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观察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e a r l y c i r r h o s i s
H U A NG H u i — y a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C h a n g p i n g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D o n g g u a n ,
P V P的 L o g i s t i c多因素 回归分析标准化 回归 系数 为 一8 . 3 5 4 。结论 肝炎 、 不 同程度 肝纤 维化及 肝硬化各 阶段肝脏 血流灌注变化特点 可以通过多排螺旋 C T灌注成像参数反 映 , 各参数 中敏感性最 强的为 P V P 。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C T灌 注成 像 技 术在 肝 脏 外 科领 域 的研 究 进 展
s  ̄g e y ,f r a l l i n g i n t o t h e c a t e g o r y o f l i v e f u n c t i o n i ma g i n g .T h i s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n e w d e v e l o p me n t s i n
2 肝脏 C T灌注成像的扫描 方法
肝脏 C T灌注成像 扫描方 法 目前无 统一标 准 , 但 基
本上 能体 现 以下要 点 : ① 感兴 趣 区层 面选取 包 括肝 右
叶、 门静脉主干、 主 动脉 、 脾 或 目标 病灶 的层 面 , 常选 取
【 K e y w o r d s 】 L i v e r s u r g e r y ; C T p e r f u s i o n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 R e v i e w
C T灌注成像是经静脉快 速注射增 强剂后对靶器 官 动 态扫描 , 根据扫描 结果 构建 时间密度 曲线 , 根据 时间
映对 比剂血管外渗的情况 , 临床 上常用于评价血 管 的渗 透性 。A x e l 首次 报道 了 C T灌 注成 像测 定 的脑 B F 和B V定量数 据 。和其 他脏 器 的 C T灌注 成像 一样 , 目 前肝脏 C T灌注成像采用的数学模 型也有非去卷 积模型 和去卷积模型两类 , 依据此两类模 型测得 的灌注值 具有 相关性 , 且灌注值 的计算 已实现 了计算机化及 自动化 。 术研究生理及病 理条件下 的肝脏 血流灌 注是 医学影 像 学 与肝脏外科学相交叉 的研究 热点 , 因肝脏具有 门静 脉 及肝静脉共 同供血 的特点 , 肝脏 C T成像技 术较其他 器 官更为复杂 , 现就该技 术在肝脏外科 中 的研究进展综 述
肝脏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肝脏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关键词】肝脏;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灌注成像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的概念是1991年由Miles[1]首次提出来的,指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同层动态扫描,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并通过色阶赋值形成灌注影像,从而了解器官及病变的血流灌注特点及血管特性,是一种无创性评价器官、组织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随着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自2000年Materne等[2]提出“双输入单室模型(dual input one-compartmental model)”用于分析肝脏双期血供以来,CTPI在肝脏及其疾病的应用中正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本文就CTPI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1.CT灌注成像技术原理1.1CT灌注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核医学计算器官血流量的原理:OBF/CO=gk/ga×A/D×α,式中OBF代表器官血流量,CO代表心输出量,gk为器官时间-放射活性曲线的最大斜率,ga为供血动脉时间-放射活性曲线的峰值,A为时间-放射活性曲线下的面积,D为注射的示踪剂量,α为校正系数。
Axel等[3]研究认为对比剂经静脉注入具有与放射性示踪剂相同的药代动力学,上述公式同样适合于动态增强CT扫描时所获得的TDC。
1991年Miles等[1]将其用于肝、脾、肾等腹部器官灌注量的评价。
在CT中,由于1mg/ml的碘浓度相当于25Hu,即1mg碘相当于25Hu×1ml,因此,注入对比剂的量D可用Hu×1ml来表示,而曲线下的面积A用Hu×S表示,此时的校正系数α=1。
CT上的灌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血流量,即每毫升组织内的对比剂(碘)含量而不是器官总碘量,其单位为ml/min/ml。
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进展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罗树林 (河池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广西河池 547000)摘要: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动态评估,直接关系其是否能够及时得到合理的临床治疗。
为了深入探究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对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CT能量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CT分子影像学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CT;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都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同时也是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最终疾病形态。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对患者的肝脏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有引起恶变的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在发病早期如果及时进行干预,其病情是可逆的[1]。
因此,及时准确地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行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公认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金标准”,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
但是该诊断方式属于有创诊断,在诊断过程中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创伤,且患者承受着一定的风险,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了局限,无法作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诊断及动态监测的手段进行推广应用[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技术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逐渐得到了应用。
但传统观点认为,CT仅能够对中晚期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进行诊断,却无法衡量肝纤维化的程度和分期[4]。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逐渐应用到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和动态评估中均获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本文就对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升这类患者的诊断水平提供参考。
1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从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变化。
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综 述 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叶道斌1 蔡祖龙1 高建华2近年来随着CT设备和软件的更新发展,以研究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目的的灌注成像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
CT灌注成像的概念1!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最早应用于脑血流灌注研究并趋于成熟,但体部器官的CT灌注成像还处在初步研究阶段。
本文主要综述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1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 m ag ing,CTP)是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行连续多次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 m e-density curve,TDC),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并可通过色阶赋值形成灌注图像,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
CT灌注成像的理论基础是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及中心容积定律,原因是对比剂与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似2!。
在核医学中,器官血流量(OBF)与心输出量(CO)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OBF/CO= k/ a# A/D# ,其中 k为器官时间∀放射性曲线的最大斜率,为供血动脉时间∀放射性曲线的峰值,A为时间∀放射性曲线下的面积,D为示踪剂量, 为校正系数。
上述公式同样适合于动态增强扫描时所获得的TDC。
由于1m g/m l的碘浓度相当于C T值25H u,即1m g碘可以使1m l脑组织的CT值增加25H u,故注入对比剂量D可用H u#m l表示。
CT上的灌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血流量,即每毫升组织内的对比剂(碘)含量。
同时,心输出量在动态CT上可由公式CO=D/A获得,代入上述公式即得到器官血流量计算公式:OBF= k/ a# ,即组织灌注量=组织TDC 的最大斜率/供血动脉的TDC峰值。
作者简介:叶道斌,医学硕士,在读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脏疾病影像学作者单位:1 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83;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CT科2 肝脏CT灌注成像的扫描方法2 1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禁食6~12h,部分研究3,4!要求患者平卧1h以减少门静脉的血流变化。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p e r f o r me d p e r f u s i o n a n ly a s i s u s i n g p e fu r s i o n 3 . 0 s o f t w a r e p a c k a g e wi t h r e e o n s t r a' . t i o n m e t h o d i n A W4 3 s t a t i o n T h e p e f r u s i o n i ma g e s a n d p a r a me t e r s s u c h a s BF BV MT T P S HA f ;
256层螺旋CT灌注扫描在肝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256层螺旋CT灌注扫描在肝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256层CT扫描在门静脉成像的最佳时间点及分布区间,寻找门静脉成像的最佳方法。
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256层CT行上腹部灌注扫描,于注射造影剂5 s后行连续动态扫描,曝光时间间隔为3 s,观察门静脉成像全过程,选择最佳时相分布区间。
以此为参考,在该区间设定多个定时曝光时间点,再对57例患者进行上腹部灌注扫描,于注射造影剂后延迟25 s间隔扫描,间隔时间为5 s,曝光4次,时间点为25、30、35、40 s。
从四组门脉期图像中选取最佳时相进行门脉系统CTV图像重组。
测量门静脉、肝脏CT值,并计算CT 差值,评估门静脉成像质量。
并分析门静脉最佳时间点的分布与受试者心率、体重及身高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注射对比剂后25~40s 多时相点定时扫描,对包括95%的患者行门静脉最佳时相成像,门脉最佳时间点的分布与患者心率分布呈相关性(P<0.05),与患者身高、体重分布无相关性(P>0.05)。
结论:256层螺旋CT多时相点定时扫描,是门静脉成像的可靠方案。
标签: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成像;门静脉门静脉系统疾病较为常见,包括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畸形、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栓塞、良恶性病变门静脉受累等,清晰、准确的门静脉显像,对病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疾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另外肝血管系统解剖结构复杂,分支交错,使得肝脏手术、介入难度增加,因此术前综合、准确了解患者肝脏血管系统的解剖情况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拟采用256层螺旋CT 动态观察门静脉成像全过程,选择最佳时相以准确显示门静脉,为门静脉CT评估提供最准确、最清晰的图像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8月-2014年7月来本院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
按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纳入标准:临床诊断明确的上腹部疾病患者,性别不限,年龄85岁;合并有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者。
25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应用在肝脏疾病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21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月 第5卷第6期肝脏疾病是由于胆道系统梗阻、胆汁淤积导致的以患者皮肤黄染作为临床症状的一组疾患,病变早期患者缺乏特异性病症,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但上述常规检查方式只能对病灶形态学进行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需求[1]。
256排螺旋C T 灌注成像能反映病灶血流动力学,为诊断疾病提供依据。
因此,本组研究对256排螺旋C 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100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标准:①经过病理活检确诊为肝脏疾病,无门静脉血栓形成;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100名健康体检者为我院体检中心合作单位管理层人员,肝脏灌注作为体检赠送项目,并签署协议,取得体检数据分析权利,同时明确信息保密义务。
排除标准:①脾脏、肾、肝疾病,②较严重过敏史患者,③其他严重疾病。
观察组:男70例、女30例;年龄范围34~70岁,平均年龄(47.21±1.27)岁。
对照组:男71例、女29例;年龄范围35~61岁,平均年龄(45.11±1.21)岁。
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采用机器GE公司Revolution256排CT,检查前禁食和禁水6 h,空腹检查,并进行规范化屏气训练。
检查前患者及其家属、检查医师共同签署C T增强检查造影剂风险知情同意书,并在医务部备案。
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C T扫描与C T肝脏灌注成像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设置为120 k V、层厚5 m m、管电流100 m A。
灌注造影剂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部浅静脉20G静脉穿刺针团注,药物为碘佛醇(江苏恒瑞),总注射剂量50 m L、浓度为350 mg/mL,注射速率维持在5 mL/s。
注射7 s后,对于预先选定的肝脏层面实施扫描,扫描数据经A W4.7工作站进行处理和分析,将经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协商一致诊断结果详细记录[2]。
CT灌注成像在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中的应用
CT灌注成像在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中的应用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肝纤维化、肝硬化中的变化趋势。
方法将79例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S1~S2组、S3~S4组、肝硬化组,比较四组年龄、性别基线资料,比较灌注参数(HAP、PVP、TLP、HPI、TTP)是否有差异。
结果四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均衡可比;HAP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变化趋势不明显,但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VP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其值逐渐降低;TLP在纤维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以肝硬化组最低;HPI、TTP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其值逐渐升高。
结论HAP、TLP可以为临床诊断晚期肝硬化提供帮助,但对纤维化程度的定量评判不可靠;PVP、HPI、TTP 可以为临床无创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提供一定参考价值;CT灌注成像对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ing trends of the liver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 and cirrhosis of the liver by CT perfusion imaging. Methods 79 cases of the object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normal control group,S1-S2 group,S3-S4 group,the liver cirrhosis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ge,gender,perfusion parameters (HAP,PVP,TLP,HPI,TTP)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baseline data of age and gender in the four groups were balanced comparable;HAP was aggravated with fibrosis degree,and the change trend was not obvious,but liver cirrhos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groups.PVP was gradually reduced with the deepening fibrosis degree. Fibros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LP,and the lowest value was in cirrhosis group. The value of HPI and TTP was increased with the fibrosis degree aggravating. Conclusion The HAP and TLP can provide hint for lat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irrhosis of the liver,but it is not reliable for evaluating the degree of fibrosis of quantitative.The PVP,HPI and TTP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clinical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 and cirrhosis of the liver.CT perfusion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 and cirrhosis of the liver has a certain guiding role.[Key words] CT perfusion imaging;Liver fibrosis grade;Cirrhosis of the liver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均是由肝纤维化发展而来的;尽管肝损病因各异,但由于肝损所致的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形成肝纤维化;随着对肝纤维化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很多学者已经明确提出肝纤维化甚至严重的纤维化是可逆的[1-5]。
肝硬化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
肝硬化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38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肝硬化组MTY显著延长,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延长(P<0.05)。
肝硬化组BF、BV均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
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HAP、HPI上升,PVP、THBF下降,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肝硬化程度不同时,PVP、HPI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HAP、THBF没有差异。
结论:cT灌注值可作为影像学评价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标签:肝硬化;灌注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慢性肝病一般共有病理变化,主要以肝脏内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为特征[1。
2]的对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映,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以及分级的主要方法,但穿刺活检是有创伤性的检查。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的发展,可以根据阶段肝纤维化的CT肝脏灌注扫描对其进行明确的诊断,回顾分析本院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8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36—61岁.平均年龄44.1岁。
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患者排除肝癌、肝囊肿等肝脏占位病变;(3)患者可以排除门静脉血栓以及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者。
(2)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患者无呕血、黑便病史,患者无腹腔积液,无肝性脑病;同时26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6,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32—62岁.平均年龄43.6岁,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史,影像学检查无肝硬化、肝癌以及脂肪肝。
两组比较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检查方法我们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层厚8mm,扫描条件为70mAs,120KV,在扫描前嘱患者平稳呼吸,教会患者呼吸训练,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足先进,出床扫描方法,首先进行平扫,然后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作为灌注成像扫描层面。
肝脏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肝脏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作为一种影像学功能性显像技术,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简洁的对器官组织血流动力学状态做出评价,目前该技术在脑部的应用日趋成熟,其在肝脏等实质性器官组织中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标签:肝脏;CT;灌注成像灌注指的是血液经毛细血管网向组织细胞输送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血器官、组织的血流状态及功能[1]。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这一概念由Miles等[2]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
同时随着多排螺旋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CT灌注技术在脑部应用的成熟,该技术的广阔前景已受到各方专家广泛关注,并对肝脏等实质器官的灌注成像进行了较多研究[3-4]。
现就近年来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原理静脉团注对比造影剂之后,对选定的感兴趣层面行连续动态显像,获得所选层面每一像素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TDC通过不同数学模型转换计算灌注参数,利用计算机伪彩色阶赋值处理得到血流灌注图像,了解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情况。
2方法2.1患者准备检查前6~12 h禁食,于检查前40~60 min口服750~1000 ml碘海醇等对比剂。
2.2对比剂注射方法、剂量及途径2.2.1注射方法采用非去卷积法模型进行计算,则选择肘静脉快速团注引入对比剂,注射速度要快,但快速团注增加了对比剂渗出的风险,国外最高注射速度报道为20 ml/s,国内相关研究报道多在8~10 ml/s[5-6]。
去卷积法可用普通增强注射流率法,对比剂注射速度可低至4 ml/s。
2.2.2对比剂剂量1991年,Bell等认为对比剂剂量越低,计算所得BF值越准确,但过低对增强后图像信噪比影响大,一般建议剂量≥50 ml,国内多为40~50 ml[7]。
2.2.3成像方法患者平卧,使用8~10 mm层厚、8~10 mm层间距及1~1.5螺距、1层/s的速度进行全肝平扫,为保证影像质量,嘱患者屏气或平稳呼吸。
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2-08-22T15:25:38.3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2第205期供稿作者:陶晓风[导读] 总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利于提高肝癌的临床诊断正确率,值得进行将进一步的临床推广研究。
陶晓风(绵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癌细胞诊断中的实际临床分析价值。
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83名,其中成功进行CT灌注的患者65名,65名患者中有38名患者同时患有肝硬化。
分别对这38名患者进行肝癌小病灶与肝硬化实质的灌注差异比较。
并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结果:38名患者中肝癌小病灶部位与患者肝硬化实质的比较参数中,BF、BV和HAF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癌细胞早期检测过程中与肝硬化有明显区别,有利于提高肝癌的临床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肝癌细胞诊断;t检验【中图分类号】R322.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88-01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即有研究指出肝脏肿瘤会造成动脉供血量增加,并进一步研究发现,肝脏的病变会对患者的肝脏的血流特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
CT灌注成像技术即能在临床上检测出这些血流变化。
本人使用CT灌注技术对肝癌患者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诊断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83名,其中65名患者成功的接受了肝脏CT灌注扫描。
这65名患者中,其中有38名患者确诊为同时患有肝硬化。
选取这38名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
1.2方法1.2.1 数据处理方法使用GE Light speed Ultra多层螺旋CT机对患者的肝脏进行动态扫描,扫描参数如下:使用电影模式, 1 r/ s, 5 mm×4i,扫描范围设定为25 mm, 120 kV, 50 mA, 矩阵512×512。
试析CT肝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特点
试析CT肝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特点李继峰【摘要】目的:探讨CT肝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的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且经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肝纤维化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又分为轻度组、重度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3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CT灌注检查,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影像特点.结果:在HAF比较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HAF表现出递增趋势;在其他各项灌注参数比较上,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CT灌注检查时,肝动脉灌注分数及影像图像特点在肝纤维化诊断及分级中均具有重要价值.【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7(029)022【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肝纤维化;CT灌注【作者】李继峰【作者单位】平舆县中医院,河南平舆 46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其为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一个中间环节[1]。
肝纤维化并非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疾病,其通常由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共同引起。
患病后,患者通常表现出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慢性胃炎等症状。
早期诊断对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转归、治疗效果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对肝纤维化有效早期诊断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CT肝灌注成像应用于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38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平舆县中医院接受治疗且经肝穿刺活检诊断为肝纤维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患者病情作为根据,又将38例患者分为轻度组(n=28)、重度组(n=10)。
随机选取同期在平舆县中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MSCT灌注成像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83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R. 2022, Vol.20, No.03 Total No.149【通讯作者】孟玉丽Diagnosis Value of MSCT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84·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3月 第20卷 第03期 总第149期灌注指数(HPI)、血总容量 (BV)、达峰时间(TTP)]。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分期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灌注参数值(HAP、PVP、TLP、HBF、HPI、TTP、BV),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 )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不同时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灌注参数值比较 S 1-S 2期、S 3-S 4期肝纤维化患者HAP、PVP、TLP、HBF、HPI、TTP、BV值与肝硬化患者比较有差异(P <0.05),肝硬化PVP、TLP、HBF、BV均低于S 1-S 2期、S 3-S 4期肝纤维化患者;S 3-S 4期肝纤维化患者HAP值与S 1-S 2期肝纤维化患者HAP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1。
2.2 MSCT图像表现2.2.1 肝硬化MSCT图像表现 早期患者仅表现为肝体积增大(图1),中晚期患者肝脏轮廓有边缘变钝(图2~图3);肝脏密度不均匀,可见等或略高密度再生结节。
增强扫描其强化程度与肝实质相似,延迟扫描整个肝脏密度趋于均匀。
可见肝门区扩大,胆囊外移,此外可有门静脉扩张、腹水(图4)、脾大(图5~图6)等继发性改变。
图1 MSCT图像表现:肝脏体积增大。
图2 MSCT图像表现:肝脏变形。
图3 MSCT图像表现:肝裂增宽。
256层螺旋_CT_灌注成像区分轻、中度肝纤维化的价值1
管电流 100 mA ,层厚 5 mm ,旋转时间 0 .5 s ,螺距 0 .993 , 异度 。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准直器宽度 128 × 0 .625 m m 。 使用 CT 专用高压注射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与所有患者签署
· 722 ·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 年 5 月第 32 卷第 5 期 J Pract Radiol ,M ay .2016 ,Vol .32 ,No .5
知情同意书 。
的全肝脏灌注图像中 ,肝实质 ROI 应包括整个肝脏 ,
1 .1 临床资料 分析本院 2012 - 12 — 2015 - 09 行肝 避开肝内大血管及胆 管 ,并 远离肝边缘 1 cm 左右 。
例 ,女 7 例 ,年龄 40 ~ 82 岁 ,中位年龄 56 .5 岁 ,平均 及网状纤维染色 。 肝纤维化用 M ET A VIR 评分[10] 系
(59 .4 ± 12 .8 )岁 ,其中 14 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 统 :F0 ,无肝纤维化 ;F1 ,肝门束扩大 ,但未形成间隔 ;
例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 中度肝纤维化组(F2 、F3 期) F2 ,肝门束扩大 ,有小的间隔形成 ;F3 ,间隔很多 ,无肝
方法分析经肝穿刺活检证实轻度肝纤维化f1期患者18例和中度肝纤维化f2f3期患者21例均行256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采用体灌注软件获得肝动脉灌注hap门静脉灌注pvp全肝总灌注tlp和达峰时间ttp参数值对比分析2组灌注参数值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灌注指标区分轻中度肝纤维化的能力选择约登指数最大作为截断点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海口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海南 海口 570208)
CT肝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CT肝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梁明帮;黎进莲;安玉松;霍润枝【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15(025)005【摘要】目的:探讨CT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肝纤维化CT灌注成像的影像特点.方法:选择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年龄段无肝病及胃肠道病史的健康志愿者16例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CT灌注检查,用肝灌注分析软件获取正常患者以及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者的灌注参数;然后进行两两比较,结合影像特点分析CT灌注成像诊断在肝纤维化中的价值.结果:对照组、肝轻度纤维化组、肝重度纤维化组组间两两比较,肝动脉灌注分数组间差异明显(P<0.05);其余各项灌注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肝纤维化组与对照组比较,肝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有下降的趋势,表面透性有升高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T肝灌注参数中,肝动脉灌注分数能够区分出较严重的肝纤维化,在肝纤维化分级中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总页数】4页(P295-297,后插2)【作者】梁明帮;黎进莲;安玉松;霍润枝【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1400;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1400;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1400;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14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 [J], 张亚超2.试析CT肝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特点 [J], 李继峰3.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 [J], 孟建民4.CT灌注成像在术前评估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纤维化者肝储备功能中的价值初探 [J], 胡剑飞;雷正明;谢云川;付文广5.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 [J], 孟建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5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5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李靖翊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4(020)003
【摘要】CT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成像,它通过获得单位时间、单位组织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等血流灌注参数,反映组织器官的微循环血流动
力学状态,能够在活体状态下定量监测病变引起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助于疾
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该文主要阐述肝脏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在肝脏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和256排CT的特点.
【总页数】4页(P512-515)
【作者】李靖翊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长沙,41000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肾脏灌注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应用进展 [J], 刘东婷
2.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J], 唐海亮;全显跃;梁文
3.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J], 吕增禄
4.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J], 吕增禄;
5.多模态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脏疾病及功能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J], 路宇;刘鹏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影像特点分析
CT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影像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CT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其影像特点。
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入的经肝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纤维化的36例患者与无胃、肠、肝部疾病的36例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36例肝纤维化患者为分析组,而36例体检者为对照组,两者均实施CT灌注成像检查,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经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检查结果数据可知,分析组的PVP、BV、BF等数据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处理结果均为P<0.05,可见其差异显著。
而在对肝纤维化分级的血流灌注参数比较中,可见轻度与重度肝纤维化患者及对照组对象的HPI、PVP、HAP等参数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为P<0.05,可知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在针对肝纤维化诊断当中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具备较为显著的诊断作用,且其影像特点可明确地进行肝纤维化分级,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CT灌注成像技术;肝纤维化;诊断;应用价值;影像特点前言肝纤维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影响和破坏下,肝内结缔组织会出现异常增生的现象[1]。
经相关研究可知,虽然肝纤维化作为肝部炎症发展为肝硬化的过渡时段,具备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但其病理机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可逆性。
因此,针对肝纤维化的及早诊断与针对性治疗,对于患者恢复生活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
本文中为探讨针对肝纤维化诊断的高效诊断手段,选择我院部分肝纤维化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实施CT肝灌注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作对比分析,现将具体观察过程及分析结果作出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挑选了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均进行CT肝灌注成像技术检查的肝纤维化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共7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身体情况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3 第 卷 9 0年 月 7第 期 1
・论 著 ・
螺旋 C T灌 注成 像 技 术在 肝 纤 维化 中的 临床 观 察
魏 萍 . 江涛 李 6 04 ) 10 1 ( 四川省 中西 医结合 医 院 , 川成 都 四
【 要】目的 : 察 螺旋 C 摘 观 T灌 注 成像 技 术 在 肝脏 纤 维 化 中 的价 值 , 探讨 相 应 参 数 的特 征及 临床 意 义 , 以积 累 临 床经 验 , 导临 床工 作 。 指 方法 : 收集 7 9例经 肝穿 证 实为 肝纤 维化 的患者 作 为观察 组 , 选 择 1 并 8例 非肝 脏疾 病 的志愿 者作 为对 照 组 , 行 肝脏 C 均 T灌 注 扫 描 , 得 主要 灌 注 参 数 , 获 即肝 动 脉 灌注 量 ( AP 、 H ) 门静 脉灌 注 量 (VP 、 肝灌 注量 P )总
P P T P、 F及 B V 、 L HB V在 S 3和 s 4期 中 的值 明显 低 于 S 和 S l 2期 , HP 在 S 而 I 3和 S 4期 中 的值 明 显高 于 S 和 S 1 2期 。 结论 : T灌注 成像 能很 好地 反 映肝 纤维 化 的血 管分 布情 况 , C 对早 期诊 断 、 别诊 断及 临 床分 期有 重要 价值 。 鉴 【 键词1肝脏 ; 关 纤维化 ;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 中图分 类号】R 4 . 4 53 【 献标 识 码】A 文 【 文章 编号 】1 7 - 2 0( 0 0)3( ) 0 7 0 6 3 7 1 n l hn s dc ea dWetr dcn optlC e g u 6 0 4 , hn ) Sc u nI ertdTa io a C ieeMe ii n s nMe iieH si , h n d 1 0 1 C ia n i n e a [ sr c] jcie T b ev ev leo i l T p r s ni gn ainswt e a cf rs ,o cu lt Ab ta t Ob et : oo sret a fs r e u i v h u pa C f o maigi p t t i h p t boi f ac mua- n e h ii s r
The ci ia bs r a i n o s r lCT r uso m a i g i a int t p— ln c lo e v to n pia pe f i n i g n n p te swih he
atc nbr i i os s
W EIPig L in to n , IJa ga
i g c i ia x e e c n d r c i g t e c i i a r . e h d :7 a in swi e a i b o i c n ime y l e i p y n l c le p r n e i ie tn h l c lwo k M t o s 9 p t t t h p tc f r s s o fr d b i r b o s n i n e h i v we e s l ce so s r a i n g o p 8 n n h p t i e s a i n swe e s l ce sc n r lg o p W e su i d t e c a a - r e e td a b e v t r u ,1 o — e a i d s a e p t t r e e t d a o to u . o c e r t d e h h r c t rsi so p r lCT p ru i n i g n fHAP, e it f s ia e f so ma i g o c PVP L HP , ,T P, I HBF a d B n V. s l :1 a e r t g ,2 a e Re u t s 7 c s s we e S1 sa e 0 c s s we e S tg , 0 c s swe e S t g , 2 e s s w r 4 sa e i h b e a i n g o p Th VP, L HB n V r r 2 sa e 2 a e r 3 sa e 2 a e e e S t g n t e o s r t u . e P v o r T P, F a d B we e l we n o s r a i n g o p t a h s n c n r lg o p Th 1wa i h ri b e ai n g o p t a h ti o to r u . o ri b e v to u h n t o e i o to u . e HP s h g e n o s r t u h n t a n c n r lg o p r r v o r T eP h VP. P TL .HBF a d BV we e lwe 3 S t g h n t o e i - 2 sa e T e HP s h g e n¥ - 4 sa e t a n r o r i S 一 4 sa e t a h s n S1 ¥ tg . h 1wa ih ri 3 ¥ tg h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