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原生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研究_张俊

合集下载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研究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研究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研究作者:谭海涛来源:《河南农业·科技版》2018年第04期摘要: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该保护区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海岸线,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典型。

本文结合该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自然环境;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旅游资源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一)地理位置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3′~119°20′,北纬37°35′~38°12′。

总面积15.30万hm2,其中核心区5.94万hm2,缓冲区1.12万hm2,实验区8.24万hm2。

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万hm2;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4.85万hm2。

(二)自然条件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资源是黄河近百年来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陆的海相沉积平原,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潜水位小于2 m,矿化度10~20 mL/L,土壤为隐域性潮土和盐土土类,降水量551.6 mm,蒸发量1 928.2 mm,湿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三)保护类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一)动物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下,湿地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1 626种,其中包含鸟类368种。

鸟类由1990年建区时的187种增长至目前的368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5种增加至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由27种增加至51种,数量由200万只增加至600万只。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和遗鸥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摘要】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野外实测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Landsat-8影像数据和土壤各因子检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各遥感因子与实测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的定量反演.通过研究生物量与土壤、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影响生物量的关键因子,进而分析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干重与各遥感因子的相关性较高;以NDVI、EVI、MSAVI、DVI、RVI、Band1、Band2、Band3、Band4、Band6共10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的反演模型最优;反演计算的生物量干重分为5个等级区,最低的1级区和最高的5级区面积较小,为82.23、72.16 km2,分别占研究区湿地植被总面积的13.35%、11.71%.生物量干重适中的2、3、4级区所占面积较大,为211.99、136.39、113.29 km2,分别占研究区湿地植被总面积的34.41%、22.14%、18.39%;在各环境因子中水深对芦苇生物量干重影响最大,土壤含水率对碱蓬生物量干重影响最大,水、盐条件是导致优势种植被生物量干重出现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植被生物量干重呈现由陆向海减小,由黄河河道两岸向外递减的趋势.%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area,and 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data measured in thefield,landsat-8 image data acquir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and soil factor test data obtained by laboratory test were used as the data sources.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and the quantitative biomass inversion model has been conducted by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Landsat-8 images,vegetation indices,and biomass measured in the field.By study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and soil water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vegetation biomass were selected,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s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were analyze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remote sensing factors (band and vegetation indices) is relatively higher.The optimal inver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10 fac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including 5 vegetation indic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index,EVI;modifi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MSAVI;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and 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 and 5 bands (Band1,Band2,Band3,Band4,andBand6).The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obviously divided into five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inversion calcul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The least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categorized as Class 1,and the highest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categorized as Class 5,both of which occupied small areas.Class 1 and Class 5 areas are 82.23 km2accounting for 13.35% and 72.16 km2 accounting for 11.71% of the total area of wetland vegetation in the study area,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area of the other classes (Class 2,Class 3,and Class 4) is larger than Class 1 and Class 5,and their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moderate.Moreover,Class 2,Class 3,and Class 4 areas are 211.99 km2accounting for 34.41%,136.39 km2accounting for 22.14%,and 113.29 km2 accounting for 18.39% of the total area ofwetland vegetation in the study area,respectively.Among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water depth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dry weight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biomass.In addition,soil water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dry weight of Suaeda glauca biomass.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river water,groundwater,and seawater led to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alinity.Water and salt conditions are the leading factors causing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he predominant dry weight of vegetation biomas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The dry weight of vegetation biomas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 tends to decrease from land to ocean from the river course of the Yellow River to both riverbanks.【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7(037)013【总页数】10页(P4346-4355)【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空间分布【作者】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最具生产力的三大生态系统,虽然与后两者相比湿地在全球景观生态系统中占有较小的比例,但却起着无可替代的生态作用,有“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之称。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山东农业科学 2022,54(2):153~158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 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2.02.02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王娜娜1,刘宏元1,李英1,王艳君1,董红云1,张燕1,张锡金1,高洁1,梁守真2,李新华1(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原生性、增长性、脆弱性等显著地域特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

本研究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计为543.69亿元。

价值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支持服务(216.85亿元)、文化服务(177.88亿元)、调节服务(121.30亿元)、供给服务(27.66亿元),分别占总价值量的39.88%、32.72%、22.31%和5.09%。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五大单项服务价值为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和土壤保持价值,价值量分别为197.30亿、163.88亿、90.25亿、20.86亿和19.55亿元,占到总服务价值的90.47%。

各种因素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较快,及时对其服务价值进行综合评估,不仅能够了解该区域的湿地现状,还能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为实现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图分类号:S181:F30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2)02-0153-06ValueEvaluationofWetlandEcosystemServicesintheYellowRiverDeltaWetlandWangNana1,LiuHongyuan1,LiYing1,WangYanjun1,DongHongyun1,ZhangYan1,ZhangXijin1,GaoJie1,LiangShouzhen2,LiXinhua1(1.InstituteofWetlandAgricultureandEcology,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Jinan250100,China;2.InstituteofInformationandEconomics,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Jinan250100,China)Abstract TheYellowRiverDeltawetlandisthebroadest,mostcompleteandyoungestwetlandecosys teminthewarmtemperatezoneofChina.Atthesametime,ithasobviousregionalcharacteristicssuchaso riginality,growthpropertyandvulnerability,soithasextremelyhighscientificresearchvalueandecologicalvalue.Inthispaper,weevaluatedthevalueofwetlandecosystemservicesintheYellowRiverDelta,whichwas54.369billionyuanintotal.Thevaluesequenceofdifferentserviceswassupportingservices(21.685billionyuan),culturalservices(17.788billionyuan),regulatingservices(12.130billionyuan)andsuppl yingservices(2.766billionyuan),accountingfor39.88%,32.72%,22.31%and5.09%ofthetotalval ue,respectively.ThefivehighersingleservicevaluesofwetlandecosystemintheYellowRiverDeltawasbiodiversity,tourism,waterpurification,climateregulationandsoilconservationvalues,withthequantityas19.730billion,16.388billion,9.025billion,2.086billionand1.955billionyuan,respectively,account ingfor90.47%ofthetotalservicevalue.Undertheinfluencesofvariousfactors,theYellowRiverDeltawet landecosystemchangedrapidly.AtimelyandcomprehensiveassessmentofservicevalueoftheYellowRiverDeltawetlandcouldnotonlyhelpusunderstandthecurrentstatusofthisregion,butalsoprovidebasicsup收稿日期:2021-11-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30004);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1A3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0MD019)作者简介:王娜娜(1989—),女,山东郓城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及环境经济研究。

[原创]2022年《南方新中考》生物 第一部分 第七章 第二讲 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进化[配套课件]

[原创]2022年《南方新中考》生物 第一部分 第七章 第二讲 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进化[配套课件]
题演练 1.(2021 年湖南衡阳市)目前我国已知的鱼类有 3862 种,裸 子植物约 240 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C
2.(2021 年山东菏泽市)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 的是( )
2.生物进化的原因 (1)内因:遗传和变异。
(2)外因:自然选择。
◆基础过关 1.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 393 种, 其中浮游植物 116 种、蕨类植物 4 种、裸子植物 2 种、被子植 物 271 种,鸟类 265 种。这主要体现了( )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遗传的多样性 答案:C
5.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 A.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B.繁衍后代需要 C.代代经常使用,吃高处的叶子的结果 D.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 结果 答案:D
考向一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典例】(2021 年湖北咸宁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 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稻,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 统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D
3.(2019 年广东省)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 不恰当的是( )
2.(2021 年内蒙古通辽市)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
B.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长期使用的结果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蛋 白质 D.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生态修复效果研究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生态修复效果研究
意 义 。
G S确 定样 方 的经纬 度 位置 , 察 并描 述 样 方 的地 P 观
貌及 地表 积 水 条 件 , 集 、 定 了部 分 样 方 0 2 、 采 测 ~ 0
2  ̄4 c 0 0 m深 度土 壤样 品 的含盐量 , 确定 了植 被群 丛 的建群 种 、 势种 及 常见伴 生种 , 优 测定 了样方 中各 种
3 研 究 结 果
3 1 黄 河 三 角 洲 湿 地 植 被 演 替 规 律 .
5 . 3 , 冲 区 1 1万 k , 1 6 缓 . m。 占总 面 积 的 7 1 , .9
实 验 区 6 3万 k , 总 面 积 的 4 . 8 。 试 验 区 . m 占 1 1
黄河 三角洲 是 黄河 泥 沙 淤 积 而成 , 成 土 过 程 其
山东 林 业 科技
2 1 年 第 2期 01
总 1 3期 9
S N ON O E T Y S I N E AN E HN L G HA D G F R S R C E C D T C O O Y
2 1 . 02 0 1N .
文 章 编 号 : 0 2 4( 1 02— 00 1— 0 1 02 72 20 1) 3 4
关 键词 : 河 三 角 洲 ; 黄 湿地 ; 替 ; 演 湿地 修 复 中 图分 类号 : 7 8 5 S1.3 文 献标 识码 : A
黄 河 三 角 洲 是 我 国 三 大 河 流 三 角 洲 之 一 , 海 受 洋和黄 河河 道摆 动 、 流侧 渗 等 因素 的影 响形 成 了 径 我 国 暖 温 带 地 区最 年 轻 、 广 阔 、 物 多 样 性 最 丰 富 最 生 的 河 口滨 海 湿 地 。 由 于 三 角 洲 地 处 海 陆 交 接 地 带 ,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作者:李玉珍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16期摘要:本文将在分析黄河三角洲生态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阐述黄河三角洲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对策,如加强湿地保护立法、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环境保护的执法宣传、行政管理权限等,不断提高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水平,使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保护区的科学和谐发展。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1 黄河三角洲湿地管理现状1.1 法律不完善、现行政策对湿地保护实践的指导性弱当前,我国统一的湿地立法存在诸如湿地范围界定、部门权力划分等一系列困难,对滨海湿地单独立法尚难开展。

诸法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导致各地行政机关法律适用困难。

在涉及黄河三角洲的政策性文件中,大部分是在宏观层面强调黄河三角洲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如何保护或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有何种政策倾斜,文件中语焉不详,甚至未有提及,具体配套措施也不完善。

现行政策对湿地保护实践的指导性差,导致有关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2 保护管理能力薄弱、缺乏科学发展长期以来,虽然经过土地清理整顿,但部分土地无法在短期内收回,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出现了把湿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错误倾向,现有天然湿地面临着被开垦和改造的威胁。

同时,湿地污染加剧。

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不仅使湿地水质恶化,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给湿地水体带来了严重污染。

过度利用生物资源,导致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破坏,严重影响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其他水生物种的安全,造成滩涂湿地大面积消失。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一些地方忽视了湿地的生态环境用水导致湿地萎缩。

1.3 湿地监管统一规划较弱,保护资金相对不足从2008年开始国家每年都会对湿地恢复进行投资。

但是,多数地方级湿地保护区没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这也制约着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黄河三角洲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的探讨

黄河三角洲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的探讨

黄河 三角洲 建 立湿 地 生态 补偿 机 制 问题 的探 讨
李 建 文
( 山东 黄 河 三 角 洲 国 家级 自然 保 护 区大 汶 流 管 理 站 ,东 营 2 5 7 5 0 0)
摘 要 :湿 地 是 重要 的 生 态 系统 , 其 特 殊 的地 位 和 作 用 受 到 越 来越 多的 关 注 , 建 立 湿地 生 态补 偿 制度 将 成 为 保 护 湿 地 的 长 效 机 制 。 本 文 以 山 东黄 河 三 角洲 国 家级 自然 保 护 区 为研 究对 象 , 概 述 了保 护 区 基 本 情 况 和 目前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即 工农 业 生 产 活 动 频 繁 , 湿地 退化 严 重 , 可持续发展 能力较弱 , 保 护 管 理 水 平 有 待 提 高 。 阐述 了建 立 湿地 生 态补 偿机 制 对 保 护 湿 地 , 持 续利 用 湿 地 资 源 , 充 分 实现 公 共 资 源 的 生 态服 务 价 值 , 达 到 可持 续发 展 的 必 要 性 ; 并针 对 山 东黄 河 三 角 洲 国 家级 自然 保 护 区的 实 际情 况 , 提 出建 立相 关 法规 条 例 , 创 建 适 合 本 地 区 的 湿 地 生 态补 偿 机 制 ;
第4 o 卷
第 3期
林 业 科 技
Fo RESTRY S CI EN CE & TECH No Lo GY
Vo I _ 4 0 No . 3 Ma v 20 1 5
2 0 1 5 年 5月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 9 4 9 9( 2 0 1 5 )0 3— 0 0 5 2— 0 4
山东 黄 河三 角 洲 国家 级 自然保 护 区位 于 黄河
则提出 “ 尽快启动号 文件 中明确 指 出 “ 构筑 牢 固的生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现状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开题报告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现状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开题报告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现状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开题报告标题: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现状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背景:黄河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湿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过程的推进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和压力。

因此,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现状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现状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湿地生态保护、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1. 湿地资源现状评估:通过现场调查和遥感影像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湿地类型、面积、分布等。

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和评估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包括水资源保持、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维护、土壤保持和碳汇等。

3.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4. 对策建议: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管理与保护对策,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现状和种类等情况。

2. 遥感技术:采用遥感技术确定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等。

3.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得到公众对湿地资源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探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社会经济因素。

4. 专家访谈:通过专家的访谈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管理与保护的情况,分析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因素。

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现状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了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适合该地区的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策略。

同时,通过研究,揭示出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为推动当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范文:黄河三角区域湿地生态环境工程效果概述

论文范文:黄河三角区域湿地生态环境工程效果概述

论文范文:黄河三角区域湿地生态环境工程效果概述1 引言1.1 研究目的和意义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湿地,由于其位于河流、海洋和陆地的交互地带,使其呈现淡水和咸水、天然和人工等多类生态系统交错分布、多种物质和动力系统交汇交融的特征,是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重要基地。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唯一一块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经亚太组织批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成为首批19 个国际成员之一;1997 年 3 月被批准加入“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为首批16 个成员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研究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资源独特,人类活动少,具有原始新生性、脆弱性、长期性、自然性和典型性的特点,使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原始特性明显,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及能源资源等自然资源[1]。

自然保护区共有植物393 种,其中野大豆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共有鸟类283 种,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 种,二级保护鸟类41 种,共有鱼类193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 种、二级保护动物7 种。

自然保护区内有代表性和重要价值的生物群落有盐生灌丛群落、典型草甸群落、盐生草甸群落和草本沼泽群落等,代表性的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黑鹳、灰鹤和大天鹅等。

黄河渔洼以下河道内栖息的水生生物主要是鱼类,包括洄游鱼类(如纫鲚、梭鱼、鲈鱼、鳗鲡、银鱼等)和淡水鱼类[2]。

在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生态意义。

该地区地下水埋深、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土壤矿化度等因素是影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影响土壤的盐、水等条件间接地影响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演替[3]。

咸、淡水的比例决定了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和地表基质的状况,影响着植被的生长、发育状况,影响生态景观格局的变化[4]。

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探索

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探索

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探索作者:赵珊珊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7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加大了重视程度。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河口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特点显著。

但是随着近几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湿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需要进行修复;环境的恶化以及气候变暖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挑战。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以美国白娥为例引出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以期能够带来积极作用。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探索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915037收稿日期:2020-08-05作者简介:赵珊珊(1983-),女,本科,中级,林业工程师。

研究方向:自然保护管理。

引言最近几年,我国工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威胁。

国家以及有关部门已经对自然生态保护提出了要求。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河口海岸带,有着湿地生态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出现了很多问题,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濒危物种的保护问题也值得重视起来。

为了保护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的服务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需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1;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1.1;湿地生态问题由于黄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位置,黄河调水往往处于无序状态。

在黄河流域出现一系列干旱年份的情况下,黄河三角洲下游阶段会出现断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断时间将继续延长,停水频率将继续增加。

黄河三角洲和黄河口湿地基本干涸,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黄河三角洲的自然保护分为南北2部分,以南方为主体。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下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探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下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探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下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探究作者:王丽霞龚艳来源:《人民黄河》2024年第01期张小云,史良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但无法摆脱自然,同时也会受到自然的约束和影响。

因此,可以借鉴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提高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研究》一书从自然变迁、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入手,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变迁,提出了具体的保护策略,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讲解了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的历史变迁、资源现状、生态状况和区域发展情况;第二章从理论的角度概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研究了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和实现路径,分析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过程;第三章具体分析了黄河水患、资源开发、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四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的生态问题及生态环境变迁的原因,提出了生态保护和资源保护对策;第五章概述黄河三角洲的文化渊源和特征,研究了不同时期黄河文化的内容和精神;第六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文化发展的问题和环境,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参阅全书内容可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变革和进步,人类开发和改造自然的力度越来越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善、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优质,但受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基于此,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指明了人类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存性,提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

如今,人类活动已经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需要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具体的生态破坏情况,明确治理重点和保护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

考生物二轮专题《生物与环境》教学案

考生物二轮专题《生物与环境》教学案

生物与环境直击考纲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5.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1.(2010·浙江,3、2012·重庆,4和2012·广东,27改编)某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甲和蝗虫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3是描述了该生态系统的某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后来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的变化曲线。

判断下列关于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1)若图1中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增长(×)(2)在图2中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3)若图1中所示的生物种群出生率提高,则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b点(×)(4)在图2中若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5)图1中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而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6)图2中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不呈正相关;若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7)图3中FNE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而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8)上述3个图中c点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相等,在图3中d点时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2.判断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1)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2009·广东,15B)(×)(2)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和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2009·广东,11BD)(×)(3)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2009·大纲全国Ⅱ,5D)(√)(4)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2010·大纲全国Ⅱ,3B)(√)(5)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011·大纲全国,4D)(×)(6)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24BC)(√)(7)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2011·安徽,6C)(√)(8)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但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2013·浙江,4BC)(×)3.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叙述(1)在下图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中,共有9条食物链,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硅藻属于生产者,其遭到破坏要比蓝鲸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大(2009·广东,14改编)(√)(2)下表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植物→田鼠→鼬”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单位是J/(hm2·a)],则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3%,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2012·安徽,30Ⅱ改编)(√)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阳能2.45×1011 1.05×1097.50×108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Ⅳ为分解者,E1、E2分别代表太阳能和热能,并且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2009·广东理基,51改编)(×)(4)在如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二者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012·海南,19)(×)(5)在如图所示的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2010·大纲全国Ⅰ,5改编)(×)(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2011·海南,21B)(×)(7)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的特征及演化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的特征及演化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的特征及演化张绪良;叶思源;印萍;陈东景【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9(018)001【摘要】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进行了分类、分布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自然湿地植被有2个植被亚型、7个群系、51个群丛,分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3类.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分别包括10、19和22个群丛类型.盐生植被和湿生植被的面积各约23万hmz,各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44.76%,水生植被约7.83万hm2,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10.48%.湿地植被的分布受距海远近、黄河河道摆动和人类活动的制约,盐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外缘潮间带滩涂和潮上带外缘的微斜平地,湿生植被、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潮上带中上部的微斜平地、黄河入海河道2侧及古河道、决口扇形地间的河间洼地.受三角洲新生湿地不断形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植被发生顺行演替;受海岸侵蚀、黄河断流、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植被发生逆行演替和次生演替.湿地植被的顺行演替和次生演替使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增强,逆行演替使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减弱.【总页数】7页(P292-298)【作者】张绪良;叶思源;印萍;陈东景【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相关文献】1.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J], 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2.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湿地植被群落光谱特征分析 [J], 秦福莹;金凤;那音太;包玉海;马尔仑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原生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研究 [J], 张俊4.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南岸湿地植被特征及演化的对比研究 [J], 张绪良;谷东起;丰爱平;夏东兴5.垦殖与自然条件下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J], 邹晓霞;王维华;王建林;姜德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高三高中生物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生物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生物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蛋白质Smac(细胞中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存在于正常细胞的线粒体中。

当线粒体接受到释放这种蛋白的信号时,就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IAPs(凋亡抑制蛋白)反应,促进细胞凋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时,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B.细胞凋亡时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所有酶的活性下降等特征C.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需消耗能量,Smac与IAPs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相同D.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可能与lAPs基因过度表达和Smac从线粒体中释放受阻有关2.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时植物结合水比例上升,根细胞渗透压升高B.花生种子萌发时,细胞呼吸产生的水多于二氧化碳C.动物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D.森林干旱时植物的部分叶片脱落以减少水分丧失,同时将根部伸展的范围扩大增加水分的吸收,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A.用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B.利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C.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利用杂交法研究人类遗传病的传递规律4.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6-甲基嘌呤能抑制RNA聚合酶活性。

分别用三组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①赤霉素:②赤霉素和脱落酸;③赤霉素和6-甲基嘌呤。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激素能调控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对α-淀粉酶的合成,脱落酸与赤霉素表现为拮抗作用C.脱落酸作用机理是促进转录过程D.种子的萌发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5.溴化乙啶能专一性阻断线粒体DNA的转录过程,而对其它生命活动没有任何影响。

科学家利用链孢霉菌做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链孢霉的培养基中是否加入溴化乙啶B.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由线粒体基因控制合成C.细胞核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对线粒体基因的表达有影响.D.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6.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地区绿地、小树林、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研究——以垦利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研究——以垦利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研究——以垦利县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湿地作为地球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保障水资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中国重要的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加剧,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质量急需得到提升和恢复。

因此,对湿地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垦利县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拥有广阔的湿地资源。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垦利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急需得到综合评价和管理。

因此,本研究选择垦利县为研究区域,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的相关问题,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垦利县为例进行案例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特征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对垦利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包括湿地景观特征、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水质状况、土壤质量等方面的相关数据。

3. 基于概括性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对垦利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概括性评价将采用湿地质量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综合评价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方法。

4.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三、研究意义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中国重要的湿地之一,已经成为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垦利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和潜在的环境风险,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此外,本研究还将探讨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利用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利用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利用
赵延茂;吕卷章
【期刊名称】《山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利用赵延茂吕卷章朱书玉赵连生魏原光杜相海(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东营257091)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新生的湿地生态系统,作为这一新生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赵延茂;吕卷章
【作者单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
【相关文献】
1.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构建探索 [J], 张媛
2.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J], 王佐霖;黄钰辉;杨龙;孙彩歌;孙宏斌;刘旭拢;张卫强;甘先华
3.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J], 王佐霖;黄钰辉;杨龙;孙彩歌;孙宏斌;刘旭拢;张卫强;甘先华;
4.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 [J], 陶君; 陈福均
5.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探讨 [J], 孙萍;罗杰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期末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期末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期末考知识点一、选择题1.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 D.遗传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分析解答。

【详解】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

说明生物种类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环境污染严重②人类过度捕捞③鱼的产卵量过低④鱼的食物短缺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地域扩张很厉害,如乱砍滥伐、滥捕乱杀、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等流入淮河,使淮河的水质恶化、含有有毒物质、水体缺氧等,不在适宜鱼虾生活,严重的致使大量鱼虾死亡,如1994年爆发了特大污染事故,致使洪泽湖1200万千克鱼、9万千克蟹、2.5万千克虾死亡,苏南大部城市河段发黑发臭,成为没有动物的“死河”。

水体污染导致多种水生动物死亡,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

因此,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环境污染严重和②人类过度捕捞。

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湿地保护区之一,由于区域的特殊性,在长期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生态条件适宜、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独特环境。

而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底栖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及水质状况。

研究底栖动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既可以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历程,同时也可以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

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探究底栖动物种群数、优势种变化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同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群的组成结构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三、研究目的通过对底栖动物种群的研究,深入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历程、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同时,可以为湿地的保护、修复及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为推动当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和采样:在黄河三角洲湿地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收集底栖动物的数据和样品。

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底栖动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特性、种类组成、功能群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3. 数据统计与分析:基于实验室分析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和GIS 等技术手段,对样品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最终绘制底栖动物种群数、优势种变化等方面的变化图表。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历程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当地湿地资源的保护、修复以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恢复的生态需水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恢复的生态需水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恢复的生态需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黄河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是华北平原最大的三角洲区之一。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农业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渔业、养殖业基地。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大规模引水灌溉、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湿地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水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命,对于生态需水研究的重视也与日俱增。

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的生态需水研究,既关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治理,也对具有同类生态问题的地区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采集大量的生态水文数据,对退化湿地进行恢复所需的生态需水量进行研究,并初步探究怎样合理调配黄河水资源,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内容如下:1.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的水文环境信息。

2. 根据实测数据,结合数学模型的分析,预测生态需水量,得到湿地恢复所需的基础水量。

3. 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水资源的优先配置策略,以确定最佳的生态需水量分配方案。

4. 初步提出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的生态需水量和资源利用的水平,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可行性建议和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法: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举行实地调查,收集湿地环境信息和数据,包括水文、生态、生物、土壤等方面。

2. 数学建模法:综合利用IPCC、SWAT、MIKE等模型,对部分退化湿地进行恢复所需生态需水量的预测和分析。

3. 土壤水分平衡法:结合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理特征,通过控制湿地内土壤水分量,以制定最佳的生态需水量分配方案。

4.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数据,得到数据与湿地的关联性,以确保数据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四、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预计时限为一年。

第一阶段:研究前期准备、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制定实地调查计划与过程(2个月)。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它是黄河口的河口地区,位于山东省东部、河南省中部和江苏省北部的交界处。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活动,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

特别是近年来普遍出现的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危及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因此,深入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与治理对策。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实际数据和现有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湿地地下水的运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数值模型。

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明确湿地地下水的分布及流动情况。

(2)分析地下水运动特征。

通过数值模拟,探究湿地内部地下水的剖面分布情况、水位变化情况、流量及流速等运动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湿地内部水循环、污染物迁移等提供参考数据。

(3)探索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运动的影响。

借助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时间和不同干扰因素(如强降水、人类开发活动等)对湿地生态环境及其地下水运动的影响,为湿地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基础。

三、研究的重要意义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我国湿地保护重点区域,其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乡村振兴。

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为湿地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分析湿地内部地下水的运动特征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对其的影响,有助于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化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与治理对策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本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数据采集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2-28文章编号:1002-2724(2006)03-0088-02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原生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研究张 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 257091)中图分类号:S718.55 文献标识码:A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来,保护区加大科研力度,实行依法治区,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使这片新生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保护了这片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但由于多年来油田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及毗邻区的开发,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不采取措施,长此下去,将会产生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使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为了保护好这块国际重要湿地,多年来,我们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演化监测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2004年11月,我局上报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工程项目》,并于2005年得到国家林业局的批复。

旨在通过研究油田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石油与土壤、植被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土地覆被、利用演化分析,寻找减少生态破坏、防止石油污染的措施和科学依据,制定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以最小的生态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环境保护与油田开发相协调的目的。

1 自然环境条件1.1 地质地貌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地质构造上位属济阳坳陷东部。

中生代燕山晚期断块运动生成了大面积的济阳坳陷;新生代末期,济阳坳陷内断块运动又形成了沾化凹陷。

剧烈的断块运动,形成了众多的含油圈闭,其中有构造比较简单平缓、油层埋藏较浅的背斜构造油气藏(如孤岛油田);有埋藏较深的断块构造油气藏(如垦利、孤南、河滩等油田)。

黄河是自然保护区地貌类型的主要塑造者,本区的地貌直接受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的控制,形态复杂,类型多样。

根据地貌特征划分为陆上地貌、潮滩地貌、潮下带地貌。

黄河人海口处的新生陆地,地势低洼,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东西向比降1 7000,南北向比降1/1000。

历年来由于黄河多次摆动改道,形成了一系列高差在2m 左右的河傍高地、河间洼地、河滩坡地等复杂的地形。

1.2 气候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2.3℃~12.8℃。

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受太平洋副高气流的影响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寒气流的侵袭寒冷少雪多干燥。

1.3 土壤土壤类型主要是潮土和盐土两大类,其中潮土分布范围从内陆向海延伸到海拔3~4m ,是分布范围较广的一类农业土壤,该土壤虽处较高平的位置,但仍受地下水的季节性影响,使土体下部呈季节性的氧化还原反应,另一方面,由于较好的林相,土体表层生物归还量较大,有机质的积累过程较明显。

近海一带为盐土,气候条件加上地下水位浅,造成某些盐化过程旺盛,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因而盐化过程成为盐土的主导过程,主要表现为易溶盐在表层的强烈聚积,达到了盐土的诊断指标。

各土类之间均有土种过渡,地下水埋藏较浅,蒸降比为3.5:1,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

1.4 水文保护区内水文条件非常特殊,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难以被生物利用,所以黄河水在该地区整个环境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区内植被的生长。

黄河作为保护区内最大、最重要的河流,其特点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变迁。

1.5 环境质量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有一定的环境自净能力,但区内状况不均衡。

据调查,保护区毗邻的孤岛油田,2004年工业废气排放量78388.34亿m 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16t ,烟尘排放量19t ;工业废水排放量413万t ,排放达标率为7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9万t ,综合利用率49%。

监测结果表明,孤岛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分别为0.029和0.017mg /m 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0.218mg /m 3,略超出国家二级标准;黄河径流及水库水质较好,达到国家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河流水体污染物含量达到五类水质标准;道路交通噪声达到国家标准。

2 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油田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油气开采是一项大规模生产活动,要建立庞大的生产设施,具有野外施工作业、矿区分散、生产布局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决定了油田勘探开发必然会对保护区内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并对地方经济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油气勘探开发对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湿地生态完整性的分割、鸟类栖息地的被占、绿色植被和森林的破坏、景观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破坏、保护设施·88·山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3期 总164期 SHANDONG FORE STRY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2006.No .3的损害、油管泄露和机器噪声等对环境的污染等。

2.1 对地貌的影响施工作业期间,大型车辆、专用机械对地表碾压、钻井,各种站库的建设、管线敷设、人群活动的践踏,均造成地貌、土壤结构的破坏,影响植被,惊扰野生动物。

油田勘探开发用地分为临时性、永久性占用土地。

临时性占地主要是垫台取土场和临时性的施工道路,由于危害时间短,破坏程度较轻,恢复起来比较容易,往往经过一个雨季,植被即可恢复。

永久性占用土地如井台和集输管道工程、修建道路等,相对来说是对土地的长久人为使用,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长期持续破坏或阻碍原有的自然循环过程,改变原有地貌及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地破坏严重,难以恢复。

2.2 对环境的影响2.2.1 对大气的影响 据调查,油区排放的废气中,总烃污染居首位,所占负荷比为40.92%;氮氧化物次之,负荷比为31.32%;二氧化硫第3位,负荷比为26.46%,一氧化碳和烟尘为第4、5位,符合比分别为1.19%、0.83%。

所以,保护区周边油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烃、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2.2.2 对水体的影响 保护区内的废水污染物主要包括COD、BOD、石油类和悬浮物等。

这些废水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水体及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同时也使水源受到污染。

污染物的排放使水生生物遭受直接损害,同时,通过生物链间接使鸟类、哺乳类动物受到损害,影响鸟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据研究,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的濒临灭绝与水污染有直接关系,吃水生动物的黑嘴鸥通过食物链实现毒素的体内富集,体内毒素达到一定程度,黑嘴鸥就产软皮蛋,雏鸟就不能正常孵化。

2.2.3 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 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很少在大面积范围内造成污染,主要是在油井附近的小范围内形成局部污染。

落地原油对土壤植被系统的污染,主要通过试井、采油、作业等生产过程中原油的散失,临时储油池原油的外溢、意外事故的井喷与输油管路的破裂等使原油进入土壤植被系统。

原油进入土壤后,超过一定限度(湿地的自净能力)有毒物质便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到生物特别是鸟类的繁衍。

油田的开发对植被的影响较大,开发初期,使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油井建成后,破坏较轻的地方生态环境可以逐步得到恢复,但生产设施、道路等永久性占据的地面再不能生长植被。

油区的植被,除发生事故的落地原油、含油污泥和作业废油对植被直接致死外,大部分地区因植物对石油的不吸收或选择性吸收,受到的危害不明显。

2.2.4 对沿海潮间带生物的影响 油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向保护区周围海域排放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生生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浅海水域受到石油污染,排污河口附近石油污染严重,COD超标率达11.1%,污染区底栖生物种类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

3 植被演化3.1 植被类型自然保护区内植被类型简单,且多为非地带性植物群落。

区内植物群落大多为单优势种,生活型主要为乔木、灌木、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水生草本植物等,其中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3.2 植被演替区内植被的演替属于水生演替,近年来保护区内先后实施了1.33万hm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恢复区从草地到沼泽到水面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由于水位、水量稳定,人为干扰少,植被演替规律基本符合水生植被演替的模式,即开敞水体※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地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

但保护区内有些区域的植被演替与上述水生植被演替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黄河水的灌排、泥沙的沉积都会打乱演替的正常顺序。

群落演替具很大的不稳定性。

第二,受海水的影响,使演替中的每个过程都有盐化现象(特别是靠近黄河新淤地地带)。

第三,油田的开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干扰了植被的正常演替。

3.2.1 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 演替主要是从水域开始。

首先出现水生植物群落,依次为沼生植物群落、盐生草甸、落叶阔叶林。

柽柳属于泌盐植物,保护区内天然柽柳灌木林达3万hm2。

由于柽柳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应能力,在演替上,它处在盐生草甸的过程中。

另外,若受大海潮的影响,最初呈现裸露的光板地,继而可发展为盐化草甸。

1997年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遭受了百年不遇“风暴潮”的袭击,海水倒灌浸泡,使大片粮田变成了重盐碱地。

经过8年时间,现已演化成为盐化草甸,生长了大片的天然柽柳灌木林。

地势较高的地方已能生长农作物。

3.2.2 水生和沼生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 水生植被和沼生植被密切相关,其演替的主导因素为水深的变化。

水深由深变浅时,水生植物群落向沼生植物群落演替。

水生植被组成种类中的挺水植物,大多为沼生植物,往往也是沼泽植被的组成成分。

分布在沿岸浅水带,植物的水生形态不发达的群落,一般为沼生植被。

分布在水较深处,植物的水生形态发达的群落,一般为水生植被。

沼泽植被在长期积水过多的条件下,水生植物增加,则向水生植被演替;水分减少,中生植物侵入,则向草甸方向发展。

在这方面野大豆与芦苇的交替演化最为典型。

水进则芦苇进野大豆退,水退则野大豆进。

在中间过度带野大豆与芦苇都长势不好。

3.2.3 盐生植被(草甸、灌丛)的演替 在黄河新淤积成陆地带,由于基底为含盐物质,在高矿化度潜水和海水影响下,盐生植物群落最早发育。

高度耐盐、耐涝的盐地碱蓬、獐毛、柽柳从侵入、定居到竞争。

开始密度不大,盖度甚小,以后由开敞的群落发展到郁闭的群落。

随着群落的发展,它们能大量吸收盐分,逐渐使土壤脱盐,有机质提高,以后必然会被中度耐盐和轻度耐盐的植物群落所代替。

当含盐量减少到0. 1%~0.3%时,则可能生长白茅、拂子茅等群落。

因此,它们可被认为是盐生植被演替的相对稳定的群落,最后将向本地带的顶级群落———落叶阔叶林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