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 饱和溶液、溶解度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而饱和溶液是指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已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溶解度是衡量溶剂对溶质溶解能力的指标。
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越大,说明溶剂具有更强的溶解能力。
而饱和溶液则反映了溶剂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溶解的最大量溶质。
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溶剂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溶解度的值也就确定下来了。
其次,温度对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能够增加溶剂分子的动能,使其具有更大的分子间间隔,从而有利于溶质分子插入其中。
因此,高温下溶质的溶解度较高,更容易形成饱和溶液。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此外,溶解度还受到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吸引力越大,溶解度也就越大。
例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大,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较大。
此外,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浓度也会影响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形成。
一般来说,当溶剂中溶质的浓度接近其溶解度时,饱和溶液会形成。
然而,如果溶质的浓度远低于其溶解度,那么饱和溶液的形成速度会很慢,甚至无法形成饱和溶液。
综上所述,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是紧密相关的。
溶解度是溶剂对溶质溶解能力的指标,而饱和溶液则表示溶剂已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溶解度受到温度、相互作用力和溶质浓度的影响。
对溶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溶解过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考点饱和溶液溶解度
考点11 饱和溶液、溶解度知识点25. 饱和溶液、溶解度1. 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固体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如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表示NaCl在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
(2)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应注意四个因素:①温度:一定温度下②溶剂的量:100克溶剂中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克2. 溶解度曲线(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如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意义:①可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或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
③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3. 气体溶解度定义(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称为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如0℃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是1,表示二氧化碳在压强为101kPa和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②随着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1.(2012年江苏盐城,13题,2分)右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t2℃时,将5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克2. (2012年四川广安,18题,2分)右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C.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甲、乙两种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丙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均为40%3.(2012年湖北黄冈,12题,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lOO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 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4.(2012年四川德阳,14题,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1℃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t2℃时,甲或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W:100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到t1℃时,乙先析出晶体5.(2012年广东,9题,2分)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D.40℃时,50g水中加入5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6.(2012年甘肃兰州,15题、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减小C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 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7.(2012年江苏扬州,18题,2分)右图是NaCl、MgSO4、KCl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6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KCl溶液B 将80℃不饱和的MgSO4降温至40℃,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C 40℃时MgSO4溶解度比NaCl小D 将80℃含有少量NaCl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得到KCl晶体8.(2012年湖南株洲,19题,2错误的是 A .t 1oC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将t 1o C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o C ,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C .温度小于t 1o C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D .将t 2o C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o C ,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9.(2012年贵州铜仁,9题,2分) t ℃,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是 A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C .G 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 .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 <w=z10.(2012年四川眉山,12题,2分)某同学用25℃的水溶解一定量的NaCl ,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NaCl 晶体没有溶解。
2014镇江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镇江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考点18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认识几种化学反应1.(2014年江苏镇江,1题)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面包发酵B酒精挥发C海水晒盐D甘蔗榨汁【答案】A【解析】面包发酵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而酒精挥发、海水晒盐、甘蔗榨汁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3 水的组成(包括纯净物、混合物、单质、混合物)2.(2014年江苏镇江,2题)下列属于混合的是()A.葡萄糖B金刚石C冰红茶D苛性钠【答案】C【解析】葡萄糖、金刚石、苛性钠都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冰红茶由水和茶、糖等组成,属于混合物。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3.(2014年江苏镇江,3题)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天然气燃烧B干电池放电C电动车充电D风力发电【答案】B【解析】天然气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干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动车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风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28 有机合成材料4.(2014年江苏镇江,4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焚烧秸秆,增加肥力B禁用农药,保护水源C.回收塑料,再生减污D深埋电池,消除污染【答案】C【解析】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A错;农药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保证,不能禁用,B错误;回收废旧塑料,不仅可节约资源还可减少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C正确;深埋电池会造成地下水体污染,D错误。
考点3 水的组成(包括纯净物、混合物、单质、混合物)5.(2014【答案】D【解析】生铁是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无机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也不属于无机材料。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6.(2014年江苏镇江,6题)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检查气密性B比较金属活动性C验证燃烧需O2D验证反应放热【答案】C【解析】白磷、红磷都与空气接触,无法说明白磷或红磷燃烧需要氧气,C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考点24 燃烧和灭火7.(2014年江苏镇江,7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答案】A【解析】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需有锅盖盖灭;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需先切断电源后用沙土盖灭,A错;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活泼金属铝反应,B正确;废旧金属可重新冶炼使用,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正确;闲置的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较大,使用前应先进行灯火试验以保证安全,D正确。
溶液中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中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是物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的过程,而饱和是溶质在给定温度下溶解于溶剂中的最大量。
溶解度是描述饱和度的量化指标,即单位溶剂中溶解物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与饱和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最常见的一种关系。
一般来说,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这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温度升高会增加溶剂分子的动能,使其与溶质分子碰撞更频繁,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对于气体来说,温度升高会减少气体分子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溶解度降低。
除了温度,压力也可以对饱和度产生影响。
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溶解过程中,压力的增加可以增加溶解度。
这可以通过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溶解度受到溶剂和溶质之间的吸引力以及溶剂和溶质的活动性的影响。
当增加压力时,溶剂和溶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溶解度还可以受到溶质浓度的影响。
当溶质浓度增加时,溶剂中已存在的溶质分子之间的空位减少,使得新的溶质分子更难溶解。
这导致溶解度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此外,pH值对于溶解度也有影响。
某些物质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溶解度更高,而在中性溶液中溶解度较低。
这是因为物质的溶解度受到其化学性质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的来说,溶液中的饱和度与溶解度密切相关。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溶质浓度和溶液的化学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合理控制和利用溶解过程至关重要。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是溶液中溶质的重要性质,对于理解溶解过程以及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的概念、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溶液的饱和度概念溶液的饱和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当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量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当继续加入溶质时,溶液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超过了饱和度限制,会出现溶质不溶解、析出现象。
饱和度通常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表示,也可以用溶质溶解的物质的量与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表示。
二、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指的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是一种特定条件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与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表示。
溶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压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固定的。
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溶解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大多数固体在溶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会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
对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过程,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降低。
2. 压力: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对于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压力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
3.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解度还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相互作用力较强的物质倾向于更容易溶解。
比如,极性物质在极性溶剂中容易溶解,而非极性物质在非极性溶剂中容易溶解。
四、溶液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溶液中的溶质达到最大溶解量时,溶液是饱和状态。
换句话说,溶液的饱和度等于溶解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溶剂或溶质的温度或压力发生变化时,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也会相应变化。
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以调节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
结论溶液的饱和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溶解度指的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分析溶液中的溶解度和饱和度
分析溶液中的溶解度和饱和度溶解度和饱和度是溶液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质在溶剂中的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溶解度和饱和度,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通常用摩尔溶质/升溶剂(mol/L)来表示。
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常见的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和溶质的性质等。
首先,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非常显著。
一般来说,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分子的动能,促使其与溶剂分子发生更多的碰撞,从而有利于溶质分子进入溶剂中。
而对于气体的溶解度来说,温度升高会减小溶剂中气体分子的溶解度,因为温度升高会降低溶液中气体分子的溶解度。
其次,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的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
也就是说,当气体的分压增加时,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气体的分压会增加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碰撞次数,从而促使气体分子进入溶剂中。
最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质的极性越接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也就越大。
此外,溶剂的极性还会影响溶解度的温度依赖性。
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程度通常比非极性溶剂大。
二、饱和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饱和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达到平衡时的溶质浓度与其溶解度之比。
饱和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来表示。
质量分数饱和度是指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质的质量,体积分数饱和度是指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质的体积。
测定饱和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添加过量溶质到溶剂中,待溶质溶解达到平衡后,用适当的方法(如质量法或体积法)测定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从而计算出饱和度。
三、溶解度和饱和度的关系溶解度和饱和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计算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计算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在化学反应、实验和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溶解度和饱和度是描述溶液中物质溶解程度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和饱和度的概念,并探讨如何计算它们。
一、溶解度的概念与计算溶解度是指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以摩尔浓度或质量浓度表示。
计算溶解度的方法因溶解物质的性质而异。
1. 摩尔溶解度的计算摩尔溶解度表示在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质的摩尔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溶解度(mol/L)= 溶质的摩尔数 / 溶剂的体积(L)举例说明,假设有1 mol的氯化钠固体溶解在1 L的水中,则摩尔溶解度为1 mol/L。
2. 质量溶解度的计算质量溶解度表示在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质的质量。
计算方法如下:溶解度(g/L)= 溶质的质量(g) / 溶剂的体积(L)例如,如果有50 g的蔗糖溶解在1 L的水中,则质量溶解度为50g/L。
二、饱和度的概念与计算饱和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达到平衡时的溶质浓度与其溶解度的比值。
它可以用来描述溶质溶解状态的饱和程度。
饱和度的计算需要知道溶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
计算公式如下:饱和度(%)= (溶质的实际浓度 / 溶质的溶解度) × 100%饱和度的值通常为百分比,表示溶液中溶质溶解的百分比。
举例说明,假设某化合物的溶解度为10 g/L,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为5 g/L,则该溶液的饱和度为(5 g/L / 10 g/L) × 100% = 50%。
需要注意的是,当溶液的饱和度达到100%时,溶质将无法再溶解,此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三、影响溶解度和饱和度的因素溶解度和饱和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溶质溶剂的特性等。
1. 温度对溶解度和饱和度的影响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质分子动能增加,使其在溶剂中更易溶解,因此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的溶解度和饱和度。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含解析)
【考点训练】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灰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2、溶解度:1)定义: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气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2)溶解度影响因素:1°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溶质的本性;溶剂的种类;温度.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强.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由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2)曲线上点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上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溶液.②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③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④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溶解度曲线的分类:①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②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③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除了氢氧化钙还有别的物质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如说硫酸锂.【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溶解度,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内容,了解即可.题型一:Ca(OH)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特点应用典例1: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A.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溶液中Ca2+的数目分析:利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第一方式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但溶液依然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溶液的质量比等的有关知识解决.解答:A.不同温度的氢氧化钙溶解度不同,加入少量CaO,CaO与水反应,所以溶剂的质量减少,故A错误;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降低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也不变,即溶液依然为40℃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在这两个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B正确;C.加入生石灰的溶液因与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温度不变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是部分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错误;D.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CaO与水反应,溶剂的质量减少,会有溶质析出,故钙离子数目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扩展与延伸,使学生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的比值,而与其它因素无关的道理,要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题型二:结晶水合物相关典例2: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克 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 C.等于2.86克 D.大于2.86克分析:从两个角度来分析:(1)无水Na2CO3与水反应生成结晶水合物Na2CO3•10H2O;(2)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解答:1.06克无水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加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生成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又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特别是形成结晶水合物这一点.【解题思路点拨】要注意Ca(OH)2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注意结晶水合物的形成对溶液成分形成的影响.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影响K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是()A.水的温度 B.搅拌的速率C.水的体积 D. KCl颗粒的大小2.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晶体析出②c[Ca(OH)2]增大③pH不变④c(H+)•c(OH﹣)的积不变⑤c(H+)一定增大.A.① B.①⑤ C.①②④ D.①③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D.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4.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5.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6.将40℃时的饱和KCl溶液冷却至10℃,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 KCl的溶解度 B.溶剂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K+的数目7.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大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C. Ca(OH)2浓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粒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粒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零9.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60℃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10﹣4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如图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B.如图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如图表示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D.如图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g/100g水)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t1℃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B.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12.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A.硫酸铜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Cu2+的数目13.已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4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冷却至10℃,或保持40℃向其中加入少量CaO,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A.溶液中Ca2+的数目 B.溶剂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溶质的质量14.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A. 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溶液中Ca2+的数目15.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克 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C.等于2.86克 D.大于2.86克二、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6.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物质熔点/℃ 沸点/℃ 密度/g•cm﹣3溶解性乙二醇( C2H6O2)﹣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丙三醇(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应用.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考点训练】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影响K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是()A.水的温度 B.搅拌的速率C.水的体积 D. KCl颗粒的大小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内因是指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是温度.所以温度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重要因素.解答: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是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因此影响K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水的温度,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溶解度影响因素的考查,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溶剂和溶质性质的影响,与当前溶液是否处于饱和、溶剂的多少无关.注意对比: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和压强.2.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晶体析出②c[Ca(OH)2]增大③pH不变④c(H+)•c(OH﹣)的积不变⑤c(H+)一定增大.A.① B.①⑤ C.①②④ D.①③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在绝热容器中热量不损失,向Ca(OH)2中加入CaO,氧化钙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小,同时由于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由于绝热容器中热量不损失,向Ca(OH)2中加入CaO,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小,同时由于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①由于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晶体析出,故①正确;②溶液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的浓度会减小,故②错误;③溶液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OH﹣的浓度减小,因此H+的浓度增大,故③错误;④由于反应后温度升高,常见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故④错误;⑤由于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OH﹣的浓度减小,因此H+的浓度增大,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饱和溶液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容易误选C,以为Ca(OH)2和其他物质一样,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试题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和检验的同时,侧重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和训练.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D.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以溶解度为划分标准,20℃时,(S为溶解度)难溶物:S<0.01g微溶物:0.01g<S<1g可溶物:1g<S<10g易溶物:S>10g,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说明常温下溶解度小于0.01g,不是不溶于水,故A错误;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只是溶解度比较小而已,故B错误;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浓度不是等于0,故C错误;D、没有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度积与难溶物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本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压轴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以及饱和溶液的变化,利用由于反应消耗掉部分的水导致原有饱和溶液发生的变化来分析解答.解答:解:设生石灰反应消耗掉的水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钙质量为y.CaO+H2O═Ca(OH)256 18 745.6g x y==x=1.8g,y=7.4g即原饱和溶液中水被消耗了1.8g,导致会析出部分晶体,所以导致溶液质量会小于(100g﹣1.8g)=98.2g.而由于析出晶体和新生成的氢氧化钙没有溶解,所以产生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一定大于7.4g.故选D.点评:类似题目一定要在严格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来进行,而不是一味试图借助溶解度等求出最终沉淀多少或者溶液的质量.在解答中要思考给定的数值的来源,也就是解题的切入点.5.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不同溶质的溶液,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因溶液的质量、降温析出溶质的质量等未知,则无法计算甲、乙的溶解度.解答:解: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只能说明甲物质溶解度变化的范围大,乙物质溶解度变化的范围小,即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不能通过析出晶体的多少来比较某一具体温度时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降温为什么会析出晶体,是因为溶解度减小了,减小的越多,析出的就越多.6.将40℃时的饱和KCl溶液冷却至10℃,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 KCl的溶解度 B.溶剂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K+的数目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饱和KCl溶液冷却,KCl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且仍为饱和溶液,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溶剂不变.解答:解:A、KCl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所以降低温度,溶解度减小,故A 错误;B、在降温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C、在降温过程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质质量减小,溶剂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饱和KCl溶液冷却,KCl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中K+的数目减少,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把溶质、溶剂、溶质质量分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7.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大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C. Ca(OH)2浓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而使饱和溶液溶液升高,但题中明确“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因此在分析本问题时不需要考虑温度对溶液的影响;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易被误解为增加了溶液中的溶质,其实是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解答:解:A.由于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所以溶质减少,故A错误;B.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由于溶液温度不变,并且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未变,故B错误;C.饱和溶液随溶剂水的减少,溶质相应析出,变化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溶液温度没有改变,根据相同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所以,溶液的浓度(即溶质Ca(OH)2浓度)不变,故C正确;D.由于溶液温度不变,并且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为载体考查了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全面分析影响饱和溶液的各种因素,是正确处理有关饱和溶液发生改变类问题的关键,体现思维的严密性,注意生石灰遇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因溶液已为饱和溶液,所以不能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会增大,题目难度不大.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粒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粒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零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通常把溶解度大于10的为易溶,溶解度在1~10为可溶,溶解度在1~0.1为微溶,溶解度在0.1~0.01为难溶,沉淀完全一般指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A、溶解度在0.1~0.01为难溶,不是该物质不溶于水,故A错误;B、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C正确;D、某粒子被沉淀完全,指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浓度不是为零,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度知识,注意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本题难度不大.9.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60℃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10﹣4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 A.根据图象中温度对溴酸银的溶解度影响可知溴酸银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B.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C.根据溶度积表达式及溶液中银离子和溴酸根离子的浓度计算;D.溴酸银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重结晶法分离硝酸钾与溴酸银的混合物.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说明溴酸银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故A错误;B.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故B正确;C.6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为0.6g,溴酸银的物质的量为:≈2.5×10﹣3mol,100.6g溴酸银溶液的体积约为100.6mL,溶液中银离子、溴离子浓度约为2.5×10﹣2mol/L,所以60℃时溴酸银的K sp=2.5×10﹣2×2.5×10﹣2≈6×10﹣4,故C正确;D.根据图象可知,溴酸银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溶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如图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B.如图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如图表示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D.如图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图示题.分析: A.a点时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小于80℃时KNO3的溶解度,说明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分子需要能量;C.醋酸为弱酸,没有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0.1000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大于1;D.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增大了压强.解答:解:A.曲线上所有的点代表相应温度下KNO3溶液的溶解度,均为饱和溶液,a点溶解的KNO3的质量远小于饱和时的数值,因此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故A 错误;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因此图象表示的为放热反应;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分子能量,使用催化剂时需要能量低于不使用催化剂的能量,该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故B错误;C.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CH3COOH溶液,消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0时,醋酸为弱电解质,醋酸溶液的pH大于1,图象中醋酸的pH=1与实际不符,故C正确;D.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化学平衡,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瞬间同时增大且相等,图示变化可能为改变了压强,图象变化与题中描述一致,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和焓变、溶解度和饱和溶液、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饱和溶液概念、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原理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饱和溶液与溶解度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于溶剂中,溶液中已经溶解的溶质量达到了极限,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而溶解度则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所需的溶质质量。
一、饱和溶液的特性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是恒定的,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不再变化。
如果继续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它们将不会溶解,而只会沉淀出来。
另外,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也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或增加溶剂量来使其超过饱和度,从而得到过饱和溶液。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 压力: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更多地发生在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情况下。
根据亨利气体溶解定律,气体溶解度与气体压强成正比。
3.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和溶质的极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极性溶剂通常能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则更容易溶解非极性溶质。
4. 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影响溶解度。
例如,如果溶质分子之间具有氢键或离子键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则其溶解度通常较小。
三、溶解度的计量和表示溶解度是通过溶质在溶剂中所占的质量比例来计量的。
常用的表示方式有以下几种:1. 质量分数: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质量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
2. 摩尔分数:表示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中所有物质的摩尔数之比。
摩尔分数通常用小数表示。
3. 体积分数:表示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体积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
四、饱和溶液与溶解度的应用饱和溶液和溶解度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些常见的应用包括:1. 矿物提取:在矿石的冶炼过程中,通过调节温度和溶剂来控制溶质的溶解度,从而实现对有用金属的提取。
2. 药物设计:药物的溶解度是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节药物分子的溶解度可以改变其在体内的溶解速率和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药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考点测试
《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专题班级 姓名 学号一、知识梳理 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①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混合物。
②组成:溶质: 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 的物质, 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③特征: 性、 性、 物。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①放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升高,如 (固)、 (液)等。
②吸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如 (固)等。
③吸放热不明显: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如 (固)等。
(3)乳化:①乳浊液:一种液体以 形式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牛奶和豆浆。
乳浊液不 ,静置后会分层。
②乳化剂:能使乳浊液 性增强的物质。
③乳化现象:洗涤剂等乳化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液滴,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的现象。
其中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 作用。
注意:用乳化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剂的 作用;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渍用的是 原理;用氢氧化钠去油污利用的是 。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 下,一定量的 里,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①若有未溶解的溶质(充分搅拌后),则该溶液一定为该溶质的 溶液。
②若无未溶解的溶质,保持温度、溶剂的量不变,向溶液中 ,若 ,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4)结晶:①定义:从溶液中的过程。
②方法:蒸发结晶:适用于所有溶质的溶液,特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物质,如NaCl。
降温结晶(冷却):只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的物质,如KNO3。
3.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①概念: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②影响因素:内因:、本身的性质;外因:温度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KNO3。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
结晶的方法:(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就是不饱和溶液。
4.浓溶液和稀溶液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我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概念。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解度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3)举例:盐易溶于水却不易溶于汽油,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蔗糖和食盐都易溶于水,但在同温同量溶剂情况下,所能溶解的最大量不同。
注:1.目前我们所学的所有的固体物质(熟石灰即氢氧化钙除外)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有的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比较溶解度时一定要在同温度下比较,否则不具可比性。
三.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2、意义:(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都是某温度的溶解度。
(2)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以上的各点,表示的都是有未溶溶质的过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等级五、溶解度公式溶解性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C 20溶解度/g大于10g大于1g小于1g小于0.1g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 ,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溶解度和饱和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溶解程度的两个重要概念。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而饱和度则是指实际溶质的含量与溶解度之间的比值。
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温度和压力等。
不同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弱不同,一般来说,相似性较强的溶质和溶剂之间容易溶解。
例如,极性溶质倾向于溶解于极性溶剂中,而非极性溶质则更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
此外,温度和压力也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大,因为高温能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助于克服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但对于一些化学反应伴随溶解的情况,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导致溶解度的降低。
而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情况,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是由于溶解过程放出热量导致的。
另外,压力对固体溶解于液体和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固体的溶解,增加压力通常会使溶解度增大,而对于气体的溶解,增加压力会使溶解度增大。
这是由于所增加的压力能够促使气体在溶剂中溶解更多。
2. 饱和度的定义和计算饱和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溶解程度的量度。
饱和度是由溶质的实际含量与其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之比来表示的。
饱和度的计算可以通过测定溶解度和测定溶质在给定溶剂中的实际含量来实现。
例如,将溶剂慢慢加入溶质中直到溶质不再溶解为止,此时溶液即为饱和溶液。
然后,通过测定溶解度来计算出此时的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最后,通过测定溶液中溶质的实际含量来计算溶液的饱和度。
3. 饱和度和溶解度的关系溶解度和饱和度是相互关联的。
一般来说,如果溶质的实际含量小于其溶解度,溶液就是亚饱和的;而如果溶质的实际含量等于其溶解度,溶液就是饱和的;如果溶质的实际含量超过其溶解度,则溶液是过饱和的。
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平衡条件来理解。
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
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溶液是指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在溶液的形成过程中,溶质能够以一定的比例溶解在溶剂中,而溶质的溶解能力则取决于其溶解度。
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两个重要概念。
一、溶解度:溶解度是描述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的物理性质。
通常用溶解度来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不同的,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非常高,可以完全溶解在溶剂中,而有些物质的溶解度相对较低,只能溶解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科学家常常利用饱和溶液来研究物质的溶解度。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溶质无法继续溶解的状态。
当继续往饱和溶液中加入新的溶质时,无法再溶解,只能沉淀下来。
这也说明了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密切相关。
二、饱和度:饱和度是指溶液中已溶质的浓度与溶质的溶解度之比,用百分比或者摩尔分数表示。
饱和度可以用来描述溶液中溶质的溶解程度,并体现了溶质在溶剂中的饱和程度。
饱和度与溶液的温度密切相关。
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溶质的溶解度时,饱和度为100%。
如果溶质的浓度低于溶质的溶解度,溶液的饱和度就低于100%,说明溶质没有完全溶解。
不同的溶质和溶剂会有不同的饱和度-溶解度关系曲线。
当温度升高时,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通常会增加,饱和度也会随之增加;而在降温过程中,溶液的饱和度则会下降。
这是因为在升温过程中,分子热运动的增加促进了溶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综上所述,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重要概念。
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最大值,而饱和度则是描述溶质溶解度与溶质已溶质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温度对饱和度和溶解度都有重要影响,不同物质的饱和度-溶解度曲线也各不相同。
研究饱和度和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溶液的饱和度的计算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溶液的饱和度的计算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液的饱和度的计算与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饱和溶液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无法继续溶解的溶液,此时溶解度达到最大值。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1.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质量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质量。
溶解度可以用质量浓度或摩尔浓度表示。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质种类、溶剂种类以及温度有关。
2. 温度对溶液溶解度的影响温度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相应地,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会减小。
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当温度升高时,溶解过程吸收的热量增加,导致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溶质更易溶解于溶剂中,溶解度增加。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溶解过程吸收的热量减少,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溶解度减小。
3. 溶解度曲线为了更好地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溶解度曲线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定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形。
通常,溶解度曲线呈现出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的趋势。
4. 饱和溶液的饱和度计算饱和溶液的饱和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溶质量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比值的百分数。
饱和度计算的公式如下:饱和度(%) = (实际溶质量 / 溶解度) × 100%5. 示例以氯化钠(NaCl)在水中的溶解为例,假设在25摄氏度下,该溶解度为36克/100毫升。
若实际溶质量为30克,则饱和度计算如下:饱和度(%) = (30克 / 36克) × 100% = 83.33%根据计算可得,溶解了30克氯化钠的溶液的饱和度为83.33%。
总结: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通常会增加。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的关系
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的关系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而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则形成了溶液。
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溶液的饱和度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浓度与其溶解度的比值。
溶解度和溶液的饱和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溶解度可以用温度或浓度来表示。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与温度相关。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往往会增加;反之,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会减少。
原因是在高温下,溶质分子的热运动更加剧烈,有利于克服溶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增加溶解度。
此外,溶剂的性质、压力、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也会影响溶解度。
二、溶液的饱和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溶液的饱和度是指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之间的比值。
即饱和度=(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质的溶解度。
饱和溶液表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经达到了溶质的溶解度。
测定溶液的饱和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进行。
常见的测定饱和度的方法有过饱和溶液法和晶体生长法。
过饱和溶液法是将溶质连续加入溶剂中,直到有少量溶质未溶解,此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
晶体生长法则是通过晶体生长的速率来判断饱和度,当晶体不再增大时即表示溶液达到了饱和。
三、溶解度和饱和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溶解度是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而溶液的饱和度是溶质在溶液中实际的浓度与其溶解度的比值。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以下公式表示:饱和度 =(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质的溶解度。
在实际情况下,溶液的饱和度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溶质的溶解度,这取决于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
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小于溶质的溶解度时,溶液为亚饱和溶液;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等于溶质的溶解度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大于溶质的溶解度时,溶液为过饱和溶液。
总之,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密切相关,溶解度的增加往往导致溶液饱和度的增加。
了解和研究溶解度和饱和度的关系对于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研究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溶解和结晶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是物质在溶剂中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饱和度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的程度。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饱和溶液的定义和性质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以达到最大值,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质和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了平衡状态。
饱和溶液呈现稳定的性质,不论是溶液的浓度还是其他性质均保持不变。
二、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剂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其对溶质分子的吸引力增强,从而更有利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度增加。
三、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溶解度与压力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
固体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在常压下不受压力的影响,只与温度相关。
但对于气体溶质而言,溶解度与压力呈正比例关系,即随着压力的增加,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压下,气体溶质的分子更容易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其溶解度。
四、溶解度与溶剂对溶质的选择性溶解度与溶剂对溶质的选择性密切相关。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可能会有较大差异。
这是由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所致。
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存在两种相互作用力,即溶剂与溶质之间的极性相互作用力和溶剂与溶质之间的适配性相互作用力。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适配性越强,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越大,其溶解度也会越高。
五、其他影响溶解度的因素除了温度、压力和溶剂对溶质的选择性外,溶解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的存在等。
溶质的性质包括溶质的极性、溶质的粒径和溶质的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等。
溶剂的性质则包括溶剂的极性、溶剂的粘度和溶剂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等。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在溶质溶解于溶剂的过程中,溶解度和饱和度是两个与溶液特性相关且相互关联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探讨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解释它们对溶液中物质溶解行为的影响。
1. 溶解度的定义与测定方法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够溶解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质量。
通常用质量溶质/溶剂质量的比例来表示。
溶解度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温度和压力等条件。
为了测定溶解度,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总量法和连续法。
总量法是在恒温下,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直到不再溶解为止。
连续法是通过饱和溶液与溶解度相关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建立关系,如导电性、光学性质等。
2. 饱和度的定义与影响因素饱和度是指溶液中已经溶解的溶质量与该溶质在该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之间的比例。
饱和度可以通过溶解度与实际溶解质量之间的比值计算得出。
饱和度受到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力和外界条件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通常会使溶度增加,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引起溶质分子动能增加,使其能克服晶格作用力。
而在一些溶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下降。
此外,压力也会影响溶解度,对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增加压力会提高溶解度。
3. 饱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共存相除了温度和压力,饱和溶解度还受到共存相的影响。
共存相是指在饱和溶液中,除溶质和溶剂外存在的其他物质。
它们可以是溶质的同质异相或溶剂的同质异相。
当存在共存相时,溶质与共存相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溶解度。
具体而言,共存相可以影响溶解度的两个方面:溶解度的上升和溶解度的下降。
共存相的上升通常是由于形成溶质间的化学键或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离子键等强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了溶解度。
而共存相的下降则是由于共存相与溶质间的排斥作用,导致溶解度下降。
4. 应用和意义对溶解度和饱和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溶解过程和溶液的特性,对于工业生产、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的是 高温度到 40℃ , 得到
华章文化
18.(2015•山东潍坊)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现象或事实 洗涤剂能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墙内开花墙外香 解释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中考真题分类解析
施肥时, 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 (显碱性) 氯化铵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会降 混合使用 低肥效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At1℃时 A 和 B 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 A 和 B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Ct2℃时在 A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 的溶解度变小 Dt2℃时在 100g 水中加入 40g A,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AD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 A 和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 30g;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将其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析出晶体,得到饱和溶液,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其饱和溶液降温时, 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与水的多少没有关系;t2℃时 A 的溶解度为 45g,在 100g 水
20. (2015·湖北恩施)图 6 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编辑部)027-87778916
华章文化
中考真题分类解析
A.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B. 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答案】C 【解析】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t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二者饱和溶液溶质质 量分数会相等,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 C 错误,但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则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甲中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方法提纯,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13.(2015·黑龙江哈尔滨)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 溶 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 t1℃,析出晶体的质 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C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观察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当温度等于 t1°C 时,溶解度相 同,当温度大于 t1°C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小于 t1°C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乙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都较大,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不能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 的溶解度,所以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t2℃时,将等质量的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 t1℃,要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的关系,两种溶液必需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 12. (2015·山东烟台)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2 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 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 (如图 1) ,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A、D 【解析】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入氢氧化钠以后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溶解的多了可能会变成不 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升高温度乙物质溶解减少,其质量分数也会减小。 8.(2015·山东滨州)右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a>b>c B.t2℃时,将 50g a 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a 的饱和溶液 C.将 t2℃时,a、b、c 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 b>a=c D.将 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了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正确,A 对;t2℃时,将 50g a 物质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恰好饱和,B 对;t2℃时,abc 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 物质的溶液不析出晶体,故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 错;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此将其饱和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水和降温的方法,D 对。 11. (2015•江苏连云港)右图表示的是 KNO3 和 NaNO3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3 分) (1)=(2)饱和(3)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解析】 (1)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所以它们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 50g,所以 把 50g 乙物质放入 100g 水中,能形成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3)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甲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降温、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5. (2015•浙江嘉兴) 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是示意图, 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
A.甲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丁
【答案】D 【解析】恒温说明食盐的溶解度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只有丙和丁两只烧杯内有不溶物,说明丙和丁都是饱和溶液, 因此,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7. (2015·河北)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 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 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 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 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答案】B 【解析】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相同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大于乙,形成的饱和溶液 甲大于乙,A 正确;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将 t1℃时的甲、丙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时,甲溶液变为不饱和 溶液,丙将有部分晶体析出,形成饱和溶液,故此时虽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但二者溶质质量分数不等,B 错误; 升高温度并蒸发水分时,甲的 t2℃时的饱和溶液能变成 t3℃时的饱和溶液,C 正确;t3℃时,甲、乙、丙三者的溶 解度大小为甲>乙>丙,此温度下恒温蒸发等量的水后,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亦为甲>乙>丙,D
【答案】D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15.(2015•山东潍坊)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C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C 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3°C 时将 a g 甲完全溶于 100g 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D.将乙的溶液由 t3°C 降低到 t2°C,乙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答案】B 【解析】t1°C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t3°C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 a g,故将 a g 甲完全溶于 100g 水中, 得到甲的不饱和溶液;将乙的饱和溶液由 t3°C 降低到 t2°C,乙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若是乙的不饱和溶 液由 t3°C 降低到 t2°C,不一定有固体析出;t2°C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故该温度下甲、乙两饱和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5、(2015·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甲图表 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是( ) 溶解度为 36.6g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 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 40℃时的 B、 由乙可知, 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C、 比较甲乙可知, 可采用蒸发结晶来 硝酸钾晶体 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答案】C 【解析】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 40℃时的溶解度为 36.6g ,故 A 说法正确;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B 说法正确;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可采用降温结晶来提纯混有少 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故 C 说法错误;D、比较甲乙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所以相 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故 D 说法正确。 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
(编辑部)027-87778916
华章文化
中考真题分类解析
)
正确。 16. (2 分) (2015•广西南宁)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C>B>A B.当 A 中混有少量 B 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C.将 A、B、C 的饱和溶液从 t3℃降温到 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若要将 N 点的 A 溶液转变为 M 点的 A 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答案】C 【解析】由图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为 C,最小的为 A,即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C >B>A,A 正确;A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增大,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当 A 中混 有少量 B 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B 正确;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 A、B、C 的饱和溶液从 t3℃降温到 t2℃时,A 物质将有大量晶体析出,B 物质有少量晶体析出,而 C 物质不会析出晶体,C 错误;N 点的 A 溶液为 t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该温度下 A 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D 正确。 4. (2015· 四川雅安) 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 电镀液等。 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是 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 g 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28.6 g D. 将 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不指明温度的溶解度是没 有意义的,A 错误; 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当温度小于 70℃时,该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大于 7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B 错 误;20℃时,甲的溶解度为 28.6g,即在该温度下,100g 水最多可溶解 28.6g 甲物质形成 128.6g 饱和溶液,则 100 g 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 28.6g,C 错误;7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故将 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 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D 正确。 (2015·广东茂名)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