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课文注释:《中国土地法大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必修一知识点.doc

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必修一知识点.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

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新民主主义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

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知识点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1、公元前16XX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2021年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说课稿

2021年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说课稿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说课稿以下是的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土地制度。

2.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废井田,开阡陌,介绍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商周的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度。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围绕着土地私有制展开,分别介绍了土地私有制的多种形式,在土地兼并下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以及在较低生产力水平下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经营方式。

3.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制度中耕佃制及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掌握租佃关系形成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 ___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础,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租佃是封建社会特征的基本内容之一,对 ___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4.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井田制土地私有制租佃制难点:井田制的瓦解租佃关系1.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必修一的,对于高中历史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于本课一些知识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学过,而且学生的 ___自主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综合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也有限,对于历史 ___的认知还在感性的层面。

2.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表演,师生互动等途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教学方法①采用自主学习与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气氛。

②问题情景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③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而得出相关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

导入新课展示"井"和"田"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以此抓住学生的情绪,打开学生的思路。

人教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点总结

人教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点总结

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内容提要】十九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西方殖民国家也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随之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抗争。

农民阶级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基本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统治阶级发生分化,其中的洋务派倡导了洋务运动希望利用“中体西用”的思想挽救统治危机。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俄英法日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西北边疆和西南边疆相继出现危机。

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更使中国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随后列强又掀起了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知识提纲】一、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地方,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3)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中国社会固有的矛盾,农民暴动此伏彼起(4)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2.重要事件:(1)金田起义:1851年1月,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攻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了政权(4)巩固政权:北伐,孤军深入,虽败但为西征和东征奠定基础;西征与东征的成功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1856年)(5)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6)后期斗争: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组成新的领导核心,暂时稳定局势(7)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最终失败3.行动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社会内容: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生产资料私有)②圣库制度分配产品(劳动产品公有)评价: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绝对平均主义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战争环境,未能实施)(2)《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②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③开设新式学堂评价: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形势未能实施4.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汉族官僚地位上升,中央权力下移。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同意赴重庆
考 同国民党当局举行谈判?
一是尽量争取和平
二是揭露美蒋“假和平 真内战”阴谋
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 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2)结果:1945.10.10《双十协定》
协定内容:(P78页第二段)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初 重庆 结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主攻方向:中原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 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 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于1947年底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
•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 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 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国民政府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本原因)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灵魂)
3、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基础)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中坚)
(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社会矛盾和任务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保障)
胜利的启示:(结合以往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探索)
第17课 解放战争
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

中考历史图说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考历史图说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考历史-图说历史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1.概况: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 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 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 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 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 展农业生产 2.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 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 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概况: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 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 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渡江战 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行 南进,解放况: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 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 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 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 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 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 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5.19原始资料:《土地法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5.19原始资料:《土地法令》

原始资料:《土地法令》
(1)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2)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农用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直到召开立宪会议时为止。

(3)任何毁坏被没收的即今后属于全民的财产的行为,都是严重的罪行,革命法庭应予惩处。

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在没收地主田庄时遵守最严格的秩序,确定达到多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哪些土地应予没收,编制全部没收财产的清册,并对转归人民所有的、土地上的产业,包括一切建筑物、工具、牲畜和储存产品等等,用革命手段严加保护。

(4)下附农民委托书是由《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消息报》编辑部根据242份地方农民委托书拟订的,公布于该报第88号(彼得格勒,1917年8月19日第88号),在立宪会议对伟大的土地改革作出最后决定以前,各地应该以这份委托书作为实行这一改革的指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2_土地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2_土地革命
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 中共领导下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至1936年12月12 日“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民族土地革命 时期统一战线形成为其结束的标志。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3.土地革命路线内容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
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 土地所有制。 4.土地革命路线意义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6.土地革命与土地改革的区别 (1)它们实行的阶段不同。土地革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分为两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9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运动深入开展; 建国初期,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 完成。 (2)实施的范围和规模不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 根据地等7个革命根据地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土地革命。但从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6.土地革命与土地改革的区别 全国来看,范围不大,规模较小。解放战争时期,据1949年6 月统计,全国已在有1.45亿多农业人口的解放区实行了土地 改革;建国后土改规模更大,到1952年底,新中国的土地改 革除新疆、西藏和某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外已基本完成,3亿 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这种广泛性和普遍性是土地革 命所不具备的。 (3),方针政策不同,尤其是对富农的政策。1931年春, 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经济上分到了土 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 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5.分田的大体步骤是 (1)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 (2)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 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3)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 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

高一历史必修1_课文注释:《中国土地法大纲》

高一历史必修1_课文注释:《中国土地法大纲》

课文注释:《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由刘少奇主持,于9月13日制定了实行土改的基本文献《中国土地法大纲》。

这个大纲共有16条。

主要内容是: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并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贫农团及其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

《大纲》经中共中央批准,10月10日正式公布,建议各地采纳实行。

此后,土改运动深入发展,到1948年底,在已解放的地区,土改任务基本完成。

经过土改运动,大约在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一亿多农民分得了土地。

土地改革的胜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解放区生产的发展,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广大农民普遍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并且积极参加民兵、出民工,支援前线。

解放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1/ 1。

人教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点总结

人教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点总结

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内容提要】十九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西方殖民国家也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随之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抗争。

农民阶级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基本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统治阶级发生分化,其中的洋务派倡导了洋务运动希望利用“中体西用”的思想挽救统治危机。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俄英法日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西北边疆和西南边疆相继出现危机。

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更使中国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随后列强又掀起了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知识提纲】一、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地方,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3)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中国社会固有的矛盾,农民暴动此伏彼起(4)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2.重要事件:(1)金田起义:1851年1月,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攻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了政权(4)巩固政权:北伐,孤军深入,虽败但为西征和东征奠定基础;西征与东征的成功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1856年)(5)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6)后期斗争: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组成新的领导核心,暂时稳定局势(7)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最终失败3.行动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社会内容: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生产资料私有)②圣库制度分配产品(劳动产品公有)评价: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绝对平均主义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战争环境,未能实施)(2)《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②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③开设新式学堂评价: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形势未能实施4.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汉族官僚地位上升,中央权力下移。

历史人教版必修系列笔记资料

历史人教版必修系列笔记资料

历史必修1笔记整理L.S.M.41 July 24~30,2015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1.王位继承的演变(公天下→家天下)(1)禅让尧舜禹时期(2)王位世袭①开始启继承父亲禹的王位②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③评价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的进步2.分封制(1)目的:巩固国家政权(2)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3.宗法制(1)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后世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君主专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在与中央决策方式,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

1.秦朝的中央集权(1)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2)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课文注释:战略反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课文注释:战略反攻

课文注释:战略反攻
1947年,我军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中心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于1947年6月30日夜,从山东东阿至河南濮县约一百五十千米地段上渡过了黄河,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

8月27日,进人大别山区,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

陈赓、谢富治兵团建立了豫陕鄂解放区。

华东解放军主力由陈毅、粟裕率领,发展了豫皖苏解放区。

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逐鹿中原。

1947年,12月底,相配合的“三军’’在豫南的遂平、西平地区胜利会师,它们的三个解放区联成了一片。

与此同时,其他解放区也展开战略反攻,收复失地。

华北:聂荣臻等领导的晋察冀解放军解放了石家庄,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山东:华北解放军的山东兵团,在谭震林、许世友率领下,发动了胶东战役,收复县城十余座。

1948年初,又发动了春季攻势,根本改变了整个山东的局面。

东北: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了营口和东北99%的土地,敌军只能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城市内,完全陷于孤立。

西北:彭德怀、贺龙领导的西北解放军,于1948年4月22日,收复革命圣地延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课文注释:政治协商会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课文注释:政治协商会议

课文注释:政治协商会议
又称“旧政协”。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31日结束。

这是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协商政治问题的会议。

国民党在发动全国内战还没有准备好和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提议下才被迫同意召开的。

会议通过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五项议案。

这些协议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

蒋介石一方面承认这些协议,企图利用它来进行和平欺骗;另一方面则积极准备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不久就撕毁了全部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注释:《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由刘少奇主持,于9月13日制定了实行土改的基本文献《中国土地法大纲》。

这个大纲共有16条。

主要内容是: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并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贫农团及其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

《大纲》经中共中央批准,10月10日正式公布,建议各地采纳实行。

此后,土改运动深入发展,到1948年底,在已解放的地区,土改任务基本完成。

经过土改运动,大约在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一亿多农民分得了土地。

土地改革的胜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解放区生产的发展,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广大农民普遍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并且积极参加民兵、出民工,支援前线。

解放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