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

合集下载

四逆汤组成配方,加减运用,功效与作用

四逆汤组成配方,加减运用,功效与作用

四逆汤组成配方,加减运用,功效与作用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组成】甘草二两,炙(6g) 干姜一两半(6g)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5g)【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虚寒厥证。

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方解】本方治证乃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之候。

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今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

肾阳衰微,不能暖脾,升降失调,则腹痛吐利。

此阳衰阴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

故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入心脾肾经,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

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

臣以辛热之干姜,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

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

真热假寒者忌用。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而见休克,属阳衰阴盛者。

【附方】1.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甘草二两,炙(6g)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20g)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9~12g)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当归四逆汤治疗顽固性咳嗽一例临床报道

当归四逆汤治疗顽固性咳嗽一例临床报道

当归 四逆 汤治 疗 顽 固性 咳 嗽一 例 临床 报道
刘 国华
湖北省 汉 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 医院 , 湖北 汉川 4 10 360
【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 固 咳嗽 ; 顽 性 临床报道
当归 四逆汤 出 自《 伤寒论 》 功能 温经散 寒 , , 养血 通脉 。临床 致肺失宣肃所 至。故治 法为温 经散 寒 , 血通 脉 , 养 宣肺 止 咳。方
术文献 出版社 ,0 7 19 20 :0 . 不过一旦停药 , 再发率很高。近年来 , 尽管抗生 素不断 问世 , 的 [ ] 陈灏珠. 新 3 实用 内科 学[ . 1 M] 第 2版.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 人 有效抗 生素不 断加盟治疗 , 预防措施也 日益 加强 , 但其发 病率 、 复 2 05: 21 0 2 7.
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 行正 规治疗 ,o 以上 尿菌 可转 为 阴性 , 9%
染者 6 [ ] 吉林 中医药,05,5 3 :2 5例 J . 20 2 ( )3 . 尿 的发生率可高达 1%。 目前对 于泌尿 道感染 的治 疗主要 还是 [ ] 魏 睦新 , 立群. 2 2 谢 中园临床合理用药手册 [ . M] 北京 : 科学技
2 结 果 .
本研究结果表 明, 自拟中药汤结合抗生素不仅 有助 于改善患
者 的临床症状 , 而且可 有效 降低 复发 率 , 得 临床应用 和进 一步 值
研究 。组方 中白花蛇舌草 、 鱼腥草 、 地丁草 、 芙蓉 叶为清热解 毒之 锦草有清热解毒 , 活血止血之效 ; 以鸭跖草 清热泻火 , 辅 利水通 淋 和石韦清热凉血 , 水通 淋 ; 利 配以 白芍缓急 敛 阴, 和血 补血 ; 生 而 地养 阴清热使湿 热清而不 伤阴 , 茯苓健 脾渗湿 以防苦寒 之品碍脾 伤 胃, 全方诸药协同 , 共奏清热解毒 , 利湿通 淋 , 活血凉血之 功 , 标

中药方剂“四逆汤”分析

中药方剂“四逆汤”分析

中医中药 ・
21 0 0年 6月第 7卷第 1 6期
中药方剂“ 四逆汤" 分析
王 晓 林
( 春 医学高 等专 科 学校 , 林 长春 长 吉
10 3 ) 3 0 1
【 要】四逆 汤为 张 仲景所 创 名方 , 载 于《 摘 始 伤寒 论》 是 中医 临床用 于 回阳救逆 的代表 方 , , 为历 版 中 国药典 所 收载 , 在
脉 , 精 养气 , 筋 骨 , 冷 热 ” 四逆 汤 中甘 草和 中益 气 , 益 壮 解 。 既
氧 自由基 、 心 、 强 保护 心肌 细胞 等 。 干姜 的主要 化学 成分 为姜
萜 酮 、 一 药烯 、 姜 黄烯 等 挥发 油 成 分 ,还 含有 辛 辣 的姜 B没 一
辣 醇类 成分 。干 姜对 附子 的解毒 作 用虽 低 于甘 草 , 也 呈类 但
微, 心腹 冷 痛 , 冷痢 , 脚气 水 肿 , 风寒 湿 痹 , 阳痿 , 冷 , 宫 阴寒 水 肿。 阳虚 外感 , 阴疽疮 疡 以及 一切 沉 寒 痼 冷 之疾 , 为 回阳 救 “ 逆第 一 品药 ” :干 姜为 姜 科植 物 姜 Zn e f i ̄eR s. i ̄b rfw n oc的 o
毒 素休 克能 明显 改 善每 搏输 出量 、 输 出量 和心 脏 指数 。对 心
附子 为毛 茛科 植物 乌 头 Acmi m cr c a lD b . o t amihei e x的子 u 根 的加工 品 。 附子 在 四逆汤 中 为君 药 , 附子 具有 回阳救逆 , 补 火助 阳 , 散寒 止 痛 的功效 。用于 亡 阳虚 脱 , 泻厥 逆 , 冷 脉 吐 肢
救 逆 , 阳助 火 功效 主 要 与其 强 心 、 心律 失 常 、 休 克 、 补 抗 抗 扩 张 血管 、 加 血流量 、 强 肾上 腺皮 质 系统 的功 能 、 寒 冷等 增 增 抗

四逆汤功效主治与应用精编版

四逆汤功效主治与应用精编版

四逆汤组成功效与应用四逆,指四肢自指(趾)端向上逆冷,直至肘膝以上。

四肢为诸阳之本,三阴三阳之脉相接于手足。

一旦阳衰阴盛,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达于四肢,则形成四肢厥逆之候。

本方解四肢厥逆,使阳气舒展而达四肢,故名四逆汤。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并伴神疲欲寐,下利清穀,舌淡苔白,脉微等全身虚寒证表现。

四逆汤配方制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而见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脉微细者。

【病机分析】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深入少阴,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素问·厥论)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肾阳虚衰,全身及肢体失于温煦,故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

脾主运化水穀精微,依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阳衰则不能温煦脾阳,脾失运化之职,致清阳不升,反而下陷,浊阴不降,反而上逆,故呕吐下利。

阳虚寒盛,寒性凝滞,故见腹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气虚衰,神失所养,则见神衰欲寐。

太阳误汗,阳气随汗外泄,损伤心肾之阳,而致阳气大虚之亡阳证。

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行,则见脉微而细。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寒厥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

病至少阴阳衰阴盛,脉微肢厥,非大剂辛热之剂,不足以破阴回阳而救逆。

方中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品,能通行十二经脉,迅达内外以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

钱潢曰:“附子辛热,直走下焦,大补命门之真阳,故能治下焦逆上之寒邪,助清阳之升发而腾达于四肢,则阳回气暖而四肢无厥逆之患矣”(《伤寒溯源集》卷4)。

干姜为臣药,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伸发阳气。

四逆散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进展

四逆散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进展

四逆散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进展四逆散原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芍药、柴胡、甘草及枳实等,以少阴病之四逆证为功能主治。

现随着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四逆散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经过大量动物实验以及在临床中的临床疗效证实,四逆散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动脉粥样氧化、保护脑缺血损伤等作用,将其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中的治疗效果较好,现笔者将有关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即临床运用综上如下:1 药理作用1.1 免疫调节作用四逆散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能够有效的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能够加强血清溶菌酶的调节作用,将其作用于人体中可发挥显著的抗感染疗效,另外,四逆散还可通过调动T细胞活化增殖,抑制B细胞的活化增殖,从而达到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

1.2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即为动脉粥样硬化,据大量研究表明,四逆散具有突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不仅能够显著减缓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缩小粥样斑块的面积,同时还可减少凋亡细胞的数量。

另外,四逆散还可提升患者体内载脂蛋白与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从而充分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3 保护心肌作用心肌缺血的主要损伤机制之一则为自由基损伤,而四逆散经过煎制后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将其应用与患者体内,不但能够增加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同时对自由基进行及时清徐,以抵抗因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据探究显示,应用四逆散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明显高于应用常规药物的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作用更加显著。

1.4 保护脑缺血后损伤有研究报告显示,四逆散对于局部脑缺血的大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为四逆散能够减少因脑缺血损伤后引发的氧化损伤,减少缺血大鼠脑内的含水量,同时减少了神经肽胺的生成量,有效促进神经细胞存活。

因此,长期使用四逆散能够对脑梗死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1.5 抗休克作用四逆散应用于冠心病左心室肥厚患者中能够起到改善左心功能的作用,在提高心输出量,降低前负荷方面具有突出的临床作用。

当归四逆汤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当归四逆汤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综 述◆当归四逆汤物质基础研究进展王明慧1,田崇娅1,丁语晨2,徐园园1,王加锋3,魏永利4,辛义周4,马 飞4(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2.济宁医学院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摘要]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血虚寒厥证的代表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等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抗凝及抗血栓形成、改善末梢及全身血液循环、抗炎镇痛、解痉、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等药理活性。

在对当归四逆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基于传统植物化学分离分析、血清药物化学、代谢组学、谱效关系、网络药理学和多靶点高通量筛选等技术方法,对当归四逆汤的药效物质基础予以总结和分析,为当归四逆汤的深入开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等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49篇。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物质基础;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质量控制;经典名方[中图分类号] R28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 (2024)01-0121-07DOI :10.16294/ki.1007-659x.2024.01.020Research Progress on Material Basis of Danggui Sini Decoction (当归四逆汤)WANG Minghui 1,TIAN Chongya 1,DING Yuchen 2,XU Yuanyuan 1,WANG Jiafeng 3,WEI Yongli 4,XIN Yizhou 4,MA Fei 4(1.College of Pharmac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2.College of Pharmacy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China ;3.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4.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1,China )Abstract Danggui Sini Decoction (当归四逆汤) is a representative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blooddeficiency and cold reversal syndrome ,which has the effect of warming meridians and expelling cold ,nourishing blood and activating pulse. Modern study finds that it can play the role of anticoagulation andanti -thrombosis ,improving peripheral and systemic blood circulation ,anti -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spasmolysis ,increasing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Danggui Sini Decoction ,the pharmacodynamic material basis of Danggui Sini Decoction wa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raditional phytochemical isolationanalysis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metabolomics ,spec⁃[收稿日期] 2022-06-06[基金项目]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9-007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专项(编号:2016-2-11);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编号:M -2023166)[作者简介] 王明慧(1998—),女,山东聊城人,2020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剂学。

当归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 当归四逆汤做法方歌

当归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 当归四逆汤做法方歌

当归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当归四逆汤做法方歌说到当归,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解,因为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药材,具有极高的养生功效及药用价值。

当归四逆汤也属于比较有名的药剂,对治疗一些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

那么当归四逆汤到底有哪些好处?当归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当归四逆汤主治:厥阴伤寒,血脉凝涩,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或肠鸣腹痛,下利不止。

或阴颓疝气,睾丸掣痛,牵引少腹。

现用于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足踝酸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荨麻疹、精索静脉曲张、女子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冻疮、皲裂等属血虚寒凝经脉者。

当归四逆汤方中当归既能养血,又能和血养血为君。

桂枝温通经脉,以畅血行,芍药益阴和营,二味相配,内疏厥阴,调和营卫为臣。

细辛散表里内外之寒邪,通草入经通脉为佐。

甘草、大枣温养脾气为使。

诸药合用,有温养经脉,通畅血行之功。

当归四逆汤做法方歌方歌: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当归四逆汤主要是由当归、芍药、通草和桂枝等中药熬成的,它对于小儿麻痹,女性痛经,还有冬天的冻疮和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很好的效果。

当归主要是能够养血,芍药主要是辅助当归起到更好的补血效果;桂枝主要是温经去除身体寒气的效果。

当归四逆汤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而它的做法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首先需要的药材有当归,芍药,通草,桂枝,细辛,炙甘草和大枣,这七味药是比较常见的中药在药铺里就可以买到,把它们放在一起加入多半的水煮,等剩下小部分水时在把渣去掉,每天喝的时候温一下,每天喝三次,可以改善痛经。

当归四逆汤的禁忌1、现代常用于治疗雷诺氏病、冻疮、肩周炎、妇女痛经、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经脉者。

2、本方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常用方。

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证治要点。

对于少阴阳虚寒厥者,本方不宜使用。

3、若腰、股、腿、足、臂疼痛者,可加麻黄、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甚者可加川乌、草乌以祛寒止痛。

中药方剂“四逆汤”分析

中药方剂“四逆汤”分析

中药方剂“四逆汤”分析四逆汤为张仲景所创名方,始载于《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用于回阳救逆的代表方,为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在现代临床中应用广泛。

本方仅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中药组成,其配伍得当,疗效确切,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剂。

本文对作为回阳救逆的第一品药的附子,和四逆汤中可助附子回阳之功效的干姜及既能缓解附子、干姜的暴烈,又能协助附子、干姜的回阳救逆之功效的佐使药甘草三药的性能与作用、有效成分、药理学研究以及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討与分析。

标签: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四逆汤为张仲景所创名方,始载于《伤寒论》,为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的成方。

本方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配伍极为精简严谨。

其功效为回阳救逆。

主治少阳病。

症见阳虚欲绝、冷汗自出、四肢厥逆,恶寒倦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象微细等症。

在现代临床中应用广泛,并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其方剂也成为现代中药研究的首选之一。

1三种中药的性能与作用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m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附子在四逆汤中为君药,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用于亡阳虚脱,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干姜在四逆汤中可助附子回阳之功效,为臣;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四逆汤方剂学实验

四逆汤方剂学实验

四逆汤方剂学实验比较四逆汤,四逆汤去附子方的耐缺氧作用[目的]比较四逆汤及四逆汤去附子方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观察药物配伍对方剂疗效的影响。

[材料]1. 动物:小白鼠2. 药物:100%四逆汤水煎液,67%四逆汤去附子方水煎液,苦味酸,生理盐水,凡士林,钠石灰。

3. 器材:小鼠体重秤,灌胃针头,注射器,秒表,广口瓶。

[方法]取90只健康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3种溶液(100%四逆汤水煎液,67%四逆汤去附子方水煎液,生理盐水)0.2ml/10g体重灌胃。

给药1h后,将每只老鼠放入容积为250ml(并装有钠石灰)广口瓶内,而后迅速盖紧涂有凡士林的玻璃瓶塞,记录每只小白鼠的存活时间。

[结果]组别动物数(只) 耐缺氧存活时间(min)四逆汤组四逆汤去附子方组生理盐水组[注意事项]1. 小白鼠体重必须相近2. 耐缺氧实验广口瓶必须密闭,否则将严重影响实验结果。

[思考]分析结果,探讨附子在四逆汤中的配伍意义,以及药物配伍对方剂功效的影响。

[可行性分析]1.知识储备:四逆汤药理作用:升压、强心、抗休克作用《中成药研究》(1983;2:26):以麻醉家兔的低血压状态为模型,观察四逆汤及其各单味成分所具有的效应。

结果:单味附子虽有一定的强心升压效应,但其作用不如四逆汤,且可致异位性心律失常;单味甘草不能增加心脏收缩幅度,但有升压效应;单味干姜未能显示任何有意义的生理效应。

由三药合方的四逆汤,其强心升压效果优于各单位药物组,且能减慢窦性心率,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提示该复方组方的合理性,也体现了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之说的科学性。

《新医药学杂志》(1974;3:21):经观察,四逆汤注射液肌肉或静脉注射有以下作用:1(改善休克状态。

当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在80-60毫米汞柱时,经注射后1-20分钟,血压即上升至90-110/60-90毫米汞柱,其特点是作用温和,当血压恢复正常后就不再上升;严重休克血压降至零,可先用西药升压,继以四逆汤维持之。

四逆汤治呕吐的医案

四逆汤治呕吐的医案

四逆汤治呕吐的医案四逆汤治呕吐的医案1. 引言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四逆汤是一种经典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方剂。

它由附子、干姜、黄芩和甘草四味中药组成。

四逆汤具有暖胃止呕、消化积滞、调和气血等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四逆汤广泛用于治疗呕吐等相关症状。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位患者的病例,探讨四逆汤治疗呕吐的疗效。

2.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位女性,35岁。

她主诉频繁呕吐已有一周之久。

患者在一周前开始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每天多次,无论吃什么都会呕吐。

患者还出现了食欲不振、口干舌燥、心烦易怒等症状。

经初步检查,患者的舌苔黄腻,脉象沉紧有力。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中医诊断为胃虚气郁型呕吐。

3. 中医分析胃虚气郁型呕吐是指由于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等原因导致胃气虚弱,消化功能减退,导致胃气郁结、无法上升和传导。

这种郁结结果的症状之一就是呕吐。

根据中医理论,呕吐属于胃泻,主要是气不摄而泻出。

四逆汤是一种能够温补胃气、调和胃肠功能的方剂,适用于治疗胃虚气郁型呕吐。

4. 治疗过程根据中医诊断,医师给予患者了四逆汤进行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如下:- 附子15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 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后服用,每日3次,每次服用30分钟前后。

经过3天的治疗,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减轻。

她的恶心感降低,呕吐次数明显减少。

她的食欲也开始逐渐恢复,并且口干、心烦等症状有所改善。

患者的舌苔变得薄白,并且脉象也明显缓解。

医师根据病情变化,对服用四逆汤的剂量进行了适当调整,并继续治疗。

5. 疗效评估经过一个疗程(10天)的治疗,患者完全康复。

她的呕吐症状完全消失,食欲和消化功能恢复正常。

她的口干舌燥、心烦易怒等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

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6. 总结与展望四逆汤作为治疗呕吐的中药方剂,具有独特的疗效。

它能够通过温补胃气、调和胃肠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胃虚气郁型呕吐的问题。

四逆汤还具有活血化瘀和增强体力的作用,适用于其他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

四逆汤现代研究论文:四逆汤现代研究

四逆汤现代研究论文:四逆汤现代研究

四逆汤现代研究论文:四逆汤现代研究【摘要】四逆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为急救之方药,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由附子、炙甘草、干姜组成。

自仲景创该方以来的近两千年间,历代众医家均以传统的汤剂形式应用于临床,疗效卓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逆汤具有强心、抗休克、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等药理作用[1-3]。

而该方的君药为附子,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此类生物碱属于双酯类生物碱,毒性极大。

酯类生物碱分子中的酯键是产生毒性的关键部位,在水中加热易水解,首先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进一步反应产生乌头原碱,两类水解产物毒性极小,但仍有药理活性。

【关键词】四逆汤生物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 四逆汤的化学成分研究现代对四逆汤在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和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四逆汤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动物免疫调节、心肌缺血、低氧、降低实验性高血压、保护肠黏膜及脑缺血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4],附子是四逆汤的君药,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

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除乌头生物碱外,还有醇胺、脂类及多糖等。

生物碱是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5]。

乌头生物碱包括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dda)、脂类生物碱,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

煎煮后c18位酯基水解生成单酯型生物碱(mda),其毒性有明显降低。

mda进一步水解生成相应的醇胺,其毒性降低更明显,药效却没有明显减弱。

甘草酸又称甘草甜素,为甘草的代表性成分之一,具有保肝、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6]。

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

方剂中,甘草所含甘草次酸能与附子中的生物碱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是对抗附子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成分,而且能够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增强组织用氧能力。

干姜,主要含姜萜酮、β-没药烯、α-姜黄烯等挥发油成分,还含辛辣的姜辣醇类成分,对附子有解毒作用,但低于甘草。

2 四逆汤的作用机制研究四逆汤方中附子为药中之圣药,具有回阳之效,但毒性极大。

四逆汤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四逆汤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四逆汤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四逆汤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盛凤闫玉兰刘晓智杨崔领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摘要:近10年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四逆汤作为温里剂的代表方,具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提高机免疫力有关;同时能够预防肿瘤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恶性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患者常伴有局部肿块、疼痛、面色晦暗、舌质青紫、脉象沉细涩等临床表现,与中医理论中凝滞、痛证相符,因此临床医家常以“阳虚寒凝”为恶性肿瘤的关键病机。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回阳救逆的代表方,主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现将近10年来四逆汤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实验研究四逆汤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并诱导其凋亡实现的。

君药附子[1]中的粗多糖和酸性多糖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同时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

臣药干姜中的提取物具有抗肿瘤启动子活性,6-姜酚的细胞毒性和抑制肿瘤增殖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佐药甘草[2]中的18β-甘草次酸可抑制BGC-823细胞增殖。

1.1 对机体免疫的调节:陈婷等[3]实验研究发现四逆汤抗肿瘤机制之一是调节机体整体免疫和改善肿瘤微环境。

高倩等[4-5]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四逆汤抗癌效应,提出四逆汤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肝癌荷瘤小鼠整体免疫有改善作用,还可通过上调Thl型细胞因子水平下调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下调Treg细胞比例来改善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

文志勇等[6]以S180荷瘤小鼠为载体,通过比较肿瘤质量、荷瘤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杀伤活性以及荷瘤小鼠血中白细胞介素-23 (IL-23)、TNF-α含量,证明四逆汤水提物和70%醇提物均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1.2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高静东等[7]采用正交设计确定四逆汤中附子、干姜、炙甘草的不同配伍,连续15 d给予Lewis肺癌小鼠四逆汤,研究抑瘤率、肺表面转移瘤结节数、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表明四逆汤抗肺癌机制与抑制转移瘤结节数,降低血清中VEGF的表达有关。

四逆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四逆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四逆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商李超,郁保生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349(2009)11 1333 03四逆汤出自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 伤寒论,原方主要治疗阳虚阴寒内盛之少阴寒化证。

现代对四逆汤在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和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四逆汤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动物免疫调节、心肌缺血、低氧、降低实验性高血压、保护肠黏膜及脑缺血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近年来有关四逆汤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1 免疫调节作用通常认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抑制免疫反应,抑制细胞生长等作用。

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通过相关的免疫系统功能来表达[1]。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是机体防御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吞噬、消化,排除病因上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机体在非生理状态时,尤其是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四逆汤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加血清溶菌酶的调节作用[2,3]。

T、B淋巴细胞是体内的免疫活性细胞,四逆汤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亦有促进和调节的作用,而对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有抑制作用。

此结果提示四逆汤的免疫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临床上所呈现出的抗感染疗效,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增加血清溶菌酶的含量、调动T细胞活化增殖,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同时抑制B细胞活化增殖、发挥糖皮质样抗炎作用而实现,但四逆汤对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不同影响的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2 抗动脉粥样硬化(A S)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在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斑块部位,6 酮 前列腺素1 (6 K eto P GF1 )合成减少,且不能完全释放到循环血液中,而内皮细胞源性T XB2合成增加[4,5]。

同时高脂血症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性增强,导致脂质过氧化物(LP O)生成增加。

过氧化脂质既能减少血管壁合成6 Keto PGF1 ,又可增加T XB2产生,使T XB2/6 Keto PGF1 比值增高,进而形成AS。

四逆汤的组成配方,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四逆汤临床医案

四逆汤的组成配方,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四逆汤临床医案

四逆汤的组成配⽅,四逆汤的功效与作⽤,四逆汤临床医案导读:本⽂总结了四逆汤的运⽤原则,四逆汤的功效与作⽤,并列举出多个四逆汤的临床运⽤医案。

之前本站也发布过多篇关于四逆汤的⽂章。

⼤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阅读。

四逆汤出⾃《伤寒论》,为少阴病主⽅,由附⼦、⼲姜、炙⽢草组成。

其组成药对贯穿于少阴病始终,四逆汤的主要功效为回阳救逆。

《伤寒论》原⽂:治下利清⾕,三阴厥逆恶寒,脉沉微者。

笔者多年喜⽤此⽅,屡起沉疴,对凡是阳虚引起的汗出恶寒、头冷痛、腹痛、⽔肿、⼿⾜冰凉、下利清⽔、完⾕不化、背凉如⽔、畏寒倦卧、夜尿频多等⽤四逆汤加减,均获良效。

本⽂⽬录 [hide]1 四逆汤⽅歌2 四逆汤⽅解3 四逆汤运⽤的三⼤原则4 四逆汤病案举例5 四逆汤治验案6 四逆汤治疗虚寒证举隅7 四逆汤的现代应⽤8 禁忌与注意事项四逆汤⽅歌温中散寒四逆汤,附⼦⽢草与⼲姜,脉微欲绝可复元,四肢厥逆可回阳。

四逆汤⽅解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代表⽅剂。

凡属阴盛阳衰或阳⽓将亡⽽见吐利、脉微肢厥之证,均属本⽅的适应范围。

因该⽅治四肢厥逆为其特长,故有“四逆”之称。

曾有⼈对四逆汤之名作这样的解释:“四逆者,四肢逆⽽不温也……此汤中发阳⽓,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

”⾜可见仲景⽴⽅名之中寓治厥之义。

⽅中附⼦⼤⾟⼤热,为回阳祛寒要药,其⼒迅速,⾛⽽不守,为主药;⼲姜温中补阳,既能助附⼦破阴回阳,⼜能挟制其⾛散,减低其毒性,为辅药;⽢草益⽓温中,既助⼲姜、附⼦回阳,⼜可缓和⼆者之燥烈,为佐药。

三药协同,共奏回阳救逆,温⾥祛寒之功。

加减在本⽅的基础上,加⼈参,名四逆加⼈参汤,具有回阳救逆,益⽓⽣津的功效;在本⽅的基础上,加⼈参、茯苓,名茯苓四逆汤,能宁⼼安神,健脾利湿,共成回阳益阴,化⽓利⽔之剂;在本⽅的基础上去⽢草加葱⽩,名⽩通汤,是为少阴虚寒严重,阳⽓下脱⽽下利者⽽设。

如下利甚,四肢独厥逆,脉微欲绝,倍⽤⼲姜,加强温中之⼒,名通脉四逆汤;如阳亡正虚、烦躁之证,可重⽤附⼦、⼈参以温阳固本;久利不⽌,虚寒滑脱,可加⾚⽯脂以固涩;癫狂后期,病情虚寒,可⽤龙⾻、牡蛎以潜阳敛神;虚寒眼疾,⾎不充⽬,可加芍药、何⾸乌以补⾎疏肝;若外感久治不愈,阳弱正虚,可加柴胡。

基于MI—RI大鼠心肌细胞代谢组学研究四逆汤中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机制

基于MI—RI大鼠心肌细胞代谢组学研究四逆汤中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机制

基于MI—RI大鼠心肌细胞代谢组学研究四逆汤中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机制同时收集各组细胞培养液并采用GC-MS 技术进行检测,对采集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PCA,PLS-DA,OPLS-DA),得到17个代谢标志物(指认15个),并对其相对含量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四逆汤中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机制是通过调节糖酵解、脂质代谢、三羧酸循环和氨基酸代谢中氮的代谢等生物代谢途径得以实现的。

研究也证明四逆汤与缺甘草四逆汤对MI-RI模型损伤H9c2心肌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四逆汤组保护作用更加显著。

标签:四逆汤;代谢组学;H9c2 心肌细胞;MI-RI;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四逆汤由附子、甘草(炙)、干姜组成[1],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诸多急症[2]。

现代临床实践和药理学研究表明,四逆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影响其代谢、形态及功能等[2-4]。

四逆汤中君药附子具回阳救逆之功,但燥热峻猛毒烈,配伍甘草,以“制其偏性,解毒存性”[5]。

目前对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机制进行了大量而有价值的研究[6-7],但从生物体对四逆汤复方多成分之整体反应的角度阐释该机制的研究尚薄弱。

本实验采用H9c2 心肌细胞,建立体外MI-RI 模型,研究四逆汤中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机制,并采用GC-MS 联用技术对细胞培养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进而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四逆汤中附子配伍甘草的解毒增效机制。

1 材料1.1 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7890A GC-5975 MSD,Agilent)、CO2培养箱(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立式高压蒸汽高压灭菌器(MLS-3020,SANYO);双人双面超净工作台(SW-CJ-2F);通用离心机(Heraeus Megafuge 1.0R,Thermo);酶标仪(PC plus 384);透射电镜(H-600 IV Hitachi);倒置显微镜(CK40,OLYMPUS);氮气吹干仪(BF 2000- 15A);微型旋涡混合器(WH-3)。

2020年四逆汤功效主治与应用

2020年四逆汤功效主治与应用

作者:败转头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时间:2020.12.13四逆汤组成功效与应用四逆,指四肢自指(趾)端向上逆冷,直至肘膝以上。

四肢为诸阳之本,三阴三阳之脉相接于手足。

一旦阳衰阴盛,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达于四肢,则形成四肢厥逆之候。

本方解四肢厥逆,使阳气舒展而达四肢,故名四逆汤。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并伴神疲欲寐,下利清穀,舌淡苔白,脉微等全身虚寒证表现。

四逆汤配方制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而见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脉微细者。

【病机分析】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深入少阴,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素问·厥论)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肾阳虚衰,全身及肢体失于温煦,故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

脾主运化水穀精微,依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阳衰则不能温煦脾阳,脾失运化之职,致清阳不升,反而下陷,浊阴不降,反而上逆,故呕吐下利。

阳虚寒盛,寒性凝滞,故见腹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气虚衰,神失所养,则见神衰欲寐。

太阳误汗,阳气随汗外泄,损伤心肾之阳,而致阳气大虚之亡阳证。

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行,则见脉微而细。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寒厥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

病至少阴阳衰阴盛,脉微肢厥,非大剂辛热之剂,不足以破阴回阳而救逆。

方中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品,能通行十二经脉,迅达内外以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

钱潢曰:“附子辛热,直走下焦,大补命门之真阳,故能治下焦逆上之寒邪,助清阳之升发而腾达于四肢,则阳回气暖而四肢无厥逆之患矣”(《伤寒溯源集》卷4)。

你所不知道的神奇经方一一四逆汤

你所不知道的神奇经方一一四逆汤

你所不知道的神奇经方一一四逆汤四逆汤,源自《伤寒论》,是一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方子。

【方药】甘草(炙)(6克)干姜(6~9克)附子生用(5~10克)【煎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久煎,分两次温服)。

[功效]温里散寒,回阳救逆。

【伤寒论】原文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92)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225)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汤(277)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2)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5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1)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76)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388)【解说】本方主治三阴寒证,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剂。

凡疾病发展到三阴阶段,心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的严重阶段,如太阴病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少阴病之恶寒厥逆、脉微、但欲寐;厥阴病之表热里寒、手足厥冷等,均可使用本方。

此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寒淫于,治以辛热,佐以苦甘,以咸泻之’’之意。

附子大辛大热,纯阳有毒,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通行十二经,先用尤能迅达?内外逐寒。

干姜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升发阳气。

甘草既能解毒,又能缓姜、附辛烈之性,合而回阳救逆,又不致有暴散之虞。

附子含有乌头碱,为安全起见,煎制药物时,须文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临床运用及病案选摘】一、阴盛阳亡俞长荣医案:苏某妻,三十余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肖劲松,章军建,黄朝云,等. 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68例.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33.20 陈微,赵树华,许淑芬,等. 百合地黄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417-418.21 赖群清. 自拟活血解郁汤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60例疗效分析. 广西医学,2005,27(8):1281-1282.22 张秀荣,赵鸿运. 舒神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山西中医,2002,22(3):35.23 洪杰斐,李君良. 郁星菖志汤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对照.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04-2505.24 周晓卿. 越鞠丸加味合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13(3):18-19.25 任德启. 调神通络汤配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45例. 陕西中医,2004,10(25):879-880.26 李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50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5):57-58. 27 谌剑飞,梁浩荣,宋颖.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28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3):178-179.28 刘志顺,刘军. 调理髓海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1997,17(9):543-544.29 申鹏飞,孔莉,石学敏.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中国针灸,2005,25(1):11-12.30 蒋振亚,何林娜,彭力群,等. 针刺天谷八阵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中国针灸,2002,22(1):30.31 龙浩文,谭佩珍,冯建宏,等.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173-174.32 荣琦,金泽,蒋希成,等.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0例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2005,3(21):36-37. 33 杨秋霞. 疏肝解郁化瘀汤辅加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 中医研究,2005,18(8):27-28.(收稿日期:2005-12-18)(本文编辑:樊红雨)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杨学伟崇卓郭云良四逆汤是《伤寒论》的急救要方,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用于阳虚欲绝、冷汗、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

在现代临床中广泛用于休克、重症腹泻、麻疹、胃下垂、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肝脓肿、复发性口腔炎、咳喘等辨证属于虚寒的急慢性疾病,均有良好疗效[1]。

以下就四逆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归纳如下。

1 四逆汤的活性成分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干姜组成[2]。

一般认为四逆汤中与心血管系统有关的化学成分为附子中的生物碱、干姜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甘草中的三萜皂苷类。

1.1附子:附子是四逆汤的君药,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

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除乌头生物碱外,还有醇胺、脂类及多糖等。

乌头碱同时也是附子的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合作项目(2003AA624030)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杨学伟、崇卓、郭云良)毒性成分[3]。

乌头生物碱包括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DDA)、脂类生物碱(脂碱),DDA包括乌头碱(AC)、中乌头碱(MA)和次乌头碱(HA)。

HA 是附子的主要双酯型生物碱。

脂碱是DDA C8位上的乙酰基被棕榈酰基、亚油酰基或油酰基等脂肪酰基取代形成的衍生物。

煎煮后DDA C8位酯基水解为单酯型生物碱(MDA),其毒性明显降低,约为乌头碱的千分之一[2,5]。

MDA进一步水解为相应的醇胺,其毒性降低更明显,但药效却未明显减弱[4]。

附子对神经、循环、泌尿系统以及代谢等均有作用[3,4]。

①强心作用:该作用与其去甲乌药碱有关。

②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

③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④镇静镇痛作用,与乌头碱能抑制兴奋在神经干的传导有关。

⑤对免疫系统作用:实验证明,附子能增加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及促进脾脏抗体形成,使豚鼠血清补体含量明显增加。

⑥另外还有降低胰岛素、抗内毒素休克、抑菌、抗炎、抗消化道肿瘤等作用。

附子在临床上主要用做强心药、风湿镇痛药等。

乌头碱的毒性表现为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严重损害。

乌头碱首先兴奋-麻痹感觉神经,其次是兴奋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枢,出现一系列胆碱能神经M样和N样症状,最终因呼吸麻痹和中枢抑制导致死亡[4]。

乌头碱对心脏的毒性以频发性室上性早搏最常见,且为多源性,易形成室上性二联律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发展成心室颤动。

乌头碱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是作为钠通道激动剂,使钠通道易于激活导致后除极和快速性心律失常,这是其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4]。

另外研究发现乌头碱具有明显的钙通道阻滞作用,可能与其导致心律失常有关[6]。

1.2甘草: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

甘草可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

研究发现,四逆汤中乌头碱的含量随甘草剂量增加而减少,说明甘草具有解附子毒的作用[7]。

其机制可能是甘草中的甘草次酸与乌头碱形成的络合物,在消化道胃酸或酶的作用下发挥生理效应,不仅有利于维持血药浓度,也可降低乌头碱的毒副作用[8]。

除对附子的解毒作用外,甘草的药理作用还表现为:①辅助升压作用:甘草与附子并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升高血压[9];②清除氧自由基: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对氧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效应[10];③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增强机体抗休克、应激功能[4,9];④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1,12];⑤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如保护胃肠黏膜、抗消化性溃疡、降低蛋白酶活性等[13]。

1.3干姜:干姜主要含姜萜酮、β-没药烯、α-姜黄烯等挥发油成分,还含辛辣的姜辣醇类成分,对附子的解毒作用低于甘草。

拆方研究发现,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含量降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乌头碱含量升高[14];附子、甘草、干姜三药合用时,干姜也呈类甘草样解毒作用,且与甘草交互作用显著。

干姜在四逆汤中自身的药理作用表现为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强心、保护心肌细胞等[4,11,12]。

2 四逆汤的药效、药代动力学2.1药效动力学: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逆汤具有显著的强心抗休克作用。

在四逆汤拆方研究中发现,附子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且可导致异位心律失常。

与甘草、干姜合成复方后,相同药物剂量或浓度条件下的药效总是大于单味药,并可减慢窦性心率,降低附子的不良反应[14]。

通过比较四逆汤煎剂与附子煎剂的半数致死量(LD50)发现二者相差4.1倍[15]。

可见,四逆汤的组方在药效表现上不是三味中药的简单组合,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可能与药物进入机体后转化生成其他活性物质发挥新的药理作用有关。

同时也说明附子在组方中起主导作用。

2.2药代动力学:金若敏等[16]以抗实验性心律减慢为指标,从体存量的经时变化判断有效成分衰减模式,计算分布相和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0.56 h和6.67 h。

陈长勋等[17]以LD50补量法测得四逆汤的药动学参数,其分布相半衰期为0.35 h,消除相半衰期为5.8 h。

周京滋[18]用小鼠热板法测得其镇痛效应半衰期为6.84 h,半数有效量(ED50)补量法测得抗炎半衰期为11.35 h。

李锐等[19]分别以乌头类生物碱和一氧化氮为指标,同步进行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测定,结果,二者在犬体内均呈一级速度消除,具有开放一房室模型(体内药物瞬时在各部位达到平衡,即给药后血液中浓度和全身各组织器官部位浓度迅即达到平衡)的特征,药动学参数K血与K效、T1/2血与T1/2效接近,均具有药效出现快、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可见四逆汤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参数相关性良好。

3 四逆汤的药理作用3.1抗休克作用:四逆汤对休克的各期均有作用,可有效对抗休克的发展。

实验发现,在大鼠休克早期出现四肢青紫、体温低、尿少或无尿时给予四逆汤,则四肢颜色转红,尿量明显增多。

此效应与其扩张外周血管作用有关[14]。

四逆汤对心源性和失血性休克有明显的强心、升压作用,能明显增强家兔在体心肌和离体心肌的收缩力,并能通过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改善心肌供氧和能量代谢以及抗自由基等途径保护心肌。

四逆汤也可升高内毒素性休克家兔的血压[1,4]。

另外,四逆汤能显著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血浆皮质醇含量,迅速产生利尿作用[4]。

3.2 对心肌缺血的作用:四逆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增加心搏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12,20]。

研究表明,四逆汤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和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22]。

其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明显优于硝苯地平[21]。

磷酸肌酸激酶(CPK)、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既是评价心肌缺血程度的客观指标,也是判断损伤细胞不可逆的重要标志。

四逆汤能延缓心肌细胞坏死的发生[21],升高CPK、ALT、LDH 水平。

四逆汤从代谢、功能、形态等方面均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23]。

3.3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对AS模型家兔给予四逆汤,结果,模型家兔的主动脉内膜斑块厚度、主动脉内膜/面积百分比以及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中膜斑块面积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该作用通过调节血脂、清除氧自由基、调节一氧化氮/内皮素平衡等实现[22,23]。

表明四逆汤具有抑制AS形成和进展的作用。

3.4对脑缺血的作用:脑缺血模型大鼠表现为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含水量增高。

四逆汤能减少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含水量,改善其神经功能[24]。

光镜下观察,四逆汤组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神经纤维走行清晰[25]。

临床资料表明,四逆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26]。

4 结语四逆汤作为中医的经典名方,凭借其显著疗效在当今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倍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了四逆汤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四逆汤的临床应用和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方面,对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报道较少。

鉴于四逆汤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显著疗效,加强其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1 肖凤霞. 四逆汤的药理研究进展. 中医药研究,1999,15(4):60-62.2 王勇,石磊,金东明,等. 四逆汤煎煮过程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和水解平衡. 中草药,2003,34(4):311-314.3 张智琳. 浅析四逆汤类方治疗心力衰竭的特点.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4):225-227.4 陈信义,李峨,侯丽,等. 乌头类生物碱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评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922-9235 李金兰,范尚坦. 附子的效用与剂量. 福建中医药,2001,32(1):39-40.6 陈龙,马骋,蔡宝昌,等. 乌头碱对大鼠心肌细胞钙通道阻滞作用的单通道分析. 药学学报,1995,30(3):168-171.7 裴妙荣,王世民,李晶. 四逆汤中甘草对附子解毒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1996,21(1):50-52.8 陈建萍,吴伟康,张敏生,等.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国实验方剂杂志,2000,6(1):1-4.9 倪仁峰. 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意义探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6):328-329.10 秦鉴,罗致强,丘瑞香,等. 四逆加人参汤抗自由基损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江西中医药,1997,28(6):8-10.11 金明华,秦鉴,吴伟康. 四逆汤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药材,2003,26(1):71-73.12 廖晖. 四逆汤中甘草作用分析.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3):271-272.13 刘培勋.中药汤剂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中国药房,2000,11(2):95-96.14 邵春红,王晓良. 四逆汤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心功能和血压调节的肾上腺素受体机制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1):847-850.15 吴伟康,尧宏斌,侯灿,等. 四逆汤保护缺血心肌功能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3):24-26.16 金若敏,陈长勋,曹培泉,等. 附子、四逆汤抗实验性心率减慢药效动力学研究. 中成药, 1992,14(5):29-31.17 陈长勋,金若敏,李仪奎,等. 附子川乌四逆汤表观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10(11):487.18 周京滋. 附子、四逆汤镇痛抗炎作用的药效动力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2,17(2):104-106.19 李锐,晏亦林,周莉玲,等. 四逆汤的药动学研究. 中成药,2002,24(10):777-780.20 胡瑞. 四逆汤加味对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收缩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天津中医药,2004,21(1):28-30.21 罗汉川,黄河清,刘小霞,等. 四逆汤抗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15(11):994-996.22 秦鉴,金明华,陈树清,等. 四逆汤抗自由基损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2019-2020.23 吴伟康,黑子清,孙惠兰,等. 四逆汤对高胆固醇喂饲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氧化损伤的影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1(6):505-508.24 颜建云,吴伟康,陆立鹤,等. 四逆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bax、bcl-2表达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4):669-673.25 颜建云,吴伟康,陆立鹤,等. 四逆汤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神经酰胺机制.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04,4(3):168-172.26 令亚琴,王颖,唐致辉,等. 四逆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作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1):638-639.(收稿日期:2005-12-13)(本文编辑:高荣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