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 6
质量管理体系五种核心工具MSA
n
X
= i=1
Xi/n
5)计算重复性标准差(б重复性或称бr )
б重复性=
max(xi) – min(xi)
d*2
式中:d2* 可从d2* 表中查到,此时,g=1,m=n
6)计算偏倚
偏倚=观测到的平均测量值(x)– 参考值
7)计算平均值的标准误差бb
2024/7/21
бb = бr /
n
8)确定偏倚的t统计值 t = 偏倚/бb
d.确定对偏倚的统计t值
m : 子组客量
平均值的标准误差бb=бr / g g : 子组数量
2024/7/21
t=偏倚/бb e.确定置信度,一般要求为95%(即α=0.05)。
偏倚–d2〔бb(tv,1–α/2)〕/ d≤*20≤偏倚+d2〔бb(tv,1–α/2)〕/
பைடு நூலகம்
d*2
式中:d2,d2* ,v可在d*2 表中查到。
n
平均值X 标准差бr 平均值的标准误差бb
测量值 100
6.021
0.2048
0.0458
测量值
参考值=6.01,α=0.05,m=5,g=20, d2* =2.334,d2=2.326
统计的 t 值
df
显著的t值
偏倚
(2-有尾数的)
偏倚95%置信度区 间
下限 上限
0.2402
72. 7
1.993
再比如:当R&R为10%时,CP实为2, CP观为1.96 R&R为30%时,CP实为2, CP观为1.71 R&R为60%时,CP实为2, CP观为1.28
可以看出, CP观由1.96到1.28之间的区别就是由于测 量系统的不同所造成。 为此,我们要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要识别测量系统 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以便采取决策措施,使测量 系统的变差减小到最小程度,使得测量系统观测到的 过程变差值尽可能接近和真实地反映过程的变差值。 这就要求,测量系统的最大(最坏)的变差必须小于过 程变差或规范公差。
MSA规定
1. 目的保证公司有效展开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保证测量设备、仪器测量的可靠性,提高数据的测量质量,并为改进提供机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新购的和受控在用的测量设备和仪器,但不包括具有破坏性测试的检测设备,如耐压仪、匝间机等。
3. 在以下情况下需进行MSA分析3.1 新购检测设备、仪器在鉴定之后3.2 检测设备、仪器重新鉴定之后3.3 检测设备、仪器在维修之后4. 职责4.1 质量部门4.1.1 负责制定MSA分析计划,并下发到相关部门4.1.2 负责监督检测设备使用部门提供的MSA分析数据取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1.3 负责本部门检测设备的MSA的分析。
4.1.4 对分析结果提供改进机会4.1.5 负责提供已进行MSA分析的检测设备的标识及其方法。
4.2 检测设备使用部门4.2.1 负责根据质量部门的MSA分析计划按时对检测设备进行MSA分析4.2.2 按质量部门提供的标识要求对已进行MSA分析的检测设备进行进行标识。
5. 5. MSA分析(Gage R&R)判断标准5.1 5.1 当R&R%≤ 20%时,检测设备可正常使用;5.2 5.2 当R&R%≥ 30%时,检测设备须停止使用,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3 5.3 当20%<R&R%<30%时,检测设备可使用,但同时须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6. MSA分析程序:6.1 质量部门根据所需进行MSA分析的测量设备、仪器制定分析计划,并下发到相应部门。
6.2 各检测设备使用部门根据MSA分析计划,按时对分析数据进行取样,并记录。
然后根据表WXF7-086和WXF-087进行MSA分析,即检测设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Gage R&R)分析。
分析结果由检测设备使用部门保存。
数据取样的具体要求为:6.2.1 测试前要求确保采集数据的量具已检定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对确达不到要求但要做MSA分析量具,可在提供数据表中注明相关信息。
6西格玛讲解
计算量测误差在公差中所占之比例,量测系统相对于规格之表现
一般而言,P/T比值在10%以下较为适当。若P/T比值大于30%,则需对 量测系统做一诊断,找出问题并加以改善
2023年8月5日星期六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32
区别分类数(NDC)
NDC =
1.41×σpart-to-part σMS
17
抽样
通常数据的收集都是采用抽样方式进行,不太可能收集全母体的量测 数据
抽样的理由: -收集所有数据往往不切实际或开支太大 -有时收集数据是一个破坏性的过程 -可靠的结论常常可以用相对较少量的数据得出
2023年8月5日星期六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18
抽样类型
抽样分过程抽样和母体抽样 --过程抽样:有助于理解过程的情形
发生的情况
一个过程中所有反复发生的活动都会有变动,输入,过程,和输 出的量测结果也是变动的,这种变动成为变异
变异除了来自于制程产品外,还有可能由量测系统所造成,必须 先进行量测系统的分析才能确保数据为有效
2023年8月5日星期六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21
MSA 量测系统分析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25
偏差
真值(True value) 指理论上正确的数值,一般很难取得。 通常以参考值(Reference value)取代
偏差 指量测值之平均值和参考值之间的差距量,偏差大代表准确性不好
参考值
仪器(1)
仪器(2)
平均值
平均值
仪器(1)的准确性比仪器(2) 好
多系统萎缩(MSA)
鉴别诊断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
肢体僵硬,活动减少,肢体及躯干的肌张力增高, 站立及行走易摔倒;双眼注视性麻痹,以下视麻 痹多见;语言含糊,吞咽困难,可合并认知功能障 碍。
PSP的病理基础是“中脑被盖部萎缩”,垂直注 视中枢也因此受累。这样一来,在MR正中矢状 位上形如蜂鸟-蜂鸟征(hummingbird sign)。中 脑被盖部嘴缘的萎缩看起来就像是蜂鸟的嘴,在 影像上自然就表现为蜂鸟细长、尖锐的鸟嘴的特 征性形态。脑桥不常受累,小脑不受累。
诊断
美国神经病学会和自主神经协会 1、震颤麻痹症状,长期左旋多巴治疗无效 或疗效不佳。 2、小脑症状或皮质束征 3、直立性低血压、阳痿、大小便失禁等。 常于运动系统症状或体征后七年内出现。 以上述症状、体征为主要表现的常诊断为 MSA 的SND、OPCA、SDS型。
诊断
Quina等的MSA诊断标准 可疑的(possible)MSA:散在发病,表现为震 颤麻痹症状,左旋多巴疗效差,或同时表 现有小脑症状。 可能的(probable)MSA:在可疑MSA表现的 基础上,出现下列表现之一:自主神经功 能衰竭,表现为体位性晕厥和/或大小便 失禁(除外其他原因);尿道括约肌EMG异 常;锥体柬征、小脑症状。如果再加上锥 体束征或震颤麻痹症状,则OPCA型可近 似确诊; 确诊的(definite)MSA:需病理检查。
“Hot cross bun” sign
机制是脑挢核及桥横纤维变性,胶质增生致含水量增加,而由齿状核 发出构成小脑上脚的纤维和锥体束未受损害,从而形成MR上T2加权 像上脑桥的十字形高信号影。
整理版ppt
17
壳核裂隙征为MRI冠状位T2加权像所显示的壳核 背外侧面线性高信号影,多见于MSA-P型患者。 壳核裂隙征改变很可能由于壳核神经细胞丢失、 胶质细胞增生造成壳核萎缩,壳核和外囊间的间 隙增大,或者由铁沉积和反应性小胶质细胞增生 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导致。
多系统萎缩(MSA)分型及检测诊断
多系统萎缩(MSA)分型及检测诊断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成年期起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不明确,目前认为MSA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发性少突胶质细胞病变假说,即先出现以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阳性包涵体为特征的少突胶质细胞变性,导致神经元髓鞘变性脱失,激活小胶质细胞,诱发氧化应激,进而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二是神经元本身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造成神经元变性死亡。
α-突触共核蛋白异常聚集的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主要分为两种临床亚型,包括以帕金森综合征为突出表现的临床亚型称为 MSA-P 型,以小脑共济失调为突出表现者称为 MSA-C 型。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目前已经明确了 36 个基因位点。
在疾病早期两者往往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特别是临床上只表现为单一系统症状时,包括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和椎体外系征。
SCA已经列入MSA的鉴别诊断。
1、病理机制:MSA典型的神经病理学标志是以异常折叠α-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胞质包涵体,这些嗜酸性包涵体聚集主要见于少突胶质胶质细胞胞浆内,所以被称为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GCI),其他病理改变还包括基底节,脑干和小脑中选择性神经元损伤和胶质细胞增生。
SCAs神经病理学改变以小脑、脊髓和脑干变性为主,主要为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丢失,和小脑脚及小脑白质纤维脱髓鞘,其机制与多聚谷氨酰胺选择性损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相关。
肉眼可见小脑半球和蚓部、脑桥及下橄榄核、脊髓颈段和上胸段萎缩明显。
2、临床表现:MSA和SCAs患者临床症状相似,交替重叠,有共同的临床表现:缓慢起病,逐渐进展。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MSA-C 亚型的首发、突出症状,也是其他 MSA 亚型常见症状之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并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等小脑性共济失调。
SCAs 首发症状是肢体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可突然跌倒、出现发音困难、双手笨拙和痉挛步态。
多系统萎缩(MSA)
2008年MSA新诊断标准已将影像学特征作为诊断可能的MSA的支持条件。 Horimoto等进一步细化十字征改变分为6期: 0期,无改变; I期, T2WI 垂直高信号开始出现; II期,清晰的T2WI垂直高信号出现; III期,T2WI 水平高信号继垂直高信号开始出现; IV期:水平高信号和垂直高信号清 晰可见; V期,脑桥腹侧水平高信号线的前方高信号或脑桥基底部萎缩。 壳核裂隙征分成4期: 0期,无改变; I期,裂隙状高信号位于一侧壳核; II期,裂隙状高信号位于双侧壳核; III期,裂隙状高信号位于双侧壳核, 信号强度相同。这些特征性T2加权高信号的机制是脑桥核和桥小脑纤 维变性,胶质细胞含水量增加,而齿状核发出构成小脑上脚的纤维和锥 体束未受损害,从而形成MRI上T2加权像上脑桥的十字形高信号。壳核 信号改变很可能由萎缩的壳核和外囊形成组织间隙导致,或者由铁沉积 和反应性小胶质细胞增生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导致。
多系统萎缩(MSA)
多系统萎缩(MSA)
多系统萎缩(MSA)是于1969年首次命名的一组原因不明的 散发性成年起病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系统变性疾病,主要 累及锥体外系、小脑、自主神经、脑干和脊髓。
本综合征累及多系统,包括纹状体黑质系及橄榄脑桥小脑 系,脊髓自主神经中枢乃至脊髓前角、侧索及周围神经。 临床上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小脑、自主神经、锥体束等 功能障碍的不同组合。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类帕金森病表现、共济失调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为多系统萎缩各亚型的共同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一)体位性低血压:
患者感觉站立行走时头晕,平卧时症状改善,日间困倦, 尤其是餐后更为明显。有些严重患者采用蹲踞位以缓解头 晕,个别患者可出现晕厥。也有个别存在明显的体位性低 血压的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测量血压显示收缩压下降> 30mm Hg或舒张压下降> 15 mm姿势不稳、轴性肌张力障碍、垂直性核上性 眼肌麻痹,可见中脑被盖、小脑上脚明显萎缩,中 脑黑质因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而脱色,PSP的典 型头 MRI表现为: 中脑明显萎缩,在 T1像正中 矢状位显示中脑上缘平坦或凹陷,呈蜂鸟状。
MSA手册第三版课件
测量系统的范例
• 如果要测量一个轴承孔的内径,那么这个测量系统应 包括:
–被测量的零件 –人员 –测量仪器 –仪器使用方法 –进行测量的环境条件
• 作为测量活动的结果,我们产生一个数值,以此表示 这个轴承孔的内径
第六版 MSA 7
什么是测量系统分析
• 测量系统分析(MSA)
–MSA用于分析测量系统对测量值的影响 –强调仪器和人的影响
第六版
MSA
26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的控制-4.11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 4.11.3
–记录必须包括员工自备量具 –在检查量具时,必须记录其条件和实际读数 –如果有可疑的材料已被装运,应通知顾客 –确认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被顾客所批准。
注意:绝大多数人把MSA理解为单纯的GR&R。本课程将证明这种错误观念与要求相差很远
第六版
MSA
38
变差
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小于制造过程变差 MSV < MPV
+
MSV
MPV 总变差 (TV)
注: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尽可能小
规范公差
•
第六版 MSA 39
共同特性
测量系统:
– 必须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 与制造过程变差和规范容限相比,测量系统变差必须 很小 – 测量精度不大于过程变差或规范容限中的较小者的十 分之一 – 最大变差必须比过程变差或规范容限中较小者小
• 利用数据分析,增进对测量系统中因果关系和对过程的 影响的了解 • 把注意力放在测量系统上,以获得重复性和再现性
第六版
MSA
12
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
• 决策是基于测量数据,因此测量值的“质量”决 定了后续动作的质量。 • 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可分为:
6Sigma定义衡量阶段衡量系统分析MSA
•总研究偏差
•1.22378
•= 32.66%
•允许误差%=•100´ •计量•R•&•R •研究偏差 = •0.39966
•= 26.64%
•允许误差范围
•1.5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6Sigma定义衡量阶段衡量系统分析MSA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数字的含义
•计量 R&R
•全部允许误差
6Sigma定义衡量阶段衡 量系统分析MSA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4日星期四
内容
衡量系统研究的应用 衡量系统误差的组成 可变计量 R&R-ANOVA方法 属性计量 R&R (Repeat & Reproducibility)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6Sigma定义衡量阶段衡量系统分析MSA
•标准差比率 •Ratio of standard Deviations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接受准则不适用于贡献率。
6Sigma定义衡量阶段衡量系统分析MSA
交易过程的GAGE R&R
以项目管理为例:
• 在项目期间……
– 计划要达到一个详细阶段目标所需的时间。 – 记录实际达到该阶段目标所花费的时间。 – 计算计划时间和实际使用时间的差值。 数据表示的是
不可接受
•接受准则应同时符合 •“研究偏差%(R&R)”
•和 • “允许误差%”。
6Sigma定义衡量阶段衡量系统分析MSA
注意!
方差贡献率(%) % Contribution Ratio of Variances
•方差比率 •Ratio of Variances
MSA测量系统计划书
MSA测量系统计划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MSA(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计划书的范例。
MSA是一种用于评估和优化测量系统的方法,用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计划书将涵盖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范围、方法和时间表。
2. 目的本MSA测量系统计划书的目的是确定和描述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的计划。
通过进行MSA,我们将能够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重复性和可再现性,以便调整测量过程,提高数据质量和决策的可靠性。
3. 范围本MSA测量系统计划书将涵盖以下内容:•测量系统分析的目标和目的•MSA的方法和工具•数据收集和分析计划•测量系统分析的时间表•资源需求和责任分配4. 方法和工具我们将使用以下方法和工具进行测量系统分析:4.1 Gage R&RGage R&R是一种用于评估测量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可再现性来评估其准确性。
4.2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测量系统的变化来源的方法。
通过分析测量数据中的方差成分,我们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系统性误差或随机误差。
4.3 控制图通过绘制控制图,可以帮助我们监控测量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控制图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检测测量过程中的异常或系统偏差。
5. 数据收集和分析计划我们将在以下步骤中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5.1 数据收集我们将从现有的测量数据中收集样本。
样本的选择将代表整个测量范围,并包含不同操作员和测量条件。
5.2 Gage R&R分析使用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将进行Gage R&R分析,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可再现性。
我们将计算Gage R&R的方差成分,并确定其对测量系统的贡献。
5.3 方差分析基于数据收集的样本,我们将进行方差分析,以确定测量系统的变化源。
我们将计算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并评估各个方差成分的显著性。
6. 时间表以下是本MSA测量系统计划书的时间表:时间活动第1周准备材料和资源第2周数据收集第3周Gage R&R分析第4周方差分析第5周编写报告7. 资源需求和责任分配以下是本MSA测量系统计划书所需的资源和责任分配:•数据收集:由测量部门负责收集样本数据。
测量系统分析MSA 六西格玛
Measurement Capability Index 测量系统能力指标
% Tolerance or P/T
P / T = 6 *σ MS
Tolerance
Tolerance = USL – LSL 容差=规定上限-规定下限
.判断的标准 Best case好: < 10% Acceptable可以接受: < 30%
Accurate准确 Precise精确
close to the accurate/master value 接近标准值
little variation in the measurements 测量过程中变异小
准确性
Accuracy 准确性: 测量值的均值与真值之差。测量值与真值之间有较小的偏差,利用多次测量 取平均值与已知标准值相比较来测定准确度,通常用偏倚来表示。
Master Value
操作员 A 操作员 B
操作员 C
操作员A
操作员B 操作员C
Example: Accuracy Vs. Precision
假设我们有一种材料的硬度为5 Method 1 方法一得到以下读数: 3.8, 4.4, 4.2, 4.0
Method 2 方法二得到以下读数: 6.5, 4.0, 3.2, 6.3
σ2 reproducibility
Measurement Capability Index测试能力的指标参数
如何评估测量系统好坏? Comparing σ2measement with Tolerance:比较测量系统的变异与容差的比 率
¾ Precision-to-Tolerance Ratio (P/T)精确度与容差的比率
>30% 测量系统不可以接受,需要改善
32_六西格玛之测量_测量系统分析(MSA)
MSA -21-
Y的测量系统评价
直线性
直线性是指在测量系统的量程范围内测量系统的一致性
测量仪器 1: 线性有问题
直线性差的潜在原因有哪些?
测量仪器 2: 线性没有问题
精确度
0
精确度
0
测量样品
MSA -22-
测量样品
Y的测量系统评价
稳定性
对于同样的样品用同样的测量仪器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测量时的 结果的差异状态.
3
4
5
好的分辨率
1
2
3
4
5
MSA -17-
Y的测量系统评价 测量系统和关联术语
•测量误差 = 正确性(平均)m
总
产品
测量系统偏离-通过 “校准研究”决定
+m 测量系统
正确性
散布
s s 2 = 总
2 产品
测量系统散布 - 通过
“R&R 研究”决定
s +
2 测量系统
精密性
Step 6-发掘潜在的原因 变量(X)
Analyze Improve
Control
MSA -2-
目录
MSA 概要 测量系统评价 计量型数据 Gage R&R 记数型数据 Gage R&R MSA 练习
MSA -3-
MSA 概要 测量系统
它是测量仪器,测量者,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一系列的总称;
MSA -36-
计量型数据的 Gage R&R
P/T 比
LSL
USL
产品公差
P/T = 20%
计测系统散布
P/T = 100%
P/T = 200%
6MSA培训教材1685
观测平均值
18
2024/1/5
重复性(Repeatability)
重复性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 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 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值变差。
19
2024/1/5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操作者C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 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 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 的变差。
保证所用统计分析方法及判定准则的一致 性。
7
2024/1/5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知识
重庆曰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2024/1/5
测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测量系统及其统计特性 分辨力、稳定性、偏倚 、重复性、再现性、 线性
术语 理想的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的共同特性 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和准备
9
34
2024/1/5
控制图的判读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应依正态分布来判定图形, 正常应是有2/3的点落于中间1/3的区域。
UCL CL LCL
35
2024/1/5
范例:
10/16 10/22 10/28 11/12 11/18 11/19 1/15 6/19 10/12 11/20 12/9 48.6 48.4 48.9 48.9 48.9 48.5 48.4 48.7 47.8 47.9 48.1 48.7 48.8 48.6 47.9 50.1 49.0 48.2 48.0 48.6 48.3 48.6 48.3 48.0 48.9 48.0 49.2 49.0 48.3 47.7 48.7 48.4 48.7
偏倚= 观测平均值 – 基准值 σb= σr/√n 偏倚在α水平可以接受。
偏倚 d2 b tv,1 /2
6.MSA培训
1偏倚
被测量的产品的特性值、过程参数等。它们 的变化会影响偏倚。这个变差是我们最关注 的,测量系统对它们越敏感越好。
料
基准值
BIAS — 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异. 基准值(reference-value)是一个预先认定的参考标准. 该标准可用 更高一级测量系统测量的平均值来确定(例如:高一级计量室)
偏倚
观测的平均值
偏倚BIAS 实例
用你的测量系统对一个零件的一个特性测量10次, 计算平均值A1。 用更高层的量具对其再测10次,计算平均值A2。 偏倚 B = A1 - A2 判断准则:| B | < T/10 (T是所要测量特性的公差)
偏倚BIAS 实例
X1=0.75mm X2=0.75mm X3=0.8mm X4=0.8mm X5=0.65mm X6=0.8mm X7=0.75mm X8=0.75mm X9=0.75mm X10=0.7mm
量具的变差
测量人之间 的变差
人与零件交 互作用变差
过程长期的 过程短期的 变差 变差
重复性
校准
稳定性
线性
误差的来源案例
称菜的过程
测量到的过程变差
没有两个土豆 过程实际的 的重量是一样 变差 的 样本间的变 差 测量人自身 的变差 不同的人用 同一个秤对 同一个土豆 称重的差异 测量的变差 为什么卖家 和买家秤的 结果会不同? 人与零件交 互作用变差
R2=
[∑xy-∑x∑y/n]2 [∑x2-((∑x)2/n)]*[∑y2-((∑y)2/n)]
线性由最佳拟合直线的斜率而不是拟合优度(R2)的值确定, 斜率越低,线性越好。
确定线性的方法
选择5个零件,由于过程变差,这些零件的测量值覆盖量具
LIS-HL7(网口通讯协议)
CS-1600/CS-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IS网络接口使用说明书V1.002011/07/04前言使用本系统前,请仔细阅读并理解本接口手册的内容,以便正确使用该系统。
本使用说明书的读者对象为进行LIS(实验室信息系统)开发的人员以及需要了解HL7 接口的其他相关人员。
本接口手册用于指导LIS系统开发商开发LIS接口,目的是使LIS系统能够同生化分析仪系统进行通信。
开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LIS、HL7标准相关知识以及网络编程的能力。
网络层通讯协议为TCP/IP,应用层协议为HL7,版本2.3.1。
建议在Windows平台下使用Visual C++、Delphi等开发工具进行接口开发。
本使用说明书为CS-1600/CS-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L7接口使用说明书。
目录1. 接口概述 .............................................................................................................................. - 1 -1.1 HL7消息结构.............................................................................................................. - 1 -1.2 HL7底层协议.............................................................................................................. - 1 -2. 通讯格式 .............................................................................................................................. - 3 -2.1 支持的HL7消息........................................................................................................ - 3 -2.2 消息段 ......................................................................................................................... - 6 -3. 通迅示例 ............................................................................................................................ - 22 -3.1发送检测数据过程 .................................................................................................... - 22 -3.2发送查询请求过程 .................................................................................................... - 25 -1. 接口概述HL7是标准化的卫生信息传输协议,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传输的协议。
BC5300通讯协议
包含消息段名后的第 1 个字段分 |
Seperator
隔符,用于规定消息其余部分的字
段分隔符取值。
2
Encoding ST 4
包含组件分隔符、重复分隔符、转 ^~\&
Characters
义分隔符、子组件分隔符。
3
Sending EI 180 发送端应用程序。如果是主机发送 BC5300
application
C-3
通信
C.2 HL7 介绍
C.2.1 HL7 基本语法
消息构建规则
每个 HL7 消息由一些消息段(Segment)组成,每个消息段以<CR>字符结尾。 每个消息段由三个字符的段名和可变数目的字段(Field)组成,每个字段由组件 (Component)和子组件(SubComponent)构成。在每个消息的 MSH 消息段定义字段、 组件和子组件的分隔符。 例如:
每个消息段又分为多个字段(Field),一个字段可能分为多个组件(Component),组件又 可能分为多个子组件(Sub Component)。消息段、字段、组件、子组件内容按照分隔符划 分。消息结构如图 1 所示。
图 1 HL7 消息结构示意图 下面为 HL7 部分消息示例: MSH|^~\&|BC-5300|Mindray|||20080419104618||ORU^R01|1|P|2.3.1||||||UNICODE PID|1||7393670^^^^MR||^刘佳||19950804000000|女 PV1|1|门诊|内科|||||||||||||||||自费 OBR|1||20071207011|00001^Automated Count^99MRC||20071207080000|2007120716000 0|||Mindray|||感冒|20071207083000||||||||||HM||||||||Mindray OBX|1|IS|08001^Take Mode^99MRC||O||||||F OBX|2|IS|08002^Blood Mode^99MRC||W||||||F OBX|3|IS|08003^Test Mode^99MRC||CBC+DIFF||||||F OBX|4|IS|01002^Ref Group^99MRC||儿童||||||F …… HL7 底层消息协议 TCP/IP 是一个字节流协议,它并不提供消息边界。HL7 作为上层协议是基于消息的, 并没有提供消息终止机制。为了确定消息边界,我们使用 MLLP 底层协议(HL7 Interface Standards Version 2.3.1.对此也有相应的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1
为什么要用测量系统
在日常的检验中,你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或困惑: 我可以信赖我收集的数据吗? 不同的操作人员的测量结果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测量同一个零件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 我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用于过程分析和控制可 靠吗?
22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稳定性:是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即不 时间),测定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 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23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线性:是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 值的差值. 当观测的平均值等于基准值,即无偏 倚。(如图)
观测的平均值 无偏倚 有偏倚
基准值
图:线性
24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28
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二)
测量应按照随机顺序,以确保整个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任何 漂移或变化将随机分布。评价人不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 编号,以避免可能的偏倚。但是进行研究的人应知道正在 检查那一零件,并记下数据。 在读数时,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数字。即读数 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例如,如果最小刻度为0.0001, 则每个读数的估计值应四舍五入到0.00005。 研究工作应由知其重要性且仔细认真的人员进行。 每一位评价人应采用相同方法,包括所有步骤来获得读数。
18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19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 偏差(如图)通常称为准确度。
基准值
偏倚
观测的平均值
20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重复性:是指由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 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 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如图)
21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再现性: 是指由不同的评价 人采用相同的测 量仪器,测量同 一零件的同一特性 时,获得的测量均 值的变差.(如图)
每个测量系统都有一个量程,例如:有的温度 计的量程为-20度至40度,有的温度计可测 量100度至1000度,有的台称只能称10KG以 下的物品,有的磅称的量程为1KG到500KG, 对测量系统量程内的每个测量值,都有相同 的偏倚是不合理的,应符合以下规律,如图 所示:
25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基准值 偏倚较小 基准值
16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是指该测量系统识别被测特性中 极小变化的能力。例如,某量具能识别长度中 0.01mm的变化,但不能识别0.001mm的变化,对这 种量具而言,2.341和2.342都是2.34,这时 0.01mm就是该量具的分辨力。 分辨力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SPC过程变差图 最好地显示出来。特别是当极差图显示可能只有一 个、二个或三个极差值在控制限内,这种测量就是 在分辨力不足时进行的。同样,如果极差图显示出 可能四个极差值在控制限内,并且超过四分之一 的极差值为零,那么,该测量是在分辨力不足时进 行的。
17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测量系统如果没有足够分辨力就不能定量地表示被 零件的特性,也不能识别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动, 这时,应该放弃使用该测量系统。 例:下面是用相同数据,而用不同刻度值的仪器测 量出数据画出的两组X-R图,图a使用的最小单位为 0.001mm,其X和R图上的波动能清楚地表示出来, 显示测量系统有足够的分辨力,而图b使用的最小 单位为0.01mm,其X和R图的波动明显减小由于 四 舍五入的结果,看上去过程好像是失控了(从图a上 看并没有失控),特别R图,20多个点只有三个极差 值,明显分辨力不足的表现。
15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分辨力:是指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测量特性中微小变 化的能力,也称分辨率或可读性。 测量仪器分辨力的第一准则应该是被测范围的十分之一。 传统上此范围就是产品范围。最近。10比1规则被解释为测 量设备能够分辨至少十分之一的过程变差。这符合持续改进 的原理。 如果测量系统缺乏分辨力,对于识别过程变差或量化单个零 件不是一个合适的系统。如果是这种情况,应使用更好的测 量技术。如果分辨力不能测定出过程的变差,这种分辨力用 于分析是不可接受的。
2
测量系统的目的
数据的广范使用,例如: 普遍依据测量数据来决定是否调整制造 过程。 关注:测量数据的质量 高质量数据---收益大(收益大于成本) 低质量数据---收益小
3
测量过程
测量过程 需要控制 的过程 测量
测量值
分析
决定
设备是测量过程的一部分,过程的所有者必须知道如何正确 使用这些设备及如何分析和解释结果。因此管理者也必须提 供清楚的操作定义和标准以及培训。
偏倚较大
观测的平均值 范围的较低部分
观测的平均值 范围的较高部分
•在量程较低的部分(基准值小),偏倚要小一些 •在量程较高的部分(基准值大),偏倚要大一些
26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测量系统的线性特征,是指在其量程范围内,偏倚应是基 准值的线性函数。这个要求对控制线性有好处,不致于基 准值过小或过大时测量的系统误差过大。当然这一点应在 测量系统(或量具)的设计阶段做到,若一个测量系统不具 有线性特征,那它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测量系统(或量具), 若一个测量系统在设计时有线性特征,但在使用中发现为 非线性,这时就要查明原因,及时查明并纠正。
8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测量:给具体事物赋值以表示它们在指 定特性上的(大小、多少)关系。 从测量的定义来讲,除了具体的事物外,还包 括:参与测量过程的量具,使用量具的合格操 作者和规定的程序,以及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软 件。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完成赋值功能,获得 测量数据。
9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 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通过 不通过装置。
极差:
UCL=D4*Rbar LCL=D3*Rbar
30
稳定性结果研究
除了正态控制图分析法,对稳定性没有特别的 数据分析或指数。 研究测量系统稳定性注意事项: 1)明确测量系统的外部条件是什么?例如,有 的测量系统要预热一时间后,才能进入稳定 工作状态。
31
不稳定性的原因
仪器需要校准,减少校准周期 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 正常老化或退化 缺乏维护-例如腐蚀,锈蚀等 基准出现误差 环境变化,温湿度,振动,清洁度 应用-零件尺寸,位置,作业人技能,疲劳, 观测错误等。 校准不当
4
测量系统的特性
• Bias偏倚
• Repeatability重复性
• Reproducibility再现性
• Linearity线性 • Stability稳定性 • Discrimination分辨力
5
评价测量系统的三个基本问题
测量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分辨力?
测量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是否统计稳定?
测量系统的误差是否足够小?
6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理想的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零偏倚 对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 可是这样的测量系统几乎不存在的,但是 确定一个测量系统质量的正是其产生数 据的统计特性。
7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每一个测量系统可能被要求有不同的统计特性,但有一 些基本特性用于定义“好的”测量系统。它们包括: 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通常所知的是10-1法则, 表明仪器的分辨率应把公差(过程变差)分为十分或 更多,这个规则是选择量具期望的实际最低起点。 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的; 对于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与公差相比必须 小。依据特性的公差评价测量系统。 对于过程变差,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应该显示有效的 分辨率并且与制造过程相比要小。
•由较高级(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的测量设备得到 的几个测量平均值确定。 •法定值:由法律定义和强制执行。 •理论值:由科学原理而得。 •给定值:根据某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实验工作(由可靠的理 论支持)而得。
12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真值:真值是零件的“实际”值,虽然这个值是不知 道的,但是它是测量过程目标。任何人读值 都应尽可能接近(经济地)这个值。遗憾的是 真值的确从没能够被知道。在所有的分析中 参考值是用作真值的近似值。
1 n-1 1 n X= n Xi i=1 n (Xi-X) i=1
2
式中 X1、X2、、、Xn-----n个测量数据
37
表征数据质量的统计特征量
当过程上述例题中,若测量系统仅受普通 原因影响,其10个的测量数据的极差为 R=0.8-0.65=0.15 相应的标准差和过程变差的估计值为
σR=R/d2=0.15/3.078=0.04872 PV=5.15σR=0.2509
29
确定稳定性的指南
系统推荐方法:
取一个样本建立基准值(可溯源) 或中程数定期(天、周)测量标 准样本3-5次以时间为序划出X&R 控制图计算管制界限,并对失 效或不稳定做出评估计算标准 差S,并与制程标准差相比较, 以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Xbar:
UCL=Xbar+A2Rbar LCL=Xbar-A2Rbar
10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测量系统:对被测产品特性赋值的操作者 、量具、操作程序、设备、软 件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 的整个过程称为测量过程或测 量系统。
11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参考值:参考值也称为可被接受的参考值或 基准值,它是一个人工制品值或总 效果值用作约定的比较基准值。该 参考值基于下列各值而定:
35
表征数据质量的统计特征量
测量数据的波动是由两类原因引起的: 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当测量结果仅受普通原因影响时,产生 的属于隋机误差的测量数据服从正态分 配,故其标准差可用极差R来估计: σ=R/d R=Xmax - X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