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5.1透镜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44d68031b765ce0408144b.png)
评价量规
通过介绍与观察透镜,实现对教学目标1 的落实。
通过平行光照射透镜的实验,实现对教学目标2 的落实。
通过平行光照射透镜的实验,实现对教学目标3的落实。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采取讲练实验结合的形式,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课题。学生们很容易在遇到月牙形透镜时判断失误,故讲解完两种透镜后,马上跟进练习题,让学生认识到判断透镜种类不能以“凸出来”或“凹下去”作为标准,而要以透镜的形态区分。本课的知识点较为分散,我将其分为了“两种透镜”、“四个概念”、“三条特殊光线”三部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很好地验证了光的折射也是可逆的,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规X性及解题的规X性,同时在小的却容易错的地方,时刻加以点拨。作业与习题的难度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判断两种透镜。
教学指导策略及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分辨透镜的能力。
2、四个概念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教学背景分析
单元整体分析: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上一章中“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对于一束平行入射光而言,光线越远离透镜主轴,出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f74df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18.png)
① 透镜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透镜分为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其中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点位于主光轴上,焦距是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焦点位于主光轴外侧,焦距是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等大,成像于镜面后方的同一平面。
介绍与透镜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透镜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透镜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透镜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透镜实验,观察成像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眼镜、显微镜等设备的原理,使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5)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7)透镜实验操作:学生对于透镜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生动的实例、直观的实验、图表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镜知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成像规律,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2)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性质及应用。
(3)光的折射现象:入射角、折射角的概念,斯涅尔定律。
(4)眼镜和显微镜的原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矫正视力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人教版(new)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人教版(new)](https://img.taocdn.com/s3/m/27cd40230c22590103029dab.png)
第1节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2.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难点:理解会聚、发散;会作透镜的光路图.【教学准备】教具:投影机、投影片、盛满水的酒瓶.学具: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盛满水的烧杯、废灯泡的玻璃罩(若干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节透镜1。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例如“老花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例如“近视眼镜”.2.透镜都有主光轴和光心.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c25613376baf1ffc4fad3f.png)
透镜板书设计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8020b4f7ec4afe05a1df38.png)
第一节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4.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初步领略【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源、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激光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有所了解,生活中老花镜、近视镜与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本节我们来共同学习研究。
二、进行新课(一)观察交流首先让同学们观察教师准备好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和面镜有什么不同?在外型上它们有哪些特点?完成学案(一)观察思考(二)自学回答让学生看课本90页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透镜的分类及特点,并知道主光轴、光心的位置。
完成学案(二)自学与思考(三)看看想想(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师生交流,围绕下列问题完成学案(三)Array 1、演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现象及凹透镜的发散现象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为什么会形成很小很亮的光斑,而凹透镜不能?凸透镜中间厚,边沿薄;凹透镜中间薄,边沿厚;现在我们把它们画出来,对比一下,分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
(教师画凸透镜、凹透镜,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光路图)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图得到的结果和现象一致。
并介绍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和通过光心的光线)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四)自学与观察通过学习课本92页焦点和焦距结合课本想想做做,完成学案(四)(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薄透镜的光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同一透镜有两个焦点且两个焦距相等,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三、布置作业:完成课本9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板书设计】1透镜分类:凸透镜凹透镜2;主光轴;光心;焦;焦距;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课后反思】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1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1透镜](https://img.taocdn.com/s3/m/e4af439f2b160b4e777fcfc6.png)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2)初步实验探究形成对透镜焦点、焦距的认识。
(3)观察探究实验现象,引发思考,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时3课前抽测抽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光射向三棱镜的光路图。
部分学生上板板演。
内在下面画教师抽测的三组光路图。
教师批改讲解后完成互批解与掌握,为本节内容做铺垫。
3分钟引入新课师:视频展示引入《物理大师·透镜·瞒天过海》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引发学生思考:透镜的神奇作用。
什么是透镜?生:光线可以透过的一种光学仪器。
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2分钟新课教学师:什么是透镜呢?生:生:光线可以透过的一种光学仪器。
师:现在在大家的桌上,老师为各组准备了一些透镜,从外形上来看,他们并没有什么差异,那透镜具体有哪些种类,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请你们利用手中的仪器来进行探究并将结论反馈给老师。
学生利用仪器对透镜进行认识与区分。
分别采用“摸”“近看”“远看”方式进行区别探究,并将看到的现象进行反馈。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体验、感受透镜之间的差异,并初步掌握区分透镜的方法。
并进行总结。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面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做铺垫。
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透镜的特点对凸凹透镜的概念进行规范解释。
并做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那就像同学们描述的那样,物理学中将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而且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透过两个球面的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也叫作主轴。
主光轴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作用后,根据自己的猜测以及实验器材讨论制定探究方案,要明确主要的活动、探究的内容,要观察记录大致的规律,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职责。
学生做分组探究实验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并汇报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良好意识与学习习惯。
这个探究活动具有知识浅、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的特点,结论学生容易获得,很适合学生探究,所以安排在此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获得成功的愉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6efd7b02d276a201292e52.png)
第1节透镜第一课时透镜【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凸面镜,什么是凹面镜.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3.知道凸面镜对光起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过程与方法】1.经过必定的方法鉴别什么是凸面镜,什么是凹面镜.2.察看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以研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睁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体验研究方法,经过合作、沟通、表述等形式将对透镜的感性认识理性化.2.设置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增强对透镜以及透镜的性质的感性认识.【要点】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什么是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对光的作用.【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认真察看、剖析,最后经过归纳得出结论.知识点一凸面镜和凹面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90-91,达成以下问题:1.镜片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做凸面镜.2.镜片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做凹面镜.3.透镜上经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4.在透镜中,凡是经过某一点的光,其流传方向不变,该点叫光心.【合作研究】研究一察看透镜,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依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透镜能分几类?答:透镜是起码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沿薄的叫凸面镜.中间薄、边沿厚的叫凹面镜.研究二以下透镜哪些是凹面镜?哪些是凸面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面镜是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如:老花镜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面镜是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如:近视眼镜片.研究三察看凸面镜和凹面镜的表示图,认识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答: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别的点,经过它的光芒流传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透镜的光心,能够以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教师点拨】此处透镜是依照透镜的形状特色进行分类的.应将透镜中间的厚度与透镜边沿的厚度进行对照,从而得出透镜是凸面镜仍是凹面镜的结论.因其中间凸出来的透镜不必定就是凸面镜,假如中间凸出来,可是其厚度与边沿处的厚度对比要薄些,仍旧属于凹面镜.【跟进训练】一些透镜的截面以下图,在这些透镜中:,A),B),C),D),E)(1)属于凸面镜的是 A、 B、 D,它们的共同特色是中间厚,边沿薄.(2)属于凹面镜的是 C、 E,它们的共同特色是中间薄,边沿厚.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91-92,达成以下问题:1.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2.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平行于凸面镜主光轴的光将汇聚于一点.4.从凸面镜焦点发出( 或过焦点 ) 的光经过凸面镜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5.射向凹面镜的平行光芒将发散射出,其折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将订交于一点.6.延伸线经过凹面镜焦点的光芒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合作研究】研究四方案一:把凸面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比较过去,挪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面镜重做,怎么挪动光屏都没亮点.方案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搁置点燃的香头,在上边要放凸面镜或凹面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瞄准透镜照耀,适合调理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察看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经过凸面镜的光芒互相聚拢,经过凹面镜的光芒互相远离.经过以上实验可得出两种透镜对光有何作用?答: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汇聚透镜.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知识点三焦点和焦距【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92,达成以下问题:1.凸面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3.让凸面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丈量出纸到凸面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合作研究】研究五选择一个晴晴天气,取一凸面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节透镜与纸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在某一地点最小、最亮,以下图.假如连续一段时间,纸上的该点将会焚烧起来.凸面镜到纸上最小、最亮的点的距离就是焦距.将凹面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理纸与透镜间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大而暗,不论如何调理纸与透镜间距离都不可以出现最小、最亮的一点.凹面镜对光没有汇聚作用,它不可以将平行光汇聚于一点,它有焦点吗?答:凹面镜有焦点.凹面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芒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经过凹面镜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也能够订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面镜的虚焦点.【教师点拨】1.凸面镜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于一点,该点是凸面镜的焦点.凸面镜左右双侧各有 1 个焦点.2.凹面镜对光固然只有发散作用,但它的发散也不是凌乱的,其发散光的反射延伸线也会交于一点,这一点没有实质光,所以该点称为凹面镜的虚焦点. 凹面镜左右双侧各有 1 个虚焦点.3.透镜双侧各有一个焦点,双侧焦距相等.【跟进训练】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以下图的四个透镜进行研究实验( 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同样的凸面镜,它们分别由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甲乙(1)为了研究“凸面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曲折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面镜做实验?答: A、C(填字母序号);器械确立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面镜后汇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能够获得的结论是:凸面镜表面越凸,凸面镜的焦距越小.(2)假如选择 A、 B 两个透镜,他们还能够研究“凸面镜的焦距大小与资料的关系”.1.透镜的分类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凸面镜.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凹面镜.2.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2)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对于透镜的几个重要名词主光轴焦点焦距达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透镜作图【知识与技术】1.理解透镜的汇聚与发散作用.2.知道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过程与方法】1.察看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依据透镜的汇聚与发散作用归纳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以研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睁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体验研究方法,经过合作、沟通、表述等形式将对透镜的感性认识理性化.2.设置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增强对透镜以及透镜的性质的感性认识.【要点】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透镜的汇聚与发散.【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认真察看、剖析,最后经过归纳得出结论.知识点一对透镜汇聚与发散的理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91-92,达成以下问题:1.凸面镜对光拥有汇聚作用,不是指凸面镜必定使光芒经过凸面镜后订交 . 一束平行光变得汇聚、发散光变得平行 ( 或更聚拢一些 ) 、汇聚光变得更汇聚都是汇聚作用的表现.2.凹面镜对光拥有发散作用,不是指凹面镜必定使光芒经过凹面镜后散开 . 一束平行光变得发散、汇聚光变得平行 ( 或使订交的点变得更远 ) 、发散光变得更发散都是发散作用的表现.【跟进训练】放在凸面镜主光轴上焦点之内的点光源 S 发出的光,经过凸面镜后的光路以下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D )A.凸面镜能够对光起发散作用B.凸面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起汇聚作用C.经过凸面镜后的光芒是发散的,所以凸面镜的作用是使光芒发散D.经过凸面镜后的光芒发散程度比本来小,仍旧是汇聚的一种表现知识点二透镜作图种类及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92,达成以下问题:1.经过光心的光经凸面镜后流传方向不变;经过凸面镜焦点的光经过凸面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面镜折射后经过焦点.2.经过光心的光经凹面镜后流传方向不变;射向凹面镜的光芒,假如其延伸线经过虚焦点,则该光芒经凹面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凹面镜折射后,折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过虚焦点.【合作研究】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1.假如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芒经过凸面镜或凹面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平行光经过凸面镜后汇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面镜的焦点,如图甲所示.平行光经过凹面镜后远离主光轴发散,发散光芒的反向延伸线订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面镜的虚焦点,如图乙所示.甲乙2.过光心的光芒经过凸面镜或凹面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过光心的光芒经凸面镜或凹面镜后流传方向不改变,以以下图:3.经过凸面镜焦点的光芒经过凸面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射向异侧焦点的光芒经过凹透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答:据折射光阴路可逆知,经过凸面镜焦点的光芒经过凸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芒经过凹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以以下图所示:1.理解汇聚与发散2.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达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5章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5章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27eba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0.png)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透镜公式的运用感到困惑,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透镜公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基础知识巩固:
(1)完成教材第5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透镜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透镜公式的理解。
(2)整理课堂笔记,绘制透镜成像规律的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
2.实践探究:
(1)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5.小组合作:
(1)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透镜知识的手抄报,展示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
(2)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本概念:讲解透镜的定义、结构及分类,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特点。
3.成像规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透镜成像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4.透镜公式:讲解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公式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 透镜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 透镜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9f37d1b52acfc788ebc92f.png)
教案
让学生知道近视镜的镜片和老花镜的镜片是透镜,它们对光有折射作用。(2次折射)
探
究
问
题
请戴近视镜的同学说说近视镜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从成像特点来区分透镜,方法1: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凹透镜能成缩小的像。
学生再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玻璃砖靠近书观察书上的字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感受老花镜与凸透镜、近视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效果相同。(等效法)
课题
3、1透镜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承教者
宋全胜
时间
教学内容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
学
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讲
授
新
课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就来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观察眼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镜头,了解透镜的应用。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一、认识透镜
1、透镜的分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观察各种透镜的特点;方法2:能从形状上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重点难点
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的作图。
学习资源开发
结合教材62页第2题,设计实验探究透镜的形状对焦距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提
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cf2202852458fb770b5662.png)
第1节透镜第一课时透镜【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3.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定的方法辨别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探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表述等形式将对透镜的感性认识理性化.2.设置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加强对透镜以及透镜的性质的感性认识.【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知识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0-91,完成以下问题:1.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2.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3.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4.在透镜中,凡是通过某一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该点叫光心.【合作探究】探究一观察透镜,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透镜能分几类?答:透镜是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探究二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老花镜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眼镜片.探究三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答: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教师点拨】此处透镜是依据透镜的形状特点进行分类的.应将透镜中间的厚度与透镜边缘的厚度进行对比,进而得出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结论.因此中间凸出来的透镜不一定就是凸透镜,如果中间凸出来,但是其厚度与边缘处的厚度相比要薄些,仍然属于凹透镜.【跟进训练】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A) ,B) ,C) ,D) ,E)(1)属于凸透镜的是A、B、D,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2)属于凹透镜的是C、E,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1-92,完成以下问题: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将会聚于一点.4.从凸透镜焦点发出(或过焦点)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5.射向凹透镜的平行光线将发散射出,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相交于一点.6.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合作探究】探究四方案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方案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线相互远离.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两种透镜对光有何作用?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知识点三焦点和焦距【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2,完成以下问题: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3.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出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合作探究】探究五选择一个晴好天气,取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节透镜与纸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在某一位置最小、最亮,如图所示.如果持续一段时间,纸上的该点将会燃烧起来.凸透镜到纸上最小、最亮的点的距离就是焦距.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节纸与透镜间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大而暗,无论怎样调节纸与透镜间距离都不能出现最小、最亮的一点.凹透镜对光没有会聚作用,它不能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它有焦点吗?答:凹透镜有焦点.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可以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教师点拨】1.凸透镜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左右两侧各有1个焦点.2.凹透镜对光虽然只有发散作用,但它的发散也不是杂乱的,其发散光的反射延长线也会交于一点,这一点没有实际光,所以该点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左右两侧各有1个虚焦点.3.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焦距相等.【跟进训练】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由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甲乙(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A、C(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小.(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1.透镜的分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关于透镜的几个重要名词主光轴焦点焦距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透镜作图【知识与技能】1.理解透镜的会聚与发散作用.2.知道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过程与方法】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根据透镜的会聚与发散作用归纳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探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表述等形式将对透镜的感性认识理性化.2.设置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加强对透镜以及透镜的性质的感性认识.【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镜的会聚与发散.【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知识点一对透镜会聚与发散的理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1-92,完成以下问题:1.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凸透镜一定使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相交.一束平行光变得会聚、发散光变得平行(或更靠拢一些)、会聚光变得更会聚都是会聚作用的体现.2.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不是指凹透镜一定使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散开.一束平行光变得发散、会聚光变得平行(或使相交的点变得更远)、发散光变得更发散都是发散作用的体现.【跟进训练】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凸透镜可以对光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使光线发散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知识点二透镜作图类型及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2,完成以下问题:1.通过光心的光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2.通过光心的光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射向凹透镜的光线,如果其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则该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合作探究】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1.如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如图甲所示.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远离主光轴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如图乙所示.甲乙2.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或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答:据折射时光路可逆知,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1.理解会聚与发散2.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125c1f453610661ed9f467.png)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
我们应该对他们有所了解。
本章先讲述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
然后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以使我们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以此为基础,带着问题去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然后介绍了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本章把眼睛作为一种像照相机那样的光学仪器,深入浅出的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原理比较抽象,在理解上有些困难。
本章采用模拟的方法,用简单的手段,获得学习的基础,让我们了解到凸透镜成像的特征、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以及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可以看清微小或远处物体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1.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生活中的透镜。
4.眼睛和眼镜。
难点:1.对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理解。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3.生活中透镜的使用。
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三、学法指导1.观察比较法:本章大量应用了观察比较法,在学习透镜时,通过观察透镜的外形,找出凸透镜、凹透镜的不同点,有助于通过外观区分它们。
学习视力及其矫正时,在了解眼睛构造的基础上,弄清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然后近视眼和远视眼与正常眼睛视物的情况加以比较,才能有效地采取矫正方法。
2.实验探究法:本章中用实验探究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探究总结成像规律及应用规律分析问题。
3.组合法:望远镜和显微镜就是两个透镜组合的结果,学会了常用的组合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结构和原理上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学习时注意观察、比较,并注意联系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帮助理解。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5.1透镜》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5.1透镜》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bf521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45.png)
5.1透镜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和接受活动,体验学习方式多样性。
3.培养学生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课开始:教师拿起课本放到远处看看,并皱皱眉、摇摇头,表现出万般无奈状,然后戴上眼镜,把课本移近,脸上露出笑容;再注视同学〕师: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不得戴上了眼镜,大家年纪轻轻为什么要戴眼镜?生: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师:(与一位同学换一付眼镜戴),问结果如何?为什么?生:不一样,因为我的是近视眼镜,老师的是远视眼镜。
师:为什么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的作用会不同呢?你们谁知道?想不想知道?师:〔小结〕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点明课题——透镜。
二、新课教学师:同学摸摸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有什么不同?生:近视眼镜中央薄边缘厚;远视眼镜中央厚边缘薄。
师:我们把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活动一、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1、先请学生观察以下透镜的外形,判断它们各属于那类透镜。
〔1〕两种透镜中的每一种透镜的两个面,有的是由两个球面的一局部组成的,有的是由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组成的,因此所有透镜的共同特征是: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局部。
如果透镜本身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我们目前学习的透镜仅限于薄透镜。
透镜。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桌子上的二个透镜(注意透镜不能用手直接摸,要用干净的餐巾纸包着摸),你们有什么发现?2、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近处物体的成象情况〔如书上的文字,透镜距书较近). 生甲:一个透镜中央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另一个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268402bd64783e09122baa.png)
生:折射现象。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生:对光具有偏折作用。
生:向三棱镜的底边偏折
生:两束平行光束经过它们后,将向底边发散出去。
学生回答各种透镜的不同之处: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
学生体会近视眼镜中间较薄,边缘较厚,是凹透镜;远视眼镜中间较厚,边缘较薄,是凸透镜.
师:这种现象称为对光的发散作用。实际上,三棱镜经常被打成各种形状,但组合之后无外乎就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中间厚边缘薄;第二种情况,中间薄边缘厚。前者称为凸透镜,后者称为凹透镜。
板书:透镜
二、新课教学探究新知
1、透镜的种类
结合教材中的讲解(可用投影片或课件辅助),使学生认识到透镜表面的形状特征,从而引出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大致地绘制出折射光线
生: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大致地绘制出出射光线
生: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请同学们分别画出折射光线
请同学们猜测折射光线的方向
学生观察思考
(师生共同总结):(1)与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穿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经过焦点;穿过凹透镜后,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焦点;(2)经过透镜光心的入射光线,其出射光线不改变方向;(3)经过焦点(对于凹透镜,是异测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出射光线平行光轴。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演示实验:平行光平行主光轴射向凸透镜
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条与主光轴平行的两条入射光线及凸透镜
师:经过凸透镜后的两条出射光线相交于光轴上一点,这点称之为凸透镜的焦点。而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之为焦距
师:凸透镜对光具有怎样的作用?
3、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393d70580216fc710afd06.png)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
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
哪些是凹透
小上发生变化。
亮点变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变多。
现在,请你动手,让光斑变
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有不同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
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
oca l
用“f。
【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1529d2aeaad1f347933f07.png)
【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1)焦点、焦距的定义。
(2)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5.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布置
1.完成对应练习册。
2.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透镜](https://img.taocdn.com/s3/m/ba91cce1eefdc8d377ee328d.png)
第五章第一节透镜
课标要求:本节课与第二节合并从知识方面和探究过程方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铺垫。
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提供猜想的依据。
能区分透镜种类并认识透镜的作用。
学习目标:1会区别透镜的种类,了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通过光折射规律猜想并实验验证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生活中透镜,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难点: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完成光路图并由此图猜想出透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思路: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集备修改意见
导入新课1复习:完成光路图1为透镜对光的作
用提供猜想依据
的位置和大小
作
业
3、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
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4、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
当于,对光有作用。
5、如图所示,请画出入
射或折射光线,使光路
完整。
1.图甲表示_______,对光线具有_____作用。
图乙表示_______,对光线具有_____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案观察导学案图中的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关系。
猜想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传播,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怎么才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用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1: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凸透镜。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板书: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中的折射光线在导学案中画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
因此,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光线平行主光轴学生猜想,学生说出:上边的光线向下偏折,下边的光线向上偏折,类似于三棱镜。
学生认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学生代表发言:折射光线向中间偏折。
在导学案相应位置上完成光路图。
在教师引导下理解会聚;记笔记。
瞎猜,要有根据的猜想让学生不盲从,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知道观察什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焦点上。
在教材上没有给出会聚的定义,在笔记上补充什么是会聚,突出对会聚的理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补充会聚,为接下来学习凸透镜对不平行光是否会聚有了一个判断标准。
同时也避免了学生片面的理解会聚,就靠死记硬背的学习物理,把这个图背下来去应付考试。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活动 3 ]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在学生在教材上找到焦点的基础上,提问凸透镜的焦点在哪?老师边指着演示实验中的焦点,边强调透镜的焦点在主光轴上,在透镜外。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指导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出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2: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导学案从教材中找到并圈出焦点和焦距。
请一位学生回答: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用F来表示。
请一位学生板图:画出焦点,其他学生在导学案相应位置上完成。
学生猜想、交流、讨论学生集体回答,大部分学生说不会聚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看教材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强调焦点在透镜外,演示实验现象很清晰,学生很信服。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比文字,更容易接受的是图形,此处设计是让学生把文字转化成图形,加深理解。
通过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启发学生分析现象说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谁能最快说出谁到谁的距离是焦距,用什么表示?强调焦距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请在导学案对应的图上标出焦距。
小结:(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另侧通过焦点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让我们一起来验证。
演示实验3:利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教师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
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会聚的标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否靠近主光轴。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学生说出:把实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学生在导学案上标出焦距。
在老师引导下小结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是靠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小组交流后请一位学生回答:折射明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很信服,效果好。
让学生把教材上的文字转化成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焦距。
通过两次对比实验,加强对会聚的理解,突破难点,同时消除学生的错误认识。
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因此凸透镜对不平行光线也起会聚作用。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演示实验 4 :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凹透镜。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的实验画出来。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根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学生很容易猜想回答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认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学生在学案相应位置上画出折射光线,观察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关系。
回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类比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离主光轴。
4.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活动4] 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92页焦点和焦距。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演示实验5:利用激光笔和凹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到并圈画焦点和焦距。
学生观察并说出:折射光线不相交,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
学生说出: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
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小结。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观察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关系:请一位学通过演示实验和PPT让学生直观的看见,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在另一侧并交不相交。
引导学生在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基础上,解释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两次对比实验,学生很直观的看见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再次突出重点。
反馈练习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板书设计§5.1 透镜凸透镜:书90页凹透镜:书91页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课后反思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导学案班级:姓名:[课前做一做]请画出入射光线透过三棱镜或玻璃砖,再折射进入空气中的大致光路图,看谁画得正确。
[课堂活动]一、透镜的种类[活动1] 请大家用手摸一下,感受实际中的镜片各部分薄厚上有什么特点?练习: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
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1、主光轴和光心[活动2]阅读教材,在方框中标出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想一想:光心在哪?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有什么特点?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观察下图中的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画出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凸透镜对光起作用会聚:[活动3]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91页焦点和焦距。
小结: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另侧通过讨论:不平行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活动4]猜想: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这两条哪条是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2、凹透镜:画出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凹透镜对光起作用发散:[活动5]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92页焦点和焦距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讨论:不平行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课堂检测: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
A.1、2、3B. 4、5、6C. 1、3、5D. 2、4、62、凸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3、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
4、根据下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的虚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5、完成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