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回潮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褐煤干燥水分回收利用及其研究进展

褐煤干燥水分回收利用及其研究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6年第35卷第2期·472·化 工 进 展褐煤干燥水分回收利用及其研究进展张大洲,卢文新,陈风敬,夏吴,左静,王志刚,商宽祥(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国家能源低阶煤综合利用研发中心,湖北 武汉 430223)摘要:褐煤干燥提质过程中的水资源化回收利用工艺技术可以提高煤阶并回收宝贵的水资源,降低干燥提质单元能耗。

本文从介绍褐煤中水的存在形态出发,围绕烟气直接干燥、蒸汽流化床干燥、微波干燥、机械热压脱水干燥等工艺综述了近年来干燥水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讨论分析了褐煤干燥与水回收利用工艺的选择原则。

在回收褐煤中丰富的水资源时,除了单纯考虑回收褐煤中的水资源,还应权衡褐煤干燥工艺、干燥温度和干燥介质、干燥水蒸气的余热利用方式以及干燥工艺上下游间的衔接等因素。

基于目前褐煤资源的主要用途,将干燥尾气采用换热技术回收低温余热和干燥冷凝水直接净化处理后的二次回用技术将是以后的重要研究和应用方向。

关键词:褐煤;干燥脱水;水回收;余热回收;干燥工艺中图分类号:TQ 53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2–0472–07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2.019Recent developments in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heat fromlignite dewateringZHANG Dazhou ,LU Wenxin ,CHEN Fengjing ,XIA Wu ,ZUO Jing ,WANG Zhigang ,SHANG Kuanxian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Utilization of Low Rank Coal ,Wuhuan Engineering Co.,Ltd., Wuhan 430223,Hubei ,China )Abstract :Lignite dewatering based on recovery of water and hea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water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drying unit. The existence states of water in lignite are introduced ,and the advances in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heat from lignite dewatering are reviewed. Specially ,drying technologies in the light of drying with flue gas ,drying in fluidized bed with steam ,microwave drying and mechanical/thermal pressurizing are presented. The principle for selection of lignite dewatering process and water recovery system is discussed. During recovery of water resource ,considerations of lignite dewatering process ,drying temperature ,drying medium ,heat recovery technology ,and linkages of various processes should also be included. The process ,which integrates heat exchangeand water purification into lignite dewatering would be a promis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opic in the future.Key words :lignite; dewatering; water recovery; heat recovery; dry technology褐煤是一种高水分、低热值且利用率相对较低的年轻煤质。

观察煤实验报告

观察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煤的燃烧过程和产物;3. 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在燃烧过程中,煤中的碳、氢、氧等元素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产物。

本实验通过观察煤的燃烧过程,分析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煤的燃烧产物。

三、实验材料1. 煤样;2. 燃烧器;3. 天平;4. 酒精灯;5. 铁夹;6. 滤纸;7. 滴定管;8. 标准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9.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质量的煤样,记录质量;2. 将煤样放入燃烧器中,点燃;3. 观察煤的燃烧过程,记录火焰颜色、燃烧速度等;4. 待煤完全燃烧后,用滤纸收集燃烧产物;5. 将收集到的燃烧产物进行称重,记录质量;6. 使用滴定管滴定燃烧产物中的硫氧化物,记录滴定数据;7.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煤的物理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煤样呈黑色,质地坚硬。

通过天平称重,得到煤样的质量为m1克。

2. 煤的化学性质(1)燃烧过程实验中,观察到煤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燃烧速度较快。

燃烧过程中,煤样逐渐变少,直至完全燃烧。

(2)燃烧产物收集到的燃烧产物质量为m2克。

通过滴定实验,测定燃烧产物中的硫氧化物含量,得到硫氧化物质量为m3克。

3. 燃烧产物分析(1)二氧化碳根据燃烧产物质量,计算二氧化碳质量为m4克。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对环境有较大影响。

(2)水根据燃烧产物质量,计算水质量为m5克。

水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主要产物之一。

(3)氮氧化物根据滴定实验数据,计算氮氧化物质量为m6克。

氮氧化物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4)硫氧化物根据滴定实验数据,计算硫氧化物质量为m3克。

硫氧化物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六、实验结论1. 煤的物理性质为黑色,质地坚硬;2. 煤的化学性质表现为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燃烧速度较快;3. 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主要产物有二氧化碳、水、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4. 燃烧产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承德公司褐煤实验报告.

承德公司褐煤实验报告.

承德公司双仓双秤原状褐煤勾兑66.5%、55%在分解炉使用分析报告一、项目立项筹建与实施经过近一年的生产过程我公司发现在生产中熟料的成本较其他公司较高,其主要是设备的折旧较高,我公司领导积极研究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在煤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下,我公司在2011年10月份尝试使用烘干褐煤,2012年7月以后窑头、分解炉使用原状褐煤的基础上,利用堆场布堆进行了分解炉使用50%和70%褐煤窑头33%原状褐煤实验,但堆场布堆掺加比例增大时出现堆头、堆尾、堆中煤质热值偏差较大,对窑煅烧有影响。

在大区质检总监宋总的倡导下,在承德设计、安装一套磨头双仓、双秤褐煤勾兑系统进行褐煤勾兑实验。

承德公司积极响应,并迅速出台项目申请报告和投资估算,并联系河北院单工到承德公司两次实地勘测,计算框架承重并设计安装双仓,双秤褐煤勾兑系统,从而实现分解炉用煤、窑头用煤分别粉磨,分开使用。

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利用低价褐煤部分或全部取代优质煤,通过综合利用褐煤,降低水泥熟料的生产成本,从而提升本公司水泥熟料和水泥的市场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建设范围:在原煤仓北增加新仓一个。

主要内容包括:褐煤和烟煤分料三通溜子(带分料挡板),原煤仓顶北侧割口插接分料管道,北侧新加Ф2.8*5.8米椭圆仓,容量约70m3,锥体部位里衬加不锈钢防挂板,加荷重传感器一组(三个)新增原煤仓下设置棒阀及皮带秤。

生产工艺流程:33%混合煤及原状褐煤通过修改限位来实现在堆场分别均匀布堆用取料机取煤,通过煤取皮带到仓底皮带M1019褐煤仓和烟煤仓顶设分料三通溜子、分料挡板,把褐煤和烟煤分别入到褐煤仓和烟煤仓内,通过调整新增皮带秤和现有海霞密闭皮带秤喂煤量实现配煤、粉磨,粉磨后分别入到头煤精粉仓和褐煤精粉仓内,实现窑头和分解炉煤粉区分使用,逐步优化。

该项目设计投资少,大约50万元左右,设计院出台设计安装图纸后,承德公司设备部、技改办、烧成车间协调审阅,并马上招标安装队伍进行制作安装,并现场督促安装进度,为了赶进度和进行调试,元旦期间烧成,技改办、设备部领导、责工,机械和电气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冒着严寒、现场督导,指导安装过程,分料阀、下料溜子,棒阀,皮带秤,及下料口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安装过程无一返工。

煤实验报告

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煤炭燃烧的基本原理及过程;2. 掌握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研究煤炭燃烧过程中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煤炭燃烧是指煤炭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氧化物等物质。

实验中,通过观察煤炭燃烧现象,分析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研究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煤炭、氧气、燃烧器、温度计、燃烧效率测试仪等;2. 实验仪器:天平、计时器、量筒、酒精灯、加热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称取一定质量的煤炭;2. 将煤炭放入燃烧器中,用酒精灯点燃;3. 使用温度计测量煤炭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4. 记录煤炭燃烧时间,观察燃烧现象;5. 使用燃烧效率测试仪测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6. 分析实验数据,研究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煤炭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最高温度可达800℃左右;(2)燃烧过程中,煤炭燃烧时间为5分钟;(3)燃烧效率为30%。

2. 分析(1)煤炭燃烧过程中,温度升高,有利于煤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提高燃烧效率;(2)燃烧时间为5分钟,说明煤炭燃烧速度较快,燃烧效率较高;(3)燃烧效率为30%,说明实验条件下煤炭燃烧效率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六、提高煤炭燃烧效率的方法1. 优化煤炭质量:选择优质煤炭,降低煤炭中的硫、磷等杂质含量,提高燃烧效率;2. 改善燃烧条件:适当增加氧气供应,提高燃烧温度,使煤炭充分燃烧;3. 优化燃烧设备:采用先进的燃烧设备,如沸腾床燃烧器、流化床燃烧器等,提高燃烧效率;4. 控制燃烧过程:通过调整燃烧设备参数,如氧气供应量、燃烧温度等,实现煤炭充分燃烧。

七、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煤炭燃烧过程的研究,掌握了煤炭燃烧的基本原理及过程,分析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研究了提高煤炭燃烧效率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煤炭质量、改善燃烧条件、优化燃烧设备以及控制燃烧过程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煤炭燃烧效率。

褐煤中的水分

褐煤中的水分

褐煤中的水分贾建军,吴阳,刘娇萍(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西安 710000)摘要:我国褐煤储量丰富,然而其较高的水分极大的制约了褐煤的开采与利用,对褐煤中水分的存在机理及脱除能耗的研究是褐煤高效利用的关键。

主要介绍了褐煤高水分的原因、褐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褐煤中不同形式水分脱除所需能耗及比例,指出了褐煤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褐煤;存在形式;能耗The moisture in ligniteJIA jian-jun, WU yang, LIU jiao-ping(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00,China)Abstract:Lignite reserves are abundant in China, but the high water content greatly limits it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key to solve the efficient use of lignite is to study the existence mechanism of mois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removal the water in lignite. Introduce the reasons for the high water content, the existing forms of moisture, the propor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removal the different forms of moisture and noted the importance of lignite research.Key words:lignite; existing forms; energy consumption褐煤的煤化程度较低,是介于泥炭与烟煤之间的一种棕黑色、无光泽的低阶煤,其储量较大,约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40%,在我国探明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中约占13%[1]。

褐煤掺烧工作总结报告

褐煤掺烧工作总结报告

褐煤掺烧工作总结报告本次褐煤掺烧工作总结报告旨在总结褐煤掺烧的实施情况、问题与挑战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在本次工作中,我们以掺烧褐煤的方式替代部分传统燃料,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情况1. 实施阶段:针对整个掺烧工作,我们划分了前期准备、试验阶段和正式推广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包括确定目标、调研设备、制定方案等;试验阶段侧重于进行试验验证、数据收集和分析;正式推广阶段则是将试验结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进行持续改进。

2. 实施过程: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与供煤厂商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确保褐煤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设备调研和改进,以满足褐煤掺烧的要求。

在试验阶段,我们选择了几个关键的试验点进行掺烧实验,并对掺烧比例、燃烧特性和废气排放进行了详细的监测和数据分析。

通过试验结果,我们能够评估褐煤掺烧的效果和可能的问题,为正式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正式推广阶段,我们根据试验结果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调整,并将掺烧技术应用到整个生产流程中。

同时,我们加强了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培养,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问题与挑战1. 技术调整问题:在试验阶段,我们发现褐煤掺烧会对燃烧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一些设备参数需要调整。

这对于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 废气排放控制问题:掺烧褐煤会导致废气排放中出现新的污染物,如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技术手段来降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以满足环保要求。

三、取得的成果和经验1. 燃料成本降低:掺烧褐煤使得燃料来源更加多样化,有效降低了传统燃料的使用量和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2. 环境影响减少:掺烧褐煤相比传统燃料可以降低废气排放中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负荷。

3. 技术优化和创新:通过试验和掺烧工作的实施,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为今后的工艺优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煤质分析实验报告

煤质分析实验报告

煤质分析实验报告————————————————————————————————作者: ————————————————————————————————日期:项目一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测定1 .实验目的1.1学习和掌握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的测定方法及原理1.2 解空气干燥煤样的主要作用。

2.试验原理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鼓风干燥箱中,与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3. 主要仪器与设备3.1 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状;3.2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3.3恒温干燥箱101-2A、出厂编号:2008066,MHG02002干燥箱、ZJX101 08.3。

3.4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麽口盖。

3.5 干燥箱: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3.6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4. .实验步骤4.1 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4.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 ℃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5h。

4.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箱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4.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4.5水分测定结果的重复性限)/% 重复性限(%)水分(Mad<5.00 0.205.00~10.00 0.30>10.00 0.405. 计算公式计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水分:1001⨯=m m M ad式中: ad M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m ——称取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1m ——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单位为克(g);6. 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7. 注意事项7.1 称量试样前,应将煤样充分混合;7.2 样品务必处于空气干燥状态后方可进行水分测定。

褐煤干燥及复吸特性试验研究

褐煤干燥及复吸特性试验研究
U =k x X 。 ( 4)
列 自然对 流 干 燥试 验 ,获 得 了干 燥 温 度 、干燥 时
间等 对 干燥 效 果 的影 响 ,并 在数 据 分 析基 础 上 获 得 了干燥 时 间估计 方法 和经验 关 联式 。
3 . 1 干 燥 时 间 对 干 燥 效 果 的 影 响
由公 式 ( 2 )和 公 式 ( 3 )获 得 :
U c= ( 丁一 ), t 1 一托 )。
( 2 ) ( 3 )
r ( 0 , r ) =r o


其中 :
o c —— 热扩 散系 数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0 4
G’/ S — — 单位 干燥 面积 上 的绝干 物料 量 ;
干 燥 时 间是影 响 褐煤 干 燥 效果 、 能量 利 用率 和 生 产 量 的一 个 十分 重要 的 因素 。在 适 宜 的干燥
温 度 下 ,干燥 时 间过短 ,会 造 成褐 煤脱 水不 完全 ,
将 临界含 水量 和 代入 ,则 降速 干燥 段 的
干 燥 时 间为

热解 过 程 中褐 煤含 水 过 高 ,从 而 降低 褐煤 的产油
于 煤表 面 水 分 的汽 化速 率 ,也就 是 决 定于 煤 外部
同时 ,脱 水褐煤 极 易复 吸和 自燃 ,性质 极不 稳定 。
脱 水 褐 煤 氧 化 快 ,从 2 O℃ 到 6 O℃ 需 要 一 个 月 , 从6 0℃到 2 8 4℃燃 点 需要 2 4 h 【 3 ] 。 因此 ,研 究褐 煤 干 燥和 水 分 复 吸特 性对 于 指 导干 燥 设备 的设 计 和 实 际操 作运 行具 有现 实意 义 。 1 干 燥试 验原 理 煤样 的干 燥 与物 料 干燥 原 理 类似 ,可 以分 为 预热 段 、恒 速 干燥 段 和 降速 干 燥 段 。对 于不 同干 燥段 内干燥 时 间的估 计 有 不 同 的计 算方 法 。 由于

煤热解实验报告(3篇)

煤热解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煤种的热解特性,了解其热解过程中的产物分布。

2. 探究影响煤热解效果的因素,如温度、升温速率、反应气氛等。

3. 评估煤热解技术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宁东雀儿沟、羊肠湾、上海庙三种煤样。

2. 实验设备:低温慢速热解仪、热重-微分热重(TG-DTG)分析仪、电子天平、移液管、烘箱等。

三、实验方法1. 采用低温慢速热解方法对三种煤样进行热解实验。

2.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粉煤粒径、加热温度、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3. 利用TG-DTG实验分析热解过程中质量变化和热解反应速率。

4. 运用极差分析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交实验结果表1 三种煤样的正交实验结果| 组别 | 粉煤粒径(目) | 加热温度(℃) | 升温速率(℃/min) | 焦油产率(%) || ---- | -------------- | -------------- | ------------------ | ------------ || 1 | 100 | 500 | 5 | 12.5 || 2 | 200 | 500 | 10 | 10.8 || 3 | 300 | 500 | 15 | 11.3 || 4 | 100 | 600 | 5 | 13.2 || 5 | 200 | 600 | 10 | 12.0 || 6 | 300 | 600 | 15 | 11.8 || 7 | 100 | 700 | 5 | 14.5 || 8 | 200 | 700 | 10 | 13.8 || 9 | 300 | 700 | 15 | 14.2 |由表1可知,在三种煤样中,羊肠湾煤的焦油产率最高,其次是宁东雀儿沟煤,上海庙煤的焦油产率最低。

加热温度和升温速率对焦油产率有显著影响,而粉煤粒径的影响相对较小。

2. TG-DTG实验结果图1 三种煤样的TG-DTG曲线由图1可知,三种煤样的热解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热解初期、热解中期和热解末期。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煤的性质和特点,本实验对煤进行了工业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对煤的热值、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煤的工业分析,了解煤的热值、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等重要指标,从而为煤的应用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1. 热值测定原理:煤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实验中采用热值测定仪器对煤样进行燃烧,通过测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计算煤的热值。

2. 挥发分测定原理:煤的挥发分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样中揮发出来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

实验中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煤样进行加热,通过测量煤样失重的程度来计算挥发分的含量。

3. 固定碳测定原理:煤的固定碳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样中不挥发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

实验中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煤样进行加热,通过测量煤样失重的程度来计算固定碳的含量。

4. 灰分测定原理:煤的灰分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样中残留的无机物质的质量百分比。

实验中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煤样进行加热,通过测量煤样失重的程度来计算灰分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 取适量煤样,将其破碎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试样。

2. 将试样放入热值测定仪器中,进行燃烧实验,并记录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3. 将试样放入热重分析仪器中,进行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测定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煤的热值、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煤样的热值、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含量。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煤的热值是煤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煤的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果。

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煤样的热值差异,从而为合理选择燃料提供参考。

2. 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是煤的组成成分之一,它们的含量决定了煤的燃烧特性。

云南褐煤的脱水实验研究

云南褐煤的脱水实验研究
法, 是将 加 热气 体与煤 粒直 接接触 进行 干燥 , 以流 化床
波功率 越高 , 干燥 脱 水 效 果 就 越好. 煤 ( 径 ≤ 褐 粒
3m 微波脱 水实 验结 果见 图 2 m) .
干燥 技 术 为 代 表 . 统 的直 接 干 燥 法 是 采 用 30~ 传 5
50℃的高温烟气进行干燥 , 由于褐煤挥发份高 , 0 J但
机理 分析 , 出影 响微 波 脱 水 效 果 的 主要 因素 为微 波 指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 1 热风 干燥 对褐 煤脱 水效 果的影 响 .
目前 褐煤 脱水 的 首选 方 法 为 热风 干 燥 法 , 为 问 分
接 干燥 法和 直接 干燥 法 . 接 干燥 法 即利 用低 压 饱 和 间
fr ,-
间, 褐煤 干燥 效率提 高不 明显 .
2 2 微 波脱 水对褐 煤脱 水效 果 的影响 .
∞ ∞
式 中 , : 水 效 率 , ;M : 煤 原 煤 全 水 分 , ; 脱 % 褐 % M : 水后 褐煤 样全 水分 , . 脱 %
微 波 ( co ae 是 指频率 为 30—30 0MH 范 mi w v) r 0 0 z 围 内的无线 电波 . 由于褐煤 中含有 大量 的水分 子 , 以 可 吸收 大量 的微波 能并 将 其转 化 为 热 能 , 而 达 到干 燥 从 脱水 的 目的r 董平 等 l 通 过研 究 微 波 干燥 浮选 精 煤 . _ 8
温热 风干 燥脱 水实 验结果 见 图 1 .


* g
脱水时间 / i mn
在热 风 干燥过 程 中 , 干燥 温度 和 干燥 时 间是 影 响 褐煤 低温 脱水 效果 的 2个 主要 因素 . 由图 1 可见 , 在一

动力工程-褐煤及其混煤燃烧、结渣特性的实验研究

动力工程-褐煤及其混煤燃烧、结渣特性的实验研究

第19卷 第6期 ・428・1999年12月动 力 工 程POW ER EN G I N EER I N G V o l .19N o.6 D ec .1999  文章编号:100026761(1999)0620428206褐煤及其混煤燃烧、结渣特性的实验研究张晓杰1, 王 阳2, 李振中2, 李松庚2聂其红1, 孙少增1, 张经武2, 秦裕琨3(1.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06;2.国家电站燃烧技术研究工程中心,沈阳110034;3.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摘 要:在1个容量为640M J h 、配有独立制粉系统和烟气在线分析系统的热态试验台上,利用3种褐煤进行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混煤中的单一煤种在混煤燃烧过程中基本保持各自特性,混煤的结渣特性与各自煤种的结渣特性有很大的不同。

图6表4参6主题词:混煤;燃烧;结渣;试验中图分类号:T K 16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1999203205作者简介:张晓杰(1969~),男,现在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同时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生。

主要从事煤粉燃烧技术研究工作。

已发表论文10多篇。

0 概述由于我国煤炭洗选率较低,运输能力不足以及国家有关对锅炉等燃烧设备尽量燃用劣质煤的政策等原因,造成用煤企业经常燃用2种或2种以上的混煤。

1987年,哈尔滨成套设备研究所对全国的428个主力火电厂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电厂烧非设计煤种或混煤[1]。

若煤种选择恰当,混合均匀,配比合理,创造良好的燃烧条件,则能发挥组分煤种各自的优越性,取长补短,给锅炉的安全和经济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然而,混煤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混合过程,但由于不同煤种的组成及特性不同,造成各煤种有着不同的燃烧特性,而掺烧时不可能同时满足掺混煤种的燃烧条件,若混煤配置不当,会造成燃烧设备运行水平下降,燃烧不稳定,效率降低,结渣积灰加剧,甚至造成停炉事故。

对于混煤燃烧和结渣规律,国内外已进行过一些研究。

煤的处理实验报告

煤的处理实验报告

煤的处理实验报告1. 引言煤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其含有大量的杂质和硫化物,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煤的处理和净化是十分必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煤的处理,减少煤中的杂质和硫化物含量,提高煤的质量,并探索合适的处理方法。

2. 实验方法2.1. 实验设备和材料- 煤样:选取一批含有杂质和硫化物的煤样- 清洗槽:用于煤样清洗和处理- 水源:提供清洗槽的水源- 高温烘箱:用于煤样烘干- 分析仪器:用于对煤样进行化学成分和硫含量的测定2.2. 实验步骤1. 将煤样倒入清洗槽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 将清洗槽中的煤样放置静置一段时间,使其中的杂质和硫化物沉淀。

3. 将沉淀后的清洗槽中的水废液排除,取出煤样。

4. 将煤样放入高温烘箱中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5. 取出干燥后的煤样,进行化学成分和硫含量的测定。

6.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煤样的处理和净化,原始煤中的杂质和硫化物含量明显减少。

实验数据如下:原始煤样处理后煤样杂质含量(%) 5.2 1.8硫含量(%) 3.6 1.2通过与原始煤样对比,处理后煤样的杂质含量降低了65%,硫含量降低了66%。

可以看出,煤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净化了煤样。

煤的处理方法可以进一步改进,以进一步降低杂质和硫化物含量。

同时,还可以对其他污染物进行煤的处理实验,探索适用的处理方法。

4.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净化了煤样,达到了降低杂质和硫化物含量的目的。

经过处理后的煤样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更少的污染物,为其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煤的处理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探索,以应对不同的污染物和处理需求。

参考文献(如果有的话)。

褐煤的特性和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褐煤的特性和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褐煤的特性和检测中的注意事项【摘要】目前大型火力发电厂的煤炭以烟煤为主,实验室检测中碰到最多的也是烟煤,鉴于对褐煤认知的欠缺,本文就褐煤的特性和检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事项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褐煤特性;检测;注意事项引言目前大部分的火力发电厂煤炭的燃烧以烟煤为主,因此实验室检测中检测量最多的也是烟煤,所以对褐煤的认知略有欠缺,碰到褐煤的检测难免会出现“经验主义”而造成检测的偏差甚至方法选择上的错误。

因此从特性入手,由特性分析,至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检测中注意事项的罗列,可以有效的规避检测偏差、检测错误的产生。

1.成煤过程成煤作用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植物在浅海或沼泽湖泊中大量繁殖,经微生物的化学作用,低等植物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

第二阶段,泥炭和腐泥因地壳运动下沉,长期受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煤(煤化阶段)。

煤化过程是一个增碳化过程,即煤化作用不断加深,泥炭逐渐变成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由此可见,褐煤是煤化程度较浅的煤种。

2.褐煤的特性随着煤的煤化程度不同,煤的元素组成相应地会发生变化。

煤化程度越高,煤种碳含量(Cdaf)就愈高,与之相反,氢含量(Hdaf)则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氧含量也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因此褐煤含碳量Cdaf相对较低,Hdaf普遍较高,挥发分Vdaf高达37%,含水量较高,部分褐煤的含水量高达45%,因此低位发热量较低,大多为10.45-16.73MJ/kg。

这种煤热稳定性差,风干时易爆裂成碎煤。

由于灰分中常含有较多的碱金属,因此,灰熔融性温度低。

3.褐煤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归纳3.1 全水分的测定在方法的选用以及试样粒度、试样质量、试验时间、检查性试验的时间等等都应注意与烟煤、无烟煤的区别。

避免造成混淆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

从以上几点归纳总结后得出:一步法,用通氮干燥,煤炭粒度应小于6mm,试样质量在(10-12)g,试验温度在105-110℃,试验时间为3小时,此外,检查性试验时间为0.5小时,直到前后质量减小不超过0.01g或质量增加(后者以增加前的质量为准)。

热解预处理对昭通褐煤润湿性的影响机制

热解预处理对昭通褐煤润湿性的影响机制

由图 1 可以看出,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试样的烧失率
0.
02
°。煤的 XRD 谱 中 与 碳 结 构 相 关 的 特 征 峰 有:
2
θ 分别为 20
°和 26
°附近的 γ 带 和(
002)峰,以 及 2
θ
200 ℃ 和 300 ℃ 条 件 下,当 热 解 时 间 小 于 90 mi
n
时,试样的烧失率随着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大,但当时
和醇)的热稳定性较好,热解预处理后其相对含量略微增加;褐煤 的 芳 碳 率 随 着 热 解 温 度 和 时 间 的
增加而增大,且芳香核尺寸在300 ℃ 时开始增大。如果使用热解预处理来减弱褐煤的亲水性,则应
确保在较低温度下有足够的热解时间来去除褐煤的含氧官能团,而 在 较 高 温 度 下 应 使 用 较 短 的 时
70
(
2)
(
3)
(
4)
(
5)
(
别在 300 ℃ 和 400 ℃ 时 开 始 裂 解。 TAKAGIe
t
[
23]
a
l 采用 X 射线衍射(
XRD)分 析 发 现,热 解 后,煤
Tab
l
e1 Pr
ox
ima
t
eana
l
s
i
so
fc
oa
ls
amp
l
e
y
Mad
19.
36
Pr
ox
ima
t
eana
l
i
sw/%
ys
Ad
18.
21
Vdaf
61.
221116 江苏徐州)

实验报告-11

实验报告-11

《能源化学实验报告》——煤化学部分班级:化工142班学号:**********姓名:***目录实验一煤样的制取 (1)实验二煤的水分测定 (3)实验三煤的灰分测定 (6)实验四挥发分产率的测定 (8)实验五煤的热值测定 (10)实验六煤胶质层的测定 (15)实验七煤样分析 (18)煤化学实验报告预习报告:实验一 煤样的制取一.实验原理磨煤机里有铁环,通过不断地震动,将小煤块磨成颗粒,时间越久颗粒直径越小,所以根据需要煤样的大小来控制磨煤时间。

二.实验仪器1.磨煤机2.筛子3.秒表三.实验步骤1.用自己要磨的煤样去洗磨煤机,防止污染煤样。

2.将煤样装入磨煤机,进行磨煤。

3.磨完的煤样用筛子进行筛分。

4.装瓶,煤样制成。

实验二 煤的水分测定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一般分析实验煤样水分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2. 了解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主要作用。

二. 实验原理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置于105-110o C鼓风干燥箱中,于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煤的水分分类:1.外在水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失去的水 分。

2.内在水分:是指煤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3.化合水:是指以化学方程式与矿物质结合的,在全水分测定后仍保留下来的 水分,即通常所说的结晶水和结合水。

总结:外在水和内在水是以机械方式及物理化学方式与煤结合,通常称为游离水,煤中的游离水在常压下105-110℃时经一定时间干燥即可全部蒸发。

把二者之和成为全水分。

)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灰分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

2.了解煤的灰分与煤中矿物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将装有煤样的灰皿放在预先加热至(815±10)℃的灰分快速测定仪的传送带上,煤样自动送入仪器内完全灰化,然后送出。

以残留物占煤样的质量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化分。

实验四 煤挥发分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煤的挥发分产率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煤质分析实习报告

煤质分析实习报告

煤质分析实习报告实习时间 2012.6.4 - 2012.6.16 实习单位阳煤寺家庄公司煤质中心学生姓名安波班级 2010级煤质分析技术学号 20106182012年6月16日一、实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们的现场讲解,全面而详细地了解相关煤炭分析的过程及设备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规煤质分析的基本技能,煤质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煤质监督工作的内容。

了解煤质分析仪器和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知识,能正确使用煤质分析工作中常用的分析仪器和设备。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煤质分析的实践能力,强化煤质分析技能,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将来从事煤质分析,检测和监督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操作经验,积累相关的煤炭知识。

通过在实验室现场操作分析煤炭的各个指标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加深了对煤炭分析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开阔我们的专业视野,丰富工程产品,了解专业的国内煤质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现状。

通过生产实习,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国内外煤炭分析技术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我们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听煤炭市场分析,了解煤质分析技术在煤炭市场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其重要性。

参观实验室,参与系统培训,掌握煤质分析的具体操作和数据分析。

通过对企业实际的调查、研究,初步培训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对这次实习内容作出总结。

三、具体操作培训,1.水分的测定1.1.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实验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1.2操作步骤在预先干燥和以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少于0.2mm的一般分析实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褐煤化验结果

褐煤化验结果

上煤来源 煤 煤 种 量(t)
取 样 人 全 水 分Mt% 空气干燥基水分Mad% 空气干燥基灰分 ad% 收到基灰分Aar% 干燥基灰分Ad% 空气干燥基挥发分Vad%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空气干燥基固定碳 FCad% St,ad% 收到基全硫 St,ar% 干基硫St,d 空气干燥基氢Had% 空气干燥基弹筒热值 b,ad MJ/kg 干燥基高位热值 gr,d MJ/kg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 MJ/kg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Cal/g 备注:
提交
单位: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入炉煤分析报告
试验编号: 23日 09:25 23日 15:50 至 至
取样时间 煤样编号 炉 别
20091123A01 #1炉 1号仓和2号仓 褐煤 1212 迟忠华 27.41 5.74 34.97 26.93 37.10 29.94 50.498 29.350 0.46 0.35 0.49 3.53 17.09 18.063 11.922 2851.1 0.0 0.0 0.00 0.00 0.00 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 0.00 0.00 0.00
审核 至
0.00 0.00
0.000 0.000
0.00 0.00
0.0
陈丽

煤质分析实验报告

煤质分析实验报告

项目一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测定1 . 实验目的1.1 学习和掌握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的测定方法及原理1.2 解空气干燥煤样的主要作用。

2. 试验原理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鼓风干燥箱中,与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3. 主要仪器与设备3.1 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状;3.2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3.3 恒温干燥箱101-2A、出厂编号:2008066,MHG02002干燥箱、ZJX101 08.3。

3.4 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麽口盖。

3.5 干燥箱: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3.6 分析天平:感量 0.0001g4. .实验步骤4.1 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4.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 ℃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5h。

4.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箱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4.4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5. 计算公式计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水分:1001⨯=m m M ad式中: ad M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m ——称取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1m ——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单位为克(g );6. 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7. 注意事项7.1 称量试样前,应将煤样充分混合;7.2 样品务必处于空气干燥状态后方可进行水分测定。

国家标准规定制备煤样时,若在室温下连续干燥1h 后煤样质量变化<0.1%,为达到空气干燥状态;7.3 试样粒度应<0.2mm ,干燥温度必须按要求加以控制在105~110 ℃;干燥时间应为煤样达到干燥完全的最短时间。

采矿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采矿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本次采矿综合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采矿工程基本原理、工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实验目的如下:1. 熟悉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采矿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矿石性质、采矿方法、采掘工程等方面的理解;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内容1. 矿山地质调查(1)了解矿山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基本特征;(2)掌握地质勘探方法及资料整理;(3)分析矿石性质、矿体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2. 采矿方法及工艺(1)学习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的基本方法;(2)了解采矿工艺流程及设备;(3)分析采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

3. 采掘工程(1)掌握采掘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技术;(2)了解采掘工程中的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3)分析采掘工程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

4.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1)了解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政策法规;(2)掌握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本方法;(3)分析矿山环境问题及治理效果。

1. 实验准备(1)熟悉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目的;(2)检查实验设备,确保其完好;(3)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2.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注意安全;(2)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时间、设备参数、实验结果等;(3)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实验原理。

3. 实验总结(1)整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3)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矿山地质调查通过实地考察,掌握了矿山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基本特征,了解了地质勘探方法及资料整理。

实验结果显示,该矿山主要赋存有铜、铁等金属矿床,矿体呈层状、脉状分布。

2. 采矿方法及工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实验结果表明,露天采矿适用于大型、厚层、富集的矿床,地下采矿适用于中小型、复杂结构的矿床。

3. 采掘工程实验过程中,掌握了采掘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技术,了解了采掘工程中的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褐煤回潮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概况:
1.实验日期:6.23-6.25;
2.实验地点:xxxx褐煤干燥实验室;
3.实验人员:xxxx
二.试验仪器(材料)
实验天平,滤纸,湿度/温度计,干燥后的褐煤(0-25mm)。

三.实验原理
由于褐煤内部具有毛细孔结构,干燥褐煤在自然状态下存在回潮的可能,回潮程度与褐煤含水率的多少以及当地气候条件有关。

本实验对影响褐煤吸潮的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规律,为大型化褐煤干燥工艺的设计提供依据。

四.试验过程
1.调节天平至零刻度。

准备好承载褐煤的滤纸,并除皮编号,记录皮重与对应号码。

2.取样。

将上次抚宁实验干燥完的大南湖褐煤每份称取相同质量(褐煤净含量),置于滤纸上,记录每份的原质量与称取时间。

3.将准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接近外界环境的窗台上,并半开窗户,保持与外界通风。

4.每隔一定的时间测一次煤样质量,记录数据。

5.实验完毕,整理数据,打扫现场。

2
五. 试验数据记录
表1.回潮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间: 2010.6.23上午
滤纸皮重 (g ) 原始重量 6月23日 08:50-09:11
第一次测量 6月23日 20:15-20:35 第二次测量 6月24日 09:00-09:20 第三次测量 6月24日 20:10-20:17 第四次测量 6月25日 08:55-09:01 备 注
1# 4.95 300 287.35 290.05 287.05 290.25 测量值已除皮
2# 4.90 300 285.30 289.00 285.10 289.20 同上 3# 5.00 300 284.10 287.90 283.90 287.90 同上 4# 4.90 300 286.05 289.40 285.50 289.40 同上 5# 5.05 300 287.95 290.15 287.55 289.85 同上 6# 5.10 300 284.80 288.5 284.90 288.70 同上 平均
4.98 300 28
5.93 289.17 285.67 289.22 —— 气候条件
气温(℃)
—— 26.3 26.6 25.2 25.8 25.6 —— 湿度(%)
——
42
41
43
43
46
——
记录员:
测 定 时

净 质
量 ( g

编号
六. 数据分析
本次实验采用的煤样是5月份实验干燥后的褐煤,粒径为0-25mm ,含水率14.07%(三次化验结果的平均值),根据回潮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表1)换算得到其含水率的变化值见表2.
表2. 回潮实验中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值。

样品 时间
原样 12小时后 24小时后 36小时后 48小时后 1#煤样 14.07% 10.29% 11.12% 10.19% 11.18% 2#煤样 14.07% 9.64% 10.80% 9.58% 10.86% 3#煤样 14.07% 9.26% 10.46% 9.20% 10.46% 4#煤样 14.07% 9.88% 10.92% 9.71% 10.92% 5#煤样 14.07% 10.47% 11.15% 10.35% 11.06% 6#煤样 14.07%
9.48%
10.64%
9.52%
10.71%
图二.实验样品平均回潮曲线(质量-时间)
图一.6个平行实验样品回潮曲线分析
图三.实验样品平均回潮曲线(含水率-时间)
七.实验总结
本实验针对xxxx煤矿的褐煤,经2010年5月30日在xx褐煤干燥实验基地干燥后保存的煤样进行回潮实验。

实验持续三天,平均气温26℃,平均相对湿度43%。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图表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含水率14%的原煤没有回潮情况,反而有部分水分析出(可能原因是上次干燥实验完毕后直接采样封存于塑料袋中,完全与外界隔绝,水分没有完全蒸发出来),最终含水率稳定在9%-11%之间,并随着环境温度与湿度的变化而做细微的变化。

白天温度较高,湿度较小,并伴有部分光照,所以褐煤水分会降低;夜晚气温较低,湿度较大,褐煤会回吸少量水分。

因此可认为,在类似的环境条件下,xxxx褐煤的平衡含水率在10%左右,其全水含量相对比较稳定。

由于褐煤最终的平衡含水率会随着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本次实验的环境状况比较单一,因此,实验结果只能说明特定条件下的回潮情况。

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褐煤回吸水分的能力会加强,平衡含水率也会相应升高,具体变化规律我们会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再次进行实验,并编写实验报告。

八.结论
褐煤的回潮性跟环境状况有关,在含水率高于相应环境下的平衡含水率时,褐煤不会发生回潮,反而会有部分水分蒸发出来;当含水率与相应环境条件下的平衡含水率相当时,褐煤水分基本稳定,不会蒸发水分,也不会回潮吸水;预计当褐煤含水率低于相应环境条件下的平衡含水率时,褐煤会出现回潮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