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一通用技术 1.1 技术源于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学案

技术源于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学习内容学习指导即时感悟【回顾﹒预习】【自主﹒合作﹒探究】一.技术的目的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技术的内涵:幻灯片展示回顾人类社会一些主要技术发展的主要阶段。
时间13—15世纪18—19世纪19世纪70年代20世纪中叶事件中国四大发明纺织机械,蒸汽机发明内燃机,电机发明核能,航天,生物,信息网络等技术影响影响世界科技发展。
欧洲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对技术内涵理解到新的高度。
总结技术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技术的双重性阅读教材案例自我完成,回顾知识。
了解新知“永动机”梦想的破灭、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技术的自然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的社会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阅读教材案例“核能技术与核物理学”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别(从四个方面来看):(1)含义(2)成果形式(3)任务(4)与生产力的关系【当堂达标】1、小强根据现有摩托车锁加装自动报警装置制得了自动报警防盗锁并在杂志上作了介绍,某锁厂根据此材料生产出了这种防盗锁并投放市场,小强起诉锁厂侵权,法院却不予受理。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与生产关系
结论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 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 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般为理论、概念、定律、规 则、论文等;不具有商业性 一般为工艺流程、设计图、 操作方法;可以商品化
成果形式
别 任务
与生产的 联系
认识世界 有所发现 改造世界有所发明 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 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 “怎么做” 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 回答“做什么”
不发生直接关系
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联 系
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1)技术与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 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它 是直接的生产力,具有实践性(实践性) 科学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与生产不发生直 接联系 科学只有利用技术作为中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中介性)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 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为 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 联系
含义不同
技术
科学只有利用技术作为中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中介性)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 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科学属知识体系, 技术属应用体系
区别
成果形式不 同
没有电脑,投影,电灯等设备 没有书本,纸笔,橡皮等文具 没有黑板,桌椅,板凳等工具 大家的教室,教学大楼都没有了, 甚至连大家身上穿的各种服装也 没有了 可以想象,离开了技术,我们将 一无所有,人类就又会回到那个茹 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了,那将是一 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1.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主讲: 主讲:周阳兵
一、技术的产生
技术是怎样产生的?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高速铁路技术Βιβλιοθήκη 动物克隆技术航天技术
一、技术的产生
技术是怎样产生的?
技术项目内容或技术产品名称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飞机的延生 摄像技术的发明 B超技术的发明 超技术的发明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需求 翱翔蓝天的梦想 记录和重现拍摄对象 了解身体内部的奥秘
爱迪生与他发明 的电灯
第二技术革命的标志是内燃机和电机的发明。
美国的航天飞机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先 进技术为标志。
二、技术的内涵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 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 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 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 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二)技术的社会属性
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由人掌握、控 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 社会条件的制约。 事例: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新中国成立 初期,蝗虫波及7省2市,灾情十分严重。 1952年,国家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昆 虫生态学研究室,委派中国生态学奠基人马 世骏先生带领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找出了 根治蝗灾的办法。
技术是有目的性的,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 需求和愿望。
二、技术的内涵
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在手工业生产条件下,技术是指手艺人世代相传 的制作方法、手段和配方等。 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世界范围的三次技术革 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逐步丰富了 技术的内涵。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肥城六中于文丽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情分析由于是通用技术的第一节课,教师在课前应搜集足够的教学资料,以便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课堂情况,随时穿插引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明确课程意义、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为达上述目标,教师要用亲切、充满激情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进行讲解。
并要适当组织课堂讨论,以便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疑问,达到提高认识的目的。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开始高中的学习生活,将面对新环境,新课程,通用技术更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课程,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悬念,如果能对他们的这种疑问给以恰当的引领,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契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2)了解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3)理解技术的内涵是随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深化的,能举例说明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4)理解什么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过程与方法(1)先举例(抛砖引玉),然后由学生自主探讨周围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发明以及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技术课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某些技术产生、发展的案例,理解技术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列举近代工业技术发展历史,从而理解技术的内涵。
(4)由学生对比举例,发现生活中符合以及违反技术自然和社会属性的事例,从而更好的理解技术的两个属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展现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生活中的小困难,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展现人类不断克服困难改变生存状态的过程,增强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1.1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违反自然规律(科学定律)的做法
没有本钱的能源 直接从大气或海洋中吸收热量 使之完全转变成机械能
原
因
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19世纪中叶,一系列科学工作者为正确认识热功能 转化和其它物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关系做出了巨大 贡献,不久后伟大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发现了。 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 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 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 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16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一位机械师斯特尔又提出 了一个永动机的设计方案。他在设计时认为,由上 面水槽流出的水,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在带动水磨 转动的同时,通过一组齿轮带动螺旋汲水器,把蓄 水池里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他想,整个 装置可以这样不停地运转下去,并有效地对外做功。 流回水槽的水越来越少,很快水槽 中的水就全部流进了下面的蓄水池, 水轮机也就停止了转动。
• 技术是有目的性,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 需求和愿望。
假设:大家是一名原始人,会有哪 些需求和愿望,会发展成什么技术?
需要进食 需要着衣 需要住所 需要出行 需要联络 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 食品烹饪加工技术
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建筑技术 车船制造技术 通信邮电技术
总结:
•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技术的世界里, 生活处处是技术!
分组讨论:
• 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出你认为对人们工作 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十项技术。看看同 学们是不是也有与科学家们在认识上的相 同之处.
10大技术:
• 第一项:眼镜 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人类的缺陷, 可以通过技术发明弥补。 • 第二项:原子弹 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捶毁。它告诉人们,核 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 第三项: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容量。 • 第四项:管道技术 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水带走。 • 第五项:骑兵马战术 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家的产生。
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

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第一篇: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这小节是第一章《走进技术的世界》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第一节内容,上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万事开头难”,是否能上好本节内容关系到能否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有:1、技术的产生2、技术的内涵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小节是第一章《走进技术的世界》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第一节内容,上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万事开头难”,是否能上好本节内容关系到能否提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节内容应该是基础的基础。
因此,不宜过于深入,不宜过于扩展。
对象分析教师:本课程为新增设课程,教师并非本专业的教师,对于教本课程就比较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资料,对该教材认真的进行分析、研究。
新的课程及教材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步发生转变。
学生:本课程为新课程,学生从未学习过,且该课程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
所以,学生会对该课程表现出很高的兴致和好奇,教师应该想办法保持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相互合作,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到其中,让他们发挥他们的特长,保持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技术的产生,理解技术的内涵,知道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行为目标:学生可以通过事例来说明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情感目标:体验技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4、能力目标:能分析多数技术或技术产品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求或什么愿望。
教学策略: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标上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了教师讲授、学生阅读、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手段。
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性,本人以课本案例、多媒体展示案例,学生分析案例,教师点拨,让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分组讨论,然后形成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并点明本节课的知识点。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认识到技术的发展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理解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干系,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摩登科技产品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途景,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发展是如何与人类需求和欲望休戚与共的。
进修过程:1. 什么是技术?技术是人类利用各种知识、技能和工具来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手段和方法。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2. 技术的起源: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开始应用简单的工具和技术,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也逐渐演变和进步,从简单的石器到摩登的科技产品,技术的发展平昔伴同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3. 技术与需求的干系: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问题和满足人类的需求。
比如,汽车的发明是为了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手机的发展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推动了技术的不息进步和创新。
4. 技术的影响: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遥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人类社会的需求和欲望的影响。
5. 探索与创新: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需要不息地探索和创新,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
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认识到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理解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干系,培养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标设计和展示活动,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人类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评估反馈:通过教室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纠正和指导,增进学生的进修和成长。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理解技术的本质和实质;2. 探究技术的发展与人类需求的关系;3. 分析技术创新与人类愿望的互动作用;4. 反思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局限。
导学内容:1. 什么是技术?技术的分类和发展历程;2.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的关键机制;3. 技术的创新与人类愿望的互动;4. 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局限。
导学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讨论:什么是技术?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和定义。
2. 观看视频:《科技改变生活》,从视频中了解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学习(30分钟)1. 技术的分类和发展历程:介绍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的关键机制:探讨技术是如何源于人类需求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让学生认识到技术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3. 技术的创新与人类愿望的互动:分析技术创新是如何受到人类愿望和需求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类愿望和改变生活的。
4. 讨论:以班级小组形式讨论,列举一些现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改变和挑战。
三、实践(40分钟)1. 分组进行课题研究: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现代技术,探究该技术如何满足人类需求和改变社会。
2. 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对该技术的认识和见解。
四、总结(15分钟)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技术如何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
2.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局限,引导他们思考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责任。
五、作业(自主完成)1. 撰写思考总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的思考总结,包括对技术发展的看法和对未来技术的展望。
六、延伸拓展1. 阅读课外材料: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书籍和文章,深入了解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 探究科技前沿: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前沿领域的新发展,拓展对技术创新的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愿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培养对于科技发展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能够理解技术的进步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能够精通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导入引言在当今社会,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改变。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技术的进步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技术的进步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这个话题。
二、观点诠释1. 技术:技术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而创设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 需求:需求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或者困难,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
3. 欲望:欲望是指人们对将来生活的倾慕和期望,也是促使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三、案例分析1. 通信技术:人们在遥距离通讯的需求和欲望促使了通信技术的进步。
从最早的烟火信号到此刻的手机、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进步始终盘绕着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展开。
2. 医疗技术: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欲望催生了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
从传统的中药治疗到摩登的医学设备,医疗技术的进步让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
3. 交通技术:人们对出行的需求和欲望推动了交通技术的不息创新。
从最早的马车到此刻的高铁、飞机,交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四、思辨谈论1. 你认为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对技术进步有多大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2. 技术的进步是否会影响人类的需求和欲望?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延伸拓展1.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沉思一下你对将来的需求和欲望是什么,你觉得将来会有哪些新技术出现来满足这些需求和欲望?2. 请选择一个你感爱好的技术领域,了解其进步历史和将来趋势,并分享给同砚们。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到技术的进步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也在推动着技术的不息进步。
在将来的进步中,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乐观参与科技创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气。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作业设计方案《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作业设计方案一、主题简介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是摩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技术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干系,探讨技术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以及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作业目标1.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掌握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趋势;3.分析技术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干系;4.思考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作业内容1.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的基本观点;2.选择一个具体的技术产品或效劳,分析其背后的人类需求和欲望;3.撰写一篇短文,探讨技术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4.结合实例,分析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5.展示作业效果,进行班内交流和讨论。
四、作业要求1.作业内容清晰明了,观点准确,逻辑周密;2.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丰富论证;3.语言表达流畅,文字通顺,无错别字;4.作业格式规范,排版整齐;5.能够积极参与班内交流和讨论,展示自己的见解。
五、作业评判标准1.内容充实,观点独到,分析透彻,得分5分;2.结合实例,论证充分,得分4分;3.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无错别字,得分3分;4.格式规范,排版整齐,得分2分;5.积极参与班内交流和讨论,得分1分。
六、作业安排1.作业安置时间:XX月XX日;2.作业提交时间:XX月XX日;3.作业展示时间:XX月XX日。
七、作业展示形式1.学生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书面展示;2.口头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书面展示篇幅不超过1000字。
八、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技术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干系,增强对技术发展的认识,提高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作业展示,积极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共同提高进修水平。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科技的发展始终都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息息相关。
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都在科技的推动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次作业设计的主题即为“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旨在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讨,认识到科技是如何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中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二、作业目标1.了解科技与人类需求和愿望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3.促进学生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和认识;4.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三、作业内容1.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和资料,了解科技是如何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中产生的,以及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选择一个具体的科技产品或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背景,并讨论其对人类的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探讨科技发展与人类需求和愿望之间的互动关系;4.撰写一篇小论文,结合理论知识和实例分析,总结科技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之间的关系,并展望未来科技的发展。
四、作业要求1.作业形式不限,可以是小组讨论、写作、PPT展示等形式;2.作业内容应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例,思路清晰,观点明确;3.作业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4.作业提交后,老师将根据内容、深度和创新性评定成绩。
五、评价标准1.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观点明确,言之有据;2.内容丰富,信息准确,无重大错误和遗漏;3.创新性突出,具有个性化见解和独特观点;4.语言表达流畅,规范准确,无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科技与人类需求和愿望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将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技创新和发展中。
希望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为未来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和愿望在不断变化,科技的发展也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掌握技术与人类需求、欲望之间的干系;3. 能够分析和讨论技术如何满足人类需求和欲望。
二、导学内容:1. 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技术与人类需求、欲望之间的干系;3. 技术如何满足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案例分析。
三、导学过程:1. 导入: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技术?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技术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之间有着怎样的干系?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的进修中得到解答。
2. 进修:(1)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控制,创造出来满足自身需求和欲望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积累,技术得到了不息的完善和创新,涵盖了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技术与人类需求、欲望之间的干系: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需求和欲望。
人类的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源泉,而人类的欲望则是技术发展的动力。
技术的发展既满足了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实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倾慕和追求。
技术的不息创新和进步,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技术如何满足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类需求和欲望的。
比如,挪动付出技术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满足了人们对便捷付出的需求;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实现了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欲望等等。
3. 总结: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作为推动力量。
只有不息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技术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课后作业:1. 思考一下,你认为未来的技术会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2.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分析其是如何满足人类需求和欲望的。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技术的定义和起源;2. 探讨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干系;3. 分析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导学内容:一、技术的定义和起源1. 技术是指人类利用科学知识和经验,改造自然界,创造出有用的工具、机器、设备或方法的能力和活动。
2. 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遥古时代,人类通过石器、轮子等简单工具的应用开始了技术的发展历程。
二、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欲望1.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是为了满足人类在生存、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2. 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不息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促使技术不息适应和满足人类的需求。
三、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1. 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2. 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导学步骤:一、了解技术的定义和起源1. 请同砚们自主进修技术的定义和起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同砚们深入理解技术的观点和起源。
二、探讨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干系1.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干系,探讨技术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
2. 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交流和分享,激发同砚们对技术与人类干系的思考和认识。
三、分析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1.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具体的技术产品或应用,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 同砚们可以结合实例和案例,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讨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技术的定义和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密切干系,以及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希望同砚们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更加重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通用技术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

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形成和保持对待技术问题的敏感性。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以及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用学生既感到神奇又贴近生活的实物展示作为案例说明,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形成一种某某、和谐的课堂气氛,正文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演示、讨论、讲授等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
高中通用技术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 地质版

高中通用技术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地质版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实例,展示了技术起源的历史场景,深入浅出的解释了技术的内涵,辨证的分析了技术的两个重要属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并且文字、图片等资料的大量使用,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开始高中的学习生活,将面对新环境,新课程,通用技术更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课程,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悬念,如果能对他们的这种疑问给以恰当的引领,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契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2)了解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3)理解技术的内涵是随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深化的,能举例说明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4)理解什么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过程与方法(1)先举例(抛砖引玉),然后由学生自主探讨周围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发明以及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技术课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某些技术产生、发展的案例,理解技术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列举近代工业技术发展历史,从而理解技术的内涵。
(4)由学生对比举例,发现生活中符合以及违反技术自然和社会属性的事例,从而更好的理解技术的两个属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展现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生活中的小困难,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展现人类不断克服困难改变生存状态的过程,增强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三、重点、难点本节教材重点是技术的产生。
难点是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技术1导学案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编号:1 编制人:李彦颜审稿人、审核人:韩彩霞使用时间:3.11班级小组姓名临清三中高一年级通用技术导学案课题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2.理解技术的内涵是随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深化的,能举例说明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3.理解什么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某些技术产生、发展的案例,理解技术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由学生对比举例,发现生活中符合以及违反技术自然和社会属性的事例,从而更好的理解技术的两个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现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重点:技术的产生;难点: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预习认知:※技术的产生?观看ppt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飞机的诞生分别满足了人们什么样的需求?结论:讨论交流:技术项目内容或技术产品名称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电话电视机风洞计算机技术印刷术技术农耕技术摄像技术B超技术二、合作探究:※技术的内涵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出你认为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十项技术。
看看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与科学家们在认识上的相同之处.第一项:眼镜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
人类的缺陷,可以通过技术发明弥补。
第二项:原子弹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捶毁。
它告诉人们,核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项:印刷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容量。
第四项:管道技术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水带走。
第五项:骑兵马战术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家的产生。
第六项:避孕节育技术它对于人类控制自身繁殖功不可没。
第七项:时钟时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节奏更加规律和精确,它也引起了人们对效率的重视。
第八项:数字数字及数学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创造的有力工具。
第九项:音乐技术它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思想,还有一定的医疗功能。
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2、过程与方法:新技术、新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技术课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展现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
重点、难点:本节教材重点是技术的产生。
难点是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学情调查,情景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古至今,人类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是如何从原始野蛮的状态发展到如今高度文明的社会呢?二.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技术的产生学生:为了更方便有效的记录传递信息,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了能够飞上天空,发明了飞机。
这是课本中的例子,同学们讨论下,看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同学们分两组讨论,看哪个组举出的例子多。
二、技术的内涵回顾技术发展的历程,人们通常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合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合技能的总和。
这就是技术的内涵。
三、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永动机模型技术是对客观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并且,它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
这就是技术的社会属性。
三.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1、荷兰国土面积狭小,从上个世纪开始,就开始了拦海造田,利用这种方式,国土面积增加了很多。
这一庞大工程体现了技术对下边哪方面有影响作用( )A、对人B、对社会C、对自然D、以上都有2、人类社会中,需要相互联系,于是便有()技术产生A、建筑技术B、食品加工技术C、纺织缝制技术D、通信邮电技术3、我国在五十年代末期,大兴“浮夸风”的风气,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大干三年,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这体现了体现了()的关系A、技术与人B、技术与社会C、技术与科学D、技术与自然4、黄河在旧社会年年泛滥,解放后再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黄河上游建起了许多发电站,黄河大坝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思考
11.你怎样理解“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而产生的”这句话?
12.你认为技术的内涵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三、技术要素按其表现形态
13、①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指经验、技能等性的技术要素。经验、技能是的技术表现形态。是在实践中的体验,包括技巧、诀窍等实际知识。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经验、技能在下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形式,如古代以为基础的经验、技能,近代以为基础的经验、技能,现代以为基础的经验、技能能等。②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指以为主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如果把理解为生产手段,那它既包括“活技术”(以技术手段为标志),也包括“死技术”(以技术成果或技术对象为象征),而以代表的生产工具等“活技术”为主。实体技术可以按不同历史时期分为、、等三种形式。③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指以技术知识为特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技术知识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一种是。古代的技术知识是具有描述性规律的、,而现代的技术知识是技术和。
四
14.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属性。同时,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的制约,这就是技术的属性。所以,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讨论交流
15.找出第一个案例中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并分别把它们写下来。
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
原因
16.找出第二个案例中违反自然规律(科学定律)的地方,并分别写出来。
6.13~15世纪,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和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540—1620年,以意大利为先导的欧洲各国和了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在技术和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逐步丰富了技术的内涵。
7.思想家狄德罗在其王编的百科全书中指出“所谓技术,就是为了完成而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
违反自然规律(科学定律)的地方
原因
17.技术不仅具有属性,而且具有属性。现在认识到,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是由人、和使用的;技术的、和要受条件的制约。
18.新中国成立初期,蝗灾波及7省2市,灾情十分严重、1952年,国家组建了昆虫研究所和昆虫生态学研究室、委派中国生态学奠基人先生带领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找出根治蝗灾的办法。提出了按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制定“,”的方案,采用“、、、”的技术进行灭蝗,成功地使大面积蝗灾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问题思考
19.你是怎样理解技术的社会属性的?试举例加以说明。
1.1
内江铁路中学/Soft/ShowSoft.asp?SoftID=35李均
一、技术的产生
1.我们的祖先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后来,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时,满足了人类的需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纸和印刷品,满足了人类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8.19世纪70年代,和的发明,标志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开始。《不列颠百科全书》把1879年10月21日定为的诞生日,这一天,爱迪生在他创立的研究室里成功地进行了实验。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不仅与工具、机器及其使用方法和过程相联系,而且与、、、、人和历史联系密切。
9.20世纪中叶,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技术、技术、技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利用和推广,使人们对技术内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2.古代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是近代发明的飞机,它们都是人类的创造性技术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拓展人类的,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由此可见,技术是有的,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讨论交流
试举出几项满足人们需求和愿望的技术,填入下表,并和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
技术项目内容或技术产品名称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二、技术的内涵
4.技术一词源于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logos(词、讲话)的组合,意思是对造型艺术和应用技术进行讨论。技术是伴随着而产生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不断,其不断扩展,人们对技术的认识也不断。
5.在古代,人们对技术的理解,仅限于人类在基础上获得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活、因此,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和。在手工业生产条件下,技术是指手艺人的制作方法、手段和配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