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结构演变的5个阶段
原子结构演变的5个阶段原子结构是材料科学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原子的结构。
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验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原子结构的复杂性和演变历程。
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演变的5个阶段。
第一阶段:罗瑟福的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英国科学家罗瑟福通过研究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负电子组成,而电子分布在原子核之外。
这个模型为后来的原子核模型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研究氢原子光谱时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子模型,被称为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组成的。
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每条轨道对应不同的能量水平。
第三阶段:量子力学的发展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原子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量子力学认为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而不是连续分布的。
通过研究原子的波函数和能量状态,科学家们得出了原子的电子云结构,即一个原子中电子分布的概率密度分布。
这为化学分子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原子核模型的发展在量子力学理论基础上,原子核模型得到发展,并确定了元素周期表。
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质子数量不同的原子称为不同的元素。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同位素。
第五阶段:超越原子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原子以外的更小、更基本的粒子。
通过加速器、探测器等尖端设备,科学家们研究了粒子物理学、核能等领域,揭示了一些重大问题,如弱相互作用、暗物质、暗能量等,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了新的契机。
总之,原子结构演变是一个在不断探索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性,并且为后来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基础。
我们应该把握历史机遇,用科学的方法深入研究原子结构,为未来的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图2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的硅晶体表面
图3 氦原子结构示意图
现代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①原子由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构成②电子运动的规律跟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截 然不同;③对于多电子的原子,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近似 于分层排布
电子云
电子云:是用统计的方
96.exe
法对核外电子运动规律
化学性质
较活泼 较活泼 较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12 2 8 2 失去电子 +12 2 8
Mg
Mg2+
+16 2 8 6 得到电子 +16 2 8 8
S
S2-
1、金属失去最外层电子后,电子层数减少一层;
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饱和结构。
2、非金属得到电子后,电子层数不变;最外层 达到饱和结构
子光谱
现代量子力学原子 微观粒子的波 20世纪初 结构模型(电子云 粒二象性
模型)
①电子在原子核外一系列稳定的轨 道上运动,每一轨道都具有一个确 定的能量值;②电子在这些轨道上 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 能量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 电子运动的规律跟宏观物体运动的 规律截然不同;③对于多电子的原 子,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近似于 分层排布
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阳离子(稳定结构)。
⒊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
个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形成与稀有气体原
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阴离子(稳定结构)。
⒋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
发生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
构中的
。
3、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1/2的 元素是_C__。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 子数1/3的元素是__O____。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等哲学家的原子论思想 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 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波尔的壳层原子结构模型 海森伯量子力学模型
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氕(pie),氘(dao),氚(chuan) ) H D T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1 1H
,
2 1H
,
3 1H
35 17
Cl , ,
37 17
Cl ,
13 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 (核磁共振) 6 13
的结构分析, 的结构分析, C 表示的碳原子
6
D
A、核外有13个电子 、核外有 个电子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 个电子 、核内有 个质子 核外有7个电子 个质子, C、质量数为13,质子数为 ,核外有 个电子 、质量数为 ,质子数为6,核外有7个电子 D、质量数为13,质子数为 ,核内有 个中子 、质量数为 ,质子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12 6 C 18 8 O
,
13 6 C
14 ,6 C
16 8 O
17 8 O
同位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 素互称为同位素。 素互称为同位素。
【例】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 我国的“神舟” 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 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 家预测, 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 , 每百吨32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 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 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 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 4 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形式存在。 的形式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2 A. 42He原子核内含有 个质子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原子核内含有 B. 32He和42He互为同位素 和 互为同位素 C. 32He原子核内含有 个中子 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原子核内含有 D.4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所以42He具有较强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具有较强 的金属性
原子结构模型演变
Cl:+18 2 8 8
+16 2 7 7 S:
+14 2 9 3 Si:
氢气球里面装的是氢气吗?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核 电 荷 数
2 10 18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K 2 2 2 8 8 8 L M N O P
最外层电子 数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论思想起源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 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 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原子是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
ClK+
Mn+ Mm-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2、质量
构成原子 的粒子 质量/kg 电子 9.109〓10-31 质子 中子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1/1836(电子与 ① 质子质量之比)
2 8 8
氦 氖 氩
He Ne Ar
36
54 86
氪
氙 氡
Kr
Xe Rn
2
2 2
8
8 8
18
18 18
8
18 32 8 18 8
8
8 8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知识详解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引入:提问什么是原子?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过程是怎么样的?科学家们通过怎么样的实验来得到这些结论?回顾知识点:原子核质子原子结构:中子核外电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对于多电子原子,电子的能量并不是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原子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原子核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称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创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来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有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n表示电子层序数)。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8个(L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能超过32个。
注: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1.稳定结构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结构时,达到稳定结构,可以理解为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的结构。
2.不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非8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非2电子)的原子结构,都可以说是不稳定结构。
这样的原子容易失去或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
元素化合价和得失电子数目的关系1、金属元素一般为正化合价,失去电子的数目即为化合价的数值。
如2、非金属元素既可以为正化合价,也可以为负化合价。
活泼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即为得到电子的数目3、一般规律: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有例外)。
总结:1.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n个电子,则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n价。
2.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n个电子,则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n价。
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史
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史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模型的演变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
然而,这个理论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支持,直到19世纪才有了实验依据。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他还提出了混合物和化合物的概念,这些概念为后来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这是原子结构模型的重要突破。
他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球体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这个模型解释了电子的存在和原子的电性质,但没有解释原子的核心。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金箔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他提出了“太阳系模型”,认为原子是由核心和绕核心运动的电子组成的。
这个模型解释了原子的核心和电子的轨道,但没有解释电子的运动方式。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了电子的运动方式。
他提出了“波动力学模型”,认为电子是一种波动,存在于原子的空间中。
这个模型解释了电子的运动方式和原子的光谱,但没有解释原子的核子。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这是原子结构模型的又一重要突破。
他提出了“液滴模型”,认为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中性的中子组成的。
这个模型解释了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但没有解释电子的轨道。
现代原子结构模型是由量子力学和液滴模型组成的。
它认为原子是由核心和绕核心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核心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中性的中子组成的。
这个模型解释了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为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原子结构模型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探索。
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K 、 L、 M、 N、 O、 P、 Q *由进到远: 电子(层)的能量由低到高
2.原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原子
氢原子(H) 氧原子(O)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镁原子 (Mg )
原子核 质子数 电子层 该层上的电子数
第一层 倒数第一层 最外层 次外层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少于4个
得失电子
讨论完成下表:
三类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 原子结构 电子的 电子数 的稳定性 得失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少于4 多于4 2或8
不稳定 易失电子 不稳定 易得电子 稳定 不易得失
化学性质
较活泼 较活泼 较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原子
1.什么叫原子?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为什么会呈电中性?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阅读思考:
• 阅读课本第一框题思考: 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时
有怎样的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1)“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 *同由进到远:第一 、二、三、四、五、六、七层
练习:
1.复述本课所学重点内容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已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原子具有相似化学 性质。下列原子中,与氧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的是( ) A. Ne B. Mg C. S D. C
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用下面的结构示意图的字母填空:
(1)属于金属原子的是---------;
(2)属于非金属原子的是------; (3)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4)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②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历 史 足 迹
1904提出了原子结构的 “葡萄干面包式模型”
历 史 足 迹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阳极球,其中均 匀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 性原子。
191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 “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电子在核周围做高速运动,就 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出自《庄子 天下篇》
在你眼中…?
在化学家眼中…?
你知道吗
?
水由水分子构成
铜由铜原子直 接构成
食盐由离子构成
让 历 史 为 我 们 开 启 认 识 原 子 结 构 的 大 门
温岭中学 陈成
请大家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及教材P27-28 的短文,对下列几个问题分组讨论
再实践
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
再认识
现代原子模型: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 ……
/kejiyuandi/zhishi/050127-paodan/paodan-index.htm
19世纪初,[英]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认为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 子构成。
高一化学上学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新课标人教版
;培训课程 培训班 招生培训网; ;学校机构 /corporation.html 学校机构;
说:"他们在咱の乾坤世界中呢,咱の壹家老少,包括这里の所有还在做事の人,所有の家眷都在大家の乾坤世界中の.""你们为何不离开这里呢?"根汉有些不解."咱们也想离开呀,只是这周围太浩瀚了,走不开呀."老板对根汉说:"其实咱有件事情,想求.""你不用说,咱知道."根 汉对他笑着说:"如果可以の话,咱可以帮你们の忙.""那,太,太谢."老板没想到根汉这么痛快,肯出手相助.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以前火域并不是这么壹副模样,总起码还有壹些小地方可以让他们生存.但是现在这样の情况,让他们已经无法生存了.不过想离开这里,他们也没有 办法,因为这里太广了.以他们这圣境の修为,想在这火域中行走几亿里,无疑于天方夜谭,壹定会死在半路上の.根汉终究还是好人,见这些人确实是生活得太苦了,在这种地方讨生活,太不容易了.能帮就帮壹把了,遇到了就是缘分,自己壹个至尊都飞行了十天整整の,才遇到他们 这个小村落の人.算是壹种缘分了,不过关于这火域の其它の事情,这个老板当真是壹问三不知,就知道以前这附近の壹些情况.现在这几百年来,他们这里の环境恶化了,加速恶化了.他们壹直在等,等像根汉这样の强者出现,然后求他们带他们离开这里,等了这么几百年,终于是 等到了壹个像根汉这样の强者.不管是不是有阴谋,是不是要付出什么,他们都心甘情愿,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了.在这里简单の吃了点东西,根汉便让这老板,去将他们这里所有の人都给召集起来了.大家得知有人可以带他们离开了,都兴奋の不能自以.这些人还真不就只有壹百 多人,在他们の乾坤世界中,还有四五万人呢,壹起加起来就有五万多人.根汉想了想,还是将这五万多人,安排到了自己の第二乾坤世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相对质量①
1.007 1.008 1/1836
电量/C
①相对质量是指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 kg )相比 较所得的数值。
原 质子 子 核 中子
电子
质量/kg
1 .673 x 10-27 1.675 x 10-27 9.109 x 10-31
相对质量①
1.007 1.008 1/1836
问题解决
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D (A)O2、、O3 、O4 (B)H2、D2、T2 (C)H2O、D2O、 T2O (D) 4020Ca 和4220 Ca
2.下列说法正确的A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
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质量/kg 相对质量 电量/C
质
原 子 核
子
中 子
1.602 x 10-19 1个单位正电荷
0
不带电
电子
1.602 x 10-19 1个单位负电荷
交流与讨论
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离子中的质子数和 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解决
粒子符号 ①S2- ②Al3+ ③OH- ④NH4+
质子数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认知过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原年子)是:实心球 实践
认识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再实践 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再认识
玻尔原子模型(1原91子3轨年道): 模型
……
现代原子模型: 电子云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演变的历程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演变的历程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以下是其发展演变的历程:
1.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1803年):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
2. 葡萄干蛋糕模型(1904年):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枣糕模型/西瓜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
总之,随着科学水平和实验条件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推动了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和演变。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汤姆生结构模型
3、卢瑟福结构模型
4、玻尔结构模型
5、量子力学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试推断它们各是什么元素,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
(2)写出A分别与B、C、D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3)A、C、D形成的化合物与A、D、E形成的化合物各属于那类物质?写出它们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
书
设
计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课
后
巩
固
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且均小于18;A原子核内仅有1个质子;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分之一。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一、检查预习情况
二、学生质疑老师解惑
三、师生探究
从原子结构探究钠与氯气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四、师生归纳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2、元素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检
测
反
馈
设
计
课
中
检
测
1.下列四位科学家都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首先提出原子核外的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是()
预习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导学设计
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
预习:
1.阅读教材P27—28完成下表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模型演变
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离子结构示意图
练一练:
⒈原子核外电子是 分层排布的 ⒉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 <4个电子,在 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失形去成与稀有气体原子电子 层排布相同的阳离子(稳定结构)。 ⒊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 ≧4 个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得子到形成与稀有气体原子电 子层排布相同的阴离子(稳定结构)。 ⒋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 发生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 构中的 最外层电子数目。
He、Ne、Ar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 图
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区域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能量高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电子能量低 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把原子核外分成七个运 动区域,又叫电子层,分别用n=1、2、3、4、5、 6、7…表示,分别称为K、L、M、N、O、P、 Q…,n值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远,能量也就越 高。
练一练:
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原子中的正电荷平均分布 原子是显电中性的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分层运动)
原子核 电子层
+2
+10
+18
He
核电 Ne 该电子层 Ar 荷数 上的电子
思考:为什么大多数 α粒子穿过了金箔, 而只有极少数被弹回 来?
为什么α粒子被弹回 来了,原子内的正电 荷却没有被弹出 ?
为什么有少量的α粒 子发生了偏转?
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 玻尔提出,原子核外, 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 轨道上运动。
高中化学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课件新人教选修3.ppt
a粒子散射实验
带核原子结构模型的产生
实验目的: 检验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实验假设:
当a粒子穿过原子时,有的会反 弹回来,有的会发生偏转,
实验观察: 得出结论:
在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且在原子 内有一体积极小而质量极大的带正电 荷的核,这一结果否定了汤姆逊所提 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新模型的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是如何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了探明原子内部正电荷 是否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体中,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一粒 粒地散布在里面。也即检验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式” 的原子结构模型,选择了a粒子作为“炮弹”来打碎原子,做了 a粒子散射实验.
他当时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作出预测,认为当a粒子穿 过原子时,有的会反弹回来,有的会发生偏转,这是他经 过周密思考提出来的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 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 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周围做高 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他认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迪? 6、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你对原子的结构了解
了多少?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原子是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1897年)“: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 现代原子模型: 电子云模型
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Mg2+
+8
2
6
得到电子
+8
2
8
O
原子结构示意图
O2离子结构示意图
小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按下列要求将1~意图 1 2 3 ……
课堂练习1: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当X取不同值时, 对应不同的微粒.请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 粒符号:
1)阴离子:_________ 2)阳离子:_________ 3)原子:___________
电子先排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再排能量 较高的电子层 2 2n 个 ①第n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②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电子数------------。
2个
8个 。 ③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18个 。 ④次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3.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对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1、电子按能量高低在核外分层排布。
1 K 2 L 3 M 4 N 5 O 6 P 7 Q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2、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2 2
+10
2
8
+18
2
8
8
其它原子都有使自己趋向稳定结构的性质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不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4时,容易失去电子
如: Na、Mg、Al
最外层电子数≥4时,容易得到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自动化仪表厂系统工程公司、“销售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厂系统工程公司系统工程公司”、“DCS分公司”、“进出口部”、“国内 备品备件部”、共有18个工厂、21家合资企业。上海自动化仪表厂系统工程公司 上海自动化仪表厂系统工程公司 duh61exc 主要产品有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装置和仪表分析仪器、汽车电子、计算机、楼宇控制系统、商业和金融自动化系统、可编程序控制 器(PLC)、家用电器及仪表控制柜、各种仪表元件和气动元件等。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方面的产品有20个大类、150个系列、3000多种品种, 拥有作为现代工业过程控制的分散控制系统(DCS)及各类控制、调节、温度、测量、显示、记录仪以及执行机构和调节阀。 日飞升,真是神仙哪!”下人涕泗横流的报告。老太太回来后听说,登时就怒了,对着明远:“请了活神仙来家,怎么不赶紧叫我去 见?”“……”明远一脸委屈的想,“要不是这家伙临走前来了这一手,谁认他是真神仙?还不当他是江湖把式吗?请您搁下要事回府、屈尊 去见他,怎开得了这个口!”正是临走前使的一招,才使得张神仙的“活儿”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诸色人等口中津津乐道的 话题。而韩毓笙“芙蓉花主”的名头,听说的人更多了。第三十四章 凭尽栏杆说元夜(1)宝音的身体好得很快。老太太原是不想留个病人在 屋里的,见她病势来得急去得快,刘大夫也说不过是饮食不当、热毒急了攻破喉头,其实无事,也便放宽了心,留她在屋中再看看。这日但见 宝音对着一本书,一边还比着手势,便动问道:“怎么了?不好好养身子,这还比划捣药呢?”宝音忙阖起书,屈膝道:“这本书……写着捣 茶。”她从明秀那儿,没借佛经,倒借了本茶经,还是挺古早的簿子,里头说吃茶,要捣、要煎、要放盐放油放香料,甚或有把茶叶都吃下去 的!可是作怪。丫头们都纳闷:“好茶叶一捣,不就坏了么,还怎么泡?”老太太倒触动心上痒处,笑道:“你们不知道。拿来我看看。”丫 头捧起书,且喜书上字体不小,她眯着眼看了会儿,道:“果然如此,这倒说的是古法儿的吃茶法呢!——你们单知道‘喝茶’,土话儿也叫 ‘吃茶’,哪知道老早时候,兴的就是吃茶?茶叶先经蒸制,压成饼,好的茶饼,只取芽尖一缕,光明莹洁,状若银线,压得密,手掌薄、半 个手掌大这么一小团,拿起来沉甸甸的,就快半斤了!叫密云团。用时切一小片,磨细下来,已够煮三五碗茶汤——三碗为佳,最多煮五碗, 这才是会吃茶的人。我的爷爷,每次只吃三碗,他就有那种密云团,茶汤浓得呀,再没其他相仿佛的好比拟,那种着实劲儿,用‘喝’就太轻 浮了,所以叫‘吃’。我小时候,从京城以降,已经都兴起炒青泡茶法儿了,他还恋着团茶,我亲手伺候他,煮完了最后一片密云团,再就没 了。市面上再没人能做那种茶啦!”老太太的爷爷,其实是晚年获罪,被抄赃,一吓而亡。老太太很少讲她爷爷的事,无非一次兴起,跟宝音 提过她十来岁时跟爷爷学得一手好煮茶手艺,也不过那么几句话,点到即止。现在她也打算“即止”了,但小丫头们没有宝音识相,簇拥过来 还想听她讲团茶,宝音在当中只凑趣插了几句嘴,老太太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兴致勃勃谈起来了。跟她的爷爷无关,只是团茶。话头被引导得那 么好,纯粹说古制,给小孩子们开开眼。她不觉间讲解了螃蟹眼、鹧鸪斑、三沸三辨、十二先生、兔豪鱼目、冷粥栗纹。这些术语、掌故,久 储在她心里,而今渐渐活了过来。老人
化合物中元素质量 成简单整数比 实心球模型
发现电子 葡萄干面包式模型
1897 汤姆生
1911 卢瑟福
1913 1926 玻尔
α粒子散射实验
光谱实验
行星模型
轨道模型
薛定谔
量子理论
电子云模型
硅晶体
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硅晶体表面
氦原子结构示意
⒈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 是构成物质的微 粒。 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⒉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原 子是不可分割的 ,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 。 ⒊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 模型 英国科学家 发现了电子,他认为 ,其中 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⒋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是 由 和 构成的, 带正电荷,位于 ,它几 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 围空间作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⒌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 上 绕核作高速运动 ⒍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根据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规律,提出 用量子力学的方法 描述核外电子运动。
启示: (1)科学研究、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 (2)认识的发展需要继承、积累、突破和革命。 (3)实验方法和手段的进步是科学进步的关键。 (4)模型方法可以把事物抽象的本质具体化。
信息博览(新华网3月27日电) 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的大门宽教授应用 “圆偏振光光电子衍射原理”开发成功立体显微镜, 能够把原子的排列结构扩大100亿倍,从而使人得以 对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立体性的观测和摄影。 据这位科学家提供的资料说,使用这种新型显微 镜对钨的晶体进行的观测,发现了由4个原子构成的 边长为2.74埃(1米的百亿分之一)的菱形结构。 他说,这是在世界上第一次对物质的原子结构进 行高倍率的观测,它的观测倍率要比现有最高水平的 电子显微镜提高大约200倍,今后在开发超导物质等 新功能材料及解析催化剂的反应机制等应用物理和化 学领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宏观物质 微观结构
水
结论
由分子构成
构 成
铜
由原子直接构成
形 成
食盐由离子构成
人类 对 原子 结构 的 认识
最小的汉字:把Si表面的原子拔出 最小的广告牌:移动原子
最小的中国地图: 在石墨表面搬迁原子
公元前 5世纪
德谟克利特
1803 道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