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与《追忆逝水年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鲁斯特与《追忆逝水年华》
《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这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足足有七部,曾经令我望而却步。但是在阅读中,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反而让我觉得轻松愉悦且享受。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的确,普鲁斯特一生备受病痛的折磨,特别是被哮喘病困扰了一生,形成了极其敏感的性情。同小说中的“我”一样,普鲁斯特家境殷实,使他得以在青少年时代,频繁出入各种高端交际场所,近距离观察上流社会百态,加以敏锐的分析批判能力,这一时期的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素材。由于身体的原因,普鲁斯特一生除几次短暂出游,均蜗居在巴黎的寓所,日日追忆着逝去的美好时光,创造了全新的文学样式予以独到的表达。许多伟大作家的人生常常有清晰的两个阶段,前期历经生命磨难、深刻体验人生、累积各种素材、积淀思想意蕴、学习写作技巧,后期则完成致力于伟大作品的创作。普鲁斯特也是这样,青少年时代完成了前期的积淀,后期则致力于化合各种素材与生命体验,十几年中心无旁骛地《追忆逝水年华》的创作,完全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以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兰西资本主义大发展的火热现实几乎没有受到他的关注。
传统的小说一般有三大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外部环境,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时空铺陈,行云流水般地展开。普鲁斯特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颠覆了这一传统,不再关注形式的完美、故事的完整、环境的烘托,《追忆逝水年华》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时空中自由穿梭,在流动的意识中把握素材、展开故事、表现环境。《追忆逝水年华》就象完成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颠覆了传统文学理念,开辟了文学表现的全新矿藏,以心理的颤动与意识的流动化合时空,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炉,以主观世界覆盖客观世界,表现了人类内在世界的博大与深沉,开辟文学的新时代。
在普鲁斯特看来,人最真实的世界是在回忆之中,因为回忆,人们才感受到时间的存在。而当前的瞬间,却常常因为有太多各种各样的考虑而平淡地掠过去了,直到变成回忆之时才显示出其真实的价值来。而回忆的产生,不是靠对某个细节,某个情景的主动的追忆。而是在某个时候,因为某个微小的感受与昔日所经历的契合,从这个小小的感受,回忆便自然地展开到面前来。
人类的意识是一条无限延绵、不息流动的河流,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指出:“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生命是肉身的、现实的,是智慧的、意识的,是流动的、延绵的,也是形上的、超越的,詹姆斯的心理学强化了现代文学的表现力。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潜意识是精神的实质,这为意识流文学表现潜意识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着文学表现从外部世界向内部世界转移。普鲁斯特受柏格森生命哲学理论的影响很大,柏格林发现了比物理时间对人更重要的心理时间,他的绵延、直觉、心理时间都化为《追忆逝水年华》的审美表达,丰富多彩的心理内容成为文学表达的中心内容,过去、现在、未来交融无碍,多样态的追忆使内外世界融为一炉。
普鲁斯特说,作品的取材与天才的形成无关。确实,天才能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他们独到的本领,普鲁斯特让一块小小的玛德莱娜点心就打开了宏大的记忆之门,往事历历在目,不断地涌上心头,引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内心活动绵绵不绝,宏大的篇章得以贯穿起来,小小的玛德莱娜点心也成了意识流表达方式的典范之作。《追忆逝水年华》不是按照客观的自然时间,而是按照主观的心理时间加以展开;不是简单地再现客观真实,而是极力表现主观的心理真实。小说并不注重故事的连贯性,中间不断插入主人公的各种所思所想所评所议,整部小说就象一颗盘根错节的大树。意识流小说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对客观时间的穿越,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客观时间是18小时,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次日凌晨2点,通过意识流的表达手法,把主人公十几年的生活和爱尔兰两千年的历史都浓缩在里边。
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是不可简单分割的,现代源于传统,在传承着超越,使现代小说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而很多的传统表达手法并不过时。但概而言之,传统的侧重于心由境生,更注重外部世界的描绘;现代的侧重于境由心生,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现代文学越来越倾向于表达人类的生存的困惑、内心的焦虑、异化的普遍、文明的厚实、心境的博大、心力的强大、潜意识的无限、精神的自由。人类的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不断地开拓外在的生存空间,太空梦展示了人类的无限梦想;一条是向内心寻求,不断地展现思想、知识、智慧、文明的无限性,沿着大师开拓的路径,现代文学深刻地表现着人类内外两个世界的无限与交融。人类的内心蕴藏着雄浑的力量,一如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造,一如幸福主要不在环境的美好,主要在美好心灵的映射,一如真正的爱情不在于荣华富贵,主要在心心相印。《追忆逝水年华》之伟大在于为人类的存在表达与文明增益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读《追忆似水年华》,很自然地让人想起雨果的话:“比海洋和天空更为辽阔的,是人的心灵。”普鲁斯特的生活不算太曲折,生活阅历也不算太丰富,生活所见也是有局限性的。他没有高尔基这样的坎坷多难的青少年时代,也没有杰克·伦敦和海明威那样的传奇经历。如果没有写《追忆似水年华》,人们在墓地回顾他的一生时大概非常平淡。然而在他的小说中,他把心灵之门打开,用他不由自主的回忆方式把这平淡的一生写得曲折而奇妙。心灵的丰富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心灵的世界是最神秘也是最浩繁的,天地万物,都可以包孕在心灵的世界中,变幻无穷,缥缈无际。当然,只有那些才华出众、思想深邃的艺术家才可能为世人破译并展现这个世界,而且也仅是这世界的一小部分。
普鲁斯特整本书都在写他一生的回忆,虽然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将那些幸福快乐的事情留在回忆当中,可是当离开《追忆似水年华》,离开普鲁斯特,在我们平凡的现实之中,当岁月凋零,时光落寞,青春了无凭据的时候,又有谁会守在谁归家的那条林荫路旁,等待着永远不会出现的谁呢?因此,即使过去的回忆再美好,那也只是过去。所以要幸福的度过即将发生的分分秒秒,让自己在以后能够真的在微笑中追忆属于我的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