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2019(完整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3.诗的最后一段诗人直抒胸臆,抒发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叹。“世间行
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这两句诗和上文中的“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相呼应,包含着诗 人的失意与深沉的感慨,梦醒之后对仙境的留恋及惋惜。
延伸探究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点明了主题。人们对此有两种观点:一则认 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则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 讥讽现实的思想。同学们怎么看呢? 答案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心灵平静的李白,行动浮躁的李白,举杯浇愁
的脊梁不能弯,处江湖之远也要昂扬阔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赶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败也金樽,金
樽定格了你的心声!
(高考优秀作文《走进李白》)
2.课外素材 李白醉写吓蛮书 有一次番国使臣持国书来唐,满朝文武都不认识番文,玄宗皇帝知道李白博 学多才,便命他以番文起诏回复。李白先豪饮一通,然后奏道:“臣前入试 春闱,被杨太师批落,高太尉赶逐。今日见二人在班,臣之神气不旺。乞皇 上吩咐杨国忠与臣捧砚磨墨,高力士与臣脱靴解袜,臣意气始得自豪,举笔 草诏,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在这用人之际,玄宗生怕李白闹别扭, 但他们此时出于无奈,敢怒不敢言,只好乖乖地为李白磨墨脱靴。李白饱蘸 浓墨,一口气就写成一封气势非凡的吓蛮书,并在朝廷当堂朗读,番国使臣
⑤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 ____
⑥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 __________
⑦熊咆龙吟殷岩泉:动词,震响 __________
……战栗;使……震惊 ⑧栗深林兮惊层巅: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裂”,分裂;缺,指云的缝 ⑨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指闪电。列,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2.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教学过程一、“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1.回顾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征夫游子思乡之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女子相思怀远之情: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离愁别绪之情: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怀古伤今之情: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2.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出无尽的遐想。
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段春江,这处风月,静静地躺在璀璨的诗河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着我们的到来,等着我们的聆听。
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孤篇横绝全唐的大家”——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另外一首是《代答闺梦还》,闺怨诗、五言排律)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日本汉学家:“中国古代只有两首好诗,一首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019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二单元第9课登岳阳楼 Word版含解析
第9课 登岳阳楼在泱泱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晴空中,杜甫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光芒四射,你不得不发出赞叹;在泱泱中华根深叶茂的文化沃土中,杜甫是一株高大的绿树,高耸入云,你不得不需要仰视;在古往今来异彩纷呈的文化史中,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诗集,感人至深,你不得不虔诚拜读!高山的巍峨,赋予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阔,赋予了杜甫“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带一份崇敬,怀一丝心酸,品读杜甫,就如品读一部诗集,一部写满悲愤,同时也蓬勃着英雄豪情的诗集……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D.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解析:A项,“落”应读luō;C项,“与”应读yǔ;D项,“剽”应读piāo。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解析:C项,“老病”,年老且生病。
答案:C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意思完全一致的一组是()A.云霞明灭.或可睹烟涛微茫信.难求B.势拔.五岳掩赤城凭轩涕.泗流C.亲朋无一字.对此欲倒东南..倾D.云.青青兮欲雨虎.鼓瑟兮鸾回车解析:A项,“灭”,古义为“暗”;今义为“熄灭”。
“信”,古义为“实在”;今义为“书信”。
B项,“拔”,古义为“超出”;今义为“拉出,抽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2019
探究四:以景结情
宋代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 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 ,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 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 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 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谢客之意。诗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世事——感 【唐】王维《归嵩山作》 情趋向冲淡平和。
比较阅读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都表现出了隐逸 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王诗更显淳朴 ;王诗“诗中有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 脱尽尘世烟火。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பைடு நூலகம்分为五言短篇,题材大多关于山水田园 、隐逸、旅行等内容。
唐代另一著名诗人孟郊是孟浩然的长孙。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诗中所写山中景是什么样的景?江边景又是什么样的景?
山中景:静
悠然的钟声; 朦胧的月光; 烟云缭绕的树木; 开在岩石上的门; 松林间的小路; 远离红尘的隐士……
江边景:闹
比较阅读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唐】王维《归嵩山作》
比较阅读王维诗《归嵩山作》,试分析其与《夜归鹿门歌》 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比较阅读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河水清澈,草木丛生。车马缓缓,从容不迫。途
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嵩山出发时 安详闲适的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菩萨蛮(其二)
2. 下列各句中的“于”与“春水碧于天”中的“于”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 项是 导学号 65994099 ( C ) A.君子于 役,不日不月。 . B.寡人之于 国也,尽心焉耳矣。 . C.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 D.臣诚恐见欺于 王而负赵。 .
不御也 ②保民而王,莫 .
_________ 没有人
必定 断肠 ________ ①还乡须 . 应该 尽欢 ________ (3)须②人生得意须 .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_________ 片刻 .
(二)实词
京兆杜陵 ( 今陕西长安 ) 人,韦应物之四世孙。 1666字长诗《秦妇吟》是他的代
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反映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其他名篇 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 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代表作《菩萨蛮》“人人 尽说江南好”、《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其词集有《浣花词》。
新课标导学
语 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自主赏析 菩萨蛮(其二)
1 2 3 4
学 习 目 标 课 前 预 习 进 入 课 堂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学习目标
1.了解韦庄及其作品。
2.学习美景美人衬衷情的写法。
3.体味作者思乡情怀。
课 前 预 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韦庄 (836 ~ 910) ,唐代及西蜀诗人、词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字端己,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热爱
以及有家难归的愁苦之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D ) A.垆边 人似月 垆边:酒家 .. B.皓腕凝 霜雪 凝:聚集,凝聚 . C.未老莫 还乡 莫:不要 . D.还乡须 断肠 须:一定 .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共19张PPT)
。,。,。,。,
与
幽
自
农
世
居
然
家
无
生
景
生
争
活
色
活
疏
鸥野 下山 阴漠 藜积 何老 清中 夏漠 炊雨 事与 斋习 木水 黍空
通 大
更人 折静 啭田 饷林 相争 露观 黄飞 东烟
意
疑席 葵朝 鹂白 菑火
。罢 。槿 。鹭 。迟
,,,
,
海松阴
蒸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诗人眼中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请简要概 述。这些诗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首先是宁静、闲适和安逸。诗人视野所及, 先是积雨、空林、烟火。“积雨”,连日阴 雨,足见环境的静寂;山林空旷、宁静。
其次是无忧无虑、怡然自乐。农家早炊、送 饭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 面,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秩序井然而富有 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无忧无虑、 怡然自乐的心情。
流露出诗人对宁静、闲适、安逸、无忧无虑 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果说,首 联所写农家 无忧无虑的 劳动生活已 引起诗人的 浓厚兴趣和 欣羡之情,
那么,面对 这黄鹂、白 鹭的自由自 在的飞鸣, 诗人自会更 加陶醉不已。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共19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共19张PPT)
“松下”已“清”,还要“清 斋”(吃素),摘取带露的露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静观木槿朝开 暮落,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可见 诗人厌倦尘世喧嚣,过着避世的幽 居生活。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共19张PPT)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 第6课 春江花月夜
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 1.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
2.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
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刘方平的诗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
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
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一、作者简介张若虚,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背景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
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
张子容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
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
号位座封密号场不考订装号证考准只卷名姓此级班2018-2019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训练卷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据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地点。
2 .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署名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2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访谈贵宾:杨庆祥(议论家、学者、诗人)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观点的?杨庆祥:第一,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批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并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波及到伤痕的问题。
这些作品中包含长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含大批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责备界或许说整个文化界并无对这类偏向做出一个特别正确的判断。
不过从特别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方70 后、 80 后等等——来区分的。
我恰好以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 90后、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对整此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
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构造和感情构造,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
我感觉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既然今日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
伤痕文学有特别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寿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此刻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
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围的文学作品,也会拥有相像的限制或许说遗憾吗?杨庆祥:八十年月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限制,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致使了它变为一个特别短暂的潮流。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mǔ) 渌.(lù)水 宿.(sù)处 剡.(tán)溪
( B)
天台.(tái) 訇.(hōnɡ)然 恍.(huǎnɡ)惊起 倚.(yǐ)石
• 【解析】 A.天台:tāi,C.殷:yǐn,D.剡:shàn。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A.信.(实在)难求 掩.(遮掩)赤城 B.向天横.(遮断) 殷.(震动)岩泉 C.势拔.(超出)五岳 因.(因为)之 D.海.客.(航海的人) 脚著.(穿)
2.一词多义
(一)虚词 (1)因① ②③我 因变.欲 利法乘因者.便之因.,梦时宰吴而割越化天下____顺__依__应___据______趁____着__,__趁__机___
④余因.得遍观群书 __因__此__,__于__是____
(2)或① ②③云 或所.霞 以守为明或.死灭匪,或亲.或可,以睹化为为亡_狼__与也__豺_许__有__,__的___或___人___许倘______若_____ ④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 ___或__者___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 __向__着__,__对__着____
C
• 6.下面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诗人丰富想象力的 一组是 ( )
•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 ②天台四万八千丈 ③我欲因之梦吴 越 ④霓为衣兮风为马 ⑤惟觉时之枕席 ⑥使我不得开 心颜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下列问题:
• 7.作者极写洞天之内晴空万里,日月双悬,仙人如麻,
__将__要__,__就__要____ __希__望__,__想__要____
③上下同欲.者胜 __欲__望__,__愿__望____
(2)列①②列仙.缺之霹人雳兮列._如_通_麻_“__裂____”排____,列____分____裂____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__行__列__,__位__次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含答案
篇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字音认读1.瀛洲(yíng) 2.天姥(mǔ) 3.向天横(hénɡ) 4.剡溪(shàn) 5.渌水(lù) 6.谢公屐(jī) 7.倚石(yǐ) 8.殷岩泉(yǐn) 9.水澹澹(dàn) 10.霹雳(pī lì) 11.訇然(hōnɡ) 12.鸾回车(luán) 13.石扉(fēi) 14.鼓瑟(sè) 15.惊悸(jì)二、词语积累1.越人语天姥语:告诉2.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蔽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4.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5.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响6.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7.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时8.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依据三、佳句诵读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4.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6.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作者(一)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
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
第二年,因参与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获罪,被流放夜郎。
(C)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单元)
2012-2013学年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 2.A 3.C4.B(B 中:符合。
)5.A(A焉:兼词,“于此”。
B而:表修饰;表递进。
C于:介词,在;介词,到。
D之: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6.C(后一句有误,“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原文并未有此含意)7.①有樵夫的歌声从树林里传出来,就拍打石头来唱和,没有谁懂得他的乐趣。
(采分点:“拊”“和”,4分)②我听说井水因甘冽而干涸,李子因苦涩而保存,夫差因沉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兴盛,不也如同这样吗?(采分点:“以”“犹是”,6分)译文: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屋子。
屋子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它,在匡山的顶部。
匡山在处州的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的水从这里流出。
山的四面陡峭的山崖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黑色的石头,外边高而中间低。
山下有白云,山上多北风。
风从北面吹来,大概不能使物甘甜而易于使物味苦,所以植物遭受它,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东西也乐于在这里生长。
于是栀子、黄柏、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杕、葶苈、苦参、钩夭这类野草,地黄、游冬、苦葴、苦芑这类野菜,血槠、橡子、皂斗这类果实,苦竹的笋子,无不成丛分布罗列生长在这里。
野蜂在它们中间筑巢,采花粉酿蜜,味道也是苦的,山中方言叫它黄杜,初吃极为苦涩难咽,久后就越发觉得它甘甜,能治积热,消除烦燥干渴的病症。
那些槚树茶也比一般的茶苦。
山中的流水都是从石缝间冲刷而出,那源头向上翻涌汩汩有声,湍急曲折,流进大山谷。
水中有很多长着花纹的小鱼,形状像吹沙鱼,味道苦而且有一点辣味,吃了它可以醒酒。
此山离人们居处的地方稍微远了些,只有章溢先生乐于游玩,而跟从的人大多认为那样早出晚归很艰难,所以就选择那些低洼的地方,在这里筑室定居。
章溢先生带着几个童仆,清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谷子和豆类,吃那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
闲时就踏着木屐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有时候向下走到清澈的溪水边。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19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检测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悲秋黄公度①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③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②别浦:通大江的小河汊。
③楚人: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悲秋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萧瑟西风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绘了萧瑟落寞的景象,映衬出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
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颈联写山鸟乐晴、井梧知寒,暗含对朝廷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
D.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表现出诗人的气度和抱负。
E.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表现秋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
2.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颜色如花画不成。
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
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词用“如花”写女性的美貌,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公平命运的愤懑和对自我的指责。
C.女子命运拨弄,却对爱人一往悄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对女子形单影只的孤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教案合肥三中查鸣[整体把握]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的单元话题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包括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个部分。
阅读文本包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岳阳楼》、韦庄《菩萨蛮》和包括从王维到纳兰性德等诗人的五首推荐诗词。
单元学习目标:①、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象,品味诗境;②、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意象特点及情景之间的关系,以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境。
③、利用多媒体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可以采取小组形式进行。
教学重点:1、"置身诗境"必须通过诵读来实现。
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将古体诗用韵自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全诗换韵共11次。
随着韵脚的一次次的变化,诗歌的内容层次也一次次变化,从而笔到意随地表达了他的追求和理想。
在朗读时,换韵处可作适当停顿,韵脚要读得响亮,要用心领会诗句的内容,读得节奏鲜明,这样才能充分感受李白诗歌中那份浪漫主义的激情,欣赏虚构出的这个神仙世界的异彩缤绩和诗人不受礼法约束的狂放不羁。
2、"缘景明情"则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文本中诗人述志达情所借助的意象,并且根据连缀的不同方式,借助联想、想象来实现对诗境的品味。
《夜归鹿门歌》作者借山寺的鸣钟、月照的鹿门、岩扉松径等意象和庞公的典故来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
作品篇幅短小,意象典型,基调一致,意境浑成,可以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意象连缀,通过吟诵、联想来品味诗情。
《登岳阳楼》前两联描绘江山的壮阔,颈联却极写漂泊无归之苦。
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个极大的转变。
一般来说尾联就很难安排了,但作者笔锋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这样的胸襟就和"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的意境衬托起来,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象、意境、想象、联想、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把握,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二、学习方法1、从意象入手,品味意境2、借助联想和想象3、炼字传神,一字而境界全出三、学习指导1、为什么要从意象入手?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2、什么是意境?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中国诗歌、绘画、书法、戏曲都讲究意境。
如何能体会意境?置身诗境,联想想象,缘景明情。
试着将意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细心体会,领会文字细微处的精神。
3、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诗不象散文那样直说,以含蓄蕴藉见长,诗有空白,需读者自己去相象和填补,这就必须发挥联想和相象,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和生活感受,沿着文字通道,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从而体会诗句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
(完整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背内容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yū)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y ù),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同“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j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bó)银屏迤(yǐ)逦(lǐ)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教材总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它是根据学生学习完五个必修模块(即诗歌:四个古代诗歌单元22首古代诗词;散文:五个单元18篇)的前提下编制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高中同学阅读古代诗文。
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古代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以说,是将学生在必修阶段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强化与提高。
据此,建议:一、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法上,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重视学生自主吟诵、探究、感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一、研究主题: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具有跳跃性的诗歌,需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去神游冥索,去迎寻作者所暗示的境界、情调。
正如苏联作家别林斯基所说:“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
”的确,想象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能使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讨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自觉学习,让学生身、心一同参与到古诗词的鉴赏来,把诗中的意境转化为自己脑中的具体形象,最终形成一幅分明而有序的直观画面,如耳闻,如目睹,身临其境,从而品味到诗词中作者的感情,达到与之共鸣,并转化成一种精神的力量,获得审美感受。
这不仅使学生把握一首诗的主旨,也能使他们举一反三,培养他们自学古诗的能力。
二、研究重点:如何借助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三、研究难点:借助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的方法四、预设课时:3课时五、设计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第一课教学内容:1、举例明确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2、借助回顾初中及高中必修模块古典诗歌的诗境,感受联想和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鉴赏方法与流程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诗歌意象,想像诗歌意境,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找准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意境。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分析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打开鉴赏古代诗歌的一扇大门;而在本节课,我们将打开另一扇大门:学习另外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二、检查预习概念解读:什么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明确:1、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的享受。
2、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三、教师引导鉴赏实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吟诵感悟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3、想象与联想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首先描述画面。
其次把握意境。
明确: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四、方法总结:吟诵感悟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把握诗情五、自主赏析合作发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三: 1、读知识短文,说说古典诗歌鉴赏中炼字题中,炼的 是什么字?你能举例吗?
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等
2、读下面的诗歌、问题及答案,归纳炼字类题目的提问方式和答题的 思路、模式是什么。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 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单元专题解读
置身诗境
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 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 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 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鉴赏名词辨析
形象:
意象:
指具体可感的
“意”就是诗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2、比较阅读课本P33所录李白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想 一想这两首诗在诗境和风格上有何不同?
①、意境的不同: 李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壮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 欢乐,意境美妙迷人;杜诗也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壮美,但诗境 沉郁悲壮。 ②、风格的不同: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基本采用写实的手法,沉郁顿挫;浪漫主 义诗人李白则采用烘托、夸张等手法,想想奇特,笔法洒脱,豪 放飘逸。
鉴赏示例
读一读: 阅读P25-27全部内容,重点参看赏析部分,看看示例中是如
何抓出诗中意象来置身其中品味诗歌的。
看一看: 观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韵》
专题片“第三集:吴 中四士”中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部分(9 分50秒起),进一步 体会揣摩。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 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 造意境,含蓄无限。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 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 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 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鉴赏名词辨析
形象: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指诗人借以表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达思想情感的具体
【唐】张打油《咏雪》
可感的物象或画面,
它可以是人,也可 简析:
以是花、草、虫、
这首诗写的是下雪后大地一片雪白的
鱼等自然景物。 情景。“江山”、“井”、“黄狗”、
诗歌的形象, “白狗”这些都是形象,而非融注了作者
人来人往的喧嚣; 小贩的叫卖; 讨价还价的争执; 红尘的离愁别恨; ……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 上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世人皆返家 我自归鹿门
探究四:以景结情
宋代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 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 ,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 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 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 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山的恬静澹泊 。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 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 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 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 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 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 多难,不免悲伤感慨。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不事雕琢 ,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和王维并称于诗坛,开盛唐山水田 园诗派之先声。
孟浩然年轻时曾游历四方,与许多侠义之士结交,和庞德公 、皮日休同隐居于襄樊市的鹿门山,而后人称他孟鹿门、鹿门处 士。唐玄宗在位时,他曾赴京寻求仕官之途,但应考进士未成。 据传又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让玄宗不满,失去了 在朝廷任官的机会。
谢客之意。诗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世事——感 【唐】王维《归嵩山作》 情趋向冲淡平和。
比较阅读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都表现出了隐逸 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王诗更显淳朴; 王诗“诗中有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 脱尽尘世烟火。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1、这首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 怎样的自然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①、自然景象: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吴国和楚国的边界;日月星辰都 像是昼夜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②、意境: 这一联逼真的描绘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营造了使人心灵为之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的阔大意境。
简析: 诗中松、山、云三个意象一起构成的
幽深飘渺的意境:老松耸立,大山云遮, 诗人寻访隐者,知道他在山中,却无法找 到。诗中暗示了隐者的超凡脱俗,行踪难 觅,也寄予作者的向往和惆怅;甚而引发 人们思考,生活中很多的东西我们都可望 而不可及。
探究一:研读下面的诗歌、问题及答案,归纳高 考试卷中意象意境类的题目怎样提问,答题的思 路、模式是怎样的。
比较阅读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唐】王维《归嵩山作》
比较阅读王维诗《归嵩山作》,试分析其与《夜归鹿门歌》 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比较阅读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河水清澈,草木丛生。车马缓缓,从容不迫。途
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嵩山出发时 安详闲适的心境。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大多关于山水田园 、隐逸、旅行等内容。
唐代另一著名诗人孟郊是孟浩然的长孙。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诗中所写山中景是什么样的景?江边景又是什么样的景?
山中景:静
悠然的钟声; 朦胧的月光; 烟云缭绕的树木; 开在岩石上的门; 松林间的小路; 远离红尘的隐士……
江边景:闹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 山林是伴,只有一人地自由地生活着。
孟浩然的隐逸情怀
隐逸有它的传统,一般地说是消极出世。 但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做准备外,本身也有积极入世 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式。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 进、于退都有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盾的。这种隐逸,心情 幽雅,充满了幻想和期望…… (参见课后“资料链接”)
(一)提问的方式有哪几种?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答题的思路、模式是什么? 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 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 涵)的思维流程进行。即鉴赏流程: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
包括事物形象、景 主观情感的意象。
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鉴赏名词辨析
意象和意境: 意象或意象的
组合构成意境,意 象是构成意境的手 段或途径。同时, 意象离不开意境, 意象一旦离开全诗 意境,就会失去其 在诗中的独特涵义 而毫无意义。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一去不返。“暮禽”:倦飞知还。诗
人以“流水”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用“暮 禽”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时政的失望厌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字,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
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 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程已尽,闭门谢客。 “闭关”,即关门,含闭门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 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①描 述画面)。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②景物所营造的氛 围特点)。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心境(③作者的感情)。
这类诗歌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答题,第一步先分析诗歌前几联 的内容,可以从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上考虑,答 题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此诗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出了什 么。第二步答表现手法,因为这类诗歌的特殊性——以景结 句,往往可以直接答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比如融情于景,情 含景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等。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可 以先从抒情角度来写,此诗抒情含蓄而委婉;再从这样写的 最终效果来分析,这样写能引起读者联想,达到回味无穷的 效果。
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 为什么?
(二)答题的思路、模式是什么?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