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武豫冬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恢复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临床恢复情况作为参考值。

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23例(94.44%)显著高于观察组19例(77.78%),对照组的临床恢复情况优于观察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心理情绪。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恢复大部分老年患者出现脑卒中是导致偏瘫出现的主要原因,患者在患病期间还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临床上通过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抑郁心理情绪,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为26~70岁,平均年龄(56.02±6.89)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56.78±6.96)岁。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治疗,并给予基础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

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具体如下:①运动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尽早的接受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

一开始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良肢位摆放、翻身、体位变换等活动。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6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别对照组和他研究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治疗方式和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治疗后对效果分析。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3.1%和72.1%,研究组优势突出。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和NDS评分分析,治疗后,研究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效果明显,能缓解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数量逐渐提升,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偏瘫的不良影响比较大,指的是患者肢体或者面肌以及舌肌出现运动障碍,该症状对患者的心理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等情绪。

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优势明显,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治疗方式的最大化作用。

为了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选择86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别对照组和他研究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治疗方式和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治疗后对效果分析。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86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别对照组和他研究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治疗方式和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治疗后对效果分析。

两组分别是43例患者,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3,年龄区间在48-77岁,平均年龄(60.6±0.2)岁。

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2,年龄区间在47-71岁,平均年龄(2.5±0.1)岁,两组患者资料分析后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方式,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等,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组(51例)、综合组(54例),分别给予两组常规康复治疗、综合性康复治疗。

比较两组活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对自理能力恢复状况的满意度。

结果:综合组治疗后活动功能(90.36±5.11)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60±2.18)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对自理能力恢复状况的满意度98.15%,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用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可改善其活动功能障碍状态,为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提供支持。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综合性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1-0114-02康复治疗是纠正脑卒中偏瘫的重要方法[1-2]。

综合性康复治疗是一种由多种康复技术构成的完善治疗方案。

为确定该方法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05例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组(51例)和综合组(54例)。

常规组男/女=27:24;年龄(56.2±12.4)岁。

综合组男/女=28:26;年龄(56.0±12.2)岁。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综合组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1)局部按摩治疗。

指导偏瘫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搓热双手掌心后,以适宜力度按揉患者患侧肢体,改善患肢血液循环。

局部按摩治疗的频率为:每日1次,每次15~30min;(2)心理康复治疗。

将偏瘫患者的心理状态纳入康复管理重点,参照患者的情绪状态,选用呼吸放松疗法、想象放松锻炼等方法,改善偏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确保其能够维持良好的依从性水平;(3)运动想象疗法。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综合性神经康复在偏瘫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行观察与探析。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所接诊的32例偏瘫患者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前提下,后者再予以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

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参照组治疗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偏瘫患者予以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疗效甚佳,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偏瘫;综合性神经康复;神经功能偏瘫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疾病,且通常是脑卒中而引起的一种后遗症;一旦出现偏瘫,将导致活动受限,继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为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对偏瘫患者予以切实有效的康复治疗,是极为有必要的。

现本案将对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所接诊的16例偏瘫患者予以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以探析该种康复治疗的临床实践价值。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案共3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所接诊的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对象分作两个小组,即参照组、研究组。

参照组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7.67±2.15)岁;疾病类型:6例为脑出血、7例为脑损伤、4例为脑梗死。

研究组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8.12±2.32)岁;疾病类型:7例为脑出血、5例为脑损伤、5例为脑梗死。

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性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此项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存在一侧肢体偏瘫;研究已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是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功能训练等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进行临床效果评估能够客观评价康复护理的效果,为康复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身体功能方面。

偏瘫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通过康复护理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来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评估方面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单臂功能活动量表(ARAT)、上肢功能活动量表(MAS)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的恢复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方面。

偏瘫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功能障碍会导致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响。

通过康复护理可以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技能。

评估方面可以通过Barthel指数、FIM(功能独立测定)等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

心理状态方面。

偏瘫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困扰和康复治疗的压力会导致他们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

通过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评估方面可以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等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综上所述,显微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手术后患者精液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大力推 广。
参考文献 [1] 那彦群,叶章群.中,2014:415-419. [2] MASSIMO V,MICHELE B,LORENZO D,et al.Children and adults
多项研究数据指出,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的发 病率远远大于常人,而此类患者多有生育渴求,治疗方案选择 及治疗周期耗时等均对其造成了困扰。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 法包括手术、药物和介入栓塞等,综合目前国内外资料,一般以 手术治疗为主。精索静脉结扎术可通过结扎曲张静脉阻断异常 血流,起到改善睾丸功能的作用,其适应证包括不育症合并精 液质量异常。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对精子质量的改善作 用,主要机理是减少氧化应激、促进抗氧化能力以及减少精子 DNA 损伤,这在 Chen 等人的研究中得到证实[4]。精索静脉曲张 的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显微镜手术等,不同术式 各有优缺点,有研究表明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手术创伤小,术后 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在保护动脉、淋巴管的同时可以有效结扎 除输精管静脉外的所有引流静脉。目前显微镜手术已成为治疗 男性不育症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金标准[1]。在 Goldstein 的 研究中发现,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患者女方 1 年怀孕率 43%,次年 69%,说明显微镜手术后女方自然怀孕率升高,也肯 定了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男性不育症合并精索静脉曲 张患者的手术效果[5]。
我院自 2014 年开展显微精索静脉曲张手术以来,手术效 果良好,患者术后并发症较传统手术方式明显减少,恢复时间 缩短,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本研究针对我院 2015 年—2017 年 收治的男性不育症合并精索静脉曲张者 50 例,对比行显微精 索静脉曲张手术前后精液质量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证明显微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后患者精液质 量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与 Smit M 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6]。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患有神经内科偏瘫的患者往往由于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的丧失而丧失了对日常生活的基本自理能力。

综合康复护理在恢复患者的偏瘫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评估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旨在为康复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针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应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综合措施。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热敷、理疗、电疗等,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功能恢复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等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适当的功能训练和康复操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在心理支持方面,康复护士应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解释康复治疗的意义,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困难,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决心。

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首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表(ADL评估表)了解患者康复前后的自理能力变化。

表中包括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如进食、穿脱衣服、梳洗、如厕等。

其次可以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还可以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肌力、协调性和如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等方面。

最后还可以通过定量测评如电生理检查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可以发现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偏瘫功能,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增强患者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6例已经被确诊为偏瘫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临床研究,符合实验入组标准,而且在入组后,将患者分配为了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则使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使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其HAMD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降低神经缺损功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疗效前言:现如今,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如常见脑卒中,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在治疗后也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情况,会极大的影响其生活质量。

临床上对于偏瘫患者多采用常规疗法,如使用舒张血管药物、营养神经治疗,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常规疗法存在有一定的不足,无良好疗效,通过加强综合性康复治疗,可以对偏瘫起到良好疗效。

本次对照实验中,探究了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使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选取76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经临床MRI和CT检查后被确诊为神经内科偏瘫,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有41例脑梗死和35例脑出血;同时未合并有脑血管病史、精神类病史。

而且患者家属已在相关同意书中签字,可入组参与实验。

将76例患者分配为使用不同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

研究对象中包括39例男性和37例女性,最小年龄63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71.02±2.28)岁。

对比来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于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疗法,主要为药物疗法,可选择改善微循环药物、舒张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康复治疗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瘫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评价认知功能和FAM(器质性症状量表)评价总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轻,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比較理想,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标签: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偏瘫是神经内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一侧面肌,上下肢体和舌下肌肉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为半身不遂,轻者影响患者肢体运动,重者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给患者自身带来严重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提升,导致脑卒中后偏瘫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我国的偏瘫患者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康复指导,其现阶段的临床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2]。

为了寻求偏瘫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提出了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措施,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较好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将相关结果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

纳入标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8分,所有患者经过头颅CT和核磁检查后确诊,且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意识清醒,无精神心理障碍,具备正常的沟通理解能力。

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效果分析目的讨论和分析综合神经修复手术对于神经功能缺损的中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于患者的抑郁症的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该院所收治的62例出现抑郁症状的偏瘫患者按照统计的要求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标准的综合性的神经康复治疗,主要是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对应的常规药物的治疗,对照组则是给与患者相应的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利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和汉密尔顿抑郁测量表(HAMD)进行分析。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风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周的周末对患者的试验组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试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第4周周末的统计结果得分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性的神经康复治疗对于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症状。

标签:中风;神经功能缺损;综合性康复治疗偏瘫就是俗称的半身不遂,是指身体的侧面的肢体,面部肌肉以及舌头运动出现障碍,半身不遂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所引发的症状。

根据患者的瘫痪严重程度,可以将患者的的病情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完全瘫痪三种[1]。

现在普遍认为瘫痪的患者在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后可以显著的减轻或改变偏瘫的症状,有些人把康复训练简单的等同于简单的锻炼,患者急于求成往往会事倍功半的效果,易造成患者的关节和肌肉受损,甚至出现骨折,使得患者痉挛加重,甚至出现足下垂,以及内翻等症状。

为讨论和分析综合神经修复手术对于神经功能缺损的中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于患者的抑郁症的治疗的效果,现分析2011年9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出现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住院的62例偏瘫患者,其中42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9岁。

根据出期的检测发现患者的症状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中包括脑出血的患者22例,40例脑梗塞患者,这些患者的颅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54 期2019 Vol.6 No.5446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崔元哲(吉林省敦化市康源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延边 133700)【摘要】目的 为了促使偏瘫病患者能够得到较好的康复治疗,因此对康复性治疗的路径进行了应用分析,来探讨在应用中取得的有效措施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总共收治偏瘫病患者100例,根据严格的临床康复治疗措施进行应用分析,将康复治疗中存在的差异分为临床康复治疗路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共有病患50名,通过不断的观察治疗,将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以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对偏瘫的康复治疗进行临床指导实践。

结果 康复性治疗过程中的观察组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Fugl-Meyer、barthel指数等各方面的情况都相较于对照组良好,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康复性治疗在治疗偏瘫康复治疗当中,具有非常大的临床价值,因此在今后的康复治疗中值得信赖和应用。

【关键词】偏瘫;康复性治疗【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4.46.011 研究资料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总共收治神经内科偏瘫病患者100例,观察组的病患有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0岁。

对照组的病患有5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在56~72之间,平均年龄在66岁。

两组中的病患从年龄、性别、类型、合并症等各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研究方法1.1 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一些基础治疗。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时刻密切关注,应用氯呲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栓或者降纤治疗,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救治的7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早期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汉米尔顿抑郁量表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三周改善情况较为明显,其中观察组的好转幅度优先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还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

标签:神经内科偏瘫;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观察脑卒中是对人类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威胁的恶性疾病之一,和一般老年性疾病相比,脑卒中临床预后相对不良,康复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此外公众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而脑卒中等成为了患者偏瘫的主要原因。

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法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是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的核心[1]。

笔者抽取7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法与常规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救治的7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按照奇偶抽签法将这7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6.3±2.5)岁;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3.2±2.9)岁。

所有患者中脑梗死50例,脑出血20例。

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内科常规用药法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并结合心理治疗与运动治疗法。

即对患者采取支持疗法与认知疗法,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暗示等,使患者保持较佳的治疗心态,让患者保持愉快和乐观积极的情绪,以此提高治疗的配合依从性。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在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具体治疗过程中主要通过药物辅助治疗,并通过神经功能方式加以干预,以帮助患者达到临床恢复的效果。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来加以辅助,具体治疗方式如下:①心理康复指导:患者一旦患有偏瘫症状,无论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会具有很大压力,且患者的情绪很容易变得消沉。

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相关医疗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的情感变化,并及时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疏导,让患者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病症,并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来评分,满分值为100,患者评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实际治疗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值来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通过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发现,观察组神经缺损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同时,对于治疗后的数据发现,观察组中的患者在自理能力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转第125页)123医院内部环境条件存在直接关联,因为没有做好消毒或者是清洁处理,患者就容易出现一些感染或者步优化健康教育工作,促使患者可以通过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全方位掌握自身临床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快,而且具有高致残率特性。

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合并症状为患者肢体出现瘫痪,并导致患者身体机能遭受损害。

据相关资料显示,很多神经内科患者一经发病,均会出现明显病灶,导致患者脑细胞大量坏死,并引发患者脑水肿,伴有严重颅内高压,从而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带来严重损害。

通过实际数据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患者的病症有了明显改善,且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总而言之,综合康复疗法对于神经偏瘫患者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在医学临床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偏瘫患者接受综合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成效",特别是康复医学视角下的偏瘫步态训练相关问题。

这项研究旨在使用创新的神经康复方法为偏瘫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步态训练,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方法:在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间,共有88名偏瘫患者参与了我们的研究,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4名患者。

对照组只接受了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神经康复治疗。

我们的评估标准包括: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损害状况、四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负面情绪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

在治疗前,两组在神经功能损害状况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治疗2周和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前,两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偏瘫、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步态训练、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偏瘫,通常由中风引起,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成人残疾之一,它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特别是步态障碍,对于偏瘫患者的生活影响尤为显著,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行走困难,甚至需要依赖辅助设备。

尽管目前有各种各样的康复策略可以帮助这些患者,但往往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康复方法,以改善偏瘫患者的步态问题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被提了出来,它集成了多种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语言治疗等,以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

然而,关于这种康复方法对偏瘫患者的步态问题的影响,尤其是从康复医学的角度,目前的研究还很有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8-05-21T11:00:41.10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作者:高霞[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概率越来越高。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中抽选77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接受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精神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t=0.1504,P=0.8808;t=0.4254,P=0.6718),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642,P=0.0002;t=0.6718,P=0.0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精神内科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缓解负面心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概率越来越高。

偏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巨大,临床上对神经内科偏瘫疾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1]。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究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中抽选77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39例,男性23例,占58.97%,女性16例,占41.03%,患者最高年龄79岁,最低年龄31岁,平均年龄(58.21±3.37)岁。

对照组38例,男性22例,占57.89%,女性16例,占42.11%,患者最高年龄78岁,最低年龄32岁,平均年龄(58.47±3.39)岁。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武豫冬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武豫冬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武豫冬摘要】目的:对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临床治疗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我科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临床资料,以患者入院时间奇偶原则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搭配综合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60,P<0.05)。

结论: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确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057-02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6.31±2.15)岁,主要病因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以患者入院时间奇偶原则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组患者入院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中对于偏瘫患者的筛选[1];本次研究内容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病变者;(2)伴有其他严重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3)研究期间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或(和)输液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综合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对患者展开运动康复干预,如进行坐位平衡、肢体被动活动、夹球等,以提升患者偏瘫部位活动能力,在开展康复运动期间需注意运动量的循序渐进,不可粗暴,由大关节至小关节依次展开[2]。

此外需对患者加强生活能力方面的训练,包括日常琐事(吃饭、刷牙、穿衣、系纽扣等),在接受训练之余,重点对患者眼手配合能力予以协调,促进患者大脑神经的运动以及感觉功能的恢复。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观察陈雨;苏卫红【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8)9【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on neurology hemiplegia patients.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81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comprehensiverehabilitation&nbsp;treatment for hemiplegia were taken as comprehensive group, 70 patients of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After 3 months, patients’FMA, ADL, MMSE score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comprehensi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for neurology hemiplegia patients is very necessary, and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目的:评价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外科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偏瘫患者81例纳入综合组,同期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70例,纳入对照组。

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探讨

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探讨

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探讨发布时间:2022-09-29T01:05:58.69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1期作者:武晓悦,刘玉寒,胡亭丽,邬春艳*[导读] 探究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武晓悦,刘玉寒,胡亭丽,邬春艳*(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省济南 250104)摘要:目的探究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山东省青岛市某医院收治的84例神经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综合性康复治疗),每组42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功能、神经功能、自主性和生活质量。

结果在观察30天之后,观察组的上下成员在观察组的驱动因素评价表中注意到,Barthel指数(BI)高于对照组,观察人员通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nihss指数(A VC)注意到人工功能、力量、机动性、沟通、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记忆和思维以及参与观察组神经影响量表(SIS)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性(p< 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神经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而提高患者的自主性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偏瘫;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指的是同一侧的上肢、躯干以及下肢发生运动障碍,国内常用“半身不遂”这个形象的词语来描述。

从外观上看,出现问题的部位在肢体、躯干,但其发生问题的根源是在人体的大脑部位。

偏瘫主要在神经内科治疗,偏瘫的病因较多,治疗时间长,周期长,疾病难治并且致残和致死率较高,在治疗神经内科偏瘫,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训练治疗神经内科后偏瘫患者,对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山东省青岛市某医院收治的84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9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5月。

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给予研究组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案,给予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心理状况、巴氏指数评分。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巴氏指数评分,研究组治疗后的评分高于常规组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利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案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可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引言:偏瘫是神经内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为大脑的运动系统失去调控能力,使大脑中枢运动受到抑制,使患者肌群受到紊乱,肌肉的扩张能力发生异常,而使患者产生运动障碍,根据临床治经验,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心理问题,影响患者康复。

而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我院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就诊的9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展开研究,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9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5月。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

常规组男性人数有30例,女性人数有15例,年龄最大为73岁,年龄最小为30岁,平均年龄为55岁;研究组男性人数为33例,女性人数为12例,年龄最大为76岁,年龄最小为28岁,平均年龄为54岁。

两组患者均采用自愿原则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这两项评分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武豫冬
发表时间:2018-11-24T13:09:14.9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8期作者:武豫冬张一雯王丽霞
[导读] 对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临床治疗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

武豫冬张一雯王丽霞
(云南省楚雄州大理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云南楚雄州 675000)
【摘要】目的:对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临床治疗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我科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临床资料,以患者入院时间奇偶原则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搭配综合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60,P<0.05)。

结论: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确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057-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6.31±2.15)岁,主要病因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以患者入院时间奇偶原则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组患者入院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中对于偏瘫患者的筛选[1];本次研究内容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病变者;(2)伴有其他严重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3)研究期间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或(和)输液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综合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对患者展开运动康复干预,如进行坐位平衡、肢体被动活动、夹球等,以提升患者偏瘫部位活动能力,在开展康复运动期间需注意运动量的循序渐进,不可粗暴,由大关节至小关节依次展开[2]。

此外需对患者加强生活能力方面的训练,包括日常琐事(吃饭、刷牙、穿衣、系纽扣等),在接受训练之余,重点对患者眼手配合能力予以协调,促进患者大脑神经的运动以及感觉功能的恢复。

心理干预需落实于全程,偏瘫患者由于长时间肢体障碍,心理情绪往往表现突出,存在自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重视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展开相应的疏导工作予以缓解。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认知、神经、运动等功能基本恢复;(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各方面功能有所恢复;(3)无效:病情改变不明显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作为工具,患者治疗效率采用χ2检验,在进行统计学意义衡量的过程中,以P<0.05作为标准。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60,P<0.05)(表1)。

3.讨论
据我国近年来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在内的各种老年性疾病发生率出现逐年递增趋势,这与人们生活水平、饮食结构改变等正相关。

偏瘫是一组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患者往往表现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丧失,严重者多处于卧床状态,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此类患者除了关注其生理特点外,由于长期卧床、功能障碍均伴有程度不一的精神心理疾病,典型如“自卑、焦虑、抑郁、烦躁”等,对于疾病的转归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导致肢体运动能力进一步恶化,生活能力下降,最终对社会、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临床治疗强调生理与心理的结合,方可获得最大化疗效收益[3]。

综合康复治疗是基于当前医疗改革的新型治疗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改善临床患者身心功能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

由此提示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偏瘫患者中确有较好效果,康复治疗期间不仅仅重视对患者的用药干预,同时结合患者临床具体情况展开相应的训练工作,实现了对人体大脑、机体功能的重组,构建新的、积极的大脑神经网络,促进脑细胞、神经功能恢复,纠正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不仅利于纠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远期疗效而言更能达到改善患者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最终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确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英兵,徐甜颖,张岩,刘颖,肖韩艳.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04):85-87+90.
[2]李丽珍.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6):75-77.
[3]范琳娜.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1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