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读懂《古对今》这篇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关键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归纳。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对今》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够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对比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课件: 教材《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播放器,图片素材。

2.教具: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课件PPT、生词卡片。

3.其他: 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学生复印好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呈现“古对今”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播放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古对今》内容,重点介绍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和发音。

•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化传承之美。

3. 认读生字词•布置学生认读《古对今》中出现的生字词任务,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正确的发音。

4. 词语拼音与书写•练习《古对今》相关生字词的拼音和写字,巩固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让学生相互检查书写的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的书写习惯。

5.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者的不同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总结,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词义的解释和示范。

2. 学生在书写时有些马虎,下次要加强细致性,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古对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古对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对比,认识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能够正确区分和理解古代与现代的事物、风俗习惯。

•能够正确使用古代与现代的语言表达。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激发学生对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辨别古代与现代的事物。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古代与现代的事物对比。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四、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具:图片、PPT等•课前准备:复习相关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或图片展示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图,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与现代的生活有何不同。

2. 学习内容(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五单元古对今》,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观看相关图片,加深对古代和现代的了解。

3. 活动设计(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代事物和一个现代事物进行对比,并列举它们的差异。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他们自己选择的对比内容,加深对古代与现代生活差异的理解。

4. 练习与巩固(10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短文,描述古代一个事物和现代一个事物的对比,要求包括至少3个差异点。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培养对文化的热爱和批判思维。

六、课堂延伸•学生可自行选择古代与现代的其他事物进行对比,写作或绘画展示出来,增加对古对今的理解和观察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堂教学,学生在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中,培养了观察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文化元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整体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

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6 古对今)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1. 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3)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歌曲导入。

1.听歌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再认识几个生字宝宝。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六《古对今》。

3.简单介绍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对韵歌。

像题目一样,什么对什么这样的句式就是对韵,也可以说是对对子。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宝宝就隐藏在课文里,你们要用明亮的眼睛把他们找出来。

任务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

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你们要听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生借助拼音先自读课文,然后同桌合作互相纠正错误,先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园严寒酷暑晨朝霞杨)(1)指名几个学生带拼音读生字,教师及时表扬(你读的真准确,你的声音真响亮等),也可让学生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我认为……)。

(2)齐读会认的生字。

(3)去拼音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读生字,一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二是加深对生字的记忆)4.给会认的字组词记忆。

下面我们来给生字宝宝找一个小伙伴吧,谁来给他们组一组词?学生先自己组词,然后教师出示词语。

(方圆严寒酷暑早晨朝霞杨树)(1)选择两到三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课文中不仅有让我们会认的字,还有一些不仅要认,而且要准确书写的字。

(古凉细夕李语香)(1)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2)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3)学生给生字组词,然后教师呈现词语。

(古今清凉细小夕阳李子语文香气)(4)齐读词语。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通用4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通用4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通用4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

(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识字6《《古对今》中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古今生活差异。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这里列出具体生字词)。

•理解古今生活对比。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古今生活对比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粉笔、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1.逐个教授生字词,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2.请学生读课文《古对今》,并进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古今对比之处。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让学生将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对比写成小段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各自对古今生活对比的理解。

第四部分:总结
1.整理学生的发言,总结古今生活对比的要点。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认识是否有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手段?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事物的异同;•掌握叙述古代与现代的事物的正确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能够对比古代与现代的一些事物。

三、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与现代的事物。

四、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图片;•板书:内容包括关键词和句子;•学生课前预习和学习任务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话题引入,引出主题。

2. 学习与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图片,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异同点。

3. 总结(10分钟)•学生汇报,并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新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

2. 学习与实践(20分钟)•学生进行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对比,进行口头描述,教师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3.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

六、课堂作业•完成《古对今》练习册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古对今•古代事物:xxx•现代事物:xxx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入图片、观察对比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学生合作积极,但在语言表达方面仍需加强指导。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帮助。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工具的不同。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工具。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古对今》。

2.图片或实物展示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工具。

3.PPT或教具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向学生展示古代和现代的生活照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

2. 导入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古对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并找出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4. 组织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5. 拓展延伸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优缺点,激发他们的思考。

6.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鼓励学生多多关注历史和文化。

五、课堂作业1.练习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写一篇日记,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避免赞美一方贬低另一方,要尊重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一些对比差异。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两种不同生活方式。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和现代生活的部分对比情况。

2.能够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

2.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1.复印教材《古对今》课文。

2.准备图片或道具,辅助学生理解古代生活。

3.制作PPT或小黑板,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道具,让学生猜测这些是属于古代还是现代的生活用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简单的介绍,导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区别。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古对今》,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学生合作讨论,总结出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写在小黑板上或PPT 上。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对比展开深入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四步:活动设计(15分钟)•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古代生活展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热爱。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故事或观看古代文化相关影视作品,加深对古代生活的认识。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

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对今》教案(精选10篇)

《古对今》教案(精选10篇)

《古对今》教案(精选10篇)《古对今》教案篇一【设计理念】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

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

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对比情况
2.学习如何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进行论述
3.熟悉《古对今》这篇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与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利用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提高学生对现代生活的感恩和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与联系
2.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进行论述
难点
1.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他们对古与今的认识
2.帮助学生区分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之处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引言,引起学生对“古对今”这个话题的兴趣,并展开讨论。

2. 学习《古对今》
1.听课文朗读。

2.师生共同探讨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

3.学习文中的知识点及理解作者的用意。

3.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讨论发言。

4. 朗读表达
学生围绕“古对今”主题展开朗读和个人表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课堂作业
1.作文: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与古代的异同”。

2.背诵《古对今》课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的对比理解仍有待提高,下一节
课我将增加互动环节,更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本节《古对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培养他们的对比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2.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人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生活的变化。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尝试将古代的情景带入当代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

2.探讨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文本《古对今》,让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利用图片展示古代和现代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2.引导学生谈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第二步:阅读理解
1.请学生阅读《古对今》这篇文章。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收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对比资料。

第三步: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学生所总结的古代与现代的差异。

2.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并在全班面前陈述所讨论的内容。

第四步:展示思考
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2.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意识到古代文化对当代的影响。

反思古代智慧并使之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会怎样度过一天?请以你的想法写一篇小短文。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思考与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人教(部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古对今》中四季的描绘,学习了生字词,感受了古诗的韵律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四季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些美丽的诗句,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感受自然的变化。如果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中的季节景象。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四季在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季节变化的美,启发他们用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讨论氛围浓厚。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还不够流畅,可能是因为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古”与“今”的时间对比仍然存在困惑。这个问题提醒我,在讲解难点时,需要更加具体、生动地举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古对今》选自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字词,如“古”、“今”、“春”、“夏”等;学习古诗的韵律和奏,理解古诗描绘的四季景象;通过对比“古”与“今”的不同,培养学生对时间观念的初步认识;通过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学重点为生字词的学习和古诗的朗读、背诵,教学难点为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字词:“古”、“对”、“今”。

2.理解词语“古对今”的意义。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与现代之间的联系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古”与“今”字词的认读。

2.体会“古对今”的意义和核心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玩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纸笔,或草稿本。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教具向学生展示“古”和“今”字,并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两个字。

2.解释“古对今”这个词语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通过书本或课件展示“古对今”字词,帮助学生认读字词。

2.操练“古”、“对”、“今”字词的写法。

第三步: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或草稿本上写“古对今”,并能够朗读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第四步:拓展活动1.讨论“古对今”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2.利用故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体会“古对今”这个概念。

第五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古对今”字词的意义。

2.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词语记忆。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代与古代物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对今”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古对今”这个词语,增强记忆。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古对今”这个词语?七、教学评估1.课后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对今”字词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八、教学反馈1.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以上是针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 《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一些差异。

2.通过识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认读生词,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对比差异。

2.帮助学生掌握对生活的观察和对比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2.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四、教学准备1.板书:古对今2.教具:图片、课文分段、复印件、笔和本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是属于古代还是现代,引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识字(10分钟)老师板书“古对今”,教学生认读这两个字,并讲解课文中的生字。

3. 教学内容(20分钟)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老师解释生字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捋清课文的大意,掌握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4. 启发思考(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5. 操练与表演(20分钟)学生分组,模拟对比古代与现代生活情景,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古代与现代对比的概念。

六、作业1.背诵课文,熟记生字词语。

2.想一想,写一篇关于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差异的小短文。

七、板书设计•古对今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图片和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提升了他们的语文阅读和思辨能力。

但在教学中应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以提升课堂互动性。

以上是关于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 《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朇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差异和联系。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写。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课前准备:备课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对今》,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吗?”2.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古对今》,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整个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词语学习教师呈现生字词,让学生读音、书写,并加深记忆。

4.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觉得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

5.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或绘本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对《古对今》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体验、思考古今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不同点。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文《古对今》•词语学习•活动设计•课后作业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反复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不同之处。

2.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6.古对今》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2.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中找到共同的发展规律。

2.引导学生用简单准确的语言表达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准备1.课文《6.古对今》的教材和课件。

2.学生的课本和笔记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与学生讨论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引出本节课的话题《6.古对今》。

第二步:学习课文1.让学生听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课文内容。

2.带领学生一起理解课文中对古代和现代的描述。

第三步:引导讨论1.分组讨论古代和现代的异同点,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和现代社会的一些变化,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

第四步:书写反思1.让学生对自己思考的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写下感想和总结。

2.学生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不同之处,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展示对古代和现代社会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下一步可通过更多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朝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新词,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本文涉及到的古对今的知识,是学生需要理解并记忆的重点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对应关系,提高语言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对今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久弥新的魅力。

在设定这些目标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际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尽可能地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以便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和评估。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大致内容,掌握古诗的基本含义和主题思想。

学习对仗这种修辞手法,并能通过例句学习使用对仗句式进行简单的语言创作。

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表达方式。

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通过讲述有关古代文化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古对今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古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对比古今:引导学生将古诗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了解古今变化,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内容: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课文的学、拓展延伸及课堂活动的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地激发学生去读书积累理解古诗从中培养语感提高人文素养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古、今、大、小”等10个生字。

会写“古、今、大、小”等10个字。

了解“古对今,大对小”等6组对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

理解对子的意思,感悟生活中的对比。

2.教学难点:理解对子的内涵,体会生活中的对比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古对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注意停顿、语气。

3.认识生字教师逐个展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记住生字。

学生组内交流,分享记忆生字的方法。

4.理解对子教师讲解“古对今,大对小”等6组对子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对子的意思,互相交流。

5.感悟生活中的对比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感受生活中的对比美。

6.书写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学生书写生字,互相评价。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8.作业布置抄写生字,加强记忆。

观察生活中的对比现象,写一篇小作文。

四、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复习巩固。

2.在感悟生活中的对比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更多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对子:在理解对子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字和小字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对,‘大’字看起来很大,而‘小’字看起来很小,这就是大对小。

”2.教学难点:理解对子的内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子的内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对话。

例如:教师:“如果我们说‘山对水’,你们想想看,山和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山是高的,水是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对今》教学设计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施婧【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材分析】《古对今》是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识字教材。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

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

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制定说明:本课是识字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的美景,教师宜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了解常识,积累语言,感受朗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学写“古”字1.出示一年级上册《对韵歌》,生齐读。

师:瞧,像这样的对韵歌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景物,知道两两相对的词语,而且读起来很有节奏,真有趣!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提醒:“古”是今天要写的生字,横要写得长一些,下面的“口”应注意上宽下窄)。

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4.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古”就是古时候,“今”就是现在。

“古对今”意思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

【设计意图】从复习学过的对韵歌引入,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揭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分散识字。

二、初读课文,归类识字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三个小节,并标上序号。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相机正音,评价。

4.师生合作读。

5.男女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6.发现字形特点,理解字意。

师: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再来试试自己的眼力。

⑴出示三幅图,观察:图中同时出现了什么景物?(太阳)这个秘密也藏在了“暑、晨、朝”三个生字宝宝里,你们发现了吗?(课件把“暑、晨、朝”三个字里面的“日”点红。

)⑵理解字意: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

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

到了七八月份那时候我们就放“暑假”。

大热天晒太阳会“中暑”。

(出示图片,出示词卡读)②“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贴词卡。

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

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早晨”也可以叫做“清晨”,早晨的阳光叫“晨光”。

(出示词卡读)③板书“朝”的金文字体: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没消失。

朝:早晨也称“朝”,早上的太阳叫“朝阳”。

早上天边的红云叫“朝霞”。

⑶开火车读词卡,巩固生字。

【设计意图】抓住“暑、晨、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三、随文识字,理解词语(一)再读课文,质疑问难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横线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二)适时点拨,解决疑难第一小节:(预设)1.理解词意:①严寒:(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

(课件出示“寒”的金文字形)师:“寒”是个会意字。

瞧,这是它的甲骨文。

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一个人待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

尽管旁边横七竖八地放了很多柴火取暖,但还是很冷。

②“严寒”和“酷暑”两个词经常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贴词卡:严寒酷暑)③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词。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无论严寒酷暑,爷爷都坚持锻(duàn)炼(liàn)身体。

不论严寒酷暑,护旗手总是让五星红旗与太阳一同升起。

④让我们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意思相反的词)小结:发现得很好,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组成对子。

第二小节:(预设)1.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

这时候就叫“暮”。

(课件点击)2.霜: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汽被冻结了,像洁白的粉,就叫白霜。

(出示图片)3.出示:“和风细雨”①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春天。

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

所以这两个词语也经常手拉手在一起。

(板书:和风细雨)③这个词可以怎么读?(读得轻柔一些)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讲解“夕”的字源:“夕”与“月”本来是意思相近。

甲骨文、金文将“月”的字形减去一短竖,表示月上黄昏,月光不明。

意思是月亮刚刚显露的黄昏。

太阳刚出来为“朝”;月亮刚出来为“夕”;月亮升到高空为“夜”。

5.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第二小节吧!4.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是同类事物)第三小节:(预设)1.莺歌对燕舞:知道莺和燕是什么动物吗?(黄莺和燕子)2.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黄莺的叫声很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在跳着轻快的舞蹈。

这就叫做——莺歌燕舞。

(贴词)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

3.看动态图片,想象说话: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多美啊!”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

”说得真好!你们所描绘的画面就叫做——鸟语花香。

(贴词)4.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5.引导发现:第三小节的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理解它们的意思。

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组织学生做“踩地雷”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读黑板上贴的词卡,巩固字词。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形式,调动了学生巩固识字的积极性。

六、观察字形,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李、香”,它们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上下结构)交流:为什么“李”是木字头,“香”是禾字头?(李树是一种树,所以偏旁是木字头;而“香”表示享用五谷粮食时所体验到的好闻气味,粮食是农作物,跟禾苗有关,所以是禾字头。

)2.师范写,提示木子头和禾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写得偏长一点,包住下边;中间的树要短,留出空间给下半部分。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

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突破写字的难点。

七、布置作业1.回家和爸爸妈妈做对对子的游戏,复习这首对韵歌。

2.搜集一首你喜欢的对韵歌,读一读。

【作业设计说明】抓住学生对对子感兴趣的特点,布置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做对对子的游戏,巩固韵文。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一首对韵歌,既能丰富积累,还为下节课的交流做准备。

第二课时一、游戏激趣,复习导入1.做“找朋友”游戏(请几名学生上台,把词语卡片分给学生,让学生找到和自己相对的词语,成为好朋友,然后全班一起读一读。

)2.选词填空,拓展运用朝霞夕阳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严寒酷暑①无论(严寒)与(酷暑),爸爸都坚持游泳。

②早上一出门,就看见(朝霞)满天,好美啊!③(夕阳)西下,我们背着小书包放学回家。

④春天到了,树林里到处(鸟语花香)。

⑤一阵(和风细雨)过后,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练习设计意图说明】理解和积累词语,最终是为了运用。

设计“选词填空”一题,重在考察学生对词语是否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可以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3.齐读句子,强化运用。

二、熟读成诵,发现规律1.师生合作,尝试背诵(师背前半句,生接后半句;然后交换。

)2.同桌合作背。

3.全班拍手齐背。

4.引导发现韵文特点:押韵。

师:为什么这首韵文读起来这么有节奏,这么顺口呢?【设计意图】背诵韵文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本设计主要意图有:一是通过组织多样的诵读形式,促进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背诵韵文,有效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是引导学生发现韵文押韵的特点,感受韵文语言的和谐优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课外延伸,丰富积累1.出示学生找到的对韵歌,由该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如: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

2.出示一些简单的对子,跟学生玩对对子的游戏。

如:桌子对椅子;花对草;高对低……3. 发现对子特点:字数相同,可以是相反的词,也可以是同类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外的对韵歌、师生对对子等活动,既能丰富积累,还能激发学生学对子、对对子、用对子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引导观察,指导写字1.指导“凉、细、语”的书写⑴出示“凉、细、语”三个字,请学生观察结构上的相同点。

(左右结构,偏旁都在左边。

)⑵书写这样的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⑶师边范写边提示,要注意“语”右边横之间的间隔要基本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