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_0

合集下载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下面是五首适合初一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的诗歌教案:诗歌一:《故乡的月亮》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思乡之情。

2. 学习理解和朗读诗歌的技巧。

3. 启发学生描述故乡的月亮的能力。

教学步骤:1. 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他们静心聆听。

2. 然后,向学生展示《故乡的月亮》诗歌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3. 让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调和节奏。

4.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故乡,描述自己故乡的月亮,可以通过画一副图画来表达。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们。

诗歌二:《小松鼠》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的形象和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向学生展示《小松鼠》诗歌的文字,带着调子朗读诗歌。

3. 教导学生背诵诗歌,并引导他们朗读时模仿小松鼠的动作和声音。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可以选择其他小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

诗歌三:《猜谜》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解答猜谜诗。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猜谜》诗歌的文字,读给他们听。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歌中的描述,思考诗歌在描绘什么。

3. 给学生提供一些猜谜问题,让他们用逻辑思维解答。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可以选择其他物品或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互相猜谜,分享自己的作品。

诗歌四:《床前明月光》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古诗。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古体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床前明月光》古诗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诗歌五首》教案(通用

《诗歌五首》教案(通用

《诗歌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单元《诗歌五首》,包括《登鹳雀楼》、《相思》、《春晓》、《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经典古诗。

教学内容涉及每首诗的背景、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2. 掌握五首古诗的朗读节奏、韵律,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 学会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五首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朗读、理解和背诵五首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古诗相关的词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五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4. 精讲细读:逐句分析五首古诗,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古诗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交流讨论。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五首古诗,并分析其中一首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五首》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对仗、夸张相思:王维,比喻、拟人春晓:孟浩然,拟人、排比静夜思:李白,对仗、设问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借景抒情、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相思》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意境:《相思》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比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拟人(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五首古诗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布置学习任务
1.借助教材的注释或工具书,尝试读懂诗歌的内容。
2.发挥联想和想象,说一说你在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把你所理解的诗人形象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
《饮酒(其五)》与《春望》
(一)学习《饮酒(其五)》
1.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韵脚。
2.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3.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4.咬文嚼字:“见”还是“望”?
5.理解诗人情感,想象诗人形象。
(二)学习《春望》
1.朗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韵脚。
2.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体会诗人情感。
小结
请用对联的形式,记录两位诗人形象。
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并录音,与同学交流分享。
《诗词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
2.诵读诗歌,体会不同体裁诗歌的韵律特点,并将诵读与体会诗人情感结合起来。
3.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4.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本教学设计以“《诗五首》教学”为主题,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

首先通过介绍五首诗歌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兴趣,然后通过课堂朗读、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课堂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1. 通过介绍五首古典诗歌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课堂朗读、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

3. 通过课堂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活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

3.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活动能力。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如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五首古典诗歌(《登鹳雀楼》、《静夜思》、《将进酒》、《春晓》和《望岳》)和它们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阅读和感受(20分钟)老师让学生先通过课堂点读或者播放音频,朗读五首古典诗歌,然后老师重复读,这时候老师要加强某些字句的语音模仿,比如刻画特殊音节或者节奏感的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味道。

之后,老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化解学生对某个生僻字或短语的疑虑。

接下来,让学生翻译一个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与文字理解能力。

3. 学生表演和课堂交流(30分钟)让学生分组表演诗歌,每组选定一个情感和意境,根据组合的情感音乐,在限定的时间内,配以生动的姿态和动作,表演诗歌的意象,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你的表演情感。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单元《诗五首》,包括《登鹳雀楼》、《相思》、《春晓》、《静夜思》和《悯农》五首经典古诗。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一至五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首古诗的韵律、意境及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诗词讲解:(1)登鹳雀楼:讲解诗人王之涣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景象。

(2)相思:分析诗人王维描绘的月夜相思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3)春晓:解读孟浩然描绘的春天早晨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4)静夜思:介绍李白创作的背景,让学生理解诗人夜晚思乡的情感。

(5)悯农:讲解诗人李绅对农民的关爱,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古诗的内容、韵律、意境等方面,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五首》2. 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壮阔景象(2)相思:王维,月夜相思(3)春晓:孟浩然,春天早晨(4)静夜思:李白,夜晚思乡(5)悯农:李绅,爱国主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古诗,并默写其中一首。

(2)结合所学,分析五首古诗的韵律特点。

(3)任选一首古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见教科书。

(2)五首古诗的韵律特点:平仄相间,对仗工整。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诗歌的背景、意境、艺术特点;2.《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诗人的情感表达;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主题的诗歌创作、寓意解析;4.《江南春》:江南水乡的描绘、诗人的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历史典故的运用、诗人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五首诗歌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2. 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背景知识,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2)分析《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和诗人的情感表达;(3)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别主题和寓意;(4)解读《江南春》中江南水乡的描绘和诗人的感慨;(5)阐述《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典故的运用和诗人的思考。

3. 互动:(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3)开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2)让学生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分享其艺术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1)登鹳雀楼:背景、意境、艺术特点;(2)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情感表达;(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主题、寓意解析;(4)江南春:江南水乡描绘、诗人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历史典故、诗人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境,写出自己的理解;(2)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分析古代诗歌中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3)从《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选取一句诗句,阐述其寓意。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诗歌的结构与韵律。

2. 《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物的表现手法。

3. 《夜泊牛渚怀古》: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4. 《枫桥夜泊》:诗歌意境的营造。

5. 《江雪》: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写作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写作特点和诗人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

2. 新课内容展示:(1)学习《登鹳雀楼》,分析诗歌的结构与韵律。

(2)学习《望庐山瀑布》,讨论描绘自然景物的表现手法。

(3)学习《夜泊牛渚怀古》,探讨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4)学习《枫桥夜泊》,分析诗歌意境的营造。

(5)学习《江雪》,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韵律和结构。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望庐山瀑布》中的自然景物描绘,进行课堂讨论。

回顾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写作特点和诗人风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歌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2. 在黑板上展示五首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写作特点。

(2)对比《枫桥夜泊》和《江雪》,谈谈你对两位诗人风格的理解。

2. 答案:(1)《夜泊牛渚怀古》的写作特点:运用历史典故,抒发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江雪》——柳宗元4.《夜雨寄北》——李商隐5.《枫桥夜泊》——张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分析诗的意境和主题,进行随堂练习。

(2)学习《望庐山瀑布》,赏析李白的写作风格,体会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习《江雪》,探讨柳宗元的孤寂情怀,分析诗中的意象。

(4)学习《夜雨寄北》,解读李商隐的思乡之情,品味诗中的韵律美。

(5)学习《枫桥夜泊》,感受张继的夜泊之景,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让学生模仿创作。

4. 随堂练习:针对每首诗词,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词的、作者、诗句。

2. 突出重点,标注难点。

3. 板书诗词的艺术特色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选取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3)针对所学诗词,设计一幅插图。

2. 答案:(1)主题分析:五首诗词分别表达了登高远望、赞美自然、孤寂思乡等情感。

(2)仿写示例:以《夜雨寄北》为例,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

(3)插图设计:根据个人理解,创作符合诗词意境的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分析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主题把握:理解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含蓄、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举例:《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需要领悟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哲理。
-文化背景:对古代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理解,学生可能缺乏相关知识。
-举例:《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学生需要了解南朝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夜宿山寺》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静谧画面与诗人的生活情趣。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理意蕴及其启示。
-《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色彩描绘与江南春景的生动展现。
2.教学难点
-韵律知识:五首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学生难以区分和掌握。
-举例:《登鹳雀楼》中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辨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古代诗歌是一种以精炼的语言、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文学体裁。它是中华文化瑰宝,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鹳雀楼》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古代诗歌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壮阔景象,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五首古代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使学生能够领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雨寄北》、《枫桥夜泊》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唐宋诗歌》第五节《山水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五首诗歌,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风景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a. 《登鹳雀楼》:王之涣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壮阔的河山,表达了奋发向前的精神。

b. 《望庐山瀑布》:李白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c. 《夜雨寄北》: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雨中的相思之情。

d. 《枫桥夜泊》:张继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e.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以饱满的情感描绘了草原的辽阔,表达了离别之情。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诗歌,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背诵五首诗歌,并进行默写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五首诗歌的、作者、诗句及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五首诗歌,并默写其中一首。

b. 分析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c.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山水诗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诗歌,了解更多的诗歌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能够初步解读古代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五首》的课文和注释,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图片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出《诗五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好奇。

2.学习《诗五首》教师先讲授《诗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等方面。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诗五首》中的每一篇诗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3.诗歌的赏析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历史价值。

4.课堂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交流、发表意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诗五首》中的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5.结合现实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和发挥诗歌所启示出的人生哲理和人道关怀,让学生探讨如何将古代诗歌的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中。

6.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学生在阅读、分析、欣赏和赏析《诗五首》中的诗歌时,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课堂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5.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小结通过《诗五首》的教学,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枫桥夜泊》、《泊船瓜洲》五首古诗。

这五首诗分别来自唐代的王之涣、李白、杜甫、张继,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涵盖了不同朝代的诗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首古诗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2. 教学重点: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1)登鹳雀楼:讲述王之涣登高远望,抒发壮志凌云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介绍李白欣赏庐山瀑布壮丽景色,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3)夜宿山寺:讲述杜甫夜宿山寺,倾听夜雨声,感慨人生。

(4)枫桥夜泊:描绘张继夜泊枫桥,望月怀古,思念家乡。

(5)泊船瓜洲:描述王安石泊船瓜洲,感叹国家兴衰,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3. 互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五首古诗的意境,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其他四首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加以分析。

七、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古诗的、作者和重点词汇。

2. 在黑板上画出五首古诗的意境简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首古诗进行鉴赏,要求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望庐山瀑布》鉴赏: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瀑布前,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概述本篇教案旨在教授《语文版必修》中所述的五首古诗词,包括《登高》、《清明》、《游园不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本教案将涵盖以下多个方面:文本审查、语篇理解、字词解释、意境鉴赏、作者背景、历时评价等等。

希望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五首古诗词的内涵和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美学品味和文学素养。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好五首古诗词的文本,并把相关材料复印给学生。

2. 教师准备好课件、PPT、笔记等多种教学辅助材料。

3. 学生要自己准备好笔记本、笔、批注笔等。

4. 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演示一篇文学鉴赏的范文,以指导他们在读诗时的方法和技巧。

课程设计Step 1 文本审查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部分。

1. 诗词的标题:学生们要注意猜测标题的内涵和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2. 诗词的结构:教师们要重点关注诗词的章节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强调写作技巧和手法。

3. 诗词的行文特点:学生们需要关注诗词中采用的句式、语调和声韵,推测诗词的情感色彩和内涵。

Step 2 语篇理解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1. 语言层面:学生们需要结合韵律与修辞手法,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意向。

2. 文学层面:学生们需要探寻诗词所写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的生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其中的隐含意义。

Step 3 字词解释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要讲解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生僻字和古词。

通过字词解释,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Step 4 意境鉴赏通过对古诗词语言的审美和鉴赏,教师们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体味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Step 5 作者背景、思路和评价教师要着重介绍古诗词的作者:他们的生平、背景、创作意图和影响力。

同时,要求学生们就诗人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眼界和风格。

授课方法在上述步骤中,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解释、案例分析、讨论、演示等等。

《诗歌五首》教案

《诗歌五首》教案

《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逢李龟年》和《夜雨寄北》五首经典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对每首诗歌的详细解读,包括诗句的节奏、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以及诗人情感的理解。

重点: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节奏、韵律、意象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图片的感受。

(2)简要介绍五首诗歌的背景。

2.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逐句解读诗句,分析意象、表现手法,理解诗人情感。

(3)结合课外资料,拓展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3. 例题讲解:(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

(2)比较《望庐山瀑布》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写作手法。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节奏、韵律、意象。

(2)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夜雨寄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五首》2. 板书内容:(1)五首诗歌的题目及作者(2)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3)诗人情感及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从五首诗歌中选取一首,仿写一首现代诗。

2. 答案:(1)意象分析示例:《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意象有“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现代诗示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探究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外国诗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外国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 能够理解外国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三单元《唐风宋韵》中的《古代诗歌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相思》——王维3.《静夜思》——李白4.《泊船瓜洲》——王安石5.《江雪》——柳宗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五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

3.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解析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五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技巧。

难点:理解并体会古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古代诗歌五首》原文及译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作者与背景介绍(5分钟)讲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诗歌朗读与解析(10分钟)(1)带领学生朗读五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逐句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技巧。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分析《相思》的主题和意境。

6. 赏析与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赏析五首诗歌,分享各自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五首诗歌的题目、作者、背景2. 诗歌的主题、意境、表达技巧3. 例题解析:《登鹳雀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船瓜洲》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技巧。

答案要点:《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通过描绘瓜洲的景色,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情感。

2. 课后阅读:《江雪》,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五首》教案

《诗歌五首》教案

《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章节:第一单元《诗歌五首》内容:本节课选取五首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春晓》、《夜泊牛渚怀古》、《秋浦歌》和《送元二使安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五首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难点: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诗歌讲解:a. 讲解《登鹳雀楼》:介绍作者王之涣,讲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b. 讲解《春晓》:解析诗人孟浩然的写作技巧和诗歌所表达的春天意境。

c. 讲解《夜泊牛渚怀古》:分析诗人杜甫对历史的感慨和诗歌的表现手法。

d. 讲解《秋浦歌》:解读诗人白居易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e. 讲解《送元二使安西》:讲述王维的写作背景,解析诗歌中的友谊和离别情感。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并背诵五首诗歌,回答与诗歌相关的问题。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分析,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5.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讨论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作者背景、诗歌意境等,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意境: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春晓》作者:孟浩然意境: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

3. 《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杜甫意境:历史的沉淀,怀古之情,泊船之难。

4. 《秋浦歌》作者:白居易意境: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歌唱人生。

5.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意境:友谊至上,离别之情,远行之路。

短诗五首教案(多篇

短诗五首教案(多篇

短诗五首教案(多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四章《诗歌欣赏》部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饮湖上初晴后雨》、《赋得古原草送别》和《相思》五首短诗。

通过对这些短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五首短诗,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把握诗歌的基本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短诗的朗读与理解,诗歌意境的感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夜晚、白天、山水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入短诗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五首短诗,感受诗歌的韵律,教师适时纠正发音和节奏。

3. 理解:教师讲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5.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其他四首短诗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短诗五首2. 诗歌意境与情感3.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短诗,分析其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静夜思》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明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感悟环节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宋丽梅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的语言精练和谐。

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
美和音乐美之中。

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

今天我们再一起欣赏《诗歌五首》。

这节课我们学习前两首,要求理解、背诵这两首诗。

二、第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题
读标题,思考:你了解岑参吗?你读过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吗?
《二)研习课文
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

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3、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

4、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

5、品味鉴赏。

(l)“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说它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

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

~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
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

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

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追求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6、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三、第二首《雁门太守行》
(-)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

据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写平定落镇叛乱的战争。

(二)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4、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扫清词语障碍。

5、品析鉴赏。

(1)诗中“角声满无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哪两方面写战地气氛?
讨论明确: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五龙为君死”的含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黄金台是战国时期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的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体会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讨论明确: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难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站。

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特色。

6、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背诵前两首诗
二、听录音朗读后三首诗
三、第三首《无题》
(-)解题
李商隐,唐朝著名诗人,开成二年(837)登进士。

此人富于正义感,后由于陷入党争旋涡,终生潦倒。

现存诗600首,《无题诗》为独创性,以描写爱情之作最为后世传诵。

尤善七言律绝,手法多用比兴象征,语言含蓄凝练。

(二)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提出质疑。

3.课堂讨论学生质疑,扫清同语障碍。

4.品析鉴赏。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讨论后明确:乐聚根别,人之常情。

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

然,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免各一方。

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放日“别亦难”。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1)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境。

讨论明确:这是诗人对情人真挚感情的自我表述,似在指天发誓。

不管是相会,还是分完u,我们的相思之情是永远的,直到死去才是完结;不论是相聚时激动欢愉的泪水,还是分离后忧伤惆怅的泪水,这泪水何时才能流完呢?诗人巧设比喻,形象地表述了心中的思恋之情。

5.学生吟诵全诗。

6.背诵这首诗。

四、第四首《天净沙·秋思》
(-)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
家,早年热衷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飘泊生涯2O余载。

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

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研习课文
三.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思考体味词句,对照文中的注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4.分小组讨论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5.品析鉴赏。

(1)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此句3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

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讨论后明确: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

(3)让学生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讨论明确:独在荒凉的古道中,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

还没有找到投宿
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

6.齐声读并背诵这首诗。

7.以诗中的意境作一副画,在班上进行交流。

五、第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解题
怀古诗的特点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凡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的作品就属于“怀古”一类。

张养浩在潼关道上行进,望西都而兴感,这就是“潼关怀古”的命题所在。

这支曲子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

(二)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分小组竞赛朗读。

3.默读理解词句并质疑。

4.品析鉴赏。

(1)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这是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史曲。

前3句由憧关地理形势起笔。

第1句写憧关西南华山诸峰:众多的山峰好像是有急奔向这儿聚集。

“聚”写出了重峦叠蟑的景象、崔鬼峰峰的气势。

第2句写黄河:大河卷起汹涌的洪波,像是“发怒”
的样子,“怒”使河水人格化,同时注入了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第3句合写憧关的山河:淹关路内据华山,外有黄河,形势非常险要。

如此极写‘景”,正是为下文的“望”。

而“意踌躇”提供抒情的“诱发点”和情感流动的“线索”。

(2)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讨论明确:最后4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

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5.朗读并背诵。

六、布置作业 1.流畅背诵全部诗文,体会各诗词的意境美。

2.默写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