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有答案版)
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有答案版)

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有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一、《寡人之于国也》: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紧紧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点就是:,?孟子则特别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到孟子推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①,。
(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②,。
(渔业方面的);③,。
(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④,,。
(纺织方面的);⑤,,。
(牧业方面的);⑥,,,。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
(开办教育)。
前面的1――6就是属从保民角度明确提出了六条措施,7就是属从教民角度明确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与“”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二、《义学》: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义学》特别强调人必须广为自学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可以智慧立德的名句就是:“,。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荀子义学》中“,。
”,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并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自学,君子必须擅于利用自学去填补自己的严重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
”的境界。
8、《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9、《荀子?义学》中“,。
【默写】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带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短歌行》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6、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7、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8、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3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版)一、《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尔来四万八千岁_,不与秦塞通人烟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可以横绝峨眉巅__”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但见悲鸟号古木_,_雄飞雌从绕林间_。
_又闻子规啼月夜__,_愁空山__。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枯松倒挂倚绝壁_。
”托出山势的高险,古松倚靠的奇绝之景。
然后由静而动,“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__。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通“非”)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所守或匪亲_,_化为狼与豺__。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以手抚膺坐长叹__。
”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10、李白《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
”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

《蜀道难》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一唱三叹,点明主题的诗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罕有来往的诗句是“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加了浪漫气味,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而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动物“鹤”“猿”的行为、心理来衬托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附”。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经过描绘用手触摸星宿、穿过天上的星星来突显蜀山之高峻的句子是“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衬着了蜀道上凄惨空寂的环境氛围。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经过写“峰”“松”来衬托出山势高险的语句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顶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如雷般轰鸣的场景。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特色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 (wéi)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而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1、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 , 枯松倒挂倚绝壁”。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罕有来往。
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能够横绝峨眉巅” 。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附” 真是“物如同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问可知了!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困难的步履、惊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 (mén) 参(sh ēn) 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和答案.doc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1、《蜀道难》1、诗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诗中表现蜀中要塞剑阁易守难攻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诗中用人的动作和神态表现蜀道高的诗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4、《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写山势高险,即使善飞的黄鹤,善攀的猿猴也很难越过。
5、《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飞湍瀑流争喧脛,碌崖转石万壑雷” o6、《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o7、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的诗句是:“剑阁峥喋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9、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借用杜鹃之声渲染蜀道的空寂苍凉和难走。
10、《蜀道难》一诗中化用张载“形胜之地、匪亲毋居”的句子是:“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2、《杜诗三首》1、《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4、《秋兴八首(其一)》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o5、《咏怀古迹(其三)》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o6、《咏怀古迹(其三)》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画图省识春风,环珮空归夜月魂” o7、《咏怀古迹(其三)》运用拟人、寓情于景的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稚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o8、《咏怀古迹(其三)》借用琵琶声来表明王昭君的怨恨的句子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o9、《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整理)带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整理)带答案登高1.XXX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XXX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XXX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XXX《登高》中为我们营建了一幅气势澎湃的长江秋季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会合表现了夔州秋季的典范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XXX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训练案答案共22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

《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能够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看法同样。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经过宽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能够已”。
在后边又说了然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持之以恒,金石可镂。
5.重申君子并不是有何差别,不过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重申幻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在文中重申学习应该专心专一,而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便像蚯蚓那样微小,假如专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师说》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散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何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本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到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照,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发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照,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照,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测贤人更圣明,愚人更笨拙的原由的语句是:贤人之因此为圣,愚人之因此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认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照,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后致使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如何的: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整理) 带答案

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检测(附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检测(附答案)实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检测《蜀道难》1、用夸张的手法写山势的高险,枯树倒挂的句子是:,2、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的原因的诗句是:《咏怀古迹(其三)》1?《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2?《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3?《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3、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增添浪漫气息的句子是:4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5、写蜀道盘旋曲折的句子是:,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7、用太阳神到了蜀地也要回转车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8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10、《蜀道难》的主旨句是:,《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登高》1?《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4?《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李商隐诗两首》《锦瑟》1?《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
2. 《锦瑟》中曲折表达往事不堪回首,内心惆怅苦痛的两句是3?《锦瑟》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4?《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追忆的句子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4. 《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马嵬》1?作者写唐玄宗海外徒然悲叹“他生”之约,难以实现的句子是: 4?《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9、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22. 暗写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的句子是:,3. 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作对比的句子是:O4. 《马嵬》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是《劝学》1. 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检测(附答案)

实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检测《蜀道难》1、用夸张的手法写山势的高险,枯树倒挂的句子是:,。
2、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
34是:,。
5,。
67.。
8。
910。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
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思乡借子是,。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1.《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
2.《锦瑟》中曲折表达往事不堪回首,内心惆怅苦痛的两句是, 。
3.《锦瑟》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 ,。
4.《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追忆的句子是,。
《马嵬》 1.作者写唐玄宗海外徒然悲叹是:。
2.3.。
4.《1.2.3.“4.5.是6.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 7《劝学》中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8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寡人之民”“加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1、《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军事上采取了系列措施,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采取措施之后的影响。
2、《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完整版)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以手抚膺坐长叹__。
”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10、李白《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
”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11、李白《蜀道难》中“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 __ 砯崖转石万壑雷__。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13、《蜀道难》中写蜀地朝夕战乱纷争,社会环境险恶的句子:“__朝避猛虎__,_夕避长蛇__, _磨牙吮血_, _杀人如麻_。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用大量笔墨正面描写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之后,又从侧面利用周围环境和景物来烘托的两句是“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唯见江心秋月白__。
”5、中国古典诗词因多用比兴手法,因而联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7、《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8、听完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后,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出了“__同是天涯沦落人__, _相逢何必曾相识__。
”的感慨。
1、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锲而不舍__, _金石可镂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含答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背诵默写《蜀道难》1.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着重表现人行蜀道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4.借景抒情,渲染了空寂苍凉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的诗句:_______。
5.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6.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蜀道神奇色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7.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8.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9、开篇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8.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9噫吁嚱!危乎高哉!10.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秋兴》八首其一1.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渲染阴沉气氛,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虚实结合既写景物也寓时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含答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背诵默写《蜀道难》1.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着重表现人行蜀道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4.借景抒情,渲染了空寂苍凉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的诗句:_______。
5.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6.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蜀道神奇色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7.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8.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9、开篇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0.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9噫吁嚱!危乎高哉!1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秋兴》八首其一1.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渲染阴沉气氛,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7.虚实结合既写景物也寓时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
一、《寡人之于国也》: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孟子则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①,。
(农业不违农时方
面的);②,。
(渔业方面的);③,。
(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
④ , ,。
(纺织方面的);⑤,,。
(牧业方面的);
⑥, , ,。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 , 。
(兴办教育)。
前面的1——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与“”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二、《劝学》: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6、《荀子·劝学》中“,。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
”的境界。
8、《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9、《荀子•劝学》中“,。
”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11、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2、《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
是:,;,。
13、《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第 1 页(共 4 页)
第 2 页 (共 4 页)
14、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
1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 。
1
234567891011
答案:
一、《寡人之于国也》: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则强调: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斯天下之民至焉。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渔业方面的)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纺织方面的);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牧业方面的);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兴办教育)。
前面的1——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 ,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五十步笑百步。
二、《劝学》: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6、《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
8、《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以课本为准,字打不出来)使之然也。
11、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2、《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3、《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4、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第 3 页(共 4 页)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