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映 MT静位移校正

合集下载

[论文]大地电磁测深

[论文]大地电磁测深

引言大地电磁测深法(MT)已广泛应用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及矿产资源勘查中,而对数据反演方法的选择则直接影响到其应用效果.目前,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大都是基于均匀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假设条件和L2范数下提出来的,如博斯蒂克反演法(Bostick,1977)、大地电磁拟地震反演法(王家映,1985)、高斯 牛顿法、梯度法、马奎特法、奥克姆法(Constable,1987)、曲线对比法(徐世浙、刘斌,1995)、共轭梯度法(Mackie等,1989、1993、2001)、快速松弛反演法(Smith等,1991、2001)、拟线性近似反演法(Zhdanov,1996)、聚焦反演法(Portniaguine,Zhdanov,1999)等.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非线性反演理论和三维正反演技术的发展,一些非线性反演方法随之兴起,如模拟退火法(师学明等,1998)、多尺度反演法(徐义贤,1998)、多尺度逼近遗传算法(师学明等,2000)、共轭梯度极大似然反演法、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法(Rodi、Mackie,2001)、贝叶斯统计反演法(Spichak等,1995)、人工神经网络反演法(Spichak、Popova,2000)、量子路径积分算法(罗红明等,2007)、阻尼粒子群优化反演法(师学明等,2009)等.本文回顾了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并对其进行分类,并在目标函数构建、灵敏度矩阵计算、收敛速度等方面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与评述.最后,讨论了大地电磁反演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1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大地电磁反演方法的研究始终围绕着如何构建目标函数(使用不同的稳定器,如模型参数的范数、最大平滑稳定泛函、最小支撑泛函、最小梯度支撑泛函等)和减少数据计算量(灵敏度矩阵计算等方面)来增强解的稳定性,以求得与实际情况最吻合的地电结构分布.回顾过去,大地电磁反演方法研究经历了从定性近似反演到数值反演、从一维、二维反演到三维反演及线性到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方法的发展阶段.因此,可以将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分为三大类:定性近似反演方法、基于目标函数的线性或非线性迭代反演方法和全局搜索最优反演方法.1.1定性近似反演法1.1.1博斯蒂克反演法博斯蒂克反演法(Bostick)是由F.X.Jr.Bostick[1]于1977年基于水平层状介质条件下提出来的一种一维近似反演方法.该方法以低频区视电阻率曲线尾支渐近线的特征为基础,利用渐近线的交点能反映交点以上底层平均电阻率而与底层电性无关的原理来做近似反演,又称为渐近线交点近似方法[2~4].实际反演时利用相位曲线进行反演的公式如下:其中ρ为反演后的电阻率值; 为测深曲线的相位值,ρa为测深曲线的幅振值,即视电阻率值;犎为深度值;ω为圆频率;μ为磁导率.Bostick反演法计算速度快、不需要初始模型,能够直接反映地电结构的特点;但是反演精度低,因为渐近线交点的确定受经验的影响较大,但仍不失为一种为其它反演方法提供初始模型的快捷方法.1.1.2曲线对比法大地电磁一维连续介质反演的曲线对比法是徐世浙和刘斌[5]针对Bostick反演法精度低、理论曲线和实测曲线拟合误差较大难以准确分辨地质体界面的缺点而提出来的.曲线对比法以低频电磁波在地下穿透深度大于高频电磁波的穿透深度为理论基础,通过连续的低频来确定深部电导率的分布状态.反演过程中,首先将Bostick反演(另外也可以用穿透深度法[5]或频率归一化阻抗因子方法[6])得到的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作为初始模型,将视电阻率随周期变化的曲线转化为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通过迭代逐步改善初始模型的电阻率值,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另外,张大海和徐世浙[7]把相位信息加入曲线对比法反演过程,使得反演结果更加清晰地反映模型的电性分布.反演得到的拟二维断面图可作为多维反演的初始模型.该反演方法原理简单,具有计算速度快且不用计算偏导数矩阵的优点.1.1.3拟地震解释方法王家映等人[8]另辟蹊径,基于电磁波和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相似性提出大地电磁拟地震解释方法.假设把地层划分为电磁波的双程传播时间都相等的“微层”时,大地电磁场的复反射函数可表示为[9]犚e1.2迭代反演方法迭代反演方法的核心在于如何构建目标函数和选取迭代控制参数来求解线性或非线性方程组,如早期的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高斯 牛顿法[10]和梯度法[11]分别沿目标函数等位面切线方向和负梯度方向搜索模型参数的改正量来求目标函数极小点,但两种方法均受初始模型的影响,找到的只是局部极小值点.另外,反演问题中经常面对的是求解不适定问题的病态方程组,因此在目标函数构建中引入了正则化的思想.1.2马奎特反演法高斯 牛顿法中,由于雅克比矩阵(偏导数矩阵)的秩常小于模型参数个数使得线性方程组显病态性,即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含有小特征值或线性相关的列向量,从而导致迭代不能收敛.因此,可以考虑在系数矩阵的主对角元素上加上一个可调整的正系数来增大系数矩阵的特征值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得线性方程组的解趋于稳定,这就是马奎特法实际应用中通常将视电阻率之差改成视电阻率对数之差,参数的变量用相对变化量代替[4].马奎特法修正量的校正量方向介于梯度法和高斯 牛顿法之间,即与目标函数等位面的夹角在0°~90°之间.在迭代过程中,阻尼系数作为控制步长和搜寻方向的参数,通过选取适当的阻尼系数使目标函数逐次降低收敛到极小值点.虽然计算速度比高斯 牛顿法快,但还是有可能得到局部极小点,甚至出现函数值发散的情况[12],对模型也不能进行评价,因此还是需要提出新的反演方法,以便在全局范围内搜索求得极小值.1.2.1广义反演法马夸特法通过修正病态方程组系数矩阵使其变为良态来求解,而广义反演法(GLI)则是基于广义逆矩阵直接求解病态或奇异性线性方程组.广义反演法通过奇异值分解求取广义逆来确定参数改正量,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对矩阵求逆,而且可以提供信息密度矩阵、分辨率矩阵和解的方差等辅助信息对反演结果进行评价.但是当出现小奇异值时会使参数改正量很大,超出线性近似所允许的范围,使模型参数沿着错误方向变化,引起迭代发散.为了避免上述问题,Jupp和Vozoff[13]于1975年提出了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理论,引入阻尼因子将改进的广义逆矩阵定义为[14]1.2.2奥克姆反演法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高斯 牛顿法和马奎特法等在目标函数构建中没有考虑对非数据模型构造的压制.为了使反演模型简单光滑,Constable等人[17]在1987年提出奥克姆(OCCAM)法,引入模型粗糙度来压制非数据的模型构造,也即求模型的最光滑解.文献[17]给出了一维层状模型和连续模型下目标函数的构建,并讨论了收敛速度和迭代过程的稳定性等.Hedlin和Constable[18]在研究二维反演时,对具有光滑参数性质的拉格朗日乘子α的选取直接影响到迭代速度,一般可以通过算法改进和并行计算两个途径来提高速度.吴小平[20,21]、刘羽[22]、Ellis和Oldenberg[23]、Farquharson和Oldenburg[24]、陈小斌等[25]等分别进行了拉格朗日乘子α的选取方法研究.实质上OCCAM法是一种带平滑约束的最小二乘法正则化反演方法,其优点在于反演不依赖于初始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模型分辨率,但不足在于每次迭代要多次求解反演方程和正演计算,所以在高维反演中的应用并不多.1.2.3 快速松弛反演法为了避免OCCAM法直接线性搜索,Smith和Booker[26]提出快速松弛反演方法(Rapidrelaxationinversion,RRI),通过计算每个测量点位置下面的电阻率扰动,把二维反演问题转化为一维反演问题.RRI法不直接求雅可比矩阵,而是对正演求得的电场值做积分运算获得视电阻率对模型参数的偏导数,每次迭代只要做一次反演,提高了计算速度;但在反演时若某些参数控制不好,便得不到理想结果,甚至不能收敛.随着计算速度的加快,二维RRI法才被推广到三维空间.谭捍东等[28]推导出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算法中快速计算灵敏度的表达式,实现了求最小构造的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算法,并成功对日本Kayabe地区实测资料和新疆土屋铜矿床MT资料进行了反演[29].但是这种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算法只是三维正演加一维反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反演.林昌洪等[30]采用并行虚拟机(MessagePassingInterface)计算加快了大地电磁数据三维快速松弛反演,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际测量数据反演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1.2.4 共轭梯度反演法牛顿法在对目标函数极小值搜索时要计算Hessian矩阵(目标函数的曲率,即二阶导数)并求其逆使得收敛速度很慢甚至不收敛.针对这一弊端,Hestenes和Stiefle[31]于1952年提出了共轭梯度法(ConjugateGradientMethod),在求目标函数的极小值时沿着共轭梯度方向进行一维搜索,迭代过程只需计算一阶导数.Mackie和Madden[32]为了避免偏导数矩阵的计算把松弛法引入大地电磁三维共轭梯度反演计算.不是很快.根据Fletcher和Reeves_______[34]利用共轭梯度法求解非线性问题(目标函数时高于二次的连续函数)的思想,Rodi和Mackie[35]将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法(NLCG)用于求解大地电磁二维反演问题,较高斯 牛顿法计算效率有很大提高.Newman和Alumbaugh[36]在串行机和并行机上对合成模型数据进行三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但还没见到实际应用的资料.在国内,胡祖志等[37]提出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大地电磁拟三维反演法,采用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方法做正演计算,用一维灵敏度矩阵代替三维灵敏度矩阵,对非测点的灵敏度元素通过插值求得,并且在迭代反演过程中,采用拟牛顿法对拟灵敏度矩阵进行更新.通过YX模式、XY模式的拟三维反演计算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刘小军等[38]提出正则化共轭梯度法反演算法(RCGA),在每次迭代过程中根据目标的收敛情况动态选取正则化因子,有效地解决了迭代时目标函数发散的问题.1.2.5 拟线性近似反演法Zhdanov等人[39]将拟线性近似的思想应用到电磁场反演问题中,对正演模拟算子拟线性近似得到关于修正的电导率张量的线性方程,然后用正则化共轭梯度法解线性方程,使用电性反射率张量去计算异常体电导率,用三个线性反演问题代替原来16105期陈向斌,等:大地电磁测的电磁散射的非线性反演问题,这便是拟线性近似反演方法.拟线性近似方法将一部分多次散射引进了积分方程的计算中,而且用最优化方法求反射张量,所以拟线性近似方法的解要比用二阶Born级数求得的解要精确.Zhdanov等人给出了理论模型三维反演结果,并用于实际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和可控源大地电磁资料的反演,表明了该反演方法具有信息量大、精度和效率高等优点.1.2.6 聚焦反演法基于最大平滑稳定泛函构建目标函数进行反演的缺点在于对地质体分界面分辨率较低.Portniaguine和Zhdanov[44]在构建目标函数时引入最小支撑泛函的稳定器并与惩罚泛函相结合,对模型参数变化大和不连续的区域用一个新的稳定泛函来描述,使得目标泛函集中到最小的面积,更好的判断地质体界面的存在.刘小军等[45]在研究二维大地电磁数据反演问题时基于吉洪诺夫正则化思想将最小梯度支撑泛函作为模型目标函数.研究表明聚焦反演能稳定地快速收敛到真实模型附近,且具较高的分辨率,地质体分界面反演效果突出.1.3全局搜索最优反演方法1.3.1二次函数逼近反演法牛顿法、梯度法和共轭梯度法等大地电磁反演方法求得的目标函数极小值并不是全局意义下的极小值,很容易使反演陷入局部极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在一些点上与Φ(犿)等值的二次函数犳(狓)代替Φ(犿),以二次函数的极小值点作为Φ(犿)的近似极小值点,然后改变控制点找到Φ(犿)的更好的二次近似函数以改变极小点位置,从而建立起迭代过程,这就是二次函数逼近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方法.当我们选用不同的二次函数时,便得到不同的二次逼近优化方法.该方法不依赖于初始模型、稳定性好、具有全局收敛的特点,且迭代搜索时不必用分辨率矩阵来确定搜索方向;不用计算梯度向量和二阶导数矩阵,具有很小的计算量.翁爱华和刘国兴[47]采用缺项二次函数逼近Φ(犿),即超球逼近方法(SSAA)对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进行反演,具体操作过程见参考文献.严良俊和胡文宝[48]也将二次函数逼近非线性优化方法用于K型和KQH型地电模型反演计算和实测MT数据反演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未见到关于二维和三维大地电磁资料的二次函数逼近非线性反演方法研究的相关内容.1.3.2多尺度反演法多尺度反演基于小波变换理论中多尺度分析(MRA)将大规模的反演问题分解为小规模的反演问题,先求最大尺度时的反问题,将解作为下一次反演过程的初始值,直到求出对应于尺度为零的原反问题的解,其实现是通过把目标函数分解成不同尺度的分量,根据不同尺度上目标函数的特征逐步搜索全局最小值[11].徐义贤等[49,50]将多尺度反演方法用于对一维和二维大地电磁数据的反演中.在实际反演时,从选定的某一尺度开始,其初始模型可根据Bostick转换曲线形状选取.多尺度反演法在大尺度上反演稳定,反演结果不受初始模型的影响,较好的避免了反演受局部极小值的困扰问题,加快了收敛速度.1.3.3模拟退火反演法模拟退火算法思想是Metropolis等人[51]于1953年提出来的,之后Kirkpatrick等人[52]将其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模拟退火法在地震资料处理和反演中应用的较早,90年代师学明等[53]将其应用于一维层状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反演.模拟退火反演算法将反演参数看作是熔化物体分子存在的某种状态,将目标函数视为熔化物体的能量函数,通过控制参数逐步降低温度进行迭代反演,使目标函数最终求得全局极值点[54].从本质上来说,模拟退火法是一种启发式的蒙特卡罗洛法,不用求目标函数偏导数,不用解大型矩阵方程组,易于加入约束条件,不依赖于初始模型,易跳出局部极值,但大量的正演模拟和反演计算量限制了其在高维反演问题中的应用.针对这些缺点,姚姚[55]提出利用模糊先验信息确定最低温度和改造目标函数来增加计算的稳定性,提高计算效率;张霖斌等[56]以Boltzmann Gibbs统计理论为基础,利用似Cauchy分布产生新扰动模型,提出新快速模拟退火算法(VFSA);杨辉等[57,58]则以VFSA为基础,实现了MT拟二维模拟退火约束反演和带地形的二维MT多参量快速模拟退火约束反演.另外,井西利等[59]从温度参数的选择入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拟退火方法,使得退火过程和温度参数可以根据实际资料情况进行计算和自我调节;蒋龙聪等[60]将遗传算法中的非均匀变异思想引入传统的模拟退火算法,增强局部搜索功能,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模拟退火算法在高维反演中的应用和与其它反演算法结合进行混合反演是模拟退火反演方法应该着重研究的方向.1.3.4量子路径积分反演算法量子退火与模拟退火过程都属于优化退火过程,只是退火机制不同.量子退火利用量子跃迁的隧道效应机制求得全局极小值.罗红明等[61]基于量子优化退火策略,以量子系统能量函数Hamilton量构建反演目标函数,并以Feynman传播子来构成退火的接收概率提出量子路径积分反演算法(QuantumPathIntegralAlgorithm,简称QPIA),并将其用于一维大地电磁模型和实测数据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3.5遗传算法反演法Holland[63]以遗传学中适者生存的理论为基础提出遗传算法,通过用二进制对模型参数编码形成染色体,在群体的繁殖、杂交和变异过程中,利用转移概率规则从模型群体集随机搜索[64,65].Stoffa和Sen[66]最先将遗传算法引人地球物理学领域中用来反演一维地震波模型.王兴泰等[67]首次尝试将其用于电测深曲线的反演,但是由于传统的遗传算法存在的早熟和计算效率较低等问题,使得应用受到限制,随之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进.石琳珂[68]提出了真值邻域的概念,利用这个概念得到了缩小搜索范围的压缩公式以提高计算速度.张荣峰[69]则将遗传算法引入了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反演研究中.为了改善传统GA算法存在的早熟的问题,刘云峰和曹春蕾[70]通过在早期对目标函数进行压缩,避免初期优越模型对搜索过程的控制;在后期拉伸防止模型在最佳值附近的振荡,但缺点是计算时间较长.蔚宝强和胡文宝[71]用十进制浮点数代替二进制位串,遗传操作直接针对十进制数串,避免了编码和解码的繁杂运算,在杂交或变异过程中,直接选取随机杂交变异点,实现相对位点的参数基因交换.Flores和Schultz[72]则在二维大地电磁数据反演中提出了具有高适应能力和适合于非线性假设检验的重组遗传模拟算法.柳建新等[73]和白俊雨[74]等则分别将实数编码技术和拟网格法与GA法相结合来来反演大地电磁二维和一维数据.而另外一些学者则是把遗传算法和其他反演算法相结合,形成混合遗传算法,如师学明等[75]采用多尺度逐次逼近反演思想把遗传算法反演问题分解为一系列依赖于尺度变量的反问题序列,将大尺度的解当作次一级尺度反问题的初始模型集,再进行遗传反演如此类推逐次逼近全局最解.柳建新等[76]把单纯形搜索与遗传算法结合构成混合遗传算法(HGA),并采用最优群体保留策略,使得具有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也具有单纯形法的快速收敛性.谢维等[77]引入局部搜索效率高的共轭梯度法,使得混合算法加快全局寻优过程,一定程度上解决遗传算法的早熟问题;罗红明等[78]利用量子位编码代替二进制位编码,利用量子旋转门定向更新种群来代替传统方法中种群的选择、交叉和变异过程,使得算法具有并行运算能力和量子隧道效应,从而加快了搜索速度,改善了收敛速度.师学明等[79]将自适应思想引入到量子遗传算法中来,通过动态调整量子遗传算法的模型搜索空间,建立自适应量子遗传算法解决一维层状介质MT反演问题.在大地电磁测深中一般将目标函数定义为模型的大地电磁测深响应值与相应观测值之差的二范数拟合差,但至今为未见到遗传算法和一些局部线性反演方法结合的混和算法.1.3.6人工神经网络反演法人工神经网络(ANN)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Raiche[80]早在1991年就指出可使用神经元(NN)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球物理反演,对NN在不同地球物理问题中的应用作了介绍.Baan和Jutten[81]也对ANN在地球物理的中的应用范畴做了概述,并指出ANN实质就是一种优化反演问题.在此之后,Spichak和Popova[82]基于三层神经元的回传理论(BP)调整ANN结构,并成功用于解决三维地电反演问题,同时指出ANN方法可以做并行计算.人工神经网络还可以用于大地电磁时间序列分析,避免信号被天然或人为噪音干扰带来的传递函数错以至于导致错误的资料解释[83,84],如Popova和Ogawa[85]通过数据结构消除噪音和扭曲以便对大地电磁响应函数做出正确估计,Shimelevich等人[86]将快速神经网络反演算法用于二维大地电磁动态参数监测.人工神经网络反演法可以对一个模型类的数据进行多重反演,具有对不完整数据或含有噪声的数据进行去噪反演等特点,但其反演结果的好坏强烈依赖于初值的选取,难以解决多个参变量的优化问题,且ANN重构受到教育水平限制[62].1.3.7贝叶斯统计反演贝叶斯统计反演则将模型参数视为随机变量,将反演结果表述为模型空间上的概率密度函数从而较好的解决了带噪反演的问题.1.3.8粒子群优化反演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是模仿鸟群寻找食物的社会行为的一种全局搜索最优化算法,原理可见文献[89].从文献[92]中我们可以得知惯性权重ω的选择影响着算法的应用效果,较大的惯性权重ω值有利于跳出局部极小点,反之则有利于算法收敛.Ranjit和ShalivanhanS[93]首次将惯性权重ω=1时的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一维直流电测深和一维大地电磁测深的模型数据和实测数据反演,但是搜索过程比较慢,在反演后期比较难收敛.为了选取合适的惯性权重值来提高算法性能,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线性递减权值(LDIW)策略、模糊惯性权值(FIW)策略、随机惯性权值(RIW)策略和自适应调整策略等.师学明等[94]则基于模拟退火反演思想,提出惯性权重ω的振荡递减策略:ω=0.99犽·狉狋/2+α,(26)式中α为一常数,取值范围为[0,0.5];狉狋为均匀分布在(0,1)之间的随机数;犽为迭代次数,犽=1,2…犖,犖为最大迭代次数.该惯性权重ω曲线呈现一种波动阻尼递减的现象,类似于模拟退火法中的退火过程,有利于在早期跳出局部极值,晚期更快地收敛于全局极值.阻尼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大地电磁数据的一维反演可以较快逼近全局最优解,优于传统的线性或近线性的局部最优化方法,避免了选取初始模型、计算灵敏度矩阵、陷入局部极值等缺点,又克服了蒙特卡洛、模拟退火反演模型搜索时间较长的弱点;但是反演过程中要多次进行正演计算,若要应用于二三维大地电磁反演计算还比较困难.2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存在的问题从大地电磁反演方法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定性近似反演方法,或是基于目标函数的迭代反演方法,还是全局搜索最优反演方法,都旨在利用电磁场方程或目标函数经过一系列相关运算来得到能拟合观测数据的最佳地电模型.这里就存在四个问题:(1)在现有假设条件下建立的电磁场方程能否准确表达实际地质体或深部隐伏矿体的电磁响应.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地质体,从全球性的壳幔构造、岩石圈分布、区域大地构造到某一矿集区或矿床,其物质组成的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必然导致电性结构的非均匀与各向异性.但是目前大地电磁测深反演技术研究中大都是使用基于均匀水平层状介质的物理模型建立起来的电磁场方程和在L2范数条件下构建的目标函数展开的,这必然影响大地电磁正演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反演结果的精准度.(2)采集到的数据精度如何,噪声干扰对反演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大地电磁测深采集的是天然电磁场,野外观测数据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噪声的污染.目前,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大都是带噪反演,而含有噪声的有限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反演时稳定性较差,但我们又不知道数据和先验信息究竟如何影响反演结果,缺乏对电磁干扰进行数学建模的研究.(3现有的各种反演方法在反演精度、速度、和数据拟合程度上利弊并存,缺乏优点的集成统一.如定性近似反演方法计算速度快但反演精度低,反演过程受人为经验影响较大;奥克姆反演法利用粗糙度压制了非数据的模型构造,但计算量大,计算速度不及快速松弛反演法.(4)大地电磁测深高精度反演技术一直未有大的突破.随着对深部构造研究和深部“第二空间”找矿的迫切需要,对深部构造界面和控矿构造必须要有准确的判断.如何提高大地电磁探测结果的反演精度直接影响大地电磁探测方法的应用效果.3大地电磁反演技术发展方向面对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大地电磁反演技术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研究.3.1复杂地电结构条件下电磁理论研究地下结构的复杂性已被人们所知晓.当前的大地电磁测深反演方法大都以水平层状均匀介质作为物理模型,以此建立起来的电磁响应方程当然与实际情况不符,近而影响到反演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应加强带地形的复杂地电结构下(块状和不规则状电磁场响应的理论研究,提高大地电磁正演计算的准确性,以满足实际反演的需求、提高反演精度.3.2提高反演方法速度的研究从一维大地电磁数据反演到三维大地电磁数据反演,加之采集系统的完善,面对大量的数据和对高精度反演的要求,就必须研究新的反演方法和计算方法提高反演速度.大地电磁反演并行计算是今后重点研究的一个方向.3.3非线性反演理论研究。

1-MT反演的现状和评述(2011,3)-王家映

1-MT反演的现状和评述(2011,3)-王家映
Biblioteka 2、反演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最优化,基 本作法是从一个初始模型出发,计算其理论 响应(解析的、数值的),然后把这一理论 响应与观测数据所相应的实测响应比较,计 算其方差,如果方差小于预先设计的要求, 则认为此模型就是待求的模型,如果方差大 于预先设计的要求,就按一定的原则修改初 始模型的参数。如此反复迭代,直致符合要 求为止。
何时需要进行三维反演? 一般,MT资料的采集都是沿剖面进行 的,进行三维反演,必需有三维采集。但是 即便是二维采集,也可以用来进行构造三维 程度的分析。如Skew分析,Tipper分析,相 位灵敏度分析,Bailey分解,张量分解,旋 转不变量分析,走向分析和莫尔圆等。只有 确定测区是三维构造,才进行三维反演。以下 简述几种3D MT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 点,然后再进一步作几点评述。
1、常用的一维反演与成像技术:
Bostick法: 是一种近似的反演方法。反演得连续介质模型, 所求模型一般不拟合观测数据。 梯度法 梯度法又称最速下降法,是一种古老的反演方法。 它是从一个初始模型出发,沿方差函数负梯度方 向搜索目标函数极小点的一种最优化方法。在方 差函数几何形态上收敛的轨迹比较直观。要求的 内存不大,但最终结果受初始模型影响较大,可 能陷入局部极小。
Constable开发的OCCAM法,Smith和Booker 开发的RRI法,Rodi等人开发的 NLCG法 (非 线性共轭梯度法)。最近,Siripunvaraporn和 Egbert在OCCAM算法基础上做了些改进,提 出一种新的反演算法—REBOCC 法 。经合 成数据和实测数据的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在 计算速度上,均比OCCAM和NLCG快,并且所 需内存小,虽然速度不能与RRI相比, 但其稳定 性较高。

二维MT多尺度反演中的自适应网格算法

二维MT多尺度反演中的自适应网格算法

二维MT多尺度反演中的自适应网格算法
徐义贤;王家映
【期刊名称】《石油物探》
【年(卷),期】1998(037)004
【摘要】针对MT二维反演中采用规则网格剖分时,网格过粗,分辨率低;网格过细,反演不稳定,反演结果易产生假象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网格方法以克服传统的规则剖分方法之不足。

数据例表明该算法精度高,稳定性好,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总页数】10页(P112-121)
【作者】徐义贤;王家映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34
【相关文献】
1.一种新的基于方向导数的二维自适应网格生成算法 [J], 王礼广;蔡放;熊岳山
2.关于MT二维反演中数据旋转方向的选择问题初探 [J], 陈小斌;赵国泽;马霄
3.二维地电模型多参数反演方法及其在MT测深中的应用 [J], 戴世坤;罗延钟
4.基于二维小波分解的MT二维反演方法 [J], 刘苗;吴健生;于鹏;张罗磊
5.双种群人工蜂群算法及其在MT和重力联合反演中的应用 [J], 曾志文;陈晓;郭冬;邓居智;张志勇;陈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TEM测深校正MT静态偏移的技术问题

利用TEM测深校正MT静态偏移的技术问题

利用TEM测深校正MT静态偏移的技术问题
姚治龙;王庆乙;胡玉平;刘俊昌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年(卷),期】2001(023)002
【摘要】由近地表电性不均匀体引起的静态偏移严重地影响了MT资料解释的质量。

研究表明,利用时间域电磁测深(TEM)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重点讨论了利用TEM做MT静改时需要解决的3个技术问题,并以实例说明了应用效果。

【总页数】7页(P257-263)
【作者】姚治龙;王庆乙;胡玉平;刘俊昌
【作者单位】华北有色地勘局物探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华北有色地勘局物探公司,;华北有色地勘局物探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
【相关文献】
1.南方碳酸盐岩区大地电磁测深曲线静态偏移校正 [J], 陈清礼;张翔;胡文宝
2.频率域电磁测深的静态偏移及校正方法 [J], 阎述;陈明生
3.MT法中静态效应及阻抗张量静态校正法 [J], 杨生;鲍光淑;李爱勇
4.利用地表电阻率校正大地电磁静态偏移 [J], 陈清礼;胡文宝;李金铭;杨华
5.校正电磁频率测深“静态偏移”的有效方法 [J], 周晋国;寇绳武;宋震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维大地电磁资料的偏移

二维大地电磁资料的偏移

二维大地电磁资料的偏移
魏胜;王家映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本文采用反射映像(即U/D成像)原理对大地电磁资料进行成像,将地面观测的波场分解成上行波和下行波,并分别向下延拓,利用上、下行波的时间一致性原理确定地下电性界面的位置.对TE和TM模式的MT响应分别处理可以得到两个深度剖面,两剖面的一致性便为实际反射界面的最佳估计.理论和实际资料的计算表明,MT偏移技术是比较有效的,它可获得地下界面直观的映像.和常规MT反演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算法简单等优点,并且还能获得表示地下地质构造真实映像的MT深度剖面.
【总页数】1页(P256)
【作者】魏胜;王家映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8.6
【相关文献】
1.大地电磁资料三维傅里叶变换偏移方法及其应用 [J], 宋维琪
2.大地电磁资料偏移成像 [J], 宋维琪;邹文勇
3.大地电磁资料精细处理和二维反演解释技术研究(六)——交错模型的大地电磁二
维反演 [J], 郭春玲;陈小斌
4.大地电磁资料精细处理和二维反演解释技术研究(三)——构建二维反演初始模型的印模法 [J], 叶涛;陈小斌;严良俊
5.对二维偏移资料进行图偏移 [J], Whit.,DN;谭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高阶谱重构功率谱抑制高斯有色噪声

利用高阶谱重构功率谱抑制高斯有色噪声

利用高阶谱重构功率谱抑制高斯有色噪声
王书明;王家映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04(004)002
【摘要】在大地电磁测深法(MT)中,天然交变电磁场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天然电磁场通常非常微弱,而传统的MT处理方法抑制噪声能力,尤其是抑制有色噪声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大地电磁响应函数经常出现形态异常,在资料反演解释时,许多地质特征难以有效提取出来,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MT的实际应用效能和发展.根据任何高斯过程,其高阶统计量(高阶累积量,高阶谱)均为零的性质,通过信号的高阶谱恢复功率谱,再由功率谱估算MT响应函数,以抑制高斯有色噪声的影响.数值模拟试验显示,这种方法在抑制高斯有色噪声方面优于传统功率谱方法.
【总页数】5页(P69-73)
【作者】王书明;王家映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8.6+3
【相关文献】
1.系统的构建及其功率谱和高阶谱的比较 [J], 王书明;王家映;肖建玲
2.一种基于高阶谱的平稳随机信号的高斯性检验算法 [J], 吴泳澎
3.低阶非高斯有色噪声的Wigner-Ville谱 [J], 林政剑;李卫升;查代奉
4.低阶非高斯有色噪声的Wigner-Ville谱 [J], 林政剑;李卫升;查代奉
5.基于功率谱和高阶谱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研究 [J], 李茂堂;刘月生;王新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Z0 Z 0 Z0 0
Pxx Ph 0
0 , Pyy
Dxx Dh 0
0 , D yy

(3)
1 Z 1 Dxx D yy Z 02 即 Z xx Z Z yx Z xy Z yy
(1 Pxx ) D yy Z 02 (1 Pyy ) Z 0
T z T z T 0z T z
由此二等式有, T ( I Dh Z 0 ) H 0 h (T D Z 0 ) H oh
T z T 0z T z
得, T (T D Z 0 )( I Dh Z 0 )
T z T 0z T Z 1
( 2)
讨论 , 1、当区域构造是一维时, Dh 0, 此时,
虽然,对MT静位移的发现和研究才仅有30年,但是, 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尽管美国和前苏 联的学者研究的思路并不完全一致),对它的研究, 仍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我国是MT的大国,应该对MT,特别是在像严重影 响生产质量的静位移这样的大问题有较大的贡献, 努力把MT大国变成MT强国,这是我们每一位在坐同 志的责任。
图1
近年来,MT学者习惯把与区域构造不一致的局 部构造引起的异常,称为畸变。因此,凡是与区域 构造不一致的表层电性不均匀所引起的异常,也应 该纳入畸变的范围来研究。从而把静位移的研究理 论、模型表示、校正方法和张量阻抗的畸变分解的 理论、模型表示、校正方法统一起来了。 不难理解,表层电性不均匀既包括测点附近的 表层岩石的电性不均匀,也包括表层构造和地形所 引起的表层岩石的电性不均匀。如图2—6所示,图 2是表层电性不均匀,图3-6是表层构造和地形所引 起的表层岩石的电性不均匀,及其静位移。
图11
3)、阻抗相位积分法 根据希尔伯特变换,对于满足线性时不变系统, 其相位谱和振幅谱之间有如下关系:
d log a ( f ) 1 4 d log f
N e
4
f H
f
d log f 4
由于静态效应对相位移恻量没有影响,因此可以从相位曲 线来计算视电阻率曲线。这里,N 代表没有静位移时视 电阻率的正常值,它相当于 f 、 / 4 时的视电 是频率 f 处、相位为 时的视电阻率计算 阻率值。 值。显然,如知道 以后,就可以用上式由相位作静 校正。这就是所谓的相位积分法。 显然,相位积分法,不需要知道整个测区或测线的 视电阻率曲线。仅根据一个测点的视电阻率振幅和相位, 即可对静位移进行校正。在相位观测资料质量较高,而又 缺少其它信息,特别是畸变信息的情况下,相位积分法不
即在一维区域背景情况下,表层电性不均匀使阻抗张 量变为二维,其 Pxx Pxx 均不相同,此时
2 1 1 2 xy (1 Pxx ) Z 0 , yx (1 Pyy ) Z 0 xy arg(1 Pxx ) Z 0 , yx arg(1 Pyy ) Z 0
在TE极化模式中,电流线与构造走向平行, 构造带上的剩余电荷比前一种情况少得多, 所以电流效应不起主要作用,岩层间表现为 电流感应关系。由于电阻率分布的不均匀性, 导致电流密度和方向发生变化(因低阻岩层中 的电流密度高于高阻岩层层中的电流密度), 由此在TE极化模式中引起的畸变,称为感应 型畸变。 两种模式的区域电磁场畸变的机理不同, 引起的电磁场畸变不同,对视电阻率产生的 影响,即位移,也不同。因而采取的对策, 即校正的方法也不应该一样。
Tzx T (T D Z 0 ) Tzy
T z T 0z T Z
T zT
2、当区域构造是二、三维时,
TzT
Dh 0,
T
T z
T zx T zy
三、静位移校正方法
前面讲述了TM、TE极化情况下,MT曲线静 位移的一般特征,下面再讲它们的校正方法。 应该说明,在两种极化模式中,TM极化的表 层电性不均匀的影响最为明显,所以这里主 要将TM极化模式,即电流畸变引起的静位移 的校正。
一、什么是静位移?研究静位移的意义
静位移是地表电性不均匀造成的MT两条视电 阻率曲线 (TE , TM )首支(高频端)发生移动, 而相位位曲线却影响不大的现象。如果,在做 静位移校正之前,就对曲线进行解释,必然会 产生误差,甚至严重的错误。理论研究和实践 工作证明,静位移实际 上是大地电磁时间域 和频率域采样不足的 结果。 图1.是具有静位移的 实测MT曲线。
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定量分析。 设区域构造和浅层构造 均是三维,且坐标如上 所示。其中,
E E0 PE0 H H 0 DE0
这里, E 和 H是总场,E 0 和 H 0 是一次场,即区域场,而 P 和 D 是因表层不均匀产生的畸变张量,表示为:
Pxx Pxy Ph P Pyx Pyy Pz P P zy zx Dxx Dxy Dh D D yx D yy D z D zx Dzy
T z T z
H 0 z T0Tz H 0 h , 于是, H z TzT ( H 0 h Dh Z 0 H 0 h ) TzT ( I Dh Z 0 ) H 0 h H z H 0 h D E0 h H 0 h D Z 0 H 0 h (T D Z 0 ) H oh
图7
1
x
y
z
0
1 0
+
E
0
图8
在TM情况下,在界面上的附加电荷,形成的附加 电场,与正常电场相叠加,以致使正常的电场结构、 分布发生变化,由此而引起的畸变,主要为电流型 畸变。电流型畸变的强度依赖于剩余电荷的密度和 分布。
如果设x轴代表地层的走向,y轴代表倾向, 而z轴垂直向下,则 yx 代表的极化,是横向 电阻率; xy代表TE极化,是纵向电阻率。研 究表明,在区域构造为一维和二维,表层不均 匀为二维的情况下,主要影响TM极化。
图3 图2
图4
图5
图6
图 6.5 地形引起的静位移
但是,地形对MT曲线的影响和真正的表层电性 不均匀对MT曲线的影响,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 完全相同的一面。研究表明,表层电性为二维的情 况下,TM曲线的静位移表现为沿视电阻率曲线的 平移,其位移量与频率关系不大。而地形产生的位 移量与频率有关。
但是,表层电性不均匀呈三维时,电流将穿过 不均匀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电性分界面,这时 ,视电阻率和相位都具有静位移,而且都与频率有 关,而且关系相当复杂。 由于表层电性不均匀体的存在,使得MT视电阻 率曲线发生了位移,因而相邻测点的视电阻率曲线 ,就发生突变,所以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上就出现等 值线挂面条的现象。 不言而喻,静位移及其校正的研究,不仅有重 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 指导大地电磁资料的正确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解释 方法和和理论都有重要的作用。
曲线发生跳动。 2、如果表层电性不均匀是三维、区域构造是一维时, Ph、D h中的四个要素 都存在,当频率很低时 Ph , Dh , 的各个要素变为实数,(1)式中的分母( I Dh Z 0 ) 1 1, 因此,(1)可简化为 P Z (1 P ) Z
xy 0 Z ( I Ph ) Z 0 (1 Pyy ) Z 0
大地电磁静位移 (Static Shift)及其校正
王家映 2010,03,01
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 我国引入MT以来,MT在石油、天然气 勘探,深部电性结构研究,以及环境和 工程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大 量实际资料表明,影响MT方法的解释精 度和水平的最重要一个问题,仍然是表 层电性不均匀所带来的MT视电阻率的位 移,通常称之为静位移。
3、当区域构造是二维或三维时,这时MT的阻抗的振 幅和相位要比以上情况复杂得多,这里不再叙述。
同样的方法,可知在有电性表层不均匀存在时,倾 子表达式为:
其中,
T (T D Z 0 )( I Dh Z 0 )
T z T 0z T Z
1
( 2)
Dxx Dh D yx Dxy , D yy
xx 0
Pyx Z 0

此时,Z的四个要素都存在,是 Z 0
与实常数之积。即
2 1 1 1 Pxx Z 0 2 ; xx Pxy Z 0 ; xy 2 2 1 1 1 Pyy Z 0 ; yy Pyx Z 0 ; yx
(1 Pxx ) Z 0 (1 Pyy ) Dxx Z 02
可见,此时表层不均匀,导致阻抗张量要素的振幅和相位 均不相同
表层电性不均匀体的尺寸不大,电磁波的频率相 当低时, Dxx Dyy 均为零,此时,
0 Z (1 Pyy ) Z 0 (1 Pxx ) Z 0 0
根据定义, E h ZH h 利用以上各式经简单的推导,得
Eh ( I Ph ) E0 h Z ( I Ph ) Z 0 ( I Dh Z 0 ) 1 H h ( I Dh Z 0 ) H 0 h (1)
这是具有表层电性不均匀时,阻抗张量的一般表达 式。 讨论
1、在区域构造为一维,表层电性不均匀为二维时,
2)、统计平均法 这种方法将表层电性不均匀和地形看作是一种随机 的地质噪音,从而用平滑滤波来消除不希望的畸变影响。 当然,统计平均法存在明显的主观性,参加平均的资料范 围取多大?滤波器的参数如何选择等等都是必须认真考虑 的问题。用统计平均法,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矢掉一些信 息。 如图11a和b分别是加拿大和俄罗斯某测区的TM模式资 料。测点间的距离都不大,但曲线间非常相似。所以采用 平均值为解释资料,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这里,我们把散射张量分解为水平张量和垂直 张量部分,Ph , Pz 和Dh , Dz部分 分别表示在表层不均匀 的作用下,由区域电场产生的水平和垂直电、磁场 分量 E0h、H 0h 当表层电性不均匀不存在时,表层区域电磁场 及其阻抗 Z 0 之间的关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