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能力对边境地区缅甸底层家庭意味着希望和出路

合集下载

缅甸汉语传播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缅甸汉语传播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缅甸汉语传播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1-04-30T14:26:44.46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3期作者:李海艳[导读] 随着中缅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汉语在缅甸的传播进入了飞快发展时期李海艳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摘要:随着中缅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汉语在缅甸的传播进入了飞快发展时期。

但政策支持不足、专业师资力量紧缺、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汉语在缅甸的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汉语在缅传播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以期缅甸汉语传播事业在今后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缅甸汉语传播;现状;未来发展一、引言早在19世纪末,缅甸就出现了华文教育,但由于历史、政治等因素,缅甸汉语传播的过程比较艰难,汉语传播速度相对缓慢。

随着中缅合作的不断深化,汉语在缅甸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现有研究中,张栋和刘振平(2019)针对汉语传播的现状,从实际情况探讨缅甸的汉语传播策略;龙威(2019)以非华裔缅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了缅甸汉语传播对其中国形象认知所造成的影响;瞿玉蕾(2019)基于汉语国际传播的视角研究了中华文化在缅甸北部的影响。

总体而言,目前缅甸的汉语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教学方面,涉及汉语传播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此外,尽管缅甸的汉语传播大体上顺应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潮流,并且有众多的华侨力量作为支撑,但仍存在一系列的传播问题。

因此,分析缅甸华语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二、缅甸汉语传播现状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缅甸华文教育情况十分复杂,先后经历了初创、低潮、复兴、发展四个时期。

在英国殖民地期间,缅甸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此时汉语的发展并未遭到限制。

缅甸独立以后,缅语成为官方语言,尽管英语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对缅甸的语言教学有着重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华文教育只能在缅语和英语的夹击下艰难生存。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通话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语言交流能力,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以期助力乡村振兴。

一、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1. 统一语言: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语言统一,提高沟通效率和准确性。

2. 促进交流:推广普通话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方言障碍,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

3. 提高教育质量: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教育语言,推广普通话可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为农民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4. 增加就业机会:推广普通话可以提高农民的语言交流能力,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促进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提升。

二、推广普通话的方法1. 加强教育培训:在农村地区设立普通话培训班,为农民提供学习普通话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2. 制定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扶持措施。

3. 创造语言环境:在农村地区普及普通话教育,鼓励农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4. 借助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渠道,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和推广普通话的效果,提高农民对普通话的认识和学习积极性。

三、推广普通话的效果1.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普通话的推广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提高农民就业机会:推广普通话可以提高农民的语言交流能力,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为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广普通话可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感。

4. 加强城乡联系:推广普通话可以打破方言障碍,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结:推广普通话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语言规划应该放在言语社区中研究

家庭语言规划应该放在言语社区中研究

“家庭语言规划”多人谈 杨红燕 等 专题研究家庭语言规划应该放在言语社区中研究王晓梅(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中国复杂的语言状况和正在进行的语言生活的变化都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带来了契机,基于中国的语言国情而发展出来的社会语言学理论也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带来了不少启示。

以下主要从城市语言调查和言语社区理论两个方面谈谈家庭语言规划研究在中国的学术前景。

城市语言调查是在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诞生的,旨在解决社会结构重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语言问题。

这些进行中的变化都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如果将家庭语言规划放在城市语言调查的框架下,那么中国学者将大有可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家庭是嵌在言语社区中的。

没有脱离社区而存在的家庭,“没有家庭是孤岛”。

因此,家庭语言规划应该放在言语社区中研究,以考察所在言语社区对家庭语言规划的影响。

言语社区是一个层层嵌套的结构,我们不仅要研究家庭直接所在的言语社区,也要关注它的上一级言语社区以及顶级言语社区。

以马来西亚槟城浮罗山背客家人家庭语言规划为例,其家庭语言规划不仅直接受到当地客家言语社区的影响,还受到浮罗山背言语社区以及槟城言语社区的影响,甚至也受到马来西亚华人言语社区的影响。

不同层级的语码(客家话、闽南话、华语、英语、马来语等)及其使用规范都对浮罗山背客家人的家庭语言实践、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管理产生直接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语言认同在言语社区中的作用很大。

浮罗山背的客家话由于缺少各个层级言语社区的认同支持,因此在家庭语言规划中是缺位的;相反,华语在不同层级的言语社区都得到了充分的认同支持,因此在家庭语言规划中最受重视。

城市语言调查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而言语社区理论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视角。

言语社区与城市之间有可能是交叉的,城市化进程中的言语社区相较于农村的言语社区变动性更大;城市中的言语社区也有可能是多层的。

对于城市化背景下的家庭语言规划研究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家庭直接所在的言语社区,掌握言语社区内部的语码、互动情况、语言认同等。

缅北汉语教学对中缅边境交流的影响

缅北汉语教学对中缅边境交流的影响

缅北汉语教学对中缅边境交流的影响【摘要】在与中国云南接壤的缅甸北部掸邦和克钦邦汉语教学颇有成效,为滇缅边境往来培养了汉语人才,为瑞丽人才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劳动力,也扩大了汉语文化圈在缅甸的影响。

【关键词】缅北汉语教学汉语人才一、缅北汉语教学概况(一)缅北自然人文概况缅甸北部主要是有两个省分别是掸邦和克钦邦,与中国山水相连,森林、玉石、矿产资源丰富。

山区面积广大,河谷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以农业为主。

克钦邦下辖密支那县、八莫县、葡萄县、莫因县四个县,闻名世界的缅甸玉即产于克钦的密支那。

掸邦管辖东枝、莱林、腊戌、木姐、皎脉、滚弄、老街、景栋、孟萨、孟别、大其力 11个县和54个镇区。

和瑞丽接壤的木姐地势平坦,瑞丽江流经水土肥沃,主产大米。

老街是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挨着临沧。

缅北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落后,对云南有着商品进出口的依赖。

一个家庭有多个子女,劳动力比较多。

(二)缅北汉语教学现状缅甸汉语教学,也称华文教育,开始于19世纪末的华侨自行筹资建立。

在1965年缅甸政府将外国移民财产收归国有,缅甸汉语教学进入低迷时期。

随着外交局势的回转以及新政府的鼓励政策,1988年缅甸汉语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民间和官方办学促成了缅甸繁荣的汉语教学现状。

在缅甸汉语教学中,由于缅北靠近中国这一有利位置优势,缅北的汉语教学相对于其他地方,发展速度快并且具有一定规模。

缅北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缘政治,在缅北的汉语教学主要是以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为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的现象相对较少。

缅北汉语教材90%以上使用台湾版的教材,果敢等特区使用我国内地中小学的教材。

缅北华文学校占全缅华文学校的94.3%。

(三)制约缅北汉语教学的因素(1)政府态度。

双方和平共处,边境安宁稳定。

那么汉语教学以及各项事业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以1988年为例,缅甸把华侨资产收归国有,汉语教学被压制,后来新政府执政,局势改观,汉语教学才以佛教学校的名义逐渐恢复。

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学生学习汉语情况

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学生学习汉语情况

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学生学习汉语情况作者:曾逸霞沈美兰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11期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上兴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

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交往密切。

现代,中缅关系继往开来,两国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

缅甸社会中缺乏与中国对话的汉语人才,汉语人才需求大。

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作为上缅甸的官办外国大學,下设有中文系。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该校中文系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调查,了解中文系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与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曼德勒外国语大学汉语动机困难建议中缅友好交往离不开语言为中介,客观准确地传递双方的真实情况,消除偏见与误解。

当今缅甸社会,精通汉语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

调查了解缅甸国内特别是官方高校汉语学习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

为真实有效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再进行分析,此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下文简称曼外大)中文系学生学习汉语进行调查。

共发出1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0份。

一.曼德勒外国语大学及中文系基本情况曼德勒外国语大学是缅甸的公立外语大学,是缅甸公立高校开设中文专业的两所中的一所。

目前,曼外大中文系教师共有教师(包括外教)共25人,其中有10位老师有在中国学习深造或进修经验,汉语系学生大一至大四的总人数共有两百余人,人数在全校排在第二位。

参与问卷的学生集中在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相比,高年级学生汉语基础较好,对汉语的熟练度较高,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与年级呈正相关。

参与调查的学生百分之八十来自缅甸北部,百分之二十来自缅甸南部。

在参与调查的120个学生中男女性别比例差异大,男女分布不平衡,女多男少,符合语言人文类专业学习的男女分布规律。

其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华裔比例较高,这与曼德勒地区为缅甸华裔集中地区之一的情况相符。

在这些华裔中大部分学生的家里日常交流的语言是缅甸语,少部分学生使用云南方言和普通话。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摘要】缅北东枝地区位于缅甸北部,地处偏远,经济落后。

汉语教学在该地区尚未得到普及,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缅北东枝地区的特点与地理位置,探讨目前汉语教学的现状,界定该地区汉语教学的范畴,并提出教学目标、方法,分析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在挑战和困难中,找到发展的未来方向,为该地区汉语教学的提升提供思路和建议。

通过对该地区的教育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中缅友好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特点、地理位置、现状分析、定义、目标、方法、资源、条件、挑战、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缅北东枝地区位于缅甸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缅甸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随着缅甸与中国关系的不断发展,汉语在缅北东枝地区的教育领域也逐渐受到重视。

由于地区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缅北东枝地区的汉语教学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促进汉语教学在该地区的发展,有必要对缅北东枝地区的汉语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界定。

目前,关于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仍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领域。

本研究旨在系统地分析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其教学目标、方法以及教学资源和条件,进一步界定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范围和特点,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将有助于提升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地区汉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索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该地区的汉语教学现状,包括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师队伍等方面的情况,为今后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2. 定义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范畴:根据对该地区教学情况的调研,梳理出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特点和特殊需求,明确汉语教学在该地区的定位和目标,为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供基础。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缅北东枝地区是缅甸的一个地理区域,位于缅甸北部,东临中缅边境。

汉语教学的界定是指在该地区开展汉语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等方面的规定。

1. 教学目标:缅北东枝地区的汉语教学目标可以从听、说、读、写和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界定。

具体包括:(1) 听: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听懂简单的口语对话和短文;(2) 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基本的交流;(3) 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简单的短文和文章,理解其基本意思;(4) 写: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能够书写简单的汉字和基本的句子;(5) 文化交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意识并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2. 教材选择:针对缅北东枝地区的汉语教学,应选择与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相适应的教材。

可以选择教材包括:(1) 初级教材:适用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内容简单易懂,注重日常生活和基本交流;(2) 中级教材:适用于已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内容更加丰富,注重语言运用和口语表达;(3) 高级教材:适用于已具备较高汉语水平的学生,内容涵盖文化、社会和专业知识,注重语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 教学方法:针对缅北东枝地区的学生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 任务型教学: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语境和任务,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汉语;(2) 情景教学:通过制造真实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技巧;(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缅北东枝地区的汉语教学界定包括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选择适宜的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意识,促进中缅两国的语言和文化交流。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缅北东枝地区是中缅边境地区的一个重要区域,这里居住着大量的缅甸华人,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

在这样的区域中,汉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涉及到居住在当地的华人的语言教育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当地孩子们学习汉语的需求,以及中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需求。

我们需要对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做出明确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受众对象非常广泛,可以包括缅甸华人、当地的缅甸孩子、中国留学生和华侨等。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安排。

对于缅甸华人来说,他们通常是缅北东枝地区的长期居民,他们使用汉语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交流中。

对于缅甸华人来说,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应该注重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和沟通技巧的教学。

对于当地的缅甸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出生在缅北东枝地区,但却是缅甸华人的子女,他们在家里使用中文,但在学校和社会中使用缅甸语。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需要关注如何让这些孩子在双语环境中保持和发展他们的汉语能力,培养他们的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

对于中国留学生和华侨来说,他们可能在缅北东枝地区生活和学习,因此他们需要接受专业的汉语教学,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根据受众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

对于缅甸华人和当地的缅甸孩子来说,可能需要开设针对不同年龄和学习水平的汉语课程,包括口语交流、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语法和阅读等内容。

对于中国留学生和华侨来说,可能需要开设更加专业和系统的汉语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注重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介绍,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中去。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也需要得到保障。

教学资源方面,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汉语教师队伍,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能够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汉语教育在基层的作用

汉语教育在基层的作用

汉语教育在基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通过汉语教育,可以让基层群众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2. 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通过汉语教育,基层群众可以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阅读、写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3. 促进社会交流与沟通:汉语是现代社会的通用语言之一,掌握汉语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汉语教育,基层群众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进行交流与沟通,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4. 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汉语教育可以让基层群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汉语教育在基层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促进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以及国家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掌握国家统用语言后民族地区家庭收入有明显提高的事例

掌握国家统用语言后民族地区家庭收入有明显提高的事例

掌握国家统用语言后民族地区家庭收入有明显提高的事例哈萨克族姑娘很感谢父母从小就让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掌握双语的她可以无障碍地阅读各类书籍,与时俱进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成长为一名食品专业的大学教师。

“在两种语言中遨游的我,眼界更宽广,语言表达更灵活,待人接物更亲切多元。

”在哈萨克族姑娘看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智慧,真正的智者应该是取其长、去其短,更好地提高自我和服务社会。

“试问,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还要让语言成为阻碍成长的绊脚石吗?”
几十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掌握了一把易于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易于在多种岗位就业工作、更好融入现代社会的钥匙。

一项在新疆南疆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后,民族地区家庭月收入有明显提高。

“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各民族群众在全国劳动力市场实现更好就业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要条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分析。

内蒙古科左后旗的村民XX,就是普通话助力脱贫致富的受益者。

从年收入5000元到年收入超过80万元,从贫困户到脱贫户,短短几年间,水泉通过黄牛养殖、经营“活牛超市”,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她的直播间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

大家通过直播先了解牛,再面对面进行交易。

“一个村的人互相交流可以用蒙语,但是直播的时候用蒙语,外地人就看不懂了。

”水泉告诉记者,“直播的时候,我们用普通话和他们互动,这
样一来,渠道拓宽了,覆盖面广了,周边来买牛的人也增加了。

”。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国家的官方语言。

推广普通话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语言沟通能力,还可以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推广普通话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具体举措。

一、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1. 提高沟通效率: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可以消除地域差异,提高人们之间的沟通效率。

在乡村振兴中,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普通话进行交流,促进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有利于乡村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 促进就业机会:推广普通话可以提高乡村人口的语言能力,使他们更容易适应城市就业环境。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或就业,掌握普通话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城市居民进行交流,增加就业机会。

3. 增强文化认同感: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语言,推广普通话可以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普通话的推广,可以加强乡村居民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二、推广普通话的具体举措1. 加强普通话教育:在乡村地区设立普通话培训班,为乡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普通话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普通话基础知识、口语表达、听力训练等。

同时,鼓励乡村学校将普通话作为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2. 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普通话演讲比赛、普通话大赛等形式,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普通话学习和使用,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普通话教师或演讲员到乡村地区进行讲座和示范,激发乡村居民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3. 创造普通话使用环境:在乡村地区建立普通话角、普通话交流中心等场所,为乡村居民提供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场所。

同时,鼓励乡村居民在家庭和社区中使用普通话,形成普通话使用的习惯。

4. 引进普通话资源:通过引进普通话教材、普通话电视节目等资源,为乡村居民提供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和素材。

同时,鼓励乡村居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学习普通话,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效果。

普通话提升社会地位

普通话提升社会地位

普通话提升社会地位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国家的官方语言。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普通话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凸显。

良好的普通话水平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竞争力,还能够在社会交流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论述普通话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一、普通话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如今,很多行业和职位都对普通话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服务行业和销售行业。

掌握良好的普通话,在与客户、同事和上级的沟通中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信息,增强沟通的效果。

在面试和求职过程中,能够流利地使用普通话也是一个加分项。

因此,拥有良好的普通话水平可以为个人在职场中提升社会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普通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良好的普通话水平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学校教育以普通话为基础语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听讲和表达意见,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良好的普通话水平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提升在班级和学校中的社会地位。

三、普通话在社交中的重要性社交是人们相互交流、了解彼此、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而普通话在社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不仅能够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还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

在各类社交场合中,良好的普通话水平能够使个人更加自信地参与到对话和互动中,提高自身形象和社会地位。

四、普通话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国家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通过掌握和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个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在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中,良好的普通话水平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自信和魅力,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普通话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能够使社会交流更加顺畅和高效,减少语言沟通带来的误会和纠纷。

而误解和矛盾的减少,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良好的普通话水平能够促进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增进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掌握普通话后名族地区家庭收入提高的议论据

掌握普通话后名族地区家庭收入提高的议论据

掌握普通话后名族地区家庭收入提高的议论据掌握普通话对名族地区家庭收入的提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掌握普通话可以帮助名族地区居民与其他地区人士更加顺畅地沟通,增加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因为普通话广泛使用于教育、商务和政府机构等领域,掌握普通话可以提高名族地区居民的教育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

他们可以更方便地与各地的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进而提高家庭收入。

其次,掌握普通话可以扩大名族地区居民的经济视野。

名族地区普遍存在着较为封闭和相对落后的经济环境,这对于家庭收入的提高构成了一定的制约。

而掌握普通话可以使名族地区居民与外界更加接触,了解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他们可以学习到在其他地区成功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理念,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趋势,从而有机会提升自己家庭经济的收入水平。

第三,掌握普通话可以帮助名族地区居民更好地利用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资源和福利政策。

政府往往会通过普通话来传递各种政策和福利信息,如果名族地区居民不懂普通话,就无法及时了解到相关的政策和福利。

而掌握普通话可以使他们更加容易地获取到这些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福利政策,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最后,普通话能够提高名族地区居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掌握普通话可以更好地与社会交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通过与其他地区居民的交流和互动,名族地区居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同时,普通话的掌握也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社会,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

这些社交网络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和资源,进一步提高家庭收入。

综上所述,掌握普通话对名族地区家庭收入的提高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普通话可以提高名族地区居民的就业竞争力,拓宽经济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为家庭创造更大的经济收入。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普通话推广的必要性、推广普通话的方法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一、普通话推广的必要性1. 统一语言: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可以加强全国各地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2. 提高教育质量:普通话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通话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人才。

3. 促进经济发展:普通话是商务交流的重要工具,推广普通话可以促进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推广普通话的方法1. 加强普通话教育:在农村地区设立普通话培训中心,提供普通话培训课程,培养农村地区的普通话教师,提高农民的普通话水平。

2. 制定普通话推广政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地区的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普通话的使用率。

3. 增加普通话宣传活动:组织普通话演讲比赛、普通话角色扮演活动等,吸引农村地区的学生和群众参与,提高对普通话的认知和兴趣。

三、推广普通话的效果1. 提高交流效率:推广普通话可以减少方言交流带来的沟通障碍,提高乡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交流效率,促进乡村振兴。

2. 增强文化认同: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语言,推广普通话可以增强农村地区居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培养人才:推广普通话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总结: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加强普通话教育、制定普通话推广政策和增加普通话宣传活动等方式,可以提高普通话的使用率,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推广普通话不仅可以提高交流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增强文化认同和培养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推广普通话演讲稿——现实和未来的需要

推广普通话演讲稿——现实和未来的需要

推广普通话演讲稿——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尊敬的评委、嘉宾: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关注现实和未来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伟大国家。

中文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中华民族日益强大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社会中,普通话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普通话已经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推广普通话对现实意义重大。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人口的分布地域广泛,方言各异。

为了更好地加强国家统一,实现全国人民的沟通交流,普通话的推广成为必然的趋势。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普通话已经成为国际学术交流、商务往来、旅游观光等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在这些领域中,普通话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也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文化交流机会。

其次,推广普通话对未来发展更为重要。

作为一种现代语言,普通话不断强化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地位。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的不断增加,很多行业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国内竞争,更多地是国际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话作为全球经济交流的重要语言,其推广不仅有助于我国企业借助文化优势打破国际市场的壁垒,更能推动我国成为一个颇具竞争力的区域和国际商业中心。

因此,我们要切实推广普通话,推动其在全国和全球市场的发展和应用。

一方面,应该在教育中大力推广普通话,如加强普通话教育的规范化、全面化、科学化,增强全国人民使用普通话的信心和自信;另一方面,应该切实加强普通话在国内领域中的应用,如推广普通话标准化、普通话宣传和推广等,不断提高全民了解、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和行动。

总而言之,推广普通话是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普通话的推广和应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缅北东枝地区是指缅甸北部的东枝地区,这个地区主要居民是中国汉族人,他们迁居到缅甸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在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持这些华裔居民与中国文化联系的重要途径。

需要界定的是汉语教学的对象。

在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主要面向以下两类人群:一是当地华裔子弟,他们在家庭中主要使用缅甸语,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和使用汉语的需求;二是希望学习汉语的非华裔居民,这些人主要是因为商务、旅游或是其他目的而有学习汉语的需求。

对于当地华裔子弟,汉语教学既要注重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汉字和拼音的教学。

因为这些子弟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通常使用的是缅甸语,对汉语的学习起点不同,所以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灵活调整。

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话题和情境,结合游戏和音乐等趣味性元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鼓励他们参加和组织各种形式的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汉语角等,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对于非华裔居民,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基础的汉语能力,以应对日常生活、商务活动和旅游交流等需要。

因为他们通常没有接触过汉语,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会话和常用词汇的教学上。

可以通过教授简单的日常对话、购物、餐厅用餐等实用场景中的表达方式,让学习者很快掌握基本的交际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中国文化的知识,如中国的节日、饮食、传统习俗等,以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结合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如汉语视频、音频、绘本等,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还可以鼓励学习者参加汉语角、汉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机会。

在缅北东枝地区的汉语教学中,需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准的界定和教学设计。

无论是当地华裔子弟还是非华裔居民,都应该注重提高他们的汉语交流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促进中缅两国人民的交流和友谊。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一、汉语教学的适用范围缅北东枝地区主要包括若开邦、克钦邦和克耶邦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文化、语言和教育环境与中国大陆地区有很大的差异。

在这些地区开展汉语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汉语教学的对象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商务人士和一般社会群体。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汉语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汉语来扩大自己的教学领域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对于商务人士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汉语来开拓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而一般社会群体则可能需要汉语来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汉语教学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确定,包括日常生活用语、商务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

因为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有的学生更偏向于口语表达,有的学生更偏向于书面表达,有的学生更偏向于专业用语,有的学生更偏向于文化知识。

在制定汉语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

汉语教学的方式应该与当地的教育环境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包括面对面教学、在线教学、实践教学等。

由于缅北东枝地区的交通条件等限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前往教学点,因此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汉语教育资源。

二、汉语教学的挑战在缅北东枝地区开展汉语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学生的兴趣、师资力量、教材资源、教学设施等方面。

由于缅北东枝地区的汉语教学起步较晚,很多学生对汉语教学缺乏兴趣。

他们可能觉得学习汉语与自己的生活、职业等方面并不直接相关,因此缺乏动力去学习汉语。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提高学生对汉语的意识和认知,增加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缅北东枝地区的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缅北东枝地区的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即便有一些学生对汉语教学感兴趣,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师来指导他们。

需要通过教师培训、引进外教、鼓励本土人才等方式来提高师资力量。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是一个民族复杂,文化多样的地区。

汉族人口不算多,但依然有相当一
部分人需要学习汉语。

因此,对于该地区的汉语教学界定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域、语言、学
生群体、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地域因素。

缅北东枝地区的地理环境较为特殊,主要是山区和较为落后的乡村
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匮乏。

因此,在这些地区实现普及
汉语教育的难度较大,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补救,如线上教学、移动教室等。

其次是语言因素。

缅北地区主要使用语言为缅甸语、壮语等,与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

在选择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应该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和
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再比如,学生群体因素。

由于缅北东枝地区在民族构成和宗教信仰上存在巨大多样性,导致不同群体的学习需要有所区别。

像藏族、苗族和侗族等民族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最后是图书馆、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因素。

为了提高缅北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需要
补齐相关的基础设施。

例如,必须配备专门的汉语教室,教室应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读物,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与此同时,图书馆必须增加汉语读物,以便学生在课余
时间进行阅读。

总之,缅北东枝地区教学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情况,在制定相应的教学政
策和方案时,进行科学评估和制定合理教学标准。

同时,教师队伍也需要作出努力,在专
业素质、教学经验和人格魅力等方面多方面提高。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

缅北东枝地区汉语教学的界定缅北东枝地区指的是中缅边境地区的东枝地区,该地区是缅甸北部的一个独特的地区,距离中国边境很近,人口以华人为主。

在该地区,汉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毗邻中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联系。

1. 目标受众群体的界定:汉语教学的目标受众主要是东枝地区的华人华侨和当地缅甸人民。

华人华侨是指在缅北东枝地区生活、工作和经商的中国人,其中许多是第二、第三代华人,讲中文的能力较差。

当地缅甸人民是指东枝地区的本地居民,对中文的需求和兴趣也在增加。

2. 教学内容的界定:汉语教学的内容应包括常用词汇、日常对话、语法、拼音、汉字等基础知识,以及中国文化、历史、传统节日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东枝地区是与中国接壤的地区,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与中国相关的知识,如商务汉语、中缅双边贸易、旅游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3. 教学方法和形式的界定:汉语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如传统课堂授课、小班教学、一对一辅导、线上教学等。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结合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开设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

4. 教师资质和培训的界定:教师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还应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包括汉语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5. 教学评价和质量保证的界定:教学评价是汉语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可以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缅北东枝地区的汉语教学应根据目标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界定,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语言规划”多人谈 杨红燕 等 专题研究
家庭语言规划应该放在言语社区中研究
王晓梅(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中国复杂的语言状况和正在进行的语言生活的变化都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带来了契机,基于中国的语言国情而发展出来的社会语言学理论也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带来了不少启示。

以下主要从城市语言调查和言语社区理论两个方面谈谈家庭语言规划研究在中国的学术前景。

城市语言调查是在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诞生的,旨在解决社会结构重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语言问题。

这些进行中的变化都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如果将家庭语言规划放在城市语言调查的框架下,那么中国学者将大有可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家庭是嵌在言语社区中的。

没有脱离社区而存在的家庭,“没有家庭是孤岛”。

因此,家庭语言规划应该放在言语社区中研究,以考察所在言语社区对家庭语言规划的影响。

言语社区是一个层层嵌套的结构,我们不仅要研究家庭直接所在的言语社区,也要关注它的上一级言语社区以及顶级言语社区。

以马来西亚槟城浮罗山背客家人家庭语言规划为例,其家庭语言规划不仅直接受到当地客家言语社区的影响,还受到浮罗山背言语社区以及槟城言语社区的影响,甚至也受到马来西亚华人言语社区的影响。

不同层级的语码(客家话、闽南话、华语、英语、马来语等)及其使用规范都对浮罗山背客家人的家庭语言实践、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管理产生直接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语言认同在言语社区中的作用很大。

浮罗山背的客家话由于缺少各个层级言语社区的认同支持,因此在家庭语言规划中是缺位的;相反,华语在不同层级的言语社区都得到了充分的认同支持,因此在家庭语言规划中最受重视。

城市语言调查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而言语社区理论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视角。

言语社区与城市之间有可能是交叉的,城市化进程中的言语社区相较于农村的言语社区变动性更大;城市中的言语社区也有可能是多层的。

对于城市化背景下的家庭语言规划研究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家庭直接所在的言语社区,掌握言语社区内部的语码、互动情况、语言认同等。

例如城市中的农民工言语社区对于这些农民工子女的语言规划就产生了直接影响。

当然,这些言语社区所在的城市本身可能构成更大一级的言语社区,在区域优势语码等方面影响家庭语码的选择。

简而言之,中国的家庭语言规划研究应立足中国高速城市化的语言现实、应用言语社区等社会语言学理论,才能对国际社会语言学界有真正的贡献。

汉语能力对边境地区缅甸底层家庭意味着希望和出路
李 佳(云南大学) 云南省瑞丽市是傣族、景颇族聚集地,也是中缅边境最大的陆路贸易口岸,拥有1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和近10万的缅甸流动人口。

中缅之间人员往来频繁,语言既是两国边民交流纽带又是生存发展的机会。

对许多居住在边境线上的缅甸家庭,尤其是底层家庭来说,汉语能力意味着希望和出路。

由于中缅经济发展差距大,加上缅北地区常年内战,缅甸边民向往中国的和平稳定和经济繁荣,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放弃缅甸政府学校教育,送孩子到中国接受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过上好日子。

笔者曾到云南瑞丽市郊的一所国门小学做田野调查,任教班级50%的学生都是持缅甸国籍身份证
61
语言战略研究2019年第2期 总第20期
的傣族。

这些缅甸学生的父母几乎都是从事农耕种植,到中国边境销售谷物。

通过和中国人打交道,学会几句汉语方言,但因汉语水平有限,无法从事其他行业。

这些缅甸家庭的父母希望孩子学好汉语,将来到瑞丽打工挣更多的钱。

在探访的家庭中有一对姐妹学生离学校很远,每天姐姐带着妹妹要骑1个小时的自行车到中国上学。

听她们母亲说,老大已在缅甸上到三年级,学习成绩优秀,虽然缅甸学校的老师多次到家里劝说,但父母还是决定让孩子来中国从一年级开始念书。

到中国上学后,缅甸学生不但能提高汉语水平,还能为父母提供语言帮助。

无论是农药、化肥的使用说明书、药品说明书,还是家长会的会议纪要等,缅甸学生都成为父母的“语言经纪人”。

因为与中国仅一条马路之隔,缅甸家庭可以接收到中国电视节目信号。

和中国同龄孩子一样,缅甸学生平日最爱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节目。

学好汉语不但给缅甸学生带来童年欢乐,给父母提供语言帮助,还能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笔者班里有一位缅甸学生的父亲曾在赌场工作,经过中缅两国政府整顿和取缔赌场活动以后,这位父亲不得不改行谋生。

后来通过中国边境亲戚介绍,这位父亲来到瑞丽建筑工地打工,长期生活在工地。

他的汉语水平逐渐提高,工作从原来的拌沙灰、搬石块提升为砌砖和粉墙等技术活儿,收入也比原来高很多。

如今汉语已嵌入缅甸边境地区的家庭日常语言生活。

汉语既是缅甸底层家庭谋生、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段,也是逃离贫困、实现后代社会阶层转变的途径。

对边境地区的缅甸底层家庭提供语言服务,不但能实现边民互利互惠,有效缓解边境地区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也是巩固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关键。

提高对家庭语言规划认识,处理好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关系
许静荣(湖北中医药大学) 家庭是儿童语言实践的最初场所,随后,儿童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和社区语言环境中,这时他们的语言行为除了受到父母或养育者的影响,还受到学前教育机构、社区环境中语言态度和语言意识的影响。

因此学前教育机构是反映和影响家庭语言规划的重要领域。

目前中国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公立或私立的幼儿园、早教班、官方的家庭教育中心、幼小衔接班、医疗系统建立的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等,还包括一些以学龄前儿童为教学对象的外语学习机构、国学蒙学机构等。

学前教育机构涉及的语言学习种类包括口语表达、书面语、外语、古典语言等。

家庭对语言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催生了繁荣的学前教育市场,也折射出了中国当代家庭语言规划的空前活跃态势。

而父母对不同学前教育机构的选择是家庭语言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家庭的语言政策面貌。

而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乱象,比如家长跟风报名、互相攀比竞争、儿童超前学习负担过重等也反映了中国家庭语言态度的集体焦虑。

家庭语言态度取决于每个家庭的语言意识形态。

我们可以借助神经语言程序学中的理解层次理论来分析家庭语言意识的5个层级,即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身份对家庭语言规划的影响。

处于“环境”层级的家长没有明确稳定的家庭语言规划,语言态度是在周围环境的压力下形成的,选择学前机构与否和同事、朋友以及媒体广告关系巨大。

处于“行为”层级的家庭,语言规划行为往往与语言利益相关,语言利益又直接与优质的教育资源挂钩。

不少家长为了占有好的教育资源,采取积极的语言习得规划:参加幼小衔接班,提前认读识字,早早地去参加沉浸式英语学习;为了普通话利益,使孩子失去方言体验;等等。

这样的家长众多,导致学前教育机构几乎成了中国家庭争夺教育资源的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