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人品的认识论

合集下载

论人品(转)

论人品(转)

论人品(转)人品就是人的品德。

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的人品怎么样?在别人的心目中我的人品怎么样?”好的人品就是要做君子,不做小人。

这里的君子是广义的君子,是指品行高尚的人,小人是道德品质不好的人。

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趋炎附势;君子爱讲正理、公理,小人总说歪理、私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蜜腹剑,心术不正,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伤害朋友的事,甚至落井下石的事都做的出来。

君子追求和谐,小人惟恐天下不乱;君子严责自己,虚怀若谷,见贤思齐,小人嫉贤妒能,暗算他人;君子事情总放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使绊子,出阴招;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以与人交恶为乐,斤斤计较;君子唯理是求,交挚友、诤友、良友、益友,小人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交狐朋狗友;君子顾全大局,公而忘私,小人只顾已私,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君子顾及脸面,义字当头,情字为先,小人私字当头,不计影响,见利忘义;君子老实做事,吃亏是家常便饭,小人弄虚做假,投机取巧,干活的时候饶着走,有了好处抢着上,揽功诿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芝麻点的事,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关心他人隐私胜过关心自己,说三道四;君子坦荡荡,一身的阳光,小人长戚戚,处处鬼鬼祟祟;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或揪住不放,或者贪得无厌。

在君子眼中,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而小人从坏的人品出发,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

君子"深于思,衲于言,敏于行”,小人夸夸其谈,有极强的表现欲,惟恐别人发现不了自己,惟恐埋没了自己.购物要正品,做人要品正。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做人要做君子。

要努力做一个善良、诚实、正义、包容、有爱心、有品味的人。

个人品德感悟

个人品德感悟

个人品德感悟人的品德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表现,它是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一个人的品德可以从他的言行举止中看出来,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社交中,一个人的品德都会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来。

一个人的品德应该包括诚实守信、善良友善、正直坦诚、宽容包容等方面。

诚实是品德的基石,一个人如果没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而善良友善的品德可以让一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直坦诚的品德可以让一个人始终保持真实的自我,不虚伪不欺骗他人。

宽容包容的品德可以让一个人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促进和谐的社会氛围。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品德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之上的。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轻易伤害他人的感情。

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一个人的品德也可以通过他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来展现出来,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会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

无论是在家庭中、学校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以善良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

我们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我们要保持正直坦诚的态度,不虚伪不欺骗他人。

我们要宽容包容,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不轻易对他人进行批评和指责。

一个人的品德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自爱。

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会自律自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他会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不被外界诱惑和影响。

他会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人的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展现,它是一个人与他人相处的基础。

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他会成为一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

这样,我们才能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性格与品格的思考

性格与品格的思考

性格与品行的区别于联系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性格主要体现为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

所谓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

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

品行是在性格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训练塑造而成的一种有高下、好坏之分的、稳定的、持续的、决定和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品质。

性格与品行的区别:1、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品行有好坏之分;2、性格在人生的早期就基本形成,品行是在人的成长中逐步发展形成的;3、性格的大部分是由先天遗传基因决定的,品行基本上后天教育和个人经历中形成的。

性格的形成的路径:东方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性格在人生的早期就基本形成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句话并非毫无根据。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能形成,从六七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当年被认为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善于动脑,讲话流利,总是试图控制局面并表现出高度智慧;当年被认为适应性强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出乐观开朗,善于动脑,讲话流利;优秀品行仁爱、勤奋、慷慨仁爱:满足他人基本需求,不求回报。

当仁爱填满了一个人的灵魂,我们就算在贫寒,也一样富有。

当真正以仁爱待人的时候,这爱不仅使我们变成一个全新的人,也使我们所爱的人得到完全的改变。

勤奋:全力以赴完成人所交代的任务。

你能否在世界上找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他没有经历太多的努力就达到了个人事业的颠峰,我想你不能。

慷慨:用心管理自己的资源,而能大方地与需要者分享。

人品最好的五种态度

人品最好的五种态度

人品最好的五种态度
1.谦虚谨慎的态度:有谦虚谨慎的态度的人,会更加谨慎地处理自己的言行,不会轻易地妄自尊大或者冒失行事。

这种态度可以让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稳健和成功。

2. 善良友好的态度:有善良友好的态度的人,会更加注重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不会轻易地伤害别人的感情。

这种态度可以让人在交往中更加受欢迎和受尊敬。

3. 诚实守信的态度:有诚实守信的态度的人,会更加注重对自己的承诺和对别人的信任,不会轻易地说谎或者背信弃义。

这种态度可以让人在社会中更加受人尊重和信任。

4. 乐观向上的态度:有乐观向上的态度的人,会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不会轻易地放弃或者沮丧。

这种态度可以让人在困难时坚强地前进,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5. 开放包容的态度:有开放包容的态度的人,会更加愿意接受和理解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不会轻易地对别人的想法和做法进行批判或者排斥。

这种态度可以让人在交往中更加和谐、理解和包容。

- 1 -。

性格与品格

性格与品格

性格和品格的区别
答: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如:英勇、懦弱、粗暴、坚强等。

性格在个体的整个个性特征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核心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提到一个人的个性时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

品格这一概念又被称为"人格",往往强调的是人的内在的、道德或伦理方面的修养。

品性、品行,人的品质、道德、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本质。

性格和品格不可同一而论。

也就是说,一个人性格可以粗暴,但他的品格却可以高尚;一个人性格可以似谦谦君子,但其品格却也可以低下堕落。

性格不代表品格!。

性格与为人处事

性格与为人处事

性格与为人处事性格是每个人的独特标识,对于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将决定他在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和态度。

在人际关系中,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探讨性格与为人处事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和努力弥补性格缺陷来改善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性格如同指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有些人性格外向,喜欢社交和人际交往;而有些人则更加内向,喜欢独自思考和安静的环境。

无论我们属于哪一类,我们的性格都会影响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外向型的人来说,他们通常擅长与他人建立联系,善于交谈和表达。

他们喜欢社交活动,并且很容易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

然而,有时他们可能过于主动和热情,导致过度干涉他人的生活和意见。

因此,外向型的人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观点,避免过度干涉和强迫自己的意见。

在与他人相处时,他们应该保持开放和关心,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不要因个人兴趣盲目主导交往。

而对于内向型的人来说,他们通常更加注重内心的思考和个人成长。

他们喜欢独自思考问题,并更加倾向于沉默和观察。

然而,有时他们可能显得过于冷漠和不合群,导致与他人产生隔阂。

因此,内向型的人需要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在与他人相处时,他们应该保持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参与他人的交流和活动。

除了外向和内向之外,性格还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比如情绪稳定性、耐心、责任感等等。

不同的性格特点将决定我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处理方式。

无论我们的性格特点如何,为人处事的软技能是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升我们的为人处事能力。

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和劣势。

通过自省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偏好。

比如,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具有耐心和责任感,我们可以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在工作中更加细致和可靠的表现。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在处理压力时容易发脾气,我们可以尝试一些冷静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和冥想。

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_人生感悟

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_人生感悟

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_ 人生感悟俗话说:“人不可貌相”,一个人的相貌可以反应此人多方面的内容:性格、人品、家教、审美以及生活方式。

性格写在脸上宽厚豁达的人多半眉清目秀,一脸福相;狭隘善妒之人大多尖嘴猴腮、双眉紧蹙;性情喜静温和的人面相温柔善美;性格粗暴、情绪不稳的人看上去总是一脸凶相。

心术不正的小人经常疑神疑鬼,神色慌张;而单纯善良之人脸上总是挂满关爱的微笑,让人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喜欢。

人品刻在眼里人品的好坏刻在眼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胸狭隘之人眼里装的满是他人的缺点;贪财好色之人眼里总是盯着女色和钱袋;喜欢无事生非的人,眼里总是紧盯着别人的小错误而大做文章。

相反,光明磊落之人眼里看到的是公平和正义;宽容大度之人眼里看到的是自己的未来;言出必行之人眼里看到的是诚实守信。

吃饭看家教中国人大多喜欢在饭桌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一个人的吃相,反映了这个家庭的教养。

吃自助餐经常拿一大堆食物,却又吃不完的人,在生活中想必也喜欢浪费、不懂得节约;在等菜吃饭的时候,习惯对服务员呼来喝去的人,肯定也是极度没教养之人。

衣着见审美审美高的人总能扬长避短、合乎时宜地打扮自己:肚子有赘肉,就不会穿露脐装;腿粗穿长裙比短裙更好。

户外旅行时会选择轻快便捷的运动装;上班工作的时候,穿的是干净整洁的职业装;在家休息时套的是宽大舒适的家居服。

身材看生活方式那些年纪轻轻就已经大腹便便的人,要么是在锻炼方面不能坚持,要么就是在饮食方面过于放纵自己的胃,熬夜于他们而言更是家常便饭。

有的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保持着匀称健康的身材。

他们并非天生吃不胖,而是懂得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几十年如一日地精选饮食、按时休息、坚持运动。

性格和人品的关系

性格和人品的关系

性格和⼈品的关系 性格与⼈品在我们周围是⾮常熟悉的两个概念,可越简单的事物⼈们往往越陌⽣。

⽐如我们都知道太阳的形状是圆的,但你接着问⼀句太阳的形状为什么是圆形⽽不是⽅形,未必真有多少⼈能回答上来。

⼼想,太阳就是圆的,还有为什么吗?但仔细⼀想,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因果本原,你没有发现太阳为圆的成状原理,并不代表它的成状理论不存在。

看来,我们是应该做⽣活的有⼼⼈,对越熟悉的事物就越要留⼼,越要寻求个为什么,所谓对任何⼈、事、物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若要对性格与⼈品作出⽐较全⾯深刻的认识,就必须把性格与⼈品上升为哲学的理论才能把握其两者的本质及它们的辨证统⼀关系。

下⾯,我们⾸先对性格与⼈品下⼀个抽象的定义,对它们进⾏抽象的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然后顺着这个⼤的定义撩云拨雾,层层递进、⽐较鉴别,⼀⼀解开性格与⼈品的问题。

性格:⼈在客观环境中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对⼈、事所反映的⼀种感性状态与理性状态的形象展现和综合概括,它随着时间、环境、对象的推移转换与⼈⾃⾝固有的思维对⽴、⽭盾⼼理、思想冲突和不可扭转的内部⽭盾运动⽽不断变化、不断转化发展过程性的认识。

⼈品:主要对⼈品道德品质范畴的⼀种认可与否定程度。

性格与⼈品主要区别:在⼈的⼀般意识中,性格更侧重于对⼈的感性综合概括,对理性状态的分析、推断、演绎、认识,性格却⼜经常借助⼤量的事件、事实、形象、记忆所概括出⼀个基本的认识。

感性综合出的性格具有感知性、表象性。

理性综合出的性格具有客观性、归纳性。

但它们两者对性格的评价认识都具有综合概括性。

⼈品在⼀般意识观念中,往注重的不是对⼈本性的概括,⽽是于⼈相对客观的道德评价。

它们的关键词是本性概括与道德评价,这就是他们的主要区别。

性格的形成与⼈的遗传基因、家庭影响、受教育程度、周围环境、认知⽔平有很⼤的关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的发⽣变化。

不管你是否承认,没有⼈从⽣下来到⽣命停⽌,性格会⼀成不变。

当然,那些死咬住“江⼭易改,禀性难移”的唯⼼主义者,从根本上否定⼀切事物是⽭盾运动着的发展规律。

人品的正确解释

人品的正确解释

人品的正确解释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人品的认识便已被延续至今。

无论是古代哲学家,还是现代心理学家都给出了关于人品的见解。

然而,关于人品的准确解释却仍然是话题,至今尚未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从观念上来讲,人品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性格的主要影响来自一个人的社会经验,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环境。

人品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准,评价他的公正和正直程度,以及是否有责任感和尊重他人。

此外,人品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真实性,热情和可信度,以及友善和可爱程度。

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一个人行为良好,非善良其心不可。

”句话概括了古代对人品的理解。

它强调了,要判断一个人的人品,首先要看他的行为和言论。

如果行动表明这个人是诚实,尊重他人,公正正直,那么这个人的人品就被认为是优良的;反之,如果行为表明这个人欺诈,蔑视他人,以及自私和无耻,那么这个人的人品就被认为是不良的。

不过近代对人品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卡耐基的见解为例,他认为“人品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它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心理和思维结构,而这种结构是由一系列如品格,能力,兴趣,偏好,情绪,信仰,认知,意志等因素组成的。

”因此,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不仅要看行为,还要看他的心理和思维结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品是一个人的行为特征的总和,它是一种动态的评价。

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人品的认识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一个人心理和行为上,而不是单纯地指方已定的传统礼仪。

因此,判断一个人的人品,首先要看他的行为、思维方式和心理。

在行为上,是否公正正直,尊重他人;在思维方式上,是否有关爱,理解,宽容,友善,一致性等;在心理上,是否有责任感,诚实,谦逊,恭敬,守信等品质。

在这些方面都要表现优异的人,才能被认为是有良好的人品。

综上所述,人品是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种动态的评价。

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对人品的认识不断变化,即使没有一个定义的标准,但从公正正直,尊重他人,责任感,诚实,谦逊,恭敬,守信等方面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状况都要有所考量,才能准确判断一个人的人品。

什么是个人品质?

什么是个人品质?

什么是个人品质?个人品质是指个体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道德、品德和性格品质。

一个人的品质决定着其行为和思考方式,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信赖、值得尊重的重要标准。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个人品质。

一、品德品德是指一个人对于道德规范的遵守和培养。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着其是否具有正义、勇气、公正、宽容、谦虚等优秀品质。

事实上,品德是个人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标志。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尤其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因为这些品德不仅能够推动个人的行为,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内在的个性特征,是行为方式、情感、思考、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表现的结果。

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一生的事业、人际关系的建立、生活品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了解自己的性格是一个人发展自我、挖掘潜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良好品质之一。

三、态度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某个人、事、物的心理倾向和看法。

一个人的态度通常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因此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品质的高低。

拥有正面的态度可以使人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更加自信,从而在人生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四、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一个人培养个人品质中的重要因素。

其实,除了素质和品质的差别之外,知识和技能的差别也十分显著。

对于知识,人们是通过学习知识来巩固自己的学术水平,并且通过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而技能,即实际的操作能力,是人们在实践中习得的能力,或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磨炼来提高的。

五、行为举止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也是个人品质的体现。

一个人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包括品味、礼仪、文化水平、纪律性等方面的表现。

优秀的行为举止不仅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交流方式,还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礼节观念。

综合来看,个人品质是众多因素的共同体现。

无论是品德、性格、态度、知识与技能、行为举止,都是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价值观念。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个人品质,积极地提高自身素质,发扬良好的品质,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论人的品格人生哲理份

论人的品格人生哲理份

论人的品格人生哲理(一)份论人的品格人生哲理 1论人的品格人生哲理有人问起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既然没有人看到,为什么不用装上几个梨子带走,那位男孩这样回答道:“不错,别人不会看到,但我自己可以看到,我决不允许自己干出任何不诚实的事情,” 这就是人的品格。

如果言行不一,就算是讲得再漂亮,都无济于事,但如果言行一致,顶多只是观念偏差,但至少别人还了解你,自己也问心无愧,这才是关键。

尽可能说的跟做的一致,如此一来这些道理,才真正能够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所以懂得这些道理只是修行的第一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并进而养成习惯,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行为,形成自己的个性,懂得这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才真正的有帮助。

一个人处处听别人的意见或不听别人的意见都过犹不及,最好的方式就是组成智囊团,有几个见解独到、思虑深刻,能够看到事情的不同层面,并且见闻广博、言之有物的良师益友,对自己的帮助就相当的大。

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将自己的过失逐一改正,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被美国誉为贤人,因为他几乎很少犯错,而且应对极为得体,而他用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个性上的缺失,列举出来,总共13项,然后一星期改进一项,周而复始,每年就可以循环4次,改进自己的过失。

如果这个星期改正的缺失是不要批评,就不断的提醒自己在这个星期不要批评别人,如果说出批评别人的言论,就记一点,到周末再检讨到底有几点,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批评别人多少次,等到下次又轮到不要批评,同样的.又作记录,只要批评别人,就记一点,到周末再来检讨,到底有几点,再对照上次批评别人的点数,看看自己改进多少,或根本没有改进。

富兰克林就是用这个方法,改正自己13项缺点,不断的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最后也因为他崇高的品格,当选了美国总统。

人如果不懂得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与错误,就算是懂得再多的道理,也是徒然,因为道理人人会说,但重点是实践。

不断的检讨、反省、改进自己的过失。

人心,人品,人格。(深度)

人心,人品,人格。(深度)

人心,人品,人格。

(深度)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善或恶,或真诚或虚伪。

但不论外表如何,最终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往往是其内在的品质——人心、人品和人格。

人心——情感的源泉。

人心是情感的源泉,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

一个拥有善良之心的人,会乐于帮助他人,关爱弱势群体,对待生活充满热情。

相反,一个内心冷漠的人,往往自私自利,对他人漠不关心,甚至可能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因此,人心是我们评价一个人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古人云:“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他们的面容,无法复制,无法替代。

人品——道德的底线。

人品是我们道德底线的体现,它决定了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境时能否坚守原则。

一个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会恪守诚信,尊重法律,关爱家人,对社会负责。

相反,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往往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权益。

因此,人品是我们评价一个人时最为关键的指标。

孔子曾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真正的君子,他们明白道义的重要性,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违背原则。

而小人则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往往忽略了长远的后果。

人格——精神的支柱。

人格是我们精神的支柱,它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

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会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断提升自我。

相反,一个缺乏人格的人,往往容易在困境中崩溃,逃避责任,甚至自甘堕落。

因此,人格是我们评价一个人时最为核心的标准。

古人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却能够保持自身的洁净和美丽。

同样地,一个真正有品格的人,也应该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清醒。

人心、人品、人格,三者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人心如同海洋,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理解;人品如同璞玉,需要我们去雕琢和提升;人格则如同灵魂,需要我们去坚守和捍卫。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三者的内涵,才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为人处事品格第一的理解

为人处事品格第一的理解

为人处事品格第一的理解
为人处事品格第一,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和行为态度。

这种品格第一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诚实:诚实是品格第一的基石。

一个人要真实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不说谎、不欺瞒、不隐瞒。

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在
社会关系中获得成功。

2.敬业:敬业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重要品质之一。

一个有品格的人应
该以敬业的态度面对工作和职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以实际行
动为企业和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

3.责任心:有责任心是品格第一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个人应该始终心
怀责任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逃避、不推卸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的利益负责。

4.感恩:感恩是品格第一的高尚品质。

一个人应该始终心怀感恩之情,感谢别人的帮助和关爱,懂得回报他人,用行动回馈社会。

5.敦厚:敦厚是品格第一的重要品质。

一个人应该保持敦厚、友善、
谦虚、坦诚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以谦虚的姿态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为人处事品格第一的理解是:诚实、敬业、责任心、感恩
和敦厚等良好品质的内涵。

一个有品格的人应该始终遵循这些价值观,以
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增添正能量。

人性、人格、人品散议

人性、人格、人品散议

人性、人格、人品散议人性之善恶,聚诉几千年,尚无定论,盖因人性无本善或本恶之故也。

儒家讲人性本善,荀子称人性本恶,韩非子言人性本无善恶,利益使然。

根本而言,人性即人的本性,属于人的都是人性,道德上的善、恶,审美上的美、丑,生物学上的趋利避害、生存竞争等等,皆属人之本性。

就道德层面论,善、恶皆属人之本性,但无本善或本恶之先天设定。

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在哲学上都是伪命题。

从哲学下降到科学层面,法学可以假设人性本恶,以便把每个人都看作是潜在的罪犯或犯罪嫌疑人,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犯罪;教育学则必须假定人性本善,以便使教化育人成为可能,如若教育学一开始就把人性本恶设定为前提,则教化育人在起点上就陷于无望和绝望。

由此观之,孔子的人性本善的假设是教育学的,荀子的人性本恶的假设是法学的,但都非哲学的。

立论的视角不同,当然争诉千年难有定论。

人格的拉丁文是personal,本义为面具,在拉丁化时期的基督教中称为位格,即人相较于神或上帝而言处于什么位置的格(位格)。

人相较于神,有善有恶,有美有丑,即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但这善恶美丑都内在于人性,被面具所遮掩,因而无所谓本善或本恶,无法直观其善恶美丑。

人格和人品,犹如“质”和“属性”,质是一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属性是一物与他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质,是事物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的外在表现。

类比言之,人格是内在的,是人作为人的内在规定性;人品是人格的外在表现,是人与他人或他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人格。

一个人,无为静处时,他有内在的人格,但却没有表现出来,我们无法判断其本善或本恶。

只有当一个人行为起来(语言行为或身体行为)时,与他人或他物发生关系时,他的内在人格就表现为外在的人品:设孺子将入于井,他如舍身救人,其内在人格就外在表现为“善”;若他落井下石,其内在人格就外在表现为“恶”。

这种表现出来的善或恶,就是人品。

人品有高尚与低贱之分,人格则无高尚与低贱之别。

境遇孺子将入于井,此人暂时静止无为尚未行为,我们无法判断其善恶,无法评价其人格高尚或低贱;当其或舍身救人,或落井下石,即通过行为使内在人格表现于外,我们才能判断其人格善恶与人品的高尚与低贱。

性格决定你的为人处世

性格决定你的为人处世

性格决定你的为人处世性格决定你的为人处世有很多年轻人,在学校的时候骄傲,不谦虚,以为成绩优秀就各方面都优秀,自以为是。

殊不知,进入社会后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工作后也不懂得尊重前辈,遇到问题也不懂得向前辈请教。

还有很多年轻人,毕业以后认为学习就结束了,到工作岗位以后,这也干不了,那也干不成,用不了多久不是自己辞职,就是被企业开除了。

当你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时候,你要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获取应有的报酬,去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要用其他方法来乞求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性格决定你的为人处世关于成功,微软中国名誉总裁、前盛大网络公司总裁、现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总结出了一个"4+1定律"。

"4"即指知识、机遇、勤奋、激情;"1"就是良好的性格。

唐骏认为好的性格是成功者身上必备的重要元素之一。

性格决定着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和命运。

性格对一个人的生活和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影响。

性格表现一个人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有些人性格火暴,为一点小事就能大发雷霆;有些人性格温柔,做起事来慢条斯理;有些人性格刚毅,工作起来就大刀阔斧;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亲近。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处世方法。

许多成功人士和商业巨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他们受人欢迎的性格。

如果不是性格,仅仅靠他们的聪明才智、毅力和实践经验的话,那么成功是很困难的。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他们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谦虚、乐观、坚定、富有亲和力等等。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内倾型的特点是处世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适应环境能力差,外倾型的特点是活泼开朗、活动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性格外向的人善于与人交往,他们在工作中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受到同事们的青睐,不少性格内向的人也希望能成为人群中令人瞩目的"明星",但由于他们不善于表达,很难让周围的人了解自己,甚至因为性格内向而没有社交。

什么是品德、个性、性格

什么是品德、个性、性格

什么是品德、个性、性格品德、性格、个性这三个概念与人格概念关系密切且容易混淆,为了进一步界定人格概念,有必要对这些概念进行简要的辨析。

1、品德品德(m o r a l i t y)即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在人格中,品德是具有道德评价意义和处于重要地位的部分,它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许多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

其中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客观内容与外部表现,当道德行为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形成为道德习惯时,就表现为一个人的品德。

它不同于一般的行为习惯与习性,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不仅表现为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生活中对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审慎的选择和实践的结果,而且在复杂的道德情景中又能凭借一定的判断,自觉地创造性地调节自觉的行动。

社会道德评价、社会舆论及家庭和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个人的自我道德评价和道德修养则是这种发展的内在依据。

品德反映了人的价值观、自我意识与评价倾向,因此与人格紧密相联系。

完整的人格包括品德、信念、世界观以及其他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

日常所说的“人格高尚”、“人格卑劣”或“缺乏人格”等都是在伦理道德上所作的评价。

可以说,品德在人格中具有重大意义。

2、个性关于个性与人格,目前有看法认为人格等同于个性。

如朱智贤先生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认为:“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另据高玉祥教授考证:“心理学中所用的个性和人格这两个词是从外国语中翻译过来的……由于译法不同,在中国心理学界运用这两个概念时有些混乱。

其实这两个词汇的含义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个性与人格是有区别的。

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人也一样,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对其它事物和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

性格和品质[技巧]

性格和品质[技巧]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品质是指人的行为、作风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两者是不一样的,性格是体现一个人容易喜怒哀乐、有内向、外向等的说法,往往是取悦人的重要特性。

但是品质就关系到一个人的人品,就是人们常说的这个人‘好好的哦’、‘这个人好坏哦’总的来说,无论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如何。

一、概念(一)人的品质人的品质是一个人的各种素养的总和。

包括道德素养、性格素养、思想素养、认识素养以及语言行为形象素养等等;我同时认为人的品质也可以描述为人在仁义礼智信五方面修养质量或水平的总和。

(二)人的性格人的性格就是人的性情风格。

性情风格表现为具有一定个性特征的较为固定的表达态度、情绪、倾向、愿望、做法等内容的习惯、作风等言行表达特征。

(三)人的气质气质,在《辞海》里释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

而我认为,气质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经过修饰或锻练而形成的,以美化的语言、动作、行为、形象所展示出的美化的性情风格。

也就是说:气质所反映的并不一定是其真实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而是以一定的个性特点反映的经过修饰或锻练而成的,以美化的语言、动作、行为、形象所展示出的美化的性情风格(或者叫风格气度)。

二、品质的养成第一,仁。

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尊重人类,尊重一切生命的权利;关切、关爱、善待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生命。

破除心灵中一切与此相悖的思想、观念。

第二,义。

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以礼的形象、智的头脑、信的风范实践仁的一切行为;同时勇于为实践仁即成就仁和破除不仁而献身。

第三,礼。

认真学习、实践和锻练,做到,以尊贵的形象,谦逊的姿态,美好的风度,善良的心意与人交往。

认识个性与积极面对人生心德800

认识个性与积极面对人生心德800

认识个性与积极面对人生心德800人生在不停地演绎着,我始终是台下的观看者。

不知道何时才能有个结局,很期盼自己是这场戏中的主角,可以在戏中平凡出现。

自己不停地去幻想,怎样才能控制的好戏,把它演绎的更完美,让它不被淘汰。

人生的路太长了,不知道还要走多久才是个尽头。

不停地去思考,让自己能跟的上节奏。

不敢停下脚步,世界变幻的太快了,谁也不知道下一步将会成什么样。

有时静下来,不知道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的生活过的更好,更好的享受人生,还是为了让自己不再辛苦,能抬头做人。

想的有点累了。

每个人生都经历着追求,进取和成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只是在不同的人生之路上,有的走的汗流浃背,精疲力竭,有的走的轻风拂面,意气飞扬。

同等的追求未必能有同等的成功,但同等的成功必须付出同等的乃至更为艰苦的努力。

我们却为了生活而努力,为了梦想而奋斗。

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让台下的观众为我们喝彩。

原来演绎出美好的结局,把观众陶醉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大多。

人生不能无希望,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

假如真有人生活在绝望的人生之中,那么他只能是失败者。

一个人的危机与丧失积极向上心态的力量有极大关系,因为缺乏积极向上心态力量的人,身上就会缺少一根筋——“再拼一下”!实际上,对于那些优秀者,他们不光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脱颖而出,而且靠“再拼一下”积极向上的心态的力量克服随时都有可能袭来的消极心态。

有位极具智慧的心理学家,在他的小女儿第一天上学的时候,教给她一个小诀窍,足以令她在学习生活中无往而不胜。

而他告诉小女孩的,就是多举手。

于是不论老师说的、所问的是否完全理解,或者是否能够完全答对,她总是积极举手。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师对这个不断举手的小女孩自然而然印象极为深刻,不论她举手发问,或是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总是优先让她开口。

这种不为人所注意的争先举手的发言习惯,竟使小女孩在学习成绩上,以及自我肯定的表现上,甚至在其他许多方面的进步上,都大大超过了不爱举手的其他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格与人品的认识论性格与人品在我们周围是非常熟悉的两个概念,可越简单的事物人们往往越陌生。

比如我们都知道太阳的形状是圆的,但你接着问一句太阳的形状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方形,未必真有多少人能回答上来。

心想,太阳就是圆的,还有为什么吗?但仔细一想,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因果本原,你没有发现太阳为圆的成状原理,并不代表它的成状理论不存在。

看来,我们是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越熟悉的事物就越要留心,越要寻求个为什么,所谓对任何人、事、物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若要对性格与人品作出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就必须把性格与人品上升为哲学的理论才能把握其两者的本质及它们的辨证统一关系。

下面,我们首先对性格与人品下一个抽象的定义,对它们进行抽象的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然后顺着这个大的定义撩云拨雾,层层递进、比较鉴别,一一解开性格与人品的问题。

性格:人在客观环境中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对人、事所反映的一种感性状态与理性状态的形象展现和综合概括,它随着时间、环境、对象的推移转换与人自身固有的思维对立、矛盾心理、思想冲突和不可扭转的内部矛盾运动而不断变化、不断转化发展过程性的认识。

人品:主要对人品道德品质范畴的一种认可与否定程度。

性格与人品主要区别:在人的一般意识中,性格更侧重于对人的感性综合概括,对理性状态的分析、推断、演绎、认识,性格却又经常借助大量的事件、事实、形象、记忆所概括出一个基本的认识。

感性综合出的性格具有感知性、表象性。

理性综合出的性格具有客观性、归纳性。

但它们两者对性格的评价认识都具有综合概括性。

人品在一般意识观念中,往注重的不是对人本性的概括,而是于人相对客观的道德评价。

它们的关键词是本性概括与道德评价,这就是他们的主要区别。

性格的形成与人的遗传基因、家庭影响、受教育程度、周围环境、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的发生变化。

不管你是否承认,没有人从生下来到生命停止,性格会一成不变。

当然,那些死咬住“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唯心主义者,从根本上否定一切事物是矛盾运动着的发展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的因素中,对性格影响最大或改变最大的是周围客观环境因素,而时间和知识对性格的塑造则是潜移默化的。

人品的一般认识范畴即道德评价、道德认可、道德定论,它的一般涵义是从普通人对道德概念基本理解的范畴、基本认知的程度上来论述。

所以,真、假、忠、奸、善、恶、美、丑就成了对人品定义的基本概念,虽然这些基本概念远不能概括对人品的全部含义。

我们在这里只是论述人品道德范畴与性格范畴的主要区别。

与性格认识相论,人品道德的评价倾向于社会整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规则,性格更倾向于在社会道德观念意识的一般范围中对人与人之间个性的比较。

通俗的说就是人与人的本性比较,本质比较、个性性格比较。

为什么是人与人的比较,而不是其他呢?是的,人与物质从文学艺术领域上有形象的比喻或本性的比拟,甚至有具有与人本性非常接近的自然物质和社会物质。

例如水与火能比喻出人柔软与热烈的性格,美玉与黄金能比喻出人的纯洁高贵性格,太阳与乌云能比喻人光明与阴暗的性格,社会物质中的钢材能比拟人一种宁折不弯的刚强坚毅性格,但从自然科学的本质论来讲,它们根本就不是同一类属性,没有可比性。

另外,对同属于生物进化过来的高级动物----人与低级动物都不能轻易作比较,否则就是对人的不尊重,假如有人轻易经常拿你的性格与狼虫虎豹牛羊猪狗作相比,你会顺耳的由他辱之任之吗?所以,性格的比较终归是人与人的比较。

性格的认识评价与人品的道德评价从时间长线上来说,他们都具有永恒性。

例如,我们常说人性是永恒的。

道德价值评价在社会领域,尤其是社会生活领域里是人的主要意识形态之一,只要社会存在就有伦理关系存在,只要伦理关系存在就有伦理道德价值的存在,所以,他们的共性在时间存在上是一致的。

从范围上讲,人品道德范畴包含着性格范畴,性格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道德范畴的重要方面。

性格即人性。

人性的主体表现就是性格,人性的具体表现就是每个人在生活、事业、爱、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所展现出来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不同性格特点、性格共点、性格形象,但性格不细致的包括人在各行业的能力水平、思想水平、技艺水平、功劳政绩、事业成就等,虽然以上这些方面对性格的塑造具有很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阶级地位改变了,人的性格必然会随着客观环境与主观意识条件的变化而随之发生转变。

就是说能力的高低表现、专业技术水平或者主观思想意识对环境范围、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转变反过来对性格具有很大能动性的改造作用,它们的关系是作用与反作用关系。

比如人对环境的自由选择性、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辛勤努力工作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社会阶层。

但是我们别忘了人的自由选择也是相对的,恰恰在很多情况下性格受着客观环境的制约,人是很难选择的,即便有选择也是需要条件的。

你可以三天两头跳槽,但你的能力与精力肯定是有限的,你要权衡思考这种无休止的换工作是不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浪费,是不是对困难、挑战、压力、挫折、失败的无谓妥协,试问这样的人生事业选择你也愿意选择吗?你可以说这样的选择能丰富人生,也是一种浪漫嘛,请问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和工作在一种没有“安全保障”的环境里,这种人生的丰富我们需要吗?这样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浪漫吗?恐怕是无奈的丰富与血色的浪漫吧。

第二个小例子,虽然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用自己卓越的才华、智慧、能力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与阶级地位,那么你所处的环境就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了变化,否则,你的升迁与进步就没有什么意义。

但不管怎样,新的环境有新的游戏规则,新的环境有新的客观条件制约,一时不能改变而又不想被新环境所淘汰就必须去适应、去融入。

所以,我们就应该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管理水平、掌握新的专业技能,以此来更加全面优越的塑造性格。

归根结底,客观环境决定人的一切存在方式,包括人的性格与人品,那些无所畏惧的崇尚绝对自由选择和主观认为性格决定一切的唯心主义者才是对性格片面性的谬误认识。

继续论述决定性格因素的认识。

我们说一个人具有好的性格对一生确实非常重要。

时下有句很流行的人生格言:“性格决定命运”嘛。

那我们接下就要就来问,性格决定命运吗?决定人性格的因素是单一的吗?性格是天生注定不可转变的吗?性格在时间上有年龄界限吗?不可否认,性格确实有影响命运积极与消极、自信与自卑、主动与被动、乐观与悲观,甚至在关键时候影响你一生成败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要素。

决定人命运的除了性格范畴包含的天份、勤奋、心态、自制力、恒心、决心、毅力、意志力、行动力等一系列主观条件外,还有客观存在环境条件,比如,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经济基础、教育环境、偶然因素、个人能力、机遇条件等,这些条件同样决定着我们在各个人生阶段命运的福祸、顺逆、起伏、转折、成败。

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命运的决定论中是统一的辩证决定论。

在主客条件的矛盾对立统一中,它们的关系是彼此渗透、相互关联、互为转化决定。

有主观努力的条件,更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性格于人的命运并不能决定一切。

(注:不同人对人生命运幸福与不幸程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这里只论述命运福祸的一般辩证规律。

)性格从人的自身来说分为内外因素。

外部因素分为行为习惯、情感状态、理性状态;至于思维定式、思维习惯、心理习惯、心理状态和心理态度这些都属于性格的内部因素,我在其他哲学文章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人是受思维意识并且是高级思维支配行为的动物,很明显,性格的内部因素决定外部因素。

性格的形成没有年龄界限。

儿童有儿童的天性性格,少年有少年的一般性格,成人有成人的普遍性格,老人有老人的共同性格特征,就连幼婴也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

比如,有的生下来天生爱哭、有的天生皮实,有得反应机敏,有得则反应迟钝,有的闹劲足,有的很蔫软,这些特征也是因为幼婴的生理素质在决定着性格特征。

科学证明性格确实与人的遗传基因、生理身体素质机能有不小的关联,所以造成了一种假象,性格天定,不可改变。

事实上,性格不仅与天生的遗传基因有关联,更与后天的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识修养、工作环境、社会实践有更大的关联,尤其受周围地利环境、周围交流对象的影响,所以性格的成长成熟终究仍受客观环境的因素所决定。

人品质即道德、即人的品质。

道德即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一。

意识形态又被决定于社会存在。

既然道德意识形态受社会存在的限制,那么对人品质的评价与鉴定也就必然受社会道德存在的限制。

社会道德规律的存在是客观存在吗?是,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不能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吗?是。

道德规律的发展变化规律是裂变运动规律,不是骤变运动规律,社会道德规律的发展改变都是在继承历史文化道德存在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历史道德文化的客观存在前面说过,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或消失,否则道德文化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对人的道德品质评价鉴定就必须以客观道德规则、客观事实、客观对象为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对人的品质作出较为公平、公正、合理的客观评价。

性格既然受客观环境的影响限制,并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那就必须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来不断完善自我的性格,尽量来争取人性的优点,规避或克服的人性的弱点,向好的、有利的、成熟的性格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趋于成熟和完善的人。

品质于性格方向的完善过程既有同一性,又有各自的独立性。

品质的道德完善在性格的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人良好的道德行为,这个过程就是性格完善、性格修养的过程,这是它与性格完善过程的同一性。

品质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道德评价,又由于社会评价的客观性使人在品质的完善过程中不完全取决于性格评价,它应是性格完善与人品完善的综合评价。

例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品质的时候常常是通过对客观发生的事件、具体的事实的好坏来评价人的道德品质,而对人性格的评价常常是通过以一个人的感性经验来综合概括,对人与人这两个对象的性格比较经常在感性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例如:简单的概述性格的外向与内向、优点与弱点、严肃与活泼、好坏与善恶。

事实上,每个人的性格都具有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感性状态下性格与理性状态下性格,我们只有通过长时间对人理性状态下性格的观察分析才能更加客观、具体、深刻的发现人的本质、本性。

于是,我们发现了人品与性格的独立性,(注:不是对立性、对抗性)那就是性格完善相对存在于人品完善,人品完善相对独立于性格完善。

品质评价相对独立于性格评价,性格评价相对存在于品质评价。

应该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性格、人品的完美与评价是相对完美,不是绝对完美,是相对评价,不是绝对评价,社会中没有绝对的完美性格和绝对对品质的盖棺定评,每个人因所站的立场、角度、出发点不同,对人的道德品质评价就会有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