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本知识统计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3d4055d770bf78a64295493.png)
统计基础知识:统计调查方案复习资料统计调查方案: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主要包括:确定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选择调查方式方法,规定调查地点、时间及调查的具体措施。
(1)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 调查项目: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确定调查项目要注意三个问题:①调查项目的涵义必须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②设计调查项目时,既要考虑调查任务的需要,又要考虑是否能够取得答案,必要的内容不能遗漏,不必要的或不可能得到的资料不要列入调查项目中;③调查项目应尽可能作到项目之间相互关联,使取得资料相互对照,以便了解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条件和后果,便于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4) 调查表: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
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单一表和一览表。
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的内容。
(5) 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
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
①访问法:就是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来搜集资料的方法。
主要包括a.口头询问法,b。
开调查会;c.被调查者自填法。
②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计量以取得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③报告法:是报告单位以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依据,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
如统计报表。
(6) 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
(7) 组织计划:是指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
2004年混选题:在一项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中,其内容除应包括调查目的和任务外,还应包括( )。
A、调查对象的调查单位B、调查内容和调查表C、调查所属时间,工作期限和空间标准D、调查工作的组织措施答案:A,B,C,D2007年多选题按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同,统计调查有( )。
统计学原理——统计调查
![统计学原理——统计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6d6f76d9336c1eb91a375db2.png)
二、专门调查(Special Survey)
• 专门调查专门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的调查。 • 专门调查的方式一般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
查和抽样调查。 • 普查、重点调查主要在官方统计中使用,典型调
查、抽样调查官方统计和民间统计均使用较为频繁。 抽样调查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调查方式。
➢ 重点调查(Major Survey)
举例:人口普查中上述总体中的每个人。
• 官方调查中不要混淆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单位):是指负责向上级汇 报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
填报单位一般在行政上、经济上具有一定 独立性的单位,而调查单位可以是人、单 位、也可以是物。
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工业企 业普查,每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 填报单位。
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的期限从2000年11月1日开始,11月 10日前结束。
20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
调查期限:调查工作进行的起迄时间。
1. 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时期或时点)。 如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资料所反映的调查对象从
何年月日至何年月日止的资料。 如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就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例如
• 2. 特点: 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 择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现场调查;机动灵活,省时省力; 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
总体要求:以准确为前提,准中求快,力争 以较少的投入取得完整、系统的数据资料。
四、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为什么调查)
这是设计方案的首要问题。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1.调查对象: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一社会经济 现象的总体。对应于统计总体。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873d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a.png)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是许多学科和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本文中,将介绍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要点,帮助读者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数据类型在统计学中,数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以数值表示的,可进行数值计算和比较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定性数据则是描述个体特征的非数值数据,如性别、颜色等。
了解数据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非常重要。
二、测量尺度测量尺度指的是衡量数据的方式,常见的测量尺度包括名义尺度、序数尺度、区间尺度和比率尺度。
名义尺度仅用于分类,如性别;序数尺度可以排序,但没有固定的数值差异,如教育程度;区间尺度具有固定的数值差异,但没有绝对零点,如温度;比率尺度具有固定的数值差异和绝对零点,如年龄。
三、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其中常见的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等。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的中间值,众数是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值,标准差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四、概率与概率分布概率是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常用的表示方法是百分比或小数。
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可能取得各个值的概率的函数或表格。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泊松分布等。
五、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特征的方法,常见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来对总体假设进行验证的方法,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
六、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描述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预测和解释因果关系的统计方法,可以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七、抽样与调查抽样是从总体中选择出样本的过程,通过对样本进行研究得出对总体的结论。
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06698c5eaeaad1f347933f6e.png)
上一页 下一页
统计数据收集的种类
按收集对象的范围大小分为 按收集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按收集的组织形式分为
按收集的方式不同分为
实验方式 调查方式
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
经常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 普查
重点调查
抽样调查等
全面调查
调查 范围
统
非全面调查
计
调
调查
连续(经常性)调查
查 形
时间
• 时期现象:指标据反映的起止日期。 • 时点现象:就是规定的统一标准时点。 • 数据收集期限:完成数据收集工作的起止时间。
包括收集资料和报送资料整个工作所需时间。
数据 所属 时间 {客观 时间}
等于
数据 资料 所属 时间
数据 收集 期限 {主观 时间}
等于
数据 收集 工作 时间
起讫时间(一段时期内的数据)
统计报表过多会增加基层负担 有可能由于虚报瞒报而影响统计资料质量
单位
• 观测标志(项目):
• 是根据数据收集目的所确定。包括品质标志 和数量标志。
• 拟定数据收集项目应注意: • 1、观测标志必须是数据收集目的所需要的并
且是确实可取得资料的。 • 2、观测标志必须相互联系,便于统计分析和
核对资料的差错。 • 3、观测标志的含义必须明确,不能 有两个或
以上的解释。 • 4、观测标志的表达形式要明确。用文字还是
①方案设计
②搜集数据
③数据处理
④报告写作
⑤验收
注:6 月 30 日前完成方案设计,问卷的定稿印刷发放
7 月 25 日前完成问卷收回与审核,并制定数据处理方案(数据库框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统计学基础课件 第2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统计学基础课件 第2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ea1ea4bc16fc700abb68fce6.png)
统计设计的一般问题
社会
▪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阶段,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
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 考虑。
▪ 覆盖统计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
研究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供、销各方面
▪ 贯穿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
计分析
工程
统计设计的种类
▪ 按设计内容划分:横社向会设计和纵向设计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人口规模)
管理
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比较的结果。例如,用总 体的部分数值和总体的全部数值相比较说明总体的 结构
平均指标
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例如,平均工资,平均成本计量 ….
统计指标的类型
数量指标
反映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 表现的,具有实物的或货币的计量单位,如人口数、
——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主要内容:
• 调查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调查人员的组成 • 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如宣传教育、干部培训、文件印刷等 • 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 • 调查经费的预算开支 • 提供或者公布调查成果的时间,以及其他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统计调查方式
统
普
抽
重
典
计
样
点
型
报
查
调
调
主栏项目、宾栏指标及补充资料项目等。
统计报表
填表说明: 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
填报范围。即填报单位或报告单位;各级主管 部门和统计部门的综合范围,即汇总时包括 哪些单位。
指标解释。即对统计指标的概念、计算方法、 计算范围及其他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e71f7a8e9951e79b8927a5.png)
分组的形式如下:
1、单项式分组:
一个变量值代表一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变量
且变异范围较小。
例: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日产量(件) 20
人数 8
21
10
22
25
23
30
24
7
25
2
2、组距式分组:用一段距离代表一组。一般适用于连续变量
或变异范围较大的离散变量。
例: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
按成绩分组 60分以下 60—70
单一表: 是每个调查单位填写一张表。 (调查项目较多时,采用该类表式。
其特点是可容纳较多的标志,便于整理 分类)
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二种涵义:
•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即:标准时间)
• 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 (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 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调查方法包括:
• 直接观察法(其特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准确,但需花费
占总数比重(%)
(
f
f
)
39.6
2000-2500
187
35.3
2500 以上
133
25.1
合
计
530
100.0
组别(变量)
次数(频数)
频率(比率)
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种类 以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为:
品质数列
变量数列
⑴ 品质数列
例
某班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
按性别分组 绝对数人数 比重(%)
男
30
75
调查单位和调查对象
• 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该总 体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
•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 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新_统计调查与整理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新_统计调查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f1e661561252d380eb6e26.png)
以上处理方法那些正确?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 时,普查现场登记工作从11月1日开始到11月10日前 结束。调查员到过的几家遇到情况并作出处理: • (1)11月2日到1号家,这家11月1日中午生个小孩, 调查员把关于诞生小孩的材料填入调查表; × • (2)11月3日到2号家,这家11月2日一成员死亡,调 查员把关于死亡者的材料填入调查表; √ • (3)11月4日到3号家,11月2日新婚夫妇到户籍登记 处登记自己的婚姻,统计员登记调查表中的”婚姻状 况”为“已婚”; ×
对全部单位 进行调查
可以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 作用
可以收集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反 映重大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信息
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宜经常进行 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调查 利用基层单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发 表调查 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 规定调查的项目和指标
局限 方式
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 经常性调查 不连续调查 重点抽样 典型抽样 任意抽样 配额抽样
统计调查的种类 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为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 普查 随机抽样调查 非随机抽样
指国家为详尽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 一、普查 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
④容易引起火灾 ⑤破坏家庭团结 ⑤破坏家庭团结 ⑥其他 。
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题明确 提问科学 逻辑性强
问题的提出要紧扣主题 问句和标准答案要易于理 解和回答 先易后难、先封闭后开放、 先基本问题后派生问题
容量适度 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在统计调查中,如果所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 规定调查资料所反映的起止日期。 调查2012年第一季度的钢铁产量,调查时间是从1 月1日起至3月31日止3个月
第二和第三次课第二章节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二和第三次课第二章节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f90b2152fc4ffe473368abab.png)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第二章统计调查学习重点:本章主要讲授统计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统计调查的组织。
难点讲授调查方案的设计。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意义(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任务和要求,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及时搜集各项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和科学试验成果的原始资料的过程。
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对调查单位搜集的没有经过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所有的统计计算和统计研究都是在原始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因此,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只有搞好统计调查,才能保证统计工作达到对于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
并从而预测未来,统计资料还是制定政策的依据,并据此检查和监督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根据统计制度方法的统一规定,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及时两个基本要求,做到数字准、情况明、反映及时。
1.准确性统计调查的准确性是指提供的统计资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保证各项统计资料真实可靠。
2.及时性各项调查资料不但要求准确,而且需要及时,这是很明显的,因为过时的资料落在了形势发展的后面,失去时效,犹如“雨后送伞”起不到统计的真实作用。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①全面调查: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的调查。
如:普查。
②非全面调查:构成总体的一部分单位的调查。
如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2.按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划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①统计报表:按照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的统一布置,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定期的调查方式。
如: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②专门调查:为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由调查单位组织的多属一次性调查。
如: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划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①经常性调查:随着现象的不断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
统计学原理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统计学原理 第二章 统计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ae8eac233169a4517723a3df.png)
三、统计报表 1、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 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 料的调查方法。 2、统计报表要求调查对象全部单位填报,属于全面调查 范畴,所以又称全面统计报表。 3、统计报表的特点: 可以保证资料的一致性和及时性 是制定和检查计划的重要依据 所提供的资料具有可靠性
2、抽样调查的特点: 抽样调查是一种代表性调查 ①、代表性调查即调查总体中的部分单位来代表总体的 全面情况 ②、抽样调查是通过样本的调查来推断总体的方法。 (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 反映总体综合指标的资料)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 随机性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 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或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4、调查资料检查的方法:
(检查对象是登记性误差)
逻辑检查、计算检查
完整性、及时性检查:即检查所有被调查单位的资料 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的份数、项目和时间上报。 在利用历史资料或其他间接资料时,汇总前还应审核 检查资料。ຫໍສະໝຸດ 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
被研究总体的范围
调查登记的时间
调查资料的来源
非全面调查
3、有意识地选取几十块小麦地来估算某县总产量,这种 调查方式属于( ) A、重点调查 B、全面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4、某市工商银行要了解1996年全年储蓄金额的基本情 况,调查了年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 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5、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对象是( ),调查 单位是( ),填报单位是( )。 A、工业企业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 C、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4、统计报表的作用 5、我国统计报表的组成: 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门统计报表、地方统计报表 6、统计报表的分类: 按其报送周期长短不同: 日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年报 按填报单位不同分: 基层报表、综合报表 按报送方式不同分 邮寄报表、电讯报表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统计调查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统计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f8f83f25b4daa58da0114ae0.png)
“弃权”等选项,共被调查者选择。
21
•
• • •
③封闭性问题必须使用中性语言和陈述句式 问卷里的问题不应包含任何情绪和倾向,不 能使用任何具有感情色彩和价值判断的表述, 也不能使用否定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等可能 引发某种暗示和诱导效应的封闭性问题构造 方式。例如 您反对这项规定吗?①是 ②否 ③其他 您认为该饮料太甜了吗?①太甜 ②适中 ③不够甜 这些反问句应该改为陈述句,才恰当。
第二章 统计调查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第三节 统计报表
第四节 专门调查
第五节 统计调查误差
2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 法,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原始资 料的过程。
(二)统计调查的意义 1)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 2)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3)其理论和方法在统计学原理中占重要位置
• 例如,家庭存款多少、考试作弊行为、偷逃 税款行为、个人婚姻状况、吸毒嫖娼问题、 对领导和同事的个人评估等等。
• 在一般问卷调查中应该避免任何的敏感性问 题,以免造成被调查者的反感或顾虑,影响 整个问卷的调查质量。 24
2)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要求
• 开放性问题属于非标准化问题,被调查者不 能简单地采用选择问题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
4、填表说明 (填表的方法、指标解释、指
标计算方法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5、统计分类目录;
6、其它有关事项(如:报送日期、报送方式
和份数)。
30
四、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1. 原始记录:基层单位通过一定表格形式对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作的最初记载。(发 货票、领料单、设备维修单) 2. 统计台帐:根据统计报表的要求和基层单
大学统计学复习资料2统计调查
![大学统计学复习资料2统计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c192190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74.png)
大学统计学复习资料2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和(及时)2.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性)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4.(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
5.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准确性、及时性6.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和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7.调查表一般有和两种形式。
单一表、一览表8.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调查;而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调查。
全面、非全面;9.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清点和计量,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法。
直接调查;10.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对象是,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是工业企业全部职工、工业企业每一名职工、每一个工业企业;694.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选取的,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选取的有意识的、按随机原则;11.全面调查包括和;非全面调查包括、、和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12.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很多种,其基本形式有、、和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13.目前,我国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________和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14.人口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是;住户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也是人、户、户、户;15.普查是、、调查。
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二.简答题1.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组织实施细则。
2.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基本特点?特点:1、遵守随机性原则,2、可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3、抽样误差可计算并可加以控制。
3.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基本特点?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以达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认识的一种调查方法。
特点:①非全面调查②随机抽选③由样本推断总体④误差可以计算并且加以控制4.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三者的区别如何?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助理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初级)》核心讲义(统计调查管理)【圣才出品】
![助理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初级)》核心讲义(统计调查管理)【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54bde4c0912a216147929a4.png)
第七章统计调查管理统计调查,是指统计部门按照法定的程序,依照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被调查者收集统计资料的活动。
《统计法》所说的统计调查,主要是指对原始统计资料的收集。
一、统计调查项目1.统计调查项目的分类《统计法》将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主要满足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需要为主要目的。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主要是为了满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和进行行业管理的需要,同时为国家决策和管理以及开展国民经济核算提供重要统计信息。
(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在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基础上,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为管理本地区经济社会活动、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所需补充性资料而进行的区域性统计调查。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既包括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制定的统计调查项目,也包括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统计调查项目。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与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和部门统计调查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地域性,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实施。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主要内容不得与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内容重复、矛盾,且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
2.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审批和备案(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审批和备案①制定:一是由国家统计局单独制定;二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②审批: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等,报国务院审批。
③备案:其他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备案。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审批和备案①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②审批: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dd0889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79.png)
一、概念篇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的统计调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进行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性统计的统计调查制度..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出: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产量;即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将每种产品都按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求得每种农产品的产出;然后将各种产品的产出相加求得..工业总产出:是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工厂法”计算..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是指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一定时期内从事商品的购进、保管、整理、包装及销售等服务活动总量的价值;反映批发零售贸易活动的总成果..它表现为通过商品购销活动追加到商品上的价值;也就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所得的差额;即毛利..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是指能源消费企业购进的在报告期某一时点尚未消费;在原材料、能源供应仓库或场地中实际结存的商品库存量..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递延资产..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短期投资:指企业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合计: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按偿还期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短期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长期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一句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税率分为4%、6%、13%和17%..财政拨款:是指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上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收支结余:是指行政事业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的合计项..行政事业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各项事业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收支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单位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长期职工:是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原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临时职工:是指用工期限不足一年的在岗职工..竣工房屋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二、其他篇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 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 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 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不同;有的指标可能会变成标志;有的数量标志也可能变成指标..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承上启下——统计分析最终目的统计的认识过程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这种质-量-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的完整过程;虽然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独立性;但它们又是相互连接的统一过程;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搜集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但普查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所需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普查的组织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二是由被调查单位填报..抽样调查的特点1.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2.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面谈访问法4邮寄访问法5电话访问法6互联网访问法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图示法:1直方图2折线图3曲线图4饼图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统计指标的三个要素:1指标名称2计量单位3计算方法实际统计工作中;使用的是另一种涵义的统计指标;这种涵义的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3084.8亿元;这时统计指标除包含上述三个要素外;还包含了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等另外三个要素..统计指标的种类一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外延指标和质量指标内涵指标..二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累计规模的总量指标..如:2005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0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827.2亿元;这些都是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状态上规模的总量指标..例如:期末物资库存量、2005年底我国国有企业单位职工人数2569.6万人、年末企业固定资产数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在于:1. 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包含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包含时期越短;指标数值越小..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2. 时期指标的各期数值可以相加;表示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相加;因为相加的数值没有实际意义..平均指标的特点1 它是一个代表性的指标;代表总体各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它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集中趋势..2 它把各个单位某一标志数值的差异抵消掉;而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加权算术平均数= ∑各组变量值各组次数∑各组次数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1.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2.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3.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4.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一)定基发展速度地基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也叫“总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二)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如果计算的单位时期为一年;那么这个指标也称为“年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1.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哥哥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2. 将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即可求得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此外;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常计算年距发展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其特点是:从最初水平出发;每期平均发展速度为;经过期发展;达到最末水平 ..按这种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用公式如下:累计法;又称方程法;其特点是:从最初水平出发;每期按固定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各期计算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按这种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用公式如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大多数国家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从200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做法;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负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及相关工作;并组织、指导和管理各省区、市的消费价格调查统计工作..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一)抽样调查的概念: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二)随机原则:是在抽取调查单位时;完全排除认为的主观因素影响;保证每一个调查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可能的原则..就概率意义而言;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三)抽样调查的特点1、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2、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3、费用低4、时效性强5、抽样调查有时是唯一的选择概率抽样有两条基本准则:第一;样本单位是随机抽取的;第二;调查总体重的每个单位都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概率抽样按抽样过程中总体单位数是否相同;可分为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咖喱抽样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比例抽样、多阶抽样、与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样本单位数目2、总体标志变动程度3、抽样方法4、抽样组织方式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概率度越大;可靠程度越高;反之;概率度越小;可靠程度也越低..统计分析的特点:1、数据性2、目的性3、时效性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2、文体的特殊性3、明显的综合性4、鲜明的实践性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1、主题要突出2、结构要严谨3、观点和材料要统一4、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5、要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其中国家统计局负责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地方各类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法定标识至少包括:1、表号2、制定机关3、批准文号/备案文号4、有效期限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提出并制定;经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的..它规定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编制规则;其目的是使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以适应对各类单位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需要..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其本身没有任何含义;不反映单位的行业类别、隶属关系等任何标识..这项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在银行、税务、财政、公安、统计等部门应用..单位代码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赋予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并颁发由技术监督部门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统计用区划代码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2位代码组成..在统计工作中;各级统计部门不编制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统一采用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1-6位代码组成..县以下区划代码由7-12位代码组成;按照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1988和国家统计局制订的村级代码编制规则编制..行业分类标准共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并对每一个类都按层次编制了代码..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合并;就是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三大产业的范围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实际类型为基础;将全部企业划分为3个大类;16个中类;部门中类下又设若干小类.. 3个大类是: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大中小型企业的依据..基本单位的分类我国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两种;一种叫法人单位;另一种叫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在非经济普查年份;国家统计局对调查方法未做统一规定;一般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其具体范围依据调查年度的基本单位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进行;一般小于普查年份的调查范围..国家统计局一般不对组织方式做具体规定..通常由各地区统计部门根据国家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生产法增加值生产法增加值是从生产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即从货物和服务等生产过程中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总成果总产出价值;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转移中间投入价值;而得到的新增加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总产出: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它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包括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总产出等于中间投入价值与增加值之和;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总产出的计算公式为:总产出=∑货物单价含税+∑投入的服务单价中间投入也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的计算必须遵循以下两项原则:一是范围一致的原则;中间投入的计算范围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必须保持一致;即总产出计算到哪;中间投入也必须计算到哪;二是实际消耗掉和外单位提供的原则;计入中间投入的价值必须是本期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已消耗掉的;由外单位提供本单位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各种服务运输、邮电、信贷、保险、广告、信息、咨询及技术服务等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是外单位的劳动成果..中间投入的计算公式是:中间投入=∑投入的货物单价含税+∑投入的服务单价批发零售业购进、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批发零售业购进、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反映商品流转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主要指标为商品购进额、商品销售额、商品库存额..商品库存额商品库存额对于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是指取得所有权的全部商品金额含增值税;对于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是指期末实际在库且归属法人具有所有权的全部商品金额含增值税..这个指标反映批发和零售业的商品库存情况;以及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度..库存商品包括:1)存放在本单位如门市部、批发站、采购站、经营处的仓库、货场、货柜和货架中的商品;2)挑选、整理、包装中的商品;3)已记入购进而尚未运到本单位的商品;即发货单或银行承兑凭证已到而货未到时的商品;4)寄放他处的商品;如因购货方拒绝付款而暂时存放在购货方的商品;5)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未做销售或调出尚未售出的商品;6)代其他单位购进尚未交付的商品..。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与统计调查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与统计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076b34d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8.png)
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 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
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 D.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
E.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婴儿
F.1990年6月29日晚11点出生,11点半死亡的婴儿
2、意义:达到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别,特点的手段
3、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类型分组:划分社会经济类型(按品质标志分组)
分类:解剖麻雀式、划类选典式
示例:要了解某村小麦的产量,按地段选定若干地块,这种调查方法叫典型调查。
讲授新课
(五).三种非全面调查方法之间的关系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其不同点在于:
1.抽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取是根据重点单位的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总体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的,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中抽选出来的,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抽选出来的。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是搜集资料获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它既是对现象总体
P38第一段认识的开始,也是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环节。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必须达到准确性和与时性两个基本要求
P39第二段题型是填空题,关键词:准确性、与时性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类型
表总体而发生的误差(是非全面调查所固有的)
四.总结: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调查》的两类问题:一是统计调查的意义与种类,二是统计调查的方法;关于第一个问题希望大家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而统计调查的方法则是本章中的重点,在掌握这些方法特征、特点之后,理解全面调查方法中普查与全面统计报表的区别联系;非全面调查中关于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1997年某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呈报是规定在 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时间是?调查期限是?
• 分析:1997年不是确定时间,生产经营成果不是客 观存在的人或物连续变量时期现象可以相加
×
二、概率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
•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调 查结果,推断总体的调查方式。
• 目的:推断总体,在一定意义上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1、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特 2、每从个总个体体中被,抽中取的概样率本是完可全以随计机算,出来
点
不受主观因素影响。这样能保持样
3、本根近据似样于本总的体资,料具推有断代总表体性的意情义况。,但存在
1. 调查项目及注意事项 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单位的各个标志的名称, (包括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2. 调查表及构成形式 (1)单一表:每份调查问卷 (2)一览表:汇总后的统计表
五、调查时间、期限和空间(重点)
1.调查时间(重点)——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 时期现象:规定登记的起止时间 ➢ 时点现象:规定的统一标准时点
如:对2014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 查、耕地、设备
注意:
普查与全面统计报表 共同点: 都属于全面调查
区别:
普查
不连续调查
全面统计报表 连续调查
调查项目较多 调查项目较少
种类三 按组织形式
常规调查
如:定期/非定 期统计报表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通 过定期报表,自下而上 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 一种方式。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准确性
基础 符合客观实际,真实可靠
及时性
关键 时效性,规定时间内完成
全面性
保障
资料的完整、系统、毫无遗漏
种类一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无一遗漏的调查
全面调查
普查
如:对全国的
全面统计报表 人口进行普查
按调查范围
又称抽样调查,对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非全面调查
目的 优点
1、掌握关系国情国力的重大事项的数据; 2、了解人力物力现状和利用情况; 3、便于制定国家政策与计划等。
全面、系统
缺点
1、工作量大 2、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 2、组织普查要遵守: • ①确定普查的标准时间 • ②在整个普查范围内同时进行 • ③同类普查的内容和时间要保持连贯性 • 3、普查的组织方式包括: • ①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从上到下专门组织普查机构) • ②由被调查单位填报(自行填写和上报)
3
是否科学
您的小标题
是否体现调查目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的或要通求过复,制是您的否文符 合本客后观在此实框际中 。
二例又、如例确:如定进:调行对查工某对业企象企业、业员调设工查备收单普入位查情和时况报进告行单调位查
调查对象: 应工某收业企集企业其 业所资的有料设员的备工许多单位的总体。 (统计总体在调查阶段称为调查对象)
第二步:看题目后面,调查的对象是否客观存在的事物? 如果是,是离散变量,是时点现象; 反之,则是连续变量,是时期现象。
总结:
• 时点现象: • 1、确定的时间如: • 月初、月末、年初、年末 • 2014年8月24日、2015年3月初 • 2、客观存在的人或物,属于离散变量的同时,也属于
时点现象 • 3、不同时间点的数据不能相加
一定误差,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加以控制。
(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经过一定途径控制。)
概率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最基本的抽样方式)
概念
对调查总体,不进行任何分组、排队,完全随机 抽取抽样框中,预定个数的调查单位作为样本。
从2000名抽学样生框中—,—抽可出以2选00择名作学为生样组本成的一总个体样单本位,则2000名学生 的花名册列,出就名是册抽或样排框序。编号,以确定总体的的抽
设备是(
)。
• A、 调查单位 A
B、填报单位
• C、调查对象
D、调查项目
课前练习
• 二、多项选择题
• 1、对统计调查的要求是( ABC )。
•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全面性 • D、大量性 E、差异性
• 三、判断题 • 1、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
√
• 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同时又是报告单位。( )
• A、全国的人口
B、全国的每一个人
• C、全国的居民户
D、每一户
课前练习
• 3、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 A )。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 B、调查工作的整个期限 • C、对调查单位情况进行登记的时间 • D、调查任务的布置时间
• 4、统计调查中的调查项目是指( C )。
• A、统计指标 • B、统计分组 • C、调查单位的标志 • D、调查单位的标志表现
1. 保证样本中,包含不同特征的个体,是样本结构
优
与总体结构比较接近,降低对总体推断的误差
点 2. 便于调查的组织实施 3. 可以同时对总体和各组进行推断
• 如:把考试成绩分成: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再 进行抽样调查。
4、整群抽样
是将总体全部单位分为若干组(每一个组称为一个群体, 简称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中抽取一个群体(一个组), 抽中群体的所有单位构成样本。
补充:
• 定期统计报表(目前我国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
•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调查任务,自下 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
分类
按照填报周期不同,分为日报、周报、旬报、 月报、半年报和年报。
• 统计报表包括:定期统计报表(全面调查)和非定期统 计报表(非全面调查)
• 以下哪种属于全面调查( )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概率抽样 D、重点调查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调查的组 织计划
5
1
调查目的
解您决的小哪标些题 问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
取通过得复什制您么的文资本后料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
有什么用途
一、调查目的
2
调查方案的关键
否紧确 调您您 通则要定 查的 过的会的内 复目 对小列调容 制标的 象打 您入查题、在 的一项这 文确范些目里 本定围, 后无,或 在、关而 漏内此掉容框重中、要选方择调法粘查贴项目
三、重点调查
定义:仅对总体某些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重点单位——在总体指标值中占很大比例的少数单位。 适用于:要求了解现象的基本情况,不需掌握全面资料 的场合。 优点:省时、省力 缺点:只能取得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资料,不能直接推算 总体的指标值。
四、典型调查
有意识地选取少数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作调查。
课前练习
• 5、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C)。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 C、报告单位
D、统计报表
• 6、对某地工业企业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
• A、各工业企业
B、每一个工业企业 C
• C、各工业企业全体职工 D、每位工业企业职工
• 7、要调查某工厂的全部机器设备的情况,该工厂的每台机器
调查单位: 工是某业调企企查业业对每每象一一的个台个员设体工备。
报告单位(填报单位): 指每每负一个责个车向工间上业/每级企一报业个告员和工提交统计资料 的单位。
课前练习
• 1、向全校学生发了2000份调查问卷,请问
调查对象: 全校学生 调查单位: 每一个同学 报告单位: 班级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不一致
在简单随样机范抽围样和中结,构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相同被抽中的概率。
优点 缺点
结论
简单直观,便于对总体进行推断
1、在总体保护的个数比较多时,不便于对 总体进行推断 2、对总体进行推断时,误差较大
在实际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2、系统抽样
也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是先将总体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 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
重点调查 如:概对率全抽国样钢铁生 是典否型按调随查 产重点单位调查 机原则 非全面统计报表 非概率抽样典
两者的划分标准:是否对个体进行逐一调查
种类二 按调查时间
连续调查
为了取得总体的时期总量。 变化较大,属于经常性调查
如:产品生产、原料投入、能源消 耗、按月上报钢铁产量
不连续调查
为了取得总体的时点总量。 变化较少,属于一次性调查
• 2、对百货商场进行调查,请问:
调查对象: 所有百货商场 调查单位: 每一百货商场 报告单位: 每一百货商场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一致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关系: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 是一致,有时则不一致,这要根据实际调查的目的和情 况来确定
• 三、确定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略) • 四、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优点:减少抽样工作量,节省调查成本,便于调查实施。 缺点:对总体的推断误差较大 如:随机抽取几个村委会进行调查。
(四)概率抽样的误差
• 1、样本单位数 •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取的数目越多,抽样误
差越少;反之误差越大 • 2、个体标志变动程度 •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个体标志变动程度越大,
抽样误差越大;反之误差越少 • 3、抽样方法 • 分层抽样的抽样误差较少,而整群抽样误差较大
1. 必须对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
基 本 要
2. 把总体单位按数目分成若干组,抽样间隔相等。 3. 一般对第一组的单位进行随机抽取,后续样本
求
随之而确定。
• 优点:操作简单,对总体的推断误差较少。 • 如每班10号,20号,30号的学生进行期末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