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b214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6.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地形丰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等各种地貌类型。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阐述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地理环境。
正文内容:一、高山地形1.1 高山地形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多、植被稀疏。
1.2 形成原因:1) 构造运动: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青藏高原构造带,地壳运动导致高山地形的形成。
2) 风化侵蚀: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部分地区的山地逐渐升高形成高山地形。
3) 冰川作用: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也是高山地形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平原地形2.1 平原地形的特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2.2 形成原因:1) 河流冲积:长期的河流冲积作用使得河流两岸的沉积物逐渐堆积形成平原地形。
2) 海岸沉积:海洋侵蚀和沉积作用也是平原地形形成的原因之一。
3)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隆起或下沉,形成了一些大面积的平原地形。
三、丘陵地形3.1 丘陵地形的特点:地势起伏、土壤疏松、植被茂盛。
3.2 形成原因:1) 风化侵蚀: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山地逐渐被侵蚀形成丘陵地形。
2) 水力侵蚀:河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也是丘陵地形形成的原因之一。
3)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形成了一些丘陵地形。
四、盆地地形4.1 盆地地形的特点:地势低洼、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4.2 形成原因: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下沉,形成了一些盆地地形。
2) 河流冲积:长期的河流冲积作用使得河流两岸的沉积物逐渐堆积形成盆地地形。
3) 海岸沉积:海洋侵蚀和沉积作用也是盆地地形形成的原因之一。
五、河流和湖泊5.1 河流的特点:流域广阔、水量丰富、对农业和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5.2 湖泊的特点:湖泊众多、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地形的多样性是由构造运动、风化侵蚀、冰川作用、河流冲积和海岸沉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2c8bf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b.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中国的地形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形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景观和多样的地貌类型。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地貌类型和地理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北界蒙古国,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相连,南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西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西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连。
二、地形特点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
东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南部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北部以平原和沙漠为主。
三、地貌类型1. 山地中国的山地分布广泛,主要有长白山、昆仑山、天山、秦岭、太行山、华山等。
其中,长白山是中国最北的火山山脉,昆仑山是中国最长的山脉,天山是中国最高的山脉。
2. 平原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其中最有名的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这些平原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是中国的粮食基地。
3.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地势险峻,气候寒冷,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源和牧区。
4. 盆地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
这些盆地地势低洼,气候干燥,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
四、地理意义1. 自然资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地和高原地区富含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铜、锌等。
平原和盆地地区适宜农业发展,是中国的粮食和棉花等农产品主产区。
2. 水资源中国地形复杂,河流众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要道,为中国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生态环境中国地形多样,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8b382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5.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中国主要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3.了解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中国主要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1.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教学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2.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中国的地形特点,如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3.讲解(15分钟)a.简要介绍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势的总和,包括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等。
b.详细讲解中国主要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 高山: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次大陆板块的交壤处,地壳运动活跃,造成为了大量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等。
- 平原: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是典型的平原地貌,主要是由河流冲积和海洋沉积形成的。
- 盆地:中国西部地区有许多盆地,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坳陷地带。
- 丘陵:中国南方地区丘陵起伏,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
- 高原:中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和冰川作用形成的。
4.实践(15分钟)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取一个地形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要求包括该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特点、分布区域等。
5.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总结各个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量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交通、居住等。
6.拓展(5分钟)展示中国著名的地理景观,如黄山、长江三峡、张家界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和漂亮之处。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中国主要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并了解了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c6b41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c.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河流等各种地貌类型。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
一、山脉1.1 主要山脉: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其东段为中国的西藏地区。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昆仑山脉是中国的重要分水岭,分隔了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
1.2 地形特点:中国的山脉纵横交织,形成为了许多壮丽的山峰和深邃的峡谷。
山脉对于中国的气候和地貌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寒冷的西风,形成为了中国的青藏高原,也为中国南方提供了水源。
1.3 经济价值:中国的山脉不仅具有自然景观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山脉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山脉还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为农业和工业提供了珍贵的水资源。
二、高原2.1 主要高原:中国的主要高原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旅游区。
2.2 地形特点:中国的高原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多山多水。
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的美誉,其高海拔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其成为研究和保护的重点。
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山川纵横,有着独特的自然体面。
2.3 经济价值:中国的高原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高原地区的水电资源丰富,为中国的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高原地区的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为主,也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区。
三、平原3.1 主要平原:中国的主要平原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方,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区。
3.2 地形特点:中国的平原地势较低,地势平整,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和人口聚居。
华北平原地势平整,气候干燥,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efeb8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d.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地理特点。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沿海地带。
一、高山地带:1.1 高山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1.2 高山地带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有大量的冰川和雪峰。
1.3 高山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峰峦叠嶂,山势险峻,地势起伏较大。
二、平原地带:2.1 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长江平原和东北平原。
2.2 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2.3 平原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广阔平坦,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三、丘陵地带:3.1 丘陵地带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包括华北丘陵、华东丘陵和华南丘陵。
3.2 丘陵地带地势较高,起伏较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3 丘陵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山丘连绵,沟壑纵横,土地多为丘陵地貌。
四、盆地地带:4.1 盆地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
4.2 盆地地带地势低洼,多为内陆的封闭盆地,气候干燥。
4.3 盆地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平坦开阔,盆地内有丰富的矿藏资源。
五、沿海地带:5.1 沿海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5.2 沿海地带地势平缓,河流众多,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5.3 沿海地带的地形特点是海岸线曲折,沿海平原广阔,海湾和海峡众多。
总结:中国的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沿海地带。
每个地带都有独特的地形特点和地理特征,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提供了基础。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4e96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9.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说课的教材是《中国的地形》,属于地理学科的内容。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特征,进而认识和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和湖泊等。
通过学习本节教材,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的地形分布、地貌特征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和湖泊等;(2)掌握地形特征的定义和基本概念;(3)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运用图表分析、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特征;(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多样性的认同和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的地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形特征的概念和定义的理解。
四、说教学内容和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引发学生对中国地理多样性的兴趣。
2. 介绍中国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和湖泊等。
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地形特征有直观的认识。
3. 分析地形特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方面。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 运用图表分析、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展示学生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展示、讨论、合作学习等。
1. 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地形特征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地形的含义和分类。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b91c8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9.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引言概述: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和地势高低的分布情况。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形特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中国的地形,包括高原地形、山地地形、丘陵地形、平原地形和盆地地形。
一、高原地形:1.1 藏北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海拔较高,地势险峻,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主要有昆仑山、祁连山等山脉。
1.2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势较为平缓,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
主要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山脉。
1.3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势较为平整,气候湿润,植被丰富。
主要有大别山、武夷山等山脉。
二、山地地形:2.1 华北山地: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地势较为险峻,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主要有太行山、燕山等山脉。
2.2 华东山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缓,气候温和,植被丰富。
主要有黄山、天目山等山脉。
2.3 华南山地: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主要有五岭、南岭等山脉。
三、丘陵地形:3.1 华北丘陵: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地势较为平缓,气候温和,植被丰富。
主要有太行山余脉、山西丘陵等。
3.2 华东丘陵: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缓,气候温和,植被丰富。
主要有浙江丘陵、福建丘陵等。
3.3 华南丘陵: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缓,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主要有广东丘陵、广西丘陵等。
四、平原地形:4.1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北方,地势平整,气候较为干燥,适宜农业发展。
主要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
4.2 华东平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整,气候温和,适宜农业发展。
主要有长江平原、黄河平原等。
4.3 华南平原: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势平整,气候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主要有珠江平原、闽江平原等。
五、盆地地形:5.1 西南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势较为平整,气候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主要有四川盆地、云南盆地等。
5.2 西北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势较为平整,气候干燥,适宜农业发展。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8352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4.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引言中国地形广泛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
本说课稿将重点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形特点1. 高山地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
此外,中国还有昆仑山、天山等众多高山。
高山地形往往具有峻峭陡峭的特点,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气温极低。
高山地形对气候、水资源等有重要影响。
2. 平原地形:中国有广阔的平原地带,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平原地形广阔开阔,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平原地区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3. 丘陵地形:中国丘陵地形分布广泛,如华南丘陵、西南丘陵等。
丘陵地形起伏不平,山丘交织,土地多用于农业和林业。
丘陵地区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4. 河流地形:中国有众多重要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河流地形呈现出峡谷、河湾、河口等多样的地貌特点。
河流地形对水资源的分布、交通运输等具有重要影响。
5. 湖泊地形:中国湖泊众多,如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
湖泊地形往往呈现出湖面辽阔、水域丰富的特点。
湖泊地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形形成原因1. 地壳构造运动:中国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构造运动频繁。
板块的碰撞、隆升和断裂等地壳变动形成为了中国丰富多样的地形。
2. 气候和水文条件:中国气候多样,从北方的寒温带到南方的亚热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对地形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水文条件也是地形形成的重要因素,河流、湖泊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了中国的地貌。
3. 构造地质背景: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背景复杂多样。
地震、火山活动、地壳变形等构造地质作用,对地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农业:中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地形对农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平原地区适宜农作物的种植,丘陵地区适宜果树和茶叶的种植,山区地形适宜畜牧业发展。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7aff6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c.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说课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2. 地形对中国的影响三、说课难点1. 学生对地形概念的理解2. 学生对地形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的认识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地图、图片等教具3. 学生练习册、笔、纸等教学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有哪些国家与中国接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15分钟)通过展示多张地形图,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
可以讲解中国的地势起伏、山脉分布、河流走向等内容,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中国的地势如何?山脉分布是否均匀?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和河流?”帮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地形对中国的影响(2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讲解地形对中国的影响。
可以讲解地形对气候、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中国的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地形对农业有什么影响?地形对交通有什么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4. 学生练习(15分钟)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让学生对地形特点和影响进行巩固和运用。
5. 总结(5分钟)通过与学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可以提问学生:“中国的地形特点有哪些?地形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中国的地形特点- 地势起伏- 山脉分布- 河流走向地形对中国的影响- 气候- 农业- 交通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对中国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多媒体资料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案例和实例,以更具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地形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810fbe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5.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说课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理位置,理解地形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地形与气候、植被、水资源等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说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中国地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表和图片,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理位置。
四、说教学设计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活动、知识讲解和巩固练习。
1. 导入活动(10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1)地形类型的介绍:通过PPT和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地理位置的讲解:通过地图,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西部高原地区、南部丘陵地区等,并讲解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和气候条件。
(3)地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解释地形对气候、植被、水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地形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3. 巩固练习(20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地形类型进行研究,并制作海报或PPT展示地形类型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个人练习: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地形类型和地理位置的理解。
五、说课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理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3616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b.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理分区,并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2. 掌握中国的地理分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3. 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说课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理分区,并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思量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地图、图表等;2. 教学素材:中国地形图、中国地理分区图、相关的地形图片和数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形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
引导学生思量:中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地形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2. 学习地形特点(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形图和相关的地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地形特点,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的分布和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量这些地貌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山脉对交通和农业的影响等。
3. 学习地理分区(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地理分区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分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地理分区的地形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思量和分析。
4. 地形描述和分析(15分钟)通过展示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貌要素分布和人口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思量和分析。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原地形适宜农业发展,导致人口密集;而西北地区的高原和沙漠地形条件恶劣,人口分布较为希少。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9b7e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7.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了解中国地形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对中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说课重点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
三、说课难点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量。
2. 学习地理位置(10分钟)介绍中国地理位置,包括东、南、西、北四面环海,与14个国家接壤等内容。
通过图片和地图的展示,让学生对中国地理位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探索地形特征(15分钟)介绍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台地等。
通过对不同地形特征的示意图和实例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地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4. 讨论地形形成原因(20分钟)引导学生思量不同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气候、水文等因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量能力。
5. 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农业、交通、居住等方面。
通过图片和实例的展示,让学生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6.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和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预地理学习,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
六、教学资源准备中国地图、地形示意图、图片资料、案例分析材料等。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参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地形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量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地理练习题,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亲身体验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地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4767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f.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说课以中国地形为主题,主要针对初中地理课本内容进行讲解。
中国地形作为地理学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地形,可以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加深对地球上不同地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中国地形的主要地貌类型,如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台地等;(2) 掌握中国典型地貌的分布特点和地理特征;(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中国地形与气候、水资源、农业等方面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采用提问、讲解、示意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合作完成小组活动;(3)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与好奇心;(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地形的各种类型及其分布特点;(2) 掌握中国典型地貌的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对中国地形的理解与归纳能力,对地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引起他们对中国地形的好奇心。
例如,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不同地方的地貌有何不同等。
Step 2 知识扩展为学生提供一张中国地形图,根据图上地貌特征,进行地貌类型的分类。
使用幻灯片讲解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和台地,并介绍它们的分布和地理特征。
Step 3 经典案例学习选择中国的典型地貌案例,如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等,通过图示、文字等多种方式,展示它们的地理特征和地貌类型。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地貌类型与当地的气候、水资源和农业等方面的关系。
Step 4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并总结该地貌类型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形成原因和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c23a58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0.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中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说课重点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三、说课难点地形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丰富多样。
主要地形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和台地等。
这些地形类型在中国的分布不均匀,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2. 中国地形的分布情况中国地形的分布情况主要受到地壳构造、气候和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降的趋势。
西部地区以高山和高原为主,东部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同时,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地形,如喀斯特地貌、沙漠地貌和海岸地貌等。
3. 地形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地形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地形对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地理环境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形容易形成陡峭的山地气候,高原地形容易形成寒冷干燥的高原气候,平原地形容易形成湿润的平原气候。
同时,地形也影响着水文的分布和流动,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展示与讲解、总结与评价。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中国的地形特点。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中国的地势是高还是低?中国有哪些地形类型?2. 展示与讲解(3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讲解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重点介绍中国的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和台地等地形类型,并结合具体的地理案例进行说明。
同时,讲解地形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总结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如:中国的地形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中国的地形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95a3c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0.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是小学地理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培养对祖国地理的热爱和地理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掌握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点;(3)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地理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3)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对地理环境的关注。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多媒体资料呈现地形特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并与周边国家进行对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新课(15分钟)(1)呈现地形特征: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的地形特征,如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讲解地形特征:简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征,如东部沿海平原、西部高原、南部丘陵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学习主要内容(20分钟)(1)地形特征与地貌类型: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如喀斯特地貌、沙漠地貌、冰川地貌等,让学生了解地貌类型的特点。
(2)地貌类型与人类活动: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量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平原适宜农业发展,山地适宜林业发展等。
4. 小结与巩固(10分钟)通过回顾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简要概括。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c51e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d.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将要为大家呈现的是《中国的地形》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中国的地形》是初中地理课程的一部分,它主要介绍中国的地貌特征、地理区划和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掌握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了解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说明地形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片等工具,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地貌特征,能够理解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描述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掌握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说明地形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过程的安排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形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地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地形与气候关系的思考。
2. 提出问题:提问学生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它们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是什么,地形与气候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和丘陵等,以及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4. 观察与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地图、图片等材料,分析中国各地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5. 拓展与应用:通过地形与气候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地理现象中,如长江流域的雨量分布、西北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等。
6. 归纳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难点,澄清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讲授、示范、讨论、观察等。
2. 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课件或黑板、地理教科书等。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f5ca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b.png)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本课是《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中国的地形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四、说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地形的好奇心。
2. 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地形特征。
3. 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形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让学生观察、分析并解释该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汇报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5. 拓展(10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地理名胜,如黄山、长江三峡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六、说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对地形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评价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评价他们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中国地图2. 图片和视频展示素材3. 小组研究材料4. 中国地理名胜介绍资料八、说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对地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八年地理上册级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单位:柏山中学姓名:郜克武时间:2010年11月《中国的地形》说课稿柏山中学郜克武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柏山中学的郜克武,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形》。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节是在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为以后章节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而本节课是本章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状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订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
(2)能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找出并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以及五岳的名称、分布、自然与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运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
(2)通过对我国地形山脉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让他们明白在感受美好的同时,不要忘了对环境的保护,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而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及走向,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是作用。
而要记住这些内容又得需要时间来做保证。
因此,我把中国地势的特征和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及走向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过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等基本国情,尤其是在学习行政区划时,我让学生利用拼图游戏,进行个人赛、小组赛、自背、互背、抽查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以及在中国的大致分布,为本课高效记忆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分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地图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他们的抽象思维虽不强,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好奇、好动、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扬长避短,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多观察,勤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法、学法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标理念,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读图,绘图,引导、发现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不仅是如何“教”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学”的过程。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把如何“学”贯穿始终。
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自学指导,在课堂中主要渗透“读图法”和“分组合作法”两种学法。
这样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现阶段聪明、好动、听课易走神的实际情况,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媒体为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高效;实现教学双边活动的最优化,我认真准备多媒体课件,同时也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地理书、地图册、练习本五、教学过程我的总体设计思路分七个环节:导入新课---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板书设计。
为了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打造高效课堂,我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设计自学指导,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由小组讨论,以达到“兵教兵”的效果,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能自已解决的问题,教师不用多讲。
(一)导入新课:我这样来导入:说起旅游大家都不陌生,总结一下人们旅游的去处一般就是两种地方,一种是:大城市;另一种是大自然。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游一游我国大自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形。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1)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
(2)能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找出并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以及五岳的名称、分布、自然与文化特色。
(三)自学指导:(1)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自学指导。
(2)多媒体显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20—P21内容,8分钟后,比比看谁学习效率最高,收获最大。
1.读P20沿北纬32度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面活动题,注意第2小题第2问海拔高度大约多少米时,可以说出一个大概范围。
2.读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找出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梯之间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3.能在P21的图上用英语字母标出并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及走向。
尤其注意横断山脉别丢了。
4.结合P21图找出我国五岳的名称及分布并能识别P22五岳风景图。
自学指导中的“1”和“2”,主要是针对学习目标“1”的内容设计的。
通过自学指导一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地图进行加工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而自学指导中二的设计是在指导一的基本上的进一步引深,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地理地图最大限度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自学指导中的“3”和“4”主要针对学习目标中的二的内容设计的。
自学指导“3”的完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
而对指导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引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之情,(四)先学环节1.即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2.过渡: 5分钟后,教师问:看完举手?大多数学生举手后,提示:自学时如有疑难或不太确定的问题,可以四人为一组在小组内讨论。
时间为3分钟。
3.学生小组交流。
4.过渡:(8分钟时间后)时间到了,自学内容完成的请举手。
5.检测:很好,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看看大家的自学效果。
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之后,以“自学指导”为主线设计检测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检测题的完成方式主要是由班里的后进生作答,其他学生纠正。
这样做既增强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既能准确地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为下面的后教环节做铺垫。
(1)读P20图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2)说出每一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和主要的地形分别是什么?(3)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第一、二阶梯之间的分界:西起山脉经山脉向东南到山脉的东部边缘。
第二、三阶梯之间的分界:由东北向南依次是岭、山、、山。
(4)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走向:东西走向的有三列:北列和中列和南列南北走向的山脉有:、、。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三列:西侧:、、、。
中间:、东侧:。
西北-东南的山脉有:和弧形山脉是:。
(5)中华五岳分:东岳山在省;西岳山在省;南岳山在省;北岳山在省;中岳山在省;(五)后教环节:1.这个环节的宗旨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可能通过“兵教兵”方式来解决。
对于大部分学生不会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拔或精讲。
2.引导:依据自学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来完成后教环节,如第二个检测题“每一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和主要的地形”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不能找出较好的方式来完成。
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的表格,让学生明白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3.解决了以上的问题之后,还要再次提到中华五岳,虽然学生们已经知道了,五岳的名称及分布,再让同学们欣赏一下中华五岳的风景图画(多媒体显示主要五岳名山的风景图)让学生们知道,五岳是中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很快,我们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出去旅游,去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不过,在大家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的同时,请时刻记住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4.课堂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通过小结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总结记忆。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系统地把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准确、高效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六)当堂训练必做题:10分钟的时间记忆自学指导中的第3题。
10分钟之后在练习本上画出山脉走向并写出山脉名称。
选做题:说出主要山脉所分布的位置。
思考题:想一想,我国地形特征对我国的河流、气候造成哪些影响?这样设计课堂作业,突出了本课重难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做了到分层教学和培优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为了给学生做好示范,让学生明白,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又方便在课堂小结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抽查学生记忆效果,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国的地形板图:中国轮廓图(含长江、黄河)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中国三个阶梯之间的分界:在图上指出山脉的名称:中华的五岳有:六、自我评价:总之,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淡化了传统教师讲的作用。
突出了地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
真正使学生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