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合集下载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关键信息1、护理目标:促进发热病人的康复,缓解不适症状,预防并发症。

2、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专业、耐心、细致的护理服务。

3、病人配合事项:遵守护理指导,如实反馈病情变化。

4、护理时间安排:根据病情确定护理频率和时长。

5、病情观察要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6、护理措施:物理降温、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

7、应急预案:处理突发高热、抽搐等紧急情况。

1、护理目标11 降低体温,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范围。

12 缓解病人因发热引起的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不适症状。

13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身体正常代谢。

14 预防因发热导致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

2、护理人员职责21 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每隔一定时间进行记录。

22 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3 为病人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24 根据医嘱为病人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并正确操作。

25 按照医嘱给予病人药物治疗,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6 指导病人正确饮食,鼓励多喝水,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27 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3、病人配合事项31 遵守护理人员的指导,按时接受体温测量、治疗等护理措施。

32 如实向护理人员反馈自己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的加重或减轻、新出现的症状等。

33 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4 按照护理人员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不擅自进食不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

35 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

4、护理时间安排41 体温测量:在发热期间,每隔 2 4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正常后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

42 物理降温时间:根据病人的体温情况,适时进行物理降温,每次物理降温时间一般为 20 30 分钟。

43 药物治疗时间: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给予药物,确保药物的疗效。

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以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38°C(100.4°F)以上。

当我们面对发热病人时,需要特别注意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1. 温度监测:定期测量病人的体温,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体温计。

确保测量准确并记录下来,以便医护人员参考。

2. 加强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包括体温的上升或下降、出汗情况、皮肤颜色等。

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向医生报告。

3. 保持环境清洁:保持病人的住院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床单、衣物、餐具等。

确保空气流通,并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给予充足的水分:发热病人通常会出汗较多,容易出现脱水。

因此,要给予病人充足的水分补充,以维持体液平衡。

5. 提供适宜的饮食: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医嘱,提供适宜的饮食。

避免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多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

6. 注意休息:发热病人通常会感到疲倦和虚弱,因此需要充分休息。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噪音和干扰,帮助病人恢复体力。

7. 控制体温: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来控制病人的体温,但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注意药物剂量和频率。

同时,可以给病人擦拭温水或冰水,以降低体温。

8. 改善症状:根据病人的症状,可以给予适当的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热药、止痛药等。

但要遵循医嘱和剂量,避免滥用药物。

9. 隔离措施:若病人发热是由传染病引起,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医护人员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并遵循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

10. 维持良好的沟通: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病情变化和病人的需求。

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和安慰,提高其抵抗力和心理状态。

11. 防止并发症:发热病人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困难、中暑、脱水等。

因此,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症状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 定期复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嘱,定期复查相关检查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等。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内容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内容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内容
发热病人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规内容:
1. 监测体温,首要任务是监测病人的体温。

定期测量体温,通
常每4小时一次,或者根据医嘱进行频繁监测。

及时记录体温变化,向医护人员报告异常体温。

2.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丢失,因此需要
鼓励病人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如果病人因为发热而出现
口渴症状,应及时给予适量的清水或含有电解质的补液。

3.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病人所在的环境清洁整洁,保持
空气流通,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定期清洁病人所在的房间,勤换床
单被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 调整室温,保持病人所在的房间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通常来说,适宜的室温有助于病人的舒适感和康复。

5. 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
括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果病情有所恶化,需要
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6. 营养支持,发热病人需要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因此需要提
供易于消化的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7. 安全防护,在护理发热病人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总的来说,护理发热病人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保证病人的舒适和安全,促进病人的康复。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密
切配合医护人员,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
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发热病人护理时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时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时注意事项以发热病人护理时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发热病人的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其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发热病人护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病人的体温监测:对于发热病人,应定期测量体温,记录体温变化。

通常可以选择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计进行测量,确保准确性和卫生性。

2. 病人的环境调节:保持病人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可以调整空调或开窗通风,确保病人的舒适度。

3. 病人的衣着和床上用品:发热病人应穿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穿得过多过厚。

床上用品应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更换,避免感染交叉。

4. 病人的饮食调理:发热病人的饮食应以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

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病人要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5. 病人的活动和休息:发热病人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病人可以进行适量的轻度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6. 病人的心理关怀:发热病人在疾病期间可能感到焦虑、恐惧或痛苦。

护士应给予病人关怀和安抚,提供温暖的环境和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7. 病人的药物管理:发热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护士应按时给予药物,注意剂量和用药方式。

同时,应密切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8. 病人的个人卫生:发热病人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更换衣物,尤其是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可以使用漱口水或含氟牙膏漱口,预防口腔感染。

9. 病人的安全防护:发热病人可能具有传染性,护士应佩戴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同时,要保持病房的通风和消毒,防止病菌传播。

10. 病人的家属教育:护士应向病人的家属提供相关护理知识,教育他们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增强他们的护理能力,帮助病人更好地康复。

发热病人的护理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细心的护理技巧。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对于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包括以下方面:1.观察体温:及时记录体温,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监测体温变化,特别是高热病人,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升高和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发展情况。

2.调整环境温度:保持病房的适宜温度,通风良好。

对于高热病人,可使用散热器、冷毛巾等帮助降温。

3.保持水分平衡: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根据病情和个体需要,提供足够的液体摄入量。

4.保持清洁卫生:病人在发热期间出汗较多,应及时为其清洗身体、更换干净衣物和床单。

保持病房、床铺的清洁卫生,营造舒适的环境。

5.保持营养均衡:提供易于消化的饮食,分配多次少量,以避免病人进食过多。

对于不能进食或食欲不佳的病人,可酌情补充营养支持,如静脉注射氨基酸等。

6.休息和睡眠: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病人过度疲劳。

合理安排活动和访客,减少干扰,保持良好的休息环境。

7.症状缓解:根据病人的症状,给予相应的缓解措施。

如发热病人可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擦身、冷水浸泡等);咳嗽、咳痰病人可辅助痰液排出,如喝足够水分、多喝热饮、体位引流、咳嗽按摩等;头痛病人可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刺激。

8.防止感染传播: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戴手套、隔离病人等。

教育病人及家属正确咳嗽、打喷嚏的方法,避免感染传播。

9.做好心理护理: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与病人交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情感。

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增加病人的信心和抵抗力。

10.监测并处理并发症:定期观察并监测并发症的出现,如呼吸困难、心率不齐、血压波动等。

对于发现的并发症,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给予氧气、用药治疗等。

综上所述,对于发热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提供恰当的护理措施,促进病人痊愈。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保持空气流通: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症状。

2. 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水分:发热病人容易脱水,因此应该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水分,特别是温水、清汤或果汁等温和易消化的液体,以补充患者失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3. 保持卫生:发热病人应该保持清洁和卫生,每天多次更换床单、枕头套、衣物等,避免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

4. 注意休息:发热病人应该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安排床位,保持舒适和方便。

5. 观察体温和症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和症状,如发热程度、出汗情况、口渴、乏力、头痛等,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 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给发热病人口服退烧药、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应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总之,发热病人的护理需要全面、细致和科学,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详细描述
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 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 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症状。
观察方法
定时记录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小 时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症状。
持续监测
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持续监 测体温,并记录在表格或电子 设备上。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病人是否有发热相关疾病 史或家族史,有助于判断病因

观察频率与记录
观察频率
高热量高蛋白
对于高热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 物,如牛奶、鸡蛋等。
心理护理
01
02
03
安慰与鼓励
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紧张 和焦虑情绪。
倾听与关注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 受,关注其心理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要点
01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变 化情况。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3
02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充足 的水分摄入。

体温发热护理文书书写

体温发热护理文书书写

体温发热护理文书书写体温发热是指人体温度升高,通常为38℃以上的症状。

体温发热可能是身体对外界环境或内部疾病进行抵抗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也可能是一种疾病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和护理中,我们需要关注并正确处理体温发热的情况,避免引发其他并发症。

体温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可能由于感冒、流感、中暑、排卵、过度劳累、过度活动、药物反应等引起。

而某些疾病如肺炎、膀胱炎、结核病等也会导致体温发热。

对于体温发热的护理工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注:1.观察体温:护士在接触患者时,首先要注意观察他们的体温变化。

我们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体温计等设备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另外,还可以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与体温发热相关的症状,例如咳嗽、头痛、乏力等。

2.给予适当的服药:对于因感冒、流感等导致的体温发热,可以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来控制体温。

但是,在给药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确定合理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用法。

3.维持良好的环境温度和空气流通:在医院或家庭中,要确保患者所处的环境温度适宜,不过热或过冷。

同时,保持空气的流通也是必要的,可以打开窗户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来保持空气新鲜。

4.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体温发热会导致患者出汗和水分流失增加,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

因此,护理工作中要及时提醒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饮用温水、果汁或清汤等。

此外,合理的营养摄入也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要保证摄取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5.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在发热期间往往容易出现出汗、体味等问题。

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可以帮助患者擦拭汗水,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单,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6.进行必要的疾病筛查:如果患者的体温发热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与医生一起进行进一步的疾病筛查和诊断,以确定患者的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在护理体温发热的患者时,我们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例如年龄、健康状况、病因等,并根据医嘱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以下是发热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护理人员应戴上口罩、手套,并勤洗手,以防止传染疾病。

2. 提供足够的液体:发热会导致体液丧失增加,因此需要额外提供水和其他适当的饮料,以保持水分平衡。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病人所处的房间通风良好,定期开窗,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4. 热水治疗:若病人体温过高,可以给病人使用湿毛巾敷在额头和手腕上,或者用刷洗的温水擦洗身体,来帮助降低体温。

5. 定期测量体温:病人的体温应该被定期测量并记录下来,以便监控发热的进展和效果。

6. 提供适当的营养:发热会导致病人食欲不振,因此需要提供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以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

7. 平静和安抚病人:发热可能引起病人的不适和焦虑,护理人员应提供足够的安慰和支持。

8. 隔离和传染控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将其隔离,采取适当的传染控制措施,以限制疾病的传播。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建议,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和执行。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
1. 高体温:发热病人常常伴有高烧,可能引起不适和不安。

2. 脱水:发热病人容易出汗,导致体液丢失,可能引发脱水问题。

3. 心率加快:发热病人心率可能会加快,增加心脏负荷。

护理措施:
1. 定期测量体温:定时测量体温,及时记录体温变化。

2. 给予温水擦浴或冰毛巾:可以使用温水或凉水擦浴或敷贴冰毛巾,以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

3. 提供足够的液体:确保发热病人充分饮水,以防止脱水。

4. 观察病人心率和呼吸频率:及时观察病人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病房内通风,以帮助病人散热和呼吸新鲜空气。

6. 营养均衡:注意给发热病人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提供易消化的食物。

7. 心理疏导:与病人保持交流,提供安慰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压力。

请注意,这些护理措施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护理过程中,也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观察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4、并发症观察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护理要点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6、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指导要点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尿量<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的情绪状态..护理要点1、应当对病人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外周血压测不到的病人;要及时行有创血压监测;以及时了解血压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漂浮导管检查;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2、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便于抢救用药的同时也能随时监测中心静脉压..3、采用开放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性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4、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5、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格外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病人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6、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7、为病人保暖;避免受凉..8、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按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9、遵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输液速度要按医嘱执行;避免病人出现肺水肿..10、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护理常规护理..11、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口腔护理及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各种感染..12、做好生活护理;早起营养评估;早期营养支持..13、做好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疏导..指导要点1、进行心理指导;使病人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2、指导病人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3、指导病人按时服药;定期随诊..手术前病人的护理手术前病人护理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到被送至手术台期间的护理..手术类型1、急症手术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准备后迅速实施手术治疗的;如外伤性肝、脾破裂等..2、限期手术手术时间选择有一定时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的切除手术..3、择期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进行的手术治疗;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护理要点1、护理评估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既往史、遗传史及生育史等..2现病史及伴随的其他系统疾病..3药物应用情况及过敏史..4病人的营养状态、手术耐受性..5病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及心理状况..2、协助病人做好术前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包括血型、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检查等、肺功能、心电图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3、术前准备1呼吸道准备:根据病人的手术部位;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的锻炼;如胸部手术者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手术者训练胸式呼吸..深呼吸有效排痰法:先轻咳数次;再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戒烟..2为肠道准备:肠道手术者;入院后开始少渣饮食..择期手术者于术前12小时起禁食;4小时起禁水..除急诊手术者严禁灌肠外;择期手术者应根据手术部位、范围及麻醉方式给予不同的肠道准备..3皮肤准备:充分清洁手术术野皮肤和剃除毛发..皮肤准备时间越接近开始时间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术前1日;协助病人剪指趾甲、沐浴、洗发及更换清洁衣裤..4术前晚保证病人充足休息..睡眠欠佳者;应遵医嘱应用镇静药..5其他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大小便等..4、术日晨准备1认真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2若发现病人有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或女性病人月经来潮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3入手术室前..协助病人排尽尿液..4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者应放置胃管..5嘱病人拭去指甲油、口红等化妆品;取下活动的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6遵医嘱给予术前药物..7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X线片及药品等;随同病人带入手术室..8与手术室接诊人员仔细核对病人、手术部位及名称等;做好交接..5、手术后用物准备根据不同部位手术要求;铺好麻醉床;准备术后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器、胃肠减压器、引流袋及监护仪等..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是指病人自手术完毕回到病室直至出院阶段的护理..护理要点1、护理评估1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术中出血、输血和补液等情况..2生命体征、切口状况、引流管/引流物等情况..2、一般护理1与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做好床边交接工作..2根据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正确安置病人的卧位..全身麻醉尚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椎管内麻醉者;取平卧位6~8小时;局部麻醉者;可视手术和病人需求安置体位..3正确连接各引流装置;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保暖..3、根据手术大小和病情情况;定时监测生命体征..4、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辅料脱落及局部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典型体征..若敷料有渗血、渗液或污染;应及时更换..5、疼痛护理1正确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和程度;一般术后24小时内疼痛最为剧烈..2~3天后逐渐缓解..若疼痛呈持续性或减轻后再次加剧;应警惕切口感染的可能..2有效减轻或缓解病人疼痛..如妥善固定引流;防止牵拉痛;翻身、深呼吸或咳嗽时;按压切口部位;减轻震动性疼痛;指导病人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遵医嘱及时应用止痛药等..6、发热护理手术后病人的体温尚高一般不超过38..C..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并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协助病人及时更换潮湿衣裤等..7、饮食护理视手术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术后恢复饮食时间..1非消化道手术:局部麻醉后;根据病人需求进食;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麻醉后小时;病人清醒;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可开始进食..2消化道手术:手术后48~72小时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胃管拔除后;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普食..8、活动术后非制动病人应早期下床活动;活动应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人的耐受程度循序渐进;一般术后1~2天;开始床上活动;术后3~4天离床活动..9、引流管道护理根据不同的需要;术中可在切口、体腔和空腔内脏器官内放置各种类型的引流物..1留置多根引流管者;应区分引流管的引流部位和作用;做好标记并妥善固定..位置不可过低或过高;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如胸腔引流管的位置不能高于插管入口处的平面;脑室引流管有脑脊液引流时;常抬高引流管位置;切勿过高或过低;以免出现引流不畅或引流过度而致低颅压、抽搐和继发出血等..2定时挤压引流管;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或扭曲;保持引流畅通..换药时;协助医生将暴露在体外的管道妥善固定;以防滑入体腔或脱出..若引流不畅;应及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协助医生给予相应处理..3每天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变化..及时倾倒引流袋内的液体;以免因引流袋过重掉落导致引流管脱出..对意识不清醒的病人;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4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无菌;长期置管的病人;定期更换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胃管除外..5对于负压引流管;应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如乳腺引流负压吸引管..6观察引流管处伤口情况;观察周围皮肤有无发红、疼痛、肿胀及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持局部清洁;渗液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7熟悉不同引流管的拔管指征;做好健康教育..一般切口胶片引流在术后1~2日拔除;烟卷引流在术后4~7日拔除..8指导病人取合适体位;病人翻身、活动时;应避免牵拉过度而致引流管脱出..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合理摄入含有足够能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均衡饮食..2、劳逸结合;适量活动..一般术后6周内不宜做重体力工作..3、术后继续药物治疗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4、切口局部拆线后;用无菌纱布覆盖1~2天..若为开放性伤口出院者;应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5、病人出院后若出现切口引流物有异味、切口红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6、一般手术病人于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肿瘤病人应于术后2~4周到门诊随访..妇科疾病手术病人的护理一术前护理观察要点1、心理状况病人对手术的认识程度、紧张程度..2、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腹痛情况、有无阴道出血..护理要点1、加强护患沟通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2、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提供病人所需的健康指导..3、术前3日开始阴道准备及肠道准备;术前1日开始皮肤准备、配血;术前30分钟遵医嘱留置尿管..4、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术前化验是否完善;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5、术前遵医嘱备好手术用药、用物..6、术前备好麻醉床..指导要点1、保证充足睡眠..2、术日晨嘱病人取下义齿;保管好贵重物品..3、嘱病人术前做好个人卫生、淋浴、剪指甲..二术后护理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阴道有无出血、量及性质;引流量、形状及颜色;尿管是否通畅、尿液量、形状及颜色..3、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观察输液速度..4、观察伤口疼痛情况..5、术后一日观察病人腹胀情况;有无排气..护理要点1、监测生命体征;阴道出血及腹部切口有无渗血;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体位根据麻醉情况采取相应卧位;全麻病人清醒前;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硬膜外麻醉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后置枕;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同时防止病人坠床..3、固定引流管及尿管..4、伤口疼痛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剂..5、加强生活护理..6、保持外阴及尿管的清洁;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指导要点1、病人返回病房后根据麻醉性质告知注意事项;包括卧位、饮食、休养方式、个人卫生..2、排气前避免进食糖、产生食品;少量多餐、半流食可促进肠蠕动;排气后可进普食..3、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地活动;防止术后并发症..4、术后指导病人及早开始下肢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若出现下肢水肿、酸、胀、麻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及早采取措施..5、遵医嘱拔除尿管后鼓励多饮水;及时排尿;避免尿潴留..6、全麻术后病人指导有效咳嗽;必要时行雾化吸入..7、做好出院宣教;告之术后复查时间、地点;指导出院服药..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临床表现子宫肌瘤病人多无明显症状..1、月经改变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加;不规则阴道流血等..2、腹部包块..3、白带增多..4、腹痛、腰酸、下腹坠胀..5、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压迫直肠可致排便不畅..6、不孕;占25%~40%..7、继发贫血..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2、宫腔镜检查3、腹腔镜检查4、子宫输卵管造影治疗要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护理要点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体温变化;观察腹痛情况;观察切口辅料有无渗出;非手术病人注意观察阴道流血的时间、量、色和形状并记录..2、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3、向病人及家属宣讲子宫肌瘤的有关知识;以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4、坚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铁的饮食..5、止痛;评估病人切口疼痛情况;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术后次日可取半卧位;束腹带;遵医嘱给止痛剂..6、如有腹胀;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床活动;术后24小时可离床活动..遵医嘱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或热敷下腹部;必要时新斯的明0.5mg肌肉注射或肛管排气..7、保持外阴清洁干燥;2次/日擦洗会阴;勤换内裤..健康指导1、向病人宣教术后1~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不做重体力劳动..2、定期门诊复查;;了解术后康复情况..3、保守治疗的病人;向病人介绍出院所带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卵巢肿瘤病人的护理为妇科常见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与体征;易被忽视..1、腹部包块..2、压迫症状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3、恶性肿瘤晚期时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辅助检查1、细胞学检查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找癌细胞;可确定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2、B型超声检查..3、肿瘤标志物测AFP、CA125、HCG、性激素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4、腹腔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肿块大体情况;并对整个盆、腹腔进行观察..5、放射学检查..治疗要点1、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2、恶性卵巢肿瘤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或放射..护理要点1、严密监测病人手术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病人的意识、面色、末梢循环及切口情况;观察阴道有无出血及感染情况;如有盆腔引流管的病人;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物的量、颜色、性状..2、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3、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详见子宫肌瘤术后护理..4、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5、巨大卵巢肿瘤切除术后;腹部置沙带压迫;防止腹压骤降引起严重后果..6、直到卧床病人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协助病人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7、向病人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的病例;解答病人对手术的疑虑;堆放化疗的病人告知可能出现的全身及局部的反应;消除其恐惧感..健康指导1、向病人宣教术后活动的重要性;逐日增加活动量..2、恶性肿瘤病人告知术后随访时间..。

发热的护理记录模板

发热的护理记录模板

发热的护理记录模板
患者发热,伴有不适症状。

体温观察记录:
日期时间体温(℃)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护理措施记录:
日期时间护理措施护士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记录时间和体温数值。

2. 保持患者室温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3. 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及衣物,保持清洁干燥。

4. 给予符合患者体温情况的适当护理措施,如冷敷或热敷等。

5. 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6.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给予安慰和支持。

评估与建议:
根据患者的发热情况,及时进行观察记录和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判断疾病的变化和指导治疗。

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有效管理患者的体温,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异常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发热的护理记录模板,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祝患者早日康复!。

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在护理发热病人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一些护理发热病人时的注意事项:1. 保持洁净和通风:病人所在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和通风良好。

定期清洁病人的床铺、衣物和周围的空气,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提供充足的水分:发热病人往往会出汗较多,容易脱水。

为病人提供充足的水分,可以帮助保持体液平衡,促进身体康复。

3. 定期测量体温:对于发热病人,我们应定期测量体温,以便及时监测病情的变化。

如果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退热药物或冷敷等。

4.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的变化。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5. 保持病人的安全:发热病人常常体力虚弱,容易发生意外。

我们应确保病人周围的环境安全,例如防止病人滑倒、跌倒等。

6. 饮食调理:发热病人往往食欲不振,但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抵抗疾病。

我们应根据病人的口味和病情提供适宜的饮食,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7. 心理关怀:发热病人常常情绪低落,我们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理解。

与病人进行交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8. 防止交叉感染:发热病人可能携带病原体,我们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使用一次性器具等。

9. 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发热病人容易出汗,床单和衣物容易被污染。

我们应定期为病人更换干净的床单和衣物,以保持清洁和卫生。

10. 维持室内温度适宜:发热病人通常对温度敏感,我们应确保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病人受到寒冷或过热的刺激。

11. 隔离措施:对于高传染性的发热病人,我们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避免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确保病人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总结起来,护理发热病人时我们需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提供充足的水分,定期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保持病人的安全,进行饮食调理,提供心理关怀,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维持室内温度适宜,采取隔离措施等。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是医护人员在照顾患者时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发热是机体对炎症、感染或其他疾病的一种生理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因此,掌握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所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观察病人体温是发热病人观察的关键环节。

体温的测量要准确,并及时记录到病历中。

常用的体温测量方式包括口腔、腋下、耳温、直肠和额温等。

体温的测量需要使用清洁的体温计,并确保在测量前和测量后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

如果发现体温升高或不稳定,应及时通知医生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医生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其次,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也是发热病人观察的重要内容。

症状和体征包括但不限于头痛、咳嗽、呼吸急促、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皮肤疹子、尿频、尿急、尿痛等。

对于发热的患者,特别需要注意病情变化的快慢,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异常情况,如体重下降、意识改变等。

还要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准确性。

关键是要使用各种检测设备和工具来监测这些变化,如动态血压监测仪、心电图机、血氧饱和度仪、呼吸机等。

这些工具对提供快速和准确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此外,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也是发热病人观察和护理的重要内容。

医护人员应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尿量、粪便情况等。

如果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存在异常,如体液过多或不足,应及时纠正并及时通知医生。

最后,发热病人的皮肤护理也很重要。

患者发热时,体内温度升高,可能会引起皮肤潮红、干燥、瘙痒等不适症状。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身体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单和清洁患者的皮肤,以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患者的体温、症状、体征、液体摄入和排出等方面的变化,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实践中,医护人员应遵循标准的护理程序,并及时记录和通报观察结果,以便医生进一步出诊处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范文

发热病人的护理范文

发热病人的护理范文发热是由于机体内的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体温升高的症状。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包括感冒、流感、肺炎、中暑等。

对于发热病人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监测体温:定期测量病人的体温,记录体温的变化。

在测量体温之前,务必遵循正确的测温方法和操作步骤。

2.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为病人提供适当的环境温度,不要让他们受到寒冷或过热的刺激。

可以利用空调、加湿器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

3.保持适当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病人呼吸到污浊的空气,这有助于促进体温的散发。

4.补充足够的液体:发热病人容易出现体液不足的情况,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量。

饮水应以温热的温度适宜,饮食上可以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5.给予物理降温治疗:适当的物理降温治疗可以缓解病人的不适感。

可以使用冷毛巾敷在额头、颈部和腋窝等处,或者用湿毛巾擦拭全身。

6.促进病人休息:发热容易导致病人精神疲劳和身体虚弱,需要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

确保病人的睡眠环境舒适、安静,最好避免过度的体力活动。

7.观察其它症状和体征:除了体温升高外,还要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其它症状,如头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对于年幼或年老的发热病人,需要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和皮肤的湿润程度。

8.避免交叉感染:发热病人的体液可能带有病原体,因此要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洗手等。

同时,要确保病人所处的环境清洁卫生,经常消毒。

9.鼓励并帮助病人采取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病人需要及时用药降温或抗感染治疗。

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用药情况,遵照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0.给予心理支持:对于发热病人来说,不舒服的感觉会对其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人员要给予关怀和安抚,提供心理支持,使病人感到安心和放松。

总之,在护理发热病人时,需要根据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综合考虑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需求。

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医嘱进行护理措施的实施,并不断观察和评估病情,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疫情期间病房发热患者处置流程图

疫情期间病房发热患者处置流程图

疫情期间病房发热患者处置流程图在疫情期间,医院病房经常会遇到发热患者,如何正确处置发热患者成为了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护人员处理发热患者,制定了病房发热患者处置流程图。

下面将详细介绍疫情期间病房发热患者处置流程图的内容。

一、发热患者初步诊断1.1 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询问患者是否有接触史、旅行史、发热情况等。

1.2 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体温,确认是否发热。

1.3 观察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咳嗽、乏力等症状。

二、发热患者隔离和通报2.1 隔离患者:将发热患者单独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2 通报上级:及时向医院感染控制部门通报发热患者情况,协助做好后续处理。

2.3 通知家属: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情况,建议家属保持联系并做好个人防护。

三、发热患者检查和治疗3.1 进行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3.2 给予相应治疗:根据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治疗。

3.3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发热患者排查和追踪4.1 进行密切接触者排查:对与发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和隔离。

4.2 追踪患者活动轨迹:了解患者近期的活动轨迹,找出可能的传播途径。

4.3 定期随访患者:对治疗后出院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确保康复情况。

五、发热患者出院和后续管理5.1 出院评估:对病情好转的患者进行出院评估,确保病情稳定。

5.2 宣教患者:向患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指导其做好个人防护。

5.3 后续随访:出院后继续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通过以上流程图,医护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疫情期间病房发热患者的处置流程,做到科学规范地处理每一位发热患者,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一、发热的定义
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二、发热的分类
感染热
吸收热
反应热
药物热
脱水热
感染热
感染热在早期可与吸收热交叉而不易发现,但多数的感染热在吸收热期过后呈持续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出现发热。

其感染的部位多在切口,但也有在呼吸道与泌尿系等。

一般是术后3~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发热,或者体温升高后持续不退,伴切口皮肤红、肿、压痛,疼痛加重。

反应热
即输血、输液反应所致的发热。

反应热多为有致热原进入机体所致,但有时也与药物热夹杂在一起,这种热多在输液后数分钟发生,或在病人由手术室回到病房的过程中即发热寒战。

可能与麻醉时的麻醉使致热原的反应被抑制有关,一旦这种“麻药劲”过后,其反应热的“本来面目”就表现出来。

手术反应热最为常见,多在手术当天或第2天出现,2—4天后恢复正常,体温通常不超过38.5℃。

一般认为手术反应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问与手
术大小与损伤的程度有关,其机理是人体遭受严重创伤或手术后诱发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反应和代谢改变,出现皮肤的血管收缩和代谢亢进,过度产热和氧消耗增加。

吸收热
手术区域血液成分与其他组织的分解产物吸收也是引起发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我们说所的“吸收热”。

一般无颅内病变与感染症状,常在术后3-5天出现,体温在38.0℃-38.5℃之间,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常规给予支持疗法,例如物理降温,多饮水即可。

药物热
药物热较常见,以抗生素类最多,其次是结核药,出现在用药5-l0天以后,多达39℃以上,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中毒症状,无感染灶与其他可解释原因,实验室检查WBC正常或偏低(头孢类抗生素多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停用抗生素后体温在48小时内迅速恢复正常,再次应用又出现高热。

药物热的机制是药物引起的延迟性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被白细胞吞噬,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导致体温升高。

脱水热
多在夏秋季,由于术前禁食、过度出汗而补液不足等原因,患者出现高热,烦躁,口渴,尿少而黄,体检正常,血清钠,氯偏高,补足液体后体温恢复正常,即可诊断。

其机制与患者相对需水量大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发热程度的判断
临床分度﹙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37.3-38.0℃以下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0℃以上
热型
1、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在2℃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突然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

4、不规则热
体温在24h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

发热的护理
降低体温
补充营养和水分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加强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物理降温
局部冷疗冷敷
补充营养和水分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500~3000ml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
呼吸系统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并具有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和内分泌、代谢功能。

一、咳嗽与咳痰
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
借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与气
道内异物。

咳痰是借助咳嗽将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
从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护理评估】
(一)病史
?有无气道、肺实质、胸膜疾病
?有无受凉、气候变化、粉尘吸入
?有无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有无食管反流性疾病、脑炎、脑膜炎、精神性咳嗽
【护理评估】
1、咳嗽的性质疾病
【护理评估】
2、痰的颜色与性状可能提示的疾病
【护理评估】
3、伴随症状
【护理评估】
(二)身体评估
1、一般状态:体温、血压、意识障碍
2、体位与皮肤黏膜:紫绀、强迫体位
3、胸部:呼吸音
【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频繁、剧烈的咳嗽,尤其是夜间咳嗽或大量咳痰者,常出现烦躁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焦虑与抑郁等,影响生活和工作;痰中带血时病人可出现紧张,甚至恐惧。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指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客观表现为呼吸费力,严重者鼻翼扇动、端坐呼吸、发绀,辅助呼吸肌也参与呼吸运动,并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

呼吸困难
弄清5个概念:
肺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冠心病
血源性呼吸困难:贫血、大出血
中毒性呼吸困难:酸中毒、药物中毒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脑出血、脑炎
评估呼吸困难程度的方法:
数单字法:正常人一口气可说10-20字,严重呼吸困难只能说1-2字。

端坐呼吸时需要支撑的枕头数。

呼吸困难解除时测量床头抬高的角度。

如:35°角时呼吸困难缓解。

护理评估
神志: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或昏迷
——肺性脑病、呼吸衰竭
面容与表情:表情痛苦、鼻翼煽动、点头呼吸、口唇发绀
——呼吸困难、缺氧
护理评估
呼吸:频率、深度、节律
呼吸衰竭—↓O2和或CO2↑—深而快的呼吸—↓↓O和或CO2↑↑—浅而快的呼吸→呼吸肌疲劳—↓↓↓ O2和或CO2↑↑↑——浅而慢的呼吸→呼吸停止→机械通气
护理评估
胸部:桶状胸、双肺呼吸音
动脉血气分析:判断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

肺功能测定:了解肺功能障碍程度和类型。

护理评估
呼吸困难加重时,病人可出现焦虑、紧张、烦躁不安、失眠、甚至恐惧等心理。

随着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丧失,可产生悲观、沮丧等心理。

三、咯血
凡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和器官病变出血经口咳出者称为咯血。

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最常见。

【护理评估】
致病因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
肺癌、肺梗死
【护理评估】
咯血先兆症状:咽痒、喉部作响、胸部发热、听诊水泡音。

咯血窒息先兆:胸闷气促,唇甲发绀,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烦躁不安。

咯血窒息:咯血中忽然咯血中止,严重发绀,烦躁冷汗,喉头痰鸣音,呼
吸微弱或停止,表情恐怖,张口瞪目,随之意识丧失。

如不与时抢救,则很快心脏停跳而死亡。

四、胸痛
是由于胸内脏器或胸壁组织病变累与壁胸膜引起的胸部疼痛。

主要由胸部病变所致。

【护理评估】
1、病史:
胸壁疾病皮肤、肌肉、肋骨与肋间神经的炎症和损伤。

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气胸、肺炎、肺癌、肺梗梗死等。

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包炎、神经官能症等。

【护理评估】
2、疼痛的伴随症状
突发胸疼+呼吸困难+干咳——自发气胸
胸疼+发热——肺炎,结核性胸膜炎,肺脓肿
胸疼+咳嗽、咳痰、咯血——肺结核,支扩,肺癌
注意观察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变化。

注意评估体位与活动的难易程度
整体护理从评估开始
评估为护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

是整个护理程序的基础。

同时也是护理程序中最为关键的步骤。

如果估计不正确,将导致护理诊断和计划的错误以与预期目标失败。

要想做好评估:观察是进行科学工作的基本方法,护士与病人的初次见面就是观察的开始。

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病人的每一个细
微的变化。

交谈、护理查体、查阅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