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加与减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初中数学」中点相关的几何解法探究中点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体现了对称、和谐之美,是中考的核心考察对象之一,在命题中占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拟从与中点有关的基本定理、基本图形等入手,以学生检测中的一道中考真题为例,对中点问题展开解法探究.一、基本图形先谈谈与中点有关的基本定理与基本图形,如图1所示: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以及顶角的平分线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由这些基本定理及其相关逆定理衍生出的基本图形,是我们处理中点问题的常见策略,如倍长中线等方法.结合面积问题,还会有“三角形的中线平分其面积”等结论.二、例题呈现(2015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题)如图2,四边形ABCD为矩形,E为边BC的中点,连接AE,以AD为直径的⊙O交AE于点F,连接CF.(1)求证:CF与⊙O相切;(2)若AD=2,F为AE的中点,求AB的长.三、解法探究首先解决第(1)小问:思路一:如图3,要证CF与⊙O相切,必定要连接半径OF,只要证出OF⊥CF即可.由题易知OD⊥CD,连接OC,若能证明△OCD≌△OCF便可解决问题.要证△OCD≌△OCF,已经有OD=OF,OC=OC,还缺一个条件,如何寻找呢?注意到在矩形ABCD中,点O、E分别为AD、BC的中点,易证四边形AOCE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有OC∥AE.故∠COF=∠OFA=∠OAF=∠COD,即∠COF=∠COD.因此△OCD≌△OCF (SAS),问题得解.思路一构造平行四边形,通过导角,寻找到了所需的最后一组有关角的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证明CD=CF,再利用“SSS”得到全等.下面提供“倍长中线”的思路来证明CD=CF.思路二:如图4,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G,由E为边BC 的中点,易证△ABE≌△GCE(ASA),从而有AB=GC=DC;由直径AD联想到连接DF,则∠AFD=∠DFG=90°;识别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基本型,可得FC=DC;至此,除了全等法之外,还可以简化过程如下:由OF=OD得∠OFD=∠ODF,再由FC=DC得∠CFD=∠CDF,从而有∠OFC=∠ODC=90°,则OF⊥CF,故CF与⊙O相切,问题得解.课堂上笔者介绍了这两种思路,学生直呼过瘾.就这样结束了吗?不!爱动脑筋,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课铃声一响,班里一学生兴高采烈的堵住我:“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思路三:如图5,连接OF、DF、OE、OC、DE,设OC与DE交于点M,再连接FM.易证四边形ODCE为矩形,且∠AFD=∠DFE=90°,则FM=1/2DE=1/2OC=OM=CM.由FM =OM=CM,可推出∠OFC=90°,则OF⊥CF,故CF与⊙O相切,问题得解.此解法看似复杂,但构图充满美感,不自觉间形成了一个极其有趣的“★”结构,让人不禁感叹几何构造之神奇!而解法来源于学生,又不禁让教者惊叹于学生无限的创造力!若用共圆的眼光来看,此解法将更有趣.如图6,易知O、D、C、E、F五点共圆,再借助圆中相关知识,此图中还会有非常多的等角.四、解后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题后反思是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几何的学习重在基本图形的识别与构造,学会联想,将残缺的图形补成已学过或已解决的基本图形,这就是所谓常见辅助线的构造.反思解题过程,重在反思基本图形.1.“铁三角结构”思路一中可抽离一个基本图形:如图6,由OA=OF及OC∥AF可推出∠1=∠2,即“等腰三角形+平行角平分线”.事实上,对于条件①:OA=OF;条件②:OC∥AF;条件③:∠1=∠2,其中任意两个成立,第三个一定成立,两两组合,共三个真命题.笔者称其为“铁三角结构”,它经常会出现在中考题里,应予以广泛的关注.2.“倍长中线法”思路二中,由中点E联想到倍长AE至点G,如图7,构造出一组“平行8字型”全等,此法即为“倍长中线法”,是解决与中点相关问题的重要方法,需引起高度重视.此外,倍长中线之后,思路二还结合了一个重要的定理,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8所示.这条中线了不得,它将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实现了两种特殊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值得一提的是,该定理还有一些重要的逆定理,比如“若FC=CD=CG,则∠DFG=90°”,再比如“若∠DFG=90°且FC=CD,则CD=CG”,也经常会在中考题里出现.3.几个有趣的结论(1)如图9,在矩形ABCD中,E为边BC的中点,DF⊥AE,则CF=CD.简析:该结论就是从例题图中抽离出来的,其中圆被隐去了.其证明,从例题来看,至少有两种证法:一是取AD的中点,采取全等法;二是延长AE,采取倍长中线法.此外,还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出点坐标,利用解析法,经过一番“惨无人道”的计算,验证出CF=CD成立.这既是解析法的优势,也是其劣势之所在.它不需要联想到几何构造的“天马行空”,仅仅只要实施暴力计算的“脚踏实地”.几何法是证明,而解析法就是验算.通过证明不难发现,矩形条件实属多余,只需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其余条件不变,如图10所示,依然有CF=CD成立.(2)如图11,在正方形ABCD中,E、M分别为边BC、AB的中点,则CF=CD.简析:易证Rt△ADM≌Rt△BAE(SAS),导角可得DM⊥AE,转化为结论(1),下略.图11中,两个中点可导出:DM⊥AE,DM=AE,CF=CD.这是一个极其有趣的结构,可称为正方形中“十字架”模型,借助相似,该模型也可以推广到矩形中,是一个经典的几何图形,常出现在考题中.(3)如图12,在正方形ABCD中,F为边AB的中点,CF与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交于点G,连接AG并延长交BC于点E,则E必为边BC的一个黄金分割点.简析:如图13,由直径AB联想到连接BG,则BG⊥AE;联想到正方形中“十字架”模型,延长BG交边CD于点M,则易得Rt△ABE≌Rt△BCM(AAS);又由边AB的中点F知,GF=AF=BF,导角易得∠1=∠3=∠4=∠2,∠5=∠8=∠7=∠6;由∠1=∠2知△CGE∽CBG,从而易得CG2=CE×CB;又由∠5=∠6,易得CG=CM=BE,因此有BE2=CE×CB,即点E必为边BC的一个黄金分割点,问题得解.此结论脱胎于2017年安徽省中考压轴题,是一个极其有趣的结果,它提供了一种用尺规作图寻找线段黄金分割点的趣法,值得大家用心揣摩.五、类题巩固(2017年黑龙江省鹤岗市中考题)已知:△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连接AD,BC,点H为BC中点,连接OH.(1)如图14所示,求证:OH=1/2AD且OH⊥AD;(2)将△COD绕点O旋转到图15,图16所示位置时,线段OH与AD又有怎样的关系,并选择一个图形证明你的结论.简析:(1)如图17,易证Rt△AOD≌Rt△BOC(SAS),则AD=BC,∠1=∠2;又由H为BC的中点,易得OH=1/2BC=BH,从而∠1=∠3;故OH=1/2AD,再由∠2=∠3导角可得OH⊥AD;对于第(2)小问,下面给出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方法一:如图18,延长BO至点B′,使OB′=BO,连接B′C.由点H为BC中点,得OH∥B′C且OH=1/2B′C.又易证△AOD≌△B′OC (SAS),则有AD=B′C,于是有OH=1/2AD.另外,由△AOD≌△B′OC还可得∠OAD=∠OB′C,导角易得B′C⊥AD,从而有OH⊥AD,问题得解.方法一通过倍长BO的手段,将目标线段OH变为中位线,从而转化为B′C,只要证明B′C与AD的关系即可.既然可以倍长BO,同理可以倍长CO,如图19所示,“它们是一伙的”,不再赘述.方法二:如图20,延长AO至点E,使OE=AO,连接DE,再取DE的中点F,连接OF,则OF∥AD且OF=1/2AD.又易证△BOC≌△EOD(SAS),其中△EOD可看成由△BOC绕着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而来.由点H为BC中点,易知点H与点F是对应点,再结合旋转的性质,可得OF=OH且OF⊥OH,从而有OH=1/2AD且OH⊥AD,问题得解.方法二通过倍长AO的手段,再取一个中点,将目标线段AD转化为中位线OF,只要证明OF与OH的关系即可.既然可以倍长AO,同理可以倍长DO,如图21所示,“它们也是一伙的”,不再赘述.上面两种方法都用到了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如图22及图23所示,可直观地称其为“共直角顶点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在该模型中,易得△BOD≌△AOC(SAS),这个全等往往是解题的关键之所在,还可以用旋转的眼光来看待,从而易得AC=BD且AC⊥BD.方法三:如图24,延长中线OH至点E,使HE=OH,连接BE,则有△COH≌△BEH(SAS),从而易知BE=CO=DO,且易得BE∥CO,故∠EBO+∠COB=180°.又因为∠AOD+∠COB=(∠AOB+∠DOB)+∠COB=∠AOB +(∠DOB +∠COB)=∠AOB+∠DOC=180°,所以有∠EBO=∠AOD.于是有△EBO≌△DOA(SAS),则OE=AD且∠EOB=∠DAO.再导角可得OE⊥AD,因此有OH=1/2AD且OH⊥AD,问题得解.该解法巧施“倍长中线”策略,通过全等,结合导角等方法解决问题.如图25,倍长中线OH至点E,再连接CE,也可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小报1,2单元
三年级数学小报1,2单元
标题:三年级数学小报
第一单元:加与减
1. 知识点回顾
加法与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而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练习题目
(1)55+63= (2)78-24= (3)57+12= (4)80-26= (5)63+75= (6)99-27= (7)16+48= (8)57-31= (9)44+66= (10)78-59=
3. 数学故事
小明和小红一起去超市购物。
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小红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1元。
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第二单元:图形与几何
1. 知识点回顾
图形与几何是数学中研究形状和空间关系的领域。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认识
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练习题目
(1)请列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2)正方形有几条边?(3)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4)请画出两个不同的四边形。
(5)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3. 数学游戏
拼图游戏: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拼图,让学生们通过组合拼图来创造出一个新的图形或物体。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组合和变换。
第一单元加与减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一、单选题1.一根绳子长100 米,第一次用去38 米,第二次用去47 米。
现在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列式是( )。
A.100-38-47 B.100-(38+47)C.38+472.最大的两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34,结果是( )。
A.35B.45C.553.下面算式的得数小于80的是( )。
A.29+37+15B.68+24-15C.90-31+254.书店进了80套《科技连环画》,上周卖了35套,这周卖了28套,求还剩多少套,列式不正确的( )。
A.80-35-28B.80-(35+28)C.80-(35-28)5.奶奶买了10个苹果,7根香蕉,8个桃子,一共买了( )水果。
A.25B.24C.15二、判断题6.计算62-15+35时,可以先算15+35=50,再算62-50=12。
( )7.100-15-25和100-15+25的计算结果相同。
( )8.同学们排成一列,从前数或从后数小明都排在第23个。
说明一共有46个同学。
()9.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是70,两个减数都是20,差是30。
( )10.从24数到32,一共数了8个数。
( )三、填空题11.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以后,下去9人,又上来15人。
车上现在有 人。
12.共有84个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 个。
13.3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 袋,还剩 块。
14.76个鸡蛋,每10个装一盒,可以装满 盒,再加 个鸡蛋,就又能装满1盒了。
15.小明第一个月存了5元钱,以后每月都比前一个月多存2元钱,5个月一共能存 元钱。
16.有一些珠子,10个穿一串能串5串;如果5个穿一串,那么能穿 串。
17.亮亮看一本58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8页,第二天看了30页,第三天他应该从第 页看起。
四、计算题18.计算出结果。
(1)24+38+32=(2)97-25-47=(3)53-(9+37)=19.列竖式算一算。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练习一(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练习一(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及其含义。
2.认识数字0-10,并能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3.掌握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思维独立性,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符号。
2.数字0-10的加减法口算。
3.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
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0-10,并能进行加减运算。
2.掌握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
2.在口算过程中保持正确性,避免出错。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合作探究法3.教师讲解法4.问题解决法教学手段1.讲义2.习题3.板书4.视频教学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导入新课题,让学生了解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口算中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符号,并对数字0-10进行对应的加减操作。
2.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上学期所学习的加法和减法基础知识,来逐步引入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
2. 学习新知识1.对加法和减法概念进行讲解,并通过口算的方式让学生能理解其含义,并掌握其符号。
2.让学生回忆数字0-10,并通过加减口算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数字进行加减运算,避免学生对口算挑战性过高而导致的学习阻碍。
3.展示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通过示物教学让学生了解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该方法。
3. 学生自主学习1.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在学生小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遇到多组加减式,通过小组合作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逐步掌握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
4. 课堂总结1.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监督指导,以及提醒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2.教师利用板书来总结该堂课讲解内容,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习的知识点,尽可能的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课后作业1.针对上课的加减口算进行练习,每个学生完成不低于50道题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的加与减。
我们将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例题,并进行讲解。
例如,我讲解如何计算“2+3”、“42”等。
3.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例题后,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例如,“5+2”、“74”等。
4.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糖果,他给了小红2个糖果,他还剩下多少个糖果?”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加法和减法的符号、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我布置了一些作业题目。
例如,“2+3=?”、“42=?”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答案,以便学生能够及时核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同时,我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深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和发展。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加与减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加与减知识点第一单元学的是加与减,主要做到细心。
1、数字比较大一定得打草稿,计算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哪一位满10一定得向前一位进1,记得写进位的1,加上进位的1。
减法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借1,并记得一定要打上退位点,如果被减数中间的0上打了退位点,就得向前一位借1当9来算。
2、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3、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4、加、减法的验算就可以根据以上关系来验算,有时要按题目要求来验算,加法的一般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减法的一般用差加减数来验算。
解决问题的题一定要会审题,并且要有算式、单位、答案。
5、两步计算的口算一定要在第一步下面画一横线写上得数,再算第二步。
一、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6、口算方法: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这两次相加的所得的和加在一起。
还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7、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8、要点提示:连加时,可以先算能凑成整十的数,这样计算起来比较方便。
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9、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求出两个数的差,再减去第三个数。
10、要点提示:列竖式计算连减时,要注意退位问题。
三、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11、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可以列两个竖式分步计算,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
12、要点提示: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则不必列竖式计算。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测试卷标准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一只青蛙一天吃42只害虫,两只青蛙一天吃()条害虫。
A.84B.80C.42D.442.7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和是()。
A.82B.73C.273.下面算式结果最接近70的是()。
A.46+25B.47+34C.100-94.算式73-45不可能表示()。
A.73比45多多少B.73与45的和是多少C.45比73少多少5.算式63-(23-5)的得数是()。
A.45B.55C.356.45+3()43+5。
A.=B.>C.<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0个小朋友排队,笑笑前面有18人,她后面有12人。
()2.如果☆-12=8,那么☆=20。
( )3.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4.()5.计算26+30时,先算6+30=36,36+20=56。
()6.有18枝红玫瑰,康乃馨比红玫瑰多6朵,郁金香比康乃馨少3朵。
郁金香比红玫瑰多3朵。
()三.填空题(共6题,共17分)1.填一填。
57=________+7 35=30+________ 68=60+________2.填上“<”、“=”或“>”。
(1)48+3_______45+8 (2)5+77_______70+5 (3)38+10_______30+183.请帮我填上“>”“<”或“=”.(1)38-9______30 (2)56-7______50(3)63-5______60 (4)48-8______404.在横线上填上>、<或=。
(1)47+5________43+7(2)98-70________45-75.在横线上填上“>”、“<”、“=”。
(1)73+2______37 80______75(2)60+38______50+38 30+66______3+606.小刚和小明共有邮票90张,小刚送给小明18张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小明原有邮票()张。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PPT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略
(2)美美一共收集了多少节废旧电池? 24+38+29=91(节) 答:美美一共收集了91节废旧电池。 (3)笑笑一共收集了多少节废旧电池? 26+34+32=92(节) 答:笑笑一共收集了92节废旧电池。
归纳总结:
三个数连加的方法多样化,竖式计算时,
台)
北国电器 百汇家电 太盛家电
电扇 冰箱 洗衣机 35 10 21 32 33 12 12 20 40
(1)三个超市一共卖出多少台电扇? 35+32+12=79(台) 答:一共卖出79台。
(2)三个超市一共卖出多少台冰箱? 10+33+20=63(台) 答:一共卖出63台冰箱。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略,答案不唯一。
=98
=87 4 9 6 6 + 11 7 + 3 2 6 6 9 8 3 3 6 2 + 21 9 + 2 5 6 2 8 7
4.下表是我国运动运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1)2000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8 +16 +15 =44 +15 =59(枚)
答:2000 年一共获得奖牌59 枚。
4.下表是我国运动运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2)2008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51+21 +28 =72 +28 =100(枚) 答:2008 年一共获得奖牌100 枚。 (3)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尝试解答。
如:2012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38 +27 +23 =65 +23 =88(枚) 答:2012 年一共获得奖牌88 枚。
+ 30
5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比如“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加法?”
具体内容包括:
-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运用数线、计数器等工具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列式计算:10以内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
-解决涉及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加与减》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能够理解数的概念,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和计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加与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东西变多或变少的情况?”比如,你的玩具多了几个,或者分给了朋友一些。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加与减的奥秘。
举例:购物时计算总价,已知部分商品价格,求解总价。
2.教学难点
(1)进位与退位: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当某一位数相加等于10或者不够减时,需要进位或退位。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举例:计算58 + 7时,个位数8和7相加等于15,需要进位到十位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运算中,当个位数不够减时,需要从十位数退位,学生容易在这一环节出现错误。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1.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加与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加减法的运算还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的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实例等,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用于学生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用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加减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6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加与减(一)1、口诀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4+6=10 3+7=10 2+8=10 1+9=10 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9+5=14 8+6=14 7+7=14 6+8=14 5+9=149+6=15 8+7=15 7+8=15 6+9=159+7=16 8+8=16 7+9=169+8=17 8+9=179+9=18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10-1=9 11-2=9 12-3=9 13-4=9 14-5=9 15-6=9 16-7=9 17-8=9 18-9=9 10-2=8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10-3=7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10-4=6 11-5=6 12-6=6 13-7=6 14-8=6 15-9=610-5=5 11-6=5 12-7=5 13-8=5 14-9=510-6=4 11-7=4 12-8=4 13-9=410-7=3 11-8=3 12-9=310-8=2 11-9=210-9=12、“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方法:第一种方法:拆被减数: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加与减(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40个小朋友排队,笑笑前面有18人,她后面有( )人A.22B.32C.212、把正确的花朵选出来()A. B. C.3、与42-25+14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A.42+25-14B.42-(25+14)C.42+14-254、376-101如果错算成376-100+1,计算结果与正确结果相比( )。
A.一样多B.多1C.多25、有18个小朋友排成一排做操,从左向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
芳芳和兵兵之间有()人。
A.6B.7C.8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如图,一年级的小雨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至少需要带________元。
7、76个桃子,10个装满一篮,能装满________篮,还剩________个桃子。
8、一个三位数是有3个相同的数组成,如果加上256,结果是700,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
9、玩跳绳时,有4人在跳,则一共有________在玩。
10、37本练习本,至少再买________本,才可以正好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
11、四一班同学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每人必须参加并只能参加一样)跳绳:15人,打球18人,看书10人,打乒乓球12人,下棋8人,踢毽子5人。
四一班共________人。
12、唐老鸭文具店有73支铅笔,上午卖了24支,下午卖了26支,还剩________支,列综合算式是________。
13、比多________个, 比少________个。
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做加法验算时,我们只能用加法进行验算。
()15、两个数相减,差一定比被减数大。
()16、57+15-5与57+(15-5)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17、两个数相减,差一定比被减数小。
( )四、计算题(共2题,共计8分)18、直接写得数。
78+20= 60+3= 9+90= 98-6-80=90-70= 74+10= 27+9= 58-(23+7)=19、直接写得数。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典型题和易错题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1节买铅笔典型题〖典例〗袋鼠妈妈的文具店里有15支铅笔,兔妈妈给小兔买了9支,还剩几支铅笔?点拨:1.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时,把十几分成10和几,先从10里减去9,再加上剩下的数就是得数。
2.用平十法计算十几减9时,先把9分成两个数,然后用十几分别减去这两个数。
3.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可以用相加法算减法来计算。
解答:15-9=6(支)方法1:把15分成10和5,10-9=1,1+5=6方法2:把9分成5和4,15-5=10,10-4=6方法3:9再填上6就是15,9+(6)=15,15-9=6易错题〖误区〗计算16-9=〖错误解答〗16 -〖错解分析〗题中错在10与3应该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正确解答〗7第2节捉迷藏典型题〖典例〗草地上有14只白兔和8只灰兔,一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做舞伴,几只白兔没有舞伴?点拨:观察下图:白兔:灰兔:草地上有14只白兔和8只灰兔,一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做舞伴,就需要8只白兔,求几只白兔没有舞伴,用减法计算。
解答:14-8=6(只)答:6只白兔没有舞伴。
易错题〖误区〗12-8=〖错误解答〗12-8=2先算12-2=10,再算10-8=2〖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正确理解平十法的算理,把8分成2和6,先算12-2=10,再用10减去6,而不是减去8.〖正确解答〗12-8=4,先算12-2=10,再算10-6=4第三节快乐的小鸭典型题〖典例〗想一想,填一填。
+=15 =()+3=9 =()+ =14 =()点拨:用推理法可以解决此类数学字谜问题。
观察题中的三个算式可以知道+3=9=6+ =14 =15 =7解答: =7 =6 =8易错题〖误区〗填空:计算15-6=( ) 〖错误解答〗 15-6=1先算(10-6=4),再算5-4=1,所以15-6=1〖错解分析〗用破十法计算10-6=4时,应该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5,而不是用5去减。
〖正确解答〗10-6=4,5+4=9,所以15=6=9第四节 开会了典型题〖典例〗11个小朋友在开会,只有7把椅子。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讨论,自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二、自主探究1、进行估算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对话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 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一、内容概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加与减,主要围绕着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基础运算展开。
教学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加法和减法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加减法的基本含义,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的数学运算技巧,同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本单元主要分为几个小节:从数的相加入手,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及基本计算方法;接下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介绍减法概念及其应用;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情景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算技能的掌握;最后通过练习题目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加与减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数学技能。
1. 介绍本单元的教学背景和目标,强调加减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进入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例如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排列等。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运算能力,从简单的数的基础运算转向加与减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计算一定范围内的加减法题目。
此外学生需要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含义和实际应用,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式掌握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加减法作为数学的基本运算之一,不仅在数学学科内部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购物计算、时间计算,还是长度和重量的计量,都离不开加减法。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加减法的重要性,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减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第1课时 买铅笔
优翼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2 - 9 = 3
17 - 9 = 8
10-9=1 1+ 2=3
10-9=1 1+7=8
知识小结
计算十几减9时可以用数数法、 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或借助 计数器拨一拨等方法。
练一练
1.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2
9
2. 圈一圈,算一算。
4
7
3.
14 5
4.
18-9= 9 10-9=1
19-9=10
11-9= 2
12-9=3
16-9= 7 13-9= 4
15-9= 6
5. 说一说,算一算。
17 - 9 = 8 (个)
拓展练习
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9=
18-9=9 17-9=8 16-9=7 ……
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①数数法
15 - 9 = 6(支)
②破十法 ③平十法
15 - 9 = 6 (支)
把15分成10和5。
10-9=1 1+5=6
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15 - 9 = 6(支)
④想加算减法
⑤利用计数器计算
9 + 6 =15 15 - 9 =6
还有别的 教育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 1 课时 买铅笔
情境导入
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袋 鼠 文 具 店 有 15 支 铅笔,小兔买了9支。
探究新知
优翼 还剩几支铅笔?
15 - 9 = (支)
已知一共的铅笔数 和要卖出的铅笔数, 求剩下的用减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数与代数】1、数的运算。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书P2—P6)(1)运算: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2)连加、连减、混合(含加减)的三种运算,计算过程中建议分两次计算:先计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运算。
为避免出错,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也建议用两个竖式计算。
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错误典型:被减数是100,在连续退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和是100,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2)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A、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借助用笔标注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分析,准确判断是用加法算式还是减法算式来解决问题;B、正确计算并且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写出答。
错误典型:题意理解不清:如“书第9页第5题的第(2)小题”a、表格分析不够仔细:如“书第5页第3题”第二单元购物人民币: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3、元、角、分的加法计算: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满十分进一角,满十角进一元。
例如 8角+ 1元5角=2元5角4、元、角、分的减法计算:元和元相减,角和角相减,分和分相减,单位不同时,要统一单位后计算。
5、准确理解题意,抓住“正好”“不同”“几种”等关键词语理解题意。
解答后要注意验算。
人民币的认识1、根据材质不一样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2、会认以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后第三位表示几分。
3、计算人民币时,单位名称相同时直接加减;单位名称不相同时,要先进行换算成相同的再计算。
1元=10角 10角=1元 1角=10分 10分=1角 1元=100分100分=1元4、人民币比大小,先看元,元谁大,它就大:元相同在看角,角谁大,它就大:角相同再看分,分谁大它就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加与减单元教学目标: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10课时谁的得分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讨论,自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二、自主探究1、进行估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3页板书设计:谁的得分高百以内数的连加24+30+41=( )四、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计算:6生板演)37+29+17 42+19+25 36+18+35 29+50+11 32+27+43 39+27+33二、导学释疑1.新知:投飞镖比赛。
2.研究:(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3.展示: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1)24+16+27 49+17+3215+26+44 33+29+25(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银牌铜牌2000年28 16 152004年32 17 142008年51 21 282012年38 27 23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教学板书:谁的得分高百以内数的连加24+30+41=(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秋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同学们喜欢秋游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
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二、自主探究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
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5页板书设计:秋游.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秋游(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我能行出示并解决问题2。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师提示: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二)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
同伴互助。
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教学板书:秋游.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
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7页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52-9+15=58 (人)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师: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填一填。
(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
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
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
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四、作业。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生答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8、9页板书设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100-69+25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一(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猴子:36根;松鼠:18根;小熊:45根;小羊:?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2.二(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三小队合计数量/节32 36 95(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
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3.姓名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成绩淘气24 30 90笑笑29 29 94奇思26 30(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1013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四、作业。
教学板书:练习一(2)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1013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检测题(第一课时测试、第二课时讲评)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