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资源调查主要的技术方法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 号
油藏特征
1
气藏面积/厚度
2
气藏边界
3
气藏概念
4
圈闭条件
5Fra Baidu bibliotek
油气水界面
6
烃类运移机制
7
气藏压力
8
资源量
9
富集高产区
10
储层物性
11
储层空间
12 烃源岩-储层关系
13
产水情况
14 气藏边界区产水情况
15 勘探开发成功率
16
单井储量
常规气藏
油藏特征 地震勘探条件
小面积/不同
一般
界限明显
有利
小范围整装 丰度高
10003000
<3000
激发 方式
井炮
可控震 源为主
可控震 源为主
国外:宽方位角三维、小点距二维、三维三分量为主; 国内:大道距二维普查阶段。
3.5 页岩气地震勘探资料常规处理解释方法
塑性 脆性
国内:主要的处理步骤是叠前去噪、静校正、精细速度分析。 目标:获得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的埋深、厚度、构造展布、断裂发育情况。 与常规油气勘探地震处理解释流程基本相同。 国外:通过宽方位三维地震数据的速度各项异性来检测储层裂缝的分布情况。 目标: 基于HTI、VTI模型,各向异性时间偏移成像,对储层的脆性、塑性进行描述,划分出“甜点”。
3.6 页岩几何体属性分析技术应用
随着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几何体属性分 析技术,在描述储层构造特征、断裂系统分布状况、地层沉积特征等方面 已经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相干;曲率;蚂蚁追踪;方差体;三维可视化。
一般
相同单元
一般
页岩气不产
渗透水

有利

不利
3.4 国内外页岩气地震地质条件对比
我国西南地区典型隔槽式褶皱构造 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盆地构造样式
3.4 国内外页岩气地震地质条件对比
我国西南地区典型隔槽式褶皱构造 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盆地构造样式
3.4 国内外页岩气地震地质条件对比
工区 及目的层
• 我国在针对页岩气资源调查方面,所采用的评价 技术及标准、对储层特征认识、地球物理勘探技 术应用、储层改造技术、商业化开发等方面,还 面临多项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2 页岩气调查方法技术
1. 地震勘探技术 2. 非地震勘探技术 3. 钻井、储层改造技术 4. 测井技术
提纲
1. 页岩气资源概况 2. 页岩气调查方法技术 3. 地震勘探技术 4. 非地震勘探技术 5. 钻井、储层改造技术 6. 测井技术 7. 页岩气调查方法技术规程(初稿) 8. 成果与认识
全方位、三维
加拿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大 东北部Montney页岩
宽方位、三维
20/80
60/60 66/66 3/33
面元 (米)
30×30 33×33
纵横比
覆盖次数
排列长度 (米)
45
4490
60
4800
0.71
64
1
>0.5
120
3810 3600
>0.5 >0.5
1 >0.5
目的层埋深 (米) 10003000 10003000
美国页岩气产业的成功形成与发展,改变了世界 能源结构的格局。
1 国外成功经验回顾
——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现状
•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工作已经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到, 我国页岩气资源成藏规律与美国页岩气的成藏特 点,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表明我国的页岩气资源 勘探前景十分看好。
• 我国近几年来虽然在页岩气资源勘探方面取得了 一些进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无 成功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例。
1 国外成功经验回顾
——美国页岩气产业取得成功关键
• 回顾美国页岩气产业从起步到形成、发展的过程, 除了得益于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成熟 市场经济环境外,适用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 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是助推美国页岩气产业形 成的核心动力之一。
——直接推动美国页岩气产业形成的两大 技术体系
•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体系 • 水平井钻完井、开发体系 ——这两大技术体系相互发展下,不断促进,造就了
岩芯
方位角
极角
3.1 页岩岩石物理性质
VTI:垂直轴对称的横向各项同性地震地质模型,是地下处于近水平状态或倾角较小的页 岩的一种近似,近水平的层面是页岩层理面的简单等效。 HTI:水平轴对称的横向各项同性地震地质模型,是地下处于大倾角的或近垂直状态下的 页岩的一种近似,模型中近垂直的层面是页岩层理面的简单等效。
3 地震勘探技术
• 页岩岩石物理性质 • 页岩岩石物理模型/反演 • 地震勘探条件与页岩气藏模型对应关系 • 国内外页岩气地震地质条件对比 • 页岩气地震勘探资料常规处理解释方法 • 页岩几何体属性分析技术应用 • 国内外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存在的主要差距
3.1 页岩岩石物理性质
——1986年提出了页岩的弱各向异性特征,弱各向异性 是指ε和γ的值均小于10%。 ——但是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页岩的ε和γ的值 大于10%,页岩具有强各项异性介质。
有利
圈闭明显
有利
有明确界限
有利
依靠水浮力
异常压力
有利

整装富集
有利
高孔高渗
有利
孔隙为主
有利
不同单元
有利
不产
产水
一般
一般

有利
(页岩气)连续气藏
油藏特征
地震勘探条件
大面积/厚
有利
无明显界限
不利
大范围聚集 丰度低
不利
圈闭不明显
不利
无明确界限
不利
依靠压力
异常压力
有利
巨大
甜点富集
一般
低孔低渗
不利
小尺度自然裂隙
四川南部龙马溪组
类型 二维
道/炮距 (米)
20/100
中国 贵州北部龙马溪组
二维 三维
沃斯堡盆地barnett页岩
三维
阿巴拉契亚盆地 二维、点接收
Marcellus页岩
三维、三分量
阿科马盆地Woodford
美国
页岩
宽方位、三维
路易斯安那州 Haynesville页岩
宽方位、三维
德克萨斯州南部 Eagle Ford页岩
3.1 页岩岩石物理性质
HTI、 VTI模型地震响应与页岩特征描述
地震属性
HTI VTI 泊松比 弹性参数
页岩特征
裂缝发育情况 黏土含量、TOC
开裂比:油气藏 裂缝密度:应力场
油气丰度
硅质含量
水力压裂
密度、TOC
油气丰度
辅助数据
3C地震采集 测井资料
3.2 页岩岩石物理模型/反演
3.3 地震勘探条件与页岩气藏模型对应关系
页岩气资源调查 主要的技术方法汇总
提纲
1. 国外成功经验回顾 2. 页岩气调查方法技术 3. 地震勘探技术 4. 非地震勘探技术 5. 钻井、储层改造技术 6. 测井技术 7. 页岩气调查方法技术规程(初稿) 8. 成果与认识
提纲
1. 国外成功经验回顾 2. 页岩气调查方法技术 3. 地震勘探技术 4. 非地震勘探技术 5. 钻井、储层改造技术 6. 测井技术 7. 页岩气调查方法技术规程(初稿) 8. 成果与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