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概要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edea1da3186bceb19e8bb22.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
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一)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五)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59e6e9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3.png)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一、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和
人际关系观念上,有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人际关系差异让人们产生
了种族偏见、婚姻观念、教育观念的不同。
在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上,中式
思维偏重于整体把握,强调综合性和关联性,而西式思维偏重于个体分析,注重逻辑性和独立性。
二、言谈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言谈礼仪的差异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大表现。
在西方国家,
人们通常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直率的沟通方式较为接受。
而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面子和礼貌,并且通常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沟通,以避免伤害他人的面子。
三、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差异
中西文化在生活方式和习俗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饮食习惯方面,中西方有诸多差异。
与中国人倾向于米饭、面条相比,西方国家更倾向于
面包、马铃薯等主食。
在礼仪方面,西方人常常习惯使用刀、叉等工具,
而中国人则更多地使用筷子。
此外,在庆祝活动和节假日方面,中西方的
习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与中国的春节、中
秋节等传统节日有着明显不同的庆祝方式和文化背景。
总而言之,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言谈礼仪以及生活方式和习俗等方
面存在许多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9c95cf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4.png)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一、饮食文化中西方饮食文化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中国人普遍喜欢热食,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还有一些糕点、粥等。
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冷食和寿司,主食是面包、面条和土豆等。
其次,中餐注重口味的多样性和平衡,追求“五味俱全”的饮食概念;而西餐则更注重原材料的品质和烹饪的精致,强调菜品的原汁原味。
再者,中餐饭桌上通常有许多共享的菜肴,大家一起分享食物,凸显家庭团聚和亲密的氛围;而西餐则更注重个体的独立性,每个人点一份食物,吃饭时更注重个人的享受和尊重。
二、礼仪与习俗中西方的礼仪与习俗也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拜访的方式不同。
中国人通常讲究“拜访如宾”,对待客人十分热情好客,拜访时主动邀请客人入座、询问饮食需求等;而西方人的拜访方式更注重隐私和私人空间,通常会提前预约,并在拜访时礼貌地等待,不会主动入座。
其次,在社交场合的礼仪上,中国人更注重保持面子和形象,比较拘谨和内敛,尤其是对长辈和权威人士的尊重;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表达和自由,不拘泥于礼仪,更加注重平等和个人独立性。
再者,在节日和庆典方面,中国人有很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通常会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习俗;而西方人则更注重现代化的节日和庆典,如圣诞节、复活节等,常常会有礼品交换和家庭团聚的活动。
三、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中西方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首先,在时间观念上,中西方有明显区别。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时间比较随和和弹性,通常会有“中国时间”这样的说法;而西方人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在约定的时间内必须准时到达。
其次,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观念上,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更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追求个人幸福;而中国人注重集体的利益和整体的和谐,更强调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稳定,追求集体的幸福。
再者,在生活方式上,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享受和休闲,更注重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中国人在工作上更加勤奋和努力,喜欢在工作中奋发向前,追求事业的成功。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c873236cc175527072208ae.png)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而且餐具方面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直流传至今。
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直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该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
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隐私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
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隐私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隐私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习,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
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
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同,他们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
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现在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但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地位。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954cf82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0.png)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相关推荐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华的文化思想说到底,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
而西方的文化,在于一个“争”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篇1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华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华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华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华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华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华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华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华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华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华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8ec34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4.png)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811de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4.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如下:
1.问候语的差异:在中国,老百姓见面打招呼常说“你吃了吗?”
“干吗去?”等。
在英语中,通常以时间进行问候,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或是“Hello/Hi”
简单问候。
2.隐私观念的差异:中国人初次见面常会问询对方的年龄、职业、
婚姻状况,甚至收入。
在西方,人们则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3.时间观的差异:在西方国家拜访某人,必须提前邀约,需要说明
拜访的时间、地点和目的。
在中国,人们无提前邀约的观念,随便串门,扰乱别人的生活秩序的行为较为常见。
4.餐饮习俗的差异:在西方,主人会提前发出邀请函,客人们会提
前答复。
在就餐时,主人不会多说劝酒话,常说“Itisreallygood,pleasetasteit”,然后转移到谈话的主题上。
在中国,人们会讲几句“招待不周”等客套话。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7fa0a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5.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目录一、文化背景与哲学观念 (2)1.1 中西方文化起源的差异 (3)1.2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 (4)1.3 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的差异 (5)二、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6)2.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 (7)2.2 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的差异 (9)2.3 表达方式与沟通风格的差异 (10)三、社会结构与家庭观念 (11)3.1 家庭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差异 (12)3.2 性别角色与家庭责任的差异 (14)3.3 老龄化社会的应对策略差异 (15)四、教育体系与学习方法 (16)4.1 教育理念与目标的差异 (17)4.2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的差异 (18)4.3 学习态度与习惯的差异 (19)五、艺术、宗教与风俗习惯 (20)5.1 艺术表现的差异 (22)5.2 宗教信仰的差异 (23)5.3 风俗习惯与节日庆典的差异 (24)六、饮食文化与服饰礼仪 (25)6.1 饮食习惯与菜系的差异 (25)6.2 服饰礼仪与审美观念的差异 (27)6.3 礼品赠送与社交礼仪的差异 (28)七、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 (29)7.1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0)7.2 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差异 (31)7.3 工作与休闲的平衡方式差异 (32)一、文化背景与哲学观念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文化背景与哲学观念的探讨。
这两个方面对于任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们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
中国的文化背景源远流长,受到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多种哲学思想的影响。
这些思想强调和谐、尊重传统、重视家庭观念等。
而西方文化背景则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文艺复兴等历史阶段的影响,注重个人权利、自由、独立和创新精神。
哲学观念是文化背景的核心组成部分,中西方哲学观念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哲学观念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83cc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4.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
1.宗教信仰: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宗教信仰。
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而中国的主要宗教是儒家道教和佛教,这些宗教强调的是集体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2.价值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是价值观的核心。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家庭和传统价值观更重要。
3.教育: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而中国教育重视纪律和记忆,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
4.礼仪:中国和西方的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而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尊重。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5.家庭观念:中国和西方文化对家庭的看法也有差异。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的核心,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和父母的地位。
而在西方,个人独立和自主性较为重要,家庭更多是一个相互支持的单位。
6.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西方人通常会尽量按时完成任务,而中国人对时间可能会更加灵活,他们注重与人的交流和关系。
7.食物和饮食习惯: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荤素搭配,重视米饭和粥类食品。
而西方人更强调肉类和面食,蔬菜和主食的比例可能较低。
8.婚姻观念:中西方文化对婚姻的看法也有差异。
中国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家庭的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在西方,个人选择和幸福感更重要,婚姻更多是两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教育、礼仪、家庭观念、时间观念、食物和饮食习惯以及婚姻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也是两种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的产物。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dc3067f1711cc7931b716de.png)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首先,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饮食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无论再烹调技法上,还是在进餐方式上,都大相径庭。
中国人利用各种烹调技法,尽其所能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全;而西方人的烹饪方法则简单很多,他们不太在意菜肴的颜色和造型,而更注重“怎样尽量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
因此,中国人注重形式,西方人注重内容。
再看进餐方式,中国人往往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对整桌饭菜各取所需;而西方人则事先将食物分成小份,每人一份,各吃各的,互不相干。
中国人有整体观念而西方人有个体意识。
其次,从对颜色的好恶上看,中国人喜欢红色,把红色当成喜庆、兴旺的象征;西方人更喜欢蓝色,他们认为,蓝色是沉着、冷静的代表。
因此,中国人崇尚热情,西方人注重理性。
再次,从造字方法上看,中国人以象形字为主;西方人以“尽量使人明白一个字的含义”为宗旨。
因此中国人注重外形的美感,西方人注重内在的实用性。
最后。
从艺术角度上看,中国的国画大开大阖,泼墨写意,气势如虹;西方油画讲究的却是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
写意和写实的不同风格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个性:情感和理智。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历史渊源中西文化在现象上的差异最本质的一点:中国人重道义,重感情;西方人重功效,重理智。
在两种文化的历史渊源中,中华文化即“道”,是教化的工夫。
“仁者爱人”,血缘的亲情是割不断的,在宗法社会的基础上成为中华文化的第一基石。
而西方的一切学说都始于哲学。
哲学的定义即“爱智慧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阿基米德的几何,都是智慧的产物。
(三)、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人希望对社会生活实行事先主动协调,在兼顾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选择一条个人前进的道路。
无一事例不说明:整体至上的观念在中国人头脑里根深蒂固。
因此,中国人重感情,重道义!而西方人希望对社会实行事后被动制约,用法律和组织措施来解决问题,是以理智为基础的。
在追求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e304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3.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价值观、社会习俗、人际关系、沟通方式、教育方式、饮食文化等。
首先,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对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
中方文化注重集体的利益,在决策时会考虑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选择和权益,个人的发展和利益在决策过程中更受重视。
此外,中方文化注重家庭和亲情关系,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
其次,中西方社会习俗也存在差异。
在庆祝节日方面,中方文化注重传统的中国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而西方文化注重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
在礼仪和礼貌方面,中方文化非常注重尊重和谦虚,比如需要给长辈行礼、对别人表示感谢时要用双手;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自主选择,尽量避免给人带来不自由的感觉。
第三,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也有差异。
中方文化强调面子和人情关系,重视和睦相处,避免冲突,注重保持表面的和谐;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公正和个人的自由意志,在处理问题时更注重说真话和坦率。
在沟通方式方面,中西方文化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方文化强调含蓄和间接表达,会通过非言语的方式传递信息,如微笑、眼神、肢体语言等;而西方文化更注重直接和明确表达,更善于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
教育方式方面,中西方文化差异也较大。
中方文化注重传统的教育方式,尊重师长和教育权威,注重默默接受和记忆知识;而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最后,中西方饮食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方饮食注重荤素搭配,讲究食物的色、香、味,重视刀叉筷子的使用礼仪;而西方餐饮文化更注重多样化的口味和选择,使用刀叉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价值观、社会习俗、人际关系、沟通方式、教育方式和饮食文化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3511c68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42.png)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
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
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
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1。
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中西文化差异范文
![中西文化差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3418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c.png)
中西文化差异范文中西文化是指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
由于历史、地理、宗教、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些主要方面。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受到高度重视。
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个人的行为往往要为家族、社会整体考虑。
二、社会习俗的差异中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方式和礼仪规范上。
在西方社会,人们更注重直接、开放的沟通方式,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和个性化。
而在中国社会,人们更注重间接、委婉的沟通方式,重视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注重礼节和尊卑有序。
三、时间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的时间观念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人们侧重于时间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注重按时完成工作和约会。
而在中国社会,人们更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重视人际关系和灵活性,对时间有着更为宽松的态度。
四、人际关系的差异中西方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人们更注重个人的权利和隐私,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在中国社会,人们更注重社会关系和人情味,重视亲友关系和社会网络,强调集体的荣誉和责任。
五、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信仰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在西方社会,基督教是主要宗教,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
而在中国社会,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等是主要的宗教信仰,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追求内心的和谐。
六、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个人发展和实用性教育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中国社会,强调集体的荣誉和责任,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七、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差异。
西方人注重食物的多样性和口味的刺激,常食用肉类和乳制品,注重饮食的健康和均衡。
而中国人注重食物的质地和味道,食用大量的谷物、蔬菜和豆类,追求饮食的协调和养生的效果。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95328e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2.png)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比较,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社交礼仪:中西方的社交礼仪差异较大,比如在西方,人们经常用握手来问候和告别,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用鞠躬或行礼来表示尊重和敬意。
2. 风俗习惯:中西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西方,人们吃饭时会用刀叉,而在中国,人们则使用筷子;西方国家的圣诞、复活节等节日在中国并不普及。
3. 教育观念:中西方的教育观念也不同,比如在西方国家,注重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中国,则更注重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
4. 宗教信仰: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也有差异,西方国家基督教是主流宗教,而在中国则有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
5. 思维方式: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比如西方强调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东方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细节把握。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差异存在于社交礼仪、风俗习惯、教育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需要更深入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7a733b26a45177232f60a2a2.png)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一、中国人信奉儒教, 讲顺从孝顺。
而西方人就有所不同了!他们讲民族自由.个人权力。
二、中国人民与外国人的吃饭习惯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常常围着一大桌,同吃一盘菜,虽然热闹,但一点儿也不卫生。
西方人自己吃自己的,这就是自助餐,既卫生又方便;三、中西方教育也大不相同,中国人教育学生,大多是一种封闭教育,得遵守校规,西方教育完全是一种开拓自由思维的空间,他们是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四、中西方文化在请客吃饭方面的差异:中餐通常先上菜,后上汤,西餐相反;中餐主人一般多次向客人敬酒、敬莱,而西餐主人通常只敬一次五、西餐主人通常不会坚持要客人非吃非喝不可,而是希望客人自己动手(Help yourself),不要拘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六、电影文化:美国人喜欢调侃总统,英国人喜欢调侃一些暴力机构,比如监狱。
中国人最喜欢调侃老百姓。
七、伦理型与法理型。
从文化性质来看,中国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西方文化属于“法理型”文化。
中国文化从“性善”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主张建立良好的伦理道德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教化来使人形成自律意识,自觉克服人的动物性本能,自觉克服个人的私欲,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西方文化从“性恶”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主张“原罪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有罪,主张建立严密的法律来抑制个人的私欲和动物性本能.以“他律”来促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八、内向型与外向型。
从文化性格来看,中国文化属于内向型文化,西方文化属于外向型文化。
九、整体性思维型和个体性思维型。
从思维方式来看,人的思维通常可分为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综合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和个体性思维。
一般而言,中国人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不发达,西方人则逻辑思维较强。
笔者认为,中国人整体性思维较强,而西方人个体性思维较强。
十、家族本位型与个人本位型。
从文化取向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以“家族”为本位的文化,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文化。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60ab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e.png)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且有趣的话题。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各自的优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沟通方式、饮食习惯和节日等。
一、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主义,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
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更为突出。
中国人更加关注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平衡,乐意为集体和家庭做出牺牲。
二、沟通方式差异中西方的沟通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喜欢展示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在中国文化中,传统的沟通方式更加注重间接表达和含蓄。
人们会尽量避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暗示、比喻和隐约的方式传达信息。
三、饮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饮食习惯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重视均衡和协调,强调五味的平衡和食物的烹饪方式。
相比之下,西方餐饮文化更加注重个人口味的满足和多样性。
西餐中强调每个食材的独立味道,允许食物更加原生态地展现自身的特点。
四、节日传统差异中西方的节日传统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在西方文化中,圣诞节是一个重要且庆祝程度最高的节日之一。
而在中国文化中,春节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度这个特殊的时刻。
此外,西方还拥有复活节、感恩节等一系列特色的节日,而中国则注重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
五、教育观念差异中西方教育观念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注重独立思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被鼓励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方式。
而在中国文化中,重视基础教育和强调集体主义观念。
学生过多的时间投入于学习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一种提升社会地位和为家人争光的手段。
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讨,我们不但能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根源和特点,还可以更加宽容地看待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习俗。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79ab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4.png)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中西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分别代表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这两种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包括价值观、礼仪、饮食习惯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具体举例中西文化的差异。
首先是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在价值观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通常以家庭为中心,强调家庭的和谐和责任。
尊重长辈和关心家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
西方人更倾向于尊重和追求个人权利和自由,他们更独立,更强调个人的成就和成功。
其次是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礼仪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
中国文化非常强调尊重和礼仪,有着丰富的礼仪规范。
比如,在社交场合中,中国人通常会先行问候长辈和上级,然后才会自己介绍。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平等和自然的交流方式,不会过多地强调礼仪。
他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再次是饮食习惯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饮食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并且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包括饮食礼仪和烹饪技艺。
中餐通常有多道菜,以米饭为主食,注重均衡和健康。
相比之下,西餐通常以面包、肉类和蔬菜为主食,味道相对简单。
西方人在用餐时,更强调快捷和简便,注重个人口味的满足。
此外,中西方在审美观念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非常注重和谐、庄重和内在美。
在中国传统绘画、建筑和音乐中,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具有诗意和哲理的审美体验。
相比之下,西方人更注重外部美和视觉冲击,他们更倾向于在艺术作品中追求刺激和享受。
此外,中西方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人通常更注重过去和现在的情感认同,他们强调历史的渊源和传统的延续。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注重未来和现在的关系,他们追求科技和创新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仅在表面上体现为语言、饮食和礼仪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传统的不同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d8837f1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8.png)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文化的差异体现在6个方面:1、语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具有相似性,也具有差异性,这是人类语言的本质。
在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助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
2、价值观的差异;在文化价值观进行比较时要提高科学性,进行综合评价。
美国环境优美,污染程度比中国轻得多,可是美国是世界消费第一大国,比中国高一倍,这个问题就要从环境的治理和科学的管理来了解;3、认知差异;人们在使用语言的同时,就是在用这种语言中附带的社会属性如经济、文化、政治等构建语境,必然会形成独特的思考方式,带有自己认知上的偏见或者包含着特定概念上的刻板印象等。
4、非语言沟通的差异;指的是使用除语言符号以外的各种符号系统,包括形体语言、副语言、空间利用以及沟通环境等。
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
因此非语言沟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支持性角色。
5、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差异;人在觉知外界时,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即喜欢或不喜欢。
东方人不喜欢的反应多于喜欢的反应,而西方人喜欢的反应多于不喜欢的反应。
也就是说,东方人看负面多,而西方人看正面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心态。
东方人嗔心强,而西方人贪心重。
6、沟通习惯的差异。
中西方交往沟通中的差异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有几个方面如卷入度、行为方式、自我表现和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差异最为显着。
拓展资料1、世界文化的特点:丰富性和多样性。
2、节日是-种习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3、看待文化差异文化存在差异,不分优劣,各有千秋。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者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会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4、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
在全球化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2460f2cc910ef12d2bf9e710.png)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三、社会关系的差异四、社会礼仪的差异五、社会习俗的差异——对女性的态度六、结语综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体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中国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
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是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
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让我们共同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外语学习主要是学习语法规则,学习语言形式。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应该围绕语言形式的学习来组织。
特别是外语写作方面,了解其语篇结构特点和母语的不同是很必要的(沈昌芬,2004)。
卡普兰(Kaplan)认为,与运用其他语言写成的段落相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写出的段落以线型模式为主。
而我国中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通常只是一段式,无主次之分,条理不清楚。
这些都是不了解英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及母语与目标语写作的不同而造成的。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外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内容的教学。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导入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为交际服务的原则和通过多样化手段导入文化内容的原则。
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导入适当的外语文化内容具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作出一定的总体规划,设计目标语文化的教学,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对文化内容进行逐步的扩展和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
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障碍,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由音素、词素、词、短语、句子等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载、反映出来。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了载体。
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
美国人类学家古德诺夫0^4札“⑶的如故)在他所著的《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是这样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胃^ 511肋抑1⑶10整理提供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所以要想真正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这种语言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如果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就好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
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
只有较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使英语教学达到“为交际”的目的。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1.宗教信仰的差异(工)宗教的影响力: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更是居于主导地位。
上至国家政权运转、公共管理,下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行为方式都有宗教影响的痕迹。
中国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虽然也有佛教、道教等宗教存在,但宗教的影响力较小。
无论国家管理还是老百姓的生活、行为基本上处于世俗化状态,特别是当代中国,无神论的影响更为深入。
(之)宗教传说典故:西方有大量的宗教传说与典故,体现在音乐、绘画、文学等文化形式之中。
绘画中有大量宗教题材,如“,最后的晚餐”。
文学中也有大量的宗教内容,《圣经》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作品。
经济学上所说的“马太效应”、美国多任总统都比喻美国为“山上的城市”,其实都典出于《圣经》。
这方面中国的传说典故则大多来自于历史故事,虽然也有一些宗教故事,但其影响面较窄,文化承载形式比较少,内容也不如基督教那么多。
口)宗教习俗:由于宗教的影响,英语国家形成了许多与宗教相联系的习俗,如在教堂举行婚礼、向“主”宣誓、甚至打喷嚏后别人会说1^1055 7011!” (愿上帝保佑你)或者“81633 7011!”,有困难时总是祈祷,请求上帝帮助‘1001 1101? 1116 。
中国的习俗则主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成分比较多样。
不少习俗是多神论与古代礼仪制度共同影响的结果,像祭灶神、土地神、财神、宗庙与拜菩萨、关公、先人牌位等习俗都属于这种情况。
2^价值观差异性恶与性善:西方古代哲人,尤其古代宗教先知是明确的人性本恶论观点的代表者。
基督教主张原罪说,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一亚当与夏娃“,丁“51115 0^ 也6 ^9.1: 1161-5 9X6 ^1511:6(1 卯011 让6 01)1”(父辈的罪孽会狹及子孙。
〕说明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
与西方古代哲人相反,中国古代圣人都是“性善论”的代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不同的人性论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发展的道路。
西方国家从“性本恶”出发,强调法治,注重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从“性善论”出发,注重人治,强调以德治理。
〔2〉张扬与谦虚:西方人比较崇尚独立、自主和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棚51111服611. 00111整理提供个人奋斗,喜欢张扬个性。
当取得成就或荣誉时,一般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悦。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主张内敛,提倡谦虚。
中国人常常避免锋芒毕露,强调中庸,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当听到外国人夸耀自己某方面做得好时,中国人常用“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谦虚的回答。
这种中国式的谦虚经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
口)个人与集体:西方人比较推崇个人自由,认为“天赋人权”,保护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而个人作为集体和组织中成员的重要性和意义是次要的。
因此,他们把自我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崇尚为争取个人自由而奋斗,较少因为考虑集体而牺牲个人的自由、权利与利益。
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推崇无私奉献,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及先人后己与公而忘私的精神。
3’思维方式的差异(丨)思考问题逻辑顺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大到小,地址从国家、省、市、县、乡、村等顺序,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即自然与人处于一个整体(天人合一),先整体后部分。
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这可以从信封的地址和日期的写法上得到证明。
如:“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是中国的写法,而外国人写法则是辟II 0土51:;1:101:,XI’&11,5113^11^丨?;1:0^11106,0模糊性与准确性:模糊性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而准确性是西方思维的一大特点。
西方人将一日三餐133:69^化51;、11111011^ 511卯63:按照时间分得清清楚楚。
中国人则不习惯于精确地确定一个词或概念的所指,而是习惯于在一种动态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等语境来确定其所指,例如“:你吃饭了没有?”“饭”可以指三餐中的任何一餐,但人们往往无须指明,因为从说话时间就可推知“饭”的具体所指。
0直接性与间接性: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别人的邀请或问候通常不直接的回答,而是采用间接的方法给予回应。
尤其是在作否定回答时,通常不给予直截了当的否定回答,因为中国人认为这有伤人的感情。
如:卜.“VIII7011 119^6 七006;1:诹11± 11161;0111^1;?^ 8:“此7匕6 I 诹111^1’11 七3:7 10. ”但是西方人则不同,西方人耍是不能参加,他的回答则可能是311-63.(17 ^ ^1111161:&113. ^〔1〕4社会关系的差异(丨)等级观念:西方人平等意识比较强而中国人等级观念比较强。
西方的平等意识强调个人竞争之上的平等,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并且不允许任何人侵犯自己的权利。
他们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这一点可以从一则英语谚语中证实“:6^611 51 00^0^09.11 匕6 3 口:1:65:[-如口七.”(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
〉中国人的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比较强,家长制、一言堂等封建主义的特权思想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之)家庭结构:中国人重视家庭,血缘关系、亲情观念强。
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三、四代同堂是中国传统的幸福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中,子女年幼时依赖父母,成年后则对父母负有赡养的义务。
哪怕成家立业,另设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美国式的家庭主要由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构成,家庭结构比较简单。
子女与父母之间没有太多的依赖性。
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一般也不会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疏远。
生活礼仪的差异(丨)打招呼:中国人的问候语常用:“吃饭了吗?”、“上哪儿去?”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
但是这类招呼语不适合用于与西方人打招呼。
他们以为你要邀请他们吃饭或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
西方人的招呼用语很简单,如,“000(111101:111118!,,、“90*33:6 7011?,,、肛6 1;1^085 叩 1118 V;[让7011?”或者“恥社’ 3卯?”等。
〔2〕 0赞美与批评:西方人喜欢赞扬别人,被赞扬者总是坦然接受。
而中国人受到表扬时总是给予礼貌的否定以示谦虚。
西方人对别人的批评总是直截了当,中国人批评别人用婉转、含蓄等间接的方式进行。
〔3〉劝告和建议:在中国,对别人的婚姻和家庭状况表示关心是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而言,婚姻是私生活,别人不应干涉。
如果一个中国人得知其一位美国朋友到了婚嫁年龄而没有结婚,关心地说“丫0111~6^^也6 3.^6 0^ 013,1-1-13.86 311(1 ^011 5^10111(1 ^10(1 叩31~1:061\ ”(你到了结婚的年龄,应该找个女朋友。
〉这句关心和建议的话反而使这位朋友很不高兴。
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建议干涉了自己的私事。
匕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习语、典故:英语典故、习语除了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外,许多英语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来自英国文学宝库,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如“弘660-676(1”,许多学生翻译为“绿眼睛”,其实该词相当于汉语的“红眼病 (嫉妒〉”,它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奥赛罗》。
奥赛罗由于受人间的挑唆,杀害了自己美丽的妻子,制造该惨剧的凶手是绿眼妖魔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棚51丨仙肥!!. 00111整理提供皿)!^")^]:)。
〔3〕再如,中国人以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自豪,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高贵、权利和繁荣的象征,而在英语中的“办明011”则表示凶残的动物。
^颜色词:红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代表着热情、喜庆、吉利。
例如,中国人在其传统的婚庆日子中就钟情于红色,都会贴上红色的对联,喜字来庆祝。
“红白喜事”,“红运”等词汇也是褒义词。
另外,红是汉语中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是革命、进步的象征。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了不同的与红色搭配的词语,如红军,红卫兵,红色政权等。
红色还可以表示顺利、成功等意思,例如,得到老板赏识的人称作“红人”;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
但是外国人认为红色是危险的信号,所有的交通信号灯的红灯都是警告行人及车辆亮灯时不能穿越马路的,例如,“136 1*6011^1:118111863:”(愤怒〉,“1*6(13161:1;” (紧急警报)。
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中西国家历史、地理位置、生活方式、人文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不同文化渊源所造成的。
[幻但无论什么原因,我们首先要承认这种差异,理解认识这种差异,不能用中国的文化思维去理解学习西方的语言以及背后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