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 28.1 锐角三角函数 第3课时 优秀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1锐角三角函数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能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

2.能依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

在探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增强学 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记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并用它们进行 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30°,45°,60°的三角函数值的指导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 在前面我们已经得到sin3o °=

12

,sin45°= 2,你能得到30°,45°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吗?不妨试试看. 【教学说明】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所给结论sinA = sin30°= 12

出发,设 BC = 1,

则 AB = 2,由勾股定理可得,可得到30°的其它三角函数值,同样在图(2)中,

仍可设BC = 1, 则AC = 1,,也能得出45°的其它三角函数值.这里设BC = 1是为了方便计算.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可以得到:sin30°= 1

2

,cos30°=

3

2

,tan30°=

3

3

,sin45°=

2

2

,cos45°=

2

2

, tan45°= 1.

【想一想】 60°角的三角函数值各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可得出结论:sin60°=

3

2

,cos60°=

1

2

,tan60°= 3.教师再将上述所有结论整理,制成下表.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260°+ sin260°;(2)

cos45

tan45

sin45

-︒

.

解(1)原式 =

1

2

()2 +

3

2

2 =

1

4

+

3

4

= 1;

(2)原式

2

2

2

2

- 1 = 0.

例2 (1)如图(1),在Rt△ABC中,∠C=90°,63求∠A的度

数;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的3倍,求α.

解(1)∵sinA = BC32 AB

2

6

==,∴∠A = 45°;

(2)∵tanα = OA3

3

OB

OB

OB

==,∴α = 60°.

【教学说明】以上两例均可先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教师在展示解答过程,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并指明两例题的侧重点不一样,例1侧重于运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来参与计算,而例2则是通过计算一个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后,利用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与锐角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确定锐角的度数.这样处理,可让学生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在△ABC中,∠A,∠B都是锐角,且tanA = 1

2

,cosB =

3

2

,则△ABC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2.计算:(1)3tan30°- tan45°+ 1

2

sin60°= ___________ .

(2)

60

160

sin

cos

-︒

+

1

30

tan︒

- sin45°= ___________ .

3.在Rt△ABC中,∠C=90°,BC = 7,AC = 21,试求∠A、∠B的度数.

4.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且∠OBC=30°,试求

A、D两点坐标.

【教学说明】四道题均可让学生自主探究,也可小组内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对优秀者和积极参与者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

【答案】 1.B 【解析】∵3

,∴∠B = 30°,又∵tanA =

1

2

3

= tan30°,∴∠A < 30°,∠A + ∠B < 60°,∴∠C = 180°- (∠A + ∠B) > 120°.

即△ABC 是钝角三角形,故选B.

2.(1)

3

1

4

-(2)

2

3

2

【解析】(1)原式 =

313

31

2

-+

3

31+

53

1

(2)原式 =

3

2

2

13

1

23

+

-

2

33

2

3

3.由题意易得:tanA =

73

3

213

BC

AC

===,tanB = 3

AC

BC

=∴∠A = 30°,

∠B = 60°.

4.解:∵ OB = BC·cosB =

3

23

3

⨯=·sinB =

1

21

2

⨯=,

∴B 点的坐标是(3,0).

过D点作DE 垂直于y轴,交y轴于E点,易证△OBC≅△E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