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化理论视角下“at”的空间隐喻拓展

合集下载

认知框架下in,on,at的空间隐喻拓展

认知框架下in,on,at的空间隐喻拓展

Jn 0 0 u .2 1
文 章 编 号 :6 17 4 ( 0 0 0 一1 00 1 7 ,0 1 2 1 ) 3 O 1 . 3
认 知框 架 下 i, n a 的 空 间隐喻 拓展 n o,t
杨 红
( 沙 学 院 外语 系 , 沙 长 长 摘 要 : 据 L nak r认 知语 法 ” 依 agce“ 中动 体 一陆 标 、 象 图式 和 意
的 空 间 意义 及 其 映 射 的 空 间 隐 喻 拓 展 意 义 。 指 出 i 意 向 n的 图 式 为容 器 图式 , 射 的 日标 域 主 要 有 时 间 、 态、 式 和 趋 投 状 方 势等 ;1的意 向图 式是 平 面 图式 , 射 的 目标域 主要 有 时 间 、 0. 3 投
c le e so f“n,o n t wa ic s e r m h es e — a xt n in o i na da” sds u s d fo t e p r p c tv fc g tv igusis. I ontd o tt a hei g c e ie o o niieln itc tp i e u h tt ma e s h .
达参 照物 的 维度 上 , i” 示 两维 的 “ ” 三 维 的 “n 表 域 和 “ ” “ n 表 示一维 的 “ ” 体 ,o ” 线 或两 维 的“ , a” 面” “ t则表 示零 维 的“ 。 点”
1 i 空 间 意 义及 隐喻 拓 展 . n的 i n的空 间 核 心 意 义 为 “ … … 之 内 ” 它 在 人 的 在 ,
依 靠( 据 ) 目的 等 ;t 射 的 目标 域 主 要 有 方 式 、 态 和 频 依 、 a投 状 率等 。
语 的“ ” 中” 内” 里 “ 和“ 等方 位词 的语 义范 畴形 成规 律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研究概念隐喻中源域属性的优先映射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研究概念隐喻中源域属性的优先映射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研究概念隐喻中源域属性的优先映射摘要:原型范畴理论是研究范畴内部特征的理论,而范畴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认识工具。

概念隐喻也是由一种概念去理解另外一种概念,也是一种认知工具。

因此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隐喻密切相联。

本文通过采用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去研究概念隐喻的方法,来解决概念隐喻中源域哪些属性能优先考虑映射到目标域中的问题,从而得出源域中核心的属性也是原型的属性能被人们优先考虑映射到目标域中,以致来部分构造目标域。

通过这一研究,它为以后从范畴的角度对概念隐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而来为挖掘概念隐喻更多不为人知的特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属性优先映射一.引言自雷可夫和詹森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隐喻研究一直受到广大学者们的观注。

近几年来学者们开始尝试着从范畴的角度来研究隐喻。

在国外,yashayahu shen研究了图式,范畴和隐喻理解,并认为概念隐喻映射存在等级性,为此他提出了一些复杂的理论来证明这一现象[1]。

而本文作者则通过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概念隐喻中源域属性的优先映射,从而更简单地且更有说服力地证实和解决概念隐喻源域中属性的优先映射问题。

同时tourangeau and stemberg也讨论了范畴和隐喻,他们认为域即范畴[2]。

因此为本文作者把概念隐喻中两个域作为两个独立且不同的范畴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贾志高和程杰也研究了隐喻语言的范畴化,他们认为隐喻涉及到两个范畴,隐喻明白是这两个范畴相互交流的产物[3]。

这一观点为本文提出概念隐喻中两个域是源域典型化的范畴里的两个成员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他们并没有解决概念隐喻优先映射问题。

因此本文作者采用从原型范畴理论角度去解决概念隐喻中源域属性的优先映射问题。

原型理论是研究范畴内部特征的理论,它持有范畴是由原型及与原型相关的类型来定义的。

而范畴又是人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对杂乱无章的世界进行范畴化或概念化过程的产物。

意象图式理论下介词in、on、at的空间隐喻拓展

意象图式理论下介词in、on、at的空间隐喻拓展
念ꎬ参照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以及中心—边缘等空
间方位组织起来的ꎮ 空间隐喻是从空间域向非空间
域的映射ꎬ这一映射过程与意象图式密切相关ꎬ空间
域的意象图式结构被映射到目标域中ꎬ使目标域也
具有相同的意象图式结构ꎮ 换言之ꎬ空间隐喻是空
间概念域和目标概念域中两个相同的意象图式互相
映射的结果ꎮ 空间隐喻的映射过程可用图 1 表示ꎮ
抽象概念( 如时间、社会地位、情感关系等) 具有重
隐喻)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空间概念表达一些抽象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
了“ 体—面—点” 的三维空间方位关系ꎮ 本文基于
意象图式理论和空间隐喻ꎬ探讨介词 in、on、at 的语
义拓展理据和拓展途径ꎬ以对其形成更系统的语义
说明ꎬ认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界标和路径三部分
第 33 卷 第 6 期
2 0 1 9 年 11 月
长 沙 大 学 学 报
Vol.33 No.6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Nov. 2 0 1 9
意象图式理论下介词 in、on、at 的空间隐喻拓展
岳好平ꎬ徐明辉ꎬ黄钰涵
(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ꎬ湖南 长沙 410128)
组成ꎬ 体 现 了 射 体 与 界 标 之 间 的 某 种 不 对 称 关
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上 [3] ꎮ 介词
系 [6] ꎮ 意象图式源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知ꎬ是
表示的空间关系是具体的、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ꎬ
我们认知世界的心理基础ꎬ对认知基本空间概念和
主要通过空间隐喻来建构概念ꎬ介词 in、on、at 体现
作者简介:岳好平(1968—) ꎬ女ꎬ湖南邵阳人ꎬ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ꎮ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国际教育ꎮ 徐明辉( 1994—) ꎬ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摘要]认知语言学理论所关注的基本范畴词汇,原型理论,概念隐喻等方面对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隐喻是语言中使用广泛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认知手段,因为人的思维过程必须借助语言这一媒介。

笔者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加强学生的词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策略隐喻理论认知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和欧洲的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 是由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和认知语法等。

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运用之道,使人们加深了对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的了解,帮助教师将新发现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用于指导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

二、范畴化和原型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1.重视基本范畴词汇认知科学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层面,基本范畴层面,即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

在此层面上,人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

在此基本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叫基本范畴(basic level category) 。

在认识基本范畴的基础上,产生或习得基本概念词语。

对基本范畴的各种研究表明, 基本范畴是心理相关等级(psychologically relevant level) 。

在此等级上,大脑的经验范畴与自然界的范畴最接近、最匹配,人们更容易感知和记忆。

因此,基本等级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区分的最基本的心理等级, 是认知的重要基本点和参照点(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

基于以上的思想和证据,我们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基本范畴词汇,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放在词汇教学的第一位。

2.以原型意义为中心,注重词汇深层关系的讲解范畴化(categorization)认知过程涉及原型的概念和理论。

认知语义学

认知语义学

Page 21
(1) 指示:
我们向着胜利前进。 他破坏了集体的荣誉。 面对困难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2) 量化:
阅读这本书需要更多的耐心。 爱有多少恨就有多少。 这个世界充满了仇恨。 苦大仇深。 中产阶级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个问题里面有太多的个人因素。 历尽千难万险。
他极力掩饰自己的虚伪。 我简直跟不上生活的节奏。 他的情绪最近很低沉。
Page 13
所谓“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与修辞格中的 隐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为“概念隐喻”,是建立在 修辞格隐喻的认知分析基础之上的;将修辞格隐喻分析的结 果(认知功能)用于一般语言的研究中才产生所谓“概念隐 喻”。区别在于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因此理解 “概念隐喻”要把握几个要点:
(3) 被使用的物体代表使用者: 我们国家足球存在很多问题。
(4) 控制者代表被控制物: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了。 他的车撞上了我的后面。 段祺瑞枪杀了无辜的青年。
Page 19
(5) 机构代表负责人: 他被名牌大学录取。 妇联同意处理此事。
(6) 地方代表事件:
卢沟桥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我们不希望出现第二个广岛。
Page 11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含义
隐喻是人类生活和体验在我们头脑中的一种映射方式,并 反映在我们的语言中,影响和增进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在 日常交流中,隐喻的使用非常频繁,“我们日常会话中几 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Page 12
隐喻的分类
Lakoff & Johnson(1980)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把隐喻分为三类: (1)空间隐喻 (2)实体隐喻 (3)结构隐喻

基于原型论与范畴化下的认知模型分析

基于原型论与范畴化下的认知模型分析
相信的是一种事实。L co 认为, akf 普通交际 IM和有关被证实信 C
念的 IM 可以把 英语 l 定义 为“ C i e 虚假 的陈述 ” 的理 由作 出解释 。
关键词 : 原型论; 范畴化 : 认知模型 中图分类号 : — H0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6 3 2 1 (0 20 -0 80 17- 1 12 1)60 7- 2

分为七按线幽顷序组织的完型 , 其中每一部分为一天, 而每星期
的第三天便是“u sa” T edy 。因此 ,T edy的范畴化命题认知模型 " usa” 为: 所有“u sa” T edy都是一星期的第三天( 而在汉语文化背景下 , 则 有所不同: u sa” “ ed y都是一星期的第二天) T 。 2 . 2意象图式模型
客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 , 艮 人9 据类似客体所 具有的一组共同特征, 将 ] 归入一个范畴 , 这些客体中最具典型
中已有的认知模型,即使在那种完全没有适当认知模型借用的陌 生环境 ,我们也会尽力从某些认知模型中提取相似的经验来认识 新环境 及新事物并对其范畴化。L co 认为, akf 一般来讲 , 一个概 念范畴可在其认知模型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对应成分。
如句子主语就是一个具有典型和非典型成员的范畴 ,典型的主语
既是施事者, 又是在特定隋景下代表某一范畴的概念。 L co 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0el e ont e o e l akf dai dcgiv d lO z i m s
天为一周的周期约定 , 此命题可表述 为:1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 ()
2认知模 型
认 知语 言学 是建 立在 范 畴化 和原 型论 的基 础之 上 的 。在对 周

跨文化教学中方位词语义隐喻扩展的文化特色

跨文化教学中方位词语义隐喻扩展的文化特色

跨文化教学中方位词语义隐喻扩展的文化特色摘要:认知语言学方位词以典型意义(原始意义或本义)为中心进行语义隐喻扩展。

方位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方位隐喻把一些空间关系和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上,不仅能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具体和熟知,而且能启迪读者的想象力,在不相容的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的关联。

本文运用原型范畴论以及动体和界标的关系来描述方位词,并对其隐喻拓展义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方位词原型范畴隐喻跨文化教学0 引言在认识语法的研究中,物质的空间关系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因为人类生而俱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功能来感知世界万物,具有理解并描绘实体空间方位有关系的能力。

在英语中,常借用下列介词描绘实体各种动态和静态的三维空间关系:1 表示相对方位的方位词in front of,before,under,below,underneath,beneath,the back of,behind,beside,next to,by,over,above,far away from,far from,close to,near,at the top of,at the highest point of,between.“方位关系的认识,可以涉及两类物质实体的概念:一个是我们认识的客体,它应该是我们注意的焦点;另一个是帮助我们确定聚集实体方位的背景参照体(称作方位体)。

”(程琪龙,2006:111)而langacher用动体trajector和界标landmark表示两个参与者之间的方位关系。

动体是关系结构中的主体,其空间方位通过界标的参照而予以确定。

例如:look at the pretty house in the picture.an old woman is seated in an armchair in front of the house.a cat is sleeping under the chair.there’s a big apple tree at the back of the house.a bird is fling over the big tree and another bird is at the top of the house.a woman is watering flowers in the garden close to the house and a little girl is beside her,picking roses.在一幅图片中有树、房子、花园、车子、小鸟、坐在椅子上的老太太、在花园里浇水的妇人,在椅子下躺着睡觉的猫的生活场景。

论英语空间介词IN,ON,AT的认知语义框架构建

论英语空间介词IN,ON,AT的认知语义框架构建

论英语空间介词 IN,ON,AT的认知语义框架构建
卢东阳,王 林
(广东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40)
摘要:空间介词 IN,ON,AT因其多语义特性而成为英语介词学习的难点。本文拟在多义扩展理论基础上构建介词 IN,ON,AT语义网络,并以此为基础来探讨如何运用认知语言学知识提高英语学习者英语空间介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空间介词;多义引申;语义网络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志码:A
英语介词量小,但其使用频率高,且因其具有多 义特性而使英语学习者在辨析介词语义和搭配使用 上常感困难。空间介词原始语义用来表示空间关 系,但经过 不 断 的 扩 展 与 演 变,其 语 义 已 经 非 常 丰 富。同时,空间介词 IN,ON,AT又因其中文语义存 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常使学习者对其语义感到困 惑。而在惯常的二语学习中,学习者多采用记忆介 词固定搭配及其固定义项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但其 出错频率仍然居高。因此英语的空间介词习得不能 单纯地依赖传统的记忆固定搭配。认知语言学认为 语言研究应 基 于 客 观 体 验,感 知,及 其 概 念 化 过 程 (李印福,2008),并由此开辟了语义研究的新视角? 认知语义学。认知语义学从原型范畴理论,意向图 式和隐喻机制对一词多义的产生原理进行了解读。
Abstract:ThespatialprepositionsIN,ON,AThasbecameanobstacleforbothEnglishlearnersand teachersduetoitspolysemousnature.Basedontheprincipleofsemanticextension,thepresentstudy constructsasemanticnetworkofspatialprepositionIN,ON,AT,soastoexplorehowtoapplytheknowl edgeofcognitivelinguistictoimprovethelearningeffectsofspatialprepositions. Keywords:spatialpreposition;semanticextension;semanticnetwork

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

• 其本义是指:一个家族成员的容貌都有一些相似 之处,但彼此的相似情况和程度不很一样,如: 儿子的容貌特征在某些方面像父母,而另外一些 特征又可能像祖父或外祖父等。女儿的容貌可能 像父母,另外一些特征像姑姑等。因此,一家人 的容貌彼此虽然有差异,但总会有相似之处,他 们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家庭相似性,但一个家族 成员不会具有该家族的全部容貌特征,也不会有 两个成员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双胞胎也有差 异)。
• • • • • • 音位学 语调 升调——不确定的含义或疑问 Are you a man?(强调一种谴责) Would you like to keep quiet?(提出请求) Is it at all likely that he is really sick?(肯定 其相反的命题:he is not sick.)
图式表征 (属性集合)
C: Schema
图式是当人们通过不很精 确的描写和不很强调同一 性,去除差异点,从不同 结构中抽象出来的共性。
A: Prototype
B:Extension
C: Schema

A: Prototype
麻雀
B:Extension
啄木鸟,大雁,燕子。。。。
原型范畴化理论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
原型范畴化理论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
英语介词的空间隐喻拓展
范畴是以原型成员为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 不断向外扩展的,语义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以 中心意义为基础不断扩展形成意义链,形成一 个语义网络。
• • • • • • • •
从空间域拓展到时间域 从空间域拓展到状态域 从空间域拓展到范围域 从空间域拓展到原因域 从空间域拓展到方式/工具域 从空间域拓展到态度域 从空间域拓展到比较域 从空间域拓展到其他域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英语方位副词和介词的词义扩展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英语方位副词和介词的词义扩展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英语方位副词和介词的词义扩展孟昕【摘要】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来自于人的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这种观点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成为分析多义词词义关联的有力工具。

英语方位副词和介词通常用来表示人类最基本的经验,如时空概念,词义扩展的隐喻性在这两类词汇中有很好的体现。

通过对方位副词up和down,介词in和at的词义分析,展示了词义从“物理”空间到“概念”或“心理”空间的隐喻性映现。

学习者一旦了解词义关联的隐喻性,词汇多个义项的记忆将不再是孤立的,割裂的,从而大大减轻其记忆负担,促进词汇习得,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的隐喻系统有更好的了解。

%Cognitive semantics provides us a new perspective to explore semantic expansion by arguing that meaning comes from human's bodily experience and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erience. On this basi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Image Schema Theory are provided, which are helpful in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of word meanings. Spatial adverbs and prepositions are usually used to indicate human's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space and time; therefore they serve as good examples of the realization of words' metaphorical semantic expan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s of two spatial adverbs 'up' and'down' and two prepositions 'in' and 'at', the paper gives a clear reveal of the metaphorical mapping between 'physical' space and 'concepts' or'mental' space. It is of great value for English learners to acquire the metaphorical awareness and competence in polysemy learning for it canhelp lighten learners' burden of memory, raise their interest and facilitate their vocabulary acquisition.【期刊名称】《商洛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6)005【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认知语义学;词义扩展;概念隐喻;意象图式;方位副词;介词【作者】孟昕【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一词多义是普遍的语言现象,亦是英语的一大特色。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多义词教学启示[论文]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多义词教学启示[论文]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摘要: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中,本文通过分析多义词产生的现象和语义引申模式,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出发为多义词教学提供新的视角,认为可从基本范畴词汇强化、词义扩展理据的讲解以及语义网络图的辅助方式来促进词汇教学。

关键词:多义词原型范畴理论教学一、原型范畴理论及其产生(一)经典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是在对传统范畴学说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典范畴学说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该理论认为:(1)范畴由范畴成员共有的一组充分而且必要的特性来界定;(2)一个物体如果具备某范畴成员的所有的充要特性,则它属于该范畴,否则不属于该范畴,不存在好像属于该范畴、又好像不属于该范畴的情况;(3)不同范畴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限;(4)同一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即不存在典型成员与边缘成员之间的差别。

[1]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词的语义以二元方法划分,割裂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二)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又称原型理论或类典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

20世纪50年代,维特斯基在其《哲学研究》中通过对game 一词定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并指出范畴边界是模糊的。

rosch通过色彩词汇等多项研究发现,范畴是围绕着最典型成员以不同的典型性建立起来的,范畴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不是单纯的“是”或者“不是”的问题,证明了语义二分法存在缺陷。

在此基础之上,许多语言学家经过多项研究最终形成了原型范畴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范畴由一些相似的成员组成,这些成员之间不具有共同特征,而是相互重叠的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原型是范畴内最能代表范畴的最典型的成员,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范畴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

原型特征体现了语义的中心倾向,为研究多义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一词多义(一)多义现象的产生多义词是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指一个单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义。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词语意义的发展变化是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

原型范畴化理论视域下“from”的空间隐喻拓展

原型范畴化理论视域下“from”的空间隐喻拓展
他域 。
[ 关键词 ]空间隐喻 ; 原型 范畴化理论 ; 映射 [ 中图分类号 ]H 1 3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16 (09 0 —0 9 —0 0 8 7 3 2 0 )4 o4 5
On S a i lM e a h rc lEx a so ft e W o d “ o " Fr m p t a t p o i a p n i n o h r Fr m o t e Pe s e tv f Pr t t p t g r z to e r h r p c e o o o y e Ca e o ia n Th o y i i
第2 3卷
第 4期
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V 12 N 4 o . 3, o.
200 9年 07月
Jun l f u a n es y S ca S i cs o ra o n n U i r t ( oi ce e) H v i l n
J 1 u .2 0 0 9
原 型 范 畴 化 理 论 视 域 - “ r m "的 空 间 隐 喻 拓 展 F fo
岳好 平 , 向友青
( 湖南农业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湖南 长沙 [ 摘 4 02 ) 1 18
要]以隐喻认 知机制为 支点 , 用原型 范畴化 理论对英语 介词“rm” 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 知研 究。介 f o 的
K e r s:p t lme a h r r ttpe c tg rz to h oy;ma p n y wo d s a i tp o ;p o oy a e o iai n t e r a p ig
某种 空间方 位或关 系 : 一下 , 一 , 上 前 后 部分 一整体 ,

从原型范畴及意象图式看英语介词的隐喻多元性

从原型范畴及意象图式看英语介词的隐喻多元性

从原型范畴及意象图式看英语介词的隐喻多元性摘要:为了解析英语介词的隐喻多元性,本文基于原型理论和意象图式原理,构建了on的隐喻认知机制。

分析中发现,介词最初存在一个原型空间概念,这一原型会向较近的范畴投射,形成不同的隐喻概念;而这些隐喻概念将进一步向其他的相关范畴投射,进而形成更多的隐喻概念;最终所有的概念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而这个网络是不断发展壮大的。

关键词:原型隐喻性映射意象图式1.引言在表示方位关系时,英语通常由介词来行使,而汉语则是介词加方位词,即英语中“介词+名词”=汉语中“介词+名词+方位词”(沈家煊,1984)例如:the book is on the table.(书在桌子上)“on”=“在…上”the eggs are in the basket.(鸡蛋在篮子里)“in”=“在…里”此外,英语中的介词还广泛用于时间、状态、方式、附着、属于、悬托、支撑、目的、原因等范畴。

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如bander (1978); murphy & alttman(1989); tyler & evans(2003);沈家煊(1984)等已经对英语介词进行了研究,初步发现英语介词的多元性并不是偶然存在的,而是有一定规则可循的;笔者发现,从原型范畴理论和意象图示角度构建的隐喻认知机制,能够很好的解释英语介词的多元性。

2. 理论框架2.1 隐喻认知机制自1980年隐喻代表人物lakoff和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问世以来,隐喻观被热议并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同。

隐喻可以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合到另一个概念域。

(王寅,2005)具体来说,隐喻是利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关性,将指示该事物的词语从一种概念域投射到另一个所想表达的事物的概念域,即认知语言学所说的认知投射或映射(cognitive mapping)。

(lakoff g&johnson m,1980)为了认识和描写未知事物和现象,人类依据已知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时发挥惊人的想象力,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进行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了我们对未知事物和现象的认识。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空间介词behind的语义延伸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空间介词behind的语义延伸
bhn 多 义现 象 。 ei d的 三、e i B hn d的 空 间意 义
伸。本文依据原型范畴理论 , 探讨空间介词 bhn ei d的原型 图式和其语义范畴围绕原 型意义向外延伸的过程。 关键词 : 英语语法 ;eid 原型范畴理论 ; bhn ; 空间意义
中 图分 类 号 : 3 31 H 1. 文 献标 识码 : A
请看例句 :
H a ii ei e eg. e s dn bhn t de w h g dh h 他躲在篱笆后面。
T e U i perdbh dt o d. 阳消 失在 云层 h nds pae ei e lus S a n hc 太
里。
例 ( ) t为 h , 1中 r el m为 hdet与 l e g, r m接触 , 并受到 l m 的保护 , l m全部或部分遮盖 t t与 l r r m为静态关系。例( ) , 2
有某些共同特征 的类似客体 归入 同一范畴 , 这些客体中最
具典 型 性 的 客体 便 成 为原 型 (rty e 。 po t ) op
在例 ( ) w 既是施动者又是参照物 , 3 中, e 射体 w u d on — e e d,or静止 , df n sdo) i r 参照物逐渐远离射体 , 射体相对处 于 参 照物 的身后 , 与我们身体的背部 有关 。这就产生 了 b— e
从 原 型 范 畴 理 论 看 空 间 介 词 b hn e id
的 语义 延 伸
刘 青
( 湖南工程学院外 国语学院, 湖南 湘潭 4 1 0 1 1 0)
摘 要 : 知语 言 学 认 为 , 的语 义 结构 就 是 ~个 范畴 。 义 认 词 语 范 畴 以原 型 意 义 为 中心 , 过 隐喻 认 知 模 式 向外 扩 展 和 延 通

原型范畴理论下out的语义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下out的语义分析

0前言在传统的语言学中,隐喻(metaphor)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方式。

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

正如考恩所言,“隐喻渗透了语言活动的全部领域并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历程,它在现代思想中获得了空前的重要性。

”Lakoff将隐喻分为三类: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其中最根本的应为空间隐喻。

大量语言现象证明,人类的多数隐喻概念都是参照空间概念而组建的,在空间方位中,out图式产生了很多隐喻意义,从认知经验出发考察这一图式能更好地解其隐喻意义的演变过程。

1原型范畴理论“范畴化”(categorization)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心智过程,是建构范畴的基础”,是“人类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人类能够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找到相似性,并据此对其进行分类的过程”。

原型(prototype)是范畴内的典型成员,是与同一范畴成员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例,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而其他成员则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

Rosch和Lavobe在维特根斯坦提出的“经典范畴理论”中“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范畴”(prototype category)这一概念。

2空间隐喻Lakoff&Johnson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从本质上说,隐喻是一个认知域到另外一个认知域的过程。

“隐喻是从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结构映射”。

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是由Langacke所提出,是指“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它们主要起意象性抽象结构的功能”。

它主要由射体(trajector,TR)、界标(landmark, LM)和路径(path)组成。

TR为主体,其空间方位有待确定,LM为参照物,为主体的方位提供参照。

从“原型范畴化”理论看德语介词“unter”的空间隐喻拓展

从“原型范畴化”理论看德语介词“unter”的空间隐喻拓展

从“原型范畴化”理论看德语介词“unter”的空间隐喻拓展原型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探讨了语言中词汇的意义是如何通过对概念的建构和范畴化来实现的。

本文旨在从“原型范畴化”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德语介词“unter”的空间隐喻拓展,探讨其语义和语用特点。

我们需要了解“原型范畴化”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艾略特·纳斯提出,他认为人们通过对概念的建构和范畴化来理解和表达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中的词汇会生成一个“原型”,即该概念的典型或最常见的表达形式,其他相关的概念则围绕着原型进行扩展和衍生。

原型范畴化不仅影响了语言的语义结构,也反映了人类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在德语中,介词“unter”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汇,它的基本意义是“在…下面”或“在…之下”。

根据“原型范畴化”理论,一个词汇在语义上的延伸往往受到概念的衍生和范畴的扩展。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unter”的空间隐喻拓展来更好地理解它在德语中的语义和语用特点。

我们可以考虑“unter”在空间方位表示中的基本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unter”通常被用来表示两个物体或空间之间的垂直关系,即一个物体处于另一个物体的下方或下面。

在句子“Die Tasse ist unter dem Tisch”(杯子在桌子下面)中,“unter”表示了杯子和桌子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种基本的空间意义是“unter”在德语中最常见的用法,也是它的原型。

在实际语言使用中,“unter”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空间隐喻拓展,这些拓展反映了人们对空间概念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我们可以考虑“unter”在表示位置的还可以暗示了一种局限或压抑的概念。

在句子“Er fühlt sich unter Druck”(他感到压力)中,“unter”不仅表示了他的位置,还暗示了一种压迫和压力的状态。

这种用法反映了“unter”在德语中的空间隐喻拓展,即由空间位置扩展到了心理和情感状态上。

浅谈原型范畴理论

浅谈原型范畴理论

浅谈原型范畴理论原型理论是关于范畴的理论。

该理论立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经验和观察、对范畴的划分和性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对范畴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

从亚里士多德到维特根斯坦时期,范畴的"经典理论"或称“亚里士多德理论”一统天下。

该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的特征联合定义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所有的成员地位相等"(Taylor,1995)。

然而这一理论却受到了来自实用主义哲学的有力挑战。

Rosch(1975)在其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原型理论”。

Rosch 通过对焦点色的大量实验研究后发现,原形具有普遍意义,概念主要是由其原型来表证的,范畴具有原型结构,范畴中的其他成员与原型具有相似性。

其核心成员具备范畴的理想值,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范畴的典型成员,"边缘成员缺乏丛集特征中的一部分"(沈家煊,1997),它们根据其与核心成员的相似程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成员的地位。

现代原型理论的范畴观基本观点总结如下:(1)范畴是凭借典型特征,而不是什么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所建立起来的“完形”概念;(2)范畴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彼此之间有隶属程度差异;(3)范畴成员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可以构成一个连续体;(4)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外部世界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

某些具有显著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了基本层次范畴。

在此基础之上,有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高层次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下,有较具体、概括性较弱的低层次范畴。

语言不完全是形式的东西,不是一套规则系统,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手段,它反映了人类如何对客观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高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低层次范畴构成了语言的等级结构,我们通过这一结构来认识世界、解读世界。

语言中的基本单位一词是以许多(实际上是无限的)方式互相联系的。

词汇以一个巨大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储存在记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本 。维特 根斯 坦认为 , 在人们 掌握 了原 型后 , 就可 以 以此
为出发点 , 根据家族相 似性原则类 推到其 他实 例 中, 而 可 从
了解范畴的全部所 指。因此一个 范 畴就 是 围绕 原型这一 参
照点建立起来 的
知组织的一种手段。
。根据典 型实体 类 比而 得出 的范畴
空 间隐喻指 以表述 空间 方位 的概念来组 建的 一系列隐
二、 介词“ t的空间隐喻认知分析 a” 介词 “ t从 原始的空 间概念拓展 到非空间概念 , a” 在拓展 的过 程中始终 以空 间原 型为认 知参 照点 , 以隐喻 为认 知机
喻 。空间概念来 源于人类 自身 的体验 , 人类最基本 的意象 是
( ) 方 面域 S ei hpl s t ngn epe 7到 h oe s a maai pol. s e g
型, 而不是凭借 什么必要 和充分条 件建立 起来 的, 同一 范畴 中的成员无需共享一组充分必要条件 , 它们 以范畴的原型为
中心 呈 辐 射 状 组 织 在 一 起 。
( n l a m t h r 以及结构隐喻(t tr t h r… 。 oto l e p o) o 舀c a s uM me p o) me a
( ) 间 隐喻 一 空
Lkf认为隐喻的本质是 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 ao 种事物 , 隐喻是从一个 比较熟悉 、 易于理解 的源域 映射 到一 个不太熟悉 、 较难 理解 的 目标域 。其心理基 础是抽象 的意象 图式 , 即两域的相 似性 。 Lkf和 Jh sn在 Me po WeLv y一书中将 隐喻 ao ono t h ̄ i B a e 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 即空间隐喻 (p t e p o) 实体 隐喻 saM m t h r 、 i a
语文 学刊 ・ 外语教 育教 学
21 0 0年 第5期
魇 型 范 畴 化 理 论 视 “ t 窒 河 隐 喻 拓 展 角 a" 灼
。 郭 晶 晶
( 重庆 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学 院 ,重庆 404 ) 007
[ 摘 要 ] 以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 用原型范畴化理论对介词“t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研究。介词 a ”

a 是 以“ t ” 空间” 原型为认知 参照点 , 以隐喻 为认知机制 , 利用家族相 似性不断向外拓展 , 最终 实现从 空间概 念的始
源域 到 非 空 间概 念 的 目标 域 的 映射 。
[ 关键词] 空间隐 喻; 原型范畴化 理论; 映射
中图分类 号 : 3 3 H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2— 6 0 2 1 )5— 0 1 0 1 7 8 1 (0 0 0 0 5 — 2
( 介词“ t的空间隐喻拓展途径 一) a”
认 知 语 义 学 认 为 人类 空 间概 念 是 最 基 本 的 概 念 , 是 因 这
( ) 型 范 畴 化理 论 二 原
为人类思维源于人的生物本质 、 躯体经验 和生 活环 境的 自然 状况 , 在此基础上 形成 了人类 基本 的意象 图式 , 经过 隐喻 再 等模式 , 物理空 间概念被 映射到其 他抽象 的概念结 构 中去 , 于是 , 其他本无空 间内容的概 念也被 赋予 了一种空 间结 构 ,
占据着一定 的时间就像物体总占据 着一定的空 间一样 , 事件
和时 间的关系类似 于物体 和空 间之间 的关 系。在人类 认知
[ 作者简介] 晶晶, , 安阳人 , 郭 女 河南 重庆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院英语语 言学方 向硕士研究生

51 ~
语言研 宄 郭 晶晶Fra bibliotek/原 型范畴 化理论 视角 下“t的空 间隐喻拓 展 a”

相 关 理 论 依 据
就是原型范畴。原型范 畴化是 以原型为 认知参 照点进行 认
原型范畴化理论 的基本 内容有 : 范畴成 员有典型 和非典 型之 分 , 彼此之间有隶 属程度 上的差异 ; 范畴内部 的各个成 员由家族 相似性联 系在一 起 ; 范畴的边 界是模 糊的 , 范畴具 有开放性 , 相邻 范 畴相互 重叠 , 互渗 透 ; 畴是 围绕其 原 相 范
以通过 比较 该实体与“ 水果 ” 范畴 中的典型样本 之间 的相似
性 加以确定 。当提及某一范畴时 , 人们 首先想到 的是其原 型
英语 中介词虽然数量虽然繁多 , 但其 原型大多数都 是表 示空间方位关 系的。空间介词表现相当活跃 , 用法上 也千差 万别 , 很难把握 , 以介 词 的学习一 直视为英 语学 习的重 点 所 和难点之 一。要掌 握介词 , 首先需 掌握其 原始 空间概 念 , 进 而认 知其空 间隐喻 概念 。本文基 于原 型范畴 化理论 来研究 介词 “t从原始空间意义到非空间意义 的拓展途径 。 a”
图式 , 它是理解其他概念的基础 。如果我们 将这种 物理 空间 图式结构投射到其他经验上 , 使其他抽象 经验具有 同样 的图 式结 构 , 么 词 的 意 义 也 就 通 过 投 射 发 展 了 隐 喻 含 那
义 ] I1 。 。I - 6 2 2
制, 逐步离开其原型义项 , 形成了“t 的一系列新 的语义项 。 a”
个 词的意义具有 用于不 同认知域 的不 同的而又 有联系 的 1从 空间喻到 时间域 。认知 语言学 家认 为事件 总 占是 .
义项 。
为原型样本 , 是范畴 中的典 型范例。如 , 水果 ” 畴中 的原 “ 范 型样本是苹果 、 、 梨 桃等。一个实体是否归于“ 水果 ” 范畴 , 可

范畴化是一种基 于体验 , 以主 客观互动 为 出发 点 , 对外 界事物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 的心智过 程 , 是一 种赋予世 界 以一定结构 , 并使其从 无序 向有序 的理性 活动 , 也是 人们 认识世界的重要 手段 。范畴是范畴化 的产 物 , 是对外 界事 物进行归类的结果。 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代表 。所谓范 畴中的典型代表 , 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