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化理论视角下“at”的空间隐喻拓展
认知框架下in,on,at的空间隐喻拓展

Jn 0 0 u .2 1
文 章 编 号 :6 17 4 ( 0 0 0 一1 00 1 7 ,0 1 2 1 ) 3 O 1 . 3
认 知框 架 下 i, n a 的 空 间隐喻 拓展 n o,t
杨 红
( 沙 学 院 外语 系 , 沙 长 长 摘 要 : 据 L nak r认 知语 法 ” 依 agce“ 中动 体 一陆 标 、 象 图式 和 意
的 空 间 意义 及 其 映 射 的 空 间 隐 喻 拓 展 意 义 。 指 出 i 意 向 n的 图 式 为容 器 图式 , 射 的 日标 域 主 要 有 时 间 、 态、 式 和 趋 投 状 方 势等 ;1的意 向图 式是 平 面 图式 , 射 的 目标域 主要 有 时 间 、 0. 3 投
c le e so f“n,o n t wa ic s e r m h es e — a xt n in o i na da” sds u s d fo t e p r p c tv fc g tv igusis. I ontd o tt a hei g c e ie o o niieln itc tp i e u h tt ma e s h .
达参 照物 的 维度 上 , i” 示 两维 的 “ ” 三 维 的 “n 表 域 和 “ ” “ n 表 示一维 的 “ ” 体 ,o ” 线 或两 维 的“ , a” 面” “ t则表 示零 维 的“ 。 点”
1 i 空 间 意 义及 隐喻 拓 展 . n的 i n的空 间 核 心 意 义 为 “ … … 之 内 ” 它 在 人 的 在 ,
依 靠( 据 ) 目的 等 ;t 射 的 目标 域 主 要 有 方 式 、 态 和 频 依 、 a投 状 率等 。
语 的“ ” 中” 内” 里 “ 和“ 等方 位词 的语 义范 畴形 成规 律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研究概念隐喻中源域属性的优先映射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研究概念隐喻中源域属性的优先映射摘要:原型范畴理论是研究范畴内部特征的理论,而范畴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认识工具。
概念隐喻也是由一种概念去理解另外一种概念,也是一种认知工具。
因此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隐喻密切相联。
本文通过采用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去研究概念隐喻的方法,来解决概念隐喻中源域哪些属性能优先考虑映射到目标域中的问题,从而得出源域中核心的属性也是原型的属性能被人们优先考虑映射到目标域中,以致来部分构造目标域。
通过这一研究,它为以后从范畴的角度对概念隐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而来为挖掘概念隐喻更多不为人知的特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属性优先映射一.引言自雷可夫和詹森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隐喻研究一直受到广大学者们的观注。
近几年来学者们开始尝试着从范畴的角度来研究隐喻。
在国外,yashayahu shen研究了图式,范畴和隐喻理解,并认为概念隐喻映射存在等级性,为此他提出了一些复杂的理论来证明这一现象[1]。
而本文作者则通过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概念隐喻中源域属性的优先映射,从而更简单地且更有说服力地证实和解决概念隐喻源域中属性的优先映射问题。
同时tourangeau and stemberg也讨论了范畴和隐喻,他们认为域即范畴[2]。
因此为本文作者把概念隐喻中两个域作为两个独立且不同的范畴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贾志高和程杰也研究了隐喻语言的范畴化,他们认为隐喻涉及到两个范畴,隐喻明白是这两个范畴相互交流的产物[3]。
这一观点为本文提出概念隐喻中两个域是源域典型化的范畴里的两个成员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他们并没有解决概念隐喻优先映射问题。
因此本文作者采用从原型范畴理论角度去解决概念隐喻中源域属性的优先映射问题。
原型理论是研究范畴内部特征的理论,它持有范畴是由原型及与原型相关的类型来定义的。
而范畴又是人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对杂乱无章的世界进行范畴化或概念化过程的产物。
意象图式理论下介词in、on、at的空间隐喻拓展

间方位组织起来的ꎮ 空间隐喻是从空间域向非空间
域的映射ꎬ这一映射过程与意象图式密切相关ꎬ空间
域的意象图式结构被映射到目标域中ꎬ使目标域也
具有相同的意象图式结构ꎮ 换言之ꎬ空间隐喻是空
间概念域和目标概念域中两个相同的意象图式互相
映射的结果ꎮ 空间隐喻的映射过程可用图 1 表示ꎮ
抽象概念( 如时间、社会地位、情感关系等) 具有重
隐喻)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空间概念表达一些抽象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
了“ 体—面—点” 的三维空间方位关系ꎮ 本文基于
意象图式理论和空间隐喻ꎬ探讨介词 in、on、at 的语
义拓展理据和拓展途径ꎬ以对其形成更系统的语义
说明ꎬ认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界标和路径三部分
第 33 卷 第 6 期
2 0 1 9 年 11 月
长 沙 大 学 学 报
Vol.33 No.6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Nov. 2 0 1 9
意象图式理论下介词 in、on、at 的空间隐喻拓展
岳好平ꎬ徐明辉ꎬ黄钰涵
(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ꎬ湖南 长沙 410128)
组成ꎬ 体 现 了 射 体 与 界 标 之 间 的 某 种 不 对 称 关
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上 [3] ꎮ 介词
系 [6] ꎮ 意象图式源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知ꎬ是
表示的空间关系是具体的、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ꎬ
我们认知世界的心理基础ꎬ对认知基本空间概念和
主要通过空间隐喻来建构概念ꎬ介词 in、on、at 体现
作者简介:岳好平(1968—) ꎬ女ꎬ湖南邵阳人ꎬ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ꎮ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国际教育ꎮ 徐明辉( 1994—) ꎬ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摘要]认知语言学理论所关注的基本范畴词汇,原型理论,概念隐喻等方面对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隐喻是语言中使用广泛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认知手段,因为人的思维过程必须借助语言这一媒介。
笔者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加强学生的词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策略隐喻理论认知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和欧洲的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 是由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和认知语法等。
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运用之道,使人们加深了对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的了解,帮助教师将新发现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用于指导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
二、范畴化和原型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1.重视基本范畴词汇认知科学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层面,基本范畴层面,即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
在此层面上,人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
在此基本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叫基本范畴(basic level category) 。
在认识基本范畴的基础上,产生或习得基本概念词语。
对基本范畴的各种研究表明, 基本范畴是心理相关等级(psychologically relevant level) 。
在此等级上,大脑的经验范畴与自然界的范畴最接近、最匹配,人们更容易感知和记忆。
因此,基本等级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区分的最基本的心理等级, 是认知的重要基本点和参照点(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
基于以上的思想和证据,我们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基本范畴词汇,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放在词汇教学的第一位。
2.以原型意义为中心,注重词汇深层关系的讲解范畴化(categorization)认知过程涉及原型的概念和理论。
认知语义学

Page 21
(1) 指示:
我们向着胜利前进。 他破坏了集体的荣誉。 面对困难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2) 量化:
阅读这本书需要更多的耐心。 爱有多少恨就有多少。 这个世界充满了仇恨。 苦大仇深。 中产阶级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个问题里面有太多的个人因素。 历尽千难万险。
他极力掩饰自己的虚伪。 我简直跟不上生活的节奏。 他的情绪最近很低沉。
Page 13
所谓“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与修辞格中的 隐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为“概念隐喻”,是建立在 修辞格隐喻的认知分析基础之上的;将修辞格隐喻分析的结 果(认知功能)用于一般语言的研究中才产生所谓“概念隐 喻”。区别在于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因此理解 “概念隐喻”要把握几个要点:
(3) 被使用的物体代表使用者: 我们国家足球存在很多问题。
(4) 控制者代表被控制物: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了。 他的车撞上了我的后面。 段祺瑞枪杀了无辜的青年。
Page 19
(5) 机构代表负责人: 他被名牌大学录取。 妇联同意处理此事。
(6) 地方代表事件:
卢沟桥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我们不希望出现第二个广岛。
Page 11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含义
隐喻是人类生活和体验在我们头脑中的一种映射方式,并 反映在我们的语言中,影响和增进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在 日常交流中,隐喻的使用非常频繁,“我们日常会话中几 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Page 12
隐喻的分类
Lakoff & Johnson(1980)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把隐喻分为三类: (1)空间隐喻 (2)实体隐喻 (3)结构隐喻
基于原型论与范畴化下的认知模型分析

念的 IM 可以把 英语 l 定义 为“ C i e 虚假 的陈述 ” 的理 由作 出解释 。
关键词 : 原型论; 范畴化 : 认知模型 中图分类号 : — H0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6 3 2 1 (0 20 -0 80 17- 1 12 1)60 7- 2
一
分为七按线幽顷序组织的完型 , 其中每一部分为一天, 而每星期
的第三天便是“u sa” T edy 。因此 ,T edy的范畴化命题认知模型 " usa” 为: 所有“u sa” T edy都是一星期的第三天( 而在汉语文化背景下 , 则 有所不同: u sa” “ ed y都是一星期的第二天) T 。 2 . 2意象图式模型
客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 , 艮 人9 据类似客体所 具有的一组共同特征, 将 ] 归入一个范畴 , 这些客体中最具典型
中已有的认知模型,即使在那种完全没有适当认知模型借用的陌 生环境 ,我们也会尽力从某些认知模型中提取相似的经验来认识 新环境 及新事物并对其范畴化。L co 认为, akf 一般来讲 , 一个概 念范畴可在其认知模型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对应成分。
如句子主语就是一个具有典型和非典型成员的范畴 ,典型的主语
既是施事者, 又是在特定隋景下代表某一范畴的概念。 L co 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0el e ont e o e l akf dai dcgiv d lO z i m s
天为一周的周期约定 , 此命题可表述 为:1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 ()
2认知模 型
认 知语 言学 是建 立在 范 畴化 和原 型论 的基 础之 上 的 。在对 周
跨文化教学中方位词语义隐喻扩展的文化特色

跨文化教学中方位词语义隐喻扩展的文化特色摘要:认知语言学方位词以典型意义(原始意义或本义)为中心进行语义隐喻扩展。
方位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方位隐喻把一些空间关系和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上,不仅能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具体和熟知,而且能启迪读者的想象力,在不相容的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的关联。
本文运用原型范畴论以及动体和界标的关系来描述方位词,并对其隐喻拓展义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方位词原型范畴隐喻跨文化教学0 引言在认识语法的研究中,物质的空间关系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因为人类生而俱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功能来感知世界万物,具有理解并描绘实体空间方位有关系的能力。
在英语中,常借用下列介词描绘实体各种动态和静态的三维空间关系:1 表示相对方位的方位词in front of,before,under,below,underneath,beneath,the back of,behind,beside,next to,by,over,above,far away from,far from,close to,near,at the top of,at the highest point of,between.“方位关系的认识,可以涉及两类物质实体的概念:一个是我们认识的客体,它应该是我们注意的焦点;另一个是帮助我们确定聚集实体方位的背景参照体(称作方位体)。
”(程琪龙,2006:111)而langacher用动体trajector和界标landmark表示两个参与者之间的方位关系。
动体是关系结构中的主体,其空间方位通过界标的参照而予以确定。
例如:look at the pretty house in the picture.an old woman is seated in an armchair in front of the house.a cat is sleeping under the chair.there’s a big apple tree at the back of the house.a bird is fling over the big tree and another bird is at the top of the house.a woman is watering flowers in the garden close to the house and a little girl is beside her,picking roses.在一幅图片中有树、房子、花园、车子、小鸟、坐在椅子上的老太太、在花园里浇水的妇人,在椅子下躺着睡觉的猫的生活场景。
论英语空间介词IN,ON,AT的认知语义框架构建

论英语空间介词 IN,ON,AT的认知语义框架构建
卢东阳,王 林
(广东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40)
摘要:空间介词 IN,ON,AT因其多语义特性而成为英语介词学习的难点。本文拟在多义扩展理论基础上构建介词 IN,ON,AT语义网络,并以此为基础来探讨如何运用认知语言学知识提高英语学习者英语空间介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空间介词;多义引申;语义网络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志码:A
英语介词量小,但其使用频率高,且因其具有多 义特性而使英语学习者在辨析介词语义和搭配使用 上常感困难。空间介词原始语义用来表示空间关 系,但经过 不 断 的 扩 展 与 演 变,其 语 义 已 经 非 常 丰 富。同时,空间介词 IN,ON,AT又因其中文语义存 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常使学习者对其语义感到困 惑。而在惯常的二语学习中,学习者多采用记忆介 词固定搭配及其固定义项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但其 出错频率仍然居高。因此英语的空间介词习得不能 单纯地依赖传统的记忆固定搭配。认知语言学认为 语言研究应 基 于 客 观 体 验,感 知,及 其 概 念 化 过 程 (李印福,2008),并由此开辟了语义研究的新视角? 认知语义学。认知语义学从原型范畴理论,意向图 式和隐喻机制对一词多义的产生原理进行了解读。
Abstract:ThespatialprepositionsIN,ON,AThasbecameanobstacleforbothEnglishlearnersand teachersduetoitspolysemousnature.Basedontheprincipleofsemanticextension,thepresentstudy constructsasemanticnetworkofspatialprepositionIN,ON,AT,soastoexplorehowtoapplytheknowl edgeofcognitivelinguistictoimprovethelearningeffectsofspatialprepositions. Keywords:spatialpreposition;semanticextension;semanticnetwor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本 。维特 根斯 坦认为 , 在人们 掌握 了原 型后 , 就可 以 以此
为出发点 , 根据家族相 似性原则类 推到其 他实 例 中, 而 可 从
了解范畴的全部所 指。因此一个 范 畴就 是 围绕 原型这一 参
照点建立起来 的
知组织的一种手段。
。根据典 型实体 类 比而 得出 的范畴
空 间隐喻指 以表述 空间 方位 的概念来组 建的 一系列隐
二、 介词“ t的空间隐喻认知分析 a” 介词 “ t从 原始的空 间概念拓展 到非空间概念 , a” 在拓展 的过 程中始终 以空 间原 型为认 知参 照点 , 以隐喻 为认 知机
喻 。空间概念来 源于人类 自身 的体验 , 人类最基本 的意象 是
( ) 方 面域 S ei hpl s t ngn epe 7到 h oe s a maai pol. s e g
型, 而不是凭借 什么必要 和充分条 件建立 起来 的, 同一 范畴 中的成员无需共享一组充分必要条件 , 它们 以范畴的原型为
中心 呈 辐 射 状 组 织 在 一 起 。
( n l a m t h r 以及结构隐喻(t tr t h r… 。 oto l e p o) o 舀c a s uM me p o) me a
( ) 间 隐喻 一 空
Lkf认为隐喻的本质是 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 ao 种事物 , 隐喻是从一个 比较熟悉 、 易于理解 的源域 映射 到一 个不太熟悉 、 较难 理解 的 目标域 。其心理基 础是抽象 的意象 图式 , 即两域的相 似性 。 Lkf和 Jh sn在 Me po WeLv y一书中将 隐喻 ao ono t h ̄ i B a e 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 即空间隐喻 (p t e p o) 实体 隐喻 saM m t h r 、 i a
语文 学刊 ・ 外语教 育教 学
21 0 0年 第5期
魇 型 范 畴 化 理 论 视 “ t 窒 河 隐 喻 拓 展 角 a" 灼
。 郭 晶 晶
( 重庆 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学 院 ,重庆 404 ) 007
[ 摘 要 ] 以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 用原型范畴化理论对介词“t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研究。介词 a ”
“
a 是 以“ t ” 空间” 原型为认知 参照点 , 以隐喻 为认知机制 , 利用家族相 似性不断向外拓展 , 最终 实现从 空间概 念的始
源域 到 非 空 间概 念 的 目标 域 的 映射 。
[ 关键词] 空间隐 喻; 原型范畴化 理论; 映射
中图分类 号 : 3 3 H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2— 6 0 2 1 )5— 0 1 0 1 7 8 1 (0 0 0 0 5 — 2
( 介词“ t的空间隐喻拓展途径 一) a”
认 知 语 义 学 认 为 人类 空 间概 念 是 最 基 本 的 概 念 , 是 因 这
( ) 型 范 畴 化理 论 二 原
为人类思维源于人的生物本质 、 躯体经验 和生 活环 境的 自然 状况 , 在此基础上 形成 了人类 基本 的意象 图式 , 经过 隐喻 再 等模式 , 物理空 间概念被 映射到其 他抽象 的概念结 构 中去 , 于是 , 其他本无空 间内容的概 念也被 赋予 了一种空 间结 构 ,
占据着一定 的时间就像物体总占据 着一定的空 间一样 , 事件
和时 间的关系类似 于物体 和空 间之间 的关 系。在人类 认知
[ 作者简介] 晶晶, , 安阳人 , 郭 女 河南 重庆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院英语语 言学方 向硕士研究生
一
51 ~
语言研 宄 郭 晶晶Fra bibliotek/原 型范畴 化理论 视角 下“t的空 间隐喻拓 展 a”
、
相 关 理 论 依 据
就是原型范畴。原型范 畴化是 以原型为 认知参 照点进行 认
原型范畴化理论 的基本 内容有 : 范畴成 员有典型 和非典 型之 分 , 彼此之间有隶 属程度 上的差异 ; 范畴内部 的各个成 员由家族 相似性联 系在一 起 ; 范畴的边 界是模 糊的 , 范畴具 有开放性 , 相邻 范 畴相互 重叠 , 互渗 透 ; 畴是 围绕其 原 相 范
以通过 比较 该实体与“ 水果 ” 范畴 中的典型样本 之间 的相似
性 加以确定 。当提及某一范畴时 , 人们 首先想到 的是其原 型
英语 中介词虽然数量虽然繁多 , 但其 原型大多数都 是表 示空间方位关 系的。空间介词表现相当活跃 , 用法上 也千差 万别 , 很难把握 , 以介 词 的学习一 直视为英 语学 习的重 点 所 和难点之 一。要掌 握介词 , 首先需 掌握其 原始 空间概 念 , 进 而认 知其空 间隐喻 概念 。本文基 于原 型范畴 化理论 来研究 介词 “t从原始空间意义到非空间意义 的拓展途径 。 a”
图式 , 它是理解其他概念的基础 。如果我们 将这种 物理 空间 图式结构投射到其他经验上 , 使其他抽象 经验具有 同样 的图 式结 构 , 么 词 的 意 义 也 就 通 过 投 射 发 展 了 隐 喻 含 那
义 ] I1 。 。I - 6 2 2
制, 逐步离开其原型义项 , 形成了“t 的一系列新 的语义项 。 a”
个 词的意义具有 用于不 同认知域 的不 同的而又 有联系 的 1从 空间喻到 时间域 。认知 语言学 家认 为事件 总 占是 .
义项 。
为原型样本 , 是范畴 中的典 型范例。如 , 水果 ” 畴中 的原 “ 范 型样本是苹果 、 、 梨 桃等。一个实体是否归于“ 水果 ” 范畴 , 可
一
范畴化是一种基 于体验 , 以主 客观互动 为 出发 点 , 对外 界事物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 的心智过 程 , 是一 种赋予世 界 以一定结构 , 并使其从 无序 向有序 的理性 活动 , 也是 人们 认识世界的重要 手段 。范畴是范畴化 的产 物 , 是对外 界事 物进行归类的结果。 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代表 。所谓范 畴中的典型代表 ,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