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测量线圈技术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调频调谐方法研究_麦瑞坤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精密控制系统设计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精密控制系统设计曹延昌;熊继军;侯庆志【摘要】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stability of semiconductor laser in high precision measurement field, a semiconductor laser control system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low noise was proposed .The control system consists of a current driver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A negative feedback was used to maintain the current stability .A highly integrated MAX1978, as main control chip, was used to drive the thermoelectric cooler f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After the experiment verification , current was adjustable in the range of 200mA, current control accuracy was less than 1μA.The effective value of alternating current noise voltage within 3kHz ~100kHz bandwidth was less than 300nA and long-term temperature drift wa s less than 2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be used to drive distribibuted feedback external cavity LD lasers and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LD lasers .%为了满足高精密测量领域对半导体激光器高稳定度的要求,设计了一种高稳定度、低噪声的半导体激光器控制系统。
用准静态谐振腔实现自由空间无线电能传输
第27卷㊀第3期2023年3月㊀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Electric㊀Machines㊀and㊀Control㊀Vol 27No 3Mar.2023㊀㊀㊀㊀㊀㊀用准静态谐振腔实现自由空间无线电能传输陈希有1ꎬ㊀韩守鹏1ꎬ㊀齐琛1ꎬ㊀王杨2ꎬ㊀周思岑3(1.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ꎬ辽宁大连116024ꎻ2.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ꎬ辽宁大连116024ꎻ3.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ꎬ上海200030)摘㊀要:为了使运动工作和随意摆放的设备得到高效利用ꎬ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和生产效率ꎬ人们迫切希望能够以无线方式为这些设备提供电力ꎬ而不是依赖导线连接电源或者停下工作来充电ꎮ据此ꎬ利用准静态谐振腔原理ꎬ初步研究了在特定三维空间内ꎬ为静止或运动设备无线供电的技术ꎮ根据准静态谐振腔结构和电磁场分布特点ꎬ给出了准静态谐振腔电磁场各坐标分量的直观近似表达式ꎮ在此基础上ꎬ分析了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和腔体的功率损耗ꎬ以及传输效率的一般表达式ꎮ制作了2.08ˑ2.08ˑ1.12m3的立方体且带一对电极的准静态谐振腔ꎬ并针对接收线圈的自转和公转等运动ꎬ开展了传输功率与传输效率的实验研究和相同条件下的仿真研究ꎬ实现了在手持且运动状态下为手机无线充电的功能ꎮ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ꎻ动态无线供电ꎻ准静态谐振腔ꎻ运动设备ꎻ功率损耗ꎻ公转DOI:10.15938/j.emc.2023.03.007中图分类号:TM7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49X(2023)03-0069-10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2-05-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7025ꎬ51907015)作者简介:陈希有(1962 )ꎬ男ꎬ博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为无线与单线谐振电能传输技术ꎻ韩守鹏(1996 )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ꎻ齐㊀琛(1986 )ꎬ男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无线电能传输ꎻ王㊀杨(1997 )ꎬ女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ꎻ周思岑(1993 )ꎬ女ꎬ工程师ꎬ研究方向为核电站低压配电系统及无线通信系统ꎮ通信作者:齐㊀琛Freedomspatial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usingquasi ̄staticresonantcavityCHENXi ̄you1ꎬ㊀HANShou ̄peng1ꎬ㊀QIChen1ꎬ㊀WANGYang2ꎬ㊀ZHOUSi ̄cen3(1.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ꎬ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Dalian116024ꎬChinaꎻ2.SchoolofPhysicsꎬ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Dalian116024ꎬChinaꎻ3.ShanghaiNuclearEngineeringResearchandDesignInstituteCo.ꎬLtd.ꎬShanghai200030ꎬChina)Abstract:Inordertomakeefficientuseofmovingworkingequipmentandrandomly ̄placedequipmentꎬtherebyimprovingpeople slifequalityandproductionefficiencyꎬpeoplearehopingtoprovidepowertotheseequipmentwirelesslyꎬratherthanrelyingonwirestoconnecttoapowersourceorstopworkingtocharge.Theprincipleofquasi ̄staticresonantcavitywasusedtopreliminarilystudythetechnologyofwirelesslypoweringstationaryormovingworkingequipmentinaspecificthree ̄dimensionalspace.Ac ̄cordingtothequasi ̄staticresonantcavitystructureandelectromagneticfielddistributionꎬtheintuitiveap ̄proximateexpressionsofthevariouscoordinatecomponentsofthequasi ̄staticresonantcavityelectromag ̄neticfieldweregiven.Onthisbasisꎬtheinducedelectromotiveforceofthereceivingcoilꎬthepowerlossofthecavityꎬandthegeneralexpressionofthetransmissionefficiencywereanalyzed.Acubicquasi ̄stat ̄icresonantcavitywithasizeof2.08ˑ2.08ˑ1.12m3andapairofelectrodewasfabricatedꎬandexper ̄imentalresearchontransmissionpowerandtransmissionefficiencyandsimulationresearchunderthesameconditionswerecarriedoutfortherotationandrevolutionofthereceivingcoil.Itrealizesthefunc ̄tionofwirelesschargingformobilephonesinthehand ̄heldandmovingstate.Keywords:wirelesspowertransfer(WPT)ꎻdynamicwirelesschargingꎻquasi ̄staticcavityresonatorꎻmov ̄ingdeviceꎻpowerlossꎻrevolution0㊀引㊀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ꎬ使得在空间运动或随意放置的便携设备逐渐增多ꎮ例如手机㊁平板电脑㊁笔记本电脑㊁电动理发推剪㊁扫地机器人㊁迎宾机器人等ꎮ目前ꎬ为这些设备提供电力的主要方式是用导线连接电源ꎬ或用锂电池供电ꎮ导线的拖拽与电池的频繁充电或更换ꎬ无疑影响了设备运动的灵活性和工作的持续性ꎮ由此人们期望设备能够在运动状态下进行无线充电ꎬ且充电位置足够自由ꎬ能像使用wifi传输数据那样灵便ꎮ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powertransferꎬWPT)ꎬ是一种不使用导线连接或导体接触ꎬ借助某种中间能量形式(场或波)ꎬ在适当距离内传输电能的技术[1-2]ꎬ常用在设备与电源连接的最后一步ꎮ按照中间能量形式ꎬ目前研究较多的WPT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线圈的磁场耦合式[3-7]㊁基于电容极板的电场耦合式[8-11]ꎬ以及基于声电换能器的超声波耦合式[2ꎬ12-13]ꎮ为了更好地利用WPT技术ꎬ人们开展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研究ꎮ例如ꎬ能量的双向传输[15]ꎻ利用双频段实现能量与信号的同步传输[16]等ꎮ由于上述耦合单元能量发送与接收的固有特性ꎬ用这些方式进行无线电能传输时ꎬ一般要求接收设备与发射设备相距较近ꎬ且相对静止或者自由度受限的运动ꎬ以确保耦合单元的能量传递关系不发生明显变化ꎬ从而获得稳定的传输功率ꎬ例如旋转运动或平面运动ꎮ而在现实生活中ꎬ手机㊁手环㊁理发工具等用电设备ꎬ工作时它们在三维空间自由移动ꎮ平板电脑㊁笔记本电脑等ꎬ它们在工作时虽然不是自由运动ꎬ但它们的放置却是很随意的ꎮ因此ꎬ需要探索一种在较大三维空间内ꎬ且方向性不强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ꎬ以满足这些特殊设备对灵活供电的需求ꎮ在微波领域ꎬ谐振腔(cavityresonatorꎬCR)用来选择指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或储存电磁能量ꎮ谐振腔是由金属材料包裹而成的空腔ꎬ微波探针将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注入腔体ꎬ电磁波便在其中振荡分布ꎮ这个特定的频率可以使腔体内的电磁能量达到谐振状态ꎬ该频率由腔体结构尺寸来决定ꎮ设想把谐振腔的空间设计得足够大ꎬ那么腔体内的电气设备便可在较大空间范围内接收到电磁能量ꎮ但是ꎬ目前对该方向的研究刚刚起步ꎬ主要体现在迪士尼公司等研究人员的系列成果ꎮ2014年M.J.Chabalko等[17]提出了使用空心金属结构的电磁共振模式ꎬ为内部任何地方的小型接收器以无线方式提供电能ꎮ研究了谐振腔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关系ꎮ2015年在文献[18]中ꎬ他们分析了腔体和接收回路储存的能量ꎬ以及它们传输的能量ꎬ进而利用耦合模原理推导了能量耦合系数的解析表达式ꎬ以及谐振腔到小线圈的功率传输效率ꎬ为谐振腔式WPT奠定了一种理论基础ꎮ他们使用两个谐振模式ꎬ即T011和T012ꎬ演示了一个直径为3英寸的接收器ꎬ可以在大约140立方英尺的谐振腔中的任何位置接收电能ꎬ传输效率大于50%ꎮ他们的工作频率在190MHz附近ꎮ为了避免使用耦合模和有限元仿真的复杂分析过程ꎬ2016年ꎬ文献[19]提出了谐振腔无线供电系统的一般电路模型ꎮ用该模型计算的传输效率与实测效率误差在5%以内ꎮ使用两种谐振腔工作模式的组合ꎬ即TE011和TE012ꎬ传输效率大约30%ꎮ2017年ꎬ日本学者在文献[20]中对多个位置的无线馈电进行了研究ꎬ证实了时分馈电方式优于对所有接收端同时馈电方式ꎮ在实验模型中采用金属网全屏蔽的方法ꎬ对无电池传感器进行了功率传输实验ꎬ确认可以通过谐振腔驱动无电池传感器ꎮ在上述谐振腔内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电场ꎬ这会令人不安ꎬ因为在相同能量密度下ꎬ电场对微电子设备和生物的负面影响大于磁场ꎮ因此ꎬ迪士尼研究人员M.J.Chabalko等ꎬ又在文献[21]中对谐振腔进行了改进ꎮ他们将电场集中在电容器中ꎬ仅让磁场分布在腔体内ꎬ并且用传导电流来激励ꎬ从而构成类似LC结构的谐振回路ꎮ由于谐振频率较低ꎬ谐振腔在准静态场条件下工作ꎬ因此称为准静态谐振腔(quasi ̄staticcavityresonatorꎬQSCR)ꎮ他们制作了示07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范系统ꎬ体积为54m3ꎮ几乎在谐振腔内的任何位置ꎬ均可为小型接收线圈提供电能ꎮ分析了磁场与电场分布ꎬ以及品质因数及耦合系数ꎮ在此基础上ꎬ根据耦合模原理ꎬ计算了传输效率ꎮ理论值在40%到95%ꎮ他们还利用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rateꎬSAR)的概念ꎬ通过仿真对安全性进行了评估ꎮ结果表明ꎬ电极通过140A电流时ꎬ谐振腔内的磁场对人体仍然是安全的ꎮ为了避免在腔体中使用电极带来的不便ꎬ并使腔体内磁场均匀化ꎬ文献[22-23]研究了一种采用双模式技术的QSCR:依赖电极模式(poledepend ̄entꎬPD)和不依赖电极模式(poleindependentꎬPI)ꎮ两种模式可以交替工作ꎬ也可以同时工作ꎮ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ꎬ如果单独采用无电极模式ꎬ可将功率传输到54m3容积的93%ꎬ效率超过50%ꎮ如果综合使用无电极模式和有电极模式ꎬ能够以超过66%的效率将电力输送到房间内的任何位置ꎮ密闭谐振腔虽然能够实现相对自由的无线电能传输ꎬ但却屏蔽了通信信号ꎮ为此ꎬ我国电子科技大学在文献[24]中ꎬ提出了一种由稀疏的金属条组成的谐振腔ꎬ并进行了仿真ꎬ不仅实现了40%到70%的电能传输效率ꎬ还实现了腔体内外的信息通信ꎮ物联网(IoT)的发展对QSCRWPT提供了美好的应用前景ꎮ文献[25]针对三方面需求(功率超过瓦级㊁目标在视线之外且对位置呈鲁棒性㊁大规模生产时能够廉价)ꎬ给出了方案的详细建议ꎬ在设计㊁实现和评价等方面ꎬ具有专门的学术贡献ꎮ文献[26]ꎬ以植入啮齿类动物体内的电子设备为无线供电对象ꎬ接收线圈直径只有8mmꎮ使用QSCRWPTꎬ用大鼠进行了九周的连续实验ꎮ结果表明ꎬ这种基于腔谐振器的WPT系统ꎬ为动物体内的植入电子设备无线供电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ꎮ文献[27]ꎬ提出了多模式(M ̄QSCR)准谐振腔ꎬ多模式是指依赖电极的PD模式和独立于电极的PI模式ꎮ实验和仿真表明ꎬ可以在3mˑ3mˑ2m的空间内ꎬ为手机充电㊁为电扇供电ꎬ效率37.1%ꎬ传输功率50Wꎮ文中用仿真方法分析了铝箔表面电流和空间磁场的分布ꎮ两种模式各自产生的磁场ꎬ可以覆盖另一种模式的弱场区域ꎬ从而改善磁场分布的空间均匀性ꎮ本文结合上述进展ꎬ研究了带有一对中央电极的准静态谐振腔无线电能传输ꎬ该谐振腔中主要含有变化的磁场ꎬ原理上可以提高生物安全性ꎮ考虑简单易用性ꎬ并根据准谐振腔结构和电磁场分布现象ꎬ给出了电磁场分布的直观近似表达式ꎬ以简化复杂的积分运算ꎮ在此基础上ꎬ分析了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和腔体的功率损耗ꎮ在实验室环境下制作了小型立方体实验装置ꎬ对接收线圈在不同位置处的传输效率或传输功率进行了仿真和实验ꎬ实现了手持手机且在运动状态下的无线充电功能ꎮ1㊀准谐振腔的构造图1为本文设计的准谐振腔结构示意图ꎮ腔体长㊁宽㊁高分别为a㊁b㊁hꎬ木质框架ꎬ外表面覆盖金属铝箔ꎮ腔体中心轴线处安放上㊁下两个矩形截面的长条形金属电极ꎬ电极截面边长分别为pwidth和plengthꎻ上㊁下电极高度分别为pup和pdownꎬ并且分别与腔体的上㊁下表面连接ꎬ两电极之间留有长为gap的间隙ꎮ集中参数电容器和高频电源串联后ꎬ接入两个电极之间ꎮ接收线圈放置在腔体内部并且可以自由移动ꎮ图1㊀准静态谐振腔构造Fig.1㊀StructureofQSCR集中参数电容(调谐电容)用来存储电场能量ꎬ并调节系统的谐振频率ꎬ使得工作波长远大于腔体尺寸ꎬ处于准静态场状态ꎮ从电路模型的角度考虑ꎬ储存磁场能量的腔体可以抽象为电感ꎮ通过改变激励源频率或调谐电容ꎬ腔体 电容器系统与激励源可以处于谐振状态ꎬ从而在腔体内部产生较强的分布性磁场ꎬ用于为电气设备传输能量ꎮ当给腔体施加激励并处于谐振状态时ꎬ电磁场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ꎮ激励源产生的电流在电容器㊁上㊁下电极㊁腔体的上㊁下表面ꎬ以及腔体侧表面组成的路径中流动ꎬ如米字型虚线所示ꎮ该电流产生的磁场环绕在电极周围ꎬ如圆形虚线所示ꎻ腔体内还存在弱电场ꎬ如腔内竖直虚线所示ꎮ腔体中的线圈接收到磁场传递的能量ꎬ便产生感应电动势ꎬ从而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ꎮ17第3期陈希有等:用准静态谐振腔实现自由空间无线电能传输图2㊀准静态谐振腔表面电流和内部电磁场分布Fig.2㊀Currentofsurfaceanddistributionofelectro ̄magneticfieldforQSCR2㊀准静态谐振腔特性分析2.1㊀电磁场的分布特性根据图2所示谐振腔的对称结构可以做如下假设:4个金属立面没有水平方向电场与电流ꎬ腔体内只须考虑竖直方向的电场ꎮ进一步假设在竖直方向上电场是均匀的ꎬ或者说用电场强度平均值代替竖直方向各位置的电场ꎮ再假设在竖直金属立面上电场为0(用理想导体来近似)ꎬ并参照谐振腔电场分布ꎬ正弦稳态下ꎬ准静态谐振腔电场分布近似描述如下:Ex=0ꎻEy=0ꎻEz=E0sin(πax)sin(πby)cos(ωt)ꎮüþýïïïï(1)其中:E0代表在腔体中心位置处z轴方向的电场强度ꎬ它也是电场随x㊁y坐标变化的幅值ꎻ0<x<bꎬ0<y<aꎮ再根据图2ꎬ4个金属立面的电流方向为竖直方向ꎬ所以它们内边界的磁场近似只有与立面以水平方向相切的分量ꎬ腔体内的磁场也只有水平方向ꎬ即x㊁y方向的分量ꎬ无竖直方向分量ꎮ合成磁场环绕腔体电极中心ꎮ因此ꎬ参照谐振腔磁场分布ꎬ准谐振腔体内的磁场可以近似描述如下:Hx=πE0ωμ0bsin(πax)cos(πby)sin(ωt)ꎻHy=-πE0ωμ0acos(πax)sin(πby)sin(ωt)ꎻHz=0ꎮüþýïïïïïï(2)2.2㊀磁通及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当接收线圈平面法线与磁场平行ꎬ且线圈尺度不大以至于线圈内的磁场可以认为处处均匀时ꎬ某些特殊位置处ꎬ通过半径为r的线圈磁通可以简单计算如下:1)在x=a/2处ꎮ由式(2)中Hx的表达式可得ϕ(yꎬt)=Bπr2=μ0Hxπr2=π2E0r2ωbcos(πby)sin(ωt)ꎮ(3)式中y代表线圈圆心的y轴坐标值ꎮ2)在y=b/2处ꎮ由式(2)中Hy的表达式可得ϕ(xꎬt)=Bπr2=μ0Hyπr2=-π2E0r2ωacos(πax)sin(ωt)ꎮ(4)式中x代表线圈圆心的x轴坐标值ꎮ3)在任意位置处ꎮ先计算总磁感应强度为B=μ0H2x+H2yꎮ(5)再设圆形接收线圈法线与磁场之间夹角为θꎬ则穿过线圈的磁通为ϕ(xꎬyꎬzꎬt)=Bπr2cosθꎮ(6)有了上述各种情况的磁通ꎬ便可通过电磁感应定律计算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ꎮ例如ꎬ在x=a/2平面内ꎬ感应电动势为e1(yꎬt)=-Əϕ(yꎬt)Ət=π2E0r2bcos(πby)cos(ωt)ꎮ(7)同理可以计算在其他位置产生的感应电动势ꎮ当接收线圈为n匝时ꎬ将每匝线圈的感应电动势求和即为总的感应电动势ꎮ或者用半径为各匝线圈半径平均值r的线圈磁通的n倍近似计算如下:e(yꎬt)=ne1(yꎬt)=nπ2E0r2bcos(πby)cos(ωt)ꎮ(8)利用该感应电动势和线圈及负载参数ꎬ可以计算负载接收的有功功率㊁负载电压ꎬ以及线圈功率损耗ꎮ这些都属于基本的电路问题ꎬ此处从略ꎮ2.3㊀谐振腔功耗分析将准谐振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时ꎬ有必要分析该谐振腔的功率损耗(不再视为理想导体)ꎮ计算损耗需要电流密度ꎮ根据安培定律ꎬ可以用腔体表面磁场的切向分量Hτ来表达电流密度ꎬ并用下式来计算某个面的功率损耗:Psur=12ρ∬S|Hτ|2dSꎮ(9)27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其中ρ是考虑腔体表面趋肤效应时的电阻率(参见电磁场教材有关趋肤效应的叙述)ꎬ即ρ=ωμ2σꎮ(10)其中σ表示腔体表面材料的电导率ꎮ考虑相对的两个表面损耗相同ꎬ所以整个腔体表面损耗的一般计算公式是P=ρ[ʏh0ʏb0|Hy|2x=0dydz+ʏh0ʏa0|Hx|2y=0dxdz+ʏb0ʏa0(|Hx|2+|Hy|2)dxdy]ꎮ(11)经计算得P=ρ2π2E20ω2μ20[bha2+ahb2+a2b+b2a]ꎮ(12)由上式可知ꎬ准静态谐振腔损耗除了与表面材料电阻率和腔体尺寸参数有关外ꎬ还与工作角频率密切相关ꎮ在E0不变的条件下ꎬ提高工作频率可以显著降低准静态谐振腔损耗ꎮ2.4㊀传输最大功率时的效率分析本文着眼于传输最大功率ꎬ最大限度满足用电设备对传输功率的需求ꎮ当负载电阻与线圈电阻相等时ꎬ负载可以获得最大功率(线圈的感抗已用串联电容完全补偿)ꎮ从分析效率的角度ꎬ可以将腔体用具有输入输出功能的二端口网路来表示ꎬ如图3所示ꎮ该二端口网络的损耗为式(12)计算的总损耗Pꎮ由于负载与接收线圈流过相同电流ꎬ根据电路理论ꎬ系统传输最大功率时的传输效率可按下式计算:ηmax=(Pcoil+Pload)P+(Pcoil+Pload)RloadRcoil+Rloadꎮ(13)图3㊀计算传输效率的等效电路Fig.3㊀Equivalentcircuitforcalculatingefficiency3㊀仿真研究仿真中使用与实际构造的准静态谐振腔一样的尺度㊁材料和元器件参数ꎬ如表1所示ꎮ表1㊀实验用准谐振腔主要参数Table1㊀ParametersofQSCRinexperiment㊀㊀㊀参数数值QSCR长a/m2.20QSCR宽b/m2.08QSCR高h/m1.12工作角频率ω/(rad/s)9.74ˑ106表面电导率σ/(S/m)2.7ˑ107真空磁导率μ0/(H/m)4πˑ10-7接收线圈匝数n/匝52接收线圈半径r/m0.08负载电阻Rload/Ω10接收线圈内阻Rcoil/Ω10仿真任务是研究接收线圈位置与传输功率的关系ꎮ线圈位置包括:距电极的水平距离D(简称传输距离)㊁距底面高度H㊁自转角度Φ和公转角度Θꎮ其中ꎬ自转角度表示接收线圈围绕自身中心垂线旋转的角度ꎬ起始位置平行于yOz平面ꎬ类似地球自转运动ꎻ公转角度表示接收线圈围绕电极旋转的角度ꎬ并且线圈与电极在同一平面ꎬ起始位置也平行于yOz平面ꎬ类似地球的公转运动ꎬ如图4所示ꎮ图4㊀接收线圈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Fig.4㊀Rotationandrevolutiondiagramofreceivingcoil图5为使用COMSOL仿真时建立的仿真模型ꎮ腔体内部放置一对电极ꎬ电极横断面长4cmꎬ宽3cmꎬ上㊁下电极高度分别为36.6cm和65.1cmꎮ两电极之间接入激励和调谐电容ꎮ当调谐电容为6nF时ꎬ系统的谐振频率为1.55MHzꎮ接收线圈初始与yOz平面平行且与中心电极在同一平面ꎬ等效电感为183μHꎬ计算得串联调谐电容为57pFꎮ接收线圈内阻的测量值为10Ωꎬ故选择10Ω电阻负载ꎬ以便实现阻抗匹配并获得最大功率ꎮ37第3期陈希有等:用准静态谐振腔实现自由空间无线电能传输图5㊀准静态谐振腔仿真模型Fig.5㊀SimulationmodelofQSCR用仿真得到的传输效率与水平距离D的关系㊁传输效率与接收线圈距底面高度H的关系分别如图6(a)㊁(b)所示ꎮ按照式(13)和表1参数所做的理论计算ꎬ系统传输效率为48%ꎬ而仿真值平均为42.5%ꎮ图6㊀传输效率与传输距离和接收线圈位置高度的关系Fig.6㊀Transmissionefficiencyvspositionheightofthereceivingcoil由图6(a)可见ꎬ传输距离对传输效率影响比较明显ꎬ这是因为远离电极的位置ꎬ其磁场按倒数关系减弱ꎮ因此ꎬ要获得不明显依赖传输距离的磁场ꎬ单对电极是不够的ꎮ由图6(b)可见ꎬ接收线圈距底面高度对传输效率影响较小ꎬ说明磁场在竖直方向上变化较小ꎬ因而所做的均匀假设是合理的ꎬ这对无线电能传输有益ꎮ传输效率与接收线圈自转角度Φ的关系㊁与公转角度Θ的关系分别如图7(a)㊁(b)所示ꎮ图7㊀传输效率与接收线圈自转和公转角度的关系Fig.7㊀Transmissionefficiencyvsrotationandrevolutionofthereceivingcoil图7(a)表明ꎬ传输效率随自转角度按周期规律变化ꎬ周期为180ʎꎻ传输效率随公转角度有小幅波动ꎬ波动周期为90ʎꎮ波动的原因是谐振腔为立方体结构ꎬ在公转过程中ꎬ接收线圈与金属腔体的距离是变化的ꎮ如果腔体是圆柱形ꎬ则可以减小波动性ꎬ但制作复杂ꎬ应用背景比较少见ꎮ4㊀实验研究图8是搭建的准静态谐振腔示范性实物模型ꎬ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ꎮ腔体表面覆盖铝箔ꎮ为了方便观察和调试ꎬ留有宽1m㊁高1.12m的窗口ꎮ使用2.35nF的电容器串联在电极之间ꎬ将系统的谐振频率调整至1.55MHzꎮ先使用图9所示的接收线圈ꎬ它是用利兹线制成的圆盘ꎬ直径16.7cmꎬ52匝ꎬ电感为50.4μHꎬ电阻为6.5Ωꎮ接收线圈通过串联210pF的电容ꎬ将谐振频率调整至工作频率ꎮ接收线圈输出连接到12V㊁3W的灯珠ꎮ47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图8㊀准谐振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物构造Fig.8㊀Fabricationof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basedonQSCR图9㊀接收线圈结构之一Fig.9㊀Oneofthereceivingcoilstructure维持发射电源电压为20V㊁频率为1.55MHzꎬ将接收线圈在腔体中移动ꎬ模拟移动设备在三维空间的不同位置㊁不同状态ꎬ分析传输功率的变化ꎮ实验时ꎬ利用自制的电压㊁电流无线测量模块ꎬ将接收的负载电压㊁电流以及功率的测量值ꎬ显示在腔体外的手机上ꎮ4.1㊀传输功率与接收线圈位置的关系参照仿真内容ꎬ这里分4种情况ꎮ1)传输功率与传输距离的关系ꎬ自转角为参变量ꎮ接收线圈放置在离底面40cm的位置并逐渐从电极向外沿水平方向移动ꎬ使用3种自转角度:0㊁45ʎ和90ʎꎬ观察传输功率与传输距离的关系ꎬ如图10所示ꎮ由图10可见ꎬ在各种自转角度下ꎬ传输功率随传输距离的增加总体上减小ꎮ但当接收线圈自转角度为0即与电极处于同一平面时ꎬ在任何距离处ꎬ接收到的功率都最大ꎬ靠近电极时可达6W(用示波器计算电压与电流的乘积ꎬ再计算乘积波形的平均值ꎬ即为平均功率)ꎮ这是因为磁场是环绕电极的ꎬ所以自转角度为0时ꎬ磁场与接收线圈平面垂直ꎬ磁通量最大ꎮ磁场在同一距离处ꎬ当自转角从0到90ʎ增加时ꎬ传输功率逐渐减小ꎮ图10㊀传输功率与传输距离D的关系Fig.10㊀MeasurementresultsoftransmissionpowervstransferdistanceD实验中ꎬ测得系统传输效率最大为38%ꎬ因为腔体㊁接收线圈都存在一定的损耗ꎮ2)传输功率与高度关系ꎬ传输距离为参变量ꎮ将接收线圈放置在距离电极中心10cm处ꎬ并将其从腔体底面向上移动ꎬ观察传输功率与距底面高度H的关系ꎬ如图11所示ꎮ图11㊀传输功率与接收线圈距地高度H关系Fig.11㊀TransmissionpowervspositionheightHofthereceivingcoil接收线圈在不同高度处测得系统传输功率变化很小ꎬ说明磁场在高度方向上很均匀ꎮ而在不同传输距离时ꎬ传输功率随传输距离的增大而降低ꎬ这与仿真图6(a)的结论是一致的ꎮ3)传输功率与自转角度关系ꎬ传输距离为参变量ꎮ57第3期陈希有等:用准静态谐振腔实现自由空间无线电能传输将接收线圈置于40cm高度处ꎬ且距离电极中心46cmꎬ使其做自转运动ꎬ观察传输功率与自转角度Φ的关系ꎬ如图12所示ꎮ图12㊀传输功率与接收线圈自转角度Φ的关系Fig.12㊀MeasurementresultsoftransmissionpowervsrotationangleΦofthereceivingcoil实验结果表明ꎬ旋转一周ꎬ接收功率与自转角度关系有两个极大值点ꎬ分别对应0和180ʎꎮ这是因为在这两个角度下ꎬ接收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ꎬ因而磁通变化最大ꎮ当接收线圈在电极附近时ꎬ接收线圈收到的功率最大为4Wꎬ最小为1Wꎬ可以满足小功率用电负载需求ꎮ4)传输功率与公转角度的关系ꎬ传输距离为参变量ꎮ将接收线圈置于40cm高度处ꎬ且距离电极中心46cmꎬ观察传输功率与公转角度Θ的关系ꎬ如图13所示ꎮ图13㊀传输功率与接收线圈公转角度Θ的关系Fig.13㊀TransmissionpowervsrevolutionangleΘofthereceivingcoil图13中每条曲线对应公转一周ꎬ各曲线均存在4个极大值点ꎬ对应的公转角度分别为0㊁90ʎ㊁180ʎ和270ʎꎮ每条曲线波动的幅度很小ꎬ表明公转角度对传输功率影响甚微ꎮ实验中ꎬ当接收线圈在电极附近时ꎬ接收功率为4.1Wꎮ4.2㊀准静态谐振腔为手机无线充电实验按照普通手机大小ꎬ用PCB技术重新制作了接收线圈ꎮ该线圈的线宽为0.51mmꎬ单层线圈ꎮ在PCB的另一面连接了整流㊁稳压电路ꎬ如图14所示ꎮ经测ꎬ线圈电感为167μHꎬ电阻为7.4Ωꎮ针对1.55MHz的工作频率ꎬ串联调谐电容为62pFꎮ图14㊀手机无线充电用PCB线圈结构Fig.14㊀PCBcoilappliedforwirelesspowertransferofmobilephone图15为手持智能手机进行动态无线充电实验场景ꎮ为了看清充电现象ꎬ实验时将手机与接收线圈分开放置ꎮ当接收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时ꎬ充电效果最好ꎻ而当接收线圈自转90ʎꎬ变成与磁场平行时ꎬ充电效果最差ꎮ手机在电极附近ꎬ且发射电源输出电压为20V时ꎬ输入电流为0.7Aꎬ手机接收功率5Wꎬ传输效率最高ꎬ约35.7%ꎮ将手机逐渐远离电极中心ꎬ直到最远位置ꎬ将发射电源电压增加到50Vꎬ仍可以为手机供电ꎬ此时输入电流为1.7Aꎮ因此ꎬ通过调节系统输入功率ꎬ准静态谐振腔的供电范围可以覆盖整个腔体ꎮ图15㊀手机动态无线充电实验现场Fig.15㊀Experimentsiteofmobilephonedynamicwirelesscharging67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5㊀结㊀论同基于线圈的磁场耦合式WPT和基于极板的电场耦合式WPT技术相比ꎬ准静态谐振腔式WPT技术ꎬ可以在较大的空间内产生某种较均匀磁场ꎬ便于为空间运动的设备动态无线充电ꎮ本文分析了立方体准静态谐振腔电磁场分布ꎬ以及腔体表面损耗ꎮ分别利用仿真和实验ꎬ观察了传输效率及传输功率与传输距离㊁接收线圈高度㊁接收线圈的自转角度㊁公转角度的关系ꎮ传输距离和接收线圈自转角度对传输效果影响较大ꎮ利用准谐振腔实现了手持手机的动态无线充电ꎮ本文研究的准静态谐振腔式WPT技术还很初级ꎬ使用一对电极ꎬ只能产生一种环形磁场ꎮ虽然在较大空间可以接收磁场能量ꎬ但需要接收线圈平面与电极平行ꎬ这给使用带来不便ꎮ如果增加电极对数ꎬ例如三对ꎬ并使它们相互垂直且比较隐蔽ꎬ它们分别产生绕自身旋转的磁场ꎮ根据叠加原理ꎬ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ꎬ等于这3个磁场单独存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叠加ꎬ这样就不要求接收线圈保持严格的方向性ꎮ在较大空间范围内用准静态谐振腔无线传输电能ꎬ传输效率虽然偏低ꎬ但手机等便携设备本身的耗电量很小ꎬ低效率并不会带来能量的明显浪费ꎮ在电能日益丰富的未来ꎬ方便性更胜于传输效率ꎮ另外ꎬ当接收设备增多时ꎬ传输效率可以随之提高ꎮ参考文献:[1]㊀薛明ꎬ杨庆新ꎬ章鹏程ꎬ等.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J].电工技术学报ꎬ2021ꎬ36(8):1547.XUEMingꎬYANGQingxinꎬZHANGPengchengꎬetal.Applica ̄tionstatusandkeyissuesof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technology[J].TransactionsofChinaElectrotechnicalSocietyꎬ2021ꎬ36(8):1547.[2]㊀李阳ꎬ石少博ꎬ刘雪莉ꎬ等.磁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ꎬ2021ꎬ36(S2):389.LIYangꎬSHIShaoboꎬLIUXueliꎬetal.Overviewofmagneticcou ̄plingmechanismforwirelesspowertransfer[J].TransactionsofChinaElectrotechnicalSocietyꎬ2021ꎬ36(S2):389. [3]㊀黄学良ꎬ王维ꎬ谭林林.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动态与应用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ꎬ2017ꎬ41(2):2.HUANGXueliangꎬWANGWeiꎬTANLinlin.Technicalprogressandapplicationdevelopmentofmagneticcouplingresearchwirelesspowertransfer[J].AutomationofElectricPowerSystemsꎬ2017ꎬ41(2):2.[4]㊀张波ꎬ疏许健ꎬ黄润鸿.感应和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J].电工技术学报ꎬ2017ꎬ32(18):3.ZHANGBoꎬSHUXujianꎬHUANGRunhong.Thedevelopmentofinductiveandresonantwirelesspowertransfertechnology[J].TransactionofChinaElectrotechnicalSocietyꎬ2017ꎬ32(18):3. [5]㊀王懿杰ꎬ陆凯兴ꎬ姚友素ꎬ等.具有强抗偏移性能的电动汽车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ꎬ2020ꎬ39(13):3907.WANGYijieꎬLUKaixingꎬYAOYousuꎬetal.Anelectricvehi ̄cle ̄orientedwirelesspowertransfersystemfeaturinghighmisalign ̄menttolerance[J].ProceedingsoftheCSEEꎬ2019ꎬ39(13):3907.[6]㊀孙跃ꎬ夏晨阳ꎬ戴欣ꎬ等.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互感耦合参数的分析与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ꎬ2010ꎬ30(33):44.SUNYueꎬXIAChenyangꎬDAIXinꎬetal.Analysisandoptimiza ̄tionofmutualinductancecouplingparametersofinductivelycou ̄pledpowertransmissionsystem[J].ProceedingsoftheCSEEꎬ2010ꎬ30(33):44.[7]㊀杨云虎ꎬ梁大壮ꎬ洪若飞ꎬ等.遗传算法对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J].电机与控制学报(2022-08-19)[2023-03-01].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3.1408.TM.20220818.1346.002.html.YANGYunhuꎬLIANGDazhuangꎬHONGRuofeiꎬetal.Parameteroptimizationofthreecoilsbygeneticalgorithmfor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systems[J].ElectricMachinesandControl(2022-08-19)[2023-03-01].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3.1408.TM.20220818.1346.002.html.[8]㊀刘哲ꎬ苏玉刚ꎬ邓仁为ꎬ等.基于双边LC补偿的单电容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ꎬ2022ꎬ37(17):4306.LIUZheꎬSUYugangꎬDENGRenweiꎬetal.Researchonsinglecapacitivecoupledwirelesspowertransfersystemwithdouble ̄sideLCcompensation[J].TransactionsofChinaElectrotechnicalSoci ̄etyꎬ2022ꎬ37(17):4306.[9]㊀LEYHGEꎬKENNANMD.Efficientwirelesstransmissionofpowerusingresonatorswithcoupledelectricfields[C]//200840thNorthAmericanPowerSymposiumꎬSep.28-30ꎬ2008ꎬCalgaryꎬCanada.2008:1-4.[10]㊀谢诗云ꎬ刁勤晴ꎬ杨奕ꎬ等.基于复合谐振网络的恒定输出型ECPT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ꎬ2020ꎬ40(24):8165.XIEShiyunꎬDIAOQinqingꎬYANGYiꎬetal.Electric ̄fieldcoupledpowertransfersystembasedcompositeresonantnetworkswithconstantoutput[J].ProceedingsoftheCSEEꎬ2020ꎬ40(24):8165.77第3期陈希有等:用准静态谐振腔实现自由空间无线电能传输。
基于CDIO理念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收稿时间]2020-08-20[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GJJG471、2019GJJG473);防灾科技学院“金课”建设项目(JK201905、JK202018)。
[作者简介]邱忠超(1987—),男,山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电磁无损检测。
[摘要]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问题,文章基于CDIO 工程教育理念分析了目前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CDIO 理念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新模式,通过设计项目构思、项目方案设计和具体化、产品实现和制作、产品运行和完善四部分,说明CDIO 理念在项目中的实施过程,最后提出项目评价与考核方法。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DIO ;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2-0083-03University Education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内容比较分散,但实践性非常强的重要专业课程。
它涉及物理、电子、机械、生物、化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传感器技术基础、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移/物位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新型传感器等,非常注重工程应用实际情况,与传感器材料工艺密切相关。
另外,检测系统除涉及传感器相关知识外,还涉及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1]。
通过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系统学习,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还要能合理选择和使用传感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搭建检测系统的综合能力。
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过于注重讲解基础理论,对传感器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讲解较少,导致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差。
因此,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2]。
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逐步提高。
高校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种采用最小电压与最大电流跟踪的IPT系统动态调谐方法
一种采用最小电压与最大电流跟踪的IPT系统动态调谐方法麦瑞坤;陆立文;李勇;何正友【摘要】为解决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谐振频率漂移问题,在系统固定工作频率下,分别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回路加入相控电感电容并联电路;实时检测DC-DC变换器输出直流电压传送给发送端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最小电压原则调节发送端回路的等效输出补偿电容值;同时,实时检测接收端线圈电流传送给接收端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最大电流原则调节接收端回路的等效输出补偿电容值,最终使得整个IPT系统处于谐振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实现了动态调谐,降低了电源所需容量,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功率.【期刊名称】《电工技术学报》【年(卷),期】2015(030)019【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动态调谐;最大电流;最小电压【作者】麦瑞坤;陆立文;李勇;何正友【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24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以其较强的环境亲和力、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以及灵活性等优点,逐渐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研究中的热点之一[1-3]。
图1为一种典型的IPT系统电路拓扑,主要由发送端、接收端和松耦合变压器3部分组成。
发送端电路将输入的工频交流电变换后,注入高频的交流电到发送端线圈中,高频的交流电经过松耦合变压器,以非接触的方式将电能传输到接收端电路,进而给负载供电[4-8]。
发送端线圈Ls上的电流值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电流反馈值与设定电流值比较,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直流电压,实现发送端线圈电流恒定[9]。
同时,为了保证IPT系统功率的有效传输,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回路中分别串联电容,补偿线圈的感抗。
基于无线传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基于无线传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唐志辉;龙允聪;李洪超【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3(000)015【摘要】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Tech Industrial Park of Dongguan,a power quality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proposed. The structure of ARM plus DSP is used in the system to sample,analyze and process the electric signal on site. The high reliable ZigBee CC2530 module is used to realize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DSP and ARM,and complete the data transmission. The design of radio frequency circuit and the antenna is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interference protection measure are analyzed. The RF performances of the circuit were tested with SmartRF Studio 7.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al⁃time 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of the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automation production lines in the industrial park.% 针对东莞高科技工业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
基于线圈偏移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
(3)
对单层平面圆形螺旋线圈之间互感系数 M 的
计算方法为
∑ n1 ∑ n2
M=
Mi j
i=1 j=1
(4)
式中:n1, n2为线圈匝数。 图 2 为不同位置的 M,可以看出,纵向偏移
时互感系数波动较大,线圈之间的轴向距离在 2 cm 以上时,系统的传输效率会有明显下降,其值均 小于 40 μH,线圈无论是横向偏移还是纵向偏 移,均会出现线圈间互感系数降低的现象。 1.2 D-LCC 拓扑结构传输性能分析
基于参数设计自由度及参数选择问题,本文 对双边 LCC 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双边 LCC 拓扑结构中补偿电感对 MCR-WPT 系统传输性能 的影响,引入智能优化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合理 的优化,实现在系统线圈发生偏移情况下优化系 统的传输效率,同时保证负载端的接收功率。
1 D-LCC 拓扑结构的性能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 D-LCC 拓扑结构下的 WPT 系统在电源及线圈参数确定的情况下,系统的传
100
系统传输效率/%
500 2Fra bibliotek1 r0.10
0.05
00
纵向偏移/m
图 5 纵向偏移情况下 r 对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 Fig. 5 Variation of system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t
0 引言
2007 年 Kurs A 团队提出了磁谐振耦合 WPT 系 统,该系统在线圈处于同轴位置下,最高传输距 离可达 2 m,最高传输效率达到了 90% 以上[1],该 技术以传输距离远、传输效率高等优点成为多个 研 究 团 队 的 主 要 研 究 对 象 [2-3]。 通 过 对 等 效 电 路 模 型来分析系统的传输性能,在研究过程中通常会 引入补偿网络来调节系统的谐振状态,特别是解 决 变 负 载 , 线 圈 偏 移 等 问 题 [4]。 随 着 对 系 统 性 能 不断提高,陆续引入高阶补偿拓扑结构,例如 SLCL,S-LCC,LCL-LCC,LCC-LCC。双边 LCC 谐振补 偿网络因其具有较高的参数设计自由度被广泛关 注,文献 [5] 通过对 S-S 拓扑和双边 LCC 拓扑的比 较分析发现,当负载发生变化时,系统原边线圈 的电流不随其变化,并且 S-S 拓扑所具有的一系 列优点也都有保留,但并未对拓扑的参数进行设 计。文献 [6-9] 研究双边 LCC 结构下线圈的抗偏 移范围,设计参数使系统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在 最佳耦合系数周围时不受线圈位置的影响,但对 于补偿电感的选取规律并未涉及;文献 [10] 研究
基于半桥逆变器的无线供电系统效率优化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Power Electronics第55卷第1期2021年1月Vol.55, No.l January 2021基于半桥逆变器的无线供电系统效率优化研究杜凯军 麦瑞坤2,余进1(1.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266111;2.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为了降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中的线圈损耗,提升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桥逆 变器的无线供电系统,该系统可在不影响电压增益的条件下对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中的电流大小进行优 化。
同时提岀了通过调节半桥逆变器导通占空比,使系统电流分配和能量传输效率达到最优的控制方案。
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电路拓扑和效率优化方案可有效提升无线供电系统的传输效率。
关键词:无线供电;半桥逆变器;效率优化中图分类号:TM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00X (2021)01 -0060-03Research on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Based on Half-bridge InverterDU Kai-jun 1, MAI Rui-kun 2, YU Jin 1(L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Qingdao 266111 , China)Abstract : To decrease the power loss in the coils of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andimprove the system efficiency , a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based on half-bridge inverter is proposed. T he proposed system can optimize magnitude of the currents in both transmitter coil and receiver coil , while the system voltage gainis not affected.Meanwhile , the control scheme for further optimizing the system efficiency by regulating the duty cycleof half-bridge inverter is proposed .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ircuit topology and control schem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Keywords : wireless power supply ; half-bridge inverter ; efficiency optimizationFoundation Project :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R & D Program of China (No.2017YFB 1201003)1引言无线电能传输(WPT )技术借助空间中的能量 载体(如电场、磁场、微波等),将电能由电源侧传 递到负载侧。
一种最小电压跟踪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调频调谐方法
所示 LB Q4
该技术能有效避免传统的有线电能传输灵活 境 容易产生接触火花等弊 室内设备供电 水
C B 组成降压直 - 直 MOSFET 功率器件
P
Buck 电路
端,可应用于轨道电气化交通 设备供电等领域 [6-10] 一般情况 的阻抗特性被视 使得整流性负载 侧整流桥后
, IPT 系统二次侧整流桥对外表 然而 纯阻性 [11], 表 据文献 [12, 13] ,
IPT
系统在进行电能传输的过程中,系统负载受到外部环境以及系
统不同工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一次侧回路等效阻抗发生变化,并且一次侧回路等效阻 抗的变化量难以用准确的数学表达式表示。这种情况导致 IPT 系统一次侧回路不谐振,逆变器工 作在非软开关状态,增大了一次侧电源的容量。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基于串联 -并联补偿的一次侧 恒流的 IPT 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一次侧谐振状态受二次侧整流性负载影响的原因,采用一 种最小电压跟踪的调频调谐方法,以实时检测的当前降压直 -直变换器输出电压值为反馈量,控制 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频率,通过不断跟踪降压直 -直变换器输出的电压的最小值,使系统一次侧回路 恢复到谐振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恢复一次侧回路的谐振状态,降低了 一次侧电源的容量需求,使逆变器工作在软开关状态。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中图分类号: TM724 最小电压跟踪 软开关 调频调谐
VD 1~ VD 4 体二极管 逆 器的输出 U dc Buck 电路输出直流电压 I P 电流相量 U 逆 器的输出电压相量 L P 一次 侧线圈等效电感 CP 一次 侧 路电流 效电感 CS R 一次侧回路补偿电容 M LS 二 次线圈等
I S
二次侧 线圈间的互 感 负载电阻 LF UR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设备发送端频率跟踪调谐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设备发送端频率跟踪调谐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何正友,李勇,麦瑞坤,林圣,高仕斌
申请号:CN201410353226.X
申请日:20140723
公开号:CN104135085A
公开日:
201411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设备发送端频率跟踪调谐方法,它利用恒流控制条件下电路谐振时,升降压直-直变换器输出端的电压最小的原理来动态跟踪发送端的谐振频率,即通过不断微调逆变器工作频率跟踪升降压直-直变换器输出端的电压有效值,使电压有效值实时动态的处于最小值,从而使发送端电路更接近完全谐振状态,不仅降低了发送端的无功功率,也使发送端逆变器工作在软开关状态,减小了开关损耗。
其调谐更精确、可靠,也即本发明的方法能实现更高精度的调谐,使发送端更接近理想的谐振状态,使其有功功率更高,更好的提高无线电能传输设备的传输功率和效率。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地址: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陈树明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具有三维抗偏移的恒压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三维抗偏移的恒压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麦瑞坤,杨斌,陈阳,周小兵,何正友
申请号:CN201910336995.1
申请日:20190425
公开号:CN110299767A
公开日:
201910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三维抗偏移的恒压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发射线圈电路包括第一原边发射线圈电路和第二原边发射线圈电路,接收线圈电路包括第一副边接收线圈电路和第二副边接收线圈电路,第一副边接收线圈电路和第二副边接收线圈电路分别对应接收第一原边发射线圈电路和第二原边发射线圈电路所发射能量,第一副边接收线圈电路输出端和第二副边接收线圈电路输出端共同作为副边能量接收部分中接收线圈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原边发射线圈与第二原边发射线圈、第一副边接收线圈与第二副边接收线圈都采用田‑Q型线圈组合。
本发明控制成本较低,能够实现3个维度的大范围移动,系统始终成纯阻性,不存在原边空载所引起的安全隐患且系统效率较高。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地址: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
国籍:CN
代理机构: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春霖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考虑线圈参数变化的SS型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考虑线圈参数变化的SS型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陆远方;黎祎阳;杨斌;陈阳;麦瑞坤【期刊名称】《电工技术学报》【年(卷),期】2022(37)18【摘要】在自动导引车的动态无线电能传输(DWPT)系统中,由于载重变化导致的接收端高度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这会造成系统线圈参数(自感和互感)改变,进而影响系统增益平稳。
为了在DWPT系统接收端发生垂直偏移时保证系统增益平稳,该文基于串联串联(SS)拓扑提出一种考虑线圈参数变化的补偿拓扑参数设计方法。
通过建立考虑线圈参数变化的SS拓扑等效环路模型,分析系统增益与补偿参数的关系,确定补偿拓扑参数设计的约束条件与解空间范围。
设计以输出电流增益平稳性与效率为目标的优化函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SS拓扑补偿参数设计方法。
所提方法在系统线圈参数变化的条件下,实现输出电流的稳定,且保有较高的效率。
最后,搭建一套1kW的原理样机用于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高度变化范围(20~80mm)内,耦合机构自感增加19.1μH、45.22μH,互感增加至2.4倍,系统输出电流最大波动率仅为3.55%,最高效率达96.52%。
【总页数】11页(P4537-4547)【作者】陆远方;黎祎阳;杨斌;陈阳;麦瑞坤【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24【相关文献】1.基于跳频控制策略的串联-串联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2.一种用于SS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变频移相控制下实现恒压和ZVS的参数设计方法3.基于线圈偏移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4.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多线圈结构参数优化设计5.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线圈参数优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精密扭秤测量微小电量
利用精密扭秤测量微小电量林曼虹;黄培灿;林瑞丰;李丰果【摘要】充分利用精密扭秤对弱力的高灵敏度,结合机械共振放大力的效应原理、电磁阻尼原理和光杠杆原理进行改装,可测得带电体所受的弱电场力,进而求得微小电量。
初步实验结果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
%Because of using the high sensitivity of torsion balance for weak force,and using the principle of mechanical resonance,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damping and principle of optical lever, so the weak force of electric field can be measured,thus obtain micro-charge.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期刊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精密扭秤;微电量测量;机械共振;电磁阻尼;光杠杆【作者】林曼虹;黄培灿;林瑞丰;李丰果【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4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一直是实验测量的一个难点。
传统测量微小电量的方法是密立根油滴实验和法拉第筒实验。
密立根油滴实验目前已相当成熟,而法拉第筒测量的电量为纳米级,为了开发新的实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本文在库仑扭秤的基础上,引入机械共振原理进行创新,结合光杠杆和电磁阻尼装置,实现测量微小电量。
1 实验原理在微电量测量中,两带电小球间的作用力很微弱,实验现象不明显,同时,静电感应现象和极化现象也导致传统实验扭秤装置并不适用高精度要求的测量。
【CN109799002A】一种全光调谐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19223.X(22)申请日 2019.03.21(71)申请人 中山大学地址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72)发明人 李朝晖 朱莺 杨泽林 张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代理人 陈伟斌(51)Int.Cl.G01K 11/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全光调谐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芯片尺度温度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光调谐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热蒸镀的方法在具有二氧化硅牺牲层的硅片上沉积硫系薄膜,利用电子束曝光、反应离子刻蚀及湿法化学腐蚀等工艺在硫系薄膜表面加工自由站立的微盘谐振器主体;2)在微盘谐振器主体上选择性地沉积光致热敏材料作为吸收层,即可完成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全光调谐的温度传感器,从下往上包括硅片、二氧化硅牺牲层、图形化的硫系薄膜和光致热敏材料吸收层;本发明利用光致热敏材料对光强吸收后易发热的机理,来增强硫系微盘谐振器的热响应度,从而有效提高全光调谐温度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CN 109799002 A 2019.05.24C N 109799002A1.一种全光调谐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为硅片、二氧化硅牺牲层、图形化的硫系薄膜、光致热敏材料吸收层。
2.一种全光调谐温度传感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热蒸镀的方法在具有二氧化硅牺牲层的硅片上沉积一层亚微米或微米量级厚度的硫系薄膜;S2.采用电子束曝光技术在光刻胶薄膜上制备不同尺寸的微盘结构,之后利用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将光刻胶上的图形转移到硫系薄膜上,去胶后在硫系薄膜表面制备出微盘谐振器主体;S3.将硫系微盘浸泡在稀释的氢氟酸溶液中,利用氢氟酸与二氧化硅的化学反应,制备出自由站立的硫系微盘谐振器;S4.在微盘谐振器主体上选择性地沉积光致热敏材料,作为光吸收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0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 ol.35No.0 000.00, 20162016年0月00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6Chin.Soc.forElec.Eng. 1 DOI:10.13334/j.0258-8013.pcsee.161510文章编号:0258-8013 (2016) 00-0000-00 中图分类号:TM 46一种采用测量线圈技术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调频调谐方法研究麦瑞坤,马晓晴,陆立文,符玲(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31)AMeasurement Coil Based Receiver's Resonant Frequency Tracking Technique forIPTSystemsMAI Ruikun, MAXiaoqing, LULiwen, FULing(School of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Sichu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the resonant frequency drifting of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 system due to the tolerance of the components, a measurement coil is parallel mounted with the transmitter coil to measure to phase of receiver current. Then, the phase differences of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urrents is adopted as the feedback control parameters. Finally,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of the inverter is regulated based on the resonant condition of receiver, so that not only the receiver operates under resonant condition but also the voltage gain, output power and the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under all the circumstances. The control methods with and without the proposed strategy are employed to verified the performance. When the receiver appears inductive with tolerance,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and system efficiency of proposed strategy are increased by 144.15W and 1.21%.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receiver appears capacitive with tolerance,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and system efficiency of proposed strategy are increased by 245.49W and 1.72%.KEYWORDS: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 measurement coil;resonant condition of receiver;system efficiency摘要:为解决谐振参数容差导致感应电能传输系统(IPT)失谐现象,本文采用在原边线圈并绕测量线圈的技术,以原边回路电流与测量线圈电路电压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的两者相位差为反馈量,间接获得副边回路的谐振状态,通过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频率,使副边回路恢复谐振状态,增大副边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5257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2682015CX021)。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51525702);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2682015CX021).回路中负载的电压增益和系统输出功率,达到提高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的目的。
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能够有效使副边回路恢复谐振状态,增大副边回路中的负载电压和系统输出功率,提高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
相对于系统调频调谐前,在谐振参数容差导致副边回路呈感性的情况下,调频调谐后系统输出功率最大提升144.15W,传输效率最大提升1.21%;在谐振参数容差导致副边回路呈容性的情况下,调频调谐后系统输出功率最大提升245.49W,传输效率最大提升1.72%。
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测量线圈;副边谐振;传输效率0 引言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是一种结合高频逆变技术与电磁感应技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再将磁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能量传输方式[1-4]。
IPT技术因其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接触式电能技术带来的接触火花、容易积碳与易受环境影响[5]等弊端,已广泛应用于手机设备充电、室内设备充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6-9]。
随着感应电能传输技术向高效、稳定、大功率的方向发展,提高电能传输的效率成为了愈来愈关键的问题,对低能耗、高效率、绿色环保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当IPT系统副边回路呈谐振状态时,系统具有低电能损耗和高电能传输效率的特点[10-12]。
然而由于受到元件参数容差变化的影响,副边回路呈现不谐振状态,在原边回网络出版时间:2016-09-27 10:48:0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2107.TM.20160927.1048.001.html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第35卷路电流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副边回路中的负载分压变小,系统输出功率减少,降低了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
现有的效率优化方法其中一种是在副边加入动态调谐装置[13-15],通过控制副边的等效阻抗,使副边回路达到谐振状态;文献[13]采用了一种不直接测量系统阻抗的动态调谐策略,使系统的有功功率由80.87W增加到92.6W,系统传输效率由50.35%增加到77.36%,然而由于需要加入控制器和调谐装置,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使得系统的传输效率不高。
另有扰动的目的;文献增加到将近80%根据文献[19]到65.3%;文献至62.2W由此测量线圈的方法,间接地判断副边回路是否处于谐振状态,在原边线圈电流恒定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使副边回路恢复或接近谐振状态,副边回路中负载分得的电压增大,系统输出功率增加,从而使IPT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得到提高。
实验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方法能够通过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有效地使副边回路恢复谐振状态,增大副边回路中的负载分压和系统输出功率,提高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
1 基于SS电路拓扑的IPT系统分析L图1IPT系统示意图Fig.1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IPT system图1所示为基于串-串(SS)补偿方式的IPT系统。
E为恒定的输入直流电压;14Q~Q为功率P为原边PC为原SR为RR为;ω为系所示。
RR在系统实际角频率ω下,副边回路的等效阻抗SZ可以表示为S S S R+Z jX R R=+ (2)其中副边回路的等效电抗S SS1=X LCωω-。
副边对原边的反射阻抗EQZ可以表示为[22]22PSEQSMZZω= (3)原边回路中等效阻抗为PZP P P EQZ jX R Z=++ (4)第期 麦瑞坤等:一种采用测量线圈技术的IPT 系统调频调谐方法研究 3其中原边回路的等效电抗P P P1=X L C ωω-。
原边输入有功功率in P 和负载输出有功功率oP 分别为原边输入复功率in S 和负载输出复功率o S 的下,η=2 P P S S 比较副边感应电压和副边回路电流的相位的方法来判别副边回路是否处于谐振状态。
U PSR图3用受控源表示互感电压的IPT 系统等效电路 Fig.3The equivalent circuit of IPT system for representingmutual inductance voltage with controlled source本文采用在IPT 系统的原边线圈并绕一个测量线圈的方法来对副边回路是否处于谐振状态进行判别,从而对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频率进行调节。
如图4测量电路的电压为AU ;测量线圈的等效电感为A L ;原边线圈与测量线圈之间的互感为PA M ;副边线圈与测量线圈之间的互感为SA M 。
PI 的0(8)RS 与原边回路补偿电容的电压CS u 波形均为正弦波,因此由式(8)可知,副边回路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率即S di dt 的变化波形是突变的。
由于已知S di dt 的变化波形是突变的,根据式(7)可知,A u 的波形也会出现相应的突变。
由式(7)可得,副边线圈感应电压SU 与副边回路电流SI的相位关系可以表示为, 2S PS P PS SA P S S A S ASA==U j M I M M I Z Z U I U j M ωωθω=∠=-(9) 其中,θ为副边线圈感应电压SU与副边回路电流与4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第35卷SI 的相位差。
观察式(9)可知,副边线圈感应电压SU 与副边回路电流SI的相位差等于原边回路电流PI 与测量3Pω+脉宽系统调频调谐控制框图Fig.5 The control blockdiagram of a measurement coil based receiver's resonant frequency tracking technique forIPT systems图5所示为采用测量线圈技术的IPT 系统调频调谐控制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