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计算模式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氯、黄磷、甲(基)肼、甲醛、焦炉逸散物、肼(联氨)、可溶性镍化物、磷化氢(膦)、硫化
氢、硫酸二甲酯、氯化汞、氯化萘、氯甲基醚、氯(氯气)、氯乙烯(乙烯基氯)、锰化合物(锰
尘、锰烟)、镍与难溶性镍化物、铍及其化合物、偏二甲基肼、铅(尘、烟)、氰化氢、氰化物、
三硝基甲苯、砷化(三)氢(胂)、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石棉(总尘、纤维)、铊及其可溶化合
<88
88-94 94-100 100-106
IV 级 >112 >109 >106
8
<85
85-91
91-97 97-103 >103
表 3.1-9
噪声作业分级表
范围
声级≤ ~ ~ ~ ~ ~ ~ ~ ~ ~ ≥
100 103 106 109 112 112
85 88 91 94 97
级别
接噪时间(h)
Ⅱ
Ⅱ
Ⅲ
Ⅰ
Ⅰ
Ⅱ
Ⅱ Ⅱ-Ⅲ Ⅲ
Ⅲ
0
Ⅰ
Ⅰ-Ⅱ
Ⅱ
Ⅱ
Ⅲ
Ⅲ
Ⅳ
0
Ⅰ Ⅰ-Ⅱ Ⅱ Ⅱ-Ⅲ Ⅲ
Ⅲ
Ⅰ
0
Ⅰ Ⅰ-Ⅱ Ⅱ
Ⅱ
Ⅲ
Ⅲ
Ⅱ
0
Ⅰ
Ⅱ Ⅱ-Ⅲ Ⅲ
Ⅲ
Ⅲ
10≤M≤50
Ⅲ
0
Ⅰ
Ⅱ
Ⅲ
Ⅲ
Ⅲ
Ⅲ
Ⅳ
0
Ⅰ Ⅱ-Ⅲ Ⅲ
Ⅲ
Ⅲ
Ⅲ
Ⅰ
0
Ⅰ
Ⅱ
Ⅲ
Ⅲ
Ⅲ
Ⅲ
Ⅱ
0
Ⅰ Ⅱ-Ⅲ Ⅲ
Ⅲ
Ⅲ
Ⅲ
50<M≤80
Ⅲ
0
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4-23批准1991-01-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2 引用标准GB 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术语3.1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2 工作地点职工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 有毒作业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
3.5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4 有毒作业分级原则4.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并分别用D、L、B表示。
即: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2 三项指标的确定4.2.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1。
表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D(见GB 5044表2) │───────────┼──────Ⅰ(极度危害) │ 8───────────┼──────Ⅱ(高度危害) │4───────────┼──────Ⅲ(中度危害) │ 2───────────┼──────Ⅳ(轻度危害) │1━━━━━━━━━━━┷━━━━━━4.2.2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以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为计算依据,见表2。
表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h│ L───────────┼────≤2│ 1───────────┼────2--5 │2───────────┼────>5 │ 3━━━━━━━━━━━┷━━━━4.2.3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以工作地点实际测定的毒物超标倍数值作为计算依据。
什么是有毒作业分级?
什么是有毒作业分级?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取决于毒物的危害程度。 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通常是指毒物本身而 言,危害程度则指化学物质在生产和使用下产生损害的可能性,取决 于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量、防护设备的良好程度布了《有毒作业分级》标准(GB12331—90)。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使用的几种主要分析方法为:三、有毒作业分级1、高毒物品卫生部2003年颁布了《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列入《高毒物品目录》的依据是:MAC或PC-TWA<1mg/m3的有毒物质及被IARC认定的人类致癌物,近十年列在职业中毒发病前十名的有毒物质。
《高毒物品目录》规定,高毒物品共有54种: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氨、苯、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二甲基苯胺、二硫化碳、二氯代乙炔、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二硝基(甲)苯、二氧化(一)氮、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氟化氢、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汞、碳酰氯、黄磷、甲(基)肼、甲醛、焦炉逸散物、肼(联氨)、可溶性镍化物、磷化氢(膦)、硫化氢、硫酸二甲酯、氯化汞、氯化萘、氯甲基醚、氯(氯气)、氯乙烯(乙烯基氯)、锰化合物(锰尘、锰烟)、镍与难溶性镍化物、铍及其化合物、偏二甲基肼、铅(尘、烟)、氰化氢、氰化物、三硝基甲苯、砷化(三)氢(胂)、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石棉(总尘、纤维)、铊及其可溶化合物、(四)羰基镍、锑及其化合物、五氧化二钒烟尘、硝基苯、一氧化碳(非高原)。
高毒物质的特点:①毒性大;②危害大;③易发生急慢性中毒及急性中毒或亚急性中毒;④易发生癌变;⑤易被利用于恐怖事件或战争。
2、有毒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数。
1)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 取值列于下表。
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的取值)取值列于下表。
2)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 的权重数(WB3)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的计算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可按式(1)-(3)计算:(1)职业接触限值以PC-TWA 表示的:/(PC-TWA). . . . . . . . . . . . . (1)B =CTWA式中:B----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现场测量的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其取值按GBZ2.1 执行。
2020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2020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作业场所毒物种类、浓度、噪声等物理因素,以及作业场所通风状况、个人防护用品等条件进行划分。
具体标准如下:
毒物种类和浓度。
作业场所毒物种类和浓度越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
噪声。
作业场所噪声强度越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
物理因素。
作业场所通风状况、个人防护用品等条件越差,危害程度级别越高。
其他因素。
如作业场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不完善,也会导致危害程度级别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仅适用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以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职业卫生领域的技术服务工作,不适用于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
GB12331-1990 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颁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时间:1990-4-23生效时间:1991-1-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2引用标准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术语3.1生产性毒物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2工作地点职工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有毒作业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
3.5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4有毒作业分级原则4.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并分别用D、L、B表示。
即: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2三项指标的确定4.2.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1。
见表4.2.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以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为计算依据,见表2。
见表4.2.3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以工作地点实际测定的毒物超标倍数值作为计算依据。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规定见附录A(补充件)、超标倍数B的计算公式:B=M#c#/M#s#-1 (1)式中:M#c#——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Qmg/m*3*;M#s#——该种毒物在TJ36表4中的最高容许深度,mg/m*3*。
4.3分级指数C的计算4.3.1分级指数C的计算公式:C=D.L.B (2)式中: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3.2分级级别见表3。
见表4.4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并实行简化,制定出《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见表4。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使用的几种主要分析方法为:三、有毒作业分级1、高毒物品卫生部2003年颁布了《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列入《高毒物品目录》的依据是:MAC或PC-TWA<1mg/m3的有毒物质及被IARC认定的人类致癌物,近十年列在职业中毒发病前十名的有毒物质。
《高毒物品目录》规定,高毒物品共有54种: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氨、苯、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二甲基苯胺、二硫化碳、二氯代乙炔、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二硝基(甲)苯、二氧化(一)氮、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氟化氢、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汞、碳酰氯、黄磷、甲(基)肼、甲醛、焦炉逸散物、肼(联氨)、可溶性镍化物、磷化氢(膦)、硫化氢、硫酸二甲酯、氯化汞、氯化萘、氯甲基醚、氯(氯气)、氯乙烯(乙烯基氯)、锰化合物(锰尘、锰烟)、镍与难溶性镍化物、铍及其化合物、偏二甲基肼、铅(尘、烟)、氰化氢、氰化物、三硝基甲苯、砷化(三)氢(胂)、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石棉(总尘、纤维)、铊及其可溶化合物、(四)羰基镍、锑及其化合物、五氧化二钒烟尘、硝基苯、一氧化碳(非高原)。
高毒物质的特点:①毒性大;②危害大;③易发生急慢性中毒及急性中毒或亚急性中毒;④易发生癌变;⑤易被利用于恐怖事件或战争。
2、有毒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数。
1)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 取值列于下表。
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的取值)取值列于下表。
2)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 的权重数(WB3)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的计算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可按式(1)-(3)计算:(1)职业接触限值以PC-TWA 表示的:/(PC-TWA). . . . . . . . . . . . . (1)B =CTWA式中:B----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现场测量的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其取值按GBZ2.1 执行。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辅导: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辅导: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按表6—3确定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
3)计算毒物超标倍数B根据工作地点5个以上检测样品的均值,计算工作地点有毒物质超标倍数。
B=Mc/Ms-1式中Mc——现场监测的毒物浓度均值;Ms——该种毒物职业接触的最高容许浓度。
4)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CC=D·L·B5)按表6—4确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6—4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6—5有毒作业分级表2.查表分级法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查表6—5确定有毒作业分级。
表中跨两级区方格的级别,从左到右,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h,依次为一、二、三级;2h依次为二、三、四级。
(三)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是作业场所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由其造成的职业性尘肺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
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接触方式是经呼吸道吸入。
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主要依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粉尘作业时间内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计算粉尘作业分级指数,以指数范围评定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
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
对II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做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
同样,该标准在计算生产性粉尘超标倍数时,采用的是最高容许浓度,随着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颁布实施,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限值以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因此本标准规定的生产性粉尘分级方法与卫生标准限值已不配套,需加以修订。
(四)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主要由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生产性热源造成,热带地区或夏季露天作业,也是造成高温作业的原因之一。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涉及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等多种因素。
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的依据是湿球黑球温度(WBGT)结合评价指数和劳动者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两项指标。
GBZT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
GBZT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ICS13.100C52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t workplaces Part 2: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chemicals2010-04-12发布 2010-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229.2-2010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 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 部分,是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化学物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是在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基础上修订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有毒作业分级由五级改为四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重更新了新的标准,增加了分级依据,明确了不同来源分级不一致时的处理原则;--依据的职业接触限值类型由原标准的单一的最高容许浓度修改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三种;--增加了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表述,并替代原标准中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比值;--增加了体力劳动强度权重,并替代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重系数。
--附录A为正确使用说明。
删除了原标准附录A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规定。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标准号:7GB12331-1990替代情况:?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点击数:?8540更新日期:?2008年02月06日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2引用标准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术语3.1生产性毒物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2工作地点职工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有毒作业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在一个工作口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O3.5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借数。
4有毒作业分级原则4.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并分别用D、L、B表示。
即:D一一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一一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一一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2三项指标的确定4. 2. 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1。
表14. 2. 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以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为计算依据,见表2。
表2式中:D一一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一一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一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 3. 2分级级别见表3。
4. 4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并实行简化,制定出《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见表4。
表4注:跨两级区方格的级别:从左到右,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h,依次分一、二、三级;>2h,依次分别为二、三、四级。
4. 5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分别进行毒物作业的分级,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同时注明其他生产性毒物作业的级别。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管理制度1 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 229)制定本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包括:生产性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Z/T229.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4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 dust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
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organic dust,含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
3.2有毒作业exposure to industrial toxicant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化学性有害因素的作业。
3.3热应激反应heat strain由热应激引起的全身性生理反应。
3.4生产性噪声 industrial noise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5职业接触比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ratio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4 分级4.1生产性粉尘分级原则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表其中:式中:B ——超标倍数C TWA ——8h 工作日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单位为毫克煤立方米(mg/m 3)C PC-TWA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3) 4.2化学物分级原则B=4.2.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见下表。
化学物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讲解
4分级-- 4.1分级原则与基本要求
• 4.1.3应定期对分级结果、预防控制措施的建议及其效果进 行评估确认。如发现有关参数变动时应重新进行分级,并 提出新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 • 4.1.4分级完成后应编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报告 书,报告书的内容应包括分级依据、方法、结果以及分级 管理建议和应告知的对象。
• 4.1.1应在全面掌握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及毒性分级、劳动者 接触生产性毒物水平和工作场所职业防护效果等要素的基 础上进行分级,同时应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分级管理的差 异性。 劳动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水平由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 劳动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时间和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决定。 • 4.1.2分级前应确定需要进行分级的作业。应通过系统调查 识别作业场所生产性毒物的产生过程、分布范围和采取的 控制防护措施,收集工人既往的健康监护资料和事故资料 (如有),全面进行职业接触评估后确定。
4分级-- 4.2职业性接触毒物作业危害的分级 依据
• 4.2.5.3职业接触限值以MAC表示的: • B=CMAC/MAC ⑶
• • • •
式中: B--- 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 CMAC---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瞬(短)时浓度 MAC:最高容许浓度,其取值按GBZ2.1执行。
4.2.6劳动者体力强度的权重数(WL)取值列于表3。 表3 劳动者体力强度的权重数(WL)取值
正确使用说明
• A.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评价工作场所生产性毒物作业的卫 生状况,区分该作业对接触者危害程度的大小,在综合评 估生产性毒物的健康危害程度、劳动者接触水平等基础上 实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时,应与生产性毒物控制和作业分 级管理办法配套使用。 • A.2作业分级的重要指标是职业接触水平。分级时,应考 虑毒作用类型不同的化学物的接触水平。 • A.2.1在对那些以慢性毒性作用为主同时具有急性毒性作 用,即同时具有PC-TWA和PC-STEL两种类型职业接触限 值的化学物进行分级时,应注意考虑短时间接触对健康的 影响。在PC-TWA接触比值进行分级的基础上,还应根据 PC-STEL接触比值对短时间接触程度进行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管理制度1 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 229)制定本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包括:生产性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Z/T229.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4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 dust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
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organic dust,含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
3.2有毒作业exposure to industrial toxicant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化学性有害因素的作业。
3.3热应激反应heat strain由热应激引起的全身性生理反应。
3.4生产性噪声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5职业接触比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ratio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4 分级4.1生产性粉尘分级原则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表其中:式中:B ——超标倍数C TWA ——8h 工作日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单位为毫克煤立方米(mg/m 3)C PC-TWA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3) 4.2化学物分级原则B=4.2.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见下表。
GB 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4-23批准1991-01-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2 引用标准GB 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术语3.1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2 工作地点职工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 有毒作业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
3.5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4 有毒作业分级原则4.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并分别用D、L、B表示。
即: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2 三项指标的确定4.2.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1。
表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D(见GB 5044表2) │───────────┼──────Ⅰ(极度危害) │8───────────┼──────Ⅱ(高度危害) │4───────────┼──────Ⅲ(中度危害) │ 2───────────┼──────Ⅳ(轻度危害) │1━━━━━━━━━━━┷━━━━━━4.2.2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以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为计算依据,见表2。
表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h│L───────────┼────≤2│ 1───────────┼────2--5 │2───────────┼────>5 │ 3━━━━━━━━━━━┷━━━━4.2.3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以工作地点实际测定的毒物超标倍数值作为计算依据。
有毒物质分级
4)有毒作业危害分级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进行。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规定,有毒作业分级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数。
有毒作业的分级基础是计算分级指数G;分级指数G按下式计算。
有毒作业分级指数G=W D ×W B×W L式中:G—有毒作业分级指数;W 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由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确定的权重数;W B—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的权重数;根据现场测定的化学毒物浓度与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MAC最高容许浓度)的比值B确定的权重数;W 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权重数:由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确定的权重数。
根据分级指数G,有毒作业分为四级,如表4-11所示。
表4-25 有毒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 有毒作业别级G ≤1 0级(相对无害作业)1<G ≤6 Ⅰ级(轻度危害作业)6<G≤24 Ⅱ级(中度危害作业)G>24 Ⅲ级(重度危害作业)由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确定权重数W B,见下表:表4-26 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的权重数职业接触比值B 权重数WB=0B≤1 WBB>1 W=BB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职业接触比值(B)为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当工作场所同时存在多种化学物时,B值为各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之和,即:B=B1+B2……+Bn如果多次检测所得数据不一致时,应以最大值计算职业接触比值。
由于本次检测值都符合限值要求,所以四种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值均小于1,按上表B的权重数W B为0。
根据有毒作业分级指数G=W D ×W B×W L及表4-24计算分析出该用人单位作业场所产生的四种化学物(锰及其化合物、磷酸、硫酸和盐酸),分级指数G值为0,故其有毒作业级别均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管理制度1 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 229)制定本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包括:生产性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Z/T229.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4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产性粉尘 industrial dust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
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organic dust,含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
3.2有毒作业 exposure to industrial toxicant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化学性有害因素的作业。
3.3热应激反应heat strain由热应激引起的全身性生理反应。
3.4生产性噪声 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5职业接触比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ratio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4 分级4.1生产性粉尘分级原则其中: 式中:B ——超标倍数C TWA ——8h 工作日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单位为毫克煤立方米(mg/m 3)C PC-TWA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3) 4.24.2.1注:)。
4.2.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 见下表。
B=4.2.3B= Mi/ Ms式中:Mi ——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mg/m3;Ms——国家规定的该种毒物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职业危害分级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分级管理制度一.设置目的职业危害分级是企业实现职业健康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通过职业危害分级,可使企业掌握职业危害的致因、严重程度、接触人员的数量等,以便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计划,控制或减少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从事生产性毒物、粉尘、高温、体力劳动强度等四项作业进行分级的人员。
三.管理原则1 .接触三、四级毒物危害人员比率小于1%根据《有毒作业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1)有毒作业分级(见下表1)分级指数C的计算公式:C =D * L * B式中: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2)三项指标的确定a.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2。
有毒作业分级表1表2毒物危害程度级别:①属于I级毒物(极度危害)的有: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氯乙烯、铬酸盐、重铬酸盐、黄磷、铍及其化合物、对硫磷、羰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氰化物。
②属于Ⅱ级毒物(高度危害)的有: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烯腈、四氯化碳、硫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氯丙烯、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属镍、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硝基苯。
③属于Ⅲ级毒物(中度危害)的有: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
④属于Ⅳ级毒物(轻度危害)的有:溶剂汽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
b.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见表3。
c.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以工作地点实际测定的毒物超标倍数值作为计算依据,超标倍数B的计算公式:B = Mc/Ms-1式中:Mc——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mg/m3;Ms——该种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
d.填写有毒作业分级记录表(见表4),并计算接触三、四级毒物作业人员比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计算模式
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及《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规定,对有毒作业环境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是由毒性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求出分级指数(C),通过“指数与级别对应表”判别作业场所的危害级别,即:C= B×L ×D。
计算及判别过程如下:
⑴毒性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
毒性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由下表查得:
毒性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表
⑵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 由下表查得: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表
⑶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
1-=
Ms
Mc
B ⑷ 分级指数
C C=
D ×L ×B
式中:D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
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 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⑸ 有毒作业分级
依据计算的分级指数C 值,按指数与级别对应表(见下表)对应的危害级别,确定该有毒作业的危害程度级别。
当有毒作业工作环境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对每种毒物分别进行作业分级,以其中最严重的危害级别定级。
指数与级别对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