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课件--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合集下载
第六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梯度下降(gradient decent)法
准则函数: 准则函数: sum squared error, SSE
1 J = sse = 2S
BP 算法
∑ (t
j
S
j
− aj)
2
权值修正: 权值修正: 梯度下降法
∂J ∂J ∂n j ∂ J ( k −1) ∆ w j = −η = −η = −η a ∂w j ∂n j ∂w j ∂n j
§6.6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概述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是近几年的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重 要研究方向。由于神经网络的高速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 信息等特性符合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且神经网 络具有很强的自学习性、自组织性、容错性、高度非线性、 联想记忆功能和逻辑推理功能等,能够实现目前基于计算 理论层次上的模式识别理论所无法完成的模式信息处理工 作。可以说,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突破了传统模式识别技术 的束缚,开辟了模式识别发展的新途径。同时,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也成为神经网络最成功和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 一。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过程主要有两步:
j j j j j
j j j ji i
i
ij
j
i
ij
ij
ij
4. 径向基函数网络
前馈 网络
径向基函数网络:只有一个隐层,隐层单元采用径 向基函数。隐层把原始的非线性可分的特征空间变 换到另一个空间(通常是高维空间),使之可以线 性可分。 输出为隐层的线性加权求和。采用基函数的加权和 来实现对函数的逼近。 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径向对称 的标量函数k(||x-xc||),最常用的RBF是高斯核函数
前馈 网络
(单层 单层) 2. (单层)感知器
《模式识别课件》课件
率和用户体验。
医学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医学诊断是利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 模式识别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模式识别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影像学分析、病理学分析 等,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和治疗效果。
05
模式识别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数据不平衡问题
《模式识别课件》 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 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 • 常见模式识别方法 • 模式识别的应用实例 • 模式识别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目录
01
模式识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模式识别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和辨 识的科学,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计算 机可以识别、分类和解释图像、声音 、文本等数据。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总结词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自动提取特征并实现高效分类。
详细描述
深度学习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来学习数据的内在特征。在模式识别中,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方法已 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人脸识别
总结词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的生物识 别技术,通过采集和比对人脸图像信息 进行身份验证和识别。
VS
详细描述
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全、门禁、考 勤、移动支付等领域,通过摄像头捕捉人 脸图像,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图像信息进 行比对,实现快速的身份验证和识别。
手写数字识别
总结词
手写数字识别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识 别手写数字的技术,通过对手写数字图像进 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实现识别。
医学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医学诊断是利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 模式识别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模式识别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影像学分析、病理学分析 等,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和治疗效果。
05
模式识别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数据不平衡问题
《模式识别课件》 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 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 • 常见模式识别方法 • 模式识别的应用实例 • 模式识别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目录
01
模式识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模式识别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和辨 识的科学,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计算 机可以识别、分类和解释图像、声音 、文本等数据。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总结词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自动提取特征并实现高效分类。
详细描述
深度学习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来学习数据的内在特征。在模式识别中,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方法已 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人脸识别
总结词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的生物识 别技术,通过采集和比对人脸图像信息 进行身份验证和识别。
VS
详细描述
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全、门禁、考 勤、移动支付等领域,通过摄像头捕捉人 脸图像,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图像信息进 行比对,实现快速的身份验证和识别。
手写数字识别
总结词
手写数字识别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识 别手写数字的技术,通过对手写数字图像进 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实现识别。
模式识别神经网络课件
There are two basal parameters: i, v. Other parameters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two and sampling time t. When j=3 in figure 2 , satisfying errors are obtained.
0.15Ω/cell First time when ︱abs.err︱<5% ︱abs.err︱<5% time /total time 10min 0.675Ω/cell 6min
CCD current (A) 5 15 20 30 35 40 50
MAX ︱err︱ (%) 1.69 1.19 6.21 0.59 0.40 1.55 2.09
Table 2 max ︱abs.err︱ at CCD
62.09%
50.47%
Table 3 Comparison results of SOC prediction at CLD
6. Conclusion
Comparisons between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show that:
2. Concepts of high power NI-MH
rechargeable battery
The battery is able to discharge and charge at high rate current; Thirteen different constant current discharging (CCD) dates and two (0.15Ω/cell and 0.675 Ω/cell) CLD dates are obtained ; Six CCD data sets are selected to train ANN.
第六章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第六章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随着近几十年来工业、军事、商业和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模式识别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并以快速的速度向前发展。
模式识别技术主要用于从输入的数据中确定特定的人员、物体或事物的标志、特征或性质。
模式识别技术有助于机器自动实现视觉、听觉以及其他感官功能,从而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处理结果。
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是一种模式识别技术,它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和自然的表达能力,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任务,既可以识别简单的模式,也可以识别复杂的模式。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生物识别等领域。
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由于使用神经网络来进行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具有极强的泛化能力,可以非常准确地识别出不同的模式,甚至是在训练过程中没有见过的模式。
二、可以自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从输入的样本中学习有效的特征,进而在测试中获得准确的结果。
三、可以实现视觉、语音识别、生物识别等: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视觉、语音和生物识别等多种任务,可以准确、快速地识别出复杂的模式。
【课件】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分类精品版
化函数: o=f(net)
• 1、线性函数(Liner Function)
f(net)=k*net+c
o
c net
o
2、非线性斜面函数(RAMP
FUNCTION)
γ
if net≥θ
f(net)= k*net
if |net|<θ
-γ
if net≤-θ
• γ>0为一常数,被称为饱和值,为该神经元 的最大输出。
4、S形函数
o a+b
c=a+b/2
(0,c)
net
a
BP算法
BP算法的基本思想
• BP算法的基本工作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信号的向前传播,在这个阶段,要求计算出隐 含层和输出层中每一神经元的净输入和输出。 2)误差的向后传播,在这个阶段,要求计算出输 出层和隐含层中每一神经元的误差。
第5讲 神经网络分类
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概述
• 人工神经网络提供了一种普遍且实用的方法从样 例中学习值为实数、离散值或向量的函数。
• 人工神经网络对于训练数据中的错误健壮性很好。 • 人工神经网络已被成功应用到很多领域,例如视
觉场景分析,语音识别,机器人控制。 • 其中,最流行的网络和算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
2、弱点:训练速度非常慢、局部极小点的逃离问题、 算法不一定收敛。 3、优点:广泛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BP网络的基本结构
确定BP网络的拓扑结构
• 在开始训练之前,需要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出 入层神经元的个数、隐含层神经元的层数及每一 层神经元的个数、输出层神经元的个数。
• 对训练样本中的每一属性的值进行归一化,使其 值落在(0,1)区间,有助于加快学习过程。
模式识别基础教程PPT课件
8
典型应用
语音识别(例如:IBM ViaVoice系统) 表情分析、年龄、种族、性别分类 OCR: 车牌照、集装箱号码… 手写体识别:汉王 手势识别:基于视觉的,基于数据手套 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 军事目标识别 生物信息、医学图像 遥感、气象
9
模式识别方法
模板匹配 结构模式识别 句法模式识别 统计模式识别 模糊模式识别
机特征向量,用概率统计理论对其进行建模, 用统计决策理论划分特征空间来进行分类。
12
统计模式识别的一般过程
测试模式 预处理
分类
训练 预处理
训练模式
特征提 取/选择
分类
特征提 取/选择
学习分类规则 错误率检测
13
模糊模式识别
1965年Zadeh提出模糊集理论
是对传统集合理论的一种推广
传统:属于或者不属于 模糊:以一定的程度属于
这种技术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而且有可能扩展到多个姿 态的人脸检测。
18
人脸的特征表示方法
矩形特征(Harr-like特征)
矩形特征的值是所有白色矩形中点的亮度值的和减 去所有灰色矩形中点的亮度值的和,所得到的差
有4种类型的矩形特征
19
输入图像
积分图像
基于积分图像的 Haar-like特征计
7
模式分类 vs. 模式聚类
Classification Clustering
Category “A”
Categ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Clustering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Good” features
“Bad” features
模式识别理论 ppt课件
• 最小(大)生成树法—Minimun(Max) Spanning Tree Method
• K均值聚类法—K-means Clustering Method
• 模糊聚类法—Fuzzy clustering method • PCA投影分类法等等
60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 与几何意义示意图
61
16个脑组织试样进行分析,在色谱图中
uxy yt x 12
判别阈值可取两个类心在u方向上轴的投影连线的
中点作为阈值,即:
yt
m~1 m~2 2
49
50
(7) 计算m~ i。
m ~iN 1i j y(ji)N 1i j u x(ji)u m i
(8)
计算yt 。 yt
m~1 m~2 2
(9) 对未知模式x判定模式类。
uxy yt x 12
11
模式识别常用术语
• 特征抽提(Feature Extraction) • 训练集(Training Set) • 识别率(Recognition Rate) • 预测能力(Predictive Ability)
12
注意事项
训练集的数据一定要可靠。 训练集的样本数目要足够多,样本数m与模
式空间维数n 的比值至少应满足m/n≥3,最好 m/n≥10。 模式空间特征的选择是成败的关键,要选取与 样本分类有关的特征,如果不能包括与分类有 关的主要特征,模式识别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4
什么是模式识别
• 模式识别包括两个阶段,即学习阶段和实现阶段, 前者是对样本进行特征选择,寻找分类的规律, 后者是根据分类规律对未知样本集进行分类和识 别。
• 广义的模式识别属计算机科学中智能模拟的研究 范畴,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声音和语言识别、文 字识别、指纹识别、声纳信号和地震信号分析、 照片图片分析、化学模式识别等等。计算机模式 识别实现了部分脑力劳动自动化。
• K均值聚类法—K-means Clustering Method
• 模糊聚类法—Fuzzy clustering method • PCA投影分类法等等
60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 与几何意义示意图
61
16个脑组织试样进行分析,在色谱图中
uxy yt x 12
判别阈值可取两个类心在u方向上轴的投影连线的
中点作为阈值,即:
yt
m~1 m~2 2
49
50
(7) 计算m~ i。
m ~iN 1i j y(ji)N 1i j u x(ji)u m i
(8)
计算yt 。 yt
m~1 m~2 2
(9) 对未知模式x判定模式类。
uxy yt x 12
11
模式识别常用术语
• 特征抽提(Feature Extraction) • 训练集(Training Set) • 识别率(Recognition Rate) • 预测能力(Predictive Ability)
12
注意事项
训练集的数据一定要可靠。 训练集的样本数目要足够多,样本数m与模
式空间维数n 的比值至少应满足m/n≥3,最好 m/n≥10。 模式空间特征的选择是成败的关键,要选取与 样本分类有关的特征,如果不能包括与分类有 关的主要特征,模式识别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4
什么是模式识别
• 模式识别包括两个阶段,即学习阶段和实现阶段, 前者是对样本进行特征选择,寻找分类的规律, 后者是根据分类规律对未知样本集进行分类和识 别。
• 广义的模式识别属计算机科学中智能模拟的研究 范畴,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声音和语言识别、文 字识别、指纹识别、声纳信号和地震信号分析、 照片图片分析、化学模式识别等等。计算机模式 识别实现了部分脑力劳动自动化。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介绍
06
未来趋势与挑战
新型神经网络模型的发展
模型结构创新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新型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将更 加复杂,并具备更强的表达能力和泛化性能,提高模式识 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结合多模态数据
利用多模态数据(如图像、文本、音频等)的互补性,发 展多模态神经网络模型,将有助于解决复杂场景下的模式 识别问题。
环境领域
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环境监测、气候 预测等,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 能力。
数据量稀疏性与模型优化问题
数据量稀疏性
在某些领域,可用的训练数据量可能非常稀疏,这给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带来了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考虑采用数据增强、迁移学习等技术来扩充数据集。
模型优化问题
在处理大规模、高维度数据时,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和内存需求可能会成为瓶颈。针对这一问 题,可以尝试采用模型压缩、剪枝等技术来减小模型规模,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 分布式计算等方法来提高计算效率。
PyTorch介绍
总结词
PyTorch是由Facebook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以动态图为核 心,使得构建和训练神经网络变得简单和直观。
详细描述
PyTorch支持张量计算,并能够高效地进行GPU加速计算。 它提供了丰富的预处理和后处理工具,使得数据处理变得简 单和高效。此外,PyTorch还支持动态计算图,使得调试和 优化神经网络变得容易。
使得研究和开发更加便捷。
05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应用案 例
人脸识别
总结词
人脸识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应用,主要 用于身份验证、监控、人机交互等领域。
详细描述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捕捉和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利用 神经网络对人脸进行分类和识别。其核心流程包括人 脸检测、特征提取和识别比对三个步骤。在人脸检测 阶段,神经网络可以自动检测出图像中的人脸区域, 并进行对齐和矫正;在特征提取阶段,神经网络从人 脸图像中提取出关键特征,如面部轮廓、眼睛、嘴巴 等部位的形状、大小、位置等信息;在识别比对阶段 ,神经网络将提取出的特征与已知的人脸特征进行比 对,从而实现对人脸的识别。
哈工大模式识别课件-第6章多层神经网络
谢谢观看
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01
优点
02
适用于多层神经网络的训练,能够学习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通过反向传播不断调整权重和偏置,能够逐渐减小误差,提高
03
网络的准确性。
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 可以使用各种优化算法(如梯度 下降法)来更新网络参数,实现 快速收敛。
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01
缺点
02 在训练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导致 网络性能不佳。
语音识别
通过循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网络实现语 音到文本的转换。
自然语言处理
利用循环神经网络和变换器模型进行文本生 成、情感分析等任务。
推荐系统
利用神经网络对用户行为进行建模,实现个 性化推荐。
02
多层感知器
感知器的线性分类能力
01
感知器是一种线性分类器,其分类能力取决于数据 是否线性可分。
02
03
对于大规模数据集,训练时间较长,且需 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
04
对于非凸优化问题,可能会出现多个局部 最小值,导致不同的训练结果。
04
深度神经网络
深度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深度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的神经网络结构,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 表示,以解决复杂分类和回归问题。
它由多个隐藏层组成,每个隐藏层包含多个神经元,用于学习和提取输入数据的层 次特征。
多层感知器的训练方法
多层感知器的训练通常采用反向 传播算法进行。
02
反向传播算法通过计算输出层与 实际标签之间的误差,并根据误
差调整权重来逐渐减小误差。
反向传播算法使用梯度下降法来 最小化误差函数,并使用链式法 则计算梯度。
模式识别课件--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分析
元同时处于兴奋状态,那么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应 该加强。
神经元间的连接
wij(t+1):修正一次后的某一权值;
η:学习因子,表示学习速率的比例常数;
yj(t),yi(t):分别表示t时刻第j个和第i个神经元的状态(输出
由
有:
2. δ学习规则
1 选择一组初始权值wij(1); 2 计算某一输入模式对应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 3 更新权值,阈值可视为输入恒为(-1)的一个权值;
输出
作比较
的阈值
图11.2 人工神经元模
型
人工神经元间的互连:信息传递路径轴突-突触-树突的简化;
连接的权值:两个互连的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神经元的动作:
输出函数 f:也 称 作 用 函 数 ,非线性 。
阈值型
S型
f 为阈值型函数时:
设 式中,
,点积形式:
伪线性型
11.2.3 神经网络的学习
2.生物神经元的工作机制 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
抑制状态的神经元 由树突和细胞体 接收传来的兴奋电位
输入兴奋总 量超过阈值
不应
神经元被激发
期
进入兴奋状态
产生输出脉冲 由突触传递给其它神经元
11.2.2 人工神经元及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元:生物神经元的简化模拟。
n维输入向量X
互连强度
输出函数
接收的信息
(其它神经元的输 出)
式中,η:学习因子;
dj,yj(t):第j个神经元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 xi(t):第j个神经元的第i个输入。 4 返回(2) ,直到对所有训练模式网络输出均能满足要求。 神经网络的学习体现在:
权值变化; 网络结构变化。
神经元间的连接
wij(t+1):修正一次后的某一权值;
η:学习因子,表示学习速率的比例常数;
yj(t),yi(t):分别表示t时刻第j个和第i个神经元的状态(输出
由
有:
2. δ学习规则
1 选择一组初始权值wij(1); 2 计算某一输入模式对应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 3 更新权值,阈值可视为输入恒为(-1)的一个权值;
输出
作比较
的阈值
图11.2 人工神经元模
型
人工神经元间的互连:信息传递路径轴突-突触-树突的简化;
连接的权值:两个互连的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神经元的动作:
输出函数 f:也 称 作 用 函 数 ,非线性 。
阈值型
S型
f 为阈值型函数时:
设 式中,
,点积形式:
伪线性型
11.2.3 神经网络的学习
2.生物神经元的工作机制 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
抑制状态的神经元 由树突和细胞体 接收传来的兴奋电位
输入兴奋总 量超过阈值
不应
神经元被激发
期
进入兴奋状态
产生输出脉冲 由突触传递给其它神经元
11.2.2 人工神经元及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元:生物神经元的简化模拟。
n维输入向量X
互连强度
输出函数
接收的信息
(其它神经元的输 出)
式中,η:学习因子;
dj,yj(t):第j个神经元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 xi(t):第j个神经元的第i个输入。 4 返回(2) ,直到对所有训练模式网络输出均能满足要求。 神经网络的学习体现在:
权值变化; 网络结构变化。
模式识别原理课件-第8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
可解释性与安全性
可视化技术
利用可视化技术,将神经网络的决策过程和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呈 现出来,提高可解释性。
模型压缩
通过模型压缩技术,减小模型大小和计算复杂度,同时保持较高的 识别精度,降低模型泄露的风险。
加密技术
利用加密技术对神经网络模型和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 问和泄露,提高安全性。
THANKS FOR WATCHING
神经元的输出取决于是 否达到或超过阈值。
激活函数
阈值函数
Sigmoid函数
当净输入信号小于阈值时,输出为0;当净输 入信号大于阈值时,输出为1。
将净输入信号映射到0到1之间,用于二分 类问题。
Tanh函数
ReLU函数
类似于Sigmoid函数,将净输入信号映射到 -1到1之间。
当净输入信号大于0时,输出为该值;当净 输入信号小于等于0时,输出为0。
逐层传递回至输入层。
学习率
控制权重调整幅度的一个参数 ,有助于控制训练速度和防止 过度拟合。
动量法
在反向传播过程中加入上一步 的权重调整量,加快收敛速度 。
正则化
通过添加约束条件来防止过拟 合,如权重衰减、L1/L2正则化
等。
03 常见神经网络类型
前馈神经网络
定义
前馈神经网络是一种最基 础的神经网络,信息从输 入层开始,逐层向前传递, 直至输出层。
卷积神经网络
定义
01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图像数据的神经网络,通过
模拟人脑视觉皮层的神经元结构实现图像识别。
工作原理
02
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卷积运算和池化运算等操作,提取图像中的
局部特征,并逐步构建出完整的图像特征表示。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介绍
应用场景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包括但 不限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音识 别、机器翻译等。例如,在图像分类 中,通过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 以实现对图像的高精度分类;在语音 识别中,循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处理 变长序列的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到文 本的转换。
05
CATALOGUE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的优势、挑战与未来 发展
情感分析
通过分析语音的音调、语 速等特征,神经网络可以 用于识别说话人的情感状 态。
神经网络在文本识别中的应用
文本分类
神经网络可以用于文本分类任务 ,如情感分类、主题分类等。
命名实体识别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识别 文本中的命名实体,如人名、地名 、组织名等。
机器翻译
神经网络在机器翻译领域也有广泛 应用,可以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自 动翻译。
04
CATALOGUE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技术
监督学习模式下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优点
监督学习模式下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能够利用已知标 签信息,对输入模式进行精确分类和预测。常见的监 督学习算法包括多层感知器(MLP)、反向传播( BP)算法等。
概述
在监督学习模式下,神经网络通过训练数据集进行训 练,每个输入模式都有对应的已知标签或输出。神经 网络通过调整权重和偏置,最小化预测输出和实际输 出之间的差距,实现对输入模式的识别和分类。
03
02
自然语言处理
04
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是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 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将其 转化为文本或命令。语音识别的 应用包括语音助手、语音翻译等 。
自然语言处理是利用模式识别技 术对自然语言文本进行处理和分 析,实现文本的分类、情感分析 、信息抽取等功能。自然语言处 理的应用包括机器翻译、智能问 答等。
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以及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最全PPT资料
第三步,输入X3
WT(2)X3= [0.7 0.8 -0.6 0] [-1 -1 1 0.5]T =-2.1 Y3(2)=sgn(-2.1)=-1
W(3)=W(2)+ η[d3-y3(2)]X3
=[0.5 0.6 -0.4 0.1]T
第四步,返回到第一步,继续训练,直到dp-yp=0
p=1,2,3
11.5 前馈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1982
1982
1987
1984
学习方式
有监督
有监督
有监督
无监督
无监督
无监督
有监督
拓扑结构
前向
前向
前向
前向
反馈
反馈
反馈
活动方式 确定型 确定型 确定型 确定型 确定型 确定型 随机型
11.2 生物神经元的机理
生物神经元的构成
枝蔓(Dendrite)
胞体(Soma)
轴突(Axon) 胞体(Soma)
枝 蔓 ( Dendrite )
胞体(Soma)
轴突(Axon 胞体(So)ma)
突触(Synapse)
生物神经元
枝蔓
x1
w1
轴突
x2
w2
wn 胞体 y
xd
人工神经元
人工神经元:
是构成人工神经网络的最基本单元,是对生物神经元 的模拟,它具备生物神经元的部分特征。
人工神经元的基本概念(续)
输入: x x(1) , , xi, xd T
能够将样本正确分类的权向量并不唯一,一般初始权向量不同, 训练过程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但都可满足误差为零的要求.
例. 单计算节点感知器有3个 输入,现给定3对训练样本: X1=[-1 1 -2 0]T d1=-1; X2=[-1 0 1.5 -0.5]T d2=-1; X3=[-1 -1 1 0.5]T d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网络与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
1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概况 2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3 前馈神经网络
11.1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概况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 简称神经网络。 模拟人脑神经细胞的工作特点: * 单元间的广泛连接;
* 并行分布式的信息存贮与处理; * 自适应的学习能力等。 与目前按串行安排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结构截然不同。 优点: (1) 较强的容错性;
输出为
x1 x2 ┇ xi ┇
y j f ( wij xi j )
i 1
n
w1j w2j ┇ wij ┇ wnj j yj
θj:第 j个神经元的阈值;
yi
wij:输入模式第i个分量与 输出层第j个神经元间的连接权。
输出单元对所有输入数值加权求和,经阈值型输出函数
产生一组输出模式。
令 j w( n1) j 。取
(2) 很强的自适应学习能力;
(3) 可将识别和若干预处理融为一体进行;
(4) 并行工作方式; (5) 对信息采用分布式记忆,具有鲁棒性。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启蒙期,始于1943年。 形式神经元的数学模型提出。 第二阶段:低潮期,始于1969年。 《感知器》(Perceptions)一书出版,指出局限性 。
W j [w1 j , w2 j , , w( n1) j ]T
n 1 i 1
X [ x1 , x2 , , xn , 1]T
有
y j f ( wij xi ) f (W jT X )
M类问题判决规则( 神经元的输出函数) 为
1, 若X j y j f (W X ) 1, 若X j
来自其它神经元轴突的神经末梢
树突 细胞体 细胞核
轴突
突触
神经末梢
2.生物神经元的工作机制
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 抑制状态的神经元 由树突和细胞体 接收传来的兴奋电位
输入兴奋总 量超过阈值
神经元被激发 进入兴奋状态 产生输出脉冲 由突触传递给其它神经元
不应 期
11.2.2 人工神经元及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元:生物神经元的简化模拟。
T j
1 j M
* 正确判决的关键: 输出层每个神经元必须有一组合适的权值。 * 感知器采用监督学习算法得到权值; * 权值更新方法:δ学习规则。 算法描述 第一步:设置初始权值wij(1),w(n+1)j(1)为第j个神经元的阈值。 第二步:输入新的模式向量。 第三步:计算神经元的实际输出。
j
yk f (netk )
对输入模式Xp,若输出层中第k个神经元的期望输出为 dpk,实际输出为ypk。输出层的输出方差 : 1 E p (d pk y pk ) 2 2 k
若输入N个模式,网络的系统均方差为: 1 1 2 E (d pk y pk ) E p N p 2N p k 当输入Xp时,wjk的修正增量: Δ p w jk
设第k次输入的模式向量为Xk,与第j个神经元相连的权向量为
W j (k ) [w1 j , w2 j , , w( n1) j ]T
第j个神经元的实际输出为 y j (k ) f [W jT (k ) X k ]
1 j M
第四步:修正权值。
W j (k 1) W j (k ) [d j y j (k )]X k
pj y pj (1 y pj ) pk w jk
k
Δ p wij pj y pj
输出层中神经元输出的误差反向传播到前面各层,对各 层之间的权值进行修正。
BP算法步骤: 第一步:对权值和神经元阈值初始化:(0,1)上分布的随机数。 第二步:输入样本,指定输出层各神经元的希望输出值。
第三阶段:复兴期,从1982年到1986年。 Hopfield的两篇论文提出新的神经网络模型;
《并行分布处理》出版,提出反向传播算法。 第四个阶段:1987年至今,趋于平稳。 回顾性综述文章“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 。
11.2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11.2.1 生物神经元 1.生物神经元的结构 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wij (t 1) wij (t ) [d j y j (t )]xi (t )
式中, η:学习因子; dj,yj(t):第j个神经元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
xi(t):第j个神经元的第i个输入。
(4)返回 (2) ,直到对所有训练模式网络输出均能满足要求。 神经网络的学习体现在: 权值变化;
wij(t+1):修正一次后的某一权值;
η:学习因子,表示学习速率的比例常数; yj(t),yi(t):分别表示t时刻第j个和第i个神经元的状态(输出)。
由 yi (t ) xi (t ) 有:
wij (t 1) wij (t ) [ y j (t ) xi (t )]
2. δ学习规则 (1)选择一组初始权值wij(1); (2)计算某一输入模式对应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 (3)更新权值,阈值可视为输入恒为(-1)的一个权值;
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y1 „ „ yM
认识最清楚、应用最广泛。
输出层
1.多层感知器 针对感知器学习 算法的局限性:模式 类必须线性可分。
结构: 前馈网络;
„
第 二 隐 层
„
第 一 隐 层 输入层
x1 x2 „ „ xn
中间层为一层或多层处理单元; 只允许一层连接权可调。
2.BP算法
两个 正向传播阶段:逐层状态更新 阶段 反向传播阶段:误差
1, dj 1, X j X j
j 1, 2, , M
第三步:依次计算每层神经元的实际输出,直到输出层。 第四步:从输出层开始修正每个权值,直到第一隐层。
wij (t 1) wij (t ) j y i
0 1
j y j (1 y j )(d j y j ) 若j是输出层神经元,则:
若j是隐层神经元,则: j y j (1 y j ) k w jk 第五步:转到第二步,循环至权值稳定为止。
k
改进的权值修正:
wij (t 1) wij (t ) j yi [wij (t ) wij (t 1)]
α:平滑因子,0<α<1。 —— 收敛快、权值平滑变化
式中,W [w1 ,, wn , wn1 ]T X [ x1 ,, xn , 1]T
11.2.3 神经网络的学习 学习: 神经网络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实质:
同一个训练集的样本输入输出模式反复作用于网络,网 络按照一定的训练规则自动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或拓 扑结构,使实际输出满足期望的要求或者趋于稳定。 典型的权值修正方法: Hebb学习规则、误差修正学习
E p w jk
其中,
E p w jk
netk netk w jk
E p
netk 由 netk w jk y j 式得到: w jk w jk j
w
j
jk
y pj y pj
令 pk E p netk ,可得 输出单元的误差: pk (d pk y pk ) y pk (1 y pk ) 输出单元的修正增量: p jk pk y pj 对于与输出层相邻的隐层中的神经元j和该隐层前低一层 中的神经元i :
w1 w2 ┇ wn ∑ f y
互连强度
n维输入向量X
接收的信息
(其它神经元的输
出)
x1 x2 ┇ xn
输出函数
输出
作比较 的阈值
图11.2 人工神经元模型
人工神经元间的互连:信息传递路径轴突-突触-树突的简化; 连接的权值:两个互连的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神经元的动作:
net wi xi
BP算法存在问题:
* 存在局部极小值问题;
* 算法收敛速度慢;
* 隐层单元数目的选取无一般指导原则; * 新加入的学习样本影响已学完样本的学习结果。
1.Hebb学习规则 如果神经网络中某一神经元与另一直接与其相连的神经 元同时处于兴奋状态,那么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应
该加强。
x1 x2 i yi ┇ ┇ xn ┇ xi
w1j w2j ┇ wij ┇ wnj j yj
神经元间的连接
wij (t 1) wij (t ) [ y j (t ) yi (t )]
BP算法的学习过程
y1 „ „ yM
设:某层任一神经元j的 输入为netj,输出为yj; 相邻低一层中任一 神经元i的输出为yi。
j i
„
net j wij yi
„
y j f (net j )
wij:神经元i与j之间的连接权; f(∙):神经元的输出函数。
x1 x2
i
„ „ xn
S型输出函数:
i 1
n
( xi , wi R)
y f (net)
输出函数 f:也称 作用函数,非线性。
y 1 0 net
1 0 (b) net y
y 1 0 (c) net
θ (a)
阈值型
S型
伪线性型
n f 为阈值型函数时:y sgn wi xi i 1 T 设 wn1 ,点积形式: y sgn(W X )
yj 1 0.5 0 θj netj
y j f (net j )
1 1 e
( net j j ) h0
θj:神经元阈值; h0:修改输出函数形状的参数。 设:输出层中第k个神经元的实际输出为yk,输入为netk; 与输出层相邻的隐层中任一神经元j的输出为yj。 netk w jk y j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
1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概况 2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3 前馈神经网络
11.1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概况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 简称神经网络。 模拟人脑神经细胞的工作特点: * 单元间的广泛连接;
* 并行分布式的信息存贮与处理; * 自适应的学习能力等。 与目前按串行安排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结构截然不同。 优点: (1) 较强的容错性;
输出为
x1 x2 ┇ xi ┇
y j f ( wij xi j )
i 1
n
w1j w2j ┇ wij ┇ wnj j yj
θj:第 j个神经元的阈值;
yi
wij:输入模式第i个分量与 输出层第j个神经元间的连接权。
输出单元对所有输入数值加权求和,经阈值型输出函数
产生一组输出模式。
令 j w( n1) j 。取
(2) 很强的自适应学习能力;
(3) 可将识别和若干预处理融为一体进行;
(4) 并行工作方式; (5) 对信息采用分布式记忆,具有鲁棒性。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启蒙期,始于1943年。 形式神经元的数学模型提出。 第二阶段:低潮期,始于1969年。 《感知器》(Perceptions)一书出版,指出局限性 。
W j [w1 j , w2 j , , w( n1) j ]T
n 1 i 1
X [ x1 , x2 , , xn , 1]T
有
y j f ( wij xi ) f (W jT X )
M类问题判决规则( 神经元的输出函数) 为
1, 若X j y j f (W X ) 1, 若X j
来自其它神经元轴突的神经末梢
树突 细胞体 细胞核
轴突
突触
神经末梢
2.生物神经元的工作机制
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 抑制状态的神经元 由树突和细胞体 接收传来的兴奋电位
输入兴奋总 量超过阈值
神经元被激发 进入兴奋状态 产生输出脉冲 由突触传递给其它神经元
不应 期
11.2.2 人工神经元及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元:生物神经元的简化模拟。
T j
1 j M
* 正确判决的关键: 输出层每个神经元必须有一组合适的权值。 * 感知器采用监督学习算法得到权值; * 权值更新方法:δ学习规则。 算法描述 第一步:设置初始权值wij(1),w(n+1)j(1)为第j个神经元的阈值。 第二步:输入新的模式向量。 第三步:计算神经元的实际输出。
j
yk f (netk )
对输入模式Xp,若输出层中第k个神经元的期望输出为 dpk,实际输出为ypk。输出层的输出方差 : 1 E p (d pk y pk ) 2 2 k
若输入N个模式,网络的系统均方差为: 1 1 2 E (d pk y pk ) E p N p 2N p k 当输入Xp时,wjk的修正增量: Δ p w jk
设第k次输入的模式向量为Xk,与第j个神经元相连的权向量为
W j (k ) [w1 j , w2 j , , w( n1) j ]T
第j个神经元的实际输出为 y j (k ) f [W jT (k ) X k ]
1 j M
第四步:修正权值。
W j (k 1) W j (k ) [d j y j (k )]X k
pj y pj (1 y pj ) pk w jk
k
Δ p wij pj y pj
输出层中神经元输出的误差反向传播到前面各层,对各 层之间的权值进行修正。
BP算法步骤: 第一步:对权值和神经元阈值初始化:(0,1)上分布的随机数。 第二步:输入样本,指定输出层各神经元的希望输出值。
第三阶段:复兴期,从1982年到1986年。 Hopfield的两篇论文提出新的神经网络模型;
《并行分布处理》出版,提出反向传播算法。 第四个阶段:1987年至今,趋于平稳。 回顾性综述文章“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 。
11.2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11.2.1 生物神经元 1.生物神经元的结构 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wij (t 1) wij (t ) [d j y j (t )]xi (t )
式中, η:学习因子; dj,yj(t):第j个神经元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
xi(t):第j个神经元的第i个输入。
(4)返回 (2) ,直到对所有训练模式网络输出均能满足要求。 神经网络的学习体现在: 权值变化;
wij(t+1):修正一次后的某一权值;
η:学习因子,表示学习速率的比例常数; yj(t),yi(t):分别表示t时刻第j个和第i个神经元的状态(输出)。
由 yi (t ) xi (t ) 有:
wij (t 1) wij (t ) [ y j (t ) xi (t )]
2. δ学习规则 (1)选择一组初始权值wij(1); (2)计算某一输入模式对应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 (3)更新权值,阈值可视为输入恒为(-1)的一个权值;
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y1 „ „ yM
认识最清楚、应用最广泛。
输出层
1.多层感知器 针对感知器学习 算法的局限性:模式 类必须线性可分。
结构: 前馈网络;
„
第 二 隐 层
„
第 一 隐 层 输入层
x1 x2 „ „ xn
中间层为一层或多层处理单元; 只允许一层连接权可调。
2.BP算法
两个 正向传播阶段:逐层状态更新 阶段 反向传播阶段:误差
1, dj 1, X j X j
j 1, 2, , M
第三步:依次计算每层神经元的实际输出,直到输出层。 第四步:从输出层开始修正每个权值,直到第一隐层。
wij (t 1) wij (t ) j y i
0 1
j y j (1 y j )(d j y j ) 若j是输出层神经元,则:
若j是隐层神经元,则: j y j (1 y j ) k w jk 第五步:转到第二步,循环至权值稳定为止。
k
改进的权值修正:
wij (t 1) wij (t ) j yi [wij (t ) wij (t 1)]
α:平滑因子,0<α<1。 —— 收敛快、权值平滑变化
式中,W [w1 ,, wn , wn1 ]T X [ x1 ,, xn , 1]T
11.2.3 神经网络的学习 学习: 神经网络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实质:
同一个训练集的样本输入输出模式反复作用于网络,网 络按照一定的训练规则自动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或拓 扑结构,使实际输出满足期望的要求或者趋于稳定。 典型的权值修正方法: Hebb学习规则、误差修正学习
E p w jk
其中,
E p w jk
netk netk w jk
E p
netk 由 netk w jk y j 式得到: w jk w jk j
w
j
jk
y pj y pj
令 pk E p netk ,可得 输出单元的误差: pk (d pk y pk ) y pk (1 y pk ) 输出单元的修正增量: p jk pk y pj 对于与输出层相邻的隐层中的神经元j和该隐层前低一层 中的神经元i :
w1 w2 ┇ wn ∑ f y
互连强度
n维输入向量X
接收的信息
(其它神经元的输
出)
x1 x2 ┇ xn
输出函数
输出
作比较 的阈值
图11.2 人工神经元模型
人工神经元间的互连:信息传递路径轴突-突触-树突的简化; 连接的权值:两个互连的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神经元的动作:
net wi xi
BP算法存在问题:
* 存在局部极小值问题;
* 算法收敛速度慢;
* 隐层单元数目的选取无一般指导原则; * 新加入的学习样本影响已学完样本的学习结果。
1.Hebb学习规则 如果神经网络中某一神经元与另一直接与其相连的神经 元同时处于兴奋状态,那么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应
该加强。
x1 x2 i yi ┇ ┇ xn ┇ xi
w1j w2j ┇ wij ┇ wnj j yj
神经元间的连接
wij (t 1) wij (t ) [ y j (t ) yi (t )]
BP算法的学习过程
y1 „ „ yM
设:某层任一神经元j的 输入为netj,输出为yj; 相邻低一层中任一 神经元i的输出为yi。
j i
„
net j wij yi
„
y j f (net j )
wij:神经元i与j之间的连接权; f(∙):神经元的输出函数。
x1 x2
i
„ „ xn
S型输出函数:
i 1
n
( xi , wi R)
y f (net)
输出函数 f:也称 作用函数,非线性。
y 1 0 net
1 0 (b) net y
y 1 0 (c) net
θ (a)
阈值型
S型
伪线性型
n f 为阈值型函数时:y sgn wi xi i 1 T 设 wn1 ,点积形式: y sgn(W X )
yj 1 0.5 0 θj netj
y j f (net j )
1 1 e
( net j j ) h0
θj:神经元阈值; h0:修改输出函数形状的参数。 设:输出层中第k个神经元的实际输出为yk,输入为netk; 与输出层相邻的隐层中任一神经元j的输出为yj。 netk w jk y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