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ppt课件
五、实验结果
处方分析 外观 片重差异 硬度 结论与讨论 思考题
六、思考题
制备阿司匹林片剂时,如何避免阿司匹林的分解? 从处方和工艺的角度说明。
各种片剂的制备方法有什么特点? 片剂的制备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为什么? 片剂强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产生片剂重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干法制粒压片的优缺点是什么?
实验五 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课前准备 水浴 85 ℃ 烘箱 85 ℃
一、实验目的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 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了解片剂的处方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稳定性、
崩解、溶出等)。
二、实验原理
片剂(tablets)系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 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具有剂量准确、质 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片剂的制备方法: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 直接压片法。
1.主药及辅料的处理
制备片剂用的主药及辅料一般要先经粉碎、过筛、 混合操作。
当主药为难溶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 混合均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
2.制湿颗粒
片重差 % 异 每限 平 片 平 度 均 重 均 片 1片 重 00重
【质量检查】
重量差异检查 根据药典规定,0.3g以下片剂的重量差异限
度为±7.5%,0.3g或0.3g以上者为±5%,超出重 量差异限度的片剂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 过限度的1倍。
【质量检查】
硬度检查
将药片水平固定在微调夹头与顶头之间,转动 手柄,待药片破碎,仪器发出蜂鸣声,读取硬度指 示读数表中的读数,共测定3~6片,取其平均值。
复方阿斯匹林片制备
m0.4015 V23.70 m0.3999 V24.00 m0.4008 V21.60
108.50% 110.31% 99.06%
阿斯匹林制备工艺
• 一 仪器 烧杯 尼龙筛 • 二 药品 乙酰水杨酸 非那西丁 咖啡因 淀粉 滑石粉 • 三 设备 万用电炉 水浴锅 搪瓷方盘 电热恒温干燥箱 单冲压片机 水分快速测定仪 托盘 天平 ( 一 ) 处方 乙酰水杨酸 11.34克 非那西丁 8.1 克 咖啡因 1.25 克 淀粉 3.3 克 17%淀粉浆 4.4 克 滑石粉 2 克 共制50片
复方APC中乙酰水杨酸含量测定
•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备用 • 精密称取上述细粉适量(约相当于乙酰水杨酸0.4g),置于分液 漏斗中,加水15ml摇匀,用氯仿振摇提取4次(20.10.10与10ml), 氯仿液用同一份水10ml洗涤,合并氯仿液,置于水浴锅上蒸干, 残渣照乙酰水杨酸项下的方法测定,即得(每1ml的n/10氢氧化钠 液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 含量的计算:消耗氢氧化钠的V=18.70ml 显粉红色 含量/片 =V * T * F * W(平均)/ S = 18.7 *(0.1020/0.1000)* 18.02 * 0.2986 * 0.001/0.9810 =0.1046mg含量/片
片剂的制备过程
• 2 制法:取非那西丁,咖啡因与2/3量的淀粉混匀 加淀粉浆制成均匀的软材,挤压过14目尼龙筛。湿粒 置70摄氏度烘箱中干燥,测定含水量,干粒过14目筛 整粒。将此颗粒与乙酰水杨酸结晶混匀,加剩余的1/3 量淀粉浆和滑石粉后,充分混匀,压片。 • 五 淀粉浆的制备 • 冲浆法:淀粉混悬于少量(1—1.5倍)水中,然后 根据浓度要求冲入一定量的沸水,不断搅拌成糊状。
阿司匹林实验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Ⅰ 阿司匹林的合成【目的】1.熟悉酚羟基酰化反应的原理,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2.掌握抽滤装置的安装和操作,并学会利用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
【原理】【仪器和药品】仪器:电磁搅拌器,温度计,搅拌子,三口烧瓶,单口圆底烧瓶,锥形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酒精灯,石棉网,橡皮管,电子天平,胶头滴管,铁架台,量筒,玻璃棒,移液管,烧杯,布氏漏斗,真空泵,滤纸,吸虑瓶,烘箱,熔点仪,T 形连接管等。
药品:水杨酸,乙酸酐,98%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盐酸,乙醚,石油醚,蒸馏水,冰块,1%FeCl3等。
【内容】因最终制备阿司匹林片剂时所需阿司匹林原料量过大,难以一次性合成,故整个合成过程分两批进行(如下),操作步骤相同。
1.新蒸乙酸酐:量取乙酸酐60mL 放入100mL 的圆底烧瓶中进行普通蒸馏,收取 137—140℃的馏分备用。
COOHOHCOOHO (CH 3CO)2OH+CH 3OCH 3COOH+C+浓硫酸水杨酸乙酸酐乙酰水杨酸80-85℃2.加料:在250mL 三口瓶中加入34.4g(0.249mol)水杨酸、48mL (0.508mol)新蒸乙酸酐和56滴浓硫酸(约2.8ml )。
3.酰化反应:振摇三口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如不溶解则需补加乙酸酐和浓硫酸)。
安装回流装置,在磁力搅拌器中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反应20min 后用1%FeCl3检查,当反应液不再呈现紫色时停止反应。
反应液稍冷却(50℃以下)后均分成几份倒入各烧杯中,先用100ml 冰水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后,即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若不结晶,可用玻璃棒摩擦瓶壁)。
然后再加入400mL 冰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结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3次,抽干后将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得粗产品,称量。
4.重结晶:将粗产品转移至500mL 烧杯中,搅拌下加入400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抽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弃去滤渣)并倒入预先盛有将80mL 浓盐酸和160mL 水配成的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使溶液PH 呈弱酸性,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2013)
其制备要点:
1. 原料药与辅料应混合均匀。
2. 凡具有挥发性或遇热分解的药物,在制片过 程中应避 免受热损失。 3. 凡具有不适的臭和味、刺激性、易潮解或遇 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糖衣或薄 膜衣。如:包肠溶衣。
片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湿法)
润湿剂 黏合剂 主药 辅料 粉 碎 过 筛 制软材 混 合 制 粒 干 燥 整 粒
六、结果与讨论
片剂质量检查
片剂
阿司匹林片
外观
重量差异
硬度
崩解时限
六、结果与讨论
1.外观:
2.重量差异检查:
3.崩解时限检查:
压片力对片剂硬度和崩解性能的影响(实验室制)
实验难点及解决方案
1. 原辅料混合不均匀。 “等量递加法”,确保物料混合均匀。 2. 黏合剂过多或过少。 严格控制淀粉浆的用量,以“握之成团,轻 压即散”为标准。 3. 压片中松片、裂片。 细粉过多;颗粒过分干燥;润滑剂或黏合剂 不合适。
制法:
1.
15%淀粉浆的制备:
20ml水 3.0g淀粉
搅拌分散
0.2g枸橼酸
加热糊化
15%淀粉浆
2. 制粒:
20.0g阿司匹林 研细 细粉
混合 均匀
混பைடு நூலகம்物
软材
过80目筛
6g淀粉
适量
15%淀粉浆 50℃ 干燥60min
压片
滑石粉
混匀
16目与80目 筛整粒
16目筛制粒
单冲压片机
上冲调节压力
片重调节器调节厚度 注意:压力与片重
只能微调!!
五、片剂质量因素考察
1.片重差异: 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求得平均片重,再 分别称定各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 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 片超出限度的1倍。 《中国药典》规定的重量差异限度 片剂的平均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
实验内容 片剂的制备
实验内容片剂的制备(一)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片剂的制备【处方】阿司匹林20g淀粉2g枸橼酸适量10%淀粉浆适量滑石粉适量制成片剂40片【制备】湿法制粒压片法(1)黏合剂(10%淀粉浆)的制备:将0.2g枸橼酸(或酒石酸)溶于20ml蒸馏水中,再加入淀粉约2g分散均匀,加热糊化(80~85℃)即得,糊化法有冲浆法和煮浆法。
(2)湿颗粒的制备:取处方量的乙酰水杨酸与淀粉混合均匀,加适量10%淀粉浆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将湿颗粒于40~60℃干燥,过16目筛制粒,称干颗粒重量,加入颗粒量的3%滑石粉混匀。
(3)压片:将上述乙酰水杨酸颗粒分别在高、低两个不同压力下压片。
(二)复方碳酸氢钠片的制备【处方】碳酸氢钠20g淀粉2g10%淀粉浆适量硬脂酸镁适量(0.6%,3%)共制片剂40片【制法】(1)取处方量的碳酸氢钠与淀粉,通过80目筛,混匀,加入10%淀粉浆适量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湿粒于500C以下烘干,干粒通过16目筛整粒,(2)将制备的干颗粒平均分成两份,称重,分别加入0.6%和3%硬脂酸镁混匀。
(3)将上述两种物料在相同的压力下压片。
【附注】(1)本品用10%淀粉浆作粘合剂,用量约50g,也可用12%淀粉浆。
淀粉浆制法:a.煮浆法:取淀粉缓慢加入全量的水,不断搅匀,避免结块,加热并不断搅拌至沸,放冷即得。
b.冲浆法:取淀粉加少量冷水,搅匀,然后冲入一定量的沸水,不断搅拌,至成半透明糊状。
此法适宜小量制备。
(2)湿粒干燥温度不宜过高,因其在潮湿情况下受高温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使颗粒表面带黄色。
2NaHCO3→Na2CO3+H2O+CO2。
为了使颗粒快速干燥,故调制软材时,粘合剂用量不宜过多,调制不宜太湿,烘箱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使完全干燥。
(3)本品颗粒,整粒也有用比制湿颗粒略小的筛网。
实验11 单冲压片机的装卸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压片机的基本结构。
2.初步学会压片剂的装卸和使用。
阿司匹林生产工艺流程
阿司匹林生产工艺流程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小板聚集。
下面将详细介绍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1.苯酚(Phenol):苯酚是阿司匹林的原料之一,可以通过苯的氢氧化反应制得。
2.乙酸(Acetic acid):乙酸也是阿司匹林的原料之一,可以通过发酵或化学合成得到。
酯化反应1.加入适量的苯酚和乙酸到反应釜中,控制温度在60-70摄氏度,加入催化剂(通常为硫酸)进行酯化反应。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
3.过滤固体残渣,得到乙酸苯酯。
硝化反应1.将乙酸苯酯溶解在浓硫酸中,控制温度在0-5摄氏度。
2.缓慢滴加浓硝酸,同时保持温度不超过5摄氏度。
3.反应结束后,加入冷水进行中和,并过滤得到硝化产物。
水解反应1.将硝化产物溶解在稀碱溶液中,控制温度在20-30摄氏度。
2.缓慢滴加稀酸至中和终点,同时保持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
3.过滤固体产物,并用冷水洗涤。
结晶和干燥1.将水解产物溶解在适量的热水中,加热至溶解。
2.缓慢冷却溶液,使其结晶沉淀。
3.过滤结晶产物,并用冷水洗涤。
4.将湿滤饼放入干燥器中,通过适当的加热和通风干燥至一定含水量。
粉碎和包装1.将干燥的阿司匹林片剂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2.对粉碎后的产品进行筛分,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大小。
3.将粉碎和筛分后的产品装入药品包装袋中,进行密封和标识。
质量控制1.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确保操作符合规定的工艺参数。
2.对原料、中间产物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纯度、含量、颗粒大小等指标。
3.根据质量检验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以上就是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流程。
通过原料准备、酯化反应、硝化反应、水解反应、结晶和干燥、粉碎和包装等步骤,最终得到阿司匹林成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和溶剂,并进行质量控制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阿司匹林泡腾片的处方设计与制备小组分工:单宇--------- ------ 文献查找,处方设计李岳麒------- ------ 文献查找,处方设计汪文超------------- 资料整理,PPT 制作康莹莹------- ------ 资料整理,PPT 制作立体依据1. 片剂的研究进展1.1 片剂的发展概述片剂是在顽疾使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创用于十九世纪40 年代,到十九世纪末随着压片技术的不断改进,片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十几年来,片剂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如沸腾制粒,全粉末直接压片,半薄膜包衣,新辅料,新工艺及生产联动化等。
中药片剂的研究和生产仅在50 年代才开始,随着中药化学、药理、制剂与临床等几方面的综合研究,中药片剂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工艺技术日益改进,片剂的质量逐渐提高。
中药片剂在类型上除一般的压制片、糖衣片外,还有微囊片、口含片、外用片剂泡腾片。
现代的片剂与早期的片剂已有很大区别,已成为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在世界各国的制剂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目前片剂已成为品种多、产量大、用途广、使用和贮运方便、质量稳定的剂型之一。
片剂在中国一级其他许多国家的药典所收载的制剂中,均占1/3 以上,可见其应用之广。
1.2 临床应用概况(1)口服片剂:只有裂横片和分散片可分开使用,其他片剂均不适合直分劈服用,尤其是包衣片,控释片。
(2)口腔用片剂:①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缓慢融化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②舌下片系指置于设下能迅速融化,药物经舌下粘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③口腔贴片系指黏贴于口腔,经粘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④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
⑤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
⑥可溶片系指临床上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剂。
⑦泡腾片系指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成泡腾状的片剂。
⑧缓释片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的非恒速的释放药物的片剂。
阿司匹林片的制备
阿司匹林片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通过阿司匹林片的制备,熟悉片剂制备的基本工艺过程。
2.了解压片机的基本结构、使用和保养。
3.了解片剂薄膜衣的目的及优点。
4.熟悉薄膜衣料的组成。
5.掌握薄膜包衣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1.颗粒形成的原理粉末间通过黏附和内聚作用而成颗粒。
湿法制粒而成的干燥颗粒由固体桥使粉体连接成颗粒状。
干法制备的颗粒主要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和静电引力使粉体连接而成。
2.片剂压缩成型的原理借助压力把颗粒或细粉间距离缩小至产生足够的内聚力而紧密结合的过程。
3.滚转包衣的原理使物料作滚转运动,包衣材料一层层均匀黏附于片剂的表面。
三、实验步骤1.阿司匹林片的制备处方:乙酰水杨酸30g 淀粉3g 酒石酸0.2g 滑石粉1.5g 10%淀粉浆适量将0.2g酒石酸溶于蒸馏水供制10%淀粉浆。
取乙酰水杨酸细粉和淀粉混合,加适量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于40~60℃干燥后,再经16目筛整粒,将此颗粒和滑石粉混匀后压片。
2.阿司匹林片的包衣(1)配制包衣溶液5%Ⅱ号丙烯酸树脂乙醇溶液 200ml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2ml 蓖麻油6ml 吐温80 2 ml 二甲基硅油 2ml 柠檬黄适量二氧化钛(120目) 6g滑石粉(120目)(2)制法将实验制得的阿司匹林片置包衣锅内,开动电机使包衣锅旋转,通过包衣锅电热丝加热或电热风加热使片子维持温度约40~50℃。
将配置好的包衣溶液用喷枪连续喷雾于转动的片子表面,开始时喷速可快些,使片面尽量形成一层薄膜,避免片面磨损。
随时根据片子表面干湿情况,调控片子温度和喷雾速度,控制包衣溶液的喷雾速度和溶媒挥发速度相平衡,即以片面不太干也不太潮湿为度。
一旦发现片子较湿,即停止喷雾以防粘连,待片子干燥后再继续喷雾,直至包衣达到规定要求为止。
包好的薄膜衣片,置30~40℃干燥过夜。
四、.思考题1.片剂的制备有哪些方法?2.分析处方中各种辅料的作用?3.制备软材时,加入粘合剂的量应如何控制?4.压片时若出现粘冲、片重差异过大、崩解不合要求、顶裂等,其原因可能会是什么?应怎样解决?5.片剂包衣有什么意义?6.为什么有些药物的片剂(或胶囊剂)需测定溶出度?7.求出的溶解速率参数有何意义?。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广泛应用于退热、镇痛和抗炎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阿司匹林的过程,了解其制备原理及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是通过乙酸与水合肼反应生成乙酸肼,再与水合肼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乙酸肼与水合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OOH + NH2CONH2 → CH3COONHCONH2 + H2O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三角瓶、漏斗、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等。
2. 将乙酸肼和水合肼按一定比例加入烧杯中。
3. 在三角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4. 将烧杯放置在热水槽中,控制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5. 开启磁力搅拌器,使反应物均匀混合,并保持温度稳定。
6. 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烧杯取出,冷却至室温。
7. 将反应产物加入适量的酸性水中,使其分解。
8. 用酸性溶液中和反应液中的碱性物质,使其沉淀。
9. 将沉淀物用水洗涤,过滤并干燥。
10. 将干燥的产物加入适量的填料中,制备成片剂。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阿司匹林的过程中,乙酸肼与水合肼的反应是关键步骤。
催化剂的添加可以加速反应速度,提高产物的收率。
此外,温度的控制也对反应结果有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反应的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产物分解或挥发。
其次,反应液中的酸性物质需要适量加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产物的纯度。
最后,制备片剂时需要注意填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以保证片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合成阿司匹林的过程,验证了制备阿司匹林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高效地合成阿司匹林。
同时,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操作上的注意事项,这些都对进一步提高阿司匹林的制备效率和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方法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方法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准备阿司匹林的药物原料,包括阿司匹林、辅料以及溶剂。
2. 预处理:将原料进行预处理,如研磨、筛选、干燥等。
这些操作可以提高原料的流动性和均匀混合性。
3. 配料混合:按照配方要求,将阿司匹林与辅料进行混合。
混合通常采用干混法,即将原料放入混合机中进行搅拌和翻转,以确保药物分布均匀。
4. 制粒和造型:将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即将粉状物料压制成颗粒状,或者采用颗粒法,将混合物制成颗粒粒径适当的颗粒。
然后,使用造型机将颗粒进行造型,将其制成所需的片剂形状。
5. 包衣: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药物片剂的包衣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掩masking 难闻的味道或口感,或者使药物可以进行延时释放。
6. 包装:将制备好的阿司匹林片剂进行包装,通常使用泡罩膜、铝塑复合膜等进行包装,以保护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的制备方法,具体的步骤和工艺可能会因生产厂家和药物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实际的制剂工艺应当根据具体药物的特性和药物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制定。
阿司匹林的制备工艺
阿司匹林制备工艺一、提取首先,从柳树皮中提取水杨酸。
将柳树皮切成小块,然后浸泡在水中,经过搅拌和过滤,得到含有水杨酸的溶液。
二、药片变粉末将阿司匹林药片研磨成粉末状。
这些药片通常是已经制作好的,里面含有阿司匹林成分。
将药片研磨后,可以得到阿司匹林的粉末。
三、粉末包裹将阿司匹林的粉末包裹在淀粉或其他适合的载体上。
这一步是为了增加粉末的体积,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同时,包裹还可以保护阿司匹林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四、低温保存将包裹好的粉末保存在低温下。
低温可以保持阿司匹林的稳定性,避免其分解或变质。
五、消毒处理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使用的原料和设备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污染。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高温灭菌等。
六、加热处理在特定的温度下,对阿司匹林粉末进行加热处理。
这样可以破坏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其纯度。
同时,加热还可以增加阿司匹林的溶解度,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七、混合将加热处理后的粉末与其他辅料混合。
这些辅料包括赋形剂、崩解剂等,可以增加阿司匹林的药效和稳定性。
八、过滤处理将混合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溶物。
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九、干燥处理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最终的阿司匹林制剂。
干燥可以去除多余的水分,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
十、胶囊制剂将干燥后的阿司匹林制剂装入胶囊中。
胶囊可以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方便患者服用。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规格和材质的胶囊。
药剂学-1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乙酰水杨酸片剂的制备熟悉制备片剂的基本工艺过程。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3.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和保养。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一)基本概念片剂系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后经制粒或不经制粒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性片状制剂。
药物制成片剂有如下特点:①质量稳定;剂量准确;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产量大;②原料与辅料混合较均匀;③凡具有不适气味、刺激性、易潮解、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薄膜衣或糖衣;对遇胃液被破坏或需在肠内释放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肠溶衣;为减少毒副作用、延续药物的作用或使药物定位释放,可通过适宜技术制成控释片或缓释片。
片剂的辅料主要有这样几种:⑴填充剂(稀释剂):用以增加片剂的重量、体积,有利于成型和分剂量的辅料。
如,淀粉、可压性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等。
⑵润湿剂:可使物料润湿从而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以利于制成颗粒的液体。
如,水、乙醇等。
⑶粘合剂: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集粘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如,羟丙甲纤维素(HPMC)、聚维酮(PVP)、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淀粉浆等。
⑷崩解剂:能促使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的辅料。
如,淀粉及其衍生物、交联聚维酮、羧甲基淀粉钠(CMS-Na)等。
⑸润滑剂:使顺利加料和出片,并减少粘冲及降低颗粒与颗粒、药片与模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使片面光滑美观。
如,硬脂酸镁、滑石粉、聚乙二醇、微粉硅胶等。
(二)实验原理片剂的制法分为直接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湿法制粒压片。
除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之外,多数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
湿法制粒压片的步骤如下:先将药物和各种辅料粉碎、过筛;将药物与润湿剂、填充剂、崩解剂(内加法)等混合均匀并加入粘合剂制软材,制得的软材需符合“握之成团,捏之即散”的标准;将软材过(16目)筛,制得湿颗粒;40℃左右烘干后再过(16目)筛整粒得干燥颗粒;加入润滑剂、崩解剂(外加法)及其他挥发性成分,混合均匀后经压片机压片即得。
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流程
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流程
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物,具有退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它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原料准备: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是水杨酸和乙酰化剂。
首先,水杨酸通过对水杨树皮的提取或合成得到。
然后,乙酸酐作为乙酰化剂经过脱水检测处理。
2. 反应制得酯化物:将水杨酸和乙酸酐放入反应釜中进行酯化反应。
在酯化反应中,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
3. 水杨酸乙酯的水解:将乙酰水杨酸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水解反应。
在水解反应中,乙酰水杨酸分解为阿司匹林和乙酸。
4. 结晶与干燥:将水解得到的阿司匹林溶液进行过滤、结晶和干燥处理,得到阿司匹林结晶体。
5. 细粉制备:将阿司匹林结晶体进行粉碎研磨,得到所需的药品细粉。
6. 包装与质检:将细粉按照一定的重量和规格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验。
以上是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生产工厂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药剂学实验:实验八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二、实验原理
单冲压片机主要构造:
压力调节器连在上冲杆上,用以调节上冲下降的深度,下降 越深,上、下冲间距越近,压力越大,反之则小。
片重调节器连在下冲杆上,用以调节下冲下降的深度,下降 越深,从而调节模孔容积而控制片重。
推片调节器连在下冲,用以调节下冲推片时抬起的高度,使 恰好与模圈的上缘相平,由饲料器推开。
人工胃液中2hr不得有 裂缝、崩解或软化等, 人工肠液中60分钟全部 溶或崩解并通过筛网
11
四、思考题
片剂质量评价中,分析考察重量差异、硬度 和崩解时限的目的。
12
6
三、实验内容
湿法制粒压片法
将已制备的阿司匹林颗粒加入适量润滑剂滑石粉混合均匀
,压片。
【处方】
阿司匹林 60.0g
淀粉
12.0g
枸橼酸
适量
10%淀粉浆
适量
滑石粉
适量
制成100片
7
三、实验内容
阿司匹林片剂质量评价
外观 硬度和抗张强度(预习P102) 重量差异 脆碎度 崩解时限(预习P103) 溶出度(预习P103)
3
二、实验原理
湿法制粒压片法工艺流程图:
粘合剂
主药 粉
过
混
辅料
碎
筛
合
造干 整 粒燥 粒
优点:外观美观、流动性好、 压
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形性好
片
等特点。
润滑剂 混 合
崩解剂
4
二、实验原理
单冲压片机主要构造: ①加料器—加料斗、饲料器; ②压缩部件—上、下冲和模圈; ③各种调节器—压力调节器、
片重调节器、推片调节器。
实验八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阿司匹林的制备
阿司匹林的制备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可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热和减轻炎症等,是家庭常备药品之一。
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进行多个步骤的反应。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阿司匹林的制备。
1. 氢氧化钠催化水解水杨酸苯酯首先,需要将水杨酸苯酯与氢氧化钠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在50~60℃下进行水解反应。
反应中,氢氧化钠扮演着催化剂的作用,将酯基水解成为酚羟基。
反应产生的钠盐可以用稀盐酸中和。
反应方程式为:C7H6O3C6H5OCOCH3+NaOH→C7H6O3OH+NaOC6H5OCH32. 醋酸酐酯化将乙酸酐和水杨酸混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以60~7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反应中,硫酸作为酸催化剂,酸化后的水杨酸与乙酸酐进行酯化反应。
反应产生的无水醋酸酯可以用冷水洗涤,得到纯净的醋酸水杨酸酯。
反应方程式为:C7H6O3OH+CH3COO(CH3)→C9H8O4+CH3COOH3. 羧基化反应在醋酸水杨酸酯中加入氢氧化钠,调整pH 值,使其达到8~9。
然后,再加入氯化亚铁,出现深红色的络合物。
最后,以冰冷的浓硫酸的缓慢滴加破坏配合物和羧基化。
反应的产物即为阿司匹林。
反应方程式为:CH3CO OC6H4OH + NaOH → CH3COO- C6H4OH + Na+ + H2OCH3COO- C6H4OH + FeCl3 → Fe(OOC6H4)3 + CH3COOHFe(OOC6H4)3 + 3H2SO4 → C9H8O4 + 3FeSO4 +3H2O + 3CO2以上的步骤就是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中,要求一定的精度和注意安全。
反应的pH值和温度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发生。
同时,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佩戴防护设备,避免化学物品的接触造成伤害。
总之,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虽然相对复杂,但是通过多个步骤的反应,最终可以获得纯净的阿司匹林化合物。
这样的制备方法,为阿司匹林的合成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指导,同时也为药物分子的合成研究提供了一些借鉴。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与均值差 -0.0120 -0.0163 -0.0052 0.0039 -0.0130 0.0064 -0.0044 0.0053 0.0070 0.0114 -0.0097 0.0050 -0.0023 -0.0031 0.0061 -0.0003 -0.0023 0.0044 0.0058 -0.0087
2. 试分析乙酰水杨酸片处方中各辅料成分的作用?
乙酰水杨酸 4g 为主药
淀粉 4+1g
稀释剂和崩解剂
淀粉糊
粘合剂
滑石粉 1g
润滑剂和助流剂
3. 为何会出现重量差异,如何减小? 原因:颗粒大小、密度不均匀,颗粒的流动性颗粒的流动性差,压片机的结构及冲 模质量的影响等。 减小方法:软材捏合力量和时间要适当,制粒时应尽量保持颗粒均匀,使用适量的 润滑剂、流动剂,压片时使用高质量的压片机。
实验数据:
1. 片重检查; 20 片片重= 9.4160g 单片平均片重= 0.4708g
20 片分别片重(如下表);
药片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重量/g 0.4588 0.4545 0.4656 0.4747 0.4578 0.4772 0.4664 0.4761 0.4778 0.4822 0.4611 0.4758 0.4685 0.4677 0.4769 0.4705 0.4685 0.4752 0.4766 0.4621
2. 脆碎度检查; 检查前总片重 m1=6.800g 检查后总片重 m2=6.746g [(m2-m1)/m1]×100%=0.79% <1%
故脆碎度检查合格
注意事项:
1. 主药和辅料首先必须符合规格要求,主药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和辅料混匀及 溶出度符合要求。
实验7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学生用)
实验7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学生用)实验7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学生用)实验七阿司匹林片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湿法制粒和压片的基本工艺。
2.了解普通片剂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3.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二部分组成。
辅料是指片剂中除主药外一切物质的总称,亦称赋形剂,为非治疗性物质。
加入辅料的目的是使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有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疗效。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无生理活性,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
但是,实际上完全惰性的辅料很少,辅料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有时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辅料的选择。
片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等。
片剂的制备一般包括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
根据颗粒制备方法的不同,前者可分为湿法制粒压片法和干法制粒压片法,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法更为常用。
湿制粒压片适用于湿热稳定的药物。
一般工艺流程如下:药物+辅料湿粒干燥粉碎、过筛混合润湿剂、粘合剂内加崩解剂制软材压片包衣制湿颗粒包装润滑剂、外加崩解剂混合整粒挥发性成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处方(100片量,0.3g~0.45g/片)处方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用量30g2g0.3g适量1g1.5g淀粉枸橼酸10%淀粉浆淀粉滑石粉作用药物填充剂、内加崩解剂,促使颗粒内部崩解稳定剂粘合剂外加崩解剂,用以使颗粒之间分离润滑剂2.手术①将乙酰水杨酸和淀粉过80目筛;② 10%淀粉浆的制备:将0.3g柠檬酸溶解于20ml蒸馏水中,加入2G淀粉使其均匀分散,加热至80℃左右糊化,冷却至温热后使用。
③称取30g乙酰水杨酸的细粉于乳钵中,等量分次加入2g淀粉进行研磨,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淀粉浆制软材(少量多次加入);注意:切忌将20ml淀粉浆一次全部加入。
阿司匹林片剂制备
制备要点
1. 原料药与辅料应混合均匀。
2. 凡具有挥发性或遇热分解的药物,在制 片过程中应避 免受热损失。
3. 凡具有不适的臭和味、刺激性、易潮解 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 糖衣或薄膜衣。如:包肠溶衣。
神秘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为较温和的 解热镇痛药。 白色针状或片状晶体,能溶解于温水之中, 口服后在肠内开始分解为水杨酸、有退热 止痛作用。 通常由水杨酸和醋酐在浓硫酸催化下酰化 制取乙酰水杨酸。
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 再整粒或重新制粒 加干粘合剂 加吸收剂或糖粉 喷入适量乙醇 调节压力、车速 换冲模
松片
松片—指片的硬度不够,受振动易松散成粉末的现 象。 原因: 解决办法: 粘合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 调粘合剂、加量
颗粒水分不当
含纤维性成分、油性成分较多 冲头长短不齐
控制水分
粉碎细度、吸收油 换冲头
片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湿法)
润湿剂 黏合剂 主药 辅料 粉 碎 过 筛 制软材 混 合 制 粒 干 燥 整 粒
润滑剂
包 装 包 衣 压 片 混 合
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普通天平、研钵、药筛、红外线干 燥仪。 材料:阿司匹林片、淀粉、滑石粉、枸橼 酸。
操作步骤
1、各小组制备浓度不同的淀粉浆5%、10%、 15%同时称取 所需的原辅料。 2、研磨阿司匹林过80目筛并与淀粉过筛混合, 混合均匀。 3、对混合好的材料加入淀粉浆制软材,然后将醒 好的软材过16目筛制粒。 4、将颗粒放入烘箱中干燥30分钟。 5、将干燥后的颗粒过16目筛进行整粒。 6、加入滑石粉混合均匀后,用单冲压片机进行压 片。
压力不够或车速过快
增压力、减车速
粘冲原因及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片,为何不用硬脂酸镁为润 滑剂,其原理是什么? 2.一般片剂的崩解时限为多少? 3.片剂的崩解时限合格,是-否还需要测定其溶 出度?
其制备要点:
1. 原料药与辅料应混合均匀。
2. 凡具有挥发性或遇热分解的药物,在制片过 程中应避 免受热损失。 3. 凡具有不适的臭和味、刺激性、易潮解或遇 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糖衣或薄 膜衣。如:包肠溶衣。
片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湿法)
润湿剂 黏合剂 主药 辅料 粉 碎 过 筛 制软材 混 合 制 粒 干 燥 整 粒
0.30g以下
0.30g或0.30g以上
±7.5%
±5%
2. 硬度: (1)指压法: 取一药片置于中指、食指间,以拇指用适 当压力压片,不应立即碎裂为两半以上的碎块。 (2)自然坠落法: 药片10片,以1米高处坠于2cm厚的松木板上, 碎片不超过3片合格。 (3)仪器测定法。
3.崩解时限的检查
吊篮法:
智能崩解仪
(1)药片6片,分别置于崩解仪的6个玻璃管中。 (2)开动仪器,吊篮浸入37±1.0℃模拟胃液(9ml盐酸稀 释至1000ml)中。 (3)从片剂置于玻璃管时开始计时,至片剂全部或崩解成 碎片并全部通过玻璃管底部的筛网为止,该时间即为 片剂的崩解时间。 注: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片6片,普通片剂各片均应在15 分钟内完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 均应符合规定。
六、结果与讨论
片剂质量检查
片剂
阿司匹林片
外观
重量差异
硬度
崩解时限
实验难点及解决方案
1. 原辅料混合不均匀。 “等量递加法”,确保物料混合均匀。 2. 黏合剂过多或过少。 严格控制淀粉浆的用量,以“握之成团,轻 压即散”为标准。 3. 压片中松片、裂片。 细粉过多;颗粒过分干燥;润滑剂或黏合剂 不合适。
制法:
1. 15%淀粉浆的制备:
0.15g酒石酸 100mL水
搅拌分散 加热
糊化
10%淀粉浆
2. 制粒:
15g阿司匹林
研细 过100 目筛
细粉
混合 均匀
混合物
适量 10% 淀粉浆
软材
1.5g淀粉压片来自滑石粉 混匀16目筛 整粒
干燥50min
16目筛制粒
五、片剂质量因素考察
1.片重差异: 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求得平均片重,再 分别称定各片的重量。 片剂重量差异限度 片剂的平均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
实验五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制备片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3.学会分析片剂中处方的组成和各种辅料 在压片过程中的应用。
4.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和保养。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片剂: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 技术压制而成的片状固体制剂,主要供口服。 片剂的辅料: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 润滑剂。 制备方法:粉末直接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湿法制 粒压片。(除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之外,多数药 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
润滑剂
包 装 包 衣 压 片 混 合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普通天平、研钵、药筛、红外线干燥 仪。 材料:阿司匹林片、淀粉、滑石粉、酒石酸。
四、实验内容
阿司匹林片(100片用量)
处 方 阿司匹林(结晶) 15g 淀 粉 1.5g 15%淀粉浆 q.s 酒石酸 0.15g 滑石粉 1.0g 处方分析 主药 填充剂 黏合剂 稳定剂 金属离子螯合剂 ? 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