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技术PPT
合集下载
《测量学水准测量》PPT课件
2020/11/29
35
§2-4 水准测量的方法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l 附合水准路线(a) l 闭合水准路线(b) l 支水准路线(c) l 水准网 (d、e)
水准路线:水准测量所 经过的路线。
2020/11/29
36
图2-21
二、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图 2-22
图2-22中:
❖水准点A为已知点,高程为51.903 m;
2020/11/29
5
三、水准点及其等级 l 水准点(Bench Mark),通过水准测量建立的高程
控制点,工程上常用BM来标记。
l 水准点的等级及埋设
w 国家水准点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按规 范要求埋设永久性标石标记。三、四等水准点一般 用混凝土标石制成,深埋到地面冻结线以下,在标 石的顶面设有用不锈钢或其它不易锈蚀的材料制成 的半球状标志(图2-1a)。
测量学 第三章
水准测量
2020/11/29
• • •
• •
•
•
•
目
录
第 第 第 第第 第第第 八 七 六 五四 三二一 节 节 节 节节 节节节
电精精分水和水水器水 水高
子密密析准校准准及准 准程
水水水 测正仪测使测测测
准准准 量 的量用量量量
仪尺仪 的 检的 的原概
简 和 误 验方 仪理述
介
差
法
Hale Waihona Puke 2§2-1 高程测量概述
一、高程测量
l 高程测量:测量地面点高程的工作。 l 目的:获得未知点的高程。一般是通过测出已知
点和未知点之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 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l 水准测量原点 :直接由平均海水面测得高程的水 准点(图2-J)。
水准测量培训教程课件
水准测量的原理
总结词
水准测量的原理基于几何学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详细描述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几何学中的直线和水平面,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高 差来推算出其他点的高程。同时,水准测量还利用了重力加速度的概念,通过 已知的地球半径和重力加速度值来计算高程差。
水准测量的应用场景
总结词
水准测量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测量高程差的应用场景。
• 使用方法:在测量过程中,应正确使用标靶、测绳和记录本。标靶应放置在目 标点上,测绳应拉直并标记好长度,记录本应随时更新测量数据和结果。
• 保养与维护:对于辅助工具,也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标靶应保持清洁和稳定, 测绳应避免过度弯曲或拉扯,记录本应保持干燥和整洁。
04
水准测量的操作流程
测量前的准备
水准测量培训教程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 水准测量工具与设备 • 水准测量的操作流程 • 水准测量的误差控制 • 水准测量的实践操作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培训目标
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 原理和操作方法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 能力
提高测量精度和测量 效率
培训内容概述
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的地图、地形图、卫 星图像等资料,以便更好地了 解测量区域的地形地貌。
制定测量计划
根据测量任务和地形地貌制定 合理的测量路线和测量计划, 确保测量精度和效率。
确定测量任务和目的
明确测量任务的目标、要求和 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测量方 法和工具。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根据测量任务和地形地貌选择 合适的水准仪、标尺、三脚架 等测量仪器。
根据测量任务和目的,对 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 括计算高差、绘制等高线 图等。
水准测量ppt课件
水 准 测 量
圆水准器
圆水准器轴
建筑工程 测量
12
第 二 章
水 准 测 量
水准仪
❖ 水准器 圆水准器
用以粗平仪器。 过零点的球面法线L′L′,称为圆
水准器轴。 圆水准器轴L′L′平行于仪器竖轴
VV。 气泡中心偏离零点2mm时竖轴所
倾斜的角值,称为圆水准器的分 划值。
13
L′
L′
气 泡
建筑工程 测量
测站 1
测点 BMA TP1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1.632
1.271
高差/m
+
-
0.361
进行方向
1.632
后视点
A
1.271
前视点 TP1
h1
Ⅰ
HA
36
大地水准面
高程/m 备注 19.153 已知 19.514
B hAB HB
建筑工程 测量
第 二 章
水 准 测 量
水准测量的外业
进行方向
❖ 安置仪器 在测站上松开三脚架架腿的固定螺旋,按需要的高度调整 架腿长度,再拧紧固定螺旋,张开三脚架将架腿踩实,并 使三脚架架头大致水平。 从仪器箱中取出水准仪,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固定在三脚 架架头上。
建筑工程 测量
20
水准仪的使用
❖ 粗平 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
3
3
第 二 章
水 准 测 量
1
2
a
1
2
b
1
2
c
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建筑 测工 量程
21
水准仪的使用
❖ 瞄准目标 粗瞄、对光、精瞄和消除视差
圆水准器
圆水准器轴
建筑工程 测量
12
第 二 章
水 准 测 量
水准仪
❖ 水准器 圆水准器
用以粗平仪器。 过零点的球面法线L′L′,称为圆
水准器轴。 圆水准器轴L′L′平行于仪器竖轴
VV。 气泡中心偏离零点2mm时竖轴所
倾斜的角值,称为圆水准器的分 划值。
13
L′
L′
气 泡
建筑工程 测量
测站 1
测点 BMA TP1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1.632
1.271
高差/m
+
-
0.361
进行方向
1.632
后视点
A
1.271
前视点 TP1
h1
Ⅰ
HA
36
大地水准面
高程/m 备注 19.153 已知 19.514
B hAB HB
建筑工程 测量
第 二 章
水 准 测 量
水准测量的外业
进行方向
❖ 安置仪器 在测站上松开三脚架架腿的固定螺旋,按需要的高度调整 架腿长度,再拧紧固定螺旋,张开三脚架将架腿踩实,并 使三脚架架头大致水平。 从仪器箱中取出水准仪,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固定在三脚 架架头上。
建筑工程 测量
20
水准仪的使用
❖ 粗平 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
3
3
第 二 章
水 准 测 量
1
2
a
1
2
b
1
2
c
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建筑 测工 量程
21
水准仪的使用
❖ 瞄准目标 粗瞄、对光、精瞄和消除视差
水准测量PPT课件(共53张PPT)
〔6〕记录要原始,当场填写清楚。
5用-望对远光镜透瞄镜准目6标-或物在镜水对准光尺螺“上旋D读〞数7-,和分均划“以板十S固字〞定丝螺表的丝交示点中为准文。 “大地〞和“水准仪〞中“大〞字和“水〞
精望密远水 镜准具仪有字均良的采好用的汉钢光构学语件性拼,能并。音且的密封第起一来,个受温字度母变化,影通响小常。 在书写时可省略字母“D〞,下标“05〞、
(a)
(b)
水准点
至南湖新村
21号楼
5 号 楼 1号楼
点之记
二 水准测量方法
1.624
0.612 0.713
1.634
1.536
0.615
1.852
0.671
TP3
TP2
TP1
A
HA=29.053
IV
1.214
2.812
TP4
V
B
HB
步骤
〔1〕立尺 〔2〕安置仪器
〔3〕瞄准后视尺
〔4〕瞄准前视尺
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应立即用十字
丝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读数时应从 小到大,从上到下读取。直接读
取米、分米和厘米,并估读出毫米 ,共四位数。读数后再次检查符合 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
13 14
15 16
1.464m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分四步,即安置仪器——粗略整平— —瞄准水准尺——读数,其中安置仪器、粗平、瞄准与微倾式水准仪操 作方法相同。读数时应注意观察自动报警窗的颜色,假设全窗为绿色可 以读数,假设任意一端出现红色,说明仪器倾斜量超出自动安平补偿范 围,需重新整平仪器方可读数。有的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目镜下方配有一 个补偿器检查按钮,每次读数前按一下该按钮,如果目标影像在视场中 晃动,说明“补偿器〞工作正常,等待2~4s后即可读数。
5用-望对远光镜透瞄镜准目6标-或物在镜水对准光尺螺“上旋D读〞数7-,和分均划“以板十S固字〞定丝螺表的丝交示点中为准文。 “大地〞和“水准仪〞中“大〞字和“水〞
精望密远水 镜准具仪有字均良的采好用的汉钢光构学语件性拼,能并。音且的密封第起一来,个受温字度母变化,影通响小常。 在书写时可省略字母“D〞,下标“05〞、
(a)
(b)
水准点
至南湖新村
21号楼
5 号 楼 1号楼
点之记
二 水准测量方法
1.624
0.612 0.713
1.634
1.536
0.615
1.852
0.671
TP3
TP2
TP1
A
HA=29.053
IV
1.214
2.812
TP4
V
B
HB
步骤
〔1〕立尺 〔2〕安置仪器
〔3〕瞄准后视尺
〔4〕瞄准前视尺
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应立即用十字
丝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读数时应从 小到大,从上到下读取。直接读
取米、分米和厘米,并估读出毫米 ,共四位数。读数后再次检查符合 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
13 14
15 16
1.464m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分四步,即安置仪器——粗略整平— —瞄准水准尺——读数,其中安置仪器、粗平、瞄准与微倾式水准仪操 作方法相同。读数时应注意观察自动报警窗的颜色,假设全窗为绿色可 以读数,假设任意一端出现红色,说明仪器倾斜量超出自动安平补偿范 围,需重新整平仪器方可读数。有的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目镜下方配有一 个补偿器检查按钮,每次读数前按一下该按钮,如果目标影像在视场中 晃动,说明“补偿器〞工作正常,等待2~4s后即可读数。
测绘课件水准测量
第八节 水准测量注意事项
一、影响水准测量成果旳主要原因
(一)仪器误差 1、仪器校正后旳残余误差 2、水准尺误差 (二) 观察误差 1.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1. 2. 读数误差 2. 3. 视差影响 4. 水准尺倾斜影响 水准尺倾斜将使尺上读数增大
(三)外界条件旳影响
• 1.仪器下沉:采用“后、前、前、后”旳
38.2 +0.2
1.891 4 ZD3-A 1.525
36.6 -0.2
0.570 0.052 51.8 -0.1
1.712 1.333 38.0 +0.1
后107 1.554 6.241 0 前106 0.311 5.097 +1 后-前 +1.243 +1.144 -1
后106 0.698 5.486 -1 前107 1.523 6.210 0 后-前 -0.825 +0.724 -1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节 水准仪与水准尺
第三节 水准仪旳技术操作
第四节 一般水准测量(等外水准测量)
第五节 微倾式水准仪检验与校正
第六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
第七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
第八节 水准测量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exit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旳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给出旳水平视 线,在两点立尺得到水平读数.已知A点旳高程为HA,只
备
ΣL=9.1
注
Vi=
-
fh L
·Li
第五节 微倾式水准仪检验与校正
根据水准测量原理,微倾式水准仪各轴线间应 具有旳几何关系是:圆水准器轴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L′L′∥VV);十字丝 旳横丝应垂直于仪器竖轴;水 准管轴应平行于仪器视准轴(LL∥CC),如右图所示。 其检验与校正旳详细做法请看录像:
水准测量的方法ppt课件
C hAC HC
测站 测点
BMA Ⅰ
TP1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2.014
1.223
高差/m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0.791
32.186
进行方向
后视读数 2.014
后视点
A
前视读数 1.223 前视点 TP1 h1
Ⅰ
HA
D=1000m 大地水准面
C hAC HC
2.测站检核
C hAC HC
进行方向
TP3
2.424
0.558
2.312
0.450 TP2
TP1
Ⅱ
A
h1
Ⅰ
HA
h2
D=1000m 大地水准面
C HAC HC
进行方向
2.424 2.312
2.014 1.901
1.223 1.108
TP1
A
h1
Ⅰ
HA
2.077 1.955
0.558 0.450 TP2
h2
Ⅱ
2.413 2.287 0.866 0.740
加设的这些立尺点并不需要测定其高程,它 们 只 起 传 递 高 程 的 作 用 , 故 称 之 为 转 点 , 用 TP (Turning Point)表示。
进行方向
2.424 2.312
2.014 1.901
1.223 1.108
TP1
A
h1
Ⅰ
HA
2.077 1.955
0.558 0.450 TP2
1.附合水准路线 2.闭合水准路线 3.支水准路线
1.附合水准路线
(1)附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等级的水准测量其高差 闭合差的容许值不同。
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前进方向
a A HA 大地水准面
B hAB
b
HB
B
hAB=+12.500m
BMA
DAB=50m
C hAC A
HA
HC
D=1000m
大地水准面
进行方向
2.413 2.287 2.077 1.955 0.866 0.740 TP3 2.424 2.312 2.014 1.901 1.223 1.108 TP1 h2 0.558 0.450 TP2 h3 Ⅲ
h3
3
h4
3.支水准路线
(1)支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 BMA出发,沿待定 高程的水准点1进行水准测量,这种既不闭合 又不附合的水准路线,称为支水准路线。支 水准路线要进行往返测量,以资检核。
hf
hb
BMA
1
各种路线形式的水准测量, 其高差闭合差均不应超过容许值, 否则即认为观测结果不符和要求。
h4
2.467 2.350
Ⅳ
h3
h5
Ⅲ
Ⅴ C hAC HC
Ⅱ
h1
A
Ⅰ HA
D=1000m
大地水准面
测站
测点 BMA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2.014 1.901 前视读数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Ⅰ TP1 TP1 Ⅱ TP2 TP2 Ⅲ TP3 TP3 Ⅳ TP4 TP4 Ⅴ BMC
三、四等水准测量,常作为小 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 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路线长度 等级 水准仪 水准尺 /km 与已知 符合或 平地/mm 点联测 环线 DS1 三 ≤50 DS3 双面 因瓦 往返各 一次 往一次 ±12 往返各 一次
L
观
测 次 数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山地 /mm
±4 n
四
≤16
DS3
双面
往返各 往一次 ±20 L 一次
±6 n
•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2.等外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又称为图根水准测量或普 通水准测量,其主要用于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及作工程水准测量之用。
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路线 视线 观 测 次 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 长度 水准仪水准尺 长度 等级 山地 /m 与已知 符合或 平地 /km 点联测 环线 /mm /mm 等外 ≤5 DS3 单面 往返各 往一次 100 ±40 一次
+0.792 +0.793 +1.862 +1.864 +1.866 +1.211 +1.213 +1.215 +1.512
32.186
0.901 0.771
0.418 0.533 2.350 2.467
+1.514 +1.516 -1.932 -1.934 -1.933
35.636
计 算 检 核
∑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0.792 +0.793 +1.862 +1.864
32.186
+1.866
进行方向
2.424 2.312
0.558 0.450 TP2
C
h2 TP1
hAC HC
Ⅱ
h1
A Ⅰ HA
D=1000m 大地水准面
进行方向
TP3 2.424 2.312 0.558 0.450 TP2
32.186
2.014 .901
1.223 1.108 TP1
C hAC
h1
A Ⅰ HA
HC D=1000m 大地水准面
测站
测点 BMA
Ⅰ TP1 TP1 Ⅱ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2.014 1.901 1.223 1.108 2.312 0.450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18.334
11.434
+6.900
+3.450
∑a-∑b=18.334-11.434=+6.900 ∑h=+6.900 HC-HA=+3.450
(∑a-∑b)/2=+3.450 ∑(h/2)=+3.450
水准测量的等级及主要技术要求
在工程上常用的水准测量有:
三、四等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
75
100 3 三丝能读数
2.0
3.0
3.0
5.0
2.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和记录
(1)瞄准后视黑面尺,精平,读下丝、上丝和中丝 读数,分别记入表2-5中⑴、⑵、⑶位置; (2)瞄准前视黑面尺,精平,读下丝、上丝和中丝 读数,分别记入表2-5中⑷、⑸、⑹位置; (3)瞄准前视红面尺,读中丝读数,记入表2-5中⑺ 位置; (4)瞄准后视红面尺,读中丝读数,记入表2-5中⑻ 位置。
后视读数 2.014
前视读数 1.223 前视点 TP1
C hAC HC D=1000m 大地水准面
后视点
A
h1
Ⅰ HA
测站
测点 BMA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2.014 1.901 1.223 1.108
进行方向
前视读数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Ⅰ TP1
+0.792 +0.793
一个测站上的这种观测程序简称“后—前—前—后” 或“黑—黑—红—红”。四等水准测量也可采用“后— 后—前—前”或“黑—红—黑—红”的观测程序。
3.测站计算与检核
(1)视距部分
视距等于下丝读数与上丝读数的差 乘以100 。
后视距离:⑼=[⑴-⑵]×100 前视距离:⑽=[⑷-⑸]×100 计算前、后视距差:⑾=⑼-⑽ 计算前、后视距累积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L
±12 n
五、三、 四等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 级 水准 仪 视线 长度 /m 100 2 5 10 三丝能读数 前后 视距 差 /m 前后视 距累积 差 /m 视线高度 黑面、红 面 读数之差 /mm 1.0 黑面、红面 所测高差之 差 /mm 1.5
三 四
DS1
DS3
DS3
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六公司曹先勇
在一般的工程测量中,水准路线布 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附合水准路线 2.闭合水准路线 3.支水准路线Fra bibliotek 1.附合水准路线
(1)附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 BMA 出发,沿待定 高程的水准点 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 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 BMB 所构成的水 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0.901 0.533 0.771 0.418 TP4 h4
2.467 2.350
Ⅳ Ⅴ
h5
C
hAC HC
Ⅱ
h1
A Ⅰ
HA
D=1000m 大地水准面
测站
测点 BMA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2.014 1.223 前视读数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Ⅰ TP1
32.186
进行方向
h1 C h2 D
h3
E
h4
BMB
BMA
2.闭合水准路线 (1)闭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从已知高程的 水 准 点 BMA 出 发 , 沿各待定高程的水 准点 1 、 2 、 3 、 4 进行 水准测量,最后又 回 到 原 出 发 点 BMA 的环形路线,称为 闭合水准 路线。
1 h2 2
h1
BMA h5 4
备注
+0.792 +0.793 +1.864
32.186
TP2
进行方向
前视读数 后视读数 2.312 前视点 0.450 TP2
C
h2
后视点 TP1
hAC
Ⅱ
h1
A Ⅰ HA
HC
D=1000m 大地水准面
测站
测点 BMA
Ⅰ TP1 TP1 Ⅱ
TP2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2.014 1.901 1.223 1.108 2.312 2.424 0.450 0.558
32.186
测站
测点 BMA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2.014 1.901 前视读数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Ⅰ TP1 TP1 Ⅱ TP2 TP2 Ⅲ TP3 Ⅳ TP3 TP4 TP4 Ⅴ BMC
1.223 1.108 2.312 2.424 0.450 0.558 2.077 1.955 0.866 0.740 2.413 2.287
1.223 1.108 2.312 2.424 0.450 0.558 2.077 1.955 0.866 0.740 2.413 2.287 0.901 0.771 0.418 0.533 2.350 2.467
+0.792 +0.793 +1.862 +1.864 +1.866 +1.211 +1.213 +1.215 +1.512 +1.514 +1.516 -1.932 -1.933 -1.934
C
h2
TP1
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前进方向
a A HA 大地水准面
B hAB
b
HB
B
hAB=+12.500m
BMA
DAB=50m
C hAC A
HA
HC
D=1000m
大地水准面
进行方向
2.413 2.287 2.077 1.955 0.866 0.740 TP3 2.424 2.312 2.014 1.901 1.223 1.108 TP1 h2 0.558 0.450 TP2 h3 Ⅲ
h3
3
h4
3.支水准路线
(1)支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 BMA出发,沿待定 高程的水准点1进行水准测量,这种既不闭合 又不附合的水准路线,称为支水准路线。支 水准路线要进行往返测量,以资检核。
hf
hb
BMA
1
各种路线形式的水准测量, 其高差闭合差均不应超过容许值, 否则即认为观测结果不符和要求。
h4
2.467 2.350
Ⅳ
h3
h5
Ⅲ
Ⅴ C hAC HC
Ⅱ
h1
A
Ⅰ HA
D=1000m
大地水准面
测站
测点 BMA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2.014 1.901 前视读数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Ⅰ TP1 TP1 Ⅱ TP2 TP2 Ⅲ TP3 TP3 Ⅳ TP4 TP4 Ⅴ BMC
三、四等水准测量,常作为小 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 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路线长度 等级 水准仪 水准尺 /km 与已知 符合或 平地/mm 点联测 环线 DS1 三 ≤50 DS3 双面 因瓦 往返各 一次 往一次 ±12 往返各 一次
L
观
测 次 数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山地 /mm
±4 n
四
≤16
DS3
双面
往返各 往一次 ±20 L 一次
±6 n
•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2.等外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又称为图根水准测量或普 通水准测量,其主要用于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及作工程水准测量之用。
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路线 视线 观 测 次 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 长度 水准仪水准尺 长度 等级 山地 /m 与已知 符合或 平地 /km 点联测 环线 /mm /mm 等外 ≤5 DS3 单面 往返各 往一次 100 ±40 一次
+0.792 +0.793 +1.862 +1.864 +1.866 +1.211 +1.213 +1.215 +1.512
32.186
0.901 0.771
0.418 0.533 2.350 2.467
+1.514 +1.516 -1.932 -1.934 -1.933
35.636
计 算 检 核
∑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0.792 +0.793 +1.862 +1.864
32.186
+1.866
进行方向
2.424 2.312
0.558 0.450 TP2
C
h2 TP1
hAC HC
Ⅱ
h1
A Ⅰ HA
D=1000m 大地水准面
进行方向
TP3 2.424 2.312 0.558 0.450 TP2
32.186
2.014 .901
1.223 1.108 TP1
C hAC
h1
A Ⅰ HA
HC D=1000m 大地水准面
测站
测点 BMA
Ⅰ TP1 TP1 Ⅱ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2.014 1.901 1.223 1.108 2.312 0.450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18.334
11.434
+6.900
+3.450
∑a-∑b=18.334-11.434=+6.900 ∑h=+6.900 HC-HA=+3.450
(∑a-∑b)/2=+3.450 ∑(h/2)=+3.450
水准测量的等级及主要技术要求
在工程上常用的水准测量有:
三、四等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
75
100 3 三丝能读数
2.0
3.0
3.0
5.0
2.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和记录
(1)瞄准后视黑面尺,精平,读下丝、上丝和中丝 读数,分别记入表2-5中⑴、⑵、⑶位置; (2)瞄准前视黑面尺,精平,读下丝、上丝和中丝 读数,分别记入表2-5中⑷、⑸、⑹位置; (3)瞄准前视红面尺,读中丝读数,记入表2-5中⑺ 位置; (4)瞄准后视红面尺,读中丝读数,记入表2-5中⑻ 位置。
后视读数 2.014
前视读数 1.223 前视点 TP1
C hAC HC D=1000m 大地水准面
后视点
A
h1
Ⅰ HA
测站
测点 BMA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2.014 1.901 1.223 1.108
进行方向
前视读数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Ⅰ TP1
+0.792 +0.793
一个测站上的这种观测程序简称“后—前—前—后” 或“黑—黑—红—红”。四等水准测量也可采用“后— 后—前—前”或“黑—红—黑—红”的观测程序。
3.测站计算与检核
(1)视距部分
视距等于下丝读数与上丝读数的差 乘以100 。
后视距离:⑼=[⑴-⑵]×100 前视距离:⑽=[⑷-⑸]×100 计算前、后视距差:⑾=⑼-⑽ 计算前、后视距累积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L
±12 n
五、三、 四等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 级 水准 仪 视线 长度 /m 100 2 5 10 三丝能读数 前后 视距 差 /m 前后视 距累积 差 /m 视线高度 黑面、红 面 读数之差 /mm 1.0 黑面、红面 所测高差之 差 /mm 1.5
三 四
DS1
DS3
DS3
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六公司曹先勇
在一般的工程测量中,水准路线布 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附合水准路线 2.闭合水准路线 3.支水准路线Fra bibliotek 1.附合水准路线
(1)附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 BMA 出发,沿待定 高程的水准点 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 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 BMB 所构成的水 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0.901 0.533 0.771 0.418 TP4 h4
2.467 2.350
Ⅳ Ⅴ
h5
C
hAC HC
Ⅱ
h1
A Ⅰ
HA
D=1000m 大地水准面
测站
测点 BMA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2.014 1.223 前视读数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Ⅰ TP1
32.186
进行方向
h1 C h2 D
h3
E
h4
BMB
BMA
2.闭合水准路线 (1)闭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从已知高程的 水 准 点 BMA 出 发 , 沿各待定高程的水 准点 1 、 2 、 3 、 4 进行 水准测量,最后又 回 到 原 出 发 点 BMA 的环形路线,称为 闭合水准 路线。
1 h2 2
h1
BMA h5 4
备注
+0.792 +0.793 +1.864
32.186
TP2
进行方向
前视读数 后视读数 2.312 前视点 0.450 TP2
C
h2
后视点 TP1
hAC
Ⅱ
h1
A Ⅰ HA
HC
D=1000m 大地水准面
测站
测点 BMA
Ⅰ TP1 TP1 Ⅱ
TP2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2.014 1.901 1.223 1.108 2.312 2.424 0.450 0.558
32.186
测站
测点 BMA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2.014 1.901 前视读数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Ⅰ TP1 TP1 Ⅱ TP2 TP2 Ⅲ TP3 Ⅳ TP3 TP4 TP4 Ⅴ BMC
1.223 1.108 2.312 2.424 0.450 0.558 2.077 1.955 0.866 0.740 2.413 2.287
1.223 1.108 2.312 2.424 0.450 0.558 2.077 1.955 0.866 0.740 2.413 2.287 0.901 0.771 0.418 0.533 2.350 2.467
+0.792 +0.793 +1.862 +1.864 +1.866 +1.211 +1.213 +1.215 +1.512 +1.514 +1.516 -1.932 -1.933 -1.934
C
h2
T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