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现代语法研究课程——语义指向分析(汉语言文学082班曾庆飞080501110079)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来源,语法学界已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陆俭明1995)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80 年代,胡树鲜(1982) 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芽,沈开木(1983) 开始提到语义关系上的“指向”,而第一次完整使用语义指向这个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 。
另一种则认为:(沈开木1996) ,语义指向是由“指向”演化而来,“指向”是吕叔湘对沈开木(1983) 一文审稿时提出来的,后来邵敬敏(1985) 提出“语义指向”这一术语。
在语法分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很多,重要的研究者还有马希文、张力军、周小兵、李小荣、沈阳等。
语义指向指句中某个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例如:“我和他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只是后指宾语“一个弟弟”。
两者语义指向不同。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其实就是要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中发现“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或者说是通过辨认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不同联系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多种语义结构关系中的一种。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例如:(1) 我重重地摔了一跤。
(2) 我狼狈地摔了一跤。
例(1) 的状语“重重地”语义指向谓语动词,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是一致的。
例(2) 的状语“狼狈地”语义指向主语,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义指向分析着重用于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汉语句法的分析很多种,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等。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中指出有三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很值得大家考察。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之第六章 语义分析
mcy
2
语义分析的任务:
计算各类语法成分的语义信息(属性信息),一般将收集
的语义信息存放到相应的信息表中,在编译程序中符号 表是用来存放源程序中标示符相关属性(语义)信息的一 种信息表。 静态语义检查
类型检查:指类型相容问题的检查,如果操作符作用于不相容的操作数, 则编译器应该报错。 上下文有关问题的检查:当某个对象出现时,要求它必须在前面的某个 适当位置已经出现过。 唯一性检查:有时,要求某个对象只能被定义一次。 控制流检查:引起控制流从某个结构中跳转出来的语句,必须能够决定 控制流转向的目标地址。
(1)所采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2)属性的计算次序。 语法分析方法都要求从左向右处理输入程 序,等价于要求属性能通过从左向右遍历 分析树进行赋值。
mcy
44
定义属性a1,...,ak 的一个属性文法是L-属性(Lattributed)文法,如果满足
mcy
37
num→digit
num.val=digit.val digit.base=num.base digit.val=0 digit.val=1 digit.val=7
digit→0 digit→1 ...... digit→7
mcy
38
digit→8
digit→9
if digit.base=8 then digit.val=error else digit.val= 8 if digit.base=8 then digit.val= error else digit.val 9
mcy
29
文法规则
语义规则 var-list.dtype = type.dtype type.dtype = integer type.dtype = real
语义指向分析法经典例子
摘要:随着三个平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义指向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语义指向是属于语义平面的研究内容,它涉及的内容很多。
本文首先阐述了语义指向分析的相关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因素讨论了动态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语义指向分析动态语义指向分析方法应用随着语法研究从描写到解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义指向分析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义指向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讨论研究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
整体看来,主要是围绕两个大的线索进行探索:一是从理论上对语义指向本身进行探讨;二是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对具体的语言事实进行分析。
本文的内容也包括上述两个大方面:在理论方面,对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语义指向的类型等问题加以探讨;在应用方面,主要针对语义指向分析中的一个类型――动态语义指向分析展开论述,同时运用了语境和语用学的有关理论。
一、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理论基础语义指向是语法的语义平面讨论的内容,这一研究方法的形成显然与学界对语义分析的重视分不开。
我国汉语语法研究自第一部语著作《马氏文通》出版到上世纪50年代初,基本上走的是传统语法学的路子,注重意义,而不重视形式。
上世纪50年代起,受到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成功运用描写语法学理论和方法的论著。
但是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结构主义语法分析方法重形式轻意义的倾向,意识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重要性,句法结构中的语义问题逐渐成为人们自觉思考的理论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语法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得到了共识。
熙很好地贯彻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总结出了:“真正的结合是要使形式和意义互相渗透。
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
”[1]与此同时,胡裕树、范晓进一步提出:“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
语义指向分析
• 语义指向分析法为分化歧义句式又提供了 一种新的方法。如果说层次切分法、成分 定性法和变换分析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分 析方法,那么语义指向分析法则是属于意 义方面的分析方法,二者是互为补充的。
• 语义指向分析法可以用来帮助解释某种句法结构的 语法意义。 • 例如:“V+A+了”述补结构(如“洗干净了、晾干 了,锯长了、买大了,挖深了、剪短了”)
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
• 以词语间的词汇语义兼容关系和句法语义兼容关系 为依据来确定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是最基本的原则。 • 焦点信息原则:静态(脱离语境)的多指成分在实 际的话语中一般是单指的,而且一般都指向话语中 最重要的信息,即焦点信息。 • 共存原则:一般情况下,句法结构中的被指成分要与 有指成分同现。同现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不 能缺位,二是所处位置必须同指向一致,否则就会造 成语义空缺,形成病句。
• 二、是指向句内成分还是指向句外成分?(某个句 法成分在语义上通常指向句内某个成分。) • 1、所指都在句内。 • 例:他把饼干吃光了。 • 谓语中心“吃”在语义上指向其施事“他”,补语 “光”在语义上指向“吃”的受事“饼干”,所指 都在句内。 • 2、有时所指也可在句外。 • 例:剩下的肉随随便便地炒了盘木须肉。 • 状语“随随便便地”在语义上是指向“炒”的施事, 而这个施事没有在句中出现。
• 可以表示两种语法意义: • (a)表示某种结果的实现,如“洗干净了、晾干 了”; • (b)表示某种预期结果的偏离,如“锯长了、买大 了”。
• 有的“V+A+了”述补结构,如“挖深了、剪短 了”,可以兼表这(a)、(b)两种意义。 • 例如: • (1)你要我挖的坑儿我已经挖深了,你看这样行吗? • 你的头发,剪短了好看。 • 例(1)里的“挖深了、剪短了”表示(a)义,表示某 种结果的实现 。 • (2)你这个坑儿挖深了,得回填些土。 • 我觉得你的头发剪短了,留长一点儿好看。 • 例(2)里的“挖深了、剪短了”表示(b)义,表示某 种预期结果的偏离 。
ch06--语义分析
6.2
符号表
符号表在翻译过程中起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检查语义(即上下文有关)的正确性 –辅助正确地生成代码
通过在符号表中插入和检索变量的属性来实现的 符号表是一张动态表
–在编译期间符号表的入口不断地增加 –在某些情况下又在不断地删除
Wensheng Li BUPT
编译程序需要频繁地与符号表进行交互,符号表的 效率直接影响编译程序的效率。
变量名 able_n b_loop count flag form mlist x_total 类型 1 1 2 1 3 6 1 维数 0 0 1 0 2 0 0 声明行 5 5 2 7 4 6 3 引用行 11,23,25 10,11,13 9,14,15 28,29 36,37,38 17,21 12,14
优化 目标代码
其他遍
符号表
Wensheng Li BUPT
两方面的优点:
– 对语法分析程序来讲降低了文法的复杂性 – 允许用更系统的方法对上下文有关的错误进行检测和校正。
11
二、符号表内容
符号表中记录的是和标识符相关的属性 出现在符号表中的属性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 于程序设计语言的性质。 符号表的典型形式:
–实参的个数与形参的个数一致 –实参的类型与相应形参的类型一致
Wensheng Li BUPT
在符号表组织中:
–把参数的个数看作它的维数是很方便的,因此,可将这 两个属性合并成一个。 –这种方法也是协调的,因为对这两种属性所做的类型检 查是类似的。
17
交叉引用表
编译程序可以提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程序设计辅 助工具:交叉引用表 编译程序一般设一个选项,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生 成交叉引用表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所指: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及空语类与 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老王决不同意他去 老王我己经问过他了 “反正这孩子跟自己无关。”老王这么想。 老王决定自己干。 老王认为,张三害了自己。 我打算(PRO)去北京。
语义指向是相关关系。
语义所指是相同关系。代词或空语类。生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四、语义指向主要内容:
1、补语: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2、修饰语:定语
状语
两位大学的教授 两所大学的教授 两个大学的教授
3、谓语:
我很好 你身体怎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to eat an apple/to eat (lunch) at a restaurant to write a paper/to write (a letter) with a pencil to deposit money/to deposit (money) in a bank
这批图书送北大。
成语法背景。
三、语义指向产生背景:
语义指向分析是汉语语法自身研究,基于语法
结构关系与句语义结构关系不一致复杂情况而 建立的方法。80年代。 受过,格语法,配价语法,论元结构理论,启 发。 汉语的特点:
1、相同语法结构形式不同语义关系
吃苹果/吃馆子 写文章/写毛笔 存钱/存银行
语义指向范围小的。而这种分裂结构是范围大的在前, 小的在后,所以后指。 花女朋友最喜欢玫瑰 *玫瑰女朋友最喜欢花
语义指向分析
现代语法研究课程——语义指向分析(汉语言文学082班曾庆飞080501110079)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来源,语法学界已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陆俭明1995)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80 年代,胡树鲜(1982) 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芽,沈开木(1983) 开始提到语义关系上的“指向”,而第一次完整使用语义指向这个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 。
另一种则认为:(沈开木1996) ,语义指向是由“指向”演化而来,“指向”是吕叔湘对沈开木(1983) 一文审稿时提出来的,后来邵敬敏(1985) 提出“语义指向”这一术语。
在语法分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很多,重要的研究者还有马希文、张力军、周小兵、李小荣、沈阳等。
语义指向指句中某个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例如:“我和他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只是后指宾语“一个弟弟”。
两者语义指向不同。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其实就是要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中发现“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或者说是通过辨认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不同联系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多种语义结构关系中的一种。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例如:(1) 我重重地摔了一跤。
(2) 我狼狈地摔了一跤。
例(1) 的状语“重重地”语义指向谓语动词,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是一致的。
例(2) 的状语“狼狈地”语义指向主语,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义指向分析着重用于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汉语句法的分析很多种,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等。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中指出有三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很值得大家考察。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法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法作者:程树铭汤梦甜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对语义指向进行了分析,分别是特殊句式中的语义指向、歧义句中的语义指向、具体词类中的语义指向,旨在通过对语言的不同方面的探讨发现语义指向可以研究的更多视角,希望能加深对语言内部机制的认识。
关键词:语法分析语义指向特殊句式歧义句词类一、语义指向的含义及其分析法的产生(一)语义指向的含义语义指向分析法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在语法学界虽已达成共识,但对于语义指向的含义却各有说法。
范晓(1992)、胡裕树(1994)认为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词语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
卢英顺(1995)认为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个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能力。
沈开木(1996)认为语义指向是指一个词指向它的对象的能力或特性。
陆俭明(1997)认为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一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一成分相关。
王红旗(1997)把语义指向看作是处在句子的同样句法位置上的具有同样语法性质的词语,可以同句子的不同句法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现象,是句法成分的语义关系同语法关系相对应的现象。
周刚(1998)认为语义指向指的是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
邵敬敏(2001)认为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虽然学者们对语义指向的含义表述各异,但核心内容是相同的。
我们认为,语义指向就是句子中某个句法成分跟另外的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二)语义指向分析法的产生现代汉语的语法分析法主要有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成分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成分分析法等。
其中的语义指向分析法主要是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语法。
语义指向分析法的产生与语法结构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
任何一个句子的组成成分之间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语法分析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指向
语法分析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法分析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始于百年前的《马氏文通》。
学者们一直忙于进行对句法结构中句子成分和词类及句型的分析,即作句法分析,对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也涉及一点,大都是不自觉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国外语法新理论的启发,如生成语法、格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特别是受了符号学的启发,我国学者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明确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的新理论。
他们认为语法研究应包含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方面的内容,应该分清三者并结合起来研究,要加强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研究,其中对语义方面提出了较多的分析方法。
在吸收了三个层面理论。
但对术语和分析方法没有作定义式说明。
有必要在此对三者作简要的介绍。
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名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
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遇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
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语用分析: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桩、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下面举几个例子作句法分析:(1)狼咬死了他家的羊。
(带宾主谓句、主动句)主谓动宾中补定中定中(2)狼把他家的羊咬死了。
("把"字句)主谓状中中补(3)他家的羊被狼咬死了。
("被"字句)主谓定中状中定中中补附:这里的"三个层面"也叫"三个平面",指句法、语义、语用,有的学者称"结构、语义、表达"三个方面,有的学者称"语表、语里、语值"小三角。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分析”的含义语义指向(semantic orientation):狭义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词语或哪个成分在语义上发生最直接的联系。
如:(1)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2)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3)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例(1)“喜滋滋地”和“他”相联系,即在语义上指向“他”,例二“早早地”指向“炸”,例(3)“脆脆地”,指向“花生米”。
广义还包括“语义所指”(semantic co-reference):专指第三人称代词或反身代词与先行词之间,或者空语类与名词性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也称“照应关系”。
本文讨论狭义的相关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法: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
最早用“指向”这个词的是吕叔湘先生(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6.2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从理论上上,应该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可是不是所有的句法成分都必须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手段来加以考察分析。
考察以下三种句法成分:一是补语,即补充性说明成分。
比较“砍光了”和“砍累了”二是修饰语,即修饰性说明成分。
如前面的“ 花生米”例。
再如“两位大学的教授”“两所大学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教授”(这也可以间接解释汉语中丰富的量词存在的原因)。
三是谓语,即陈述性说明成分。
比较“我很好。
”和“你身体怎么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第一个句子的“很好”指向句内成分“我”,第二个“很好”指向没有在句中出现的“我”。
6.3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一、前指还是后指(1)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外国列强跟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律废除了。
(2)他馒头吃得不多,只吃了两个馒头。
(3)a. 今年我和他分别去广州参加过一次会。
b. 今年我分别去过广州和福州。
c. 今年我和他分别去过广州和福州。
例(1)的副词“一律”是前指,“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例(2)的“只”是后指,“两个”。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语义指向分析是一种语义语法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确定一个句子或短语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和指向关系。
在语义指向分析中,语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语义角色关系,如主语、宾语、谓语等,而指向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指代关系,如代词与其指代的名词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语义指向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识别并标注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语义角色。
这些语义角色可以通过词性标注、依存句法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例如,在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中,“他”是主语,“吃了”是谓语,“一个苹果”是宾语。
其次,需要确定词语之间的指代关系。
这可以通过指代消解的方法来实现。
指代消解是指通过上下文信息判断一个代词所指代的实体是什么。
例如,在句子“他看到了一只猫,然后他抱起了它”中,“他”和“它”分别指代的是同一个人和同一只猫。
最后,需要根据语义指代关系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并进行进一步的语义分析。
例如,在句子“我昨天去了北京,我觉得非常开心”中,“我”和“我”指代的是同一个人,因此可以通过指代关系来确定“去了北京”和“觉得非常开心”是同一人的行为和感受。
然而,语义指向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语义指向分析在处理复杂句子和歧义句子时仍然存在困难。
复杂句子和歧义句子中的词语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语义关系和指代关系,这就需要在分析过程中进行多个假设,并选择最合适的解析结果。
其次,语义指向分析在处理上下文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语义指代关系是依赖于上下文信息的,因此在处理上下文信息不完整或者语境丰富的句子时,语义指向分析的准确性可能会下降。
最后,语义指向分析在语义角色标注和指代消解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由于语义角色标注和指代消解是依赖于其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因此这些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会直接影响到语义指向分析的结果。
综上所述,语义指向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语义关系和指向关系。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语义指向分析6.16.1.1 我们在第四章把语义特征分为三类:词汇语义特征、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
其中词汇语义特征决定词语在句法结构中的分布特征,或者词语之间相互组合的可能性;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跟表达意图或话语环境有关,有时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可能相互重叠在一起。
例如:1a.b.c.d. (1)中各例的“香喷喷”在词汇语义特征上都跟“猪蹄”相容,但不同位置对“香喷喷”所赋予的结构语义特征有所不同:(1)a直述状态,具有[+直述]的结构语义特征;(1)b强调主观努力的状态,具有[+主观努力]的结构语义特征;(1)c强调行为结果的状态,具有[+强调]的结构语义特征;(1)d表示补充或说明,并无强调意味,具有[+补说]的结构语义特征。
这些由结构赋予的语义特征同时也是说话人根据话语环境对词语的语序自觉调适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有时具有一致性。
6.1.2 可以看出,词汇语义特征是稳定的,而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随着结构或语序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相比之下,词汇语义特征是第一位的,而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是第二位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在言语活动中由结构或语序赋予的一种附加意义,或叫做寄生意义。
因此,一旦词语的词汇语义特征跟句中或句外相关实体不存在语义上相容的可能性,整个句子就变得不可理解,尽管其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仍然存在。
例如:2a.b.c.d. (2)b-c的“香喷喷”在人们的认知环境里,很少跟“中药”的味道发生联系,因此在受话人的解码过程中不能在句中找到具有与之相容的语义特征的词语,整个句子的合法性可疑。
这种情况说明,一个词语要进入句子发挥交际作用,就必定与句中别的成分或交际语境中的某一实体存在语义上的联系,反过来说,一个合法的句子的各个组成成分总是能够在句中或交际语境中找到与之组配的对象。
任何一厢情愿的组配都会造成不合格的句子。
语义指向分析
1.
产生背景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中国八十年代。胡树鲜(1982)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 芽。文章并没有用到“语义指向”这一术语,但文章所谓的“作用点”大致相当于语义的指向。沈开木(1983)在 《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到了语义关系上的“指向”。我们知道,如果没有上 下文语境,“也”可有“多项指向”。文章总结了“也”字“多项指向”优先顺序的规律:“也”字指向前面的 比较项而产生的潜在义排在先,指向后面的比较项而产生的潜在义排在后;如果都指向前面的比较项,那么“也” 字指向全句修饰语、主语、状语(或小主语)而产生的几个潜在义,形成一个顺序,离“也”字越近越领先;如果 是指向后面的比较项,那么“也”字指向动词、宾语而产生的潜在义的先后将是“宾先于动”。但是,文章也还 没有完整地使用“语义指向”这一个术语。第一次完整使用这一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他的文章标题就是 《句首介词结构“在……”的语义指向》,在文章中,他分析了由“在”组成的介词结构在句首时的语义指向, 指出“在……”在句法上分析为全句修饰语,但是它的语义指向并不一致,可以指向谓语(如“在您门口我们拣着 她丢的一块手绢。”),也可以指向主语(如“在掌声中,第一个走进来的是蓝东阳。”)。在这之后,在语法分 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就多起来了,重要的如马希文(1985)、邵敬敏(1990a.b.)、陆俭明(1990)、张力 军(1990)、周小兵(1991a)、李小荣(1994)、沈阳(1994)等。
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
其次,从类型学上看:前后、顺逆、邻 隔、交错、专兼、单多。 • 从类型学上讲,汉语属于SVO型语言, 句子总体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的问 题是,无论S部分,还是V部分,亦或O部分, 都有可能分出修饰语和中心语来,那么它们 在句中的语义指向方向或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有没有系统性和规律性?有哪些因素在影响 它们的指向方向或方式?此处重点讨论第一 个问题,力求从不同侧面概括出语义指向的 结构模式,同时也对不同的结构模式的生成 机制作一些初步的讨论。 •
• (3)前向逆邻指。 • 前向逆邻指就是指向成分前向逆指它前 面的被指成分,其间不插入别的成分。与 后向顺邻指类似,前向逆邻指也是很受局 限的。最典型的是受事成分直接充当主语 时,跟谓语动词所构成的语义指向方式, 例如: • [21]“房间打扫干净了。” • [22]“衣服穿旧了。”
• (4)后向逆邻指。 后向逆邻指就是指向成分后向逆指紧随 • 其后的被指成分。与前向顺邻指类似,后 向逆邻指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宽泛,如: • [23]“小王家来客人了。” • [24]“这孩子好记性。”
•
同是状语, “小心翼翼”前指“小晴”, 而 “稳稳当当”后指“花篮”。
•
• • • • • •
值得一提的是,前指后指的分别有助 于揭示某些成分,尤其是某些副词的说一 不二的指向情况。例如(星号代表句子有 语病,下同): [5] a.他们共同学习。 b.他们共同学习英语和法语。 *c.他共同学习英语和法语。 [6] a.他们互相学习。 *b.他们互相学习英语和法语。 *c.他互相学习英语和法语。
• • • • • • •
首先,从句法成分看: 1、谓语 [1] 我找个老师问一下。 [2] 我找个老师教一下。 [3] 我找个老师讨论一下。 [4] 我找个人一起去。 [5] 三顿饭就把他吃厌了。
语义指向分析课件
语义角色标注法
总结词
丰富、多样
详细描述
语义角色标注法是最丰富、多样的语义指向分析方法。它通过标注句子中每个词的语义 角色,如施事、受事、时间、地点等,来全面揭示句子的语义结构。例如,“他”被标 注为施事,“跑”被标注为受事,表示“他”是动作“跑”的发出者,“跑”是动作的
语义指向分析课件
语义指向分析简介
定义与概念
语义指向
指代词在句子中的语义指向,即指代词所指代的名词 或名词短语。
语义指向分析
对句子中指代词的语义指向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过程。
语义指向标注
对句子中指代词和其所指名词或名词短语进行标注, 以明确其语义关系。
研究目的与意 义
解决语言理解中的歧义问题
指代词的语义指向不明确会导致语言理解的歧义,因此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句子含义。
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效果
自然语言处理中许多任务,如机器翻译、问答系统、信息抽取等,都需要对句子进行深 入理解。通过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可以提高这些任务的准确性和效率。
促进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需要深入理解语言学中的概念、理论和规律,因此对语义指向的研 究有助于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发展历程与现状
数据稀疏问题
1
数据稀疏问题是指由于语料库规模较小或标注数 据不足,导致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样本 来学习语义指向关系。
2
为了解决数据稀疏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增强技术, 如随机插入、随机删除等方法来扩充训练数据。
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原因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1期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原因王红旗内容提要 语义指向分析是对语义指向的规律及其对句子的语义表达、语法形式影响的研究,是80年代初以来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
语义指向分析在80年代出现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学术原因,一是句子结构的层次观念的普及,二是对语义关系在句法结构中的地位的正确认识,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的学术营养才可能解释清楚句子中语义关系与语法关系之间的种种不对应现象,语义指向分析才成为可能。
处在同样句法位置(如定语、状语、补语等)上的词语,却可以同句子中不同的词语发生密切的语义联系。
例如:A a1 让市民吃上鲜猪肉a2 让市民吃上放心肉B b1 他高高兴兴地写了一篇散文b2 他漂漂亮亮地写了一篇散文b3 他急急忙忙地写了一篇散文C c1 他们吃腻了方便面了c2以上各例中箭头所指的词语(下划波浪线。
下文称为 被指成分 )都被称为带点词语(下文称为 指向成分 )的语义指向(simantic orientation)。
语义指向 是自80年代初以来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语义指向分析 (simantic orientation analysis)是对句子中某些句法位置上的词语的语义指向及其规律以及语义指向对句子表义的可能性、对相关句法结构的句法功能影响的研究,是80年代初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
80年代,是汉语语法研究自 马氏文通 以来最活跃的一个时期,其表现之一是多种理论、多种方法的出现,这使得汉语语法研究的思路、角度、方法趋于多元,改变了80年代以前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方法单调的局面。
语义指向分析的出现,使得我们对句子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推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
语义指向分析缘何产生在80年代?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无论对于语义指向分析还是对于汉语语法研究都有裨益。
目前,学者们都把语义指向理解为句子层面之内的某些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但是,对语义指向的范围,即它包括哪些语义联系,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宽,有的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