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之研究综述【1】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一)国外研究动态莱文森(1976)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管理系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尼科尔斯(1991)认为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依赖于一下四个原则:必须设定目标、目标必须为管理者和员工双方所认同、测量员工是否成功达到目标的吃点必须被清晰地表述出来、目标本身应该能灵活反应经济和工作场所环境的变化。
员工应该把管理者不仅当作评价者,更应当成指导者,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詹思金(1991)提出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应该是组织整体文化的变化,包括指导、反馈、薪酬和晋升决定以及法律上的阐述。
这其实已经包括了当代绩效管理系统理论的大部分内容。
施潘根贝格(1992)认为传统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常与组织中的其他背景因素相脱离,如组织目标和战略、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
而这些背景因素对于成功地实施绩效考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传统的绩效考核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作用非常有限,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也不大,所以导致了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
帕门特(2000)指出应该把传统的绩效考核的目的转移到提高员工效率上来。
传统的绩效考核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由于考核的主观性,考核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许多管理者当面对员工评价甚高,但私下里却想解雇他们。
太过注重考核的过程和形式,不注重考核的价值,对组织和员工的作用不大等等。
范德瑞(2001)之处应该用绩效管理系统代替每年的绩效考核。
考核的废止仅仅只是绩效管理的开端。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绩效管理决不等于绩效考核。
(二)国内研究动态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和咨询公司在研究绩效管理,并且不少专家和咨询公司也在为企业提供绩效管理建设的咨询服务,但总体上看,国内绩效管理理论绝大多数都是沿用的西方绩效管理理论。
为加强管理,提高业绩,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绩效考评体系,员工和企业的绩效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运转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多,大多只和目标及薪酬挂钩,却与晋升和员工发展脱节,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更无从谈及。
公司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一、绪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公司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和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当前绩效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公司绩效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1. 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设定、监控和评估绩效目标,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它涉及到员工的绩效评估、奖励机制、绩效改进等方面,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公司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绩效的监控和管理,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绩效管理也是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三、公司绩效管理研究的现状1. 绩效管理模型研究目前,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BSC(平衡计分卡)、MBO (管理者目标责任法)等模型的应用和研究。
这些模型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指导。
2. 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研究绩效管理涉及到很多关键因素,如员工激励、绩效评价体系、绩效改进机制等。
目前,研究者们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断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3. 多维度研究传统的绩效管理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维度(如财务绩效),而现在的研究趋向于将绩效管理视角拓展到多维度,包括财务、客户、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地评估绩效。
四、公司绩效管理研究的热点1. 弹性绩效管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于员工的弹性化管理需求日益增加。
弹性绩效管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在保证绩效的实现员工的弹性化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的研究也将重点放在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上,探索如何通过调整企业文化来提升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正 确 导 向 , 职 尽 责 做 好 各 项 工 作 的重 要 制 度 安 排 , 指 公 共 部 尽 是
执行 的行为 , 完成某项任务或达 到某个 目标 , 常是有 功能性或 通
者有效能性的 。绩效 由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构成 , 一般来说 , 在 公共 部 门人 力资 源管理 过程 中大 多使 用 的是个 人绩效 这一 概
1 政 府绩 效管 理 的 内涵
1 绩 效 . 1
括组织结构 、 工作制度 、 领导制度 、 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 。在这个
意 义 上讲 , 效 管 理 代 表 着 组 织 全 方 位 的 管 理 工 作 , 公 共 管 理 绩 是
者的主要职责 。绩效管理又是一个过程 , 或者说是提高绩效 的一 套具体操作程序。作为操作程序 的绩效管理 , 包括明确组织战略 和 目标 、 制定绩效协议和提高绩效 的行动计划 、 绩效的持续监测 和反馈 、 组织绩效的正式评估等步骤 。各个环节相互联系 , 形成
ln ut it eau t na d ads u tr dut n,hs ae us ow r ao al o pee s em n gmet a dsi bly vlai n n t cue js a i o l r a metti p p r t f adar snbe m rh ni a ae n p r e c v pa rm rvn e clg a b n f n cn mi bn f j h ai. ln poig h o i l e e t deo o c e e t f i eB s o f i t e oc ia i o Ma a n
一
绩效 (ef mac ) p r r ne这个词来源于工商企业界 , o 绩效指的是经 济活动的有效 性 ,即获得的经济 收入 与投入的各种 资源 数量 的 比例关系 。是 通过一 系列的经济指标 , 括资本 、 包 成本 、 销售 收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摘要:政府绩效改革是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潮影响下风靡起来的一项管理改革举措,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
近年来,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的理论界对政府的绩效结构,绩效管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为政府绩效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本文将综述西方理论界在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政府绩效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字:政府绩效绩效测量绩效管理1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绩效原来是管理学家德鲁克用来表示企业成本收益的经济学概念,而后被广泛应用。
政府绩效内涵的表达是多种多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在《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中指出,政府绩效也称为“政府生产力”、“国家生产力”、“政府业绩”等,不仅指字面解读出来的政府成绩和效益,而且包括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表现,以及政府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的表现。
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小组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管理过程。
总之,政府绩效就是政府的行为结果以及行动过程的表现,一般包括绩效评估、绩效衡量和绩效追踪三个阶段,也就是政府部门根据其价值选择确定治理工具和行为选择,并对行为结果按既定标准进行衡量并促使其做出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改变的整个过程。
2国外学者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国外的政府绩效一般认为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的。
由于政府绩效本来就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而且其制度和社会基础较好,因此国外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研究自然也完备的多。
首先,是基础性研究。
以美国史蒂文·科恩和威廉·埃米克为代表,其在《新有效公共管理者》中对政府推行绩效管理的原因、目标组织结构、工作关系等进行了阐述。
其次,是目标管理。
帕特里夏·基利等著的《公共部门目标管理》指出,标杆管理效果显著,确定最佳而不是最好的标杆。
标杆管理需提前进行组织准备并选择适当的标杆管理程序,防止“排异性”反应,最后对标杆管理的细节问题实践的基础上做了适当性研究。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一、前言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
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主要方面,对绩效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由此我我们可以得出,绩效经历了由十分单一的评估机制,逐步向系统性,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首先,来确定一下绩效的定义。
Bates和Holton(1995)指出:“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会不一样”。
【1】另外,从管理学的角度将,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开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绩效与员工薪酬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薪酬是组织对员工作出的承诺。
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所确定的角色承担他的那一份责任。
他的神圣权利是对由其他人的绩效保证的,而他的绩效有保障其他人的生存权利。
绩效有组织和员工两个方面的绩效。
目前对绩效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绩效看作是一种结果。
绩效是结果的观点是认为绩效是工作所达到的结果,是一个人的工作成绩的记录。
[2]2、把绩效看作为个体的行为。
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
[3]3、把绩效看作是一种特征或胜任力(competence)。
把绩效看作胜任特征的看法符合现在有些企业和管理者提出的“向前看”的绩效标准。
即通知测量个的胜任力来说明个人的绩效。
因为拥有这些胜任力的员工拥有获得成功的更大可能性。
在各组织越来越看重“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员工的胜任力的考察日益受到了重视。
综上所述,不同行业的组织,对绩效的看法会不同,它包括结果、行为以及胜任特征。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大多数组织经常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衡量员工的绩效。
分析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四方面其实就是结果、行为、和胜任力的综合。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绩效评估作为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管理的日益复杂,企业绩效评估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还关系到员工的发展和福祉。
对企业绩效评估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评估企业的绩效,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企业绩效评估涉及多方面的指标和因素,如员工绩效、组织绩效、财务绩效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本文旨在对企业绩效评估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分析企业绩效评估的定义、指标体系、方法和模型,探讨影响企业绩效评估的因素,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推动企业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二是为企业提供量化的评估工具,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三是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四是为企业提供与竞争对手比较的基准,帮助企业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监控和评估工具,帮助企业制定精准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方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企业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企业绩效评估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率。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综述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正在被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公司所采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所重视。
国内外很多管理学者、专家及相关人员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有效的方法、措施,综述如下:一发展中的“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考核发展而来,绩效考核的内涵也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科学管理”与“绩效考核”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从19世纪出现的工业革命高潮以后,人事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正式进入了企业管理活动范畴。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
“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第一次将科学管理的观念引入到人事管理中,揭示了人事管理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说明通过有效的人事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绩效,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科学管理”是在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的运用中体现绩效考核。
(二).“组织行为学理论”与“绩效考核”组织行为学通过对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在工作中行为的研究,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个体、群体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生产绩效的。
20世纪70年代后,产生了一些当代激励强论,如奥法佛的ERG强论、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强论和认知评价强论、亚当斯的公平强论和弗鲁姆的期望强论等对人事管理有广泛影响。
(三).人力资源管理早期理论与“绩效考核”巴克的人力资源职能强论中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目标不仅是使个人快乐,而且要是企业所有人员能有效地工作和取得最大的发展机会,在最高分可能的范围内,利用他们所有的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做工作达到更高的效率。
彼特.德鲁克和巴克等人的早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人事管理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中的“绩效考核”1992年斯挂瑞认为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之间有27个方面的不同点,可从信念和假设、战略领域及重要程度三大类来分析.建立动态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绩效考核将侧重点由以往对员工的态度与特质考核,转向动态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使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中也带 来了许 多 问题 , 使管理 走入 误 区:如何解 决这 些 问
题. 使绩 效管 理 真 正 成 为 管 理 利 器 , 需 要 对 于 绩 效 管 理 体 就
系有 一 个 全 面 的 认 识 。
分数可能很高 . 但私下里却想解雇他们注霞评估 的过程 和形
式 . 注重 评 估 的价 值 , 组 织 和 员 工 的作 用 不 大 等 。 不 对
色的 绩效 管理 理 论 , 关键词 绩效管理 绩效评估 综 述
中 图分 类 号
G 0 3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 9 5 2 1 )0 6 0 0 2 16 (0 0 0 1— 4
当前 , 内外 有 关 绩 效 管 理 理论 成 果 繁 多 . 多 理 论 在 许
所 环 境 的 变 化 : 工 应 该 把 管 理 者 不 仅 仅 当作 评 价 者 , 员 同时 还是指导者 , 助他们获得成功 l 。 帮 3 汤 姆 ・ 恩 ( o on 和 玛 丽 . 肯 斯 ( r Jnis 科 Tm Ce) 金 Ma ekn ) y 在 总 结 许 多 管 理 实 践 案 例后 , m应 当废 止 绩 效评 估 。 范德 指 瑞 ( ada ) 出 应 该 用 绩 效 管 理 系 统 代 替 每 年 的 绩 效 评 Fnr 指 y
绩 效 管 理 日益 受 到 各 个 领 域 管理 人 员 的 重视 。我 们 从 绩 效 管 理 思 想 的起 源 、 念 与 原 理 形 成 历 程 可 以 看 概
出, 绩效管理 经历 了由单一 的评估制度 , 逐步 向系统性 、 综合性 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 并逐步在各个领域 形成 了具有特
对 独 立 的 系统 , 常 与 组 织 中 的 其 他 背 景 因 素 相 脱 离 , 组 通 如
战略性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战略性绩效管理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战略性绩效管理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其背景和概念,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后从战略性绩效管理的起源与发展、重要性、组成要素、实施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在指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给出了对实践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战略性绩效管理、研究综述、起源、发展、重要性、组成要素、实施方法、影响因素、不足之处、未来发展方向、实践启示1. 引言1.1 战略性绩效管理研究综述的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战略性绩效管理研究的背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展开的。
通过对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研究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管理方法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
也可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提出进一步的探讨和建议,为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持续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战略性绩效管理概念介绍战略性绩效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制定长期战略目标和规划实现该目标的绩效管理方式。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和市场变化的快速性,传统的绩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组织的需要。
而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战略性绩效管理不仅关注当前绩效状况,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通过制定和执行战略计划来实现长期目标。
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将绩效管理与战略规划紧密结合,确保组织的每一个绩效目标都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所服务的。
通过战略性绩效管理,组织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战略性绩效管理还能帮助组织建立战略性思维和文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促进组织内部协作与沟通。
战略性绩效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组织成功的重要保障。
只有将战略性绩效管理贯穿于组织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1

[1] 黄建荣.公共管理新论[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29
[2] 粱滢.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J].中国行政管理.2004.05
[3] 厦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社.2004
[4] 苏宝忠 张正河.公共管理学.2004.25
地方政府行政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服务,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而服务。首先,地方行政管理要把为社会、为公民服务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职责和基本理念,树立服务观念。其次,树立责任观念,突出强调公民参与对公共责任保障的意义和作用,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将公民参与作为公共责任落实的基础。
1.3 在实际应用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误区
政府绩效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的程序,对政府的实绩和结果做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政府的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我们现在的做法更多的却是关注"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只重视"审批"不重视"监管"。对许多领域采取的都是计划性的;在考评内容设计上只要求"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只要设计得好,过程走的对,就算过关。即使出了问题,一般也不会追究后果,因为相关部门只看报告做的好就可以了,考核部门也不归他管。这种轻"结果"的方式不仅没有进行合理的考评,更谈不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其次,完善公务员制度。地方政府要以《公务员法》为基本出发点,进行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与完善。一方面应现实需要,将《公务员法》的内容与地方政府管理相结合,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完善公务员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相关机制,使之更好地配合政府部门,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学号2011228134成绩等级本科生学年论文1题目: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院(系)经济与管理系专业班级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姓名胡婷婷指导教师(职称)麻凤梅(讲师)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胡婷婷(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陕西安康,72500)摘要: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
本文对国内、国外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理论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理论体系。
关键词:绩效;绩效管理;文献综述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Hu Tingting(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nkang University Ankang,Shaanxi,72500)Abstract:In the economic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management.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From which it can be seen tha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has experienced by single evaluation system,and gradually developed to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c,comprehensive process,finally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system.Key words:performance;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review目录引言 (1)1研究绩效管理理论的原因 (1)1.1国外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 (1)1.2国内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 (2)2绩效管理在政府中应用的原因 (3)2.1西方政府的绩效管理 (3)2.2我国政府的绩效管理 (4)结束语 (4)参考文献 (5)致谢 (7)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绩效管理理论综述

绩效管理理论综述1、绩效管理的概念首先来看一下,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他或她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下面有关的问题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1、期望员工完成的实质性的工作职责;2、员工的工作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3、以明确的条款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4、员工和主管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5、工作绩效如何衡量;6、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排除之。
绩效管理系统通常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面谈、绩效诊断与改进四个组成部分,这四个部分紧密联系,构成了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
还记得前面我们阐述的三个事实,第一个事实是管理是经由他人完成工作的互动过程,这里我们进一步讲绩效管理是经理和员工的持续交流过程,并且在交流过程中对什么是好的绩效达成共识,经理要作为员工的辅导员帮助员工排除障碍,为员工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员工完善绩效,这是对经理的价值的进一步阐释。
2、绩效管理的目的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绩效管理的目标,绩效管理的目的——促使员工努力方向与组织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还记得前一次课,讲目标管理的时候,讲到的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员工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越趋向一致,员工的绩效越好。
这里我们再次回顾这个内容,再次重申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促使经理和公司的目标相一致。
绩效管理是对公司目标的落实,通过目标分解落实到员工,再通过经理和员工的共同努力,达成和超越这些目标,最终实现员工的成长,实现经理的价值,使公司的目标得到落实。
前面我们讲了绩效管理是什么,下面我们还要看看绩效管理不是什么?绩效管理中经常会有一些误区,这些误区阻碍了绩效管理的进程,使这个本来可以持续改进的工作始终在低层次徘徊,经常停留在填表打分的层面。
3、绩效管理不是什么要想使绩效管理成功,你必须对一些常见的错误概念有清醒的认识,因为这些错误概念能使最好的经理晕头。
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方式,促进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绩效管理的定义、目的、方法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绩效管理的定义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它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方式,促进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发展。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绩效管理的目的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具体来说,绩效管理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 促进员工的工作表现: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 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方式,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 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方式,帮助员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
三、绩效管理的方法绩效管理的方法包括制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方式。
1. 制定目标: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
2. 评估绩效:通过考核、评估等方式,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发现员工的优势和不足。
3. 提供反馈:及时向员工提供工作表现的反馈,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如何,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4. 奖励: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包括制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步骤。
1. 制定目标: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
2. 评估绩效:通过考核、评估等方式,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发现员工的优势和不足。
3. 提供反馈:及时向员工提供工作表现的反馈,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如何,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共3篇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共3篇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1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运营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本文将综述几种常用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财务指标法财务指标法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传统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
其中包括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以往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并且可以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持。
但是财务指标法也有其局限性,其评价只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表面表现进行评估,无法涉及企业其他方面的情况。
而且也无法全面考虑企业内部的经济环境变动等因素,因此还需要结合其他评价方法作为辅助。
二、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将财务、非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绩效评价方法,该方法更加全面地考虑企业的运营状况,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绩效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评价法可以使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压力点并采取提高绩效的措施。
但是综合评价法的评价过程比较复杂,需要适当掌握其评价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同时也需要选择适合企业的评价体系和方法,避免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
三、管理评价法管理评价法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流程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从管理目标实现、管理流程规范性、管理效能等相关层面进行维度分析,反映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内部资源的应用效果。
这种评价法可以明确企业的管理目标和策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但管理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比较主观,评价的准确性需要评价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同时对企业的开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因此,对于管理评价,需结合其他评价方法以求取得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
《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100字》

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国外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的耶稣基督教会,劳动者普遍忠于自己对上帝的信仰,他们认为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被周围人和上帝认可。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是西方世界绩效管理思想的启蒙阶段。
国外绩效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世纪至20世纪初成本绩效管理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90年代财务绩效管理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绩效管理创新时期。
目前国外用于绩效管理的主要模式包括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考核法和平衡计分卡等。
彼得·德鲁克(1954)提出“目标管理”(Managements by Objectives,MBO)的概念,将企业的使命和任务转化成目标,为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带来良好的绩效[1]。
Andy(1976)学者发明了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并首先应用于英特尔公司,将目标管理自上而下贯穿到基层,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重点,并且确保将整个组织的力量都聚焦于完成组织绩效目标[2]。
Kaplan(1983)指出,国外的学术思想已经逐渐偏离了只使用企业财务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衡量的观念,时间、成本、质量、适应性已经成为了企业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
此外,顾客满意度、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投资者和供应商)也被认为是关键的考核内容[3]。
Wendy(2013)学者觉得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和三方面有关,包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绩效评价体系的使用、技校战略的制定[4]。
乔治·米尔科维奇[5](2014)、雷蒙德[6](2013)等人先后提出绩效棱镜的概念,以利益相关者为研究主体,探讨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利益相关体本身具有哪些需求,又充分探讨了利益相关体对组织所具有的价值。
Shang-Jyun等(2014)认为,员工绩效评估至少需要选择10-14个评价要素才能保证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并且员工的好友和下属对于员工的具体评价和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评价相比,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7]。
绩效考核研究综述及典型案例应用分析

绩效考核研究综述及典型案例应用分析绩效考核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促进组织的发展等。
本文将对绩效考核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一、绩效考核的研究现状1. 绩效考核的定义和目的绩效考核是指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估,来确定员工的工作成果和贡献度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改进组织绩效、促进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2. 绩效考核的方法和指标绩效考核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
定性方法主要通过主管的直观评价、同事的评价、客户的评价等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定量方法则通过设定指标、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常用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3. 绩效考核的问题与挑战绩效考核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评估标准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典型案例应用分析1. 公司A的绩效考核实践公司A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其绩效考核实践注重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
他们采用定量的评估方法,通过设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指标,每个季度对员工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会影响到员工的奖金和晋升机会。
同时,公司A还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通过提供学习机会和职业规划,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
2. 公司B的绩效考核实践公司B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其绩效考核实践注重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采用定性的评估方法,通过同事的评价和客户的反馈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公司B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团队项目来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还注重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和丰厚的薪资福利,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3. 公司C的绩效考核实践公司C是一家销售型企业,其绩效考核实践注重员工的销售业绩和客户满意度。
他们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通过销售额和销售增长率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同时也考虑客户的满意度和反馈。
《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100字》

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综述 (1)2 国内研究综述 (2)1影响企业绩效管理的因素分析 (2)2不同行业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分析 (4)3 绩效管理相关概念 (4)3.1绩效管理的内涵 (5)3.2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5)参考文献 (6)1 国外研究综述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的方法体系主要有平衡计分法和关键业绩指标法。
关键业绩指标法是一项发展较早的绩效管理理论,平衡计分法的广泛应用始于20 世纪90 年代。
绩效管理由于历史积淀的存在和不同的环境变化,其实就理论而言,绩效管理不存在地域界限,仅仅是所表现出的特征不一样。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在对国外绩效管理方面做着研究,朱磊、朱峰等在《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实践与我国企业绩效测评》(2003)一文中从绩效与绩效评估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基于不同理念的国外绩效管理经验,并对我国企业的绩效测评进行探讨。
张志国在《从绩效管理体系看日本企业成败》(2010)一文中,认为在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方面,日本企业存在天然的缺陷,作者还认为如果从绩效目标的设定来看,日本企业存在考核标准以及考核内容不清的问题,这两点值得中国的企业借鉴。
陈园在《国外工作分享制理念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运用》(2010)一文中对国外的工作分享制度进行了分析,期望在我国企业中运用,去缓解我国的失业问题。
权圣容、吴贵生等人在《不确定环境下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韩国企业集团为例》(2012)一文中,使用韩国30 家大型企业集团关联公司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比较,作者认为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因素的正相关关系显著,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企业对于危机管理的态度,也使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管理因素。
盛明科等在《国外城市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12)一文中对英国、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外城市的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这些国家城市政府绩效管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我国特点分析了国外政府绩效管理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绩效管理的研究以绩效管理为内容的学术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立足于不同视角不断拓展研究范围,使得以绩效为核心的学术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体系内的研究内容日益丰富。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绩效管理研究历经如下典型阶段:阶段一:结果论。
研究者们将绩效视为工作结果,即产出。
组织以工作成果作为考核员工的主要依据,从而得出不同员工的绩效水平。
其中,工作量、岗位责任、产量目标等指标较为常见。
Bernadin经由研究确认了绩效与客户满意度、组织发展目标间的内在关联,指出工作绩效为岗位职责对应的工作结果;Kane 认为,绩效这一概念本身具备独立性,对其的理解可等同于员工个人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果。
阶段二:行为论。
基于上一阶段内研究者们针对绩效所展开的理论研究,人们越来越深入理解绩效的内涵、特点、意义。
部分学者对结果论中对成果的过分关注提出了质疑,在这部分学者看来,员工取得工作成果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即需要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换言之,考虑到各类型因素的影响,不应简单的将工作成果视为衡量员工绩效的唯一指标。
历经时间验证,人们逐渐认同了这一看法。
Murphy指出,员工在工作上所发生的一系列行为均会在其个人绩效上有所体现,不同行为各自关系着员工的岗位职能、企业战略目标等。
阶段三:综合论。
随着研究者们取得越来越多元化的研究结论,学术界开始意识到,结果论、行为论各自存在弊端,二者仍未达到完善。
原因在于,绩效既可以被视为结果也可以被视为行为过程,基于此,需要以综合视角来看待这一指标,综合论随之产生。
Olian指出,绩效同时包括行为过程及行为结果,二者彼此依存、相互影响。
(2)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罗伯特·卡普兰在1990年与大卫·诺顿通力协作,以平衡计分卡为对象进行了理论探究,二人采取案例分析的策略,筛选出包括苹果、惠普等在内的12家企业进行数据整合与研究,对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应用原理与具体措施进行了总结。
诺顿在1993年与卡普兰对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应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方法在应用于企业绩效考核的同时,亦可服务于战略规划的制定。
二人的研究成果开启了平衡计分卡法辅助企业战略计划制定的实践。
实践表明,此方法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能够有效降低绩效指标选择的盲目性。
1996年,二人历经深度剖析,梳理了此方法对应系统的组成结构,确认了其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新工具”价值。
研究指出,平衡计分卡法能够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对潜在竞争环境进行多角度解析,辅助企业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此前的应用中,平衡计分卡法的系统指标以财务指标为主,经由改良后的系统则更加重视统筹平衡,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添加顾客、内部流程、组织战略、学习成长等指标。
组织战略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平衡计分卡系统。
在解析平衡计分卡期间可采取的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定性两种,这两种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其中占比较大的为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保障结果的精度,为后续绩效管理任务的落实奠定基础。
(3)国外关于平衡计分卡的实践性使用探究随着平衡计分卡法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明显提升。
世界千强企业中超过半数引入了此方法,人们意识到了该方法所具备的应用优势。
国外部分研究者开始尝试将此方法应用于学校管理领域,对学生数据进行系统管理。
Storey 在2002年经由研究发现,在学校中建设平衡计分卡系统能够改善已有的绩效管理机制;Elsa Cardoso等在2005年采取九步法升级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对高校此前所使用的计分体系进行升级,应用于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取得了实效。
国外高校逐渐认同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在学校管理领域的价值,比如,美国多所高校在对系统加以升级改良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学校自身特点、满足自身需求的绩效评定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国内研究者围绕教师绩效考核所进行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才真正开始。
从整体角度看,国内理论研究的主要侧重点有如下三方面:一是研究考核目的。
不同学者针对教师绩效考核系统的应用目的持有不同观点。
蔡永红指出,通过对教师价值观、工作行为、工作目标等多个指标的考核能够了解教师的完整工作状态,从而为其工作提供指导;李正经由研究指出,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在于联系起考核结果与薪酬、培训、岗位变动、晋升等的联系,便于实施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李越恒强调了考核目的的动态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变化,教师绩效考核的维度更加丰富。
换言之,绩效考核目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工作能力形成导向作用。
二是研究考核方法。
郭彩琴在研究了平衡计分卡法的基础上,指出该方法有效弥补了基于财务指标的考核缺陷,能够将财务、非财务两类指标进行统一,实现了从多个维度同时获取绩效考核结果的效果;孙静以360º绩效考核方法为对象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方法能够全面、客观的应用于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并取得积极效果;胡雄鹰结合了层次分析、平衡计分两种方法,梳理了教师绩效考核结果、学校发展二者的内在联系,经由层次分析策略完成指标赋值;李晓玉立足于KPI法应用的视角加以分析,采取量化方法探究了具体的考核指标,构建出针对教师的新型考核体系。
三是研究指标体系。
姚群指出,教师绩效考核应重点关注个人贡献率,即教职员工对学习的实际贡献力,同时为突出系统的激励价值,需要采用量化指标为主的体系构建策略;李宁强调了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与教研工作保持统一,即采取合理程序,确保体系的应用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刘芳媛针对指标体系的建设目的进行了论述,指出其旨在令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更加规范、竞争环境更加公平。
就现有研究形势来看,学术界在理解绩效内涵方面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绩效即结;二是绩效即行为;三是绩效即员工潜能的衡量标准、员工发展目标的制定依据。
实际上,上述三个维度各自存在于不同的理论阶段之中,其应用对象有所不同。
立足于社会学层面来看,绩效描述了不同社会成员各自的职责,代表着各个成员的差异化社会分工,是能够保障成员生存权利的重要因素;立足于经济学层面来看,绩效紧密关系着社会成员的薪酬水平,能够描述员工、组织双方的合同关系,代表着双方建立的承诺联系,可以理解为员工完成组织任务以践行承诺后的收获。
此时的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市场经济环境内的等价交换理念;立足于管理学层面来看,绩效代表着组织所持有的目标、所预期得到的结果,组织总体目标的达成必须以各层面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因此,绩效包括组织绩效、个人绩效两部分。
可见,不同研究视角下围绕绩效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之间存在差异,但各个结论能够反映出各个学术背景支持下的规律。
从本质上看,绩效考核系统可被视为绩效管理体系的子系统之一,反应组织的内部控制能力,即以绩效标准为依托评价某一周期内的员工表现。
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令知识经济形态愈发明显,已有绩效考核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体系内主导指标不再仅限于财务指标,而同时囊括了诸多非财务指标,尽管指标维度方面有所增加,但却并未令体系本身更加复杂,实践表明,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战略管理系统进行了有效改良。
量化的指标能够描述采取经营成果,融入评价体系后,便于管理者对长期核心竞争力更加关注,从而立足于更全面的视角来调整组织的战略发展计划。
可见,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考核机制是加速组织跟随市场变化规律的有效途径。
关于绩效管理,英国学者Rogers和Bredrup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员工个人并不是组织绩效需要关心的主要对象,尽管也会影响到他们。
也就是员工个人很少被他们当做绩效管理的对象,他们只是把组织整体当作绩效管理的主要对象。
而Quin, Ainswortht和Smith等人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员工绩效管理,其强调的是以员工个人绩效为核心,将绩效管理当成单纯的员工绩效管理。
Christ-opher和Champagne等人则认为支持公司或组织的整体事业目标是绩效管理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通过将各个员工的工作与整个组织的宗旨联系在一起,是组织和员工的综合绩效管理。
综合以上观点,整体绩效的提高离不开个体绩效的提升,绩效管理应兼顾个人与整体绩效,是一种以整体绩效为导向,激励开发团队、个体潜能,努力达成组织战略目标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绩效管理区别于绩效之处有三:一是行为区分,二是过程区分,三是结果区分。
绩效管理侧重过程管理,对交流与沟通颇为关注。
绩效管理论认为,交流沟通能够指导行为过程,对发展结果形成引导作用。
以高校为例,管理者可以绩效管理为有效策略最终达成战略发展目标。
各个部门负责人可以绩效管理作为手段完成部门日常任务,同时对部门人员加以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绩效管理同样适用于个人,可令个人实现自身价值。
理解绩效管理这一概念可分别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出发。
立足于宏观视角来看,绩效管理着眼于组织内的全部活动,并非某特定活动,显然,这一出发点对于组织整体的建设而言存在局限性。
立足于微观视角来看,绩效管理有着其他管理工作所不具备的鲜明特点,其更加科学、系统。
顾琴轩指出,绩效管理概念对应着某体系,该体系较为完整,内部同时包括员工、组织双方的绩效,员工绩效管理工作与战略管理工作同等重要。
绩效管理体系内部由目标与计划、指导与教练、评价与检查、汇报与反馈、改善与提升等环节组成,这些环节的正常运行需要组织、员工的共同努力。
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组织的管理者、组织内部的每一位员工之间需要维持沟通,由此可令员工把握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令管理者明确自身的职责、令员工认识到个人的绩效目标,更重要的是,双方能够经由有效交流与沟通达成伙伴关系。
沟通期间,组织管理者可对员工加以指导,帮助员工跨越屏障,给予员工指导、支持。
可以说,绩效管理的出现,能够有效推动组织、员工双方各自目标的统一,从而助力组织的发展。
从流程上看,绩效管理需要历经计划、实施、评估、反馈、应用五个主要环节。
计划环节:作为首个环节,组织管理者经由对组织目标、岗位职责的充分分析,使分析结论与员工目标间能够保持一致。
即通过绩效计划能够确保组织、员工双方合作一心,绩效计划的核心便在于此。
双方秉持着一致的目标、遵循统一的标准,才能够更高效的达成目标。
实施环节:绩效计划确定后,员工根据计划的内容与要求进入工作阶段,即进入绩效计划的实施环节。
在此期间,组织管理者负责对员工的工作流程加以指导,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适时调整绩效计划。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员工双方的有效沟通在此环节较为重要,是确保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通过沟通,企业能够接收到员工的反馈、搜集各类信息,这些资源均被视为优化绩效计划的重要依据。
评估环节:即绩效考核阶段。
在组织经营期间,绩效考核开始于某工作周期结束时,通过对计划、实施两个阶段所对应的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根据计划阶段确定的绩效标准来评估、考核部门与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