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生产能力-耕地质量及其提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单产变 化
1990 1995 2000
1000 2005 1985
大豆单产变 化
1990 1995 2000 2005
高产品种匹配了高水肥的投入,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90 250
5230
Grain demand
Grain production( 100 Mt) Grain area(Mha)

谢谢!请指正!
3 rice crops
耕地质量是高产的基础
3.研究方向探讨


1、耕地质量因素与产能定量化研究
-根据作物生长机理,通过不同耕作制度区的 生产实践调查,结合控制性实验,综合分析影 响与制约耕地生产的自然因素和投入管理因素, 建立主要作物的耕地质量指标与生产能力的定 量化关系。
3.研究方向探讨
2、劣质耕地的产能研究; 3、高产与环保双需求下的立地条件研究; 4、耕地质量诊断与提升技术研究 5、耕地数量与质量监测技术研究 6、全国耕地生产能力评估(白皮书) 7、耕地保护/建设政策研究 8、绿色质量耕地诊断指标研究
1.3.2 农用地分等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KL:土地利用系数,反映利用程度,是自然 质量与利用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利用系数的计算公式:Klj = Yj/ Yj,max Kl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Y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单产; Yj,max —第j种指定作物省内二级区最高单 产。
1.1.5 1986年,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研究制 订了《县级土地评价技术规程(试行草案) 》,以基本产量为主,考虑水、热、土等自 然条件等评价因素,确定农用地等级,没有 进行生产能力核算。 1.1.6 1980年代末,国家土地局/中国农大等 开展土地承载力研究,使用AEZ方法,核算生 产能力。
1.1.7 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所, 1995 年以县级为单位,进行了耕地分区评价, 给出了每个县级单位的耕地质量指数值。 “因素法” / 一县一值 / 百分制,没有进行生 产能力核算. 1.1.8 1996年,农业部颁布了行业标准《全国 耕作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把全国 划分为七个耕地类型区、十个耕地地力等级。 属于 “土种大比武”,,没有进行生产能 力核算。

2. 作物产量-耕地产能-耕地质量的关系
耕地产量-现实的产量,与耕地的产能有关,
更受经营意愿影响,变化大。

粮食减产不意味着产能就一定下降;粮食增产不 意味着产能就一定上升。
耕地的产能,耕地能够产出的能力,受耕
地质量、品种、栽培技术、管理水平影响。 与经营意愿无关,基本稳定。
耕地质量,影响耕地产能的耕地立地条件
1.3.2 农用地分等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Kc:土地经济系数;反映产投比/利用效率


土地经济系数Kc=aij/Aj
Kcij——第i个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aij——第i个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 Aj——省内二级区第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的 最大值。


5 4 3 2 1
150
1 90 70
120
3000
100
100 2000 80 60
1000 0 1979 1978
0 50 1961
0 1985
1984
50
1967
1973 40
20 0 1
1991
1990
1997
1996
2003
2002
2009
2008
2015
2014
2021
2020
7
13
19

aj = Yj / Cjj aj——样点“产量—成本”指数,单位为千克/元; Yj ——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单位千克/公顷; Cj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成本,单位为元/公顷。
1.3.3 农用地分等各层次等别的用途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主要反映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 和土壤条件以及田间工程状况,决定了耕地的生产 能力,可用于指导土地质量提升的工作; 农用地利用等等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乘以土地 利用系数,它反映了土地、资本和劳动3个生产要素 的综合结果,它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相结合, 反映了人们利用土地的能力和意愿,可间接指导通 过经济政策刺激投入和管理。挖掘生产潜力; 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等于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乘以土地 经济系数,农用地经济等指数可以考察农业生产效 益,可用来指导农业政策制定。
1.3 我国农用地分等


1.3.1 农用地分等的理论和方法:
农业生产要素(土地、科学技术、资本和人) 理论是《农用地分等规程》依据的基本理论; 农用地分等方法用的是作物生长模型和土地 适宜性评价方法和系统分等方法。
作物气候生 产潜力
土壤 质量 修订
利用 水平 修订
经济 效益 修订 等 别
标 准 耕 作 制 度
耕地质量是高产的基础
One crop
Temperate
2 crops in 3 years
2 crops 5 crops in 2 years 2 rice crops + 1
Warm Temperate Semi-subtropical
subtropical
Semi-tropical Tropical
作 物 1 β 1
α 1
作 物 标 准 粮
CL
自 然 等 指 数
KL
作 物 利 用 等 指 数
KC
作 物 分 等 指 数
………… 农用地分等计算步骤图示
农 用 地 分 等 指 数
1.3.2 农用地分等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α 为指定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是由气
候条件决定;(在修正黄秉维等人提出的作 物光合生产潜力测算模型的基础上,测算了 全国 16 种主要栽培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 候生产潜力,作为全国农用地分等的国家参 数的基础) βj为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1. 2 国外土地评价与土地生产能力评价
1961年的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能力)分类(LCC)




1976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表的《土地评价纲要 LE》,评价土地对某种作物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 1978,AEZ(FAO),De Wit模型,以光温产量为基础,通过 土地适宜性评价修正,研究生产潜力。 2001,FAO和IIASA: AEZWIN -An interactive multiple-criteria analysis tool for land resources appraisal,扩展AEZ方法,引入了交互式的多标准模型分 析(MCMA),可用于分析各种土地利用,同时提供了多目 标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 1993,FAO:FESLM,1996,2000,WB、FAO、UNDP和UNEP: LQIs
6500
亩产(公斤/公顷)
y = 55.511x - 104831 R2 = 0.8119
亩产(公斤/公顷)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1985 y = 67.193x - 129454 R2 = 0.6546
6200 5900 5600 5300 5000 1985 4500
水稻单产变 化
1990 1995 2000 2005
玉米单产变 化
1990 1995 2000 2005
亩产(公斤/公顷)
亩产(公斤/公顷)
4000 3500 3000 2500 1985
y = 65.252x - 126634 2 R = 0.8845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y = 23.693x - 45665 2 R = 0.6366
1.1.3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中科院/综 考会编制中国 1/100 万土地资源图,建立了 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与美国农业部评价系统 类似:类/型; 评价突出土地资源条件对生 产的适宜和限制性,但不涉及产量。
1.1.4 1980年代,农牧渔业部农业区划办组织 开展农业区划工作,对主要农作物进行了土 地适宜性评价。气候 / 土壤 / 水分 / 灾害 / 产量, 没有进行生产能力核算。
25
31
37
43
Film consumption/Chemicals consumption (10000 ton)
7
10
300
种子革命是

α增加的关键



五十年代矮化育种理论提出后我国很快就培育出了广 陆矮、矮脚南特等一批矮化高产品种; 70年代在杂种优势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培育出了三系 杂交稻,使水稻的单产突破了7500 kg/hm2; 以掖单系列为代表的杂交玉米品种为我国玉米产量的 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远缘杂交在我国也得到了很 好的应用。 进入90年代后,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 展,为提高作物单产提供了新的、强大的技术支持。 粮作超高产育种正在国内外展开,袁隆平的杂交稻, 印度?转基因作物
和肥力水平。基本稳定。
粮食产量变化很大,多种原因
5.5
粮食总产量(亿吨)
5.0 4.5 4.0 3.5 1985
1998年5.12亿吨 y = 0.0416x - 78.532 2 R = 0.4972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003年4.3亿吨
2007年5.05亿吨 2012年5.8957亿吨
1990
1995
2000
2005
1.3.2 农用地分等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 自然质量分值,反映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田间工程 和土壤条件;
Clij = ∑fi* aI ,(当不存在明显的限制因子时)
CL



式中:fi ——分等单元第i个评价指标的分值 ai ——分等单元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耕地的生产能力、质量与质量提升
张凤荣
内 容
1.土地生产能力评价方法
2.农用地质量-产能-产量关系; 3.研究方向探讨
1. 土地评价与土地生产能力评价方法介绍
1.1.1. 1951年,财政部查田定产,对全国耕 地评定等级;间接反映耕地质量与产能。
1.1.2 1981年开始,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 依据土壤的主要养分水平对土壤肥力状况做 过评价及定级;单纯的土壤肥力分级不能反 映耕地质量及其产能。
1.1.9 1989年8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了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征求意见稿), 并在选择了7个试点县进行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 作。基本思路:光温潜力为基础逐级订正分等。 1998年,在总结试点县经验的基础上,国 土资源部提出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讨论稿)。 浙、豫、陕、川、蒙、桂、新等 地根据该讨论稿,组织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 2001年下发《农用土地分等规程》(大调 查专用稿),在全国施行。 2003年颁布《农用土地分等规程》(行 标),在全国施行。
6270
9
Fertilizer cosumption( 10Mt)
8
250
粮食总产(亿吨)
210 4190
3
Grain production
6000
7 6
200
170 150 110
粮食总产(亿吨)
180 5000 160 4000 140
130 2
粮食总产(亿吨)
Fertilizer Irrigation Plastic film Chemicals Grain are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