸易所得分为: 贸易所得分为 交易所得:生产组合不变,单纯由于 (1)交易所得 交易所得 贸易条件的变化带来的利益 (2)分工所得 分工所得:完全由分工带来的利益。 分工所得 (P59) 2.一般不作区分,直接分析总的贸易所得
八、两国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
封闭条件下的总体均衡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2 提供曲线
(3)贸易均衡及贸易条件的决定
2 提供曲线
(4)提供曲线的弹性 ❖ 进口需求弹性 ε=OR/OS (>1 =1 <1) ❖ 出口供给弹性
e=SR/OS = ε-1 ❖ 提供曲线弹性
η=ε/(ε-1)=(e+1)/e
作业
• 1名词解释:贸易条件 提供曲线 • 2阐述国际贸易标准模型与大卫·李嘉图的比
收入贸易条件 Ti=PX×QX/PM
单要素贸易条件 TS=(PX/PM)×ZX
双要素贸易条件
TD=(PX/PM)×(ZX/ZM)×100
2 提供曲线
(1)概念:在所有可能的贸易条件下,一个国家愿意进口某 一商品的数量和愿意出口另一商品的数量的组合轨迹
(2)提供曲线的推导
2 提供曲线
(2)提供曲线的推导
1 标准贸易模型与大卫·李嘉图的 比较优势模型的区别
(1)从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转向相对价 格的比较优势
(2)从机会成本不变转为机会成本增加 (3)福利水平的提高体现在社会无差异
曲线上 (4)国际分工不完全化
2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3 社会无差异曲线
4 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
5标准贸易模型的图形分析
6 两国生产状况完全相同但偏好不同的国际贸易
7 贸易利益的分解
二、国际贸易均衡
1局部均衡 2一般均衡
1国际贸易的局部均衡分析
2 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
三、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1 贸易条件 2 提供曲线
1贸易条件
商品贸易条件 T贸易模型 二、国际贸易均衡 三、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一、标准贸易模型
1 标准贸易模型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 的区别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6
2)H-O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1、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不同是由两国国 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决定的。 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 2、两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是由两 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供给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供给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供给量决定生产要素价格
2
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 ②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即以各国资本的租用价 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 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 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 国家。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 ),劳动的价 国家。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r),劳动的价 格就是工资率( ),所以PK/PL=r/w。同样, 所以PK/PL=r/w 格就是工资率(w),所以PK/PL=r/w。同样,决 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 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 ,而是看r/w的值的大小。 而是看r/w的值的大小。 r/w的值的大小 例如: 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 例如:B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国 r/w小于 国的r/w 小于A r/w, 的r/w小于A国的r/w,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1
2).要素丰裕度 2).要素丰裕度
要素丰裕度( abundance)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有两种定义方 法: 以实物单位定义: ①以实物单位定义:即以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 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 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国的 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 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 国的这一比率, 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国的这一比率,B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1

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1

• 要素禀赋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公司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
密于1776年在《国富论》中适应英国新兴资产阶
级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解释国际贸易分工基础的
理论。
斯密对重商主义视金银货币为财富,对外
贸易主要在于追求外贸顺差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斯密认为,进行对外贸易的国家可以得到两种利益: 即输出本国不需要的剩余产品和输入本国所需要的其他 商品,从而使通商各国都能获得莫大利益。因此,对外
提高近百倍。
因此,每个人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
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获得分工的好处。
绝对成本理论
斯密用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
间的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如果每个人都
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
的东西,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裁缝不必自己
做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也不必自己缝衣 服,而向裁缝买衣服。每个人都应当发挥自己 的优势,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 交换,那是有利的。国际贸易也是如此。
耕地
运输
分工前
分工后


40
60
(40+60) /2=50 (50+100) /2=75
60
弟 拖拉机
50
100
80
比较成本理论
呢绒 英国 葡萄牙 100 90 酒 120 80
什么是比较成本
范家骧定义
两国生产两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比例 英葡:酒的成本比为120/80,酒的成本英为 葡的1.5倍;呢绒成本比为100/90,呢绒的成本 英为葡的1.1倍。 葡英:呢绒成本比为90/100,呢绒成本葡是 英的90%;酒的成本比为80/120,酒的成本葡是 英的67%。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即两国生产函数一样, 排除生产技术不同造成相对价格不同,而且假定不存 在“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旳情况。
(6)生产规模酬劳不变 (7)两国旳消费偏好相同:两国无差别曲线旳形 状和位置是完全相同旳。 (8)完全竞争旳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价格 等于商品生产成本 (9)无运送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旳 障碍。
各国分别会多生产“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旳 产品,少生产“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旳产品
但是,是不完全分工。
3.对消费旳影响 钢铁 P1=1 S
P0=0.5
大米 能够在国际相对价格线上旳任何一点进行消费。但各国详 细消费多少,取决于一国旳社会无差别曲线旳偏向和水平。 在最终消费点上,不一定两种产品旳消费量都增长,也有 可能一种增长而另一种降低,详细取决于相对价格变动旳幅 度和社会旳偏好.(图3.1:中国消费40吨大米,50吨钢铁;美国:50吨大米,40吨钢铁)
附录二:显示性比较优势 衡量一国在某类商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指数
X ij / X ij
RCAij
i
X ij /
X ij
j
ij
假如RCAij值不小于1(意味着商品i在国家j中旳出口 比重不小于在世界旳出口比重)表达该国家在此种产 品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 反之,若该指数不不小于1则表达该产品没有显示比 较优势,或有显示比较劣势。
1.对产品价格旳影响
对出口国:出口A商品会使国内A商品价格↑ 进口B商品会使国内B商品价格↓
从而使国内A商品旳相对价格(PA/PB)↑
对进口国:恰好相反
均衡:当两国A商品旳相对价格恰好相等为止 这一相对价格也就是“国际市场相对价格”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定理表述及证明 –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而且 使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相等 – 即两国工人获得同样的工资率,资本获得 同样的利润率
Px Py
PB
B E
PA PB
PA
A
o
W r 1
W r

W r 2
W r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工业(生产钢铁)
WY(?)=PY(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Y(下降)=PY(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Wx= WY Rx= RY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评价
– 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定理,又不能完全肯定其结果 • 贸易使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与发达国家缩小 • 要素收入差距在某些领域和国家在扩大 – 怎样看待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理论的逻辑是清晰严格的 • 许多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 – 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也达不到自由流动 – 各国生产技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形资本 科技人员 熟练工人 可耕土地 半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所有资源
美国 日本 西德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其它国家
1990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福利恶化型增长”
TOT S1 钢铁 S2 C1 U1 C2 U2 S2 S1 D O 大米 O 大米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
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 较少使用它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的商品生产上,有 着比较优势。那么,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该国相对丰 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的应是该国相对 缺乏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即国际贸易的流向 应该是,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 产品,出口到劳动要素缺乏的国家去,资本要素丰裕 的国家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要素 缺乏的国家去。
3.3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3.3.1 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美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推论 计算结果
? 出口
进口
进口 出口
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人力技能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K
实物
资本
K
人力 资本
L
L
L
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3)对其它生产要素的否定 4)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 5)要素密集度逆转 6)需求逆转
商品价格 技术
商品成本
要素价格
要素供给
要素的派生需求 商品的最终需求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者 的收入分配
3.1.3 要素禀赋理论的现代分析
分工前
B’ A’
C’ Ⅱ AⅠ
P乙
P甲
分工后
E Ⅱ
CB PW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 相同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1 要素禀赋理论 3.1.1 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 1)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2)要素丰裕度: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的多少 。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5
kx=Kx/Lx ky=Ky/Ly kx>ky
X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图 3-2
6
(三)模型基本假设 • • • • • • • • • (1)两种生产要素 (2)两种可贸易产品 (3)两个国家 (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劳动和资本 可以在国内各部门自由流动,但不在国际间流动。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 自由的障碍
• (五)贸易影响和贸易所得
1.总体均衡分析
钢铁
S1 P*0=1.5 CIC1
钢铁
C1 60 出口 50 C1 E 40 进口 PPF CIC0 P1=1 0 0 30 50 大米 40 60 大米 A 进口 E P1
*=1
CIC1 A CIC0 S1 出口 PPF P0=0.5
30
美国市场
中国市场
1.0 D 进口
Q
Q
Q
16
(2)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简称TOT),表示为 (TOT) = Px /Pm

如果Px/Pm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 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们称之为贸易条 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3)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价格P (千元)
供给曲线
P0=2 P*=1
进口M 进口 需求曲线
0
S1
S0 = D0
D1

国际贸易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3、知识外溢
马歇尔在其论著中曾写道:当同行业中 的许多公司集中在一个地区时,“业务 中的秘密将不再是秘密,会在人群中流 传„„出色的工作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 ;机器、生产流程,以及业务组织上的 发明与改进也能够得以迅速论证——如 果某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构想,它将被其 他人采纳并揉入他人的想法。这就是新 构思的源泉。”
第三节
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经营者在从材料的流进流出到生产本身的组 织方面学会了如何将生产过程安排得更有效率。 第三,原先对产品设计十分谨慎的工程师们也掌握 了能够估计设计中不增加缺陷而节省成本的经验 。更好的和更专业化的工具以及工厂组织也能降 低成本。 第四,材料供应者可能学会如何处理企业所需的原 料,并且可能将此优势以较低的材料成本的方式 传递给该企业。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
产业内贸易指数 公式:
A
美国计算机出口价值450亿,进口550亿,计算产业内贸易 指数。
当X=M时,A取极大值,A=1,表明全部贸易 都是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工最高。 当只有X,M=0时,则A=0,表明完全出口专 业化 当只有M,X=0时,则A=0,表明完全进口专 业化 完全的出口专业化和完全的进口专业化表示水 平分工最低,垂直分工最高,进行产业间的贸 易。
第二节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本国的厂商可以生产这类产品,满足本国的需求, 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呢?
第二节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人们从已有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的事实出发,发现 当代禀赋相似国家间的双向国际贸易似乎并没有 引发大规模的资源的国内、国际的重新配置和收 入的再分配。 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很多的模型,其中格林纳威 (D.Greenaway)、格鲁贝尔(Grubel)、劳埃德 (Lloyd)、迪克西特(A.Dixit)和克鲁格曼 (P.Krugman)理论观点都颇具代表性。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到70年代,意大利的瓷砖工业日渐成熟。二 战之后形成的国内需求旺盛期逐渐过去,大 量的瓷砖公司开始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于 是转而开始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与西班牙和德国的竞争对手 们相比,萨索罗地区的产品更就竞争力,这 种优势源于高生产率、低成本、优良设计和 意大利在流行式样方面的声誉。结果,到90 年代初,意大利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 是其竞争对手西班牙的两倍。
第二节 相互倾销国际贸易理论
一、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市场定价
垄断竞争 价格 AC Pm MC MR Qm D
、倾销与对外贸易
• 倾销的概念:
不完全竞争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 额以后,以低于本国市场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 销售商品。
• 倾销的基本条件:
该行业必须是不完全竞争的; 市场必须是分割的,无出口返内销的产品; 在不同的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 不同。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 •相互倾销贸易理论 •技术与贸易理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
一、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 (一)规模经济 1.概念: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要素投入量所耗 费的成本比由这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或收 益少。实际上就是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形。 2.类型:
• 意大利瓷砖生产的成本也较低。在萨索罗 地区,瓷砖制造商必须为争取到零售渠道, 不断地在技术、设计和分销渠道方面展开 激烈地竞争。往往在几周之内即会出现一 些创新,而这些创新又很快被竞争对手所 模仿。所以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不断 地努力改进。 • 随着瓷砖工业在萨索洛地区的发展,当地 瓷砖公司的一些技术人员开始离开原公司、 开办自己的加工设备制造企业。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整理ppt
3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 的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 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整理ppt
4
第二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是以不 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 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 《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整理ppt
24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的 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中 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家 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浪 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欧 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产 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欧 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中 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整理ppt
7
整理ppt
8
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 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 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 术产品的比较优势。
整理ppt
9
思考
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之间有什么关系?这 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整理ppt
10
一个国家发生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后,会不会向其他 国家出口,取决于其他国家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模仿速度及消 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
熟并扩散到国外,欧洲(模仿国)开始生产新产品,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Y0
E
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
量组合与消费组合
T
O
X0
X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贸易条件衡量一国(或地区)贸易利益的变化,它说明 贸易利益的相对变动趋势。
贸易条件是一国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系纯物物交换 条件,不牵涉货币和物价因素。
以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就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 指数之间的比率。其中,出口/进口价格指数是由出口/ 进口价格平均数除以基期的出口/进口价格平均数从而得 到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生产与贸易模式
国两 要国 素要 价素 格禀 不赋 同不
同 , 导 致 两
国际贸易的 根本原因
差要 异素
价 格 差 异 导 致 生 产 成 本
品生 在产 两成 国本 的差 价异 格导 差致 异同
种 产
的同 差种 异产 导品 致在 国不 际同 贸国 易家 发价 生格
国际贸易的 直接基础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2.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1)贸易条件的定义 贸易条件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又叫国际交换价格、相对价格、物物交换比例。 (2)贸易条件的用途 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理论模式中,贸易条件解释国 际贸易条件发生的原因。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资本价格 劳动价格
利率(r) 工资率(w)
( PK PL
)I
( PK PL
) II
r
r
( w ) I ( w ) II

应为<
结论:Ⅰ国为资本富裕的国家,Ⅱ国为劳动富裕 的国家。
18
请问:用实物法和价格法定义要素丰裕度会不会出 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以 哪种方法为依据?
实物法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一节 标准理论 第二节 H-O理论——贸易的基础
3
第一节 H-O理论——贸易的基础
4
1、国际贸易基础; 2、贸易对国内的影响;
2、有关概念 (1)要素禀赋 指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造成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差异 决定产出差异
8
(2)要素比例 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 商品属性特点决定 (3)其他概念
9
一、 H-O理论概述
A、等产量线
例: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 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 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 Y是属于类型的产品。
X
资本密集型
Y
劳动密集型
注意:要素密集度是个相对概念
14
例题2:
假设在A国,生产食品的资本/劳动比率(k/l)为1, 生产服装的这一比率为1/4;在B国,生产食品的 k/l=4,而生产服装k/l=1。请问,A国、B国分别 在哪种要素上较为便宜?为什么?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参考答案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参考答案
②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同样会带来该产业成本的降低。在外部规模经济下,由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能使该国成为商品出口国。或许出口产业的建立是偶然性的,但一国一旦建立起大于别国的生产规模,该国就会获得更多的成本优势。这样,即使其他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该国已先行将产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那么其他国家就不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并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外部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可能导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以无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4)对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益、H一O模型从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但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故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而且再这种动态中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固定。(如美国常常被认为是创新者)
3.简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市场营销的概念,指的是产品要经历投人、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
(1)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基本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理论。第一阶段,美国创新,并对该产品有生产和市场的垄断。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第三阶段,外国模仿者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美国出口大幅度下降。第四阶段,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开始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商品在美国完成周期,而在模仿国开始其周期,该过程像接力棒传递过程一样。

第三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
上一章中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实 际上都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一系列假定 前提的修正,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确能够部 分地解释里昂惕夫悖论。但是,终不能解释里昂 惕夫之谜所产生的对要素禀赋理论的一般疑问。 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认为,应赋予国际生产要素 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 仅仅是比较优势理论中的劳动,也不仅仅是要素 禀赋理论中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技术、人力资 本、研究与开发、信息、管理等都是生产要素。
二、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偏好相似说又称需求相似(重叠)论,是 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 伯伦斯坦· 林德在1961 年出版的《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的。 在该书中,林德第一次从需求角度试图对 当代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现 象进行解释。
林德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水平提高会 使得该国的代表性需求向着某种比较昂贵的商品 移动。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商品 需求偏好也不同。 基于需求偏好相同的要素禀赋理论只能解释初级 产品的贸易,而不能解释工业品的贸易。这是因 为前者的贸易模式主要是由供给要素决定的,而 后者的国际贸易模式是由需求决定的。 国际间工业品贸易的发生,往往是先有国内市场 建立起生产规模和国际竞争能力,尔后再拓展国 外市场。因为厂商总是出于利润动机,首先为他 所熟悉的本国市场生产新产品,当发展到一定程 度,国内市场有限时才开拓国外市场。
1967年,格鲁伯、弗农和梅达发表了一篇 题为《美国工业中的国际贸易研究开发要 素与国际投资》的论文。 他们根据1962年美国19个产业部门的有关 资料,统计分析了研究开发费用、科学家 和工程师人数与出口的关系,得出了与基 辛基本相同的结论,即研究与开发要素和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研究与开发 要素比重大的产品,其国际竞争力也强。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古典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古典理论
新古典理论放弃了古典理论的基 础,即商品价格决定于劳动量的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格主要 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3
2、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穆勒: 英国经济学家穆勒:认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只能确定国际贸易的范围, 只能确定国际贸易的范围,不能确定贸易条件 本身即实际交换比率。 本身即实际交换比率。他提出国际价值论和相 互需求理论, 互需求理论,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国际 贸易条件,而贸易条件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 贸易条件,而贸易条件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 即国际相互需求均等规律。 即国际相互需求均等规律。
16
6、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原理)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原理) 原理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赫克歇尔:《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俄林: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提出生产要素禀赋, 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经过后来者发展充实 成为主流国际贸易理论。 后,成为主流国际贸易理论。 俄林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四个方面对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俄林获得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比较成本学说作了新的发展, 比较成本学说作了新的发展,从而证明比较利益 与自由贸易是有效的。 与自由贸易是有效的。
5
2.2 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
(一)互惠贸易的范围 相互需求论认为, 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 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 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这 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二)贸易利得的分配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 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 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而贸易利益 中的孰多孰少,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 中的孰多孰少,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 (三)相互需求法则 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 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两国间商品交换比 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 例)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如果两国的需 求强度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 求强度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本节案例导入:见教材
案例说明了什么?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 行拓展。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拓展分别被称为斯托尔帕-萨 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本节案例导入:见教材
案例说明了什么?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 行拓展。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拓展分别被称为斯托尔帕-萨 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来自商品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异
3.两国国内商品成本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

从上面两表中得出什么结论?

4.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决定各国商品成本比例不同 5.要素供给比例不同是决定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的因素 图为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的简要推理过程


上述两种衡量方法中,相对价格法考虑了要素的供给和需 求,相比来说较为科学

思考: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所有假设见教材中的详解 思考下面的问题:



每一条假设的原因
每一条假设的结果 哪几条是核心假设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推导、
衡量要素丰裕度的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用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的 相对供给数量来衡量。如果TKB / TLB > TKA / TLA,则B国是 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而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另一种方法是以要素的相对价格来定义。如果 B 国资本要 素价格(即利率rB)和劳动要素价格(即工资率wB)之比小于 A国利率rA和工资率wA之比,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 国家,而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3.2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3.2A 机会成本递增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某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 商品以释放刚好足够的资源。
思考:为什么要引入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是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它比固定机会成本更接近实际情况呢?
(1)引入目的:更接近经济现实 (2)机会成本递增是由于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或资源: ①不是同质的,即同种要素的所有单位并不完全相同或具有相同的质量; ②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率或密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也 意味随着一国生产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它必须使用越来越低效或并不完 全适合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源或要素,这就使得机会成本递增。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所得
06
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
07
附录
3.1 引言
本章我们将把简单贸易模型扩展为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更接近 现实的模型。我们将引入需求偏好理论和社会无差异曲线。接着,我们 将揭示在成本递增且无贸易的情况下,需求和供给因素如何决定一国 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从中我们也可以确定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意义:决定了交?
一组特定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一国国内一种特定的收入分配,另一种不同的 收入分配会导致组全新的无差异曲线,而它很可能与先前的无差异曲线相交。 当一国开始贸易或扩大外贸规模时,无差异曲线的相交确实会发生,出口商会获 益,而与进口商品竞争的国内生产者将会蒙受损失。这也会对消费者造成不同的 冲击,这种冲击取决于个人消费模式是更倾向于X还是Y。这样一来,贸易就会改 变该国国内真实收人的分配,从而使无差异曲线相交。
解决无差异曲线相交的办法: ①补偿原则:在这个原则中,如果一国贸易中的获利方在完全补偿了损失方的损失后仍比贸易 前有所收益,则该国在贸易中是获利的。进行这种补偿的一个办法是政府对贸易获利方征收足够的 税以补贴损失方,或对损失方进行减税。 ②限制性假设:制定一系列对收入,偏好和消费模式的限制性假设以防止社会无差异曲线相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014-8-24
27
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消除关税 扭曲增进社会净福利(图)
P
D Pd Pt G H E F S
Pw
I
J
Q 图3-14
2014-8-24
2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三 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博弈。实行保护贸 易政策的要求来自那些强有力的特殊利 益集团。 贸易条件或最优关税论 。以石油的最优 关税为例说明。 国内市场失灵论 。劳动力市场 、资本市 场 、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成本 。 相反的观点。
13
2014-8-2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行业成本、价格与厂商数量 市场规模扩大导致 CC下移(图)
成本C、价格P 1 2 CC1 贸易前 CC2 贸易后
P1 P2
PP N1 N2
厂商数量N
图3-7平均成本、市场规模与产业内贸易
2014-8-24
1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四 重叠需求与产业内贸易
15
2014-8-2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品质介于E到F之间的商品为两 国具有重叠需求的商品(图)
q H G F E D C B
A
O
2014-8-24
YA
YB
16
Y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节 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技术差距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Posner)在1961提出了技术 差距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 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 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生产,在这一段 时间内创新国就可以向模仿国出口新产品。 当其它国家可以模仿生产以后,随着模仿规模的扩大, 模仿国的规模经济和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创新国逐渐失 去比较优势,导致创新国的出口下降,甚至最后创新 国可能从模仿国廉价进口该产品。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对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模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学界有时将这种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称作“北北贸易”。 20世纪70年代末,以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 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这些理 论对赫克歇尔-俄林体系的假设条件加以修改,以规 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假设为基础,主要探讨发达国 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11
2014-8-2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的均衡:需求 曲线左移且更平坦(图)
P、AC
AC P0 D/
MC
MR/ 产量Q
Q0 图3-6
2014-8-24
1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 基础上的差异产品的贸易将使所有国家的福利增加。 在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厂商的数量及其所生产 的差异产品种类与市场规模有关。 行业的规模经济性要求每个厂商的产品标准化,每种 产品大规模、大批量生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市场规模大的国家能够容纳的厂商数量多,生产的差 异化产品种类也多,而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厂商数量 有限,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较少。 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发 生在同一个行业内,是产业内贸易。
3
2014-8-2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内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厂 商的短期均衡 (图)
平均成本AC
AC下降 边际成本MC AC
MR 内部规模经济 图3-1
需求D 产量Q
2014-8-24
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 X产品具有规模经济(图)
Y
·
·
Q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Q2
X
图3-2
2014-8-24
21
2014-8-2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三节 新保护贸易理论
一 凯恩斯主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凯恩斯(J.M.keynes,1883-1946), 1936年出版 《就 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投资乘数原理 : K=⊿Y/⊿I =1/(1-c) 对外贸易乘数 :Kf=⊿Y/⊿NX=1/(1-ξ) 只有贸易出超或国际收支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 增加一国的就业,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 加量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局限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014-8-24
26
二 支持自由贸易的理由



自由贸易和福利。假设本国是进口小国, 世界市场价 格的接受者,本国征收关税后,将给本国福利造成净 损失。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消除关税扭曲增进社会净福 利。 自由贸易的竞争效率 。由于缺乏高效率国外厂商的竞 争,低效率的国内厂商的利润得以提高 ,自由贸易能 够通过竞争使国内低效率厂商的资源向高效率厂商集 中。自由贸易的竞争效率还体现在为国内厂商提供了 学习、模仿和革新的机会。 支持自由贸易的政治依据。防止利益集团控制贸易政 策。


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 Linder) 提出了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 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 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 则两国之间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 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会较少。
2014-8-24
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一 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 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内部规模经济指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产 量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整个行业 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外部规模经济对 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是 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 关,但与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有关。
17
2014-8-2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创新国与模仿国的技术差距 与国际贸易 (图)
创新国出口
O
T0 需求滞后
T1 反应滞后 模仿滞后
T2 掌握滞后
T3
时间
模仿国出口
2014-8-24 1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aymond Vernon) 提出产品生命 周期理论贸易的动态变化。 新产品一般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随着产品逐渐成熟 和标准化,可以使用不熟练的劳动大规模生产,产品 的生产就转移到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不发达国家,这一 过程一般都伴随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在产品 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在各 国之间转移。 在产品生命周期演化过程中,产品生产的转移大致可 以分三个阶段:引入期 、成长期和成熟期 。
29
2014-8-2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本章小结



新贸易理论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在不 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假定下,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供 给方面的内部或外部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另一个独 立决定因素。 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技术变化对国际贸易模式有重要影响 。 新保护贸易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和战略性贸易论 。 贸易政策有两大基本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 易政策。
9
2014-8-2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外部规模经济产生行业优势: 瑞士和泰国的手表行业(图)
AC D
C0 P1 1
ACs 2
ACt
Q1 图3-5
Q
2014-8-24
1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三 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 争与国际贸易



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特征的厂商所在的行 业面临的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是指竞争程度很高但又存在垄 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其特征是:市场上 有众多厂商,故市场是“竞争”的,同 时各厂商生产不同于其它厂商的差异产 品,每个厂商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垄断竞争最关键的特征是生产差异产品
平均成本
行业平均成本
累积产量 图3-4
2014-8-24
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大规模从事某 一产品生产的国家往往有较低的生产成本,这 一情况有助于形成“先发优势”。 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是不可 预测的,在很大程度上由历史或偶然因素决定。 在两个国家的市场规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一 般而言,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将会专业化生产 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市场规模较小的国 家将会专业化生产没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
19
2014-8-2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变化与 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图)
净出口 创新国 其它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O
T0
T1
T2
T3 T4 时间
净进口
2014-8-24
2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三 技术内生与国际技术外溢



将技术作为贸易的内生变量来分析,既研究技 术变化的原因,也研究作为生产和贸易结果的 技术进步对贸易模式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技术变化有两种源泉 :技术“外溢” 和革新 。 本国原有生产商品X的比较优势,但外国生产 X的技术更先进,有绝对优势。本国引进了外 国生产商品X的技术,提高了本来就有比较优 势的生产率。这种技术的外溢 使本国由比较优 势决定的贸易模式变成了由绝对优势决定。 贸易和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发展引入“错误”方 向,使两国的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