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学家简介
教育家简介
教育家教育家是指具有杰出贡献和影响力的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
他们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和改革者,更是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教育家:1.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他的教育思想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我完善。
他提倡“教学相长”,即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罗素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对教育的思考和研究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罗素认为,教育应该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思考。
罗素的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自由学校”和“进步学校”的概念,并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
3.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心理学理论对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情感是由潜意识的力量驱动的,而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潜意识和个性发展。
弗洛伊德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
他提出了“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概念,并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4.建设主义建设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当代教育家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美国的林肯教育家、芬兰的希基亚拉宁、印度的吉德·瓦杰斯卡和日本的福田和夫等。
林肯教育家(AbrahamLincoln)林肯教育家(AbrahamLincoln)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曾任美国第16任总统。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消除贫困和种族歧视,并通过《解放宣言》废除奴隶制度,为美国民主、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林肯也提倡人民的教育和自我提高,认为只有经过教育才能使人真正地获得自由和权利。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和封建教育的奠基人,对中国传统教育影响至深。
孔子30岁开始收徒讲学,先后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了《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作品,对中国、东南亚及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礼记)2、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和改革活动家,被誉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
他一生经历了民族压迫、宗教迫害和三十年战争的磨难。
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工作岗位。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泛智学校》、《论天赋才能的培养》等理论著作使他享誉世界。
特别是《大教学论》严谨而系统地论述了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卢梭(1721-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战士,也是划时代的教育家。
卢梭一生著作颇丰,内容涵盖哲学、文学、政论等多个方面。
他在教育史上的重要著作是《爱弥儿──论教育》。
该书以动人的文学风格,虚构了一个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儿”和他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主张,这部教育论著中的所有教育思想都是以自然教育的原则为中心展开的,贯穿《爱弥儿》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理想社会的新人。
由于卢梭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活动,为后世资产阶级的“儿童中心论”和“自由教育”所利用。
4、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1896年在芝加哥开办“杜威学校”,研究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从那时才开始被承认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家。
他积极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等一系列思想和主张。
杜威一生著作很多,主要教育论著有《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多部。
中国历代教育思想家的学习观
浅谈四大家学习观及比较廖亚琳09海洋经济130132009012百度百科中学习的定义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努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通过查阅资料,我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教育思想家对学习的定义并对其进行比较。
以下观点供大家参考:一.学习观点1.孔子(公前551--前479)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①在《论语》首篇《学而第一》中就有六处提到学,《学而第一》的十六章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下面是第一部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将“学而时习之”中的“习”理解为实践、实际行动应更合适:将所学的付诸实际行动,才能感到快乐。
②第二部分共四章,针对“学而时习之”中的“习”进行了讨论:什么是“习”以及怎么“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这两章所提及的都是要实实在在去做的事情,不是说一说就可以的。
综合以上四章,可见整个第二部分都是在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说明了要注重实际行动的道理。
③在讨论了“学而时习之”中的“习”之后,第三部分接着就讨论“学而时习之”中的“学”。
在孔子看来,究竟要学习些什么呢?下面的两章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要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朱熹简介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简介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朱熹自幼勤奋好学,立志要做圣人。
李侗曾赞扬他:“颖悟绝人,力行可畏,其所诧难,体人切至,自是从游累年,精思实体,而学之所造亦深矣”。
并说朱熹“进学甚力,乐善畏义,吾党罕有。
”其仕途生涯多艰,做官清正有为。
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但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
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朱熹的教育思想一、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
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
他说:“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
名人伦与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相联,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他说:“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
……必皆有以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
”在朱熹看来,要克服“气质之偏”,革尽“物欲之蔽”,以恢复具有的善性,就必须“尽人伦”。
所以,他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
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
”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也明确把上述五伦列为“教之目”,置于首位,指出“学者学此而已”。
从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的思、想出发,朱熹严厉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
他认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教育学知识点
▪孔子1、个人简介: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著作:孔子“述而不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3、观点:1. 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 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教学的方法有: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关于教师,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保护学生、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及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至圣”、“孔圣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1、个人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著作:《孟子》3、观点:1.孟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善论”。
2.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3.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4.孟子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中国古代教育学家简介[宝典]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今安徽涡阳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
有人说又称老聃。
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是说我国伟大的哲学先驱,其哲学思想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富有无穷奥妙。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无”为天地之始就是世界的开始状态,“有”为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墨子,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
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
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山东邹城人。
著有《孟子》一书。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影响力
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影响力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又被尊称为孔夫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学说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影响深远,塑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影响力。
首先,孔子的学说对于古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强调家族和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倡君主在治国过程中尊重人民,以仁爱为核心理念。
他认为,只有通过道德思想的教化,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实现各个社会阶层的和谐共处。
因此,儒家学说成为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并且在政治和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影响深远。
他提倡以道德修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德行。
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格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他的教育理念倡导了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重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配合。
这种教育理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后代的教育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孔子的学说也对于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人际关系和谐,注重家族观念和社会伦理,强调孝道、礼仪和忠诚等价值观念。
这些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中国社会传承至今。
孔子的学说倡导以德治国,强调人们应该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提升社会的整体质量。
这种价值观念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和现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于东亚地区的影响也是无可忽视的。
在中国儒学思想的影响下,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也产生了类似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学说在这些国家中流传广泛,并且对于东亚地区的整体价值观念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儒家学说成为了东亚社会的共同文化背景,加强了地区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然而,儒家学说也有一些局限性。
它过于强调家族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个人的追求和自由发展相对较少关注。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人认为儒家学说过于保守,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先秦作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对世界的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影响深远。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
相传其弟子3000,贤者72人。
《论语》(论,择也,选择摘录的意思),“四书”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专集,儒家经典之一。
被选入教材的有《论语二则》、《季氏将伐颛臾》、《荷蓧丈人》等。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有八十一章。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十三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长期住在鲁国。
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弟子众多,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虽然保留记录言行的语录体形式,但已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
入选教材的有《公输》等。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他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对后世儒学影响很大。
《孟子》是“四书”之一,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善于雄辩,长于譬喻,对后世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的散文有很大影响。
选入教材的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等。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中国古代哪位教育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理念孔子
中国古代哪位教育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理念孔子孔子与教学相长的理念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也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家之首。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教学相长”。
孔子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的过程。
孔子的教学相长的理念包含了多个方面。
首先,他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和导师,而学生则应该虚心向教师学习。
他主张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通过相互尊重和倾听,实现知识和智慧的交流。
其次,孔子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行和品格。
在他看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来塑造人的个性和品质。
他认为,只有通过道德修养,人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为社会做出贡献。
孔子提倡以德育为先,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他认为知识的实践应该紧密结合,只有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孔子主张学以致用,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他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启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最后,孔子强调了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性。
他主张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孔子自己也是一个永远追求进步和学习的榜样,他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
总结起来,孔子的教学相长的理念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以致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仍然可以从孔子的理念中获得一些启示,不断进步和完善教育体系。
儒家孔子简介
孔子简介(公元前551~前479)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生平春秋末期鲁国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迁居鲁国。
父叔梁纥,母颜氏。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鲁国是周公的封邑,素称“礼乐之邦”;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社会政治秩序弛废,然而“周礼尽在鲁”,鲁国的礼乐制度仍然保存完好。
鲁国的文化环境深刻影响了孔子思想的形成。
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早年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
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
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
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传统,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众多,据说有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余人。
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记载于他的学生纂辑的《论语》中;《左传》《史记·孔子世家》也记载了一些孔子的言行,都是比较可靠的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学术思想1.仁义孔子确立了儒家“留意于仁义之际”的思想传统。
他的仁学是以“仁”为价值核心、以“礼”为外在规范的思想体系。
“仁”的语词在春秋时期已广泛使用,然而孔子赋予其新的含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范畴之一。
《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仁的本义是爱人,视人如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这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
“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对行为的某种节制、约束。
节制就是行为者对他人的宽容、礼让,并通过这一行为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其精神实质即仁。
王船山的教育思想简介
*清初三先生
王夫之
王夫之 (1619~1692) 中国明 清之际哲学家、教育家。字而
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简介
王夫之
*清初三先生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简介
王夫之
*清初三先生
• 王夫之著作,今存者有《周易 外传》、《尚书引义》、《读 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 、《张子正蒙注》、《思问录 内外篇》、《黄书》、《噩梦 》、《读通鉴论》等72种, 358卷,后人编有《船山遗书 》。(李国钧)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简介
王夫之
,是文化教育发展的首要条件。他认为
人们有了饭吃,能安居乐业,社会风气
好转,就会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
可以更兴旺。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简介
王夫之
*清初三先生
• 在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中,始终贯 串着反民族压迫的民主思想,主 张教与学都要为“当世之急务” 服务,他说:“学者之所以学, 教者之所以教,皆有其当务焉” 。不能以当时俗儒的 “流俗之心 ” 去从事教学,使学者“无心无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简介
王夫之
*清初三先生
• 他认为,由于社会是不断进化的,所以
人类的文化教育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衣食足”而“天下治”,“乃可以文
”。若是人们还处在“日争一饱,夜争
一宿”的情况下,就不会有文化的繁荣
和教育的发展,故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和与之相结合的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简介
教育家教育著作及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1、孟子:性善论,“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学记》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育学的著作“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原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也”“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社会本位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长善救失”〔利用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3、孔子:《论语》主张“有教无类”〔教育起点平等〕“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
启发教育的来历,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性相近,习相远”〔社会本位论〕4、蔡元培: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方针,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以美育代宗教”5、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教育学著作6、陶行知:被毛泽东誉为“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区别于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为核心7、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8、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理性说9、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10、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古代西方教育学最高成就1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近代实验科学鼻祖1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他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本指导原则:“教育要适应自然”“学年制,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规定了百科全书式课程”13、卢梭:法国《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主张培养“自然人”14、康德:最早将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1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第一次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西方第一位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标准教育学的建立,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理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17、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经典课程论命题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经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18、洛克:英国“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9、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20、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21、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奉献,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22、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23、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教学应走在学生的前面24、美国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25、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26、瑞士皮亚杰:《教育学科与儿童心理学》构建主义27、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28、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认知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29、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教育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30、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1、西方教育史上创立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反映孔子教育教学思想的成语
反映孔子教育教学思想的成语相信大家都对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的孔子都十分熟悉吧!那么你想知道有哪些成语是反映孔子教育教学思想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思想成语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循循善诱4、为人师表5、温故知新6、实事求是人物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着局部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开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那么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那么以学文)。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历史趣谈:颜之推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颜之推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生平导语:颜之推(531年-约595年),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
颜之推著有《颜颜之推(531年-约595年),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
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
颜之推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
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
后投奔北齐,历20年,官至黄门侍郎。
公元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
公元581年,隋代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
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
叹息“三为亡国之人”。
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和《还冤志》、《集灵记》等。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祖籍邹鲁,东汉关内侯颜盛之后。
大通三年辛亥(531年)生于江陵(湖北江陵),有颜之仪、颜之善两兄。
七岁能诵《鲁灵光殿赋》。
大同八年壬戌(542年),随湘东王萧绎在江州(江州治寻阳,今江西九江)。
十九岁时(547年),为湘东王萧绎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因材施教的案例
古代因材施教的案例1.孔子教育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因材施教”是古代教育的核心原则之一、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天生聪明,但在学习方面却有一些困难。
孔子根据孟子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法。
他关注孟子的感受和需求,根据孟子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方面来进行教学,帮助孟子克服困难,发展自己的才能。
2.王安石教育王珪:王安石是中国宋代政治家、文化家,他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王珪是王安石的学生,他在学习上有一些困难,但对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有浓厚的兴趣。
王安石了解到王珪的兴趣和擅长,便鼓励他学习经济学和农业科学,并在这方面给予他特别的指导和关注。
通过因材施教,王安石帮助王珪克服学习难题,培养了他的优秀能力,最终王珪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
3.苏轼教育苏辙:苏辙是中国宋代文学家、教育家,他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并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苏轼是苏辙的儿子,苏辙在教育苏轼的过程中,根据他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为他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他鼓励苏轼发展他的文学才华,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激励。
苏辙的因材施教为苏轼的学习和才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苏轼最终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4.朱熹教育张栻:朱熹是中国宋代哲学家、政治家,他对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张栻是朱熹的学生,他在学习上有一些困难,尤其在哲学方面。
朱熹了解到张栻的情况后,决定根据他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他为张栻提供了更详细和深入的讲解,根据他的理解能力,帮助他逐渐克服困难,深入理解哲学思想。
朱熹的因材施教为张栻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最终张栻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5.陆九渊教育陆游:陆游是中国宋代文学家、思想家,他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并将其应用到教育中。
陆九渊是陆游的父亲,他在教育陆游的过程中,根据陆游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关注他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中国古代教育家有哪些?同学们知道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 思齐焉,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
必:一定 思:想 其善者:那好的 齐:相同 从之:学习他 内:内心 自省:自我反省 其:那 焉:兼词,“于之”。在其中
译文
• 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 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 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 的毛病。 •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 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 (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 改正。
成语
•
有弟 语子 录言 体行 (的 也书 叫, 格共 言20 篇 。
•
是《 记论 录语 孔》 子属 及语 其录 体 散 文 ,
•
语录体
• 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 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 采,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 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为语录体。
吾:我 三省:多次反省 身:自己 为:替 谋:办事 忠:忠心,尽心 信:诚信,诚实
传:老师教授的 知识 习:复习
•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 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 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 习过呢?”
中国古代教育家有哪 些?同学们知道吗?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 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关于孔子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首 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 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 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唐朝的启蒙教育家
唐朝的启蒙教育家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而在这个时期,有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有一位启蒙教育家的名字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他就是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郡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
他是唐代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唐代启蒙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韩愈的启蒙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唐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首先,韩愈强调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而启蒙教育更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他提出了“童蒙未学,吾谓之童蒙,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启蒙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其次,韩愈注重启蒙教育的实践。
他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教育方法,即通过诗词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他还主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学生在启蒙阶段应该大量阅读,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此外,韩愈还注重启蒙教育的内容。
他提出了“文章本无定法,可使学者得其意,而后自为文章”的观点,强调了启蒙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他还主张“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强调了启蒙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总的来说,韩愈作为唐代的启蒙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注重了启蒙教育的实践,关注了启蒙教育的内容,为后世的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可以说,韩愈是中国启蒙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韩愈的启蒙教育理念和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启蒙教育的经验,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唐朝的启蒙教育家韩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毕升简介_精品文档
毕升简介1. 毕升的生平毕升(772年-846年),字云升,号淳熙先生,唐朝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教育家。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科学家之一。
毕升出生于河南洛阳,他自幼聪颖,对天文、地理等科学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天赋。
在年少时,他就开始研究天文学和地理学,深入探索太阳、月亮、星辰等天体的运行规律。
同时,他也对地理地势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测量,积累了大量的实证数据。
2. 毕升的主要贡献2.1 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毕升对天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著作《天文志》中。
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记录了他对天体运行规律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太阳、月亮和星辰运动轨迹的测量和推算,以及对日食、月食等天象现象的解释和预测。
毕升在《天文志》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天文理论体系,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2 地理学方面的贡献毕升对地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所编著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中。
这本书是毕升根据自己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测量所编写的,详细记录了他对西域地区的地理情况、资源分布、风俗特点等的观察和描述。
这本书不仅是对当时地理知识的重要补充,也为后世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3 科学发明方面的贡献毕升在科学发明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贡献。
他发明了浇铸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印制变得更加快速和高效。
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书籍的普及和传播,也对世界印刷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毕升还发明了一个水力机械装置,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化设备之一。
3. 毕升的教育思想毕升在教育方面也有独到的思想和贡献。
他主张将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融入到教育中,认为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教育理念,认为天文、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类自身。
毕升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毕升的影响和地位毕升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巨星,对中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鉴古学今求突破的名人事例
鉴古学今求突破的名人事例以鉴古学今求突破的名人事例为题,我想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名人——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他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派,对中国社会和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思想强调道德和伦理准则,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位伟大的鉴古学家,孔子深入研究了古代经典文献,尤其是《诗经》、《尚书》、《礼记》等古代文化经典。
他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学习和解读,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人伦道德体系,强调了君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子的学说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使个人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即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负责任的品德。
这种伦理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持续至今。
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良好的教育可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他建议政府应该重视教育,并为人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这一观点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延续至今。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学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孔子的思想在东亚地区尤为广泛,如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深受其影响。
他的伦理观念和教育思想成为了人们思考和行为的指南,使人们更加关注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作为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名人,通过鉴古学今,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伦理观念和教育思想。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学说强调了道德、个人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思想,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今安徽涡阳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
有人说又称老聃。
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是说我国伟大的哲学先驱,其哲学思想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富有无穷奥妙。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无”为天地之始就是世界的开始状态,“有”为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墨子,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
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
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山东邹城人。
著有《孟子》一书。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出生年代(前179~前104)中国汉代思想家,政治家。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的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
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韩愈一起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在反对骄文、提倡古文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较为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指出: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凡此种种,构成古文运动理论的精华。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市盐埠岭),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朱熹(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
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
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汉族人。
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
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
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
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
他强调治学"贯专而不贵博。
盖惟专为能知其意而得其用,徒博则反苦于杂乱浅略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