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1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古诗十九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一、导入语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一)温故知新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高中古诗词教案模板(共13篇)

高中古诗词教案模板(共13篇)

高中古诗词教案模板(共13篇)第1篇:高中必备古诗词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8.少年行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9.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3.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14.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6.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17.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教学分析《庭中有奇树》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歌,收录在《古诗十九首》中。

这首诗以描写庭院中一棵奇特的树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本文将以这首诗为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起首,教学分析应从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入手。

王昌龄是唐代闻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感慨。

学生在进修这首诗歌时,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宁创作背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特点。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次,教学分析应注重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和品味。

《庭中有奇树》以描写庭院中一棵奇特的树为主题,通过对树的形态和特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奇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和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营建的美好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再次,教学分析应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哲理和情感。

《庭中有奇树》虽然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感悟,引导他们思考诗歌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教学分析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在进修《庭中有奇树》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赏析和创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和表达,提升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是一首具有奇特意境和深刻内涵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教学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思考人生和情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和深刻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文学领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古诗十九首》教案

《古诗十九首》教案

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课堂教学教案课程名称成考语文教学对象所有成考专业教材《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教材》授课内容古诗十九首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

2、积累并掌握生字词。

3、理解《迢迢牵牛星》使用叠词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炼字。

情感目标: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

重点、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思想情感,分析诗歌的炼字。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知识、演示内容及案例、提问及学生演示内容)课前预习提纲:(1)简介《古诗十九首》。

(2)查找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概括。

(3)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义。

(迢迢、皎皎、纤纤、擢、札札、机杼、涕零、脉脉)(4)熟读全诗,对照注释理解大意。

一、导语:你们小时候听过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为我们重温这个故事呢?好,A同学,请你为我们讲述一遍这个故事好吗?好,讲得非常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这首古诗也是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二、小组展示预习成果:1.介绍《古诗十九首》生展示后,教师明确:《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的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叹之情。

2.听写生字词。

迢迢皎皎纤纤擢素手札札机杼泣涕脉脉三、生集体朗读此诗,师点拨。

四、研读诗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生翻译此句,师点拨。

(1)“河汉女”为何意?作者为什么不说“织女星”,而说“河汉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讨论后明确: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

“河汉女”就活脱多了。

“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子,也对应了下文写织女星所使用的拟人手法。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小说与散文;章节一:《故乡》章节二:《我的叔叔于勒》章节三:《孤独之旅》章节四:《变形记》2. 第二单元:古诗文;章节五:《古诗十九首》章节六:《出师表》章节七:《诗词五首》章节八:《诗词五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与散文的基本文学常识及表达技巧;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2. 教学重点:小说与散文的表达技巧,古诗文的语言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寒假期间的有趣经历,引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单元小说与散文的背景知识,分析课文内容;3. 例题讲解:针对小说与散文的表达技巧,进行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6. 第二单元古诗文学习:介绍古诗文的背景知识,分析课文内容;7. 例题讲解:针对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进行例题讲解;8.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10.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板书设计:章节一:《故乡》章节二:《我的叔叔于勒》章节三:《孤独之旅》章节四:《变形记》表达技巧:描写、抒情、象征等;2. 第二单元板书设计:章节五:《古诗十九首》章节六:《出师表》章节七:《诗词五首》章节八:《诗词五首》理解与鉴赏:意象、意境、韵律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分析《故乡》中的描写手法;选取一首古诗文,进行鉴赏并说明理由;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散文《孤独之旅》的理解。

2. 答案:《故乡》描写手法:对比、象征等;古诗文鉴赏:以《登鹳雀楼》为例,从意象、意境、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孤独之旅》理解:示例:散文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与坚持。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板书:
一、《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价值
二、《行行重行行》的作品分析
三、《行行重行行》的主题
四、《西北有高楼》的作品分析
五、《西北有高楼》的主题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首页)
教师姓名
课题名称
古诗十九首
课次
授课时间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授课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具
扩音器、粉笔等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
2.掌握《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审批意见
教学重点
1.《行行重行行》的游子思妇主题
2.《西北有高楼》的知音难觅主题。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续页续)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十分感动。
这首诗的主旨是对于一个知音的向往,这是干百年来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自古以来,凡是有理想的人心中都有这种感情,就好像一种本能一样,也许他自己并不十分清楚到底要追求什么,但总是觉得宇宙之间应该有这种最完美的东西,并且把满腔的热情都投注到对完美的追寻之中。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训年轻人要“扬名声显父母”,主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这个是不是理想?我以为这也不是真正的理想。凡是你要追求一种名利上的成功或是一种现实的收获,凡是你一开始就存有一种利害比较的念头,那都不是真正的理想。真正的理想既不为功名利禄,也不为扬名声显父母,也不为立德立功立言,而是属于你的一种本能,是你自己都拿它无可奈何的。例如陶渊明就说过“性刚才拙,与世多忤”,“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之类的话,那并不是为了某种道德的教条,而是他本身对某些邪恶的、污秽的、不完美的事情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还不是说为了某种利害的计较或为了维持一个清白的名声,而是一旦违背了内心这种本能,就会感到比挨冻受饿的滋味还要痛苦。一个人可以从很年轻的时候就有这种本能,就看你将来把它投注到哪里去了。它可以成为一种宗教的信仰,可以成为一种政治的理想,也可以成为一种学术的事业。而且,同样是追求理想,又有不同的两种类型。第一种人一定要追求完美,如果追求不到,他情愿以身殉之,即如屈原《离骚》所说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种人热情而且固执,往往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第二种人其实也可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那就是像苏东坡那样的人。这种人对世界有一个通达的看法,知道从来就没有所谓真正的完美无缺,任何人和事总是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问题在于,你要多看人家好的那一面,鼓励人家向好的那一面发展;对于现实中的不完美,你要“自其变者而观之”,树立一种通达的、洒脱的人生观。有人认为,中国文学里一直存在这样两种类型,在早期文学作者里,屈原可以代表热情执著的那一类型,庄周则可以代表通达洒脱的这一类型。

古诗十九首教案

古诗十九首教案

经开一中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古诗十九首选讲开发者:刘巍申容2011年11月《古诗十九首》选讲课程名称:《古诗十九首》选讲任教教师及课程开发者:刘巍、申容〔其中第一、二、三、八课时为刘巍老师开发并讲授,其余课时内容由申容老师开发并讲授〕内容简介《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考核方式及要求:结合教师给出的思考题,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进行相关研究后写出小论文课程正文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2.明确《古诗十九首》的价值及不足3.能批判性看待《古诗十九首》的生死观教学方式:讲解、讨论相结合教学时数:八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教学要点:《古诗十九首》简介一、导入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每当吟诵起这样的诗句,人们总不免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古希腊著名智者普罗泰哥拉也曾说过:“人生是短暂的,问题是晦涩的。

”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一方面试图追求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永恒,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人间的诸般享乐。

小学古诗文教案大全20篇

小学古诗文教案大全20篇

小学古诗文教案大全20篇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入,古诗文教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古诗文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篇小学古诗文教案大全,希望能够引导大家更好地开展古诗文教学。

第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篇古诗文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北国风光以及赏雪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篇:《登高》本篇古诗文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登山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篇:《静夜思》本篇古诗文教案适用于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夜晚的静谧和神秘,启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第四篇:《春晓》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五篇:《赋得古原草送别》本篇古诗文教案适用于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浩瀚和深邃,感受到离别时的伤感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第六篇:《水调歌头》本篇古诗文教案适用于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到婉约诗的韵味,了解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第七篇:《画鸡》本篇古诗文教案适用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特色,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

第八篇:《渡汉江》本篇古诗文教案适用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华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了解历史和时代的变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第九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兄弟情和亲情的重要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2023年高中语文《古诗十九首》教案

2023年高中语文《古诗十九首》教案

2023年高中语文《古诗十九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 学习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点;2. 学会鉴赏不同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内容《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博大的思想内涵。

通过对其中的数首古诗进行深入阅读和解析,使学生对古代诗词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具体诗歌内容如下:1. 《登鹳雀楼》- 王之涣2. 《江雪》- 柳宗元3. 《春晓》- 孟浩然4. 《静夜思》- 李白5. 《忆江南》- 杨慎6. 《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7. 《登金陵凤凰台》- 杜牧8. 《早发白帝城》- 李白9. 《登鹳雀楼》- 王之涣10. 《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11. 《春晓》- 孟浩然12. 《登金陵凤凰台》- 杜牧13. 《望夫石》- 白居易14. 《登鹳雀楼》- 王之涣15. 《早发白帝城》- 李白16. 《静夜思》- 李白17. 《江雪》- 柳宗元18. 《春晓》- 孟浩然19. 《登金陵凤凰台》- 杜牧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对每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表达和修辞手法;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剖析古诗的意义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3. 朗读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十九首》的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古诗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阅读与讲解:逐首阅读古诗,由教师进行详细解读,包括诗歌的基本意义、艺术特点等;3.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共同探讨古诗中的深层意义;4.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读比赛,选拔优秀朗读者,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 总结归纳: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北师大版语文《古诗十九首》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古诗十九首》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古诗十九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古诗十九首》这本经典的文学作品,并了解其作者、背景和主题;2.学习并掌握其中几首古诗的背诵和理解;3.培养学生的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古诗十九首》中的几首古诗的背诵,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题;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十九首》这本书,包括作者、背景和主题;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书中的几首古诗,并逐一讲解其中的意境和主题;3.教师推荐相关诗歌鉴赏的网站或书籍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古诗十九首》这本书的封面和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好奇心。

2.呈现教师可以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并让学生跟读。

3.解读教师逐一讲解所选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诗意和感情。

4.背诵教师指导学生逐句背诵所选古诗,并进行适当的朗读练习。

5.扩展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古诗相关的网站或书籍资源给学生,供他们进一步学习和鉴赏。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来评价他们对《古诗十九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相关练习来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十九首》这本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背诵和理解几首古诗,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推荐相关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或研究项目,提高他们的文学创造和研究能力。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情怀 - 教案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情怀 - 教案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情怀教案一、引言1.1古诗十九首的背景介绍1.1.1《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集。

1.1.2选自汉末魏晋时期,作者大多不详。

1.1.3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人的情感。

1.2思乡情怀的历史意义1.2.1思乡是古代文学中的常见主题。

1.2.2反映了文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流离失所的无奈。

1.2.3体现了民族的情感纽带和文化传承。

1.3教学目标和意义1.3.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情怀。

1.3.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3.3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知识点讲解2.1古诗十九首的文学特点2.1.1诗歌形式:五言古诗,简洁明了。

2.1.2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

2.1.3情感表达:直接而深刻,富有感染力。

2.1.4思想内涵:反映了文人的孤独、寂寞和无奈。

2.2思乡情怀的表现手法2.2.1景物描写: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2.2.2情感抒发:直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渴望。

2.2.3借景抒情:通过描绘他乡的景物,反衬对故乡的思念。

2.2.4比喻手法:运用比喻,生动地表达思乡之情。

2.3思乡情怀的文化内涵2.3.1家国情怀:反映了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2.3.2人文精神:体现了文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2.3.3历史价值: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资料。

2.3.4艺术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内容3.1古诗十九首的文本分析3.1.1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3.1.2诗歌的语言和修辞。

3.1.3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3.1.4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2思乡情怀的教学方法3.2.1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2.2讲解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和内容。

3.2.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2.4比较法:比较不同诗歌中的思乡情怀,分析其异同。

3.3思乡情怀的实践活动3.3.1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朗诵古诗十九首,感受其魅力。

古诗十九首感悟与启示教案

古诗十九首感悟与启示教案

古诗十九首感悟与启示教案一、引言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承载着历史、情感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思考方式,同时也能从中获取到宝贵的人生感悟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并分析其中的感悟与启示,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

二、古诗一:《登鹳雀楼》这首诗让我们感悟到人生的短暂和变幻无常,而启示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活在当下。

三、古诗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和友谊。

四、古诗三:《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描绘了壮志凌云的情景,让我们感悟到坚定信念和毅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启示我们要追逐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

五、古诗四:《登高》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的过程,让我们感悟到困难和努力的关系,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勇往直前,攀登人生的高峰。

六、古诗五:《春晓》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景,让我们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和宏伟,同时也启示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生态。

七、古诗六:《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时光。

八、古诗七:《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让我们感悟到人生的细小而美好之处,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乐。

九、古诗八:《登涉县城南楼》这首诗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观,让我们感悟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

十、古诗九:《赋得自君之什》这首诗表达了在逆境中坚守信仰的精神,让我们感悟到困难中的勇气和坚持,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相信自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十一、古诗十:《登乐游原》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我们感悟到人生的多样和无限可能,同时也启示我们要拥抱生活,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

古诗十九首初中人教版教案

古诗十九首初中人教版教案

古诗十九首初中人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十九首》。

(2)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每首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友谊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3.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分享学习心得。

2. 简介《古诗十九首》的背景和特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十九首》,理解基本内容。

2. 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每首诗进行详细讲解,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深入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中的情感,进行写作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继续深入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对《古诗十九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古诗十九首意境鉴赏教案

古诗十九首意境鉴赏教案

古诗十九首意境鉴赏教案导语: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展现了诗人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

在教授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意境鉴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本教案将介绍古诗十九首的意境鉴赏方法和示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美妙与内涵。

一、《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的词句展现了一个人在深夜思念故乡的情景。

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鉴赏这首诗的意境:1. 导入:让学生回想一下深夜思念家乡的情景,感受到无尽的寂寞和想念之情。

2. 集体朗读:全班一起朗读这首诗,体会其节奏和韵律。

3. 意境解析:指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中的寂静、孤独和无限思念。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描绘了人们登上高楼俯瞰江山时的壮丽景色。

学生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意境鉴赏:1. 导入:呈现一幅远眺江山的图片或模型,激发学生对壮丽景色的美好期待。

2. 集体朗读:全班一起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中的雄壮感和震撼力。

3. 意境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帮助学生感受到登高远眺时的豪情壮志和心旷神怡。

三、《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夜泊牛渚怀古》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泊船的情景,引发了对古人兴亡的思考。

学生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意境鉴赏:1. 导入:带领学生回想一下夜晚泊船的场景,感受到夜色的静谧和大自然的宁静。

2. 集体朗读:全班一起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中的安详感和思古之情。

3. 意境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孤舟蓑笠翁、绿水人家绕、夜泊秋思生、怅望千秋事等,帮助学生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四、《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的代表作,描述了中国北方草原的壮丽景色和民族英雄的雄心壮志。

古诗十九首默写教案

古诗十九首默写教案

古诗十九首默写教案古诗默写教案引言: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默写古诗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默写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与记忆,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背景;2.学会默写古诗,并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古诗十九首:《静夜思》、《登鹳雀楼》、《望月怀远》、《春晓》、《江雪》、《登高》、《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朗月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登乐游原》、《月下独酌四首·其三》、《鹿柴》、《别董大二首》、《过故人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寻隐者不遇》、《夜泊牛渚怀古》。

三、教学步骤1.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古诗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体默写为学生分发或展示古诗十九首的资料,提醒学生仔细阅读,对于生字生词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熟悉古诗的内容。

3.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首古诗进行默写。

鼓励组员之间相互讨论和合作,帮助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4.整体展示请几位学生代表分组进行古诗默写的展示,展示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5.个人总结要求学生就本次默写进行个人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提高默写能力。

6.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古诗,可以通过欣赏名家诵读、配乐和情景朗诵等方式来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感。

四、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默写古诗,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五、教学扩展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

2.可以组织古诗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对学生的默写进行评分,注重内容准确性和写作流畅度;3.对学生的总结和拓展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语文教案 古诗十九首 的韵律美

 语文教案  古诗十九首 的韵律美

语文教案古诗十九首的韵律美一、引言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通过古诗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本文将从古诗《古诗十九首》的选取和解析入手,探讨其韵律美,以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选取古诗《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选,包含了韦应物、杜牧、王之涣等一些当时杰出的诗人的作品。

本文选取其中几首诗进行分析,探讨其韵律美。

三、赏析古诗的韵律美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之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采用了“押韵、对仗、平仄”等技巧,使整首诗既有韵律感,又能表达出诗人秋夜的清凉之感。

其中,使用了平仄交错的词语,如“冷画屏,扑流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增加了整首诗的韵味。

2.《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的韵律美主要体现在押韵和对仗方面。

每两句诗都押韵,如“屏,萤”、“水,星”,使整首诗的韵律感更加明显。

同时,通过“银烛秋光”、“轻罗小扇”等对仗词语的运用,使整首诗意境更加丰富。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獬豸千里光,会挽雕弓如满月。

东临碣石有遗篇,西望长安空忆君。

这首诗通过运用平仄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美。

如“光,满月”、“篇,忆君”等,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同时,通过运用特殊的词语,如“獬豸”、“碣石”等,使整首诗更富有古风韵味。

四、古诗十九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古诗十九首》,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聪明才智和对美的追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美:1.利用对比法:将《古诗十九首》与现代诗歌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独特之处。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韵律美和文化内涵。

2.诗歌朗诵:让学生进行古诗的朗诵,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以及押韵的感觉,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古诗十九首文化内涵解读教案

古诗十九首文化内涵解读教案

古诗十九首文化内涵解读教案1. 课程简介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本课程将以古诗十九首为教学材料,通过分析与解读古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2. 教学目标a. 了解古诗的历史地位和艺术特点;b.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c. 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d.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本教案选取了古诗十九首作为教学材料,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经典之作。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古诗的美图,并向学生展示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步:整体阅读让学生阅读全文,感受古诗的意境与情感,并可以提出个人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第三步:意象分析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分析古诗中所出现的景物和意象,并探讨其象征和隐喻的文化内涵。

第四步:情感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哀婉、豪放、沉郁等,并与作者的生活背景相联系,理解情感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五步:修辞手法分析分析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探究其表达效果与艺术手法。

第六步:诗歌形式与韵律讲解古诗的诗歌形式和韵律特点,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韵律感知和审美能力。

第七步: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究一首古诗,掌握古诗的核心意义,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

第八步:个人撰写学生个人选择一首古诗,撰写一篇文章,对该古诗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并进行个人观点的表达。

第九步: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与分享,促进学生对古诗文化内涵的全面理解。

5. 教学评价a.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b. 学生完成的小组讨论和个人撰写作品;c. 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的提高。

6. 自主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选择其他的古诗进行研究和创作,或者参与古诗比赛等相关活动,提升自己的古诗欣赏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将深入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古诗十九首校本教案

古诗十九首校本教案

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语文组学科校本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名作欣赏主备人:王静序号:5 《古诗十九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诵读其中的重点篇目。

2.鉴赏诗歌中的意境、人物形象,品味不同类型的情感。

3.体会情景结合的语言妙处,学习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品味游子思妇的情思,引起家国人生的思考。

2.诵读重点篇目和其它篇目中的优美语段。

教学过程:教师自选重点展开教学。

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比较手法、情感、形象。

一《古诗十九首》概述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列在“杂诗”类之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意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思想内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赏析教案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赏析教案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赏析+教案+课件《涉江采芙蓉》赏析今日诗词:《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涉江采芙蓉两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创作背景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两汉时期,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

但大多无处施展才华,这些宦途(配乐朗读)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本诗即是组诗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古今异义:同心而离居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逐句分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2)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3)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4)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1)这两句的语气如何?语气缓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就是
从此句变化出来的。但柳永的那两句却未免带有一些着力刻画 的痕迹。而且那个“悔”字还隐隐含有一些计较之念,不像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在外表上所写的只是衣带日缓 的一件事实,内中却含有一种尽管消瘦也毫无反省、毫无回顾、 毫不放弃的意念。倾吐如此深刻坚毅的感情,却出以如此温柔 平易的表现,这就更加令人感动。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借牛郎、织女的传说,形象表现了夫妻 相爱而受压抑不能团聚的苦闷。表面上字字 都是写天上的情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暗示人 间情事。
三、艺术特色
作者都是中下层文人,从学习乐府民歌的基础 上汲取营养;同时也接受了《诗经》、《楚辞》 的优良传统,因而造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长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景于情,达到天衣无 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 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 鲜明突出。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 成熟。刘勰认为“古诗”是“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 《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 《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 《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 《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 《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 《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 《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 《明月何皎皎》。
第三,表现对个体生命的唯物认识和新的人 生选择。 有《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 《生年不满百》三首。如《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代来兹?” 及时行乐、追求现世享受,这种价值选择虽 然有些消极,但是它是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 之后表现出的生命冲动,是人的主体自觉的 一种表现,对无外在功利性的艺术创作和审 美有着积极意义。
玉的病果然就好了。所以,死别往往是一恸而绝,而
生离则是在你的有生之年永远要悬念,要悲哀。因此,
生离比死别更痛苦。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阻”(1)高山大河的自然界的险阻,
(2)战乱流离等人世间的险阻。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1)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代马依 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但这“不忘本”又可 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远行者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从正面写他的思乡念旧之情;
从留居者的角度来看,则是说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 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枝,你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 乡和故乡的亲人呢?这是从反面来作比喻的。
(2)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来源于《吴越春秋》 的“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这是取同 类相求的意思。就是说,“云从龙,风从虎”,所有 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离去之处;而我和你本来 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对,怎么竟然会分离这“浮云蔽白日”所比喻的是什么呢?
(1)有的人把这首诗看作思妇之辞, 比如张玉谷《古诗十
九首赏析》就说,“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 负心”。那么,“白日”就指的是游子; “浮云”则指的 是游子在外边所遇到的诱惑。《西厢记》里的崔莺莺送张生 时说,“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像此处栖迟”,就是这个
二、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中最成熟的作 品。最早载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因作者佚名, 时代莫辨,又风格相近,故泛题为“古诗”,从此成 了专称。 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当 时旧有的道德原则失落,主体意识觉醒,新的信仰尚 未建立起来,文士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和生命感受 话题逐渐兴起。其内容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
那种对朝廷和君主的思念,实在并不亚于思妇对远行游子的 思念。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纵使你不甘心放弃,纵使你决心等到底,可是你有多少时间 用来等待呢?时间在不停地消失,一年很快就到了岁暮,而人生 很快也就到了迟暮。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归于寂灭,所有相思 期待的苦心都将落空,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甘心的一件事! 事实上,这又是人世间绝对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思君令人老,
《明月皎夜光》写对友情炎凉、人心 不古的愤慨,隐含着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 则的追恋。在共同利益的争斗中,一些文 士标榜气节、忠义,而当在功名利禄之途 上展开竞争时,旧谊便发生了变化。侥幸 者和失意者的沉浮异势,使原来的友情徒 具虚名。“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诗人一度笃信的道德原则,在复杂变态的 人际关系中顿显虚妄。
捐,惟愿彼之强饭收住,何等忠厚。”这显然是解释为劝
对方加餐的意思,这样解释也未始不可。
自劝:姜任惰《古诗十九首释》则说:“惟努力加餐保此身
以待君子”,又引谭友夏的话说:“人知以此劝人此并以之 自劝。”另外张庚《古诗十九首解》也说:“且努力加餐, 庶几留得颜色以冀他日会面也,其孤忠拳拳如此。”
大家认为“自劝”、还是“劝人”好?
第一,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 有《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 《回车驾言迈》三首。修齐治平建功立业, 本是儒家强调的积极入世之道,而在这里, 它染上了文士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悲伤色彩。 他们意识到了物有盛衰,感叹人生短促, 于是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盛衰各有时, 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回车驾言迈》)

三、艺术特色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
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 余味无穷。 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 炼,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
四、《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其作者都是 下层文人,他们从《诗》、《骚》和乐府 民歌中汲取营养,又有深切的生活体验, 其创作大都有感而发,不虚情,不矫饰, 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随语成韵,随 韵成趣,自然而然,由此铸就了其浑然天 成的艺术风格。
实际上,游子、国君、逐臣三者本来是可以相通的。因 为在中国的伦理关系中,君臣关系与夫妻关系很为相似。如 果那个行者是游子,则可能是说他在外另有遇合,不再想念 家中的思妇了;如果那个行者是逐臣,则可能是说国君听信 谗言放逐了他,使得他再也不能回到朝廷中了。杜甫的诗说:
“每依北斗望京华”,又说“此生哪老蜀,不死会归秦”,
(3)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
‘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这种说法
是把出处和取意都抛开不论,只从字面上看,胡马
和越鸟一南一北,在直觉上就使读者产生一种南北
睽违的隔绝之感。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相去日已远”和前边的“相去万余里”似乎是一个重复,
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重复。因为“万余里”虽然很远,但毕竟 还是一个有限的数字,而且它所代表的只是空间,并没有时间 的含义,而“日已远”三个字则进一步用时间去乘空间,所得 数字就更是无穷无尽了。而且更妙的是,这“日已远”三个字 又带出了下一句的“日已缓”,从而使人感到:离人的相思与 憔悴也是一样无穷无尽的。
第二,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 有《青青陵上柏》和《明月皎夜光》二首。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hé) 。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岁月忽已晚”这是多么平常而且朴实的语言,然而却带有如此强
烈的震动人心的力量!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弃捐”这个词出自汉乐府有一首: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汉成帝宠爱赵飞燕,不再喜欢 班婕妤,于是班婕妤主动要求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并写了这 首诗。诗中说,当初我们俩的情意像白团扇这么圆满,这么纯
3、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厚。务求平 淡,如话家常,《古诗十九首》每首诗都 是如此。这是诗人借鉴民歌的结果。这些 诗虽然浅近,但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总之,《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使 其成为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在我国 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勰称它是“五言之 冠冕”(《文心雕龙·明诗》。
古诗十九首 ·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 · 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题材:游子思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这五个字读起来才形成一种往而不返的声音。——这话真 是很难讲清楚。那远行的人往前走再往前走,前边的道路是无 穷无尽的,而后边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 这就是往而不返,从这里边就使你感受到一种把两个人越拉越
你的林妹妹早就死了!”宝玉当时就昏过去了。大家
都责备宝钗不应该故意给宝玉这样大的打击,宝钗却 说:“倘若总是不敢对他说明真相,那么他心里就永 远不能安定,病也就永远不能好。
今天我告诉了他,他虽然如此痛苦,可是从此以后他
这种思念就断了,他的心也就安定下来了。”
宝钗这个人是很有办法也很有道理的。后来,宝
远的力量。
“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分别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
苦了。所谓“生别离”,可以有两种讲法:
(1)生离 (2)硬生生
思考:人世间的别离有生离也有死别,
二者哪一个更令人悲哀呢?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死了,贾宝玉糊里糊涂地 和薛宝钗结婚了,但他心里老想着黛玉,所以他的病 总是不好,神智总是不清楚。于是有一天薛宝钗就痛 痛快快地告诉宝玉说:“你不要再想你的林妹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