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器技术的发展概要 雷兹
电磁物理学发展史笔记整理
电磁物理学发展史笔记整理电磁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磁现象及其规律。
它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和突破则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
以下是对电磁物理学发展史的简单梳理:1.静电和静磁的研究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对静电和静磁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
例如,人们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这可能是最早的静电实验之一。
此外,古人也发现了磁石的吸引力和指南北的特性。
在17世纪和18世纪,科学家们开始进行更为系统和精确的研究。
例如,英国物理学家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在其著作《磁石论》(De Magnete)中详细地研究了磁力的性质和作用,为后来的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库仑定律的发现在18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库仑(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通过实验发现了库仑定律,这个定律描述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静电学和静磁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在19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将当时已知的关于电和磁的各种理论进行了统一,并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描述了电场、磁场和电磁波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
4.赫兹的实验验证在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通过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
这一发现为电磁学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影响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这个理论将电磁学与时空联系在一起,改变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
同时,玻尔等科学家提出了量子力学理论,这个理论解决了光电效应等一些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现代电磁学的研究与应用在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电磁学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例如,雷达、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发明和应用都离不开电磁学的支持。
电力互感器的发展前景
电力互感器的发展前景摘要:本文比对了光电互感器与传统电磁互感器的优缺点,描述了光电互感器的工作原理,用事实论证了光电互感器的优越性,阐述了光电互感器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电力互感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光电互感器电磁互感器原理发展前景0 引言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变压器问世以来,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电磁式变压器类输变电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中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主要的保护和监控设备之一,以干式、油浸式和气体绝缘式多种结构适应了电力建设的发展需求。
然而,随着电力传输容量的不断增长和电网电压的提高,对电压、电流的测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磁式结构互感器已逐渐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弱点。
如油浸式或气体绝缘式等结构,对于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互感器,其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可靠性及造价都令人难以接受,而且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所固有的磁饱和、铁磁谐振、动态范围小、使用频带窄等则更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绝缘结构复杂,造价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而成指数增加;(2)动态测量范围小,带窄;(3)大都依赖绝缘油做绝缘,易燃易爆;(4)由于大容量超高压系统中的短路电流不仅数值很大,而且含有很大的非周期分量容易引起传统电流互感器铁心过度饱和,造成励磁电流增大几十倍至几百倍,从而引起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流数值和波形严重失真,导致系统保护误动作;(5)从目前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的通讯方式来看,传统互感器采用的是电缆线点对点的连接方式,传送的模拟量存在着二次接线复杂,维修困难的状况。
鉴于传统互感器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电力系统迫切需要能克服上述缺点的新型互感器来代替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
随着光纤技术、传感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光电式互感器从原理性研究,到实验室样机乃至到近几年来的挂网试运行,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研究探索。
目前,基于光学和电子学原理的光电互感器已逐步成熟,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互感器中存在的问题:(1)优良的绝缘性能,绝缘结构简单,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测量环境中,光纤或光介质是良好的绝缘体,它可以满足高压工作环境下的绝缘要求,没有传统充油电压、电流互感器漏油、爆炸等危险;(2)高压低压隔离,抗电磁干扰性能好,没有传统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产生高压的危险;(3)不含铁心,无磁饱和、铁磁共振和磁滞效应,尤其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环境下的故障诊断;(4)频率响应范围宽,可以从直流到几百千赫,适用于继电保护和谐波检测;(5)动态范围大,能在大的动态范围内产生高线性度的响应;(6)适应了现在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信号处理要求,它还可用于以保护、监控和测量为目的高速遥感、遥测系统;(7)整套测量装置结构紧凑、重量轻、价格便宜;(8)各个功能模块相对独立,便于安装和维护,适于网络化测量。
产品介绍 雷兹1
空气柜产品国内型号对照表雷兹型号大连第一互感器有限公司天津纽泰克备注GIS系列LZZBJ系列AS系列单相支柱式环氧浇注电流互感器GSSO系LMZB系列LMZB系列单相穿心式环氧浇注电流互感器列GZ系列JDZ9、JDZ9-G系列UNZ、RZL 单相全绝缘环氧浇注式电压互感器GE系列JDZX系列UNE、REL 单相半绝缘环氧浇注式电压互感器GSE系列JDZR、JDZXR系列URED、UNED 带熔管环氧浇注式电压互感器MGSZ JSZVR URZD 三相带熔管环氧浇注式电压互感器RK LMZ-0.66 LMZB-0.5 低压零序电流互感器注:实际产品大小可根据柜型和参数来选用。
样本参数的解读:举例1.电流互感器GIS12d.e.f 的选型:雷兹样本中提供的参数按GB1207和JJG313的该型产品的容量。
GIS12d.e.f如参数为100/5A,0.2/5P10, 15/15VA,Ith=25kA;0.2级对应的线圈系数为10;5P10对应的线圈系数为18;两者的系数和未28,故可采用GIS12d.线圈系数和的含义是:当线圈系数小于或等于30时,应采用GIS12d来实现。
当系数和在31~42时,应采用GIS12e.当系数和在43~52时,应采用GIS12f.注:当参数超出选型表时,可来电来函进行咨询。
举例2.电压互感器的选型:雷兹样本中提供的是按GB标准和JJG314的该型产品的最大二次额定负荷,可以向下涵盖。
如:GZ12RS ,10/0.1KV, 0.2级/30VA,或0.5级/90VA,当0.2级小于30VA和0.5级小于90VA时,均可采用该型号。
特例:当标准改变时,如广州和苏州地区关于计量的标准改为JJG1021时,此标准定义的额定二次容量的计量范围为2.5VA~额定二次容量。
举例:电压互感器GZ12RS,10/0.1KV,0.2级/30VA,按JJG314要求,二次容量的测量范围是从7.5VA~30VA均满足0.2级的要求;按JJG1021要求,二次容量的测量范围是从2.5VA~30VA均满足0.2级的要求;可见其测量范围的要求更广。
低压电流互感器发展历程
低压电流互感器发展历程低压电流互感器(low voltage current transformer)是一种将高电流转换为低电流的电器,其主要功能是将电网中的高电流通过变压器原理转换为可测量或可控制的低电流信号。
低压电流互感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电流测量、保护和控制等功能。
以下是低压电流互感器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低压电流互感器采用铁心式结构,其原理是通过在高电流通路中绕制绝缘导线来达到电流的降低和测试。
由于技术限制和材料限制,这种低压电流互感器体积大、重量重、精度低,且使用寿命短。
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低压电流互感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互感器的体积、重量和精度得到了显著改善。
传统的铁芯结构被铁氧体或非晶态合金等材料取代,使得电流互感器的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小,而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低压电流互感器也开始应用于自动化系统和智能电力网等领域。
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的应用使得互感器的测量和控制精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互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1世纪初,随着新能源、智能变电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低压电流互感器的需求越来越高。
随之而来的是对互感器体积、重量、精度、线性度和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的更高要求。
因此,研发和改进低压电流互感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目前,低压电流互感器正朝着小型化、轻量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新材料的应用使得互感器的体积和重量继续减小,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互感器的精度和线性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互感器的测量和控制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总之,低压电流互感器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铁心式结构到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的变化。
在未来,低压电流互感器将继续朝着小型化、轻量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电力系统对互感器性能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电流互感器的发展状况
大,准确度下降;⑥对于高压及特高 压电厂(站)来说,占地面积较大,传 输二次侧的电信号距离较远,故要 求使用的二次侧电缆的横截面积增 大,容易产生干扰;⑦维护工作量 大,如对于油浸式电流互感器还要 定期对绝缘油进行化验、测介质损 耗和解决渗漏油等问题;⑧目前使 用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在正常工作 时磁通密度很低,而在系统发生短 路故障时,由于原方短路电流很大, 使磁通密度大大增加,有时甚至远 远超过饱和值,从二次侧的电流与 原方电流相比,在大小和相角上不 可避免地出现误差。
法电(EDF)介绍了新型互感器 的试验情况。他们在一个 400kV变 电站、一条 170kV没有架空地线的 线路(故障率大)上,装设法拉第效 应光纤电流互感器,采用点对点通 信协议与微机保护通信。试验从 2001 年开始,共 9 次故障,保护装 置均正确动作。实验室试验和现场 运行试验的结论是:新型互感器的 精度和可靠性都有保障,通信协议 灵活,可用于不同的功能,点对点 通信节省投资。目前他们正在同一 个变电站做进一步试验,包括安装 测量表计以验证新型互感器的测量 精度、采用Rogowski线圈的互感器 的试验等。
随着电力系统输电电压不断提 高和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大,电力系统 在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大大增 加,非周期分量的衰减周期延长,系 统要求保护切除故障的时间越短越 好。随着微机保护技术的不断成熟和 发展,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 靠的保障。根据电力系统分析理论, 我们知道,电力系统在发生短路故障 时,按特征来分,其过程以时间的先 后顺序可分为行波过程、电磁暂态过 程和稳态过程。微机保护技术可以做 到在电力系统发生短路而出现行波过 程时,判断出系统发生故障和故障类 型,从而以最短的时间切除故障。但 由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在系统发生故 障时,在行波过程和电磁暂态过程 中,由于受磁饱和及铁心对高频信号 灵敏性不够的影响,不能将电力系统 发生短路开始瞬间的高压侧丰富的频 率信号如实而不失真地转变成二次侧 信号,从而阻碍了微机保护的进一步 发展。EA
高压互感器发展知识
高压互感器第一章高压互感器现状及展望第一节我国高压互感器制造发展过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展,我国电力工业建设得到迅速的发展,电力系统输电容量不断扩大,远距离输电迅速增加,电网电压等级逐步升高,为高压电器包括互感器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并推动我国高压互感器制造业向前飞跃发展。
我国高压互感器制造的发展,经历了从建厂初期的仿制,20世纪60年代的改型,到此后自行设计、逐步完善、提高、引进、消化、研制、开发,以适应我国市场不断提高的、需要的发展过程。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只生产油浸式高压互感器,基本上是仿苏制造的。
产品从外形、结构,甚至技术参数都完全一致。
当时全国的互感器制造厂很少,大都依附于变压器厂和开关厂,生产的品种不多、规格不全,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沈阳变压器厂于1956年和1958年先后试制仿苏型22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220kV电流互感器成功问世,从而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制造超高压互感器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互感器生产厂家逐渐增多,互感器行业开始走自行设计创业道路,为适应我国国情,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水平做了不少努力。
如我国自行设汁10kV环氧树脂浇注互感器,由沈阳变压器厂和上海华通开关厂试制成功,达到了外形尺寸小、质量轻的目的。
对35~220kV 油浸纸绝缘互感器产品进行改型,形成国产产品系列。
20世纪70年代,通过研究开发,沈阳变压器厂又先后于1972年和1979年完成了我国重点工程需要的330kV和500kV型电流互感器的试制任务。
与此同时,我国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发展也很快,我国生产此类互感器最早在1963年,由西安电力电容器厂首先研制开发,开始是生产110~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随后又分别于1970年和1980年完成330kV和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试制工作。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是目前国内输变电设备中几乎唯一无引进技术和无引进关键生产设备的产品。
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末端未接地的故障分析
次 , 由于 电压互 感 器 一次 绕组 尾 端 N悬 空未 接 是
2 故 障及 处 理 经 过
20 0 9年 3月 4 日, 电站 值 班 员 交 接 班 时 , 变 在 进 行交 接班设 备巡 视 过 程 中 , 当设 备 巡视 检 查 巡 查 到 2号 主变 3 k 5 V侧 I段母 线 电压 互 感 器 处 时 , I 发 现 2号 主变 3 k 5 V侧 Ⅱ段母 线 电压 互感 器 B相 二 次 接 线端 子盒 内发 出连续 的“ 吱 、 ” 吱、 吱 响声 , 响声 间 隔约 为半分钟 , 值 班人 员分 析 判 断 确认 是 电压 互 经
s c d po c i cn t c o , e ua o n ce tn ei od r op ee t h i e o be n e cs e i d f m ted v e t t r e t n o s u t n rg l i a d ac pa c re r n t hd nt u l a d d f t rt n o e i s u r e j r i tn n t v e d r s e ae r h c
压互 感器二次 引出线 电缆可能被击 穿 , 一次 高 电压 串
入 二次将造成二 次设 备直接损坏及 危及人身安全 。
b 如果 电压 互感 器 不 是 空 载运 行 而 带有 负 荷 , 、 同时 3 k 系统 又发 生接 地 时 , 5V 后果 更 为严 重 , 对 将 电压互 感器构 成 直接 的威胁 。
3 2 可 能构成 的后 果 .
a 如果是 A、 C三相 中有一相 或两相 未接地或 、 B、
者 一相或两相接地 的情况下 , 相绕组尾 端 N所产 则 生 的悬浮 电压将不再 相等 , 未接地相绕组尾 端 N所产 生的悬浮 电压 增高 , 一是 一次 绕 组绝 缘受 损 , 是 电 二
电磁感应的发展历程电磁感应的重要里程碑
电磁感应的发展历程电磁感应的重要里程碑电磁感应的发展历程:电磁感应的重要里程碑电磁感应是指当磁场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它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电磁感应的发展历程,介绍几个重要里程碑。
1.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1831年,他发现当一个导体线圈在磁场中移动时,会产生电流。
这一重大发现被称为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磁感应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19世纪中期,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系统地描述了电磁现象的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组归纳了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关系,对电磁感应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电磁感应在发电中的应用电磁感应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其在发电领域的应用。
1873年,法国物理学家迪伦发明了第一个有效的发电机。
他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将导体线圈通过磁场转动,从而产生了稳定的电流。
这一发明大大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能源选择。
4. 电磁感应推动电磁波的研究电磁感应与电磁波之间的关系也是电磁学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
他使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通过产生和接收电磁波,验证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预言。
这一研究成果奠定了无线通信和无线电广播的基础。
5. 磁动势定律的提出磁动势定律是电磁感应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1873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阿伦发现了磁动势定律。
他的实验表明,闭合线圈中的电动势与磁场中磁通量变化的速率成正比。
磁动势定律为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定量描述的方法,促进了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6. 可变磁通量的应用可变磁通量是一项重要的电磁感应应用技术。
通过改变线圈中磁场的强度或方向,可以控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低压电流互感器发展历程
低压电流互感器发展历程低压电流互感器是一种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力测量设备。
它们可用于低压电路中,将电流变换为低电压、小电流,以便于测量和保护。
低压电流互感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它们经历了许多技术上的改进和创新。
以下是低压电流互感器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1. 早期磁性电流互感器:早期的低压电流互感器使用磁性原理来将电流变换为电压信号。
这些设备通常采用铁芯和线圈结构,利用漏磁作用将电流转换为输出电压。
这种技术已经存在了100多年,但由于其精度和线性度较差,已经被现代的电流互感器所取代。
2. 开关式电流互感器:20世纪50年代,开关式电流互感器被发明。
这种设备采用磁性传感器来检测电流,然后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开关式电流互感器的精度和线性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它们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3.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开始出现。
这种设备使用电子元件来处理电流信号,并通过数字信号输出电流值。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具有高精度和优良的线性度,价格也相对较低。
4. 现代数字电流互感器:21世纪以来,数字电流互感器已成为低压电力测量的首选设备。
它们采用数字处理技术来实现高精度和优良的线性度,同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等优点。
现代数字电流互感器已成为低压电力测量领域的主流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系统中。
总之,低压电流互感器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磁性互感器到现代数字电流互感器的漫长过程。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低压电流互感器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暂态保护用电流互感器设计计算软件的开发
持续时间为 t′, 保持规定准确度时间为 t′al, 重合无电 流间隔时间为 tfr, 第二次短路电流持续时间为 t″, 保 持规定准确度时间为 t″al。对于 C-O-C-O 工作循环, 所 需暂态面积系数为:
! " Ktd=
ωTpTs Tp- Ts
×e - ta′l /Tp (
eta′l /Ts
( 13) 计 算 结 果 为 : TPY 铁 心 的 气 隙
时, 该软件还给出了关于二次绕线的辅助信息, 例 数可选 2、4、6、8。在实际的生产中, 我们一般选择气
如, 二次导线的绕线长度、绕线层数、最后一层的绕 隙数为 2 或 4。如单个的气隙长度 Length=2.06mm, 4
线匝数及绕组的极限尺寸等, 以方便生产现场自动 个 气 隙 的 总 长 度∑Length=8.24mm; 铁 心 重 量 WT.
态 误 差 为 ε^ =( 100 ×i^ ) /( " 2 ×Issc) =( 100 ×1.58) /
( " 2 ×20×1) =5.59%, 满足原设计暂态误差≤6%的 目标值。
输入数据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对整个软件的质量
与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 在数据输入过程
中, 程序具有数据验证功能, 检查是否所有的项目都
14.4 7.2
KtdC- O
70 210 350 490 630 t /ms
图 2 TP Y 铁心双次励磁的暂态面积系数- 时间曲线 Fig.2 Cur ve of tr ansient ar ea coefficient and time
dur ing double excitations in TPY cor e
ε^= Ktd ×100%≤10%
500KV电流互感器及附属设备技术规范书
1000MW燃煤机组工程500kV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书2008年10月目录附件1技术规范 (1)1总则和工程概况 (1)2技术要求 (3)3性能保证和试验、验收要求 (12)4质量保证 (12)5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储存 (13)6技术数据表 (13)附件2供货范围 (18)1一般要求 (18)2供货范围 (18)附件3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 (21)1一般要求 (21)2资料提交的基本要求 (21)附件4 交货进度 (24)附件5监造(检查)和性能验收试验 (25)1概述 (25)2工厂检验 (25)3设备监造 (26)4试验内容 (27)附件6 价格表附件7技术服务和联络 (28)附件7技术服务和联络 (29)1卖方现场技术服务 (29)2培训 (31)3设计联络会 (31)附件8分包商/外购部件情况 (32)附件9大件部件情况 (33)附件1 技术规范1 总则和工程概况1.1 总则1.1.1 本技术协议适用于1000MW燃煤机组工程配套的500kV电流互感器,它包括500kV 电流互感器本体及其附属设备的设计、结构、性能、制造、检验、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2 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详细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要求的优质产品及相应服务。
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1.3 卖方对成套系统和设备(包括附属系统与设备)负有全责,即包括分包(或采购)的产品。
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制造商应事先征得买方认可。
1.1.4 本技术协议所使用的标准若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严格标准执行。
1.1.5 本技术协议经买卖双方共同确认和签字后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订货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1.1.6 在合同签定后,买方有权因规范、标准、规程发生变化而提出一些补充要求,具体内容双方共同商定。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途中充满了惊喜和意外。
想象一下,最早的时候,人们可能只是用眼睛和耳朵来感知周围的世界,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那时候,感知环境的能力完全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像是侦探一样,靠直觉来判断事情。
可是,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人们渐渐意识到,用这些古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点儿捉襟见肘,仿佛走进了一个迷宫,出口却总是隐隐约约。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琢磨,要不要用一些新奇的设备来帮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
到19世纪,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电的发现就像给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瞬间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电流的应用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像是电压、电流这些新玩意儿开始被用来测量各种物理量。
再说那时候的传感器,简直就是个“小角色”,可能就是些简单的开关、温度计之类的,功能也不复杂,大家觉得能用就行。
但这小家伙却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种子,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进入20世纪后,科技进步得如火如荼,传感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大家好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开始各种研究。
比如,声音的传感器、压力的传感器、光的传感器,几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个时候,传感器已经不再是个小角色了,而是变成了大明星,仿佛一下子闪亮登场。
科学家们把它们应用到工业、医疗、农业等领域,传感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简直是百花齐放。
那时候,人们发现传感器不仅可以用来测量,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做出智能判断。
就像是给传感器装上了“智慧大脑”,让它不仅会听、会看,还能思考,真是聪明得不得了。
大家开始讨论传感器的“智能化”,这就像是一场热火朝天的聚会,大家都争着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见解。
可以说,这段时间是传感器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到了21世纪,传感器技术更是像脱了缰的野马,快速奔驰。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传感器技术更是家喻户晓,谁还没玩过手机里的各种传感器呢?重力感应、指纹识别、甚至心率监测,这些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真是让人感叹科技的力量。
一起500kVSF6电流互感器二次绝缘降低故障分析
一起 500kV SF6 电流互感器二次绝缘降低故障分析摘要:2021年4月17日至23日,在进行某500kV变电站500kV双回线路间隔监控及保护改造过程中发现2006年生产的雷兹SKF550型500kV SF6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绝缘异常,共7相互感器二次绕组存在绝缘偏低(最低0.2MΩ,规程要求运行设备绝缘不大于1MΩ,2020年定检时绝缘均正常),同时二次绕组引出线上包覆黄腊管护套表面有粘稠物质。
关键词:SF6互感器、绝缘电阻、聚氨酯Analysis of a 500kV SF6 Current TransformerSecondary insulation reduction faultAbstract:From April 17 to 23, 2021, in the process of in terval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transformation of 500kV Double Circuit Line in a 500kV subst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sulation of secondary circuit of rez skf550 500kV SF6 Cur rent Transformer produced in 2006 was abnormal, and the insul ation of secondary winding of 7-phase transformer was low (minimum 0.2m) Ω,According to th e regulations, the insulation of operating equipment is not m ore than 1m Ω,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viscous substa nc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yellow wax tube sheath on the s econdary winding outgoing line.Key words: 500kV SF6 ;Current Transformerinsulation resistance;Polyurethane resin0引言2021年4月17日至23日,在进行某500kV变电站500kV双回线路间隔监控改造和保护改造过程中,检修人员通过预防性试验发现500kV SF6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绝缘异常,根据该情况,对同型号5组15相互感器全面排查共发现7相SF6互感器二次绕组存在绝缘偏低(最低0.2MΩ,规程要求运行设备绝缘不大于1MΩ,2020年定检时绝缘均正常),同时二次绕组引出线上包覆黄蜡管表面有粘稠物质。
互感器的原理和应用研究
互感器的原理和应用研究互感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气传感器,它在电磁感应的原理基础上工作。
本文将介绍互感器的原理和应用研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互感器的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定律表明,当一个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将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互感器由一个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化时,会在铁芯中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在另一个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互感器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磁场能,并在另一个线圈中再次转化为电能。
互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电力系统中,互感器常用于测量和保护装置,用于测量电压和电流。
测量互感器被用来将高电压和高电流传感到安全范围内以供测量仪表使用。
电流互感器也被用于保护装置中,用于检测过载电流或短路电流。
此外,互感器还用于电力仪表中,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
互感器也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例如,它们可以被用作传感器,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用来测量和控制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
此外,互感器还经常被用作储能元件,用于变压器和转换器中。
变压器是电能传输和分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件,它通过互感器原理来转换电压水平,并实现能量传输。
转换器则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或反之。
在工业领域,互感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互感器可以被用作电机的控制元件,根据感应出来的电动势来控制电机的速度和方向。
互感器还可以用于测量电机的电流和电压,以及检测电机的状态和故障。
此外,互感器在无线充电技术中也有应用。
无线充电技术将电能通过互感器的原理进行无线传输,使设备可以无需物理连接即可进行充电。
除了上述领域,互感器还在交通运输、医疗设备、通信系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交通信号灯中,互感器可以被用来检测车辆的存在和流量,从而根据实时情况调整交通信号。
在医疗设备中,互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传输数据。
在通信系统中,互感器可以被用来检测和调整信号强度和频率,以实现更好的通信质量。
综上所述,互感器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将电能和磁场能互相转化,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互感器工作原理
互感器工作原理
互感器是一种电磁感应装置,它主要用于将电磁场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当互感器工作时,通过它的中心铁芯通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流。
这个交流电流在通过互感器线圈时产生一个交变的磁场。
当外部物体靠近互感器时,物体中的金属材料会导致磁场发生改变。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场变化时,就会在互感器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变化速度成正比。
这个感应电动势可通过线圈的两端接收到,并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互感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相互感应型和自感型。
相互感应型互感器是由两个或多个线圈组成,其中一个是主线圈,通过外部电流产生一个交变磁场,而其他线圈则是辅助线圈,它们将变化的磁场转化成输出信号。
自感型互感器只有一个线圈,它既是主线圈也是辅助线圈。
通过外部电流在线圈中产生交变磁场,然后自感产生感应电动势。
互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变压器、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以及许多测量和控制领域。
它们可用于测量电流、电压、功率和位置。
总的来说,互感器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磁场变化
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这种技术在各种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演变电磁感应理论的发展历程
演变电磁感应理论的发展历程电磁感应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这一现象的发现以及后续的研究对于电力工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演变电磁感应理论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其中的里程碑事件与贡献者。
1. 法拉第的实验与感应定律的发现演变电磁感应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电磁感应的实验。
他发现了当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他的实验结果,法拉第提出了著名的法拉第感应定律,该定律被认为是电磁感应理论的基石之一。
2. 麦克斯韦的理论推导法拉第的实验结果为后来的科学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世纪中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数学推导和实验研究,成功地将电磁感应现象纳入了统一的电磁理论框架。
他提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详细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磁场变化导致的。
3. 麦克斯韦-赫兹的电磁感应实验麦克斯韦的理论推导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指导。
而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则在19世纪末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中关于电磁感应的预测。
他设计了一套精细而复杂的实验装置,在实验中使用振荡电流产生了高频电磁场,并通过探针检测到了感应电流的存在。
这一实验的成功验证了电磁感应现象的确切存在,并将电磁理论推向了新的阶段。
4. 爱因斯坦的研究与狭义相对论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20世纪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理论框架。
相对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的观念,并对电磁感应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出了相对性原理,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了新的电磁感应定律,进一步拓展了电磁感应理论的边界。
5. 高级电磁感应理论自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以来,针对电磁感应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发展趋势阐述 曹曦焱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发展趋势阐述曹曦焱摘要:伴随着电子式互感器的应运而生,高压电器制造业迎来了一场改革潮流。
数字化的输出和网络化接线让电网更加安全,同时又能符合环保的口号,便于及时的实现输配电系统的智能化运作目标。
电子式互感器现已成为了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场发挥出的应用价值和研发的动态过程受到关注。
关键词:电子式互感器;应用;发展1电子式互感器概念电子式互感器是具有模拟量电压输出或数字量输出,供频率15-100Hz的电气测量仪器和继电保护装置使用的电流/电压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分为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两种。
若一次转换器是电子部件,需要一次电源供电,则称此类电子式互感器为有源电子式互感器;若一次传感器是光学原理的,光纤传输系统可以直接将光测量信号送出,无需一次转换器,当然也无需一次电源,则称此类电子式互感器为无源电子式互感器。
2现阶段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2.1GIS电子式互感器GIS电子式互感器是与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简称GIS)配套使用的电子式互感器。
国内目前能够提供GIS电子式互感器产品的厂家有近10个。
2008年以来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GIS电子式互感器在我国多数省市的智能变电站已有小范围工程应用。
GIS电子式互感器通常由互感器壳体、电流传感器(LPCT和空芯线圈)、电压传感器(同轴电容分压器)及远端模块等部分构成。
电流传感器嵌在接地壳体内,感应流过一次导杆中的被测电流,一次导杆、同轴电容环和接地外壳构成电压传感器,感应一次导杆上的被测电压,高低压间以SF6气体绝缘。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GIS电子式互感器通常为单相结构,空芯线圈、LPCT、同轴电容分压器及远端模块可根据工程需求进行双重化冗余配置。
110kVGIS电子式互感器通常为三相共箱结构,空芯线圈及远端模块可根据工程需求实现双重化冗余配置,但LPCT及同轴电容分压器受结构体积限制一般不易实现双重化配置。
智能电网时代互感器的发展—杨奖利共39页
智能电网时代互感器的发展
智能电网时代 互感器的发展
智能电网的发展 互感器与智能电网 新形势下互感器的发展
互感器与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兴起
一、智能电网的兴起 智能电网是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电网发展过
开发区建设,泛珠江等区域深化合作。
(4)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 水电,安全发展核电,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
产业。
新形势下互感器的发展/政策导向
电器工业 2()1紧)“扣智十住能政电二策网导成五向套”的装发备发力创点新展专形项(势工作及主工要内作容)情况
智能输变电成套装备: 开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的应用研究,开发变电站主
1、研发、创新驱动乏力 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而严重,总体上只处于传统产业
的范畴。设计技术、制造工艺等方面差异不大。与国外先进 水平相比,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装备水平较低。
研发、创新投入不足,能力不强,缺乏高端科技人才, 特别是缺乏智能化产品相关的人才。
品牌意识淡漠,在技术水平、质量方面缺乏竞争,不 利品牌建设。
3000亿元。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发改委2014年批准的建设
总投资约为15631.41亿元,2015年截至6月11日,批准建设总
投资约为6217.88亿元。
机场建设方面,国家发改委2014年到2015年6月11日间批
准改、扩、新建机场总投资约为1115.29亿元。
新形势下互感器的发展/政策导向
新形势下互感器的发展/存在问题
电器工业 2、产“能十过剩二矛盾五突”出 发展形势及工作情况
大多数,特别是中低端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两金危机发生后,跨国公司对自主品牌发展进行挤压, 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加剧了过剩现象。 3、质量工作难度增大 产品长期低价竞争,而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利润空间非 常狭小, 职工队伍难以稳定,会客观地引起对产品质量的危害。 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各种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手段 难以被引入并有效发挥作用。
电磁学发展史简述.
绪论一、电磁学发展史简述1概述早期,由于磁现象曾被认为是与电现象独立无关的,同时也由于磁学本身的发展和应用,如近代磁性材料和磁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磁效应和磁现象的发现和应用等等,使得磁学的内容不断扩大,所以磁学在实际上也就作为一门和电学相平行的学科来研究了。
电磁学从原来互相独立的两门科学(电学、磁学)发展成为物理学中一个完整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基于两个重要的实验发现,即电流的磁效应和变化的磁场的电效应。
这两个实验现象,加上麦克斯韦关于变化电场产生磁场的假设,奠定了电磁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发展了对现代文明起重大影响的电工和电子技术。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这个理论支配着一切宏观电磁现象(包括静电、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电路、电磁波等等),而且在于它将光学现象统一在这个理论框架之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思想。
电子的发现,使电磁学和原子与物质结构的理论结合了起来,洛伦兹的电子论把物质的宏观电磁性质归结为原子中电子的效应,统一地解释了电、磁、光现象。
和电磁学密切相关的是经典电动力学,两者在内容上并没有原则的区别。
一般说来,电磁学偏重于电磁现象的实验研究,从广泛的电磁现象研究中归纳出电磁学的基本规律;经典电动力学则偏重于理论方面,它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为基础,研究电磁场分布,电磁波的激发、辐射和传播,以及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电磁问题,也可以说,广义的电磁学包含了经典电动力学。
2电学发展简史“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
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
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
电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颇具重要意义的基础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感器技术的发展概要
50年代初期,互感器制造仅是按得到的样机及资料仿制,品种少、结构简单,未形成系列。
沈阳变压器厂在1953年翻译了苏联图纸,建立起仿苏的产品系列并开始试制,并于1956年试制成功仿苏220kY油浸绝缘电压互感器,1958年试制成功仿苏220kY油浸绝缘电流互感器。
自此,中国已可以制造0.5kV~220kV各种规格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并形成了系列。
1958年后开始在仿制产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
沈阳变压器厂、华通开关厂试制成功l0kV环氧树脂浇注电
流互感器,取代了仿苏产品。
同时对油浸绝缘互感器进行了改型设计,形成了新的互感器系列。
60年代后,沈阳变压器研究所先后组织了多次全国统一设计,完成了0.5kV干式电流、电压互感器,l0V 浇注绝缘电流、电压互感器,35kV油浸绝缘电流、电压互感器,110kV油浸绝缘电流、电压互感器新系列的设计、试制,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性能,使产品更符合中国国内市场的需要。
1970年后,我国互感器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品种日益增加。
沈阳变压器厂先后又试制成功330kV和500kV油纸绝缘电流互感器。
西安电力电容器厂也试制成功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各互感器制造厂也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我国已具有当时国际上互感器行业最高电压等级的产品制造能力。
至此,我国已制造了0.5kV~500kV电压等级的各种规格电流、电压互感器,最大电流达25000A,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列。
还设计制造了各种特殊用途的互感器,如零序互感器、矿用互感器、中频互感器等。
西安高压开关厂1987年试制成功~100kV直流电流互感器,并在舟山直流输电线路上投入运行。
随着城市供电系统的发展需要,我国开始发展使用SF6组合电器。
1973年,西安高压开关厂研制的110kV SF6组合电器在湖北丹江口水电站投入运行。
与组合电器配套的110kV SF6气体绝缘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于1979年在上海互感器厂试制成功,以后又试制成功220kV SP6气体绝缘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为了进一步提高互感器技术水平,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互感器制造技术。
1979年沈阳变压器厂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引进了500kV油浸绝缘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上海互感器厂于1984年从德国WB公司引进了72.5kV-500kV SP6气体绝缘互感器制造技术,又从瑞士BBC公司引进了lOkV-35kV浇注绝缘互感器制
造技术。
之后,天津互感器厂、沈阳互感器厂、江西互感器厂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浇注绝缘互感器制造技术,北京互感器厂还引进了西门子油浸绝缘互感器制造技术。
1993年,上海互感器厂与德国MWB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MWB互感器有限公司。
引进的72.5kV~750kV 独立式SF6气体互感器制造技术,在国内制造并于1995年投入运行。
2000年,上海互感器厂与传奇集团(TRENCH)扩大合资,引进瑞士HAEFELY35kV~550kV油浸绝缘电流互感器、油浸绝缘电压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套管及电抗器制造技术。
引进的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及油浸绝缘电流互感器都是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倒置式结构。
引进的SP6气体绝缘电压互感器及油浸绝缘电压互感器均采用单级铁心结构,消除了历年来制造的串级铁心结构电压互感器存在的缺陷。
这些产品技术性能先进,运行可靠,是目前国内、国际上深受用户欢迎的产品。
196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互感器产品的专、业标准JB572~575-196&,但它只是在苏联国家标准FOCT 基础上作了少量改动、翻译而成。
1975年根据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互感器行业的实际技术水平,对专业标准JB572-575-1964作了修改后上升为国家标准GBl207-1975《电压互感器》和GBl208-1975《电流互感器》。
1986年对国家标准进行较大幅度更改,修订为国家标准GBl207-1986《电压互感器》和GBl208-1987《电流互感器》,等效采用了IEC标准185、186。
1997年又对国家标准进行大幅度更改,修订为国家标准GBl207-1997《电压互感器》和GBl208-97《电流互感器》,等同采用了IEC标准IECl85:1987和IEC 186:1987。
2002年按IEC新标准对互感器标准进行了修改并采用了新的标准号IEC60044-1《电流互感器》和IEC60044-2《电压互感器》。
我国互感器等同采用IEC新标准的报批稿已于2003年定稿报批,不久将颁布。
互感器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是从零星制造到专业化生产直至大规模生产,产品质量多年来也不断提高,基本上达到了互感器产品质量分等标准要求。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互感器行业进行过三次规模较大的行业质量检查,对互感器行业的生产企业分批进行了质量抽查,促进了各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进入90年代后,国际上对质量管理要求更严格,更规范,并颁布实施了IS0-9000《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互感器行业一些主要生产企业均先后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程序文件》认证。
科研工作是每个行业产品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高的根本。
在我国互感器制造业形成规模数量后,鉴于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产品在制造、运行中发生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沈变所曾组织行业力量对行业共存的难题不断进行研究、攻关。
先后对浇注绝缘互感器的局部放电、油浸绝缘互感器产品的局部放电、内部含水量、含气量及介损等影响互感器质量的因素,通过集中行业力量分析其产生原因、防止方法及探索检测段等,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大收获,研制了局部放电专用
的测试仪器。
有的生产企业已把它与计算机配套使用,但精确计算及定量、定位测量尚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互感器的误差测试,国外已普遍使用自动检测、显示及输出装置,我国曾引进过样。
有些单位也自行研制了数据自动显示及输出装置,并已有专业制造单位,为组建互感器生产线提供了适用的测试手段。
目前,这些装置已在大多数互感器专业制造厂广泛得到使用。
高压互感器的暂态特性对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原沈阳变压器厂在500kV电流互感器研制过程中,着重地作了研究并提出了设计和制造方法。
目前,上海MWB互感器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技术也已掌握了设计、制造保证暂态特性的电流互感器的技术,并能设计、制造发电机保护用保证暂态特性的大电流互感器。
1997年我国颁布实施了等同采用IEC44-6:1992标准的国家标准GBl6847-1997《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技术要求》。
SF6气体绝缘互感器的绝缘特性研究、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在80年代处于初始阶段,但通过自行开发、运行验证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引进制造技术后,SF6气体绝缘互感器制造技术有了提高。
90年代我国又通过引进技术,使SF6气体绝缘互感器制造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虽然目前SF6气体绝缘互感器在我国已处于成熟阶段,但也应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做些科研工作,使SF6气体绝缘互感器技术水平更高,运行更可靠。
变所从1970年就开始研究光电式互感器,以后在清华大学、四平电业局的积极协作下,1979年研制出第一台样机。
90年代后,新一代的光电式互感器又引起重视。
不少制造厂及大专院校相继研制、开发了光电式互感器,也有一些投入试运行。
但终因国内元器件性能较差、不稳定,暂时处于重新拟定方案的状态。
当前,国际上正在开发新型原理、结构的低阻抗互感器(即LOP0),其结构简单、产品体积小、性能稳定、造价低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互感器新的品种,也会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之,回顾40多年的我国互感器发展史,可以说国内互感器行业通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已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建议
互感器行业的发展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加强科学研究。
特别是对互感器行业的关键问题应列出课题,以沈变所为中心,集中行业的技术力量,加强与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合作,共同进行研究,从而不断推动互感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