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2章 现代企业理论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2教程

产业经济学2教程
——企业能成为一种生物体
第二节 企业性质的生物学研究
二、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企业在其整个生命期内,无时无刻不在与
其所在环境进行各种交流(包括实物交流 和信息交流),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备主动与环境 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所在环境中的一 个积极的生命体。
第二节 企业性质的生物学研究
第一节 企业性质的经济学研究
二、关于企业是一种特殊治理关系的研究 *市场治理:适合于偶尔发生和重复发生的非
专用性交易。 *三边治理:适合于偶尔进行的混合型和高度
专用型交易。 *双边治理:适合于重复发生的由混合和高度
专用性投资支持的交易。 *一体化治理:适合于重复发生的由混合和高
度专用性投资支持的交易。
*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 的取代——即企业内部企业主的决策替代外 部资源配置作用,并同样实现对资源的配 置。
第一节 企业性质的经济学研究
一、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交易成本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企业?——交易成本假设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又称为交易费
用) 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完成一笔交易时, 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 易相关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交易谈判 成本和达成合同的成本等。
第一节 企业性质的经济学研究
一、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交易成本解释: *企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
业组织成本,企业的产生取代了市场上价 格机制对生产要素的调节,而代之以企业 内部的组织协调——“看得见的手”取代 “看不见的手”。
第一节 企业性质的经济学研究
一、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可剥削租金解释: *本杰明·克莱因等人在认可科斯从交易、协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产业的含义:★一从产业组织层面看:产业是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划分依据: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群才会发生竞争关系,才需要进行同一产业的竞争和垄断分析;注:替代品的含义、替代品的测定方法:消费者的判断、品质上的替代、用途上的替代可乐的玻璃瓶由铝瓶替代、价格交叉弹性交叉弹性系数为正;二从产业结构层面看:产业是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相同用途产品企业的集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如三次产业的划分,狭义上如石油产业、机械产业;2、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原始公社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的独立化; 奴隶社会初期3、产业的分类:一关联方式分类法:含义: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或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相似性,或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比如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等;②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相同原材料:棉纺工业、钢铁业、化纤工业、木材业等相似原材料:服装业、造纸业、印刷业等③用途关联分类方法: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商业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如汽车制造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等;④方向关联分类方法: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如单向关联、多向关联、环向关联等;⑤战略关联分类法: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1)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特征:⒈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引入新的生产函数;⒉能够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⒊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作用,2)先导产业: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3)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4)重点产业5)先行产业: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如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注:Ⅰ、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处于初创期的是先导产业,成长期是主导产业,成熟期是支柱产业;Ⅱ、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柱产业首先侧重的是产值和利润水平,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支柱产业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及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高;案例:优势产业对大国崛起的意义荷兰在17世纪的辉煌——捕鱼、造船、航海贸易的优势;英国19世纪的辉煌——蒸汽机、珍妮纺织机二三次产业分类法含义:按产业发生时序和劳动对象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分类方法反映了社会分工深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成为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最主要的分类方法;①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②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③第三产业:从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非物质生产部门;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信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公共行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业等三国家标准分类法四国际标准分类法五两大部类分类法——马克思的分类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七要素分类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八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①四次产业分类法:马克·波拉特——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②产业的发展阶段分类法: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③生产流程分类法: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上游产业:生产工序比较接近原材料的产业;、下游产业生产工序比较接近最终产品的产业;中游产业:生产工序处于两者之间的产业——划分比较模糊且相对;案例1:电子产业链—芯片上游产业原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包括重要资源和原材料的采掘、供应业以及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这一行业决定着其它行业的发展速度,具有基础性、原料性、联系性强的特点;在现代的产业链理论中,上游产业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上游往往是利润相对丰厚、竞争缓和的行业,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着某种资源,比如矿产,或掌握核心技术,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的行业;但是,并不是所有产业链都存在微笑曲线,上游也会出现供给过多、竞争加剧的情况,而且比较受制于下游需求的变化,无法主动去开拓新的需求或市场,通常都有明显的周期性;案例2:纺织产业:国家发展其上游产业④霍夫曼分类法: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其他工业第二章企业1、新古典企业理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一)概述:①以传统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将“企业”看成在给定技术、成本、价格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单位;②将“市场”看成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最优手段,认为只要市场竞争不受到削弱,供需双方能够随市场需求状况和均衡价格的波动而自由、充分地竞争,市场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③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注:一⒈规模经济: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投入的增加、产出量的增加,单位产量的固定平均成本开始下降,进而导致平均成本的降低,这时开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随着投入进一步的增加,产出增加的比例会继续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当产量增加到一个临界值时,产出增加的比例不再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规模经济效应停止;规模经济还可分为产品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这三个主要层次;⒉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判别:一般以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的关系来判别:FC=AC/MC,FC>1存在规模经济,FC=1,存在规模经济不变,FC<1,存在规模不经济;⒊规模经济的成因: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成本、减少了劳动量②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企业规模大就可采用这些设备,在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等装置型产业表现明显;③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规模大/大型设备/实现标准化和简单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④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节省交易费用/降低单位产品促销费用/建立销售中心,提高销售效率⑤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⑥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使用现代办公设备,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案例:通信产业的规模经济二范围经济:⒈含义: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入物相等⒉存在的条件:TCQx,Qy <TCQx ,0+TC0,Qy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低于独立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经济;这种情况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冲突时可能会发生;范围经济也可以一般化到多产品企业;⒊成因:除规模经济的成因外,还有,①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提高生产技术设备的利用率②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生产批量增加③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一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多种产品,单位产品研究开发成本下降案例:夏普的液晶显示技术、摩托罗拉的无线电通讯技术④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案例1:IT产业:合成效应范围经济,内部市场利用内部市场整合资源,减少经营风险,扩大发展空间案例2: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VS分业经营的银行更不易倒闭——范围经济效应案例3:高校扩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范围经济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产量增加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范围经济:产品品种或提供的服务多样化能够带来成本的下降;一般来说用平均成本的下降表示规模经济,用相对总成本的节约表示范围经济;四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五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范围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同行业企业的增加,多个同行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性生产、共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劳动力供给与培训所带来的成本的节约;外部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外部经济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引起成本的节约;六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的原因:①人工成本的上升②激励和官僚影响③专门化资源的分摊案例:美国的调查:①企业规模大工资水平高②规模大,激励越困难③专业化资源难以随规模或范围的扩大而复制;二对传统企业理论的评价积极方面:①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②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完全竞争的假定下,该理论分析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缺陷:①在关注价格体系的时候,忽视了交易费用②在强调企业功能的同时,忽视了企业的制度结构,所以不能解释生产活动为什么和如何被组织在企业内进行③并为令人满意地解决企业的边界及其决定问题;2、现代企业理论概述:新产业组织理论以科斯、威廉姆森等人的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现代企业和市场观;1937年,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被认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一交易费用理论1含义: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2科斯的观点:①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在市场体系中,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不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价格信号配置;在企业内部,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得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行政指令配置;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企业只能在比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②无论是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现实中市场存在交易摩擦,存在交易成本,是因为获取价格等有关市场的信息要支付费用;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费用——与新古典产业理论不同,认为不存在交易摩擦,不存在交易费用③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是因为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花费成本要低,或者说,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低,原因在于:节省签订契约的费用;企业较稳定的契约可降低重复交易的频度,减少不确定性,节省交易成本;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服从企业家的指挥,提高了效率④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业余成本;企业“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的管理费用;市场与企业的界限是由以下原则决定的:当一个企业扩张到一定规模,以至于再多组织一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既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也等于市场机制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时,静态均衡就实现了,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划定了;据此,也就可以说明动态因素的效应和动态均衡的实现,从而说明企业边界的扩张与收缩3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①交易成本理论——科斯定义: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着眼于企业和市场的关系;②代理理论;侧重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企业的契约性,故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又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交易成本:1定义:科斯的定义,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交易成本是人们发生普遍社会交换关系中发生的费用,其发生的前提是人们的利益分歧,这种由于克服和协调分歧所发生的成本本质上是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等等;2分类:事前的成本:包括信息协议的起草、谈判的成本和保障协议被执行所需的成本;事后的成本:包括错误应变成本;校正事后错误时所引起的争吵成本;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转成本,为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成本;3交易费用理论契约人行为的基本假定契约人行为特征:①有限理性: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做到这一点;西蒙“契约人”有限理性行为假定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表明人们对交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每种偶然事件进行考虑和订约是有代价的;其次,事先没有考虑的偶然事件会增加事后成本;再次,由于预料到一定会有某些偶然事件事前没有想到,所以交易各方可能在初始合同中订立如何“善后”的具体措施,从而使交易成本增加——这充分说明,现实生活中在可行的范围内所有的合同都是不完全的,这一点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②机会主义:威廉姆森提出指人们以欺诈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它包括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总结:这两个基本假定的重要意义在于当二者同时存在时,严重的契约困难才会产生,从而使治理结构或经济组织的选择成为必要;4描绘交易费用的三个维度:①交易所涉及的资产的专用性: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资产的三种特性:资产本身的特性;资产选址的特性;人力资产的特性②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意义在于使应变性、连续的决策成为必要;③交易发生的频率;多次交易成本低于一次交易的成本;●代理理论:——企业内部激励问题1企业的产生——计量问题计量问题: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经济组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计量需求,即对投入的生产率以及对报酬的计量;其重要性在于:如果计量正确,就能使报酬的支付与生产率相一致,从而促进所有投入所有者的合作,发挥各自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中的比较优势,提高整个组织的生产率;由于产出无法被直接计量,使得市场对生产率的计量困难或费用很高,从而导致能节约计量费用的经济运行方式企业的产生;2队生产的问题偷懒和搭便车——代理问题队生产是指这样一种生产:使用几种类型的资源;产出不是每种合作资源的分产出之和,由一个追加的因素创造了组织问题;队生产所使用的所有资源不属于同一个人;搭便车:队生产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是联合产品,而且不是每个成员边际产品之和,使得对参与合作生产的成员的边际产品无法直接地、分别地、便宜地观察和计量,从而必然导致搭便车的问题;偷懒:由于企业最终的产出物是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的个人贡献不可能精确地进行分解和观测,因此不可能按每个人的真实贡献去支付报酬;这就导致了一个“偷懒”问题;解决:队成员因为能将偷闲的成本转嫁给别人,获得偷闲的激励,结果使队生产的效率受到损害;因此,就有必要寻找监察费用尽可能低的组织方式来进行生产;激励机制的设计:有专人进行监督,检查队员的投入绩效,并给予他剩余索取权;由监控者充当中心代理人的合同安排形式产生了,而古典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种有这样合约安排的组织;●小结:古典企业的实质是一个合约结构,它之所以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第一,通过队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者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第二,通过观察或确定投资人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换言之,正是因为不具备关于投入者的边际生产率和努力程度的完全信息,或者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很高,所以才需要企业这样一种特殊的监控装置来组织生产;或者说,在企业中,雇主利用监控诸多投入要素的机会,以比市场远为廉价的代价获得投入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发布指令,使投入资源得到更经济、更优良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又可以把企业看作是一种专门收集、整理和出售信息的市场制度;3、东方的企业理论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1人本主义:日本伊丹敬之:在日本企业经营实践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超越文化与国界的企业经营原理,他把此原理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广义词,它体现于企业的经营方法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以钱为根本的话,人本主义则是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2人本主义的提出背景及影响:背景:①受儒家文化民本主义思想的影响②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小岛国,二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影响:人本主义企业观是以人为企业经济活动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资源,成为日本经济发展最为可靠的立足点,从而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和发展开辟了正确的航道;3日本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①企业性质:企业是以财货、服务的提供为主要功能的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被置于一个管理组织之下的社会性的存在;②企业的本质特征只能是从事技术性转换;掌握并运用特定的生产技术,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③企业生存的原因:一,该企业所从事的技术性转换比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的组织方式如行政命令有更高的效率;二,该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真正的企业将时刻面临着生存能力与生存资格的挑战和考验,企业能否生存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和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二东方企业的特点:1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首先,企业内部实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所谓温情主义主要表现在工资制度中的年功序列制、组织人事制度中的内部提拔制和终身雇用制、民主管理制度中的企业内部工会制以及各种福利待遇制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美文化的渗透,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度也在发生变化;案例:松下其次,日本人不仅把企业看作是谋生场所,更重要地是把其当作一种生活共同体,从中寻求个人生存的价值,使得企业集团或成员之间具有一种超越一般职能组织的家庭式亲近感;2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首先,企业追求的是双重经营目标;一个目标是利润,表明企业是一个利益集团;另一个目标是企业的持续性,这表明企业同时又是一个共同体;其次,利益一体感使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有着一种共同的纽带;3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存企业经营者利用儒家文化的“忠”、“和”、“仁”、“信”等思想来强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信用感与协作精神;同时又利用正式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实现管理科学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1、产业组织的含义: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2、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1马歇尔的贡献: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在三要素基础上,提出了第四个要素,即“组织”;其“组织”概念包括企业内组织形态,产业内企业间组织形态,产业间的组织形态,国家组织等多层次形态的内容;贡献:①他最先提出了四要素论包括组织和工业组织和产业组织十分接近的概念;②其经济理论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萌芽③他的理论第一次触及了关于竞争、规模经济和垄断之间矛盾的观点,即“马歇尔冲突”;。

产业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

产业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产业分类1、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

2、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的统称,它是指其应用的技术代表了世界技术高水平的新的发展趋势,且在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的产业。

3、基础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4、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5、先行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因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必须优先发展的产业。

6、产业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主要有哪些?产业分类标准产业分类方法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马克思两部类分类法物质生产特点的不同农轻重分类法工业生产的特点不同霍夫曼分类法产业发展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关系不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程度不同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产业地位分类法产业技术先进程度与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统计标准标准产业分类法第三章产业结构1、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类型:按照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不同进行排序,越是排在前面的产业占得比重越大,地位越重要。

在图形上表现为金字塔型,鼓型,哑铃型和倒金字塔型等四大类型。

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主要是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的要求。

4、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

5、产业结构有哪些类型?(一)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类型:金字塔型,鼓型,哑铃型,倒金字塔型。

产业经济学企业理论

产业经济学企业理论

现代企业理论
(交易成本)
20世纪70年代
交易成本理论
(企业的契约性)
代理理论
(企业的契约性)
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29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
4、交易成本理论
30
l威廉姆森(1932-),
1963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 1963-1965任伯克利加州大学助教, 1965-1976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副 教授,此后任教授; 1973年,长期任《贝尔经济学杂志》编辑 1977-1978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此后,移师耶 鲁法学院,成为法经济学派的另一中心的代表人物。
企业是在下述情况下出现的:
28 ★私有要素的所有者按合约将要素使用权转让给代理者以获
取收入; ★在此合约中,要素所有者必须遵守某些外来的指挥,不再 靠频频计较他也参与其间的多种活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自 己的行为。 ★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 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 ★对这两种合约安排的选择取决于由对代替物定价所节约的 交易费用是否能弥补由相应的信息不足而造成的损失。
威廉姆森根据两种交易频率类型和三种资产专 用性程度,通过将具有不同性质的交易分派给 不同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六种交易类型及其必 须与之相匹配的各种治理结构,以使交易成本 达到最小化。
39
40
(4)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与企业组织选择 (纵向一体化)
41
一是放弃交易(签约) 二是外部交易内部化(包括纵向一体化) 三是设计不同的契约关系(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 可见,交易费用是影响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交易方式的 重要因素。
2、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三大理论
16
★交易成本理论:以交易费用概念为基础解释企业产生的原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规模经济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规模经济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产业组织要讨论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就必须理解企业的选择,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关系为什么不同的企业会形成垄断竞争?对于结构问题的切入点,就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企业性质的理论梳理一.企业的界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直接组合和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营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存在背景:市场经济条件;(非市场条件下,计划经济,缺乏企业的独立性-命令指令是纵向的,生产单元是中央政府命令的执行者-也不存在产业经济问题;市场经济,价格确定是横向的,是企业的个人选择与演化)——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有可能是产量最大化/销量最大化(市场占有率-单个产品给企业的收益是一样的)/利润最大化(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落差-但可能会损害其他企业利益)/利益相关者最大化即价值最大化(多个利益相关者-股东、职业经理人、雇员、消费者、各类债权人、社区环境-价值最大化)【但如果是利润最大化中的长期利润,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和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运行前提:组合生产要素;(一定要有一种要素,土地资本或者无形的技术,如果没有这些要素的组合,就不存在【组织】是最重要的,企业能够获得要素,并且能够实现核心要素、进行组合TFP)——运行基础:自主性、独立性——角色定位:法人实体或市场竞争主体(竞争主体:收益风险对称,都是企业自身的)【慈善机构做企业企业做慈善】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形成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传统以来)主要从技术角度对企业进行研究。

即将企业理解为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描述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一般表示为:Q=f(X1 ,K, Xn)这是不完整的,没有触及企业的本质,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三.现代企业理论R.Coase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的发表,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始。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1)关联方式分类法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②原料关联分类法③用途关联分类法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

(3)生产要素分类法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

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

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

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1)四次产业分类(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哈佛大学---SCP基础上)一、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 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政府规制 代表人物:鲍莫、帕恩差、韦利格 观点:
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哈佛学派理想的市场结构外仍 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 不存在特别的进出成本,包括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在内的任何市场结构都可以是 有效率的。
市场绩效标准 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
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
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二)SCP分析框架
市场结构 ➢构成及基本分析程序: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也称政府公共政策,包括促进竞争政策和直接规制政策。
集中度高 利润率高
➢集中度和利润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集中度
第二节 企 业
一、西方观点中的企业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1.企业的内涵
企业的行为准则是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就被
理解为生产函数。
2.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单一产品的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确决定
MR MC
(1)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MC
d=MR=变
产业经济学第二 章ppt
第一节 理论演变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定义
(一)产业组织
同一产业内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
作用
,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等。
这种关系结构决定着产业内企业 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
(二)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讲解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讲解

五、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 • • •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 对我国产业组织现状缺乏系统研究; 对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组织政策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 对流通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等的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 “空白点”; • 还没有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具体的特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的,着 重研究产业的规模经济,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垄 断关系,以谋求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 效竞争。。 “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 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即“大农业”; 第二产业则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 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自来 水供应等自然垄断产业; 第三产业则是创造无形财富的部门,主要包括商业、金 融保险业、运输业和服务业。。
企业的兼并行为会直接影响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企业的创新和广告活动也会提高新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 企业的掠夺性订价战略行为也可用作迫使竞争者退出市场 的武器。这些都会影响原来的市场结构。
从短期(或静态)看,市场结构不会有很大变化,因 此,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就有特定的市场行为,这 种市场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市场绩效,它们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 从长期(或动态)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 效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市场结构的变化可能主要 是由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引起的。这说明市场行为 和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会产生反作用。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 “ 市 场 结 构 ( structure ) - 市 场 行 为 ( conduct ) - 市 场 绩 效 (performance) • “结构-行动-绩效”分析范式 结构:企业数目、产品差异程度、成本结构等 行动:企业的定价、产出、广告、投资、研发等 绩效:利润率、价格与边际成本比率、产品多样性、创新率等 •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 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 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懂得一个主题是,一个产业 的企业规模和 数量是与规模报酬程度相关的。因而探讨一下在完全经济 的市场条件下生产单一产品的汗液(或市场)均衡和厂商 最优规模是如何决定的。这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不同 的情况: 1.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2.长期行业均衡的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二)现代企业理论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 念引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提出并且 讨论了什么是企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是时常经济中要有企业 存在/为什么企业的边界不能扩大到整个经济这样一些至关重要 的有关企业的基本问题。 他认为: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缺陷:
①有些产业的归类尚存在争议。
②第三次产业内容过于繁杂. 局限性:技术进步越快,知识老化也越快,原来是知识密集 型产业,随着知识的老化,也会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 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
(二)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国家标准分类法:一国政府为统一该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 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 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标准。 (2)两大部类分类法: 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第Ⅱ部类:“消费”资料 局限性:①没能涵盖所有产业。 ②许多商品难于归类,给产业经济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③这种分类法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④这种分类在方法上与其他分类法相差甚运,分析口径不一,其 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
二、产业的分类方法 (一)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⑴关联方式分类法 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 集合的方法,它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关联方式分为多种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 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 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 管理技术等。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等产业均具有各自密 切技术关联关系。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 的衡量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竞争机制与“马歇尔冲突”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结构或 者市场关系。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高度替 代性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组织专指产业“组成部 分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学派马歇尔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 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的核心问题。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A 基尼系数= =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基尼系数的值在0到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企业占有 份额分布越不均匀。如果企业规模分布完全相等,则 基尼系数等于0,如果独家企业垄断整个产业,则基尼 系数为1。
(3)赫芬因德指数


赫芬因德指数(Herfindal Index)是赫芬因德提 出的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记为H。 计算公式为 2 n





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 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 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 核心地位。 哈佛学派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结构主义者
返回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课件
主导产业之一。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产业在医疗、农业、环保 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未来有望 成为新兴产业的领头羊。
新能源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 调整,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 的趋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传统产业发展趋势
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推动下,正在向智能化、绿色化、服 务化方向发展,但仍需面对成本上升、技术更新换代等挑战。
导产业之一。
绿色经济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 ,绿色经济产业在未来将得 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模式在未来仍有很 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交 通、住宿、办公等领域,未 来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THANKS
感谢观看

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
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培育 等方面。
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产业从低 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提升产业整 体竞争力。
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
包括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品牌建设 等方面。
03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概述
产业政策定义
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引导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国家产 业结构、使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产业布局的优化与调整
产业布局优化的意义
产业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 ,可以更好地发挥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产业布局调整的策略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调整。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 灵活调整自身的产业布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产业经济学主要理论与知识要点

产业经济学主要理论与知识要点

产业经济学主要理论与知识要点产业经济学主要理论与知识要点主要理论:1,新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的含义差异。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不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而是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

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本质是一种制度对于另一种制度的替代。

u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2.哈佛学派SCP结构主义理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3产业组织论上的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差异。

vSCP分析框架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能够接近完全竞争状况和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

v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

“结构主义者”v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v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芝加哥学派甚至认为,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

批驳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他们注重效率标准,坚信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第2章 企业理论
第二章 现代企业理论
•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现代企业理论所关心三个问题: • 1、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与市场
的边界如何确定? • 2、什么是企业所有权的最优安排?谁是企业委托者,谁
是企业代理者? • 3、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如何安排?
第一节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对
• 理论要旨:将企业看成连续生产过程之间的不完 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认为企业之所 以会出现是因为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 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 义问题
资产专用性理论
行为假设: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
➢ 有限理性特征是指契约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但是希望具有 完全的理性,所以产生了节约的取向,又由于只具有有限 的理性,所以往往要为获取信息和信息失误付出一定费用. 经济组织的功能之一就是节约这种稀缺资源,这一事实表 明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一种稀缺资源,故而产生了对不同组 织进行比较和选择的必要。
二、新古典企业理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 这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中关于人类经 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
所谓经济人,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 的(Rational),利己的,都是以个人效用 最大化为基本的动力的。
• 2、完全信息假设 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 (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 有完全的信息。

• 信息不完备(information incompleteness)是指人
们未能准确掌握关于事物的一切情况,总有不确 知的方面。
• 信息不对称分布(information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对于 他们面临选择的有关经济变量所拥有的信息并不 完全相同,即某些参与方比别人知道的信息更多, 从而占有某方面的信息优势地位。
• (2)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

主要讲的是如何解决在人与人的利益边界上的利益冲突问题。
其中所举的例子,在一片相连的土地上,放牛者的牛闯进农夫的
麦田里吃了麦苗的故事,后来成了这类问题的典型事例。和传统
的观念不同,科斩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简单地禁止牛吃
麦苗。如果牛吃了麦苗所增加的肉的价值大于麦苗损失的价值,
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一契约中, 能主动设计契约形式的当事人称为委托人,而被 动地接受契约形式的当事人称为代理人。
委托代理关系是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现象,股东和经理 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问题
由于构成代理关系双方的条件各异,需要有别,行 为目标也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而且信息的 不对称也使委托人很难验明代理人的实际行为是 否合理或面临着验明这一情况的费用会很高.因 此,如何协调好代理关系,降低代理成本,使委托 人和代理人构成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行,便成为一 个独特的组织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
• (3) 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权的重要性 (relevance of ownership)。
一、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 (一)科斯简介 • 罗纳德·哈里·科斯,1932年毕
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51 年获博士学位。除了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服务于英国政府 以外,科斯—直从事学术研究 活动。先后在英园的利物浦大 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等任教。 1951年移居美国,先后在布法 罗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芝加 哥大学任教。 1961年后任美国 《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主编。 1991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 虽然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界对交易成本并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明确 定义,也没有确切的范围界定,但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从广泛意 义上来理解交易费用,即交易费用包括:
• (1)交易前准备阶段的寻找潜在交易对象、发现价格等方面的 成本;
• (2)交易发生时谈判、签约等的成本; • (3)交易过程中的监督执行成本; • (4)预防不确定性及风险预备方面的成本。 • 因此,交易费用概念真正成为经济组织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因
此可以简单地说,所谓交易费用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 彼此间合作、自愿达成交易所支付的费用。交易费用是人与人之 间发生的费用,因而具有社会性,这是交易费用区别于生产费用 的最主要特征。只要有人类活动,就会有交易费用。
(三)为什么会存在交易费用
• 信息不完备与不对称
• 复杂的生活环境和交易环境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构 成了一对矛盾。
资产专用性理论
交易规制结构的划分
交易规制结构是指在分析不同交易维度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 交易方式(组织制度),以降低交易成本。
➢市场、企业和中间组织形式 ➢中间组织形式
➢古典契约。在这种交易中,交易条件完全在事前制定好。 ➢新古典契约。在签订契约时共同授予第三方相机裁决的权利。 ➢关系契约。包括双头关系和等级式交易两种交易方式。 ✓“双头关系”这种交易方式的特点是,一切有关契约应变事宜均由 交易双方借助自身的能力来协调决定,既不在合约中事先详尽规定, 也不借助第二方来裁决。 ✓ “等级式交易”的特点是,在这种交易中,某一方由法律或习俗赋 予, 比如退出契约。
企业的解释
• 一、古典企业理论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一开始就分析了一个制
针厂内部的生产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分工 对企业(工厂)的决定。
• 他认为,分工创造的生产力是工厂存在的原因, 而工厂的规模受市场范围的限制。亚当·斯密在虽 然没有明确给企业下定义,但是,其中的论述蕴 含着他对企业的认识: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如劳 动、土地,资本等的结合。从总体上看,古典经 济学家是从如何增加国民财富的角度来认识企业 的,强调的是企业的生产功能,并且在此基础上 看重分析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相关原理。
会告诉他,如果他约束自己的牛少吃一单位麦苗,将会得到相当
于一单位麦苗价值的补偿,放牛者仍会使自己的牛在麦苗损失等
于牛肉增值时,停止继续吃麦苗。
•(二)交易费用概念
• “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这一概念是由经济学家罗纳 德·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开创性地提出的。
科斯两篇重要文章
• (1)1937年发表于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杂志上的经 典性论文《企业的性质》
• 科斯发现,市场中的交易其实是要耗费大量成本的。从搜 寻交易对象,讨价还价,订立契约,监督契约执行,维护 交易秩序,解决交易纠纷以及对违约加以惩罚,等等;在 一定范围内,企业内的交易要简单得多:工人之间的固定 分工节约了寻找交易对象的费用,经理对工人的指挥代替 了讨价还价,工人和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与企业之间的长 期合同减少了在市场中多次反复地订立契约的麻烦,因而 人们很自然地要选择企业的形式。也可以说,企业的存在 节约了交易费用。
从整个社会者, 这是对资源的更分的配置。

他假设,如果农夫和放牛者之间的交易费用为零,无论在法
律上放牛者应该赔偿、还是无须赔偿农夫的损失,他们之间都会
通过自愿交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假若应该赔偿,放牛者还是
会放纵他的牛去吃麦苗,直到他应赔偿的损失等于他的牛因此所
增加的价值时为止(由于收益是递减的);假若无须赔偿,农夫
• 3、市场经济中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企业 内部组织的交易比市场交易的费用要低
• 4、企业规模不可能无限的大
二、张五常的企业理论
• 1983年《企业的契约 性质》一文中认为: 企业不是市场替代物, 企业也是一种契约, 是要素市场契约替代 产品市场契约。
三、资产专用性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威廉姆森、克莱因、 罗伯茨、哈 特、莫尔、金德博格、道、阿根亚、博尔腾、费 茨罗、穆勒、瑞奥登、米尔格罗姆、阿克尔洛夫、 格罗斯曼
四、委托代理理论
• 代理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詹森和麦克林(代理成本);威尔森;罗 斯;斯宾塞和泽克海森;莫里斯(委托代理)
• 我国:张维迎,胡祖光等 • 理论要旨:代理理论的目的就是要设计出一系列契约,给
代理人以激励和约束,使其行为与委托人的期望相一致,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他 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 应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詹森 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1976)。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观点
• 新古典经济学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的认识并着重完善了这些认识。 • 阿弗里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着重论述于企业(在马歇尔看来
即工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并把企业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进 经济学理论,但其本质上没有超过亚当·斯密的框架。熊彼特在《经济 发展理论》一书中,也将企业内定为一种劳动,土地和资本相结合的 产物,是一个生产函数。创新就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经济发 展的本质企业就是技术创新。 • 总结起来,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劳动、土地、资本等各种生产 要素的结合,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他们将企业看成是一个统一实体: 它们面临着参数价格,面临着如何调整产量实现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 • 虽然古典经济学或者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根源于其基本假设,但是, 这种对企业的认识是有缺陷的,因为该理论很少重视企业性质以及企 业内部组织的问题。但现实中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第二节 、现代企业契约理论
• 由科斯开创的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 论”(the contractual theory of the firm) ,这一 理论的要义可以用如下三句话来概括:
• (1) 企业的契约性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
• (2) 契约的不完备性(或不完全性)(the incompleteness of the contracts);
❖ 交易的不确定性
➢ 不确定性是指交易环境中的不可预期的变化。 ➢ 当交易受制于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时,对治理结构的选择就有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